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430040 代碼:420112 區號:027
拼音:Dōng Xi Hú Qū 英譯 Dongxihu District
東西湖區位於武漢市區北部。439平方千米。總人口26萬人(2007年末)。全區轄11個街道。區政府駐吳傢山街道東吳大道1號。
地形以平原為主,兼有湖泊、壟崗、坡地、低山。水源條件好,三面環水,北面和西北面為府河環繞,西南濱漢水。雨水充沛,年降水量1198毫米,年均溫16.3℃。
107國道縱貫南北,境內公路網絡縱橫,農場通公共汽車。漢渝鐵路從境內穿過,沿綫火車站4個,長江最大的支流漢江繞區而行,水運暢通。名勝古跡有柏泉古井、景德寺及西郊公園等。 |
|
區名:武漢市東西湖區(Dongxihu District of Wuhan City)。
經緯度:位於東經113°53′—114°30′,北緯30°34′—30°47′之間。
管轄:8個行政街道和3個農場辦事處。全區共有社區居民委員會83個,村民委員會60個。
政權:區委書記、區人大常委會主任 晏蒲柳
區人民政府區長 汪祥旺
區機關駐地:漢口吳傢山。
面積:499.71平方公裏。
海拔:東西湖大部分地區在海拔21.5~26米之間。吳傢山為全區境內最高點,海拔72.04米。
常住人口:37.6萬人。
行政級別: 副省級城市的郊區(局級)。
郵政編碼:430040–430046
電話區號: 027
汽車牌照: 鄂A-8、R、Z
2008年度國民生産總值:134.49億元。
【地理位置】
武漢市東西湖區位於東經113°53′—114°30′,北緯30°34′—30°47′之間。地處漢口西部近郊,全境三面環水,淡水資源十分豐富。她的地圖酷似一隻金龜,翹首東望武漢,擺尾西牽孝感。漢江、漢北河、淪河、府河如玉帶瓊邊輕輕托起這片499.71平方公裏的土地。境域東靠張公堤,分別與江岸區、江漢區和礄口區接壤;西南濱漢水與蔡甸區和漢川市相望,西北依府河與孝感市和黃陂區相鄰。
【歷史沿革】東西湖境域史屬古雲夢澤東境。據考證,迄今五千多年前,這裏就有人類聚居,從事漁獵和耕耘。圍墾前,這裏分屬漢陽縣(今蔡甸區)、漢川、孝感、黃陂四縣管轄。土地肥沃,易於耕種。但地勢低窪,水災頻繁,蘆葦叢生,釘蠃密佈,血吸蟲病嚴重危害人民群衆的身體健康。
1957年春,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成立“湖北省東西湖圍墾工程指揮部”,由省長張體學任總指揮長兼政委。同年9月,開始集中大批幹部、工程師和醫務人員,並動員組織武漢地區工人、農民、機關幹部、駐軍和學生等義務勞動者1萬餘人,調動孝感、黃岡兩專區18縣農民3萬餘人,及河南省兩專區11縣支援農民7萬餘人參加圍墾工程會戰。於1957年11月正式動工,如今,在將軍路還流傳着將軍們義務修路的故事。到1958年3月,經過12萬圍墾大軍夜以繼日,歷盡艱辛,排除萬難,艱苦卓絶的奮戰,圍堤工程趕在春汛洪水到來之前基本完工,荒湖變良田。經國務院同意,湖北省編製委員會正式行文批準成立“武漢市國營農場管理局”。同年10月,武漢市增設東西湖區行政建製,實行區、局合一的體製。從此,在這片由移民、拓荒者開墾的土地上獨立建區。雲夢古澤迎來新生。
建區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東西湖區人民在黨的正確領導下,發揚海納百川、團结奮鬥的移民精神和改革創新、艱苦創業的拓荒精神,不斷地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團结拼搏,在建設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2008年度,國民生産總值達134.49億元,全區人均生産總值3.59萬元。
東西湖的發展史,是一部思想解放史。從“治國之道,必先富民”的思考,到“家庭農場聯産承包責任製”的農場體製改革;從以東啤為代表的國有企業股份製改革,到舉市場之力辦“臺商投資區”;從建設“八路一橋”改善投資的硬環境,到成立投資服務中心(政務中心)改善投資的軟環境,一批經濟開發園區如雨後春筍,展現蓬勃生機;從“思想有多遠,就能走多遠”的農場分稅製改革,到“滿天星星,不如一輪明月”的有選擇性招商的“明月工程”;從“東部率先城市化”到“三城一新”統籌城鄉,科學發展,加快“大漢口生態發展新區”建設的新格局……每一次戰略起點,都是從思想大解放開始的。
近年來,全區上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引進和發展機電、食品、煙草、總部經濟、信息服務、航空、生物製藥、物流等産業,打造千億板塊、百億園區,大力推進以柏泉農場、石榴紅村等為代表的新農村建設,區級經濟繼續保持穩步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東西湖的每一輪發展與進步都是在黨的領導下,不斷解放思想、開拓進取的結果。
【行政區劃】
宋代,漢陽縣在境內設西倪、鳳棲、長樂、北豐樂、巨竜等5個鄉裏;元代設西倪、長樂、北豐樂、巨竜等4個;明初直至清末設鳳棲、豐樂2個。區境西北屬孝感、漢川的村落,分歸兩縣廣陽、大赤鄉管轄。從民國元年(1912年)起,區、鄉幾經分合更改,到1958年,境域區劃情況如下表:
1958年東西湖境域區劃情況表
縣(市)名
區 名
鄉(鎮)名
所 轄 圍
漢
陽
縣
鴉
渡
區
巨竜鄉
全鄉:含巨竜、群力、燈塔、旭東等高級農業社
柏泉鄉
全鄉:含降竜、新農、茅廟、西湖等大隊
三店鄉
全鄉:含三店、渡頭
鴉渡鄉
全鄉:含六合、鴉渡、江毛、漁門
勝利鄉
全鄉:含勝利、新聯、苗湖、聯合、勝利農場
新溝鎮
全鎮:含三合農業社
孝感縣
臥竜區
辛渡鄉
全鄉:含辛渡、會竜所轄4個高級農業社
竜
店
區
漁
農
鄉
除東山有極少數居民外,鄭範、何廟、新鋪、啓安、焦湖、北徑等衹有土地在東西湖地區內,面積約10473畝
漢川縣
劉隔區
高閣鄉
部分地區:含永豐、大郭、汪傢、光明4個高級農業社及中心社四、五生産隊,縣河社6個隊和聯心社1個隊
黃陂縣
橫店區
接金鄉
部分地區:含大、小李傢墩、張傢墩一帶地區
武漢市
漢礄區
部分地區:含戴山、合作北垸的土地984畝及少數農民
