市轄區 : 中國 >廣東 >深圳 > 福田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Futian District
  福田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中部。是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東部從紅嶺路起與羅湖區相連,西部至華僑城與南山區相接,北到筆架山、蓮花山與寶安區竜華鎮相連,南臨深圳河、深圳灣與香港新界的米埔、元朗相望。總面積78.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54萬人(2007年)。
  區人民政府駐福民路,郵編:518033。代碼:440304。區號:0755。拼音:Futian Qu。
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福田寺鎮
  位於現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
  名稱由來
  因福田寺位於此地而得名.
  面積:104平方千米 人口:42254人 代碼:421023110
  全鎮轄3個居委會、26個村委會:付傢、福田、柳關、黃金、新茭、文臺、薛廟、付傢、彭口、老榨、項楊、蘇尹、茭牌、任淵、三灣、十姓、杜劉、小河、金雞、雙紅、灘垸、聯化、天成、民生、凡三、四沿、麻嶺、柳湖。鎮政府駐福田寺。
  1958年屬柳關公社,1960年並毛市、柳關公社為毛市公社後屬毛市公社,1975年析毛市公社為福田、毛市、分????3個公社。1984年並福田、毛市公社為毛市區。1987年析毛市區劃出毛市鎮建福田寺鎮。
  福田寺鎮地處四湖總幹渠中下遊,傍依百裏洪湖,西南距監利縣城21公裏,版圖面積107平方公裏,轄3個居委會、26個行政村,總人口42000餘人。
  福田歷史悠久,文化燦爛,這裏曾發掘出距今6000餘年的大溪文化遺址,又是湘鄂西洪湖革命根據地的主要組成部分。宋朝宰相王十朋路經此地曾寫下“魏闕回頭遠,蓬門去路長。萬年天子壽,一瓣福田香”的絶句,使“福田”一名得以百世留芳。
  該鎮水陸交通便利,境內河湖交叉縱橫,水草資源豐富,有着得天獨厚的水産養殖優勢。近年來,該鎮按照“以工興鎮,以水富民”的發展思路,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水産養殖步伐,現已引進荊州承億玩具廠、監利福食水産冷凍廠等近10傢外()資企業落戶福田;全鎮水産産量逐年上升,黃鱔年産量達200萬公斤,河蟹75萬公斤,白色魚類300萬公斤,探索出了一條“農工並舉、強鎮富民”的成功之路。
深圳市福田區
  福田概況
  深圳市福田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中部,東部從紅嶺路起與羅湖區相連,西部至華僑城與南山區相接,北到筆架山、蓮花山與寶安區竜華鎮相連,南臨深圳河、深圳灣與香港新界的米埔、元朗相望。
  福田區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深圳市重點開發和建設的中心城區,將建設成為深圳市的行政、文化、信息、國際展覽和商務中心。
  自然地理
  福田區總面積78.8平方公裏,主要由24平方公裏的中心城區和深南大道兩側帶狀經濟開發區域及部分丘陵、山地、海灘組成。
  福田東西兩側群山綿延,東側山勢南高北低,西側山勢北高南低,中部丘陵起伏,全鎮山地占總面積的80%,其基本地形概念是“七山一水二分田”。 境內海拔最高點四角尖953.4米,最低點橋北頭99.5米,平均海拔高度為400米左右。
  名稱由來
  福田區人民政府成立於1990年10月。“福田”一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源於宋代所題“湖山擁福,田地生輝”一詞;另一種說法是源於南宋光宗皇帝趙淳紹熙三年(公元1192年),史書記載,上沙村始祖黃金堂的四子黃西為到鬆子嶺南麓建村,開荒造田,塊塊成格,故名為“幅田”,後人諧音為福田,意為“德福於田”。
投資招商
  湖山擁福,田地生輝。
  建區以來,福田堅持高起點建設,高速度發展,以人為本,科教興區,實現了全區經濟持續快速協調發展。2004年,全區生産總值達到676.18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總産值941.77億元,高新技術産品産值710.24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1.68億元,外貿出口156億美元,固定資産投資258.11億元。
  福田區的高速發展,得益於大力引進外資和積極開展對外貿易。截至2004年12月,共有6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客商在福田投資了5442個項目,纍计合同外資金額98.6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51.5億美元。
  目前,福田區委、區政府正在實施“大經濟、大文化、大環境、大服務”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努力把福田建設成為經濟繁榮、文化發達、環境優美、社會安定、人民富裕的現代化中心城區。
科技文化
