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廣東 >韶關 > 武江區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Wujiang District
  武江區東以武江、北江為界,南與麯江區白土鎮接壤,西與乳源瑤族自治縣侯公渡鎮毗鄰,北與乳源瑤族自治縣桂頭鎮相連。全區總面積682平方千米,總人口24.03萬人(2006年)。
  武江區轄2個街道、5個鎮:新華街道、惠民街道、西聯鎮、西河鎮、竜歸鎮、江灣鎮、重陽鎮。共有28個居委會、51個行政村。區人民政府駐惠民南路。
  面積:682平方千米
  人口:24.03萬人
  代碼:440203
  郵編:512026
  駐地:新華街道惠民南路
  拼音:Wujiang Qu
  區號:0751
  車牌:粵F
基本概況
  廣東省韶關市武江區地處粵北,因珠江水係北江上遊武江流經境內得名,俗稱“河西”。東以武江、北江為界,南與麯江區白土鎮接壤,西與乳源瑤族自治縣毗鄰,為韶關市發展中的現代化新城區。全區總人口為 22.88萬人。轄區總面積682平方公裏。
  2004年全區生産總值8.37億元(不含竜歸、重陽、江灣三鎮,下同),其中工業總産值7.22億元;農業總産值1.6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951元,增長3.4 %。全區有私營企業120傢,註册資金1644萬元;個體工商戶2504戶,註册資金4286萬元。區財政收入90%來自民營經濟。初步形成了以建築房地産、機械製造、電子配件、玩具製造業和旅遊服務業為主要行業的經濟格局。以城郊型農業為主,農、林、牧、漁全面發展。轄區常用耕地面積71455畝。有無公害蔬菜基地、沙山萬頭養豬場、白芒優質魚養殖基地、西聯葡萄、草莓生産基地。2004年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607萬元,同比增長30.09%,增收1800萬元,區財政收入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區內金融機構齊備,可辦理國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
  武江區憑江臨路,通訊發達。京廣鐵路、京珠高速公路、323國道越境而過,交通便捷,南通廣州,西通瑤山,北上京湘,東至梅汕。鄰縣有聞名遐邇的世界地質公園――丹霞山。全區城鄉均已路通、電通、訊通。建築房地産業成為主導産業,2004年創稅3800萬元。目前建成較大的商業住宅小區有南楓雅居、南楓花園、東楓花園二期、金澤園、江灣名庭、碧島豪庭等。城鄉居民居住條件普遍改善。
  武江區擁有圖書館、文化館和各鄉鎮、街道文化站。城鄉全面開通閉路電視。群衆性文化團體健全、活躍,其中紅星村採茶劇團長年活躍於城鄉,成為韶關市一大亮點。政府科技投入每年增加,機關、企業基本上配備了電腦,重點部門初步實現了辦公和報送信息網絡化。全區47680人參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各種醫療、保健設施完善。全區現有中學5所,小學51所,其中省一級小學1所,市一級小學3所,在校學生26046人,小學、初中入學率均達100%。設置了區體育中心,各類體育設施完善。
地理位置
  武江區地處南嶺山脈南麓的盆地之中,位於韶關市區武江、北江河的西面,俗稱河西,東與湞江區隔河相望,南與麯江區接壤,西與乳源瑤族自治縣毗鄰,北與湞江區的犁市鎮相鄰。地理坐標東經113°06′00″~113°34′00″。北緯24°42′00″~24°48′00″。
自然地理