1958年3月,東西湖圍墾主體工程完成後,先後組建了15個農場,各場均為政企合一體製,代行鄉鎮職能。1959年恢復新溝鎮建製。1960—1965年,對15個場進行整合,定型為吳傢山、慈惠墩、走馬嶺、新溝、荷包湖、辛安渡、東山、柏泉、徑河、三店等10個農場和水産養殖場。1966年9月在漢陽縣鄧南區的銀蓮湖築堤,圍湖墾殖,組建東西湖漢南農場。1978年3月29日漢南農場劃出,交新成立的武漢市漢南農場管理局。同年11月成立吳傢山新村街道辦事處,1984年經湖北省政府批準更名為吳傢山街道辦事處。1985年3月8日以東風垸為基礎成立東風垸漁牧場。同年9月14日,經省政府批準,在11個農場設立慈惠墩、走馬嶺、新溝、辛安渡、荷包湖、東山、柏泉、徑河、三店、李傢墩、長青等東西湖區人民政府辦事處,其管轄的地域範圍與所在的農場相同。1989年3月將新溝農場的新河大隊、新溝大隊劃出,組建新河農場與新溝鎮合署。將東山農場的五四大隊、五七大隊、前進大隊和柏泉農場的連通湖一大隊劃出新組建湖心農場。1991年11月撤銷湖心農場,原湖心農場所屬各單位以總幹溝為界分別劃歸東山與柏泉農場。1997年3月撤銷東風垸漁牧場,所屬單位成建製的劃歸東山與柏泉農場。
2005年,在吳傢山農場建長青街;在慈惠農場建慈惠街;在新溝、走馬嶺農場建走馬嶺街;在新河、荷包湖農場建新溝鎮街;重新整合三店、徑河農場和水産養殖場,建徑河、金銀湖、將軍路街;辛安渡、東山、柏泉3個辦事處仍代行街鎮職能。至此,東西湖區下轄8個行政街道和3個辦事處。2008年,全區共有社區居民委員會83個,村民委員會60個。
2008年東西湖區街道(辦事處)基本情況表
街道名稱面積
(平方公裏)人口
(人)社區居民
委員會(個)村民委員
會(個)
吳傢山街
走馬嶺街
新溝鎮街
長青街
慈惠街
徑河街
金銀湖街
將軍路街
東山辦事處
柏泉辦事處
辛安渡辦事處
常青花園新區
合計
8.30
56.00
47.50
19.00
22.00
63.00
58.40
17.00
67.60
77.20
56.30
2.70
495
78 718
23 999
21 873
16 493
11 628
19 459
10 336
12 213
18 721
12 235
16 736
19 456
261 867
12
3
3
10
9
12
13
7
5
1
3
5
83
---
12
11
1
---
---
3
---
12
12
9
---
60
【人口】2008年末,全區有戶籍人口261867人,比上年增長0.2%。其中,男性人口133096人,占50.8%;女性人口128771人,占49.2%。全區常住人口達到37.6萬人。人口出生率8.77‰、死亡率1.90‰,人口自然增長率6.87‰。符合政策生育率99.1%。以戶籍人口計,人口密度為529人/平方公裏。
東西湖的人居環境優越。五千多年前,境域內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大量遺跡至今猶存。據史載,中古時期,每遇天災人禍,四周難民紛至境內避禍覓食。清末民初,常住人口超過20萬。《夏口縣志》記載,1920年,五、七、九區(現東西湖區範圍內),曾有21萬餘人口。後經1931年、1935年兩次水災和血吸蟲之害,到1937—1957年,人口徘徊在6萬左右。在抗日戰爭中,因日軍多次掃蕩燒殺,到解放前夕僅有3萬餘人。1958年,墾區移民驟增,1959年人口突破10萬。從1988年開始,改革開放和城市化進程加快,人口迅速增加。
【民族】建區後,境內居民結構逐漸嚮多民族結構發展,少數民族及其人口比重不斷增加,逐步形成多民族散居格局。1964年,有回、壯、滿、布依等4個少數民族人口共58人,占全區人口的0.57‰。1982年有少數民族8個,人口233人,占1.34‰。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有少數民族29個,即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瑤族、白族、土傢族、哈尼族、傣族、黎族、畲族、高山族、水族、納西族、土族、撒拉族、仡佬族、錫伯族、阿昌族、羌族、塔吉剋族、京族,共1690人,占全區人口的6.46‰,主要分佈在3個農場和8個街道。
【宗教】晚清時期,天主教、基督教先後傳入境內。1949年前,東西湖原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4種宗教。解放後,道教逐漸消失。1958年,有伊斯蘭教徒隨圍墾移民進入區境。1979年後,天主教、基督教得到恢復和發展,較大的聚會點有7個。伊斯蘭教的活動由私下分散到定期集中。2008年,全區有佛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四大宗教,信教群衆9000餘人,其中佛教信徒100餘人,伊斯蘭教群衆150餘人,天主教信徒100餘人,基督教信徒8650餘人。合法宗教場所8處。
【地質】東西湖區地層以新生代第四係全新統和上更新統為主。西南部為一級階地,屬全新統,為衝積、湖積、湖衝積層,厚度大於45米。上為黃褐色黏土、亞砂土、亞黏土透鏡體,厚度在10~25米,局部夾湖積、湖衝積黑色淤泥;中為黃色砂層,粒徑由上至下逐漸變粗,厚度15~40米,間夾深色淤泥質與砂石層;下由灰白色砂礫石層過渡到卵石層,厚度5~20米,間夾砂或黏土、卵石。東北部為二級階地,屬上更新統,為衝積和湖衝積層,厚度20~40米。衝積層:上為杏黃、褐黃色黏土,全鐵錳結核,局部具灰白色黏土團塊,並夾有淤泥質,厚度10~30米;下以礫石為主,局部相變成含礫的中粗砂夾亞砂土與淤泥質亞黏土,厚度6~26米。湖衝積層:黃褐略帶青灰色淤泥質亞黏土,局部含白色蠃殼,厚度0.5~3米,具明顯二元結構。吳傢山、柏泉等丘陵地帶屬古生代碳係中統黃竜群,岩性特徵:中上部分淺灰色及灰白色泥狀灰岩、微粒灰岩、白雲質灰岩、生物灰岩,下為淺灰、灰白色白雲岩,厚度30~108米。
【地貌】東西湖區地貌屬崗邊湖積平原,四周高、中間低,狀如盆碟,自西嚮東傾斜。由地形與地勢變化及成土母質差別,可分為四種地貌類型。西南部與漢江呈平行帶狀分佈者為高亢衝積平原,地面高程一般在21.5~24米,以一千五百至二千分之一的坡度沿江堤嚮腹心逐漸傾斜,地勢平坦開闊,占全區總面積的34.7%;東北部為壠崗平原,地面高程在21.5~26米,地勢起伏不大,相對高差1~5米,占全區總面積的37.4%;北部為低丘陵,地面高程60~69.1米,占全區總面積的1%;中部為湖積平原,界於衝積平原與壠崗平原之間,地面高程在18~21.5米之間,地勢開闊平緩,占全區總面積的26.9%。
