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王村鄉 王村鄉位於南陽市區西郊,距市中心11千米。東臨靳崗辦事處,北靠安臯鎮,西與鎮平縣遮山鎮隔河相望,南與潦河鎮毗鄰。面積50.1平方千米,人口3.1萬餘人(2007年)。轄王村、方營、大井、鄭崗、謝溝、賈營、董營、何營、魚池屯、羅塚、柳灣、大王莊12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128個村民小組。西潦河、沐垢河、王村灌渠,312國道、宛坪高速、太澳高速、豫23綫、焦枝鐵路、寧西鐵路過境。 [代碼]411303306:~200王村 ~202方營村 ~203大井村 ~204鄭崗村 ~205謝溝村 ~206賈營村 ~207董營村 ~208何營村 ~209魚池屯村 ~210羅塚村 ~211柳灣村 ~212大王莊村
[沿革]1975年建王村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50.1平方千米,人口3萬,轄王村鋪、大王莊、魚池屯、羅塚柳灣、何營、董營、大井、賈營、鄭崗、謝溝、方營11個行政村。 |
|
王村鄉位於市境西部,東連靳崗、武侯辦事處,西與鎮平縣彭營、遮山相接,南臨潦河鎮,北靠安臯鎮。總面積50.1平方公裏,轄12個村委會,73個自然村。2005年全鄉總人口3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777人,非農業人口812人。漢族居多,還有蒙、回等兄弟民族,鄉政府駐地王村鋪,在南鎮公路西側,距市區11.7公裏,1981年改建為王村鄉。該鄉西臨潦河,東依崗坡丘陵,南北狹長。西部偏低,海拔130米,北部較高,海拔150-200米。耕地面積2826.7公頃,大部分為黃膠土和黃老土。西部為衝積平原,土地肥沃,水源充足,農産豐富。過境河流有兩條:一是潦河,北由柳灣村入境,南從大井村流出,段長7.5公裏;二是沐垢河,源出磨山南麓,南經鄭崗村出界,段長5公裏,均屬常年性河流,歷史上夏秋兩季沿河屢遭洪澇。1958年,彭李坑,打磨石岩水庫建成後,水患消除。水利灌溉設施有王村幹渠,上乘潦河,引水流量2秒每立方米,柴莊村西有渠首,築有柴莊壩。另有支渠、機灌站和機電井,渠係配套完整。312國道、南鎮公路串鄉而過。焦枝鐵路、寧西鐵路橫貫南北,交通便利。
文物古跡有古呂城,西周穆王時呂侯仁司寇,作呂刑,是我國最早的一部法典。另有石獸,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 |
|
王村鄉位於南陽市西郊10公裏處,是南陽市新規劃的竜升工業園區和物流區所在地。東臨靳崗辦事處,北靠安臯鎮,西與鎮平縣遮山鎮隔河相望,南與潦河鎮毗鄰。地形呈東西窄,南北長帶狀形,素有“東崗西河北靠山,中間夾個小平川”之美稱。區域面積50.1平方公裏,耕地面積3.8萬畝。轄王村、方營村、大井村、鄭崗村、謝溝村、賈營村、董營村、何營村、魚池屯村、羅塚村、柳灣村、大王莊村12個行政村,74個自然村,128個村民小組,人口3.1餘萬人。境內有寧西鐵路最大的編組站-南陽西站、312國道、宛坪高速、太澳高速、豫23綫、焦枝鐵路、寧西鐵路、縱橫交錯。即將開工的南水北調工程呈東北西南走勢貫穿鄉域境內,交通便利,區位優越。境內分佈三條河流,即西潦河、沐垢河、人工修建的王村灌渠,水資源充足。主要農副産品有美國油桃、日本甜柿、石榴等名優特産。礦産資源豐富,羊山加長石儲量28萬立方米,磨山花崗岩儲量50萬立方米,潦河沙儲量150萬立方米。品位都在97%以上,為優質建築原料。
2006年,隨着南陽工業城區西移和竜升工業園區落地開工,為王村鄉經濟發展帶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
新一屆王村鄉黨委政府領導班子,搶抓機遇,乘勢而上,堅持以園區建設為平臺,以項目建設為中心支撐,以社會穩定為基礎,以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為保障,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淨化投資環境,先後引進36傢企業,總投資近7億元,初步形成了以冶金、建材、醫藥、石材加工、光學儀器為重點的工業項目群體,大大加快了該鄉由農業鄉鎮嚮工業鄉鎮跨越的步伐。 |
|
王村地處鄒城市最東南部,距市區26公裏,東、南兩面鄰滕州市,全境東西最長10.5公裏,南北最寬9.37公裏,總面積58.54平方公裏。全鄉轄34個行政村,有耕地面積33339畝,總人口約2.5萬。2005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2586萬元,財政收入11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70元 。