  建區以來,福田區委、區政府在抓好經濟建設的同時,將文化工作納入轄區建設的重要議事日程,逐年加大了對文化的投入和文藝人才的引進,為全區文化事業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有力的物質基礎和政策支持。2003年,新一屆區委、區政府提出了“大經濟、大文化、大服務”發展戰略,全面啓動了“文化先進區”創建工程,福田區文化建設的面貌煥然一新。
  打造“一公裏文化圈”,讓文化走進社區,貼近百姓,融入生活。按照“高起點規劃,高強度投入,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的思路,針對深圳市大型文化設施大部分坐落在福田的有利條件,福田區提出了依托市裏,科學規劃,建設小而精,多而全,遍布社區,方便市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係,為人民群衆建設“一公裏文化圈”的宏偉目標,讓居民出戶一公裏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設施體係的服務。按照規劃要求,從2002年開始,用三年時間,投入13億元以上的資金建設文體設施,建成8個區屬文化館,8個街道文化站,16個社區文化廣場,2個影劇院,2個圖書館,1個大型體育公園,2個片區文化公園,並在85個社區各建一個圖書館分館的目標。到目前止,8個文化館已有5個已落成並投入使用。它們分別是區文化館中心館,景田分館,石廈分館,沙頭分館和福田南分館,建築面積達3萬多平方米,有50多個功能室為群衆服務。另外,梅林、白沙嶺、園嶺3個分館已完成規劃設計,近期也已破土動工。8個街道文化站全部完成新建擴建工程,其中福田、沙頭、華富、梅林、香蜜湖、南園等6個站被評為省特級站,園嶺、蓮花2個站被評為省一級站,總面積達13600平方米,有90多個功能室嚮群衆開放。16個街道文化廣場有10個已落成並投入使用,每個文化廣場配備有30萬元燈光音響。區圖書館館藏圖書達26萬册,被評為省地市級一級館,投資3億元的區圖書館二館也已破土動工,還在23個社區設立分館。農村城市化股份公司規劃建設文化廣場、博物館、電子大屏幕、村級文化站、片區文體公園等十餘個項目,社會辦文體項目達2億多元。
  健全文化網絡,打造文化品牌,繁榮文化生活。福田區堅持“讓文化走進社區,貼近百姓,融入生活”的理念,不斷完善以區文化館為竜頭,街道文化站為紐帶,社區活動點為基礎的群衆文化活動網絡。目前,全區各社區建立了155支各類型的業餘文藝團隊,其中群衆合唱隊36支,啪啦啪啦舞隊42支,時裝表演隊7支,舞蹈隊26支,民間藝術表演隊5支,粵劇社6個,腰鼓、太極劍、扇子舞隊25支。區委、區政府由文化部門牽頭,每年都以大型節慶為契機,有計劃地組織全區性大型文藝活動,每年舉辦100場文藝演出,開展1000場各類文化活動,觀衆達50萬人以上。其中“社區藝術節”、“外來青工纔藝大賽”、“家庭DV錄影大賽”具有福田特色的三大品牌文藝活動,發動面更加廣泛,質量不斷提高。2003年承辦的深圳市鵬城金秋社區藝術節開幕式,氣勢宏偉,場面熱烈,組織嚴謹,受到市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抓普及的同時抓提高,出作品的同時出精品。積極引導廣大專業和業餘文藝工作者深入特區火熱的改革開放生活,創作弘揚主旋律,體現時代精神的文藝作品到社區展演,用優秀的作品鼓舞人。始終堅持專業創作隊伍與業餘文藝隊伍結合的道路,堅持“小題材,小製作,創大效果”創作理念,並建立激勵機製,設立“福田文藝精品奬”,調動文藝人才的積極性,充分挖掘轄區文藝創作資源,在出作品的同時,出精品、出人才。據統計,建區以來,全區獲省以奬項的文藝作品有139件,獲國傢級奬項的文藝作品有41件。僅2003年新創作的文藝作品就有850多件,其中美術、書法、攝影作品540多件,戲劇類72件,舞蹈130多件,聲樂20件,其它門類作品88件。獲省以上奬項的作品13件,獲國傢級奬項的作品9件。其中合唱歌麯《在燦爛陽光下》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奬”;兒童劇《新守株待兔》獲全國兒童劇金奬;小話劇《非常男女》獲全國第二屆“四進社區”文藝展演銅奬、小品《戰士的情懷》和《要命的作文》分別獲中國人口文化奬銅奬。
  大力發展文化産業,不斷加強管理力度。建區以來,區文化主管部門堅持“一手抓規範,一手促繁榮”,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力度不斷加大,市場管理的硬件設施不斷完善,管理與服務的關係更加順暢,繁榮與淨化雙管齊下,文化市場的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門類齊全、格調健康、管理有序的文化市場基本形成,文化娛樂事業在全區第三産業中的管理力度逐年增強,並對轄區經濟做出了貢獻。近年來,區文化主管部門按照上級要求,聯合政府其他部門,加大了對文化市場的管理和掃黃打非的力度,為淨化文化市場和維護知識産權、維護文化企業的正當經營做出了積極的貢獻。2003年,破獲了建區以來倒賣非法音像製品的特大案件,一次性批捕了6人,此案被省市司法部門列為典型案例,實現了把“盜版者送上法庭”行動的重大突破。
  個別奬項:
  該區創作與深大藝術學院共同排演的話劇《窗外有片紅樹林》獲曹禺劇目奬和第八屆“五個一”工程奬
  該區影視中心拍攝的兒童音樂電視《外婆橋》獲第三屆中國兒童音樂電視大賽金奬
商業旅遊
  深圳中心區