【氣候】東西湖區地處北半球中緯度地帶,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光照充足,熱量豐富,年均實際日照1 918.0小時。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 572.2毫米(124天),春夏之交梅雨季節,雨量占全年的45%。四季分明,鼕季多偏北風,嚴寒低溫,夏季多偏南風,酷暑高溫,春雨連綿,秋高氣爽。年均氣溫17~19℃。7月月均氣溫28.9℃,1月月均氣溫3.5℃;日極端高溫39.4℃(1951年8月8日),極端低氣溫為-18.1℃(1977年1月31日)。年均冰凍期43天,無霜期240天。
2008年,東西湖區平均氣溫達17.7℃,同常年同期偏高1.1℃,自21世紀以來已連續8年偏高。全年氣溫年較差為28.1℃,同比常年偏高3.1℃,年極端最高、最低氣溫分別是37.1℃(7月26日)、-5.2℃(1月29日和2月3日)。全年高溫日數(日最高氣溫≥35℃)為23天,較常年偏多5天;低溫日數(日最低氣溫≤0℃)為39天,比常年多8天。全降水總量為1266.8毫米,同比常年持平;日照時數為1774.1小時,同比常年偏少154.5小時;平均風速為1.4米/秒,年極大風速15.4米/秒(7級);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1%,比常年低7%;全年無霜期265天(3月4日到11月19日)較常年多12天。
【水文】東西湖因湖而名,因水而興。漢江、漢北河、淪河、府河等四條河流分別從南、西、北三面環繞區境而過。
漢江:(又名漢水、襄河),是長江最大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寧強縣,嚮東南入湖北自西嚮東南流經我區西南側,經漢口竜王廟註入長江。過境長度35.3公裏,年平均過境水量為633.2億立方米,常年有水。每年4月以前水位一般在19米以下,5月以後逐漸擡高,至10月開始緩降。近百年來最高水位30.97米(1998年漢江水口站),最低水位為15.8米。良好的航道外有通江達海之利,內有優質的淡水可供飲用灌溉,是我區大旱年份唯一可靠的抗旱水源。
府河:(又名府澴河、溳水),發源於隨州大洪山北麓,從源頭靈官埡起,經隨州自廣水、安陸、雲夢、應城、孝南、黃陂,自西北嚮東南流經我區東北側,經武漢市諶傢磯註入長江,全長349公裏,過境長度38.5公裏。澴河發源於大別山南麓的靈山,幹流全長150.8公裏。流經大悟、孝昌、孝南,在孝南的臥竜與府河匯合稱府澴河。府河與澴河原來各分其流,府河流入汈汊湖,澴河下遊分兩條,一條由新溝南流入漢江,一條名淪河東流到捷徑河由諶傢磯入長江。1959年,政府實施府澴河改道工程,將府河撇出汈汊湖,改由諶傢磯入長江,澴河改入府河,從此府河、澴河成為同一水係。改道工程全長83.8公裏。從黃江口經護子潭、臥竜潭至北涇咀與捷徑河連,由諶傢磯入長江。
府河流域面積為14769平方公裏,河流沿綫修建大中型水庫27座和小型水庫600多座,共攔截流域面積3800平方公裏,占總面積的26%。最高水位32.76米(1968年7月16日隔蒲站),年平均過境水量為47.1億方。府河全靠上遊降雨來水,洪枯水位相差懸殊,大旱年份則河水斷流。
漢北河:是天門河下遊改道後的人工河,1969—1970年興修。流域總面積為6304平方公裏,西起天門萬傢臺流經天門、漢川、應城、雲夢,至本區新溝鎮全長97.7公裏,過本區境界7公裏,經新溝閘入漢江,其支流淪河通過東山頭閘入府河。
淪河:淪河為漢北河支流。源起漢川民樂閘,經本區辛安渡、東山兩場,通過東山頭大閘下泄府河,全長15公裏。其水源受漢北河影響,最高水位29.98米(1998年8月8日東山頭閘)。它是本區主要的灌溉用水水源之一,其水源高低直接影響本區工農業生産的正常用水。沿綫建有46公裏引水閘、43公裏引水閘、49公裏引水閘以及2座小型提水泵站。
長江:長江未過本區境界,但它的水位變化直接影響漢江、府河水情,對防汛抗旱至關重要,根據長辦水位資料,漢口每年平均過境徑流量為7390億立方米,在府河上遊大旱無水下泄斷流時,長江水位可倒灌府河緩解本區抗旱水源。
東西湖大堤內匯水面積470平方公裏,年均産水量56306萬立方米,由73條人工幹支溝、3條內流河道、28個湖泊構成4大水係,經10座大型排灌水閘調控,水位穩定,生産、生活兩便。地下水有明顯的承壓特徵,水量豐富,水質優良,淨儲量16.6億立方米,日開採儲量為300.71萬噸。
【文物古跡】東西湖區文物古跡情況表
名 稱
地 點
發現
時間
面積
文化
層厚
採集標本
時 代
文物保護單位
馬投潭遺址
三店農場
馬投潭
1984年
7 600
平方米
2~4米
石斧、陶片、鼎足、薄胎彩陶、獸骨、鹿骨、獸牙等
新石器
省級
1992年公佈
鑰匙墩遺址
柏泉農場
鑰匙墩
1984.3
20 000
平方米
1~2米
石斧、石錛、陶紡輪、坩堝片、紅燒土、陶片等
新石器
—商周
市級
1988年公佈
余家嘴遺址
柏泉農場
余家嘴
1984.3
12 700
平方米
1.5~2
米
石斧、陶片、鼎足、黑灰陶器口沿
商周
市級
1988年公佈
竜王臺遺址
柏泉農場
竜王臺
1984.4
90 000
3米
石斧、陶片、鼎足、陶紡輪、鹿角等
新石器
—商周
區級
曹房墩遺址
柏泉農場
營房
1984.4
30 000
1米
石斧、豆把、紅燒土等
商周
區級
聖傢墩遺址
柏泉農場
聖傢墩
1984.4
1 500
1~2米
石斧、陶片、大量紅燒土
新石器
區級
北賽湖遺址
柏泉農場
北賽湖邊
1984.10
2 700
0.7米
鼎足、彩陶片等
新石器
區級
下灣遺址
柏泉農場
下灣
1984.5
8 000
1.2米
石斧、少量陶片
新石器
—
鳳凰嶺遺址
三店農場
東趙灣
1984年
3 000
1.5~1.8
彩陶片、鼎足等
新石器
區級
塔爾頭遺址
徑河農場
塔爾頭
1984年
3 000
1.5~1.8
彩陶片、鼎足等
新石器
區級
張傢墩遺址
養殖場
張傢墩
1984.6
9 000
1~3米
彩陶殘片、紅燒土及不規則三角形鵝卵石
新石器
—
柏泉古井
柏泉農場
月塘角村
遺存
150
平方米
井深
3.5米
唐末宋初
市級
1983年公佈
東西湖大堤
紀念碑
東西湖大堤
9公裏處
1958年興建
28
平方米
高6.5米
1958年
市級
1998年公佈