清代時隸屬東葦社;民國期間先後屬連青鄉、第五區;1946年鄒縣為連青區;1948年6月為第五區;1958年秋,與香城合併建香城人民公社;1962年11月從香城公社析出,建王村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改為王村區;1987年1月,建王村鄉;2000年,與香城合併成香城鎮。
王村人傑地靈,文化底藴豐富,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竜山就坐落本鄉,鄒城最高峰連青山亦在境內。文物古跡衆多,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富。2005年被山東省授予“社會文化先進鎮”,被濟寧市授予“農民書畫藝術之鄉”。
優勢支柱産業多樣。林果、畜牧、石材、農副産品加工等是該鎮優勢産業。建有大棗、石榴、杏和桑蠶四大園區,規模成片經濟林達1.2萬畝,年産圓紅、長紅鮮棗200萬斤、蒙陽紅石榴500萬斤、金太陽杏和凱特杏200萬斤、鮮繭50萬斤。境內石材資源儲量豐富,以大理石、花崗岩、黃沙為主,有優質的鄒城青、芙蓉緑等多個品種,花崗岩貯量10億立方,大理石貯量2億立方。全鎮花生種植2萬畝,花生加工企業達30多傢,年購銷花生米10餘萬噸;香瓜種植2000畝,年産1.2萬噸;畜牧業以青山羊、魯西黃牛等食草畜禽為主。此外本地勞動力資源也相當豐富。
生態旅遊資源獨特。鎮內擁有全國水土保持千佳小流域-中山流域、鄒東第一大水庫馬河水庫坐落其中、毛主席天然石像立於中山之上,還有新建成的萬畝石榴園、萬畝棗園,形成了一道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環綫。近年來,該鎮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道路120多公裏,同時在連青山腹地初步建成了生態、民俗觀光度假村。
社會人文環境良好。交通便利、區位優越,距鄒城市東城新區20公裏,距全國最大的坑口電廠-鄒縣電廠衹有30公裏.北與至聖孔子故裏——麯阜市相望,南與滕州接壤,西距中國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嶧山15公裏,東接臨沂,區位優勢明顯。 鎮內交通、通訊發達,鄒王公路、婁木公路南北貫穿。全鄉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電話,通有綫電視。有幼兒園、中小學校十餘處,醫院1處。 |
|
王村鄉地處涇川縣西部涇河川區,與崆峒區接壤,距平涼城區50公裏,是涇川縣對外開放的西大門。境內交通便利,國道312綫橫貫全鎮,自然條件優越。
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裏,耕地6.6萬畝,轄18個村、101個村民小組、6045戶、2.73萬人。
王村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西竜山、九頂梅花山、百泉漱玉、紅軍樓等人文景歡獨領風騷。改革開放以來,王村鎮重新煥發“絲路”雄風,工商鹹集,市場活躍,百業興旺,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全面快速發展。
引進栽植韓國黃金梨、美國紅提葡萄、黑核桃等優質果品1148畝,加快了果品産業嚮無公害出口創匯方向發展。 在涇河灌區種植蔬菜5600多畝,年産新鮮時令蔬菜2800多噸,實現産值320萬元。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纍计完成三荒造林5.6萬畝,退耕還林6018萬畝,種草54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基本實現梯田化。
2001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9802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7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56元。連續3年被評為全區“十強鄉鎮”,被命名為“地級文明單位”。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肅省文明鄉”稱號,2002年9月獲得“全國文明鄉鎮”稱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甘肅日報》等新聞媒體進行了采訪報道,普法宣傳、綜合治理工作先後受到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奬勵。
2002年王村鄉撤鄉建鎮 |
|
- : Wangcun township
- n.: Wangcun Xiang
|
|
王村 |
|
大井村 | 大王莊村 | 方營村 | 柳灣村 | 鄭崗村 | 謝溝村 | 賈營村 | 董營村 | 何營村 | 魚池屯村 | 羅塚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