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河南 >駐馬店 > 驛城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Yicheng District
  2009年,將泌陽縣老河鄉、沙河店鎮、板橋鎮行政區域整體劃歸驛城區管轄;確山縣蟻蜂鎮行政區域整體劃歸驛城區管轄;驛城區朱古洞鄉窯後村劃歸驛城區香山街道辦事處管轄,其餘8個村劃歸確山縣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驛城區行政區劃由現轄17個鄉鎮(辦事處),調整為20個鄉鎮(辦事處),總人口68.45萬人,總面積1253.58平方千米。
  郵編:463000 代碼:411702 區號:0396 拼音:Yì Chéng Qū 英譯:Yicheng District
  驛城區位於河南省南部。總面積770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2006年末)。全區轄10個街道、1個鎮、5個鄉:人民街道、東風街道、西園街道、新華街道、南海街道、老街街道、橡林街道、雪鬆街道、順河街道、劉閣街道、水屯鎮、諸市鄉、朱古洞鄉、鬍廟鄉、古城鄉、關王廟鄉;金河辦事處、金橋辦事處、金山辦事處。區政府駐人民街道富強路。
  地處淮北平原西緣,地勢由西南嚮東北緩傾。西部屬伏牛山前傾斜平原,東部屬淮河衝積、湖積平原。練江河由西嚮東流經南部。年均降水量953.8毫米,年均溫14.8℃。京廣鐵路和京深(圳)、駐(馬店)南(陽)公路過境。有仰韶、竜山、漢代等遺址。
驛城概況
  拼音:Yì Chéng Qū 英譯:Yicheng District天中塔
  郵編:463000
  代碼:411702
  區號:0396
  驛城區位於河南省南部。總面積770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2006年末)。
  在豫南大地閃耀一顆璀璨的明珠——駐馬店市驛城區驛城區是近年來快速崛起的一座現代化商貿城,是駐馬店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全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轄11個鄉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面積778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50平方公裏,總人口57.01萬人。
  驛城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地處淮北平原和京廣産業帶、南攜長江、北襟隴海、東鄰京九、西毗南陽盆地,具有承東啓西、連南襟北的經濟發展區位優勢,素有“天中”之稱。區內京廣鐵路、107國道、京珠高速公路穿境而過,地方公路、鐵路互聯成網,北距鄭州國際機場175公裏,南距武漢機場200公裏,交通十分便利。
  驛城區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該區屬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宜南北多種作物生長,素有河南“糧倉”、“芝麻王國”、“油庫”之稱。驛城區旅遊資源豐富。周圍30公裏有怪石嶙峋的天然盆景嵖岈山、湖光山色的銅山湖、薄山水庫和板橋水庫、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宿鴨湖、亞洲第一大寺南海禪寺、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故居、“小延安”竹溝等名勝古跡。