[馬投潭遺址] 位於吳傢山北部,馬投潭村西城隍臺上,距區機關駐地2公裏,1984年發現。屬晚期屈傢嶺文化至湖北竜山文化時期遺存,距今約4 500~4 000年。遺址為一個6~8米的土墩,面積7600平方米,文化層厚2~4米。採集的石器有石片、磨製石斧、錛、鑿等;陶器有三角形扁鼎足、柱狀鼎足、豆足、高領罐口沿、捲沿罐口等,多為紅褐陶,另有橙黃陶、紅胎黑灰陶及黑陶、灰陶。動物遺骨有鹿角、獸骨、野牛牙等。1992年公佈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保護範圍南北寬85米,東西長90米。
[余家咀遺址] 位於柏泉農場園林大隊余家咀坡地。距柏泉辦事處駐地2.2公裏,1984年3月發現。屬晚期屈傢嶺文化至湖北竜山文化及商周時期遺存,距今約4 000~3 500年。地表暴露遺物豐富,採集的石器有磨製石斧、石鑿等,陶器有兩緣嚮外捲起成突棱的扁平鼎足、鴨嘴狀鼎足、圓柱狀鼎足、矮豆圈足、折沿侈口罐口沿、蘭紋缸片、泥質灰黑陶塔形蓋鈕、侈口捲沿小罐口沿、平折盆口沿、盉流等。遺址略呈長方形,面積約1.4萬平方米,文化層厚1.5~2.5米。1988年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鑰匙墩遺址] 位於柏泉農場東湖大隊鑰匙墩村。距柏泉辦事處駐地5.5公裏,1984年發現。屬湖北竜山文化至西周時期遺存,距今約4 000~3 500年。遺址面積2萬平方米,中心在墩子西部,文化層厚1~2米。採集的石器有石錛、石刀、大小石斧,陶器有夾砂紅陶扁平鼎足、側扁鼎足、泥質灰紅陶平折沿盆口、薄胎陶片、夾砂紅陶厚胎籃紋大缸片、厚胎籃紋坩堝片、厚胎四係敞口壺形器、厚胎矮圈足、繩紋鬲足、泥質紅陶直豆把、泥質黑陶喇叭形豆把、泥質灰陶紡輪等。1988年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柏泉古井] 位於柏泉農場月塘角村,距柏泉辦事處駐地2.2公裏。據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載:“柏泉山在漢陽縣西北。山下有景德寺,寺有井,古柏根蟠其中。”古井建於唐末宋初。占地150平方米。井臺六角形,石砌,井欄為紅沙石雕刻,井口內圓,直徑70釐米,井身由青灰磚築砌。井深3.5米,水深3米,水清澈見底,清涼甘美。古井奇觀歷代地志均有記載。《漢陽縣志》載:“相傳禹植柏大別山(今龜山)頭,根達柏泉井中,故名。今土人淘井猶見樹根二,狀如雙鯉,其泉對面涌出,如魚嬉水,遇歲旱,猶是供數十村汲取。”文人學士歌詠其事,代有佳作。明永樂間漢陽縣教諭趙弼有《柏泉》詩:“影沁空霄玉鑒光,苔封石甃色蒼蒼,汲來數仞清泉水,猶帶高林柏子香。”;當地鄉賢、清順治進士、紹興知府張三異有《柏井歌》等。1989年和1997年兩次維修。1983年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西湖大堤紀念碑] 位於將軍路街東西湖大堤9公裏處。建於1958年7月1日。占地28平方米,碑高6 .5米,由12層花崗石砌築。碑身的頂部是一個金光閃閃的五角星圖微,碑身兩面用隸書刻有“東西湖大堤”五個大字。碑座正面和兩側嵌有漢白玉浮雕。正面浮雕以寫實手法反映圍墾大軍取土築堤的火熱勞動場景,兩側采用農民畫風格刻以農作果實和傢禽牲畜浮雕,寓意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碑座背面嵌以漢白玉,用隸書陰刻《東西湖大堤紀念碑文》。1998年5月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景點】 [西郊公園] (又名吳傢山公園)位於區機關駐地吳傢山街中部,原為山林。公園始建於1999年。占地2700畝(180公頃),海拔72.04米,為全區境內最高點。與五環廣場一道,構成東西湖區的文化休憩中心。園內有30年以上喬木5萬多株。樹木成蔭,花繁葉茂,空氣清爽,景色宜人。山頂有一座解放前遺存的碉堡,時刻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那戰火紛飛的年代。近年來,區政府投巨資拆除違規建築,實施顯山透緑工程,讓吳傢山舊貌換新顔。從山下看,但見藍天白雲下,緑樹紅花掩映着亭臺樓閣,麯徑通幽。從山上放眼四望,吳傢山新城的雄姿美景盡收眼底。
[金銀湖濕地公園] 位於金銀湖街金山大道金橋。建於2001年,2007年被入選建設部國傢級城市濕地公園名單,占地1155畝。這是一座以水生植物為主的自然生態郊野型濕地公園,免費嚮市民開放。目前有植物品種188種,鳥類10餘種,形成種群。這裏還是武漢市園林科研所水生植物引種和栽植的試驗基地。鮮花緑草、湖光荷影,美不勝收。水面上,常年有沙鷗、白鷺等飛禽翔集。倘若蕩起雙漿,泛舟湖上,投入藍天碧水的懷抱,會讓人忘掉一切煩惱,想起那過去的好時光。
[東方馬城] 位於東西湖區的東部——金銀湖街,與江漢區相鄰。東方馬城由香港東方神馬集團控股的東方神馬實業(武漢)有限公司精心打造,占地1500畝。其核心項目——國際賽馬場是華中地區唯一國際標準賽馬場,也是國傢體育總局、中國馬術協會唯一馬術與速度賽馬訓練基地,已於2003年正式投入使用。東方馬城涵蓋體育賽馬、旅遊、商業和地産四大産業,包括國際賽馬場、馬會俱樂部、馬術學校、神馬樂園、五星級國際會議中心大酒店、高尚住宅小區、智能化寫字樓、東方商業廣場和汽車博覽中心等十多個項目。國際賽馬場外圈是沙地跑道,內圈是草地跑道。賽馬場中央廣場總面積達180畝,可容納數萬觀衆。賽馬場擁有純血馬和各種賽馬數百匹,每年“武漢賽馬節”在此舉行,每月舉行數次日常賽事,極富刺激性和參與性。神馬樂園集體育、休閑、旅遊為一體,分為6個園區,包含賽馬展覽館、名馬觀賞、馬車巡遊、騎馬遊樂、騎士俱樂部、馬頭湖垂釣、馬術表演、休閑西餐等八大遊樂項目,不但面嚮廣大遊客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還將吸納發展各類會員。
[武漢金銀湖國際高爾夫球會會所] 位於金銀湖街,與東方馬城、武漢市人民會議中心毗鄰,占地2500畝,總投資1億美元,是集會所、酒店、別墅群為一體的大型高爾夫度假村。會所擁有18洞72桿國際競賽型標準高爾夫球場。球場由世界頂級高爾夫球手、英國尼剋·法爾多先生設計。球場內小丘蜿蜒起伏,樹木悉心栽種,沙地及人工湖佈局全依天然地勢分佈,既體現高爾夫運動的戲劇特色,又與天然景觀相映襯,使球場極具挑戰性和觀賞性。球會設有30道高爾夫練習場,派經驗豐富的教練指導學員練習。
[“四季吉祥”景區] 慈惠“四季吉祥”景區是武漢市重點打造的新農村建設示範基地和鄉村休閑旅遊觀光帶,位於東西湖區慈惠街。景區以“春桃、夏榴、秋桂、鼕梅”四季植物主題立意,其中的“夏榴”石榴紅村鄉村遊最為市民所熟知。由於地處武漢西郊的漢江之濱,景區在4個村的建築、景觀和緑化上註重突出荊風楚韻的漢楚文化內涵,“川西、湖北、徽派”三大民居建築群讓人耳目一新。2008年,景區內舉辦的“端午竜舟節”、首屆石榴節、蔬菜花卉盆景趕集會等大型節會活動共吸引遊客18.2萬人次。