  深圳中心區占地面積607公頃,由濱河大道、蓮花路、彩田路及新洲路四條城市幹道圍合而成,規劃總建築面積750萬平方米,包括南片區、北片區和蓮花山公園。其中南片區是城市商務中心(CBD),深圳國際會展中心和一大批高檔辦公樓宇坐落其中;北片區是行政區市民中心、文化中心、電視中心、少年宮、中心書城坐落其中;蓮花山公園是開放性城市公園,風景秀麗,設施齊全,是一顆璀璨的緑色明珠。中心區重點發展總部經濟、會展經濟、文化經濟、金融證券、保險、産權交易、旅遊、中介、傳媒等,吸引國內外知名企業總部落戶。建成後的深圳中心區,是集行政、金融、商務、文化、信息、會展、旅遊於一體的現代化國際性城市中心。
  鷺舞紅林
  位於深圳灣北東岸深圳河口的紅樹林鳥類自然保護區,是我國唯一位於市區,面積最小的自然保護區,可謂“物以稀為貴”。每年有白琴鷺、黑嘴鷗、小青腳鷸等189種、上10萬衹候鳥南遷於此歇腳或過鼕。保護區內除紅樹林植物群落外,還有其他55種植物,千姿百態。它是深圳市區內的一條緑色長廊,背靠美麗寬廣的濱海大道,面嚮碧波蕩漾的深圳灣,不僅是鳥類棲息嬉戲的天堂、植物的王國,也是人們踏青、賞鳥、觀海、體驗自然風情的好去處。
  蓮山春早
  蓮花古有聖名,以美而清純著稱。蓮花山位於深圳市中心區北端,因山形似蓮花而得名。蓮花山總面積達166公頃,是中心區最大的公共緑色空間,建有蓮花山公園,麯徑通幽,緑草如茵。蓮花山是深圳最重要的市政公園之一,景觀豐富,山水靈秀。在山頂可以俯瞰中心區全貌。蓮花山的主要景觀有人工湖、風箏廣場、疏林草地、椰風林大草地和休閑茶館等。
  會展中心
  深圳會展中心是一座集展覽、會議、商務、餐飲、娛樂等多種功能為一體的超大型公共建築,由深圳市政府投資興建,德國GMP公司設計,總投資30.7億人民幣。會展中心位處城市中心區,占地22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萬平方米,東西長540米,南北寬282米,總高60米,地上六層,地下三層。可以舉辦6000個國際標準展位的大型展覽,其中最大展館為30000平方米,最大會場可容納3000人,是各種會議、禮儀、慶典、演藝等活動極佳的舉辦場所。
  深圳會展中心是深圳市最大的單體建築,鋼結構與玻璃穹頂及幕墻的完美結合,使它像一座玲瓏剔透的“水晶宮”,彰顯會展之魅力。
  會展中心同時具備強大的展覽和會議功能,8大展館、25個會議廳、3大餐飲區及優良的配套服務、可滿足您舉辦各類展會及活動的不同需求;完善的周邊環境、獨到的城市優勢,更為您的商務活動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深南溢彩
  橫貫深圳市區中心地段的深南大道是深圳最繁華的道路。東起沿河路口的三九大酒店,西至南頭檢查站,為雙嚮8車道,兩車道間為寬闊的緑化帶,全長17.2公裏。深南大道沿綫集中了深圳建築的精華,建築因功能分佈的不同各具特色。東段以現代寫字樓、商業功能為主,有地王大廈、賽格大廈等代表深圳建築成就的現代建築群;中段是深圳新中心區所在,以行政、文化功能為特色,集中了市民中心、中信廣場、五洲賓館、高交會館等數百座商務行政樓;西段有著名的華僑城景區和深圳科技工業園,集中了深圳最重要的旅遊景區和著名的企業。整條深南大道功能分區自然合理,是國內少有的具有高度現代化特徵的景觀街道,是我國城市道路建築的精品。深南大道也是深圳夜景的彙聚地。夜幕降臨時,深南路由東至西的12座立交橋、人行天橋色彩絢麗、道路兩邊的建築根據不同特色配以不同的燈光和色彩,有重點、有起伏、有點綴、有高潮,構成遠近相間、內外相透、動靜結合的豐富多彩的夜景奇觀,形成優美的燈光景觀體係。
  園博新園
  作為第五屆中國國際園林花卉博覽會的會址,深圳園博園的規劃建設得到了園林界人士的普遍贊譽。風景綺麗、生機盎然的園博園為美麗的福田又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園博園占地66公頃,園區總體規劃本着"人與天調、天人共榮"的理念,利用原址自然地貌,營造出一個依山傍水、自然優美的總體環境。按照規劃,園內建成一塔、兩館、三橋、四湖、六園,共完成建設工程45項。在園博園的最高處,一座九層八角的仿木構磚塔成為園博園的標志建築物。為體現福田區地域特色,起名為"福塔"。塔的正門左右設"福山擁翠,田地生輝"對聯,在每個門兩側鎸刻不同字體的"福 "字,充分展示中國傳統福文化。
  造型現代的綜合館和花卉館是展示各地花卉園藝産品、插花和園林科技的展館。兩座建築均由鋼結構和玻璃幕墻組成,晶瑩剔透,流光溢彩。
  進入園博園正門--南門,穿過迎賓廣場,北面的歡樂橋將您引入歡樂廣場;不遠的映翠橋帶您踏上百步雲梯,登上百步雲梯,雕塑吉祥物"園園"熱情地歡迎着您;西面的博覽橋直通花卉館,帶您走進繽紛的花卉世界。
  映翠、鳴翠、攬翠、匯翠四個人工湖碧波蕩漾,岸邊樹木蔥蘢,青翠欲滴。薈萃園、鳴翠園、千香園、萬緑園、聽香苑、南苑突出植物造景,點綴各式小品,與各城市設計建設的室外園林景點相映生輝。
  賽格觀光
  深圳賽格廣場位於深圳市交通幹道深南中路與華強北路交匯處,由深圳賽格集團投資興建,是目前世界最高的鋼管混凝土結構大廈,是深圳市跨世紀的標志性建築。總高355.8米,總建築層79層,地上 75層,地下4層,總建築面積達17萬平方米。
  賽格觀光位於賽格廣場的 71、72層,廳高8米,呈八角形分佈,總面積達 1380.6平方米,視野遼闊、環境幽雅。東看羅湖密集的高樓大廈;南望香港的青山緑水,鱗次櫛比的建築群和落馬洲、羅湖橋;西眺福田中心區、華僑城旅遊名勝和波光粼粼的大海;北觀郁郁葱葱筆架山,華強北商業街。
  美景佳境,俯拾皆是,瓊樓玉宇,觸手可及。燦爛迷人的朝霞和落日,瞬息萬變的藍天和白雲,美麗繁華的都市風光和流光溢彩的萬傢燈火。無論任何時間任何天氣,賽格觀光都將給你不同的奇妙感受。
  “皇崗文化”風景綫