  驛城區基礎設施完善。區內水、電、氣供應充足,30萬門程控電話與國內、國際互聯,移動電話網覆蓋全區,通訊十分便利。植物園、南海公園、市中心緑地、體育中心、兒童公園、青少年宮、天竜大酒店等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驛城區經濟基礎堅實。目前已形成醫藥、機械電子、玻璃製品、食品、油脂、化工、紡織、建材、飼料等十二個門類的工業體係,並培育出十三香調味品、鴻羽噴灌機等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名優産品。現有各類市場30餘個,總面積達55萬平方米。國傢級芝麻批發市場、建材、副食、農貿、鞋帽服裝和機動車等專業市場交易空前活躍,輻射全省。
  改革開放以來,驛城區人民認真貫徹黨的路綫方針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建設豫南中等規模現代化工貿城”的目標,強有力推進工業,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先後加入武漢四省二十五地市經濟協作區、隴蘭十省八十四地市經濟帶和全國九省二十一地市多邊經濟協作網,建立了安樓、王樓兩個經濟開發區,並出臺了一係列鼓勵外來客商投資的優惠政策,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為投資者創造寬鬆的環境。1987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並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科技先進市、河南省“三優杯”競賽活動先進市、河南省衛生先進市和河南緑化達標先進市等榮譽稱號。1995年至2001年,全區國內生産總值年均遞增13.4%,財政收入年均遞增18.4%,2000年在全省112個縣(市)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中名列第五位。
追溯驛城
  古代
   明成化十年(1474),崇簡王就蕃汝寧,在此設驛站,名駐馬店,京漢鐵路通車後形成集鎮。市境原為確山縣地,1949年設駐馬店市,1952年撤市改鎮,1953年復市,1958年再度撤市改鎮,為確山縣轄鎮。1980年再復置駐馬店市。
  清光緒30年(1904年),平漢鐵路正式通車,設驛城車站。遠近商賈以火車站為中心,竟相購地置産,開店設鋪,形成了一個較為繁華的驛城新市區。原駐馬店商業銳減,日漸蕭條,相對新市區而改稱老街。
  驛城區是豫南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嚮為兵傢爭奪之地。唐中和3年(883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率兵15萬取蔡州,曾在此戰敗唐將淮蔡節度使秦宗權。元至正11年(1351年),劉福通率領義軍在此大敗元軍,輕取周圍諸縣。明崇禎14年(1641年),李自成與總兵左良玉在駐馬店一帶鏖戰,擊潰明軍,攻剋汝寧。1926年(民國15年),軍閥吳佩孚與陝軍嶽維峻在此激戰。1929年(民國18年),唐生智發動反蔣戰爭,把軍需物資集中在驛城區一帶。楊虎城襲擊唐軍驛城區供應點,炸毀唐軍軍火列車。鬍宗南從背後嚮唐軍進攻,唐軍放棄驛城區北退,一路失利,終至慘敗。
  建國前夕,驛城區衹是一個消費性質的農村集鎮。鎮內僅有的一條用水泥方磚鋪設的道路,時稱“洋街”(今中山街)。全區工業僅有幾傢規模不大的捲煙廠和農具、木器、服裝加工廠及一些手工業作坊,1949年工業總産值97.6萬元。農業生産方式原始,生産力水平極低,糧食望天收,畝産僅35公斤左右。商業為豫中南農副土特産品集散地,有農産品輸出和民用日雜商品的輸入,1949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566.3萬元。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聰明勤勞勇敢的驛城兒女團结拼搏,開拓進取,務實重幹,使駐馬店這個昔日古驛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建設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國民經濟迅速增長。2002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産總值49.5億元。市郊5個鄉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市區面積拓展到50平方公裏。驛城,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已擺脫了幾個世紀的泥濘、坎坷與寂寞,邁入了一條堅實的康莊大道。
