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371402 |
|
德州市德城區位於山東省西北部,山東、河北兩省交界處,是德州市委、市政府所在地,全 市政治、經濟、文化、交通中心。現轄 10 個鄉鎮、街道辦事處, 303 個行政村,總人口 5 5.58 萬,其中農業人口 22.72 萬,總面積 580 平方公裏,耕地面積 21000 公頃。
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253011。行政區劃代碼:371402。區號:0534。拼音:Decheng Qu。 |
|
德城區轄5個街道、4個鎮、2個鄉:新湖街道、新華街道、天衢街道、東地街道、運河街道、二屯鎮、黃河涯鎮、宋官屯鎮、趙虎鎮、擡頭寺鄉、袁橋鄉。其中,宋官屯鎮、趙虎鎮、擡頭寺鄉、袁橋鄉由德州經濟開發區管理;運河街道由德州運河經濟開發區管理。 |
|
《今縣釋名》:“漢平原郡,有安德縣,隋因置德州。1913年改德縣。據《史記》:“漢高祖十二年封銀侯劉廣以德國為食邑。”以故國名縣。1948年改德州市。
德州,地處黃河故道,運河之濱,是一座河流文明造就的古城。遠古時期,滔滔黃河水在這裏縱橫其界、負載千鈞;隋大業四年開鑿的京杭大運河貫穿南北,演繹着數不清的悲歡離合。正像清人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中所言:德州“控三齊之肩背,為河朔之咽喉。”它因黃河而命名,因運河而聞名。歷史上,德州運河區域擁有獨特的經濟成就。
德州之“德”,源於“德水”。德水,古黃河別名。德州因處於德水之畔而得名。公元前221年,秦滅山東六國,稱天下之帝。當時有一種作為解釋朝代更替和世道治亂的歷史哲學和政治哲學,即水、火、土、木、金之德的五德終始之說。人們認為,黃帝得土德,夏得木德,殷得金德,周得火德,互剋互生。秦因周為火德,能滅火者是水,故自稱得水德之瑞,所以秦能滅周。因此,秦改古黃河名曰“德水” (《史記·秦本紀》)。西漢時,在今德州東境、古黃河邊置安德縣,取“德水安瀾”之意,意喻“太平祥和之州”。之後,此名此意就被賦予了德州。至隋朝,隋文帝於開皇三年(583),改安德郡為德州,治安德縣,此為德州地名之初始。以後時廢時復,至唐乾元元年(758)復稱德州,自此,歷代皆稱德州。當我們將黃河、運河放在德州整個發展歷史中,就會發現運河對於德州的價值和意義。
一、先秦時期德州運河區域的經濟發展
德州是我國古代農業文明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早在大汶口文化時期,這裏便進入鋤耕農業階段,後歷經竜山文化、夏、商、西周三代的不斷發展,至春秋戰國時期,已經成為一個農業大區。農業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農業科技的進步。春秋戰國時期,德州運河區域的農業科技如農時學、地宜學、大農業觀、生産工具、耕作技術、農田水利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在社會發展的早期階段,自然環境對人類的發展起着一定的作用。德州因地處黃河下遊,境內錯落有緻地分佈着比較廣阔的衝積平原,地勢平坦,土層深厚,藴水豐富,是農業發展的理想場所。先秦時期,德州運河區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古老的黃河、濟水、漯水、鬲津河、馬頰河、鬍蘇河、鈎盤河、徒駭河等河流經境內,豐富的自然資源不但為農業的發展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而且還為發展農業提供了優越條件。此外,德州東臨渤海,西有清河,具有天然屏障,足以保護其發展中的農業不致遭到扼殺,為在列國割據兼併的年代裏發展經濟和文化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