[柏泉古鎮] 位於柏泉辦事處駐地,俗稱茅廟集,形成於殷商時期,歷經3000餘年而不衰。係盤竜城的姊妹市。當年的柏泉山商賈雲集,與盤竜屯兵城隔河相望。古鎮自然資源豐富,歷史文化悠久。明朝兵部尚書張京,辛亥革命先驅孫武,現代哲學家張世英等名人皆出生柏泉。占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先機,柏泉古鎮重振楚風漢韻。三江航天集團投資13.5億元,對78平方公裏的柏泉農場實施整體規劃建設。通過拆除零散住宅,集中修建農民小區,節約90%以上的宅基地,從而解决城鎮建設用地緊張的難題。古鎮背依萬畝山林、面對4萬畝府河濕地景觀和5000畝杜公湖濕地公園(2007年7月,被省林業廳批準建立省級濕地公園)。近觀春花秋果、緑樹紅墻,遠望沙鷗翔集、水天一色,令人心曠神怡。
[景德寺] 位於柏泉農場月塘角村,距柏泉辦事處駐地2.2公裏,始建於唐末宋初,盛於明清,毀於抗日時期。1949年,尚存幾間破舊殿堂,1957年拆除後,其木料磚瓦被運到萬子山修建小學。該寺原名“金臺寺”,宋景德年間翻修後更名“景德寺”。寺廟依山而建,殿閣飛檐彩瓦,紅墻朱楹,青磚條石為道,占地30畝。是東西湖最早的佛教活動場所之一。2001年,經湖北省武漢市佛教協會會長,歸元禪寺、寶通禪寺方丈昌明大師發起,在其遺址重建。占地約150畝,耗資3000多萬元。2003年其主體工程竣工。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柏泉天主堂] 又稱聖安多尼小修院,位於柏泉農場劉咀,距柏泉辦事處駐地1.7公裏。由意大利傳教士建於1840年,為武漢地區最早的教堂。《鄖襄屬教史記略》載有建堂經過。其主體建築為東西對稱的兩座樓,各高20米,呈雙十字形。中間以天橋相連,南有方柱半圓形拱券門廊,北以磚石砌成甬道聯結二樓,使之渾然一體。結構嚴謹,巍峨壯觀,具有羅馬建築風格。四周遍植楓楊。建成後,堂內設小學和修道學院,學生選自湖廣教區教民子弟。新中國成立後,外國傳教士回國,教堂先後為解放軍軍政大學、血吸蟲防治醫院、柏泉中學所用。1985年産權轉屬漢口天主教區,復為天主教堂,被列為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孫武故居遺址] 位於柏泉農場孫灣。距柏泉辦事處駐地1.8公裏。故居坐北朝南,分上、下兩殿,兩邊為廂房,中為天井。1960年拆除。孫武(1879—1939),原名葆仁,字堯卿、遙仙,號夢飛,辛亥革命元勳之一。畢業於湖北武備學堂,初任湖南新軍教練、武威營隊官。1900年參加自立軍起義,被舉為嶽州司令。事敗。先後參加革命團體科學補習所、日知會,從事反清活動。兩赴日本留學,在東京和張伯年、焦達峰等共同發起成立共進會,被推為軍事部長。1911年,共進會與文學社聯合組成起義領導機構,被推為參謀長。武昌起義前夕,不慎身負重傷。湖北軍政府成立時,任軍務部長。1912年組織民社與同盟會抗衡,遭革命黨人反對。1939年11月卒於北京。1949年移葬於北京革命公墓。
[溳口古鎮] 位於新溝鎮街西部。形成於西晉時期,1600多年,衰於清道光年間。是境內最早見諸正史的村鎮。溳口,即溳水註入漢水之口。北魏酈道元《水經註》載:溳水“又南分為二水,東通灄水,西入於沔(漢水),謂之溳口也”。溳口歷來是兵傢徵戰、商戶爭利之地。西晉建興三年(315年)夏,荊州刺史陶侃被貶往廣州,其荊州舊將群情憤惋,“率其徒三千屯溳口”(《晉書》)。1840年,漢水改道,溳水通漢水故道淤塞,轉由新溝註入漢水,溳口始離漢水之濱,其地理優勢盡失,日漸蕭條,集市逐漸東遷新溝鎮。1969年,人民政府為疏通河道而開挖漢北河,溳口以上約10公裏成為溳水故道。今日溳口雖村捨寥落,但年長者仍能指點“溳口街”舊跡。
[武漢極地海洋世界] 位於將軍路街,占地1 000餘畝,總投資30億元。總建築面積83萬平方米。集北極熊、白鯨、海象、海獅、企鵝等南北極珍稀動物展示表演和極地海洋環境體驗等功能於一體。令人身臨其境,大有雲遊地球兩極的快感。
[武漢國際風情園] 位於走馬嶺街,鄰107國道,占地1500畝,總投資7400萬元。建有荷蘭風車、俄羅斯農莊、英國古堡、美洲莊園、探險森林、櫻花島和桃花島等,盡顯異國田園風光。該園匯集了衆多國內外名、特、優植物新品種,令人目不暇接。其古樁盆景,造型奇特,使人得到藝術享受。
[武漢盛博物理農業科技園] 位於走馬嶺街惠安生態農業長廊,占地500畝。植有歐洲紅花七葉、美國紅橡、剋羅地亞藍杉、日本紫藤、蘇格蘭金鏈、加拿大紫荊、石楠、紅楓等國內外20餘種名貴彩色樹木。走進這紅、黃、藍、紫的彩樹世界,會得到一種親近自然、融入異域風光的體驗。 |
|
【概況】 2008年,全區完成生産總值134.4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6%。其中,第一産業完成增加值10.55億元,比上年增長2.1%;第二産業完成增加值88.55億元,增長27.7%;第三産業完成增加值35.38億元,增長7.6%。三次産業結構由上年的9.5:57.4:33.1調整為7.8:65.8:26.4。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生産總值3.59萬元。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40.3%,區級財政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26.7%,一般預算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25.5%;農民人均純收入6587元,同比增長17.5%;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5.5億元,同比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億元,同比增長16.3%;實際利用外資1.41億美元,實際利用內資37.4億元,出口創匯1.17億美元。榮獲省級文明城區、省級衛生城區、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區、國傢級食品安全示範區、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區等稱號。