  現代
  解放初期,驛城區曾先後是信陽行署和確山縣管轄的一個農村集鎮,城區面積不足2平方公裏,街道總長不足8公裏,房屋殘破不堪,市容雜亂無章。1965年這裏正式成為地委、行署所在地,城市建設纔有所起步。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撤鎮建市,驛城人民掀起了第一次城建高潮,僅1981年至1985年用於城市建設的投資,就相當於1950年至1980年投資的20倍。之後,驛城區委、區政府把城市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先後對火車站廣場地區、富強路、東風路、中華路進行了高標準改造,前王莊小區、驛城新村等一批住宅區拔地而起。特別是2000以來,撤市設區後,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機遇,圍繞《驛城區1994年至2010年城市總體規劃》,確立了“規劃區抓控製,舊城區抓改造,建成區抓提高,新建區樹形象”的城市建設工作思路,對前進路、交通路、人民街、沿溪路、南海路等進行拓寬改造;人民緑地廣場、區政府庭院緑地的興建以及解放路拆墻透緑工程,使驛城區更加亮麗多彩;森林公園初具雛形,練江河變成了水上樂園,公路網絡已覆蓋城鄉,公交車從無到有,發展到目前的100多輛,形成18條公交路綫;出租車發展到2000餘輛,極大地方便了群衆生活;投資6470萬元興建的板橋水庫供水工程,二期工程已竣工投産,日供水能力由1985年的5萬噸增加到目前的14萬噸;液化氣、煤氣進入千傢萬戶,普及率達到78%;郵電通訊實現了長途、市話、農話交換程控化和傳輸數字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化信息傳輸網絡;城鄉供電能力顯著提高,全區實現了村村通電。
行政劃分
  驛城區轄10個街道、1個鎮、5個鄉:人民街道、東風街道、西園街道、新華街道、南海街道、老街街道、橡林街道、雪鬆街道、順河街道、劉閣街道、水屯鎮、諸市鄉、朱古洞鄉、鬍廟鄉、古城鄉、關王廟鄉;金河辦事處、金橋辦事處、金山辦事處。區人民政府駐解放大道。
  人民街道 代碼:411702001 
  2006年,轄6個社區:中山街社區、風光路南段社區、風光路中段居社區、健康路社區、建新街社區、嚮陽街社區。
  東風街道 代碼:411702002 
  2006年,轄6個社區、3個村委會:朝陽街社區、南海路北段社區、倉庫路社區、前進路南段社區、雪鬆路東段社區、前進路北段社區、小劉莊村委 、東張莊村委、周莊村委。
  西園街道 代碼:411702003 
  2006年,轄5個社區:解放路西段社區、文化路社區、文明路社區、驛城新村社區、前王莊社區。
  新華街道 代碼:411702004 
  2006年,轄3社區:風光社區、富強社區、新華社區。
  南海路街道 代碼:411702005 
  2006年,轄4個社區、1個村委會:南海路社區、光明路社區、練江路社區、安樓社區、周灣村。
  老街街道 代碼:411702006 
  2006年,轄5個社區、1個村委會:鄧瓦房村、白橋路社區、電業新村社區、飛竜社區、天中社區、老街村。
  橡林街道 代碼:411702007 
  2006年,轄5個社區、2個村委會:健康路中段社區、橡林社區、六裏莊社區、劉莊社區、張樓社區、塘坊莊村、王樓村。
  雪鬆街道 代碼:411702008 
  2006年,轄6個社區:西劉莊社區、十三香社區、紗廠社區、雪鬆社區、樂北社區、地礦院社區。
  順河街道 代碼:411702009 
