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370403 |
|
薛城區位於山東省南部,是魯南地區的政治、文化和交通中心,地處環渤海經濟圈和長三角經濟圈交匯處,京滬鐵路幹綫的中點,淮海經濟區的中心。是棗莊市行政中心、棗莊市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以及棗莊礦業集團所在地。下轄8鎮3個街道辦事處,面積420.5平方公裏,人口50萬。
薛城名字的來源:
2004年6月,棗莊市委市政府西遷該區,薛城成為棗莊市新的政治和文化中心。
薛城古稱薛國,是世界造車鼻祖奚仲故裏、舉世聞名的鐵道遊擊隊的故鄉,是棗莊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適宜人居的瀕湖城市。全區轄6鎮1個街道,總面積420.5平方公裏,總人口41萬人。2008年,全區實現GDP74.22億元,人均19835元;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7.1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3.11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4300元、5997元。
薛城有4600年文字記載的歷史,世界造車鼻祖奚仲、商朝左相仲虺、勇於自薦的毛遂、主編儒傢經典著作《孟子》的萬章等歷史名人輩出,文化底藴厚重。四千年的文明傳承,使得薛城人民重情、包容、好客,素以“豪爽”、“誠信”著稱。
薛城沁馨園 薛城,曾名臨城,古稱薛國,為歷代註目的戰略要地。早在4000年前,境內就有人類聚居;奚仲造車,飲譽華夏;夏商時期建立薛國;仲虺作國書,助湯滅夏;戰國孟嘗君,四君子留名;毛遂自薦,一馬當先;叔孫通演禮,儒教初漢;匡衡鑿壁,好學典範;臨城劫車案,震驚中外;抗日戰爭以來,因鐵道遊擊隊而蜚聲中外。
薛城資源豐富,地下可采礦藏資源30餘種,已探明優質煤儲量2.6億噸,被列入全國100個重點産煤縣;石灰石等建材儲量10億噸,是山東省的富水區。 |
|
區位交通密度為全國前列。是蘇魯豫皖四省交界地。轄區有“三縱三橫”6條省道和國道穿境而過,京滬鐵路、京福高速公路和正在建設的京滬高速鐵路、棗臨鐵路、棗臨高速公路均在薛城設有出入口,特別是京滬高速鐵路2011年建成通車後,從薛城到北京、上海均衹需2個多小時;周邊200公裏半徑內有濟南、徐州、連雲港、臨沂4個機場,京杭大運河上的重要港口、年吞吐量400萬噸的棗莊(薛城)港即將建成通航,人員往來、貨物運輸極為便捷。全區公路密度每百平方公裏達256公裏。特別是棗莊市委、市政府搬遷薛城的順利實施,為薛城加快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良好機遇,使薛城成為有識之士投資興業的黃金寶地。
近年來,薛城區經濟社會發展迅速。2003年,全區國內生産總值達33.5億元,地方級財政收入達1.67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7425元和3415元,。
農業結構調整不斷深入。形成15萬畝大棚瓜菜、10萬畝優質林果、10萬畝花生、240萬衹長毛兔、15萬頭生豬基地,鼕棗、石榴、雪桃等幹鮮果品馳名南北,是國傢確定的世行項目和黃淮海平原綜合開發區。
工業結構合理。擁有45萬噸機製紙、15萬噸啤酒、30萬噸玻璃製品、160萬噸煤炭、300萬噸水泥、5.7萬千瓦發電、5萬噸鑄鋼以及機械、化工、玩具等十大主導産業,800多種産品。“山峰”板紙、“南極洲”啤酒、“多樂”多用爐、“神農”面粉等8個産品被命名為省、部級名牌産品。
城市建設迅速發展。建成區面積達14.2平方公裏,區駐地人口達15萬人;城市功能日趨完善,通訊、通氣、供電、給排水、學校、醫院、星級賓館等基礎服務設施配套齊全;教育教學水平省內一流,衛生保健服務非常先進,先後被命名為山東省社會文化先進區、山東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區、山東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區。
薛城光明花苑 隨着我國加入WTO,區委、區政府進一步全方位實施對外開放戰略,堅定不移地把優化投資環境、大力招商引資、發展民營經濟,作為經濟工作的重中之重來抓。出臺了《薛城區招商引資優惠政策》、《關於改善外商投資軟環境的决定》,製定了《招商引資奬勵暫行辦法》,成立了外來投資者服務中心和外商投訴中心,在全社會形成了愛商、重商、親商、護商的濃厚氛圍。
近年來全區每年利用外資都在10億左右,一大批投資過千萬元的重點項目落戶薛城。特別是薛城造紙總廠與印尼光彩集團、新加坡堯泰私人有限公司,纍计投入12.3億元,資産總額16.8億元,是全市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 |
|
薛城區東西最大橫距29.5公裏,南北最大縱距35.25公裏。境域地質構造屬於華北臺魯西隆起區南緣。千山山脈和聖土山脈呈東西走嚮蜿蜒境域,千山山脈出境後與魯南第一高峰抱犢崮相連,再嚮東綿延數百裏至沂蒙山。
千山山脈和聖土山脈呈東西走嚮蜿蜒境域,千山山脈出境後與魯南第一高峰抱犢崮相連,再嚮東綿延數百裏至沂蒙山。