  一個擁有全國第一個“村級博物館”的地方,一個藏書14萬册的地方,一個小孩可以在村內公園裏戲水喂魚的地方,這就是皇崗村。皇崗村先後被評為省、市文明單位和“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並被確定為全國創建文明社區示範點。村內有文化廣場、音樂噴泉、演出舞臺和小橋流水的錦綉公園,以及村民引以為豪的皇崗博物館,它號稱全國第一傢村級博物館,館內收集了皇崗村自解放以來的文件、實物,照片,忠實地記錄了皇崗村發展的歷史軌跡。
  下沙風情
  位於深圳市福田區西南部美麗深圳灣畔的下沙,是深圳市著名的民俗風情文化旅遊亮點。下沙有下沙牌坊、黃思銘公世祠、陳楊候廟、佛祖像等一批深受遊客歡迎的歷史古跡,有全市唯一的村建博物館及風景怡人的休閑公園;下沙村人鬧元宵、食盆菜的場面極為壯觀,舉世罕有,其大盆菜宴在2002年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紀錄,吸引了衆多的海內外遊客和黃氏宗親;此外,舞獅、舞竜、武術表演、粵劇表演等也是下沙民俗風情的一大特色。下沙村內花團錦簇、緑樹成蔭,星級酒店、服裝品牌特色街、特色文化廣場、體育場、遊泳池、購物中心等一應俱全。下沙濃郁的民俗風情文化,優美的商業、旅遊、居住環境,成為了深圳市農村城市化的典範,是改革開放深圳農村變遷的一個縮影。
  水圍文化廣場
  水圍文化廣場占地7000多平方米,耗資3000多萬元。擁有一流的燈光、音響設備。文化廣場內建有一個標準的、現代化的大型舞臺,另外,在文化廣場旁還建有一個包括收藏室、圖書館、舞蹈室、健身室等建築面積達2500平方米的多功能文化綜合樓。文化廣場的落成,給市民、村民們又提供了一個休閑、娛樂和接受文化熏陶的好去處。
  梅山聽泉
  梅林在古代是以梅樹多而聞名,今已不多見,倒是處處可見荔林。梅林水庫三面青山環抱,秀色依然。從梅林水庫沿特區管理綫嚮西北,直至塘朗,沿路有望天蠃等山峰。這一帶山林掩映,荔樹遍野,更有山泉多處,泉水叮咚,仿佛世外仙境。在與鬧市區僅有數裏之遠的地方,有如此一片淨土,實在是深圳人之幸。
  荔枝公園
  位於市政府與市圖書館之間的荔枝公園,作為深圳的“第一公園”,近年有人廣攬海內名流雅士,吟詩作畫並樹碑勒石,體現了竜脈在綫不斷提高的文化檔次。
  天安數碼
  坐落於深圳福田中心區,由深圳天安數碼城有限公司開發興建。深圳天安數碼城占地30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約為80萬平方米,其中高科技産業園區40萬平方米,高級住宅 23萬平方米,公寓 6萬平方米,商業及配套設施 4萬平方米,是一座融科技開發、生産、高尚生活、商業俱備的跨世紀新城。
  天安數碼城集科研、企業開發、金融服務、優良辦公生活四位一體的高科技園區,歷經10年的錘煉已經成長為國內大型産業園區,被科學技術部授予全國首傢"國傢級民營科技園區"榮譽稱號,已經進駐了500余家高科技優質企業,並與清華大學聯合設立國際産權轉移中心,與政府機構強強聯手,形成高含量的資源和鏈接的産業集聚效應,成就新時代優質民營企業的價值空間、成長空間、騰飛空間。
  筆架山
  筆架山位於市中心北側,毗鄰福田中心區,面積146公頃,是一片有十餘座小山峰的丘陵起伏地,其中三座主峰東西鼎立,形同筆架,因而得名。主峰海拔178米,與地王大廈遙遙相望,從峰頂既可俯瞰繁華的市容,又可遠眺深圳灣、蛇口和香港的上水、元朗的美景。
  公園位於八百米緑化帶北部,是緑化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園內地形富於變化,山高林幽、鳥語花香,風景資源獨佳,植物覆蓋充分,動物種類繁多,其中蝴蝶、鳥類、昆蟲、蛇等品種數量較豐富。
  公園的總體規劃是建成一個具有鮮明的西方現代風格的園林,最大限度地體現原始的自然風光、風貌。遊客在公園內可自由漫步、小憩、觀賞園內豐富的自然景緻,眺望園外的城市天際綫、盡情享受遠離喧囂的寧靜和氣氛。公園目前正進行各項基礎建設。
  現在,筆架山公園已建成草坪60多萬㎡,人工湖兩個,草地滾球場一個,開發了釣魚、燒烤場等服務設施。每年重陽節,舉辦大型登山比賽和組織若幹次草地滾球友誼賽。公園還將舉辦各項大型活動,以豐富市民的休閑生活。
  深圳農科中心太空作物園
  由深圳農科集團與中科院合作的“深圳太空作物園”於2004年10月挂牌開園,並第一次把深圳的種子種苗送上了太空。太空作物園及太空育種基地由坐落在農科片區的42萬平方米的生物科普園和649畝的農科坪山基地兩部分組成。太空作物園集太空育種科研、開發、科普旅遊於一體,目前已在基地播種的太空作物達30多種、近1.2萬株。
城區建設
  深圳市福田區位於深圳經濟特區中部,東起紅嶺路與羅湖區相連,西至華僑城與南山區相接,北到筆架山與寶安區竜華鎮交界,南臨深圳河與香港新界隔水相望,亞洲最大陸路口岸——皇崗口岸坐落在轄區內。
  福田區是深圳市中心城區,是深圳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如何按照深圳市發展的總體佈局,搞好本區的建設和管理,是福田區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的重大課題。區建設局是區政府的職能部門,為貫徹區委區政府的指示精神,配合深圳國際化大都市建設,多年來,在我區建設的規劃與發展、建築市場的管理、解决我區幹部職工住宅、轄區物業管理、人民防空以及建設工程質量管理、安全施工、價格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先後完成了園嶺、南園、福田、沙頭、梅林、華富、香蜜湖、蓮花等8條行政街道和15個新村建設規劃,配合市有關部門,積極解决西南片的道路、供水、供電及排洪排污等難題;建成了錦竜、金田、新洲、石廈南、福田、全海等住宅小區,為全區幹部、職工解决了一大批福利房和微利房;一批辦公和商業樓宇、工業廠房拔地而起,初具規模。