  地質:區境內的地質屬於沉積岩石地區。以上古生界泥盆~石炭係岩層分佈最廣。岩漿侵入活動微弱,受粵北山字型地質構造的影響,區內褶皺和斷裂極其發育,褶皺主要由古生段地層形成緊密式之間背斜核部,以北東嚮構造為主。
  地貌:武江區地處南嶺山脈南辳的盆地之中。區境內地勢北高南低,西高東低,最高的黃茂堂山海拔+941米,大崗山海拔+406米,芙蓉山頂海拔+281米。最低武江床處海撥+85米。主要地貌類型為丘陵地帶和衝積小平原。
  氣候:轄區地處北回歸綫以北中亞熱帶中部地區,屬於亞熱帶季風氣候。鼕季盛行幹冷的偏北風,夏季盛行偏南的暖濕氣候。年平均氣溫20.3℃,年平均日照時數為1858小時,年太陽總輻射為111.5千卡/平方釐米,年平均雨量為1537.4毫米,無霜凍期305天,年平均最高氣溫是25.4℃,年平均最低氣溫為16.8℃,年積溫平均為7436.0℃。光、熱、水資源較為豐富,四季宜耕,春末夏初多雨,秋多幹旱,能基本滿足喜溫作物和雙季稻生長的需求,作物終年可生長。入汛期平均在每年的四月中旬。
  農業情況
  2005年全區糧食總産量22440噸,肉類總産量8990噸,蔬菜總産量134700噸。全區農業總産值23648萬元,農業增加值91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177479萬元,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137元。
  武江區按照“註重實效、發揮優勢、培育特色、形成規模、提高檔次”的城郊型農業發展思路,加強區域農業特色産業的規劃和引導,摒棄了過去那些沒有特色大而全,小而全的産業,從而使到規模化特色農産品基地建設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區域化生産格局基本形成,西聯、芙蓉已成了以種植葡萄、草莓、百香果、臺灣青棗為主的特色農業生産基地。西河鎮已建成了韶關市區最大的山蕉甜玉米生産基地,黃朗片已形成了以“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無公害蔬菜生産基地。竜歸鎮建成了3000畝的淮山基地。重陽鎮建成了2000畝的西瓜基地,3000畝的蠶桑基地。
經濟概況
  武江區自1984年建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迅速。是韶關市“菜藍子工程”的重點基地之一,承擔着城市60%以上的農産鮮活商品供應。目前已擁有外資企業23傢,股份合作、內資企業68傢,鄉鎮企業1600余家。
  近五年社會總産值平均遞增28%;1998年農村人均年純收入達到4889元。兩個鄉鎮進入億元鎮行列,西河鎮紅星村委員會組建了粵北第一傢農村企業集團全區農村在全面實現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快農業産業化步伐,追求更大的富裕。
  武江區的投資環境日臻完善。交通便利,通訊發達,能源充裕,設施完備。韶關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建設正在西移。城市建設不斷擴大,已開發和待開發的城區連片成珠,必將形成粵北地區的又一投資熱點。
  2004年全區生産總值8.37億元(不含竜歸、重陽、江灣三鎮,下同),其中工業總産值7.22億元;農業總産值1.66億元;農民人均收入3951元,增長3.4%。
  全區有私營企業120傢,註册資金1644萬元;個體工商戶2504戶,註册資金4286萬元。區財政收入90%來自民營經濟。初步形成了以建築房地産、機械製造、電子配件、玩具製造業和旅遊服務業為主要行業的經濟格局。
  以城郊型農業為主,農、林、牧、漁全面發展。轄區常用耕地面積71455畝。有無公害蔬菜基地、沙山萬頭養豬場、白芒優質魚養殖基地、西聯葡萄、草莓生産基地。