抱犢崮,海拔584米,漢代稱樓山,魏晉稱仙臺山,明清稱君山。 古人有雲:“昔有五老抱犢耕稈其上,後仙去”,故又稱為抱犢崮,歷史上素有“魯南小泰山”之稱。地處溫帶和亞熱帶過度地帶,植物區係有着明顯地帶過渡性。園內有植物165科627個品種,古代和近代植物混生,多達十幾個品種,屬國傢重點保護植物。腳下有周村水庫,為鳥獸動物的棲息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態環境。境內共有鳥類39科89,獸類8科21種。其中有許多是國傢級保護動物。
薛城區水係屬淮河流域京杭大運河水係,有主要河流17條,總長175公裏。
鳳鳴湖 薛城區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在一定程度上受海洋調節的影響,有顯著的大陸性氣候特徵,四季分明,氣候溫和,雨熱同季,降水集中。春季回暖快,降雨量少,多風,蒸發量大,易幹旱;夏季炎熱、多雨,潮濕,易澇;秋季降溫快,雨量驟減,多晴朗天氣,晚秋易旱;鼕季雨量稀少,寒冷乾燥。
全區全年日照時數為2532.1小時,整個作物生長期3月至10月份總日照時數為1826.9小時,占全年日照時數的72%,光照條件優越。全區多年年平均氣溫14℃,最高氣溫極值40.5℃,最低氣溫極值-22.3℃。多年平均降雨量為804毫米,季節降水明顯不均,春季占年降水量的16.3%,夏季占59.2%,秋季占19.2%,鼕季占5.3%。本區多年平均蒸發量757.5毫米,夏季是全年蒸發量最大的季節,月平均蒸發量166.4毫米。
礦産資源豐富,有煤、鐵、鋁、稀土、大理石、石灰石等30餘種。現探明煤儲量2.6億噸,煤質優良,煤種有氣煤、肥煤、天然焦等;石灰石儲量9億噸;脈英石1000萬噸;磷3.2億噸。地下水資源已探明2.5億立方米。農副土特産品衆多,盛産花生、核桃、板慄、鼕棗、石榴等。
薛城特産
薛城鼕棗果品中的佼佼者,從果實上分為光圓型與扁圓突棱型兩種,圓型鼕棗果實光滑,果肉脆甜;扁圓突棱型鼕棗果實有不規則的突起,果肉肉綿而甜。鼕棗霜降前成熟,品質優良而身價倍增,堪稱薛城一秀,現已註册為“雪丹”牌商標,産品銷往全國各地。
張莊石榴栽培歷史600餘年,面積大8000餘畝。大青皮果大味甜、耐貯運,遠銷京、津之地;大紅袍單果重達千克以上,粒粒透明如瑪瑙,以其美觀豔麗、汁多味濃著稱“九州名果”,1987年進京參展,被譽“京華一絶”、“一大奇果”。
薛城臨城桃:百多年前就形成集中産地,後戰火頻繁,臨城桃資源已近滅絶。農藝師周瑞芳在陶莊鎮吳村發現8棵臨城桃後代植株,經山東省果樹專傢現場考察評議,確認其性能優良,列為古老良種桃,係薛城特産名果。臨城桃早熟豐産,是同齡水蜜桃單株産量的3.7倍,品質上等,果肉乳白,密甜多汁,果型大,平均重250剋,最大單果重370剋,果品豔麗,耐貯運,上市期恰逢瓜果空擋。
風土人情
柳琴戲是蘇魯地區共有的一個地方劇種,後來分北路和中路兩種。薛城地區是北路柳琴戲的源頭,以“蘇傢”班和“華傢”班為始創。
1994年薛城豫劇團劉春翔創作的柳琴戲《娘傢人》參加了蘇、魯、皖柳琴節演出。並獲山東省“精品工程”奬。1998年,薛城區文化局孫晉強創作的柳琴戲《驢王嫂》參加山東省第六屆文化藝術節,獲演出二等奬和劇目一等奬並獲山東省第五屆精品工程奬。
高檔高品味的人居環境,山東省交通中心,濱湖城市,瀕水新城,中國最佳居住城市,山水園林城市。 |
|
全區預計完成生産總值48.5億元,增長22.8%,其中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增長9.6%、29.1%和15.6%,三次産業比調整為10.6∶55.9∶33.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增加值20.6億元、利稅7.9億元,分別增長30%和76%。非公有製經濟註册資金8.5億元,納稅額1.8億元,增幅均在30%以上。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入23.1億元,增長65%。全區總財力達到3.13億元,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達到2.28億元,同口徑增長43.2%。全區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分別較年初增長7.17億元和5.61億元。主要經濟指標除進出口總額外,均提前一年超額完成“十五”計劃確定的目標,是1999年以來增長最快的一年。
農業:到2004年底,全區耕地面積18946公頃,人均耕地面積1.12畝,糧食總産量11.4萬噸。近年來,積極推進農業産業化,金虹食品、捷利木業、東盛木業、中華乳業、銀牛面業等竜頭企業帶動作用初步顯現;新建了清泉無公害農産品交易市場,組織參加了上海、棗莊、北京等農産品交易會,進一步拓寬了農産品流通的“緑色通道”。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發展到56個會員達到2100人;信用聯保協會達到72個,聯保農戶達到3300人。農業結構調整成效明顯,全區新建成了7萬畝蔬菜、15萬畝優質糧、6萬畝花生、6萬畝果品、1萬畝食用菌和2萬畝良種基地,被認定的省、部級無公害農産品生産基地達到8個,無公害農産品品牌16個。