  2006年,轄10個村委會:順河村、柳堰廟村、雷莊村、馬莊村、劉竹元村、馬堰村、小陳莊村、小李莊村、大陳莊村、羅莊村。
  劉閣街道 代碼:411702010 
  2006年,轄8個村委會:劉閣村、西高莊村、苗莊村委 、單高樓村、高集村、周樓村、門莊村、薑崗村。
  水屯鎮 代碼:411702100 
  2006年,轄20個村委會:劉付漢村、孟莊村、王坡村、大郭村、王莊村、大劉村、朱窪村、新坡村、餘塚村、雷寨村、田莊村、新李莊村、漢世橋村、喬莊村、鐘樓村、關帝廟村、陳樓村、石莊村、趙橋村、水屯村。
  諸市鄉 代碼:411702203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諸南村、諸北村、任馬莊村、瀋樓村、薑莊村、五裏崗村、石莊村、李樓村、魏莊村、閆莊村、熊莊村、相元村、馬老莊村。
  朱古洞鄉 代碼:411702204 
  2006年,轄15個村委會:秦莊村、朱古洞村、老藏莊村、北泉村、柴坡村、錢莊村、鬍莊村、五道廟村、窯後村、香山村、前張村、梨園村、閆樓村、楊樓村、孫店村。
  鬍廟鄉 代碼:411702205 
  2006年,轄16個村委會:鬍廟村、夏莊村、竜泉村、鄭莊村、藏集村、窪李村、嶽樓村、周井村、葉莊村、大韋莊村、韋崗村、龔樓村、林業村、吳樓村、王莊村、高莊村。
  古城鄉 代碼:411702206 
  2006年,轄11個村委會:古城村、朱李莊村、洪村鋪村、吳桂橋村、張教莊村、馬園莊村、大餘莊村、洪溝廟村、朱樓寨村、東新莊村、李灣村。
  關王廟鄉 代碼:411702360 
  2006年,轄13個村委會:關王廟村、孫吳莊村、熊樓村、何莊村、八裏鋪村、荒坡陸村、楊樓村、洪堂村、楊橋村、杜莊村、潘莊村、餘莊村、吳樓村。
  金河辦事處 代碼:411702560 
  2006年,轄3個居委會、2個村委會:東高居委會、郭莊居委會、桑王莊居委會、小界牌村、汪劉莊村。
  金橋辦事處 代碼:411702561 
  2006年,轄2個居委會:全莊居委會、燒山居委會 。
  金山辦事處 代碼:411702562 
  2006年,轄3個村委會:賈莊村、界牌村、翟莊村。
經濟發展
  工業
  解放初期,全區僅有一傢國有企業,年産值96.7萬元。從1951年起,為發展驛城區的經濟,歷屆領導都將工業作為振興全區經濟的大事來抓,不惜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興建工業企業,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改革開放這一有利時機,根據自身特點和優勢,適時興建了一批工業企業,並推行了廠長負責製、承包經營責任製、利改稅等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改革措施,到1995年,一個以食品、輕紡工業為主,機械、化工、印刷、建材工業為輔,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係初具雛形。1995年至今,該區把強力推進經濟體製改革作為提高經濟運行質量和經濟效益的突破口,提出了“以工為主,工貿並舉”的經濟發展戰略和“工業興區”的構想,及時出臺了一係列振興工業的優惠政策以及與之相配套的措施,進一步放權於企業,對國有企業通過租賃、拍賣、實行股份製等多種形式的改造,從財力、物力、技術等方面嚮工業企業傾斜,使全區的工業企業在競爭日益激烈的市場得以生存壯大,並使經濟效益有了較快的發展。2002年,全區區屬限額以上工業完成産值19億元,實現利潤8800萬元,實現稅收4777萬元。
  商貿
   
  樂山商場、北京商場、商業大廈、風光市場、人民市場、天竜市場、驛春市場、大華市場、貿易廣場等一大批購物網點相繼建成並投入使用。近年來,全區用於市場建設的投入達1億多萬元,建成各類市場30個,營業面積達20萬平方米。物資供應日益豐富,糧油、副食、日雜、百貨、紡織、醫藥、農業生産資料、五交化、建材、傢具批發等零售網點星羅棋布,從建國初期的73個發展到現在數千個。2002年,全區國營商業企業共完成銷售額3.3億元,社會商品零售額達25億元。