【農業】 2008年完成農業總産值17.59億元,比上年增長0.6%。全區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達到65傢,新增9傢,其中國傢級竜頭企業1傢、省級竜頭企業11傢、市級竜頭企業23傢。全年實現農産品加工總值143億元,同比增長52.2%。全區銷售收入過億的竜頭企業共21傢,新增12傢。竜頭企業全年帶動本土基地面積1.5萬公頃、農戶2.3萬戶,産業化基地覆蓋率達78%,農戶覆蓋率達69%。全年新培植農民專業合作社8傢,全區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65傢,其中農民專業合作社16傢、農民專業協會49個。
新建雙孢菇栽培大棚70棟6萬平方米,完成竜騰、浩瀚2個雙孢菇生産基地建設,全年上市雙孢菇600噸。完成東山稭稈氣化二期擴建工程,新建慈惠稭稈氣化站1座,全區生物質集中供氣農戶達到1000戶,同比增長175%。全年新增農業機械680臺套,有效灌溉面積1.33萬公頃,農業機械總動力9.91萬千瓦;全區完成植樹造林42.33萬株,其中傢園行動計劃村灣緑化植樹5.29萬株,育苗面積1298畝。
全區旅遊行業從業人員達4500餘人(其中鄉村遊從業人員達到1126人,轉移農村勞動力953人)。各類鄉村旅遊景點纍计發展到96個(其中年內新增27個)。全年旅遊接待人數120萬人次(其中鄉村遊接待遊客110萬人次,旅行社接待遊客3萬人次,景點接待遊客7萬人次),比上年增長20.0%;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06億元,比上年增長112.0%(其中鄉村休閑旅遊綜合收入4336萬元,同比增長20.4%)。全區新增招商引資旅遊項目7個,投資總額達12.7億元。
【工業】 東西湖區産業集群發展勢頭強勁,其中:食品産業集群企業132個,新增31個,同比增長30.69%,並被列為省市重點産業集群,實現銷售額134.50億元,同比增長67.6%;機電産業集群企業97個,新增11個,同比增長12.79%,實現銷售額36.28億元,同比增長17.72%;包裝産業集群企業40個,新增5個,同比增長14.29%,實現銷售額13.51億元,同比下降2.25%;建材産業集群企業35個,新增6個,同比增長20.69%,實現銷售額1.38億元,同比增長10.58%。
2008年完成工業增加值64.48億元,比上年增長30.2%,實現工業總産值226.87億元,比上年增長41.8%。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61.24億元,比上年增長32.1%,實現工業總産值214.87億元,比上年增長34.4%。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內資經濟總産值87.64億元,比上年增長28.3 %;港澳臺商投資經濟總産值 37.03億元,比上年增長12.2%;外商投資經濟總産值90.2億元,比上年增長55.1%。全年重工業總産值69.13億元,比上年增長 19.8%;輕工業總産值145.73億元,比上年增長42.7%。輕重工業結構由上年的67.4:32.6調整為67.8:32.2。全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226.8%,比上年提高24.6百分點。實現産品銷售收入229.36億元,比上年增長45.8%;利稅總額18.61億元,比上年增長38.2%,其中,利潤總額10.67億元,比上年增長51.0%。
【建築業】 全年完成建築業增加值24億元,比上年增長20.7%,實現建築業總産值128.68億元,比上年增長34.3%。房屋建築施工面積2181萬平方米,比上年增長19.4%。實現利稅總額7.4億元,比上年增長27.7%。其中,利潤總額3.08億元,比上年增長32.3%。
【固定資産投資】 全年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75.71億元(按在地統計,不含房開),比上年增長30.5%。一産業投資7120萬元,比上年下降27.0%;二産業投資51.58億元,比上年增長31.4%,其中,製造業投資49.69億元,比上年增長30.6%,占全社會投資的比重為65.6%;三産業投資23.42億元元,比上年增長28.6%。三産業中的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設施管理業投資增幅較大,分別為54.5%和175.5%。三次産業的投資比重分別為0.97:67.76:31.27。
【交通業和郵電業】 東西湖區內交通路網絡已發展到 “五橫五縱”[“五橫”即惠安大道、107國道(東西段)、新徑綫、武荊繞城高速、柏銀路—東柏路;“五縱”即107國道(南北段)、京珠高速、柏銀路—環湖路、五環路、東柏—吳新幹綫]的全新格局。截至2008年9月,全區通車公路總里程達1126.09公裏,路網密度達2.27公裏/平方公裏。沿南部邊境,漢江航道綿延43公裏,港區5個,500噸級船舶可常年通江達海。漢渝鐵路橫貫區境,東連京廣鐵路,西通川陝。區機關駐地吳傢山距市中心、武漢港、飛機場均15公裏左右。已形成公路——鐵路——水上聯運的運輸網絡。
2008年完成交通運輸、倉儲業增加值2.88億元,比上年增長16.4%;公路運輸全年完成貨運量1835萬噸,比上年增長21.5%;貨運周轉量10.54億噸公裏,比上年增長16.3%;完成客運量1228萬人,比上年增長5.2%,客運周轉量4.71億人公裏,比上年增長27.9%;水路運輸完成貨物吞吐量122.4萬噸。區內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10萬門,年末固定電話用戶達到7萬戶,比上年增長6.1%。
【對外經濟和商業】 2008年實際利用外資1.4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2.0%。全年實現出口創匯1.1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6.0%。全年內資項目實際引進區外資金37.4億元,比上年增長15.0%。