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區擁有28個工業門類、392傢企業,已形成煤炭、水泥、機製紙、鋼鐵、玻璃、啤酒、電子、紡機、風機、紡織、印染機械、塑料、化工等十幾大具有地方特色的支柱産業,工業産業結構日趨合理,市場前景良好,園區經濟和循環經濟發展勢頭強勁,強力的發展勢頭引來多傢世界五百強和衆多國內外大企業來薛發展投資。
發展中的薛城 |
|
薛城區位於棗莊市西部,是棗莊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北距濟南市250千米,南距徐州市67千米。總面積506.72平方千米。
Xuecheng Qu
0632
370403
277000
區人民政府駐永福中路2號。
薛城區位於棗莊市西部,是棗莊市新的政治、文化中心。北距濟南市250千米,南距徐州市67千米。全境東西最大橫距29.5千米,南北最大縱距35.25千米。總面積506.72平方千米。郵政編碼:277000。區人民政府駐永福中路2號。
薛城區轄3個街道、6個鎮:臨城街道、興仁街道、興城街道、沙溝鎮、周營鎮、鄒塢鎮、陶莊鎮、常莊鎮、張范镇。其中,興仁街道、興城街道委托棗莊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管理。 |
|
自夏時奚仲封薛,春秋戰國時期,齊相國田文(孟嘗君)大規模增築薛城,成為東方大城,薛城原名於此。
西漢分屬魯南薛縣、沛郡廣戚縣和東海郡新陽縣、郡陽縣。東漢分屬魯國薛縣、彭城國廣戚縣和東海郡丞縣、陰平縣。隋至清,薛城隸屬蕃縣(曾更名為滕陽、滕縣)、丞縣(曾更名蘭陵縣、嶧縣)。民國中期,廢縣建區、鄉、鎮,分屬滕、沛、嶧。抗戰時期建置臨城縣。1952年改稱薛城縣,1962年建置薛城區。
1994年11月24日,撤銷常莊鄉,設立常莊鎮。
1996年12月25日,撤銷薛城區張範鄉,設立張范镇(魯政函民字[1996]57號)。
1998年10月19日,撤銷南石鄉,設立南石鎮(魯政函民字[1998]26號)。
2000年,薛城區轄8個鎮、5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454051人,各鄉鎮人口: 薛城鎮 72291 沙溝鎮 26695 周營鎮 32433 陶莊鎮 55174 鄒塢鎮 47606 常莊鎮 33835 張范镇 35174 南石鎮 24209 夏莊鄉 26108 興仁鄉 36485 金河鄉 19742 南常鄉 25439 陶官鄉 18860。
2001年,全區總面積506.72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6個鎮,359個行政村,17個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45.6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06萬人。
2002年,全區總面積506.72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6個鎮,237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4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萬人。
2003年,全區總面積506.72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6個鎮,237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48.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9.7萬人。
2004年,全區總面積506.72平方千米。轄3個街道、6個鎮,237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50.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2.7萬人。
2005年,棗莊市政中心西遷,原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屬市直區級政府,興仁街道辦事處和興城街道辦事處屬高新區代轄。
2006年,全區總面積420.05平方千米。轄1個街道、6個鎮,137個行政村(居委會)。年底全區總人口40.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0.7萬人。 |
|
- n.: Xuecheng District
|
|
薛城 |
|
????業 | ????務局 | 棗莊市 | 政府工作報告 | 2010年 | |
|
|
薛城區????務局 | 薛城區文化館 | 棗莊市薛城區 | 薛城區臨山小學 | 薛城區實驗小學 | 棗莊市薛城區衛生防疫站 | 棗莊市薛城區中醫院 | 棗莊市薛城區人民醫院 | 棗莊市薛城區婦幼保健院 | 棗莊市薛城區2010年政府工作報告 | 棗莊市薛城區南石鎮畜牧獸醫站 | 棗莊市薛城區陶莊鎮左村針織廠 | |
|
|
鄒塢鎮 | 周營鎮 | 南石鎮 | 陶莊鎮 | 臨城街道 | 沙溝鎮 | 興仁街道 | 常莊鎮 | 興城街道 | 張范镇 | 棗莊高新技術産業園區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