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地理位置
白土鎮位於東經113°25′40″--113°32′26″,北緯24°38′12″--24°44′210″,東與馬壩鎮隔河相望,南與樟市鎮相接北與韶關西聯鎮毗鄰,西與武江竜歸鎮相接。
土地人口
白土鎮經2001年與原白沙鎮合併後,現有總人口2.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836人,占總人口的92.5%,全鎮總面積147平方公裏,其中山林面積106平方公裏,中總面積的71.6%,耕地面積24110畝.屬典型的山區農業鎮.
歷史沿革
原是“天鵝形”坡地,因土質都是白泥而得名“白土”。相傳宋代已有白土墟,是當時往來商船交易集散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竜歸鎮。1962年成立白土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為區,1986年11月撤區建鎮。2001年12月與白沙鎮合併成新的白土鎮。
行政區劃
2001年白鎮與白沙鎮合併後,轄16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2005年4月經村(居)委撤並,撤並了烏石洞、梅江、紅坪、烏泥角、三都5個村委及白沙居委,白土鎮現下轄11個村委和1個居委會。即上鄉、中鄉、下鄉、由坪、蘇拱、河邊、孟洲壩、界灘、竜皇洞和白土居委會。
人文特點
白土鎮全部人口為漢族,語言語種比較豐富,境內有客傢話、白話、虱麻話,普通話,閩南話、連灘話等,據統計共有7種之多。相傳以虱麻話為主的為馬壩人後裔。其他多為後來移居至此。白土人民勤勞、樸素,以傳統的農業耕作為主,改革開放後,許多年輕人外出創業、經商、打工。
[自然資源]白土鎮位於北江河中上遊,水力資源豐富的北江河穿鎮而達,地形西高東低,活像一隻浮在北江河上的“天鵝”,年均氣溫21º左右,年降水量1638毫米,境內除豐富的水利資源以外,還有豐富的河沙、石灰石、煤炭等自然資源、能源。
基礎設施
隨着白土鎮本身的經濟發展及麯江工業城落戶在白土鎮,蒙裏是站的建成投産,境內於去年又增加一座11萬千伏變電站,大型綜合貨場碼頭2座,年供水量52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的麯江工業城,基礎配套設施齊全。另有中學一所,中心小學一所,九年一貫製教育學校一所。 | | 地理位置:
白土鎮位於東經113º25´40”--113º32´26”,北緯24º38´12”--24º44´210”,東與馬壩鎮隔河相望,南與樟市鎮相接北與韶關西聯鎮毗鄰,西與武江竜歸鎮相接。
土地人口:
白土鎮經2001年與原白沙鎮合併後,現有總人口2.3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1836人,占總人口的92.5%,全鎮總面積147平方公裏,其中山林面積106平方公裏,中總面積的71.6%,耕地面積24110畝.屬典型的山區農業鎮.
歷史沿革:
原是“天鵝形”坡地,因土質都是白泥而得名“白土”。相傳宋代已有白土墟,是當時往來商船交易集散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竜歸鎮。1962年成立白土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為區,1986年11月撤區建鎮。2001年12月與白沙鎮合併成新的白土鎮。
管轄範圍:
2001年白鎮與白沙鎮合併後,轄16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2005年4月經村(居)委撤並,撤並了烏石
洞、梅江、紅坪、烏泥角、三都5個村委及白沙居委,白土鎮現下轄11個村委和1個居委會。即上鄉、中鄉、下鄉、由坪、蘇拱、河邊、孟洲壩、界灘、竜皇洞和白土居委會。
人文特點:
白土鎮全部人口為漢族,語言語種比較豐富,境內有客傢話、白話、虱麻話,普通話,閩南話、連灘話等,據統計共有7種之多。相傳以虱麻話為主的為馬壩人後裔。其他多為後來移居至此。白土人民勤勞、樸素,以傳統的農業耕作為主,改革開放後,許多年輕人外出創業、經商、打工。
[自然資源]白土鎮位於北江河中上遊,水力資源豐富的北江河穿鎮而達,地形西高東低,活像一隻浮在北江河上的“天鵝”,年均氣溫21º左右,年降水量1638毫米,境內除豐富的水利資源以外,還有豐富的河沙、石灰石、煤炭等自然資源、能源。
重點基礎設施:
近年來,隨着白土鎮本身的經濟發展及麯江工業城落戶在白土鎮,蒙裏是站的建成投産,境內於去年又增加一座11萬千伏變電站,大型綜合貨場碼頭2座,年供水量52萬噸的自來水廠一座,總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的麯江工業城,基礎配套設施齊全。另有中學一所,中心小學一所,九年一貫製教育學校一所。
說 | | - : Baitu Town
- n.: Baitu Zhen
| | 白土 | | 白土鎮防保所 | 磁縣白土鎮供銷社飯店 | 白土鎮偉倫玩具禮品廠 | 高要市白土鎮東岸慶鴻鞋業有限公司 | 高要市白土鎮沿朗國洲工藝廠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