2008年新簽約引進外來投資項目33項,協議投資總額73.9億元人民幣。其中:三資項目12項,投資總額1.52億美元;內資內聯項目21項,投資總額63.6億元。在新引進項目中有億元以上項目19個,投資總額68.9億元,其中:過千萬美元的外資項目6項,協議投資額1.22億美元;過億元內資項目13項,協議投資總額60.6億元人民幣。
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52億元,比上年增長18.0%。按行業分:批發零售貿易業44.23億元,比上年增長20.9%;住宿餐飲業6.29億元,比上年增長1.1%。
【財政金融和保險業】 2008年實現全口徑財政收入38.7億元,同比增長40.3%,區級財政收入14.9億元,同比增長26.7%,一般預算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25.5%;地方財政支出18.66億元,比上年增長22.4%。全區17個街(辦事處、園區)完成全口徑財政收入25.96億元,比上年增長41.6%,占全區財政收入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2個百分點。
年末主要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108.54億元,比上年增長40.8%。其中,居民儲蓄存款46.93億元,比上年增長29.8%;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42.11億元,比上年增18.8%。
2008年保險費收入1.71億元,比上年增長62.6%。全年保險賠付支出7248萬元,比上年增長34.6%。其中:財産險賠付支出2431萬元,比上年增長55.5%;壽險賠付支出4817萬元,比上年增長26.1%。
【城鎮建設和環境保護】 全區自來水普及率99.6%;全區共有燃氣供應單位8傢,用氣戶數86107戶,氣化率90.7%,全區有64170戶居民完成天然氣的置換工作。全年用電量11.03億萬千瓦小時,其中,工業用電7.1億千瓦小時,居民生活用電2.15億千瓦小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1.66億元。全區通村公路建設計劃11.8公裏,實際完成41.85公裏。列養公路年均幹綫好路率94.4%,支綫好路率達72.9%。園林緑化建設完成栽植喬木59022株,栽植灌木51740株,緑化覆蓋率達到46.8%。市政設施及配套項目投資277萬元。
2008年投入污染治理費用6062萬元,完成環境污染限期治理項目4個。34傢工業企業環境統計調查,工業廢水排放量617萬噸,達標率98.0%;工業廢氣處理率100%。吳傢山地區垃圾無公害處理率達98.0%以上。全區環境空氣質量優良率為72.6%,環境綜合污染指數為84。區域噪聲平均值較上年下降0.1分貝。
【教育】 全區共有幼兒園55所,在園幼兒6348人;小學32所,在校學生20058人;初中15所,在校學生11689人;普通高中4所,在校學生6030人;中等職業學校2所,在校學生7778人。全區城鎮適齡幼兒入園率、農村學年前幼兒入班率、學齡兒童入學率、小學畢業生升學率均為100%;應屆初中畢業生升學率88.6%以上;小學在校生年度輟學率為零;初中在校生年度輟學率0.8%;全年高考錄取人數2363人,升學率為61.6%;成人教育培訓學員達22000人次。
【科技】 全區有科研機構6個,2008年實施科技計劃項目46項,投資總額1500萬元。全年登記科技成果8項,其中,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成果1項。全區實施高新技術項目9項,規模以上企業高新技術産值達34.8億元,比上年增長22.0%。長江巨竜等3傢企業申報國傢“火炬計劃”,武漢光發等5傢企業申報“科技進步奬”,創建“科技信用企業”3傢。CDMA係統通過科技成果鑒定,填補了國內空白。全年專利申請1111項,在全市排名第三。至年末,全區纍计審批高新技術企業13個,全年實現産值32.2萬元。
【文體】 2008年組織全區性群衆文體活動27次,組織參加全國、省、市文體活動獲奬39個(枚)。成功承辦東西湖區正月十五“民俗踏街”活動、區廉政小品大賽;舉辦東西湖區第十八屆書畫大賽、第十屆青年歌手大奬賽;參加省第十二屆中小學生(幼兒)美術書法作品比賽,獲金奬7個、銅奬10個、輔導金奬5人;組織開展東西湖區“與奧運同行”首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社區類、農民類、職工類等比賽活動。區老年人武術隊代表武漢市參加第六屆香港國際武術節獲得五塊金牌。
全區纍计發展有綫電視用戶7.2萬戶(其中,年內新增用戶12283戶)。有綫電視入戶率90%,完成有綫電視雙嚮網改造8012戶,數字電視整體轉換31989戶。已開通125個電視節目頻道。全年自辦節目共播出900小時,播出新聞稿件907條,播出新聞節目76組,專題節目40組。在市以上新聞媒體用稿325篇,在中央、省臺用稿31篇。
【衛生】 全區現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共133個,衛生人員1576人,編製床位830張。居民期望壽命81.24歲(男性77.41歲、女性85.41歲)。全年醫院門診量75.16萬人次。食品衛生監督覆蓋率100%。公民義務獻血人數282人次。全區已建立50個甲級村衛生室。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人數達到16.4萬人,參合率為98.11%,獲得合作醫療補償金額1958萬元。