  1、建築業管理
  截止2003年底,在該局施工報建的項目有600多項,建築面積552萬平方米,工程造價77億元。從98年至今,在我局報建工程中有2項獲市樣板工程,5項獲省樣板工程。2003年,報建項目共有36項,有8個項目被評為市“雙優”工地,6個項目被評為省“雙優”工地,完成工程造價審核286項,涉及造價金額14.6億元,審減造價1.16億元。
  2、物業管理
  目前,轄區內註册的物業管理單位有285傢,其中國傢一級企業有18傢,現正在進行深圳市與國傢物業管理資質證書並軌工作。物業小區近千個,先後涌現出國傢級優秀小區76個,省優121個,市優295個,區優176個,成立小區業主委員會268傢,物業行業管理在深圳市處於領先地位。
  3、經營房改管理
  房改主要工作有房改買房、房改建檔、房改補差、房改變更等幾方面。現福田區機關事業單位房改檔案(産權清楚的)建檔工作基本完成,區屬企業房改檔案工作正在加大力度開展,並已有19個産權單位完成職工房改檔案建檔。到目前為止,共建立房改檔案3849套,仍有1457套缺少資料的正在跟蹤收集之中。區幹部職工房改買房、産權變更、房改補差等工作正常開展。2003年下半年根據深府[2003]104號文件精神,開展區機關事業單位住房分配貨幣化改革工作,現正在進行區開發建設經濟適用房的調研。
  4、住宅開發
  1998年以來,住宅開發中心按照區委、區政府對我區住宅建設的五年計劃,超額完成了“興建安居房900套、改造900套”的目標,主要的政府投資項目有:福田花園大廈、新洲河橋、全海花園、福田花園改造及新洲花園改造。至2002年底共完成投資5.6億元人民幣,住宅投入5.4億元,為我區幹部職工提供安居房953套(其中福田花園大廈300套,全海花園653套),總建築面積近17萬平方米。
  現重點建設項目有四項:福瑞閣、安托山鳴泉居、安托山2號地、福田科技廣場住宅拆遷建設。其總用地面積為26666.8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90194.99 平方米;總投資4.35億元,可提供約930套住房(其中社會微利房164套)。預計本年完成投資1.1億元。
  五、福田明天
  到2007年:
  綜合經濟實力
  ——地區生産總值(GDP)925億元,年均增長12%,人均地區生産總值7.98萬元(約9640美元), 年均增長5.98%;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76.2億元,年均增長12.0%;
  ——固定資産投資總額415億元,年均增長11.0%;
  ——實際利用外資5.6億美元,年均增長5.0%;
  ——出口總額136.2億美元,年均增長12.2%;
  ——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30.2億元,同口徑年均增長10.6%;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9萬元,年均增長5.5%。
文衛科教
  科技
  繼續實施“科技興區”戰略,努力打造“福田科技”品牌。到2007年,轄區高新技術企業數達到500傢,平均每年新增55傢。高新技術産品産值年遞增10%,占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65%。建成市級科普教育基地5個,區級科普教育基地10個。區特色科技學校20個,年增17.3%。
  信息化
  電子政務和信息化水平邁上新臺階,構築“數字福田”基本框架。到2007年,全面建成轄區管理的光纖骨幹網,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100%在網上實現;機關、辦事處上網率達100%。建成全區的基礎應用平臺、辦公係統、公文交換係統和應用安全係統。
  教育
  教育規模不斷擴大。全區現有中小學79所,其中公辦學校68所(小學45所、初中14所、九年一貫製學校4所、完全中學1所、獨立高中3所、職業高中1所)、民辦學校11所。全區在校中小學生102443人,其中小學生64226人,初中生26029人,高中生12188人。全區幼兒園(含托兒所)119所(公辦19所、民辦幼兒園及托兒所共100所),在園幼兒26898人,其中公辦園約5600人,民辦園21298人。
  繼續實施教育優先的發展戰略,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鞏固省教育強區創建成果,增強教育綜合實力。到2007年,區屬學校總數達85所,年均遞增5.51%。其中,中學26所,年均遞增5.39%;小學59所,年均遞增5.57%。區屬學校等級評估達省一級學校33所,市一級學校23所,區一級學校4所。
  衛生
  以基本實現衛生現代化為目標,全面提高醫療技術與服務水平,加快社區健康服務網絡建設,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預警、監測和防治體係。到2007年,區屬醫院8間,社康服務中心67間,區屬病床總數1800張,衛生人員總數3150人,業務用房面積15萬平方米,全面完成區人民醫院整體改造和區中醫院續建工程,完成2傢新醫院的建設。居民健康及衛生服務指標達到省、市先進水平。
  體育