  2004年全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7607萬元,同比增長30.09%,增收1800萬元,區財政收入連續多年快速增長。區內金融機構齊備,可辦理國內外一切資金往來業務。
行政區劃
  武江區轄2個街道、5個鎮:新華街道、惠民街道、西聯鎮、西河鎮、竜歸鎮、江灣鎮、重陽鎮。共有28個居委會、51個行政村。區人民政府駐惠民南路。
民族宗教
  2000年11月1日零時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定居武江境內的有漢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高山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傢族、傣族、黎族、佤族、畲族、水族、納西族、土族、仫佬族、羌族、錫伯族、鄂溫剋族、京族等28個民族。比1991年增加11個民族,增加民族種類的原因是機械變動和自然變動。28個民族當中,其中漢族為190238人,占全區總人口的99.26%,27個小數民族為1417人,占全區總人口的0.74%;與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時相比,漢族人口增加48072人,所占比重下降0.25個百分點;各小數民族人口增加719人,所占比重增長0.25個百分點。 宗教主要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其中,佛教主要有座落在西河芙蓉山上的蓉山古剎,及境內的居士林等佛教活動場所,區內有佛教信徒100多人。道教在建國後,道士已遠離區內或還修從韋其他職業。但改革開放以後,一些俗傢道士(師爺)又重操舊業,為一些農民主持喪葬儀式,一些地方還出現了一些新建的土地廟、伯公廟。至2004年,本區有基督教徒約100人,區內已無禮拜堂,禮拜活動均在韶關市基督教禮拜堂舉行。
人口語言
  人口:轄區總面積682平方公裏,總人口為23.63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6.16萬人,農業人口7.47萬人。人口呈相對集中的團狀分佈,各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所在地為居民密集點。全區人口分佈大勢:城鎮人口密集,交通要道兩側人口較多,農村人口大多居住在平原、河𠔌、盆地與丘陵地帶,分佈較散。較為集中的是惠民街和新華街,兩街管轄的人口已占全區總人口的80%以上。方言:本區方言復雜,有客傢話,虱婆聲、白話、連灘話、船民話,瑤族勉語方言。此外,還有約2萬人使用外地方言。這些人口分佈在城區及廠礦之中,均為建國前後,尤其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從全國各地來本區謀生、工作的外省、縣籍居民和幹部職工。外地方言人口主要來自湖南、江西、廣西、湖北、海南、四川、重慶、山東、河南、浙江、安徽、吉林、黑竜江、江蘇、上海等省及清遠、惠州、潮州等本省各市、縣。 客傢話分佈在竜歸、江灣等鎮大部分和西聯、西河、重陽等鎮的部分地區,農村講客傢話的人數約4.46萬人,占全區農業人口的60.62%。虱婆聲主要分佈在重陽、西聯、西河等鎮大部分地區和竜歸鎮厚坪村,多數居住在武江、北江河沿岸,虱婆聲人口約2.55萬人,占全區農業人口數的34.66%。白話主要分佈在城區和西河鎮塘灣、下坑、廣明竜、什石園等村,約12萬人,占全區人口51.60%,其中在農村約2100人,占全區農業人口2.85%。連灘話主要分佈在西河鎮什石園下壩村、黃塱中壩村,人口約460人。船民話,主要分佈在西河鎮什石園村,人口約360人。瑤族分佈在江灣鎮瑤族村,講瑤族勉話人口555人。