【民生保障】 2008年,全區職工人均工資15756元,比上年增長12.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587元,比上年增長17.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37.5%。全區參加社會保險人數299087人次。其中,基本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26296人、失業保險參保人數37580人、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54606人、工傷保險參保人數37056人、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3549人。全年社會保險擴面人數35283人。全年基金纍计徵繳34939.3萬元,基金支出30076萬元。全年新增就業6214人,城鎮下崗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1946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120人,組織開展各類技能培訓592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5%。全區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對象共15810戶次,人數36399人次,發放保障金和各類補貼725.05萬元。其中,城鎮低保對象6018戶次,人數達11504人次,發放保障金和各類補貼192.23萬元;農村低保對象9792戶次,人數達24895人次,發放保障金和各類補貼532.82萬元。年末,全區各類社會福利院7所,收養床位323張,收養251人。
【精神文明建設】 2008年共創省級文明單位13個、文明社區1個、文明村(鎮)3個;市級文明單位41個、文明示範社區4個、文明街(鄉)1個、文明村(隊)1個;區級文明單位215個、文明社區28個、文明街(辦事處)6個。 |
|
(一)歷任中共東西湖區(局)委書記
方敬之(1958年2月--1958年3月)
瀋東屏(1958年3月--1959年5月)
方敬之(1959年5月--1960年2月)
田振東(1960年2月--1961年2月)
冀成曦(1961年2月--1966年9月)
周欣山(1965年4月—1970年4月)
李 昌(1970年4月—1974年3月)
馬逢元(1974年10月—1976年3月)
王天開(1976年3月—1983年3月)
王德讓(1983年3月—1984年12月)
洪耀忠(1984年12月—1989年12月)
白元初(1989年12月—1997年10月)
彭明權(1997年10月—2002年11月)
賈耀斌(2002年11月—2007年8月)
晏蒲柳(2007年8月— )
(二)歷任東西湖區區長(局長、主任)
方敬之(區長、局長1958.10—1960.2)
冀晨曦(區長、局長、場 長1960.7—1964.8)
周欣山(局長1964.8—1968.4)
王安仁(辦事處主任1962.6—1964.12)
張乃儉(辦事處主任1964.12—1966.5)
於本元(革委會主任1968.4—1969.4)
路庭懷(革委會主任1969.4—1970.10)
李 昌(革委會主任1973.4—1974.3)
張連起(革委會主任1974.12—1979.3)
洪耀忠(革委會主任、區長1979.3—1983.2)
冉啓法(區長、局長1982.12—1983.12)
陳有安(區長、局長1983.12—1987.2)
姚志恩(區長、局長1987.2—1989.12)
易富賢(區長、局長1989.12—1993.1)
汪明建(區長、局長1993.1—1997.10)
劉漢民(區長、局長1997.10—2002.11)
彭麗敏(區長、局長2002.11—2006.8)
晏蒲柳(區長、局長2006.8—2007.8)
汪祥旺(區長、局長2007.8— )
(撰稿人:區委黨史研究室、區地方志編纂委員會辦公室 高揚波) |
|
因境內原有東湖、西湖兩個緊密相聯的泛水湖群而得名。春秋戰國時期屬古雲夢澤,夏商屬荊州地,後為楚地,秦漢以後,先後隸屬安陸縣、沙羨縣、石陽縣、沌陽縣、漢津縣。隋大業二年改漢津縣為漢陽縣,東西湖屬漢陽縣(今蔡甸區)。此後經唐、宋、元、明、清各代,雖州郡建製屢有改變,轄區始終屬漢陽縣管轄。 1957年建武漢市國營農場管理局,1958年改稱武漢市東西湖農場管理局。1979年建東西湖區。
1997年,東西湖區面積495.5平方千米,人口22.7萬,轄1街道1鎮,境內有12個農場。區府駐吳傢山街。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東西湖區總人口298479人,其中:吳傢山街道76911人,新溝鎮16213人,柏泉辦事處12647人,三店辦事處 14330人,李傢墩辦事處27249人,慈惠墩辦事處22830人,走馬嶺辦事處13563人,常青花園開發區21385人,徑河辦事處13521人,長青辦事處24447人,荷包湖辦事處9162人,新溝辦事處12108人,辛安渡辦事處15940人,東山辦事處18173人。
2004年底,東西湖區面積495.3平方千米,總人口306000人。轄1個街道、1個鎮、10個辦事處,67個居委會、65個村委會。年末總人口306000人。(根據湖北地名網)
2005年,撤銷新溝鎮,設立新溝鎮街道辦事處,管轄範圍為原新溝鎮和荷包湖辦事處轄區範圍;在原長青辦事處範圍設立長青街道辦事處;在原慈惠辦事處範圍設立慈惠街道辦事處;在原新溝和走馬嶺2個辦事處範圍設立走馬嶺街道辦事處;將原徑河、三店、柏泉3個辦事處的部分轄域調整合併為徑河街道辦事處;將原李傢墩、徑河、三店3個辦事處的部分轄域調整合併為金銀湖街道辦事處;將原李傢墩辦事處的部分轄域設立為將軍路街道辦事處。 |
|
- n.: Dongxihu District
|
|
東西湖 |
|
|
|
武漢市東西湖區棉紡織廠 | 武漢市東西湖區第三醫院 | 武漢市東西湖區婦幼保健院 | 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醫院 | 武漢市東西湖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籍管理規定 | 武漢市東西湖區金銀湖街道辦事處 | 武漢市東西湖區吳傢山第一小學 | 武漢市東西湖區教師進修學校 | |
|
|
走馬嶺街道 | 新溝街道 | 徑河街道 | 東山辦事處 | 吳傢山街道 | 慈惠街道 | 長青街道 | 金銀湖街道 | 將軍路街道 | 柏泉辦事處 | 辛安渡辦事處 | 長青辦事處 | 三店辦事處 | 慈惠墩辦事處 | 荷包湖辦事處 | 金流港牧業園管理委員會 | 新溝鎮 | 常青花園新區管委會 | 走馬嶺辦事處 | 徑河辦事處 | 新溝辦事處 | 金銀湖生態保護區管理處 | 李傢墩辦事處 | 常青花園新區管理委員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