  力爭把我區建設成為群衆體育活躍、競技體育領先、場地設施完善、體育産業興旺、具有福田特點的體育強區。預計到2007年,體育設施進一步完善,區體育公園全面落成。轄區擁有體育場館和活動場地由638個增加到1000個,年均遞增9.4%。體育競技水平位於全市前列。完善轄區健身網絡,增強群衆體育運動,提高居民體質健康水平。拓寬轄區體育産業化渠道,使體育用品、體育培訓和體育彩票等相關産業有較大的發展。
  文化
  全力打造“福田文化”品牌,提高轄區居民文化品位和文化生活質量,把我區建設成為全國聞名的文化先進城區。到2007年擁有公共圖書館(室)179個,圖書藏書量455.5萬册。影劇院12間。群衆文化館8個,面積36372平方米。群衆文化廣場19個,文化活動點84個。擁有公共圖書館(室)179個,年均遞增15.8%。新增市級圖書館藏書量200萬册,區圖書館建成後藏書量達30萬册,區屬中小學147萬册,8個街道文化站11.2萬册,社區圖書室22.8萬册, 15傢股份合作公司圖書室44萬册。到2007年全區藏書總量可達455.5萬册,人均藏書量3.83册。
  人口與勞動就業
  轄區常住人口規模控製在118.7萬人,年均增長5%,戶籍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長率分別控製在12‰和11.5‰以內。其中戶籍人口達到48萬人;戶籍人口計劃生育率爭取達到99%。
  進一步完善市場就業機製。到2007年,社會從業人員年均增長2%,城鎮居民登記失業率控製在2.5%以內。
  環境保護
  全面建設生態型中心城區,進一步完善市政道路與公共配套設施。到2007年完成新洲河、福田河綜合整治工作,水質達到國傢景觀水標準。主要飲用水源水質達標率100%,工業廢水處理率100%,生活污水處理率65%,區域環境噪聲達標率90%,交通幹綫噪聲達標率85%。新建市級城市公園4座,區級兩座,轄區生態環境有較大改善。
  社會保障與社會福利
  形成資金來源多元化、保障方式多層次的現代社會保障體係。到2007年,各項保險的綜合參保率到98%以上,比“十五”期末提高3個百分點,基金收繳率達到99%以上。
  進一步健全區、街道、社區三級社會福利和社區服務網絡。到2005年,各街道將建立300平方米以上的社區康樂服務中心和各社區居委會建設100平方米以上的星光老人之傢。爭取在兩年內創建“全省雙擁模範城區”和“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區”。
  城管環衛
  城市管理體製和網絡進一步健全,環衛軟硬件設施進一步完善。至2007年,15個股份合作公司全部納入環衛專業化管理,建成市政道路均全天候保潔,機械化清掃率達70%,市政公厠50座,垃圾中轉站50座,完成轄區水庫維修加固和裸露山體的治理工程
發展規劃
  圍繞建設現代化、國際化中心城區的定位,突出構建“和諧福田、效益福田”的主綫,豐富總部經濟、會展經濟、地鐵經濟和口岸經濟的內涵,展望未來,到2010年,福田將建成為國內有重要影響力的中央商務區(CBD)、金融中心、會展名城、購物天堂和自主創新型城區,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綜合經濟實力持續提升。國民經濟繼續保持穩步健康協調發展,到2010年,地區生産總值達到1600億元,年均增長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為380億元,年均增長7.3%;地方預算內財政收入達到46億元,同口徑年均增長10%。
  ——宏觀效益顯著提高。實現經濟增長方式從速度型到效益型的轉變。到2010年,實現人均GDP14900美元,年均增長6.0%;萬元GDP建設用地不超過4平方米,萬元GDP能耗不超過420千克標準煤,工業全員勞動生産率達到40.7萬元以上。
  ——産業結構更加優化。樹立“産業立區”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環境優勢,大力發展主導産業,逐步建立有福田特色的産業發展模式;不斷優化産業結構和産業佈局,建立科學合理的産業體係,實現産業的協調發展和全面升級,積極推動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推進我區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到2010年,二、三産業比值達到0.28:0.72。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443億元,年均增長6.5%;第三産業增加值將達到1157億元,年均增長10.2%;高新技術産品産值達到1300億元,年均增長9%。
  ——對外貿易進一步發展。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擴大對外貿易。到2010年,全區進出口總額達到728億美元,年均增長10%,其中出口總額為376億美元,年均增長10%,進口總額為352億美元,年均增長10%;實際利用外資(商務部口徑)達到9.0億美元,年均增長7.0%。