資源物産
  氣候資源:武江區處於中國以四川盆地西部為中心的太陽輻射低值區的東南邊緣。區境內氣候資源較為豐富。太陽輻射量大,陽光充足,一年中太陽照射地面角度大,輻射量也較均勻,全年總日照時數平均值在185小時,一年內6~11月日照時數較多,2~4月最少。日照時數長,帶來太陽輻射量大,全年太陽輻射量為111.5千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釐米的太陽輻射量約305卡,每年的1~3月陰雨季節太陽輻射量僅為7.14卡/㎝2,平均每天每平方釐米為79卡。
  熱量資源:轄區內熱量資源豐富而集中,纍年無霜期較長,具有四季宜耕的熱量條件。年平均溫度為20.3℃,每年的1月份最冷,歷年平均溫度為6.3℃,極端最低溫度為負1.2℃。7月份最熱,歷年平均溫度為34.3℃,極端最高溫度為38.4℃。11月份氣溫顯著下降,全年無霜期平均為305天,全區日平均溫度在25℃有355天,總積溫為7366.2℃,溫度穩定通過10℃有290天,總積溫為6647.5℃。
  水份資源:轄區內雨量充沛,雨熱同季。但各月雨量分佈不均。由於緯度較低,日照強,季風交替的影響形成多雨,全區歷年平均降雨量為1537.4毫米,春夏雨量較多,秋鼕雨量最少。3~8月雨量占全年雨量的75%,9月~次年的2月僅占全年雨量的25%。 
  土地資源:武江地區土資源的分佈,按自然形態劃分為石灰岩土區和河流衝積土土區。石炭岩土區主分佈在西河鎮以北的重陽、西聯鎮以西的竜歸、江灣等地區。河流衝積土土區主要分佈在武江河、北江河、南水河(流入竜歸地段)沿岸一帶。按種植習慣及地理位置可劃為沿河衝積土區,主産蔬菜水産品的以西河、西聯兩鎮為主,主産水稻、花生、果等經濟作物的以竜歸、重陽、江灣等地區為多。由於長期的人工耕作而改變了土質,成為水稻土、菜園土等土壤類型。區境內土地面積以荒山荒地面積為多。是我區農、林、牧業、生産用地的主要後備資源。我區的荒山荒地類型,按照地貌特徵,土壤組合利用特點可分為宜農荒地、宜林荒山、宜牧荒山荒地和難利用的荒山。
  水資源:轄區內地形復雜,丘陵、平原交錯,山巒疊起,山間多封閉窪地、暗河、溶洞較多。屬亞熱帶、中熱帶季風性氣候,高溫、多雨,水資源較為豐沛。河川徑流主要以降雨形式産生,屬雨洪補給型的地區。據韶關市水文站提供資料顯示,我區多年平均降雨量為1537.4毫米,徑流量為59.42億立方米,豐水年(10%)的總徑流量為91.53億立方米,平水年(50%)為56.44億立方米,枯水年(90%)為31.53億立方米,最枯水年(95%)為26.74億立方米。區內建有中小型水庫及塘壩工程101宗。蓄水總庫容量為2639萬m3;其中,中型水庫(沐溪水庫)1宗,庫容量1086萬m3;小一型水庫2宗,庫空量495萬m3;小二型水庫25宗,總庫容量2405萬m3;塘壩工程73宗,總庫容量為237萬m3。
  礦産資源:轄區內礦産資源較為豐富。2004年前已發現的礦産主要有煤礦、鐵礦、鉛鋅礦、錫礦、鎢礦、金礦、銀礦、石灰石、高嶺土、瑩石礦等20多種。
  動物資源:轄區內西北部遠郊山丘密林有較豐富的野生動物資源,近郊河涌水網有較豐富的魚類資源。但是,隨着韶關城區城市化建設的發展和周邊環境污染的影響,動物資源已越來越少。
  2004年,全區主要動物資源有:
  (一)哺乳類動物 山豬、豪豬、黃猄、狐狸、果子狸,玟琳狸、穿山甲、野兔、芒鼠、赤腹鬆鼠、紅頰長吻鬆鼠、陷紋花鬆鼠、黃胸鼠、黃毛鼠、杜鼠、小傢鼠、褐傢鼠、田鼠、水鹿、梅花鹿、蝙蝠等。
