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370602 |
|
芝罘區位於山東半島北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21°16′-121°25′,北緯37°24′-37°38′。北、東瀕臨黃海,與大連南北相望,東南與煙臺市萊山區接壤,西、西南同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福山區毗鄰,是“中國最佳魅力城市”之一煙臺市的中心區。內與山東腹地相聯,外與韓國、朝鮮和日本隔海相望。全區橫距13千米,縱距23千米,面積174.43平方公裏,海岸綫長55公裏。截至2005年底,全區總人口68.4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嚮陽街道。郵編:264001。代碼:370602。區號:0535。拼音:Zhifu Qu。 |
|
煙臺市芝罘區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外洋通商口岸之一,因其北部的中國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陸連島----芝罘島而得名,世界權威的《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標稱煙臺即為“CHEFOO”。“芝”即靈芝。芝罘島的形狀,恰似一株巨大的靈芝;“罘”即屏障。芝罘島橫臥在黃海之中,似一道天然屏障,護衛着身後的沃土。也就是說這個島有“靈芝”一樣的形狀,有“罘”一樣的作用,因此稱之為“芝罘島”。 |
|
因境內芝罘島而得名。秦始皇三次東巡此島,始有“之罘”之稱,後改為“芝罘”。芝為靈芝,罘為網,意為靈芝狀或生長靈芝之地。
芝罘,清代前作之罘,因古之罘山得名。據《史記》載,秦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東巡,登之罘山,始有芝罘之名。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為防倭寇侵擾,在芝罘增設奇山守禦千戶所,設置狼煙墩臺,遂又有煙臺之稱。
商代西周時稱東夷。春秋時,為**、牟、萊族移民區,屬東萊地。秦時地屬齊郡縣。漢時,先後屬青州東萊郡縣地和牟平縣地。自三國後多為變化,至元、明、清、民國屬福山縣。1934年,改為煙臺特別行政區,直屬山東省政府,始獨立行政建置。1938年為日本侵占。1945年8月,煙臺第一次解放,屬膠東行政區。1947年10月,煙臺被國民黨軍隊占據。1948年10月,煙臺第二次解放。
1950年5月,屬文登專區。9月改為省轄市。1958年6月,改為萊陽專區轄市。10月18日,萊陽專區改為煙臺專區,為煙臺專區轄市。直至1983年11月,組建地級煙臺市,原煙臺市改為芝罘區。
1998年,全區轄東山、嚮陽、毓璜頂、奇山、白石、通伸、鳳凰臺、環海8個街道辦事處,181個居民委員會;黃務、衹楚、幸福、世回堯4個鎮75個自然村。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芝罘區總人口687639人;轄8個街道、4個鎮,各鄉鎮人口: 嚮陽街道 53960 東山街道 69930 毓璜頂街道 76728 通伸街道 30353 鳳凰臺街道 49852 奇山街道 59587 白石街道 52268 環海街道 44774 黃務鎮 41211 衹楚鎮 46709 世回堯鎮 59300 幸福鎮 103867
2000年12月19日,撤銷幸福鎮、環海街道辦事處,設立芝罘島街道辦事處和幸福街道辦事處。將原幸福鎮的東口、西口、大疃、崆峒島4個村和原環海街道辦事處的芝罘島、三裏橋2個居委會劃歸芝罘島街道辦事處管轄,芝罘島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大疃;將原幸福鎮的宏達、鴻泰2個居委會和幸福三村到十八村16個村,以及原環海街道辦事處除芝罘島、三裏橋以外的其他25個居委會劃歸幸福街道辦事處管轄,幸福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幸福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衹楚鎮,設立衹楚街道辦事處。將原衹楚鎮的桃園裏、鬆園裏、花園裏、明珠路、寶珠路、珍珠路、興珠路7個居委會劃歸鳳凰臺街道辦事處管轄;將原衹楚鎮除上述7個居委會以外的其他13個村、居委會和原鳳凰臺街道辦事處的衹楚居委會劃歸衹楚街道辦事處管轄,衹楚街道辦事處機關駐原衹楚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世回堯鎮,以原世回堯鎮的行政區域設立世回堯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世回堯鎮人民政府駐地;撤銷黃務鎮,以原黃務鎮的行政區域設立黃務街道辦事處,辦事處機關駐原黃務鎮人民政府駐地(魯政函民字[2000]76號)。 |
|