  ——生態環境持續優化。堅持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立足於建設高品位的生態城市,註重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環境的關係,建立健全生態環境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决策機製;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促進資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環再用,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並重,建立促進節約型社會建設的體製和機製,促進經濟、社會、人口、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到2010年,轄區河流綜合治理全面完成,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75%以上,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轄區人均公共緑地面積超過16平方米,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0%。
  ——城區功能日臻完備。到2010年,轄區城中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成效顯著,市政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設施日益完善,重點舊城區改造項目全面展開;轄區內交通、能源、道路、口岸等重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城市景觀和市容市貌顯著改觀;建成一站式政務服務大廳和“數字福田”政務網絡,基本實現城市服務與管理的網絡化、信息化,成為綜合環境最優的中心城區。
  ——社會文明全面進步。到2010年,全區人口規模控製在140萬人左右,年均增長3.8%;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3.2萬元,年均增長6%;全區恩格爾係數降至23%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3%以下,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達到98%以上;全面提升體育事業發展水平和質量,人均體育設施場地面積達到2.5㎡,人均公共體育用地面積達到0.8㎡,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數占總人口的比例達到50%;平均預期壽命78歲;萬人刑事案件立案數低於81宗,億元GDP安全事故死亡數低於0.13人。
  ——科教文衛協調發展。到2010年,纍计取得專利數超過6000項,“十一五”期間每年科技三項經費不低於7000萬元,逐年加大公益性科研項目投入,區級財政人均科普經費投入保持在3元以上;中小學校總數達到93所左右,在校學生總數約為113500人,年均遞增3.4%,確保教育性支出占區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高於25%,實現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轄區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25萬平方米,社區文化活動室擁有率達到90%,建成公共圖書館(室)200個,全區公共圖書館藏書量達340萬册,建成區文化館8大中心;社區健康服務中心達80~100傢,萬人醫生數達30人,萬人病床數達到40張以上,嬰兒死亡率小於8‰,孕産婦死亡率小於20/10萬。
行政區劃
  福田區轄8個街道(南園、園嶺、華富、福田、沙頭、梅林、香密湖、蓮花)。
歷史沿革
  福田區於1990年1月4日建製,區人民政府於同年10月7日成立。 2000年,福田區轄7個街道。總人口909571人,各街道人口: 南園街道 73878 園嶺街道 98764 華富街道 168582 福田街道 186139 沙頭街道 177505 香蜜湖街道 55788 梅林街道 148915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2年,福田區轄7個街道(南園 園嶺 華富 福田 沙頭 梅林 香密湖),116個居委會。截至2002年,全區總人口達88.58萬人,其中戶籍人口35.6萬人,暫住人口52.98萬人。
  2004年,福田區轄8個街道。
  南園街道:轄 巴登、濱江、沙埔頭、南園、園西、錦竜、南華、赤尾、濱河9個社區。
  園嶺街道:轄 紅荔、園東、通新嶺、福強、荔村、長城、上林、南天、鵬盛9個社區。
  福田街道:轄 福華、福安、圩鎮、口岸、福山、福民、水圍、漁農、崗廈、海濱、福保、福田、皇崗13個社區。
  沙頭街道:轄 新沙、石廈、新洲、沙咀、下沙、上沙、新華、益田、金城、天安、新港、金地、沙尾、明月、翠灣15個社區。
  香蜜湖街道:轄 竹林、香安、香梅、香嶺、竹園、農園、香蜜7個社區。
  梅林街道:轄 上梅、新興、下梅、梅豐、梅京、梅亭、梅都、竜尾、孖嶺、新閣、梅林一村12個社區。
  蓮花街道:轄 福中、彩虹、蓮花北、景田、景華、紫荊、梅嶺、獅嶺、康欣、梅富、福新11個社區。
  華富街道:轄 梅崗、華山、華紅、黃木崗、華航、田面、新田、蓮花三村、蓮花二村、蓮花一村10個社區。
  (社區名錄由根據《深圳市行政區劃代碼》整理,截至2004年底)
  截至2005年12月31日,福田區轄8個街道(南園、園嶺、華富、福田、沙頭、梅林、香密湖、蓮花)。
區委領導
  區委書記: 李平
