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辖区 : 中国 >广东 >韶关 > 武江区
显示地图
目录
行政区划代码 Wujiang District
  武江区东以武江、北江为界,南与曲江区白土镇接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县侯公渡镇毗邻,北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桂头镇相连。全区总面积682平方千米,总人口24.03万人(2006年)。
  武江区辖2个街道、5个镇: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联镇、西河镇、龙归镇、江湾镇、重阳镇。共有28个居委会、51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惠民南路。
  面积:682平方千米
  人口:24.03万人
  代码:440203
  邮编:512026
  驻地:新华街道惠民南路
  拼音:Wujiang Qu
  区号:0751
  车牌:粤F
基本概况
  广东省韶关市武江区地处粤北,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经境内得名,俗称“河西”。东以武江、北江为界,南与曲江区白土镇接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毗邻,为韶关市发展中的现代化新城区。全区总人口为 22.88万人。辖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
  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8.37亿元(不含龙归、重阳、江湾三镇,下同),其中工业总产值7.22亿元;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951元,增长3.4 %。全区有私营企业120家,注册资金1644万元;个体工商户2504户,注册资金4286万元。区财政收入90%来自民营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建筑房地产、机械制造、电子配件、玩具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要行业的经济格局。以城郊型农业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辖区常用耕地面积71455亩。有无公害蔬菜基地、沙山万头养猪场、白芒优质鱼养殖基地、西联葡萄、草莓生产基地。2004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07万元,同比增长30.09%,增收1800万元,区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区内金融机构齐备,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武江区凭江临路,通讯发达。京广铁路、京珠高速公路、323国道越境而过,交通便捷,南通广州,西通瑶山,北上京湘,东至梅汕。邻县有闻名遐迩的世界地质公园――丹霞山。全区城乡均已路通、电通、讯通。建筑房地产业成为主导产业,2004年创税3800万元。目前建成较大的商业住宅小区有南枫雅居、南枫花园、东枫花园二期、金泽园、江湾名庭、碧岛豪庭等。城乡居民居住条件普遍改善。
  武江区拥有图书馆、文化馆和各乡镇、街道文化站。城乡全面开通闭路电视。群众性文化团体健全、活跃,其中红星村采茶剧团长年活跃于城乡,成为韶关市一大亮点。政府科技投入每年增加,机关、企业基本上配备了电脑,重点部门初步实现了办公和报送信息网络化。全区47680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各种医疗、保健设施完善。全区现有中学5所,小学51所,其中省一级小学1所,市一级小学3所,在校学生26046人,小学、初中入学率均达100%。设置了区体育中心,各类体育设施完善。
地理位置
  武江区地处南岭山脉南麓的盆地之中,位于韶关市区武江、北江河的西面,俗称河西,东与浈江区隔河相望,南与曲江区接壤,西与乳源瑶族自治县毗邻,北与浈江区的犁市镇相邻。地理坐标东经113°06′00″~113°34′00″。北纬24°42′00″~24°48′00″。
自然地理
  地质:区境内的地质属于沉积岩石地区。以上古生界泥盆~石炭系岩层分布最广。岩浆侵入活动微弱,受粤北山字型地质构造的影响,区内褶皱和断裂极其发育,褶皱主要由古生段地层形成紧密式之间背斜核部,以北东向构造为主。
  地貌:武江区地处南岭山脉南辳的盆地之中。区境内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最高的黄茂堂山海拔+941米,大岗山海拔+406米,芙蓉山顶海拔+281米。最低武江床处海拨+85米。主要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带和冲积小平原。