芝罘區三面環山、一面臨海。境內屬低山丘陵區,呈現低山、丘陵、準平原、平原和海岸等多種地貌類型。西北部的芝罘島丘陵起伏;中部奇山山脈橫亙,境內最高峰大王山海拔401.70米;南、西部地勢較為平坦;北部沿海地帶屬山地港灣型海岸,岸綫麯折,山與灣相間,形成較大自然港灣4個。陸地北端的芝罘島為全國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陸連島”。北部海域島嶼如屏,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16個。島岸與陸岸北南對峙,中間水面廣阔、波流緩穩的淺海區,灘塗廣阔。整個地形中部高,四周低,呈輻射流嚮。
芝罘區處北溫帶東亞季風型大陸氣候區,全年溫度適中,氣候溫和,季風進退有序,四季變化分明,大陸度為53.80%,同大連、秦皇島、青島等北方沿海城市相比,受大陸影響程度輕,更接近海洋性氣候特點。因瀕臨北黃海,受海洋調節和影響,鼕少嚴寒,夏無酷暑,春季溫暖,秋季涼爽。年平均氣溫為12.6℃,年平均降雨量737毫米,相對濕度64%,空氣濕潤,陽光充足,氣候宜人。 |
|
芝罘區轄12個街道:嚮陽街道、東山街道、毓璜頂街道、通伸街道、鳳凰臺街道、奇山街道、白石街道、芝罘島街道、黃務街道、衹楚街道、世回堯街道、幸福街道。
全區總人口68.98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7.24萬人。男女性別比98.1∶100。人口出生率4.45‰,死亡率4.32‰,自然增長率0.13‰。區內共有26個民族,人口數為2425人,其中包括滿族、回族、朝鮮族、侗族、白族、土傢族、哈尼族、哈薩剋族、黎族、蒙古族、佤族、壯族、布衣族、畲族、高山族、土族、達斡爾族、仫佬族、錫伯族、藏族、俄羅斯族、鄂溫剋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 |
|
全區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02.6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18.2%。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1.4億元,增長1.95%;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29.8億元,增長16.89%;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35.8億元,增長27.88%。三次産業比重為2.13∶44.45∶53.42。全社會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8.6億元,比上年增長66.5%。實現地方財政收入3.39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32.18%。
農 業
全年農林牧漁業實現總産值2.47億元,增長3.8%。農業增加值1.43億元,增長4%。肉類總産1400噸,禽蛋總産1400噸,奶類總産5000噸。水産品總産3.02萬噸,增長0.3%。全年造林40公頃,林木覆蓋率達到40%。
工 業
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1傢,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17.36億元,比上年增長45.6%。産品銷售率達99.27%,比上年提高2.52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實現産品銷售收入91.42億元,增長35%;實現利潤1.91億元,增長87.68%;實現利稅6.27億元,增長68%。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200.48,比上年提高42.05個百分點。
建設環保
完成基本建設投資3.95億元,比上年增長9.7%;更新改造投資3.12億元,增長4.8%;房地産開發投資8300萬元,增長34.7%。資質五級及以上建築企業72傢,實現增加值42119萬元,增長8.5%;實現利稅10439萬元,增長34.4%。完成環境污染治理項目85個,完成投資額1037.6萬元,增長368%。
貿易旅遊
全年共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7.44億元,比上年增長16.1%。城鄉商品交易市場37處,同比增加5處;成交額18.7億元,同比增長54.5%。實現進出口總額60400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8.2%,其中出口40601萬美元,增長42.2%。新簽利用外資項目159項,增長6.7%;合同外資額54560萬美元,增長62.4%;實際利用外資20476萬美元,增長95%。主要旅遊景點有塔山風景區和芝罘島、崆峒島、東炮臺,煙臺山公園,南山公園,毓璜頂公園景區。全年接待國內外遊客11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12.2%;實現旅遊總收入2.8億元,增長16.7%,其中外匯收入1400萬美元。 |
|
高等學校4所,在校生3.037萬人,比上年增加2884人;中等專業學校13所,在校生2.437萬人;普通中學19所,在校生4.265萬人,其中義務教育學段在校生2.69萬人;小學57所,在校生3.455萬人。擁有各類科技人員1.2萬人。共取得市級以上各類重要科技成果7項。專利申請量386件,比上年增長13%;授權專利220件。擁有公共圖書館1個,文化館1個,檔案館1個。擁有衛生機構82所,其中,醫院14所,衛生防疫防治機構1所,婦幼保健機構1所。各類衛生機構擁有床位637張,衛生技術人員1085人。有體育館1座,全年參加省級以上體育比賽共獲奬牌26枚,其中金牌11枚。 |
