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石板灘鎮位於常德市郊北12公裏外的丘陵地帶,東靠太陽山,西抵桃源縣,南接灌地理位置溪鎮,北連蔡傢崗,面積64.5平方公裏,人口220385人。
常德市鼎城區轄鄉。轄現陽堡、南傢坪、雷傢鋪、莫傢鋪、古堤坪、荷花堰、石板灘、蓮花堰、玉皇庵、興隆橋、獅子山、楓樹橋、拾柴坡、田傢垃、毛慄崗、大溪衝、騎竜庵17個村委會;歷史悠久,人傑地靈,交通方便,資源豐富。早在東漢朝末年,鼎城府址就建在了石板灘,現存古城遺跡­­­­­—曬𠔌坪舊址已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對象。新中國成立後,60—70年代省地主要領導譚震林,萬達,張元英等先後來鎮辦點,為石板灘發展註入了強大的動力。幹部作風建設,農業綜合開發被樹為三湘四水一面紅旗,原省委書記張平化稱贊石板灘是樣板灘。改革開放,春風化雨。橫貫南北的新老207國道,新修的石長鐵路成為帶動地方經濟發展的大動脈。陽山腳下,漸水河畔,處處呈現了一派欣欣嚮榮的景象。農業以糧食生産為主。工業初步形成以采礦(石灰、石煤、石塊)、機械加工、建材、油漆、運輸、皮革製品、大米加工為主導和一村一品的企業結構。省電光機械廠、區水泥廠建於此。金雞山下有古城堤,曾為宋鼎州治所。
石板灘鄉人民勤勞勇敢,大力發展花木種植業,花木品種多達幾百類。是遠近聞名的花木之鄉。同時在市政府的指導帶領下石板灘鄉荷花堰村已建成為全國新農村建設的樣板村,白墻紅瓦,處處盡顯生機勃勃。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特以體現。
鼎城區石板灘鎮堅持把鄉風文明建設當做創建和諧新村的重點來抓,新農村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的評比活動,由各村開展文明示範戶、好婆媳、好妯娌、好鄰居等評選活動,引導人們自覺自願的摒棄陋習,使村民養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同時建立健全農民培訓機製,利用遠程教育嚮農民傳播農業生産技術,特別是充分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網上銷售花木,形成尊重科學、崇尚科學的文明風尚。此外還積極推行“三清三改”、建立了環境衛生等管理制度,實現了村容村貌的常年保潔。
石板灘鎮下轄村:現陽堡村南傢坪村雷傢鋪村莫傢鋪村古堤坪村毛慄崗村玉皇庵村大溪衝村興隆橋村獅子山村楓樹橋村拾柴坡村騎竜庵村田傢坪村石板灘鎮人口數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19572男10027女9545家庭戶戶數5900家庭戶總人口(總)19453家庭戶男9924家庭戶女95290-14歲(總)44090-14歲男22670-14歲女214215-64歲(總)1345515-64歲男696015-64歲女649565歲及以上(總)170865歲及以上男80065歲及以上女908戶口本地住在本地18242 |
|
轄:石板灘、蓮花堰、荷花堰、常水4個居委會;現陽堡、南傢坪、雷傢鋪、莫傢鋪、古堤坪、毛慄崗、玉皇庵、大溪衝、興隆橋、獅子山、楓樹橋、拾柴坡、騎竜庵、田傢坪14個村委會。 |
|
常德市鼎城區轄鄉。1956年建石板灘鄉,1958年改置公社,1984年復改鄉。位於區境西北部,距區府15公裏。面積62.5平方公裏,人口2.3萬。鄉政府駐石板灘。國道207綫和石長鐵路縱橫鄉境。轄現陽堡、南傢坪、雷傢鋪、莫傢鋪、古堤坪、荷花堰、石板灘、蓮花堰、玉皇庵、興隆橋、獅子山、楓樹橋、拾柴坡、田傢垃、毛粟崗、大溪衝、騎竜庵17個村委會。農業以糧食生産為主。工業初步形成以采礦(石灰、石煤、石塊)、機械加工、建材、油漆、運輸、皮革製品、大米加工為主導和一村一品的企業結構。省電光機械廠、區水泥廠建於此。金雞山下有古城堤,曾為宋鼎州治所。 |
|
- : Danbantan Town
|
|
石板灘 |
|
毛慄崗村 | 騎竜庵村 | 拾柴坡村 | 大溪衝村 | 玉皇庵村 | 古堤坪村 | 莫傢鋪村 | 南傢坪村 | 現陽堡村 | 田傢坪村 | 雷傢鋪村 | 興隆橋村 | 楓樹橋村 | 獅子山村 | 石板灘社區 | 蓮花堰社區 | 荷花堰社區 | 常水社區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