  气候:辖区地处北回归线以北中亚热带中部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湿气候。年平均气温20.3℃,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858小时,年太阳总辐射为111.5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雨量为1537.4毫米,无霜冻期305天,年平均最高气温是25.4℃,年平均最低气温为16.8℃,年积温平均为7436.0℃。光、热、水资源较为丰富,四季宜耕,春末夏初多雨,秋多干旱,能基本满足喜温作物和双季稻生长的需求,作物终年可生长。入汛期平均在每年的四月中旬。
  农业情况
  2005年全区粮食总产量22440吨,肉类总产量8990吨,蔬菜总产量134700吨。全区农业总产值23648万元,农业增加值910万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77479万元,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37元。
  武江区按照“注重实效、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形成规模、提高档次”的城郊型农业发展思路,加强区域农业特色产业的规划和引导,摒弃了过去那些没有特色大而全,小而全的产业,从而使到规模化特色农产品基地建设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区域化生产格局基本形成,西联、芙蓉已成了以种植葡萄、草莓、百香果、台湾青枣为主的特色农业生产基地。西河镇已建成了韶关市区最大的山蕉甜玉米生产基地,黄朗片已形成了以“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龙归镇建成了3000亩的淮山基地。重阳镇建成了2000亩的西瓜基地,3000亩的蚕桑基地。
经济概况
  武江区自1984年建区以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是韶关市“菜蓝子工程”的重点基地之一,承担着城市60%以上的农产鲜活商品供应。目前已拥有外资企业23家,股份合作、内资企业68家,乡镇企业1600余家。
  近五年社会总产值平均递增28%;1998年农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889元。两个乡镇进入亿元镇行列,西河镇红星村委员会组建了粤北第一家农村企业集团全区农村在全面实现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追求更大的富裕。
  武江区的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能源充裕,设施完备。韶关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建设正在西移。城市建设不断扩大,已开发和待开发的城区连片成珠,必将形成粤北地区的又一投资热点。
  2004年全区生产总值8.37亿元(不含龙归、重阳、江湾三镇,下同),其中工业总产值7.22亿元;农业总产值1.66亿元;农民人均收入3951元,增长3.4%。
  全区有私营企业120家,注册资金1644万元;个体工商户2504户,注册资金4286万元。区财政收入90%来自民营经济。初步形成了以建筑房地产、机械制造、电子配件、玩具制造业和旅游服务业为主要行业的经济格局。
  以城郊型农业为主,农、林、牧、渔全面发展。辖区常用耕地面积71455亩。有无公害蔬菜基地、沙山万头养猪场、白芒优质鱼养殖基地、西联葡萄、草莓生产基地。
  2004年全区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607万元,同比增长30.09%,增收1800万元,区财政收入连续多年快速增长。区内金融机构齐备,可办理国内外一切资金往来业务。
行政区划
  武江区辖2个街道、5个镇:新华街道、惠民街道、西联镇、西河镇、龙归镇、江湾镇、重阳镇。共有28个居委会、51个行政村。区人民政府驻惠民南路。
民族宗教
  据2000年11月1日零时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定居武江境内的有汉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苗族、彝族、壮族、布依族、高山族、朝鲜族、满族、侗族、瑶族、白族、土家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水族、纳西族、土族、仫佬族、羌族、锡伯族、鄂温克族、京族等28个民族。比1991年增加11个民族,增加民族种类的原因是机械变动和自然变动。28个民族当中,其中汉族为19023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9.26%,27个小数民族为1417人,占全区总人口的0.74%;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相比,汉族人口增加48072人,所占比重下降0.25个百分点;各小数民族人口增加719人,所占比重增长0.25个百分点。 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主要有座落在西河芙蓉山上的蓉山古刹,及境内的居士林等佛教活动场所,区内有佛教信徒100多人。道教在建国后,道士已远离区内或还修从韦其他职业。但改革开放以后,一些俗家道士(师爷)又重操旧业,为一些农民主持丧葬仪式,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一些新建的土地庙、伯公庙。至2004年,本区有基督教徒约100人,区内已无礼拜堂,礼拜活动均在韶关市基督教礼拜堂举行。