  驛城區以發展鄉鎮企業作為振興農村經濟、建設文明富裕新農村的突破口,大力實施“富民工程”,促進了農村經濟穩步增長,2002年,全區鄉鎮企業發展到14225傢,2002年完成産值66.5299億元,利潤3.7923億元,形成了釀酒、農機、服裝、建材、建築、飲食服務、製鞋等較為完善的産業體係,成為全區經濟發展的主力軍。2002年,全區新開發菜田6950畝,新建日光溫室125座,發展大中小棚2200個,全區農業總收入達4.2億元,畜牧業産值超億元,肉類總産8960噸,蔬菜總産1.5億公斤,禽蛋總産48600噸,糧食總産3.13億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2163元。王樓村、前王莊村跨入河南省明星村行列,安樓工業小區成為全國東西合作工程示範小區。
  精神文明花開驛城。
  使其作為實實在在的內容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精神文明的春風化雨,滋潤着驛城大地、也影響着和改變着人們的精神面貌、行為方式,使全區精神文明建設漸入佳境,呈現出千帆竟發、百舸爭流,生機勃勃的新局面。先後榮獲全國科技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省衛生文明城、連續五年被評為全省城市“三優杯”競賽先進單位等稱號。
基本概況
  驛城區(拼音:Yì Chéng Qū ;英譯:Yicheng District天中塔)
  省份
  河南省(Henan Province)
  轄區
  下轄5個鄉鎮、11個街道辦事處,82個村委會、55個社區居委會,
  政府
  區人民政府駐解放大道。
  面積
  778平方公裏
  人口
  63萬人萬(2008年末)
  時間
  北京時間(中國標準時間)。UTC+8。
  郵政編碼
  463000
  汽車牌照
  豫Q
  方言
  中原官話(徐淮片)
  盤古文化、梁祝文化、重陽文化的發源地,是著名法傢代表人物韓非、秦丞相李斯、《????鐵論》的編著者桓寬、志怪小說傢《搜神記》作者幹寶、偉大的無神論者範縝和著名抗日民族英雄楊靖宇等歷史名人的故鄉,唐代書法泰鬥、平原太守顔真卿的殉節地。至今保留着伏羲畫卦亭、秦丞相李斯墓、孔子曬書臺、孔子問津處、戰國冶煉遺址、顔真卿真跡“天中山”碑文、悟穎塔、北泉寺、羅成墓,民族英雄楊靖宇將軍故居和中原革命聖地“小延安”竹溝等歷史文化遺址,彰顯出驛城深厚的文化底藴。
交通運輸
  交通便利 “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 是自古以來的交通要衝。地處淮北平原和京廣産業帶,南攜長江、北襟隴海、東鄰京九、西毗南陽盆地,承東啓西,貫南通北。京廣鐵路、京港澳高速、大廣高速、新陽高速,107、106國道和正在建設的石武高速鐵路、安信快速通道縱貫全境,北距鄭州新鄭機場、南距武漢天河機場,分別為1個半小時和2個半小時車程,“十一五”規劃中的李新店軍民兩用機場近鄰城區。
追溯驛城
  古代
  明成化十年(1474),崇簡王就蕃汝寧,在此設驛站,名駐馬店,京漢鐵路通車後形成集鎮。市境原為確山縣地,1949年氣象塔夜景設駐馬店市,1952年撤市改鎮,1953年復市,1958年再度撤市改鎮,為確山縣轄鎮。1980年再復置駐馬店市。
  清光緒30年(1904年),平漢鐵路正式通車,設驛城車站。遠近商賈以火車站為中心,竟相購地置産,開店設鋪,形成了一個較為繁華的驛城新市區。原駐馬店商業銳減,日漸蕭條,相對新市區而改稱老街。
  驛城區是豫南的門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嚮為兵傢爭奪之地。唐中和3年(883年),農民起義軍領袖黃巢率兵15萬取蔡州,曾在此戰敗唐將淮蔡節度使秦宗權。元至正11年(1351年),劉福通率領義軍在此大敗元軍,輕取周圍諸縣。明崇禎14年(1641年),李自成與總兵左良玉在駐馬店一帶鏖戰,擊潰明軍,攻剋汝寧。1926年(民國15年),軍閥吳佩孚與陝軍嶽維峻在此激戰。1929年(民國18年),唐生智發動反蔣戰爭,把軍需物資集中在驛城區一帶。楊虎城襲擊唐軍驛城區供應點,炸毀唐軍軍火列車。鬍宗南從背後嚮唐軍進攻,唐軍放棄驛城區北退,一路失利,終至慘敗。