  (二)鳥類動物 竹雞、鵪鶉、鷓鴣、麻鷳、班鳩、喜鵲、鷯哥、烏鴉、畫眉、紅嘴相思鳥、白頭翁、黃鸝、麻雀、大雁、大杜鵑、中杜鵑、四聲杜鵑、八聲杜鵑、紅翅杜鵑、緑嘴地鵑、黃雀、燕子、啄木鳥、貓頭鷹、白喉斑秧雞、慄侯斑秧鳥、普通秧鳥、藍胸秧鳥、白胸苦惡鳥、普遍翠鳥、白胸翡鳥、班頭大翠鳥、戴勝、全翅雀、黃雀鵐、黃胸鵐、黃喉鵐等。
  (三)爬行類動物 盲蛇、蟒蛇、過村蛇、鈍尾兩頭蛇、鉛色水蛇、赤鏈蛇、斑錦蛇、白花錦蛇、銀環蛇、金環蛇、眼鏡蛇、百步蛇、青竹蛇、小頭蛇、消鼠蛇(水律)、蝰蛇、晰蜴、壁虎、巨晰、蹼趾壁虎、黃斑晰虎(????蛇仔)、平胸龜(鷹嘴龜、大頭龜、長尾龜)、三綫閉殼龜(金錢龜、紅邊龜、金頭龜)、地龜、黃喉水龜、烏龜、四眼龜(石龜)、草龜、牛屎龜、中華蟹(水魚、甲魚、團魚、園魚)等。
  (四)魚類 草魚、青魚、赤眼鱒、翹嘴紅鮊、大眼紅鮊、團頭魴、三角魴、長青鯿、鯪魚、鯉魚、黃尾鯝、倒刺䰾、䲘魚、南方白甲魚、桂華鯪、捲口魚、長體薄鰍、沙鰍、泥鰍、鰻鱺、鬍子鯰、鯰魚、黃鱔、大眼鱖、石鱖、班鱖、班鱧、月鱧、南鱧、鏈魚等。
  (五)其他水生動物 據韶關市志記載轄區江河、水庫中已知的浮遊動物有120多種,水生昆蟲類20多種,底棲類動物40多種,甲殼類5種。
  植物資源2004年,全區森林面積為779914.5畝,其中有林地面積613647畝,約占61.4%。主要分佈在全區5個鎮的低山丘陵區,以竜歸、江灣兩鎮森林面積為多,約占全區森林面積的78%。林木年生長量7.7萬立方米,年消耗量4.3萬立方米,活力木總蓄積量為225.2萬立米。全區森林資源保持了持續、穩定、健康增長。轄區內自然植被主要有季風常緑闊葉林、針葉林灌草叢等群落群植物品種,主要有松樹,馬尾鬆、杉樹、桉樹、木荷、臺灣相思、樟樹、山茶樹、竹、苦楝樹等品種。在珍稀古樹方面,據區林業部門1997年和2002年兩次對全區範圍的古樹進行普查,核定百年以上的古樹共55株,其中屬國傢一級古樹1株,估測樹齡為550年,樹種為小葉榕,位於西河鎮什石園村;屬國傢二級的古樹17株;屬國傢三級古樹37株,區內古樹主要樹種有樟樹、雅榕(小葉榕樹)楓香樹、樸樹等四種。
歷史沿革
  武江區因珠江水係北江上遊武江流經境內得名,又因地處韶城之西而俗稱“河西”。漢代即在此設立武關鎮,轄管湘粵上下水運關稅,為晉朝至唐朝時期郡(州)治、縣所在地。1984年9月建區。
  2000年,武江區轄2個街道、2個鎮。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91655人,其中:新華街道 83628人、惠民街道 79114人、西聯鎮 17271人、西河鎮 11642人。
  2002年,武江區轄2個街道(新華 惠民)、2個鎮(西聯 西河),22個村委會、38個居委會。
  2004年5月29日,國務院批準(國函40號)調整韶關市部分行政區劃:將原麯江縣的重陽鎮、竜歸鎮、江灣鎮劃歸武江區管轄。調整前,武江區面積137平方千米,人口17萬。
  截至2005年12月31日,武江區轄2個街道(新華、惠民)、5個鎮(西聯、西河、江灣、竜歸、重陽)。
武江民俗
  有春節、元宵節、端午節等歲時節令。群衆婚姻禮儀形式多樣化。本區殯葬改革制度自1990年始在全區城鎮和近郊全面推行,至2004年,全區城鄉基本實行火葬。群衆服飾習俗以漢族服飾、瑤族服飾、宗教服飾為主;飲食上有日常飲食、節日飲食、禮儀飲食、宗教飲食等習俗;在住宅上主要有農村的姓族大屋、圍竜屋、“四點金”住宅、騎樓式住宅、單傢獨院式樓房、圍樓、船民居室和城鎮居民框架式樓房等居住習俗。
英文解釋
  1. n.:  Wujiang District
近義詞
武江
包含詞
武江區檔案局韶關市武江區玫園大酒店韶關市武江區人民醫院
韶關市武江區衛生防疫站
分類詳情
張開新華街道張開西河鎮張開江灣鎮張開竜歸鎮張開惠民街道
張開西聯鎮張開重陽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