現據考古發現與研究表明,早在遠古時代,我們的祖先就在這片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上勞動、繁衍、生息,並創造了豐富多彩的遠古文化,這為德州運河區域的建立、富強以及農業經濟科技的發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礎。人們在長期的採集實踐活動中,逐漸認識了一些植物的生長規律,於是就嘗試着在居住地附近將採集來的這些植物種子、果實種在土裏,以期待它們發芽、生長、開花、結果。在經過近幾十萬年的漫長歲月,到距今約一萬年左右,隨着全新世界的到來,德州運河區域原始農業便在這種有利條件的孕育下得以誕生。從目前出土的石鏟、蚌鏟、蚌鐮、石磨盤、石磨棒等新石器時代的生産工具和陶器上粟作遺痕發現來看,當時德州運河區域的社會經濟不但以農業為主,而且還是我國較早産生粟作農業的地區之一。
歷史發展到夏商時期,德州運河區域農業有了進一步發展。此時期所發現的石質、骨質、蚌質的鏟、鐮、刀、鋤和更適合農耕的新型農具方孔石鋤和弧面石刀等生産工具比原始社會時期有了明顯的進步。到商代,農具中則出現了青銅斧、鐮、犁等。西周時,德州運河區域地屬於齊。一方面因地製宜的“勸其女工,極技巧,通魚????”( 《史記·貨殖列傳》),發展工商業;另一方面也極其關註農業生産的發展,並把“大農”放在“大農、大工、大商”三寶之首(《四庫全書·兵傢類》)。從以上表明,德州運河區域以農業為主的經濟發展,奠定於石器時代,積聚於夏商周時期。長期的農業歷史文化沉積,使德州運河區域的人們積纍了豐富的農作經驗,這為春秋戰國時期德州運河區域農業科技的振興奠定了比較堅實的基礎。
1994年,撤銷德州地區和縣級德州市,設立地級德州市。德州市設立德城區,以原縣級德州市的行政區域為德城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原縣級德州市人民政府駐地。
1992年10月4日,將陵縣的趙宅鄉、趙虎鄉、袁橋鄉、擡頭寺鄉和平原縣的王村店鄉劃歸德州市管轄。
1993年10月29日,撤銷德州市二十鋪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黃河涯鄉。
1994年9月7日,撤銷德州市黃河崖鄉、二屯鄉,設立黃河崖鎮、二屯鎮。
1995年6月20日,撤銷德城區宋官屯鄉,設立宋官屯鎮。
1998年12月7日,將德州市德城區於官屯鄉的東七裏鋪、林莊2個自然村和長莊鄉的楊莊、小齊莊、杏園、孫傢堤口、趙辛莊5個自然村劃歸宋官屯鎮管轄(魯政函民字35號)。
1999年,德城區轄5個街道、3個鎮、8個鄉:馬市街道辦事處、建設街道辦事處、豐華街道辦事處、????店口街道辦事處、東地街道辦事處、二屯鎮、黃河涯鎮、宋官屯鎮、於官屯鄉、陳莊鄉、長莊鄉、擡頭寺鄉、袁橋鄉、趙宅鄉、趙虎鄉、王村店鄉。
2000年6月15日,德城區撤銷陳莊鄉、????店口街道辦事處,以原陳莊鄉的行政區域設立運河街道辦事處,將原????店口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劃歸運河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陳莊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於官屯鄉、馬市街道辦事處,以原於官屯鄉的行政區域設立新華街道辦事處,將原馬市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劃歸新華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原於官屯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建設、豐華兩個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新湖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建設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地;撤銷長莊鄉,以原長莊鄉的行政區域設立天衢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長莊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趙虎鄉、趙宅鄉,合併設立趙虎鎮,趙虎鎮人民政府駐原趙虎鄉人民政府駐地;撤銷王村店鄉,將其行政區域並入黃河涯鎮(魯政函民字46號)。
截至2002年12月31日,德城區轄5個街道、4個鎮、2個鄉。 |
|