  建國前夕,驛城區衹是一個消費性質的農村集鎮。鎮內僅有的一條用水泥方磚鋪設的道路,時稱“洋街”(今中山街)。全區工業僅有幾傢規模不大的捲煙廠和農具、木器、服裝加工廠及一些手工業作坊,1949年工業總産值97.6萬元。農業生産方式原始,生産力水平極低,糧食望天收,畝産僅35公斤左右。商業為豫中南農副土特産品集散地,有農産品輸出和民用日雜商品的輸入,1949年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為566.3萬元。
  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聰明勤勞勇敢的驛城兒女團结拼搏,開拓進取,務實重幹,使駐馬店這個昔日古驛鎮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項建設事業有了很大發展,國民經濟迅速增長。2002年,全區完成國內生産總值49.5億元。市郊5個鄉在全市率先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市區面積拓展到50平方公裏。驛城,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已擺脫了幾個世紀的泥濘、坎坷與寂寞,邁入了一條堅實的康莊大道。
  現代
  解放初期,驛城區曾先後是信陽行署和確山縣管轄的一個農村集鎮,城區面積不足2平方公裏,街道總長不足8公裏,房屋殘破不堪,市容雜亂無章。1965年這裏正式成為地委、行署所在地,城市建設纔有所起步。1981年,經國務院批準正式撤鎮建市,驛城人民掀起了第一次城建高潮,僅1981年至1985年用於城市建設的投資,就相當於1950年至1980年投資的20倍。之後,驛城區委、區政府把城市建設列入重要議事日程,先後對火車站廣場地區、富強路、東風路、中華路進行了高標準改造,前王莊小區、驛城新村等一批住宅區拔地而起。特別是2000以來,撤市設區後,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機遇,圍繞《驛城區1994年至2010年城市總體規劃》,確立了“規劃區抓控製,舊城區抓改造,建成區抓提高,新建區樹形象”的城市建設工作思路,對前進路、交通路、人民街、沿溪路、南海路等進行拓寬改造;人民緑地廣場、區政府庭院緑地的興建以及解放路拆墻透緑工程,使驛城區更加亮麗多彩;森林公園初具雛形,練江河變成了水上樂園,公路網絡已覆蓋城鄉,公交車從無到有,發展到目前的100多輛,形成18條公交路綫;出租車發展到2000餘輛,極大地方便了群衆生活;投資6470萬元興建的板橋水庫供水工程,二期工程已竣工投産,日供水能力由1985年的5萬噸增加到目前的14萬噸;液化氣、煤氣進入千傢萬戶,普及率達到78%;郵電通訊實現了長途、市話、農話交換程控化和傳輸數字化,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現代化信息傳輸網絡;城鄉供電能力顯著提高,全區實現了村村通電。
  驛城區自然條件優越,資源豐富。該區屬大陸性季風濕潤氣候,光熱資源豐富,雨量充沛,無霜期長,適宜南北多種作物生長,素有河南“糧倉”、“芝麻王國”、“油庫”之稱。驛城區旅遊資源豐富。周圍30公裏有怪石嶙峋的天然盆景嵖岈山、湖光山色的銅山湖、薄山水庫和板橋水庫、亞洲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庫宿鴨湖、亞洲第一大寺南海禪寺、抗日名將楊靖宇將軍故居、“小延安”竹溝等名勝古跡。
  驛城區基礎設施完善。區內水、電、氣供應充足,30萬門程控電話與國內、國際互聯,移動電話網覆蓋全區,通訊十分便利。植物園、南海公園、市中心緑地、體育中心、兒童公園、青少年宮、天竜大酒店等一大批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城市功能日臻完善。
  驛城區經濟基礎堅實。目前已形成醫藥、機械電子、玻璃製品、食品、油脂、化工、紡織、建材、飼料等十二個門類的工業體係,並培育出十三香調味品、鴻羽噴灌機等一批有市場競爭力的名優産品。現有各類市場30餘個,總面積達55萬平方米。國傢級芝麻批發市場、建材、副食、農貿、鞋帽服裝和機動車等專業市場交易空前活躍,輻射全省。