人口语言
  人口:辖区总面积682平方公里,总人口为23.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6.16万人,农业人口7.47万人。人口呈相对集中的团状分布,各镇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所在地为居民密集点。全区人口分布大势:城镇人口密集,交通要道两侧人口较多,农村人口大多居住在平原、河谷、盆地与丘陵地带,分布较散。较为集中的是惠民街和新华街,两街管辖的人口已占全区总人口的80%以上。方言:本区方言复杂,有客家话,虱婆声、白话、连滩话、船民话,瑶族勉语方言。此外,还有约2万人使用外地方言。这些人口分布在城区及厂矿之中,均为建国前后,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全国各地来本区谋生、工作的外省、县籍居民和干部职工。外地方言人口主要来自湖南、江西、广西、湖北、海南、四川、重庆、山东、河南、浙江、安徽、吉林、黑龙江、江苏、上海等省及清远、惠州、潮州等本省各市、县。 客家话分布在龙归、江湾等镇大部分和西联、西河、重阳等镇的部分地区,农村讲客家话的人数约4.46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的60.62%。虱婆声主要分布在重阳、西联、西河等镇大部分地区和龙归镇厚坪村,多数居住在武江、北江河沿岸,虱婆声人口约2.55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数的34.66%。白话主要分布在城区和西河镇塘湾、下坑、广明龙、什石园等村,约12万人,占全区人口51.60%,其中在农村约2100人,占全区农业人口2.85%。连滩话主要分布在西河镇什石园下坝村、黄塱中坝村,人口约460人。船民话,主要分布在西河镇什石园村,人口约360人。瑶族分布在江湾镇瑶族村,讲瑶族勉话人口555人。
资源物产
  气候资源:武江区处于中国以四川盆地西部为中心的太阳辐射低值区的东南边缘。区境内气候资源较为丰富。太阳辐射量大,阳光充足,一年中太阳照射地面角度大,辐射量也较均匀,全年总日照时数平均值在185小时,一年内6~11月日照时数较多,2~4月最少。日照时数长,带来太阳辐射量大,全年太阳辐射量为111.5千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厘米的太阳辐射量约305卡,每年的1~3月阴雨季节太阳辐射量仅为7.14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厘米为79卡。
  热量资源:辖区内热量资源丰富而集中,累年无霜期较长,具有四季宜耕的热量条件。年平均温度为20.3℃,每年的1月份最冷,历年平均温度为6.3℃,极端最低温度为负1.2℃。7月份最热,历年平均温度为34.3℃,极端最高温度为38.4℃。11月份气温显著下降,全年无霜期平均为305天,全区日平均温度在25℃有355天,总积温为7366.2℃,温度稳定通过10℃有290天,总积温为6647.5℃。
  水份资源:辖区内雨量充沛,雨热同季。但各月雨量分布不均。由于纬度较低,日照强,季风交替的影响形成多雨,全区历年平均降雨量为1537.4毫米,春夏雨量较多,秋冬雨量最少。3~8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9月~次年的2月仅占全年雨量的25%。 
  土地资源:武江地区土资源的分布,按自然形态划分为石灰岩土区和河流冲积土土区。石炭岩土区主分布在西河镇以北的重阳、西联镇以西的龙归、江湾等地区。河流冲积土土区主要分布在武江河、北江河、南水河(流入龙归地段)沿岸一带。按种植习惯及地理位置可划为沿河冲积土区,主产蔬菜水产品的以西河、西联两镇为主,主产水稻、花生、果等经济作物的以龙归、重阳、江湾等地区为多。由于长期的人工耕作而改变了土质,成为水稻土、菜园土等土壤类型。区境内土地面积以荒山荒地面积为多。是我区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主要后备资源。我区的荒山荒地类型,按照地貌特征,土壤组合利用特点可分为宜农荒地、宜林荒山、宜牧荒山荒地和难利用的荒山。