  簡介:李平,男,漢族,1963年3月生,湖南長沙人,1983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電子科技大學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博士。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副書記: 張青山
  簡介:張青山,男,漢族,1956年4月生,河北邯鄲人,1977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74年5月參加工作,中共廣東省委黨校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副書記: 侯建潮
  簡介:侯建潮,男,漢族,1954年10月生,河北邢臺人,1975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71年10月參加工作,鄭州煤炭管理幹部學院政工管理專業畢業,在職大專學歷。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常委、紀委書記: 朱軍(女)
  簡介:朱軍,女,漢族,1957年7月生,山東萊州人,198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74年11月參加工作,華南師範大學中文專業畢業,在職大學學歷。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王強
  簡介:王強,男,漢族,1965年10月生,浙江東陽人,1985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91年4月參加工作,中南政法學院民法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法學碩士,經濟師。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周樹凱
  簡介:周樹凱,男,漢族,1953年12月生,陝西漢中人,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72年12月參加工作,中共廣東省委黨校馬剋思主義哲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常委、區委政法委書記、區公安分局局長: 羅榮纔
  簡介:羅榮纔,男,漢族,1953年8月生,廣東普寧人,1979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71年11月參加工作,廣東省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公安專業畢業,在職大專學歷。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常委、副區長: 賀海濤
  簡介:賀海濤,男,漢族,1963年05月生,河南獲嘉人,1984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82年10月參加工作,中南財經大學財政學專業畢業,在職博士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常委、區委(區政府)辦公室主任: 洪存偉
  簡介:洪存偉,男,回族,1962年7月生,北京人,1986年5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82年10月參加工作,廣東省社會科學院經濟學專業畢業,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師。
  個人簡介及分工
  區委常委: 戴竜寧
  簡介:戴竜寧:男 ,湖南新寧人,1966年5月生,1983年10月入伍,研究生學歷,歷任某部戰士、班長、排長、連長、參謀、副科長、預備役防化團處長、深圳警備區科長、預備役防化團政委、福田區武裝部政委,黨委書記。2008年9月任福田區委委員,常委。曾兩次榮立三等功。
英文解釋
  1. n.:  Futian District
近義詞
福田, 福田村
相關詞
旅遊深圳村莊深圳市小學益田村????業公司????務局
包含詞
福田區委福田區香
福田區酒店深圳福田區
福田區????務局深圳福田區酒店
南園小學福田區深圳福田區格蘭雲天酒店
深圳市福田區梅山小學深圳市福田區中醫院
深圳市福田區婦幼保健院深圳福田區上海賓館
深圳福田區雲鵬大酒店深圳福田區財富酒店
深圳福田區律師事務所深圳福田區銀泉酒店
深圳市福田區景秀中學深圳市福田區人民醫院
深圳市福田區外國語學校深圳市福田區蓮花中學
深圳市福田區紅嶺中學深圳市福田區殘疾人聯合會
深圳福田區酒店預訂深圳市福田區福利中心
深圳市福田區人才培訓中心深圳市福田區人才服務中心
深圳市福田區衛生防疫站深圳市福田區勞動技術教育中心
深圳市福田區福華中西醫結合醫院深圳市福田區福田福利服務中心通霄飯店
深圳市福田區園嶺實業公司美佳飯店深圳福田區天鴻富利來服裝來料加工廠
深圳福田區福田實業公司工藝廠深圳市福田區金山長蘭美容用品銷售中心
深圳市福田區盈美軒工藝商行深圳福田區園嶺實業公司英東美術工藝服務部
深圳市福田區上沙企業公司合成工藝廠
分類詳情
張開梅林街道張開南園街道張開沙頭街道張開園嶺街道
張開蓮花街道張開華富街道張開福田街道張開香蜜湖街道
市中心區中信廣場八卦嶺華強商業圈
香密湖街道
福中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