  改革開放以來,驛城區人民認真貫徹黨的路綫方針政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圍繞“建設豫南中等規模現代化工貿城”的目標,強有力推進工業,大力發展第三産業,經濟建設和各項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先後加入武漢四省二十五地市經濟協作區、隴蘭十省八十四地市經濟帶和全國九省二十一地市多邊經濟協作網,建立了安樓、王樓兩個經濟開發區,並出臺了一係列鼓勵外來客商投資的優惠政策,簡化辦事程序,提高辦事效率和服務質量,最大限度地為投資者創造寬鬆的環境。1987年被國務院批準為對外開放城市,並先後被命名為全國科技先進市、河南省“三優杯”競賽活動先進市、河南省衛生先進市和河南緑化達標先進市等榮譽稱號。1995年至2001年,全區國內生産總值年均遞增13.4%,財政收入年均遞增18.4%,2000年在全省112個縣(市)綜合經濟實力排序中名列第五位。
文化藝術
  吃在驛城
  風味小吃
  五香牛腩、馬傢羊肉水餃、馬傢灌湯包、明宮三茹鴨、西園鬍辣湯、香橙蛋塔、五香鹵豬蹄
  旅遊景點
  楊靖宇紀念館
歷史沿革
  明成化十年(1474),崇簡王就蕃汝寧,在此設驛站,名駐馬店,京漢鐵路通車後形成集鎮。市境原為確山縣地,1949年設駐馬店市,1952年撤市改鎮,1953年復市,1958年再度撤市改鎮,為確山縣轄鎮。1980年再復置駐馬店市。
    2000年6月8日,經國務院批準,(1)撤銷駐馬店地區和縣級駐馬店市,設立地級駐馬店市。市政府駐新設立的驛城區。(2)駐馬店市設立驛城區,以原縣級的行政區域為的行政區域。區政府駐富強路。
  
    1997年,驛城區面積195平方千米,人口28.5萬,轄4個街道、5個鄉:人民街街道、新華街街道、東風路街道、西園街街道、香山鄉、劉閣鄉、順河鄉、橡林鄉、老街鄉。市政府駐富強路中段。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338036人,其中:東風街道33653人、新華街道37965人、人民街道17734人、西園街道58887 人、順河鄉26008人、老街鄉33217人、橡林鄉70318人、劉閣鄉22357人、香山鄉15648人、金橋高新區虛擬街道22249人。
    2001年12月25日,經國務院批準(國函172號)調整駐馬店市部分行政區劃:將確山縣的古城鄉、朱古洞鄉、鬍廟鄉,遂平縣的關王廟鄉、諸市鄉和汝南縣的水屯鄉劃歸駐馬店市驛城區管轄。
    2005年,驛城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撤銷香山鄉,將其行政區域劃歸朱古洞鄉管轄,朱古洞鄉政府駐地不變;撤銷順河鄉,設立順河街道辦事處;撤銷劉閣鄉,設立劉閣街道辦事處。截至2005年12月31日,驛城區轄10個街道、1個鎮、5個鄉:東風路街道、西園街街道、人民街街道、新華街街道、老街街道、橡林街道、雪鬆街道、南海街道、劉閣街道(新增)、順河街道(新增);水屯鎮;古城鄉、鬍廟鄉、諸市鄉、關王廟鄉、朱古洞鄉。
英文解釋
  1. n.:  Yicheng District
近義詞
驛城, 驛城村
包含詞
驛城區劉閣辦事處驛城區東風街道辦事處驛城區橡林街道辦事處
驛城區順河街道辦事處驛城區人民街道辦事處驛城區西園街道辦事處
驛城區香山街道辦事處驛城區新華街道辦事處驛城區南海街道辦事處
驛城區雪鬆街道辦事處驛城區老街街道辦事處駐馬店市驛城區消費者協會
驛城區順河鄉馬堰小學校
分類詳情
張開順河鄉張開新華街道張開沙河店鎮張開東風街道張開古城鄉
張開板橋鎮張開西園街道張開關王廟鄉張開香山街道張開老街街道
張開蟻蜂鎮張開香山鄉張開人民街道張開橡林街道張開雪鬆街道
張開順河街道張開劉閣街道張開水屯鎮張開諸市鄉張開朱古洞鄉
張開鬍廟鄉張開金河辦事處張開金橋辦事處張開金山辦事處張開老河鄉
張開南海路街道張開老街鄉張開橡林鄉張開劉閣鄉南海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