  水资源:辖区内地形复杂,丘陵、平原交错,山峦叠起,山间多封闭洼地、暗河、溶洞较多。属亚热带、中热带季风性气候,高温、多雨,水资源较为丰沛。河川径流主要以降雨形式产生,属雨洪补给型的地区。据韶关市水文站提供资料显示,我区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537.4毫米,径流量为59.42亿立方米,丰水年(10%)的总径流量为91.53亿立方米,平水年(50%)为56.44亿立方米,枯水年(90%)为31.53亿立方米,最枯水年(95%)为26.74亿立方米。区内建有中小型水库及塘坝工程101宗。蓄水总库容量为2639万m3;其中,中型水库(沐溪水库)1宗,库容量1086万m3;小一型水库2宗,库空量495万m3;小二型水库25宗,总库容量2405万m3;塘坝工程73宗,总库容量为237万m3。
  矿产资源:辖区内矿产资源较为丰富。2004年前已发现的矿产主要有煤矿、铁矿、铅锌矿、锡矿、钨矿、金矿、银矿、石灰石、高岭土、莹石矿等20多种。
  动物资源:辖区内西北部远郊山丘密林有较丰富的野生动物资源,近郊河涌水网有较丰富的鱼类资源。但是,随着韶关城区城市化建设的发展和周边环境污染的影响,动物资源已越来越少。
  2004年,全区主要动物资源有:
  (一)哺乳类动物 山猪、豪猪、黄猄、狐狸、果子狸,玟琳狸、穿山甲、野兔、芒鼠、赤腹松鼠、红颊长吻松鼠、陷纹花松鼠、黄胸鼠、黄毛鼠、杜鼠、小家鼠、褐家鼠、田鼠、水鹿、梅花鹿、蝙蝠等。
  (二)鸟类动物 竹鸡、鹌鹑、鹧鸪、麻鹇、班鸠、喜鹊、鹩哥、乌鸦、画眉、红嘴相思鸟、白头翁、黄鹂、麻雀、大雁、大杜鹃、中杜鹃、四声杜鹃、八声杜鹃、红翅杜鹃、绿嘴地鹃、黄雀、燕子、啄木鸟、猫头鹰、白喉斑秧鸡、栗侯斑秧鸟、普通秧鸟、蓝胸秧鸟、白胸苦恶鸟、普遍翠鸟、白胸翡鸟、班头大翠鸟、戴胜、全翅雀、黄雀鹀、黄胸鹀、黄喉鹀等。
  (三)爬行类动物 盲蛇、蟒蛇、过村蛇、钝尾两头蛇、铅色水蛇、赤链蛇、斑锦蛇、白花锦蛇、银环蛇、金环蛇、眼镜蛇、百步蛇、青竹蛇、小头蛇、消鼠蛇(水律)、蝰蛇、晰蜴、壁虎、巨晰、蹼趾壁虎、黄斑晰虎(盐蛇仔)、平胸龟(鹰嘴龟、大头龟、长尾龟)、三线闭壳龟(金钱龟、红边龟、金头龟)、地龟、黄喉水龟、乌龟、四眼龟(石龟)、草龟、牛屎龟、中华蟹(水鱼、甲鱼、团鱼、园鱼)等。
  (四)鱼类 草鱼、青鱼、赤眼鳟、翘嘴红鲌、大眼红鲌、团头鲂、三角鲂、长青鳊、鲮鱼、鲤鱼、黄尾鲴、倒刺鲃、鳤鱼、南方白甲鱼、桂华鲮、卷口鱼、长体薄鳅、沙鳅、泥鳅、鳗鲡、胡子鲶、鲶鱼、黄鳝、大眼鳜、石鳜、班鳜、班鳢、月鳢、南鳢、链鱼等。
  (五)其他水生动物 据韶关市志记载辖区江河、水库中已知的浮游动物有120多种,水生昆虫类20多种,底栖类动物40多种,甲壳类5种。
  植物资源2004年,全区森林面积为779914.5亩,其中有林地面积613647亩,约占61.4%。主要分布在全区5个镇的低山丘陵区,以龙归、江湾两镇森林面积为多,约占全区森林面积的78%。林木年生长量7.7万立方米,年消耗量4.3万立方米,活力木总蓄积量为225.2万立米。全区森林资源保持了持续、稳定、健康增长。辖区内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风常绿阔叶林、针叶林灌草丛等群落群植物品种,主要有松树,马尾松、杉树、桉树、木荷、台湾相思、樟树、山茶树、竹、苦楝树等品种。在珍稀古树方面,据区林业部门1997年和2002年两次对全区范围的古树进行普查,核定百年以上的古树共55株,其中属国家一级古树1株,估测树龄为550年,树种为小叶榕,位于西河镇什石园村;属国家二级的古树17株;属国家三级古树37株,区内古树主要树种有樟树、雅榕(小叶榕树)枫香树、朴树等四种。
历史沿革
  武江区因珠江水系北江上游武江流经境内得名,又因地处韶城之西而俗称“河西”。汉代即在此设立武关镇,辖管湘粤上下水运关税,为晋朝至唐朝时期郡(州)治、县所在地。1984年9月建区。
  2000年,武江区辖2个街道、2个镇。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191655人,其中:新华街道 83628人、惠民街道 79114人、西联镇 17271人、西河镇 11642人。
  2002年,武江区辖2个街道(新华 惠民)、2个镇(西联 西河),22个村委会、38个居委会。
  2004年5月29日,国务院批准(国函40号)调整韶关市部分行政区划:将原曲江县的重阳镇、龙归镇、江湾镇划归武江区管辖。调整前,武江区面积137平方千米,人口17万。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江区辖2个街道(新华、惠民)、5个镇(西联、西河、江湾、龙归、重阳)。
武江民俗
  有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岁时节令。群众婚姻礼仪形式多样化。本区殡葬改革制度自1990年始在全区城镇和近郊全面推行,至2004年,全区城乡基本实行火葬。群众服饰习俗以汉族服饰、瑶族服饰、宗教服饰为主;饮食上有日常饮食、节日饮食、礼仪饮食、宗教饮食等习俗;在住宅上主要有农村的姓族大屋、围龙屋、“四点金”住宅、骑楼式住宅、单家独院式楼房、围楼、船民居室和城镇居民框架式楼房等居住习俗。
英文解释
  1. n.:  Wujiang District
近义词
武江
包含词
武江区档案局韶关市武江区玫园大酒店韶关市武江区人民医院
韶关市武江区卫生防疫站
分类详情
张开新华街道张开西河镇张开江湾镇张开龙归镇张开惠民街道
张开西联镇张开重阳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