德城區歷史上就有“九達天衢、神京門戶”之稱。它北依京津唐,南靠省會濟南,西鄰石傢 莊,交通便利,京滬鐵路、德石鐵路在此交匯, 104 國道、 001 省道、京福高速公路貫穿城 區,鄉村公路縱橫成網,四通八達,通訊順暢,網絡發達、信息靈通。
104 國道、 001 省道、京福高速公路貫穿城 區,鄉村公路縱橫成網,四通八達,通訊順暢,網絡發達、信息靈通。 |
|
德城區地處黃河衝擊平原,屬暖溫帶半濕潤氣候,自然資源十分豐富。全區年平均氣溫 12. 9 ℃ ,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長,適於各種植物生長,是中國農業最發達 地區之一,盛産小麥、玉米、棉花和各種蔬菜、水果,是國傢和山東省重要的糧、棉、菜、水 果生産基地,農副産品資源十分豐富,農副産品加工項目前景廣阔。年總産量:糧食 344.52 萬噸、棉花 22.8 萬噸、蔬菜、瓜類 122.59 噸,肉類 60.5 萬噸,現已形成糧棉、蔬菜、 畜牧、林果、水産、花卉六大主導産業;特別是德州扒雞、德州西瓜、德州黑陶譽稱“德州三 寶 ”,馳名海內外。擁有 500 萬千瓦的華能電廠和日供 4800 噸的熱電廠。馬頰河、鹼河、 漳衛新河流經全境,擁有庫容 1 億立方米的丁東水庫,建成兩處大型黃河引水閘,可充分滿 足工業、農業、生産生活用水,國傢“南水北調”重點工程,德州京杭大運河將在 2008 年通 水,將更加豐富德城區的水資源。
近年來,德城區立足實際,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農村穩定為目的,積極調整農村經濟産 業結構,按照壓糧擴菜、興牧增果的思路,對蔬菜、畜牧、果品等優勢産業進行重點培植,大 力發展城郊型農業。全區壓縮糧田面積 3333 公頃;新增瓜菜面積 1950 公頃、林果面積 66 7 公頃、水田養殖 200 公頃,全區糧經比例達到 3 : 7 。全區建立農業高新科技創新示範 園 8 個,引進嫁接國內外先進的農作物新品種 100 多個,牛、羊、豬品種改良率分別達到 75% 、 60% 和 90% ,畜禽質量有了明顯提高。該區依托光明、勤農兩個奶製品加工企業的竜 頭帶動,把大力發展奶牛養殖作為調整産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措施,加大招商引牛的 力度。目前全區新增奶牛 300 頭,奶牛養殖小區 5 處,奶牛專業村 2 個,奶牛養殖總量 2 300 頭。在林果生産上,重點抓了城南萬畝桃園和城北萬畝速生林建設。今年新增桃園 3000 畝,園區面積達到 7000 畝;新植三倍體毛白楊、 I-107 楊等速生製漿林 2700 畝,總面積 5000 多畝,成為華北紙業木漿原材料主要基地。在蔬菜生産上,以黃河崖鎮大史片為中心, 按照無公害農産品標準化要求,實施萬畝無公害蔬菜基地建設 ,目前已完成 5000 畝。黃河 崖鎮 600 畝休閑漁業生態觀光園和河西園林二場 100 畝金荷園重點抓了名特、優品種養殖和 休閑漁業建設,形成池下種藕養魚,臺上種植花椒樹、板慄、核桃、蘋果、桃、杏等經濟林, 已成為集種植養殖、示範推廣、觀光旅遊、垂釣休閑的綜合農業開發園。 |
|
- n.: Decheng District
|
|
德城 |
|
寧德城區 | 德城區電大 | 德城區童鞋廠 | 德城區紡織賓館 | 德城區宏達賓館 | 德城區東方賓館 | 德城區華豐賓館 | 德城區天衢賓館 | 德城區新湖飯店 | 德城區湖光飯店 | 德城區黎明小學 | 德城區衛生防疫站 | 德城區第八服裝廠 | 德城區河西印染廠 | 德州市德城區巨泰機床廠 | 德州市德城區回春閣 | 德州市德城區中醫院 | 德州市德城區立醫院 | 德州市德城區婦幼保健站 | 德城區東方工藝品廠 | 德城區第二工藝美術廠 | 德城區紡織經貿公司 | 德州市德城區電大工作站 | 德城區清真鴻源飯店 | 德州市德城區衛生防疫站 | 德城區黃河涯鎮南苑賓館 | 德州市德城區科創液壓機具廠 | 德州市德城區天衢辦事處衛生院 | 德州市德城區東地街道辦事處防保站 | 德州市德城區交通局職工醫院 | 德州市德城區教育委員會電話教育站 | 德城區糖酒副食品公司竜達賓館 | |
|
|
新華街道 | 新湖街道 | 天衢街道 | 運河街道 | 二屯鎮 | 黃河涯鎮 | 宋官屯鎮 | 趙虎鎮 | 擡頭寺鄉 | 袁橋鄉 | 東地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