|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9785元,按可比口徑計算,比上年增長10.3%;人均消費性支出為7479元,增長4.3%;人均住房使用面積15.22平方米。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7952元,增長24.6%。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201元,比上年增長13.5%;生活消費支出3878元,增長25.3%;人均居住面積33.86平方米。全區最低生活保障救助人數為4068人,比上年增長65.7%;其中城鎮3741人,增長73.5%;農村327人,增長9.36%。社會福利性收養單位(含敬老院)5個,床位628張,收養557人。社會福利企業12個,安置殘疾人員231人。 |
|
芝罘區自然資源豐富,沿海有廣阔的漁場,是中國著名的海珍品基地,沿海盛産海參、對蝦、鮑魚、扇貝等海産珍品;同時也是中國北方著名的水果産地,盛産中國大櫻桃和煙臺蘋果,素以中國“果鄉”著稱。近年來,芝罘區把地域優勢和資源優勢結合起來,着力發展特高效農業,加快農業産業化進程,逐步形成了名優果品、花卉生産、珍禽畜牧、海珍品養殖和特色蔬菜五大農副産品基地。
煙臺大櫻桃
煙臺大櫻桃素以“北方春果第一枝”聞名遐邇的煙臺大櫻桃,以其嬌豔欲滴、晶瑩剔透的風韻,香甜可口的美味,富含營養,無農藥殘留的特點,被譽為“果中珍品”、“水果之冠”,具有極高的營養價值和商品價值。據測定每百剋大櫻桃鮮果中含糖17.1剋,蛋白質1.6剋,脂肪0.3剋,鈣磷各25毫剋,鐵1.4毫剋,以及多種維生素。果實性味甘溫,有調中益脾之功,對調氣活血、平肝去熱有較好療效,並有促進血紅蛋白的再生作用,對貧血患者、老年人骨質疏鬆、兒童缺鈣、缺鐵均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深受消費者青睞。煙臺大櫻桃又是名符其實的緑色食品,這是因為大櫻桃成熟期早,一般在每年5月中下旬即采摘上市,而這時春末夏初,不少蟲類尚未開始活動,故不用除蟲,就沒有了農藥可能對果實造成的污染。目前,芝罘區有大櫻桃品種70餘種,産品暢銷全國個大、中城市,在歷屆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中國果蔬加工研討會和APEC果蔬加工研討會上屢獲名牌産品稱號和名優産品稱號,有20多個品種榮獲國傢級金、銀、銅奬。
芝罘刺參芝罘刺參
芝罘灣海參----刺參,因背部有4-6行肉刺而得名,是海參中的上品,名列海味八珍之首,在“99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上被認定為名牌産品。刺參是蛋白質含量高、糖類豐富而不含膽固醇的珍貴海産品,具有滋補強身的功能。水浸海參每百剋含水分76剋、蛋白質21.5剋、脂肪0.3剋、碳水化合物1剋、灰分1.1剋、鈣118毫剋、磷22毫剋、鐵1.4毫剋。芝罘刺參的烹調很有講究,以大扒、紅燒、拌丁和燴海參等方法最為著名。芝罘區所屬海域是海參生長的最佳天然場所。近幾年,全區加大投入,投石造礁,大力發展海參增養殖業,取得顯著效果。全區海參底播增養殖面積達到10000畝,港堰、池塘以及造礁養參面積達到5000畝,海參産量逐年增加。預計到“十五”末,全區海參(幹參)産量將達到40噸,産值過億元。
芝罘對蝦
芝罘對蝦對蝦俗名大蝦、青蝦(雌)、黃蝦(雄),一年生大型蝦類、雄蝦平均體長155毫米,體重30-40剋;雌蝦平均體長190毫米,體重75-80剋,最大體長26釐米,重150剋。對蝦屬節肢動物甲殼綱,體軀肥厚,長而側扁,晶瑩閃亮略帶透明。雌蝦個體大,微呈褐色和藍色;雄蝦個體小,色微褐而黃。對蝦肉質細嫩,滋味鮮明美,營養豐富,含蛋白質20.6%,脂肪0.7%,糖類0.02%,灰分1.5%,是我國北方特有的海珍品。對蝦肉可烹製各種名貴菜餚,自古以來為席上珍品,特別是近幾年,由於人工養殖産量大增,對蝦也上了百姓餐桌。
芝罘鮑魚
芝罘鮑魚鮑魚,為軟體動物,號稱“八珍”之一,是極為名貴的海珍品。有盤大鮑、黑鮑、紫鮑、鄒紋鮑之分。芝罘沿海的皺紋鮑,是鮑中上品。鮑魚生長在淺海石礁上,由一面堅厚的盤狀硬殼長在背上,以保護肉體,發達的足部牢牢附着於岩礁之上。殼外深緑色,一側邊凸起一楞,有一串小孔,裏面灰白色,具有珠光,晶瑩潤滑,此殼為中藥材,稱“石决明”,也可作鑲嵌鈿及貝雕藝術品。鮑魚肉質柔軟細嫩,味道鮮美,可烹調各種佳餚。幹製品須經漲發後,再行烹調。此物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灰分等營養物質,是筵席上的珍品。1982年7月,在地留星、豆卵島海底采捕大鮑5個,最大的殼高12釐米。 |
|
- n.: Zhifu District
|
|
芝罘 |
|
|
|
煙臺市芝罘區婦幼保健院 | 煙臺市芝罘區結核病院 | 煙臺市芝罘區衛生防疫站 | |
|
|
嚮陽街道 | 東山街道 | 幸福街道 | 鳳凰臺街道 | 毓璜頂街道 | 通伸街道 | 奇山街道 | 白石街道 | 世回堯街道 | 芝罘島街道 | 黃務街道 | 衹楚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