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江西 >九江 > 廬山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ushan District
  郵編:332005 代碼:360402 區號:0792
  拼音: 英譯:Lushan District
  
    廬山區位於江西省北部,緊靠九江市中心,北瀕長江,東臨鄱陽湖,南依旅遊避暑勝地廬山。全區東西長34千米,南北寬29千米,總面積495平方千米(548平方千米)。總人口2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6.2萬人。
    全區轄3個街道、7個鎮、1個鄉:十裏街道、五裏街道、七裏湖街道、姑塘鎮、威傢鎮、新港鎮、蓮花鎮、海會鎮、賽陽鎮、牯嶺鎮、虞傢河鄉,共有57個居委會、64個行政村。其中,七裏湖街道由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區政府駐十裏大道。
  
    東濱鄱陽湖,北界長江,水岸綫長達66千米。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年均溫17.1℃,年均降水量1412.4毫米。無霜期262.9天。北有九江外輪碼頭,西有馬回嶺機場,京九、武九、九合等鐵路穿境而過;昌九、景九高速公路,105國道,九(江湖(口)、九(江)星(子)、九(江)瑞(昌)和廬山登山公路縱橫境內。特産廬山雲霧茶。
    境內廬山是避暑、旅遊勝地。著名景點有廬山第一大瀑三疊泉、宋代四大書院之一的白鹿洞、原始風韻的碧竜潭、淨土宗祖庭東林寺及西林寺、鐵佛寺、石門澗、第四紀冰川遺址、鄱陽湖候鳥保護區等。東晉高僧慧遠在此結蓮社,開創佛教淨土蓮宗。宋明理學開山祖周敦頤卒葬於此。
歷史沿革
  “宇宙間名山勝地,自五嶽而外首推匡廬”。廬山區因環抱匡廬奇秀而得名,古屬荊楚地域,史稱“吳頭楚尾,形勝之區”。秦屬九江郡,漢歸淮南國,三國屬吳武昌郡,自晉開始,先後受轄於潯陽、九江、楚城、汝南、彭蠡、盆城、江洲、德化等郡縣。宋、元、明、清分屬德化、南康二縣,建國前分九江、星子二縣,建國後分屬九江縣、星子縣、廬山管理局和九江市。1980年設為九江市郊區,1984年正式定名為廬山區
  
  原屬九江縣轄地。1980年3月28日,國務院(國發80號)批復同意九江市由省直屬;同時撤銷廬山現行的行政區劃建製,將廬山的行政區劃包括牯嶺鎮和東風、高壠、紅旗、賽陽、威傢5個公社全部劃歸九江市管轄,並改設為九江市的一個區級行政單位。1984年郊區並入。
  
    1984年,將廬山區七裏鄉、茅山頭墾殖場(包括園藝場)和十裏鄉三裏村、黃土嶺村第七組劃歸潯陽區管轄(贛府廳字492號)。1984年8月7日,設置牯嶺鎮(贛府字197號)。
    1990年2月17日,將潯陽區十裏辦事處劃歸廬山區(贛民字28號批復)。
    1992年5月6日,撤銷新港鄉、海會鄉、威家乡、蓮花鄉,設立新港鎮、海會鎮、威傢鎮、蓮花鎮(贛民字74號批復)。1994年3月12 日,撤銷賽陽鄉,設立賽陽鎮(贛民字42號批復)。至此,全區轄2個街道、6個鎮、5個鄉:十裏街道、七裏湖街道、牯嶺鎮、海會鎮、威傢鎮、新港鎮、蓮花鎮、賽陽鎮、高壟鄉、周嶺鄉、虞傢河鄉、五裏鄉、十裏鄉。
    1997年,全區面積628平方千米,人口20.2萬,轄2街道6鎮5鄉,區政府駐十裏大道149號。
    1999年3月4日,撤銷周嶺鄉建製,設立鎮建製,並更名為姑塘鎮(贛民字050號批復)。行政區劃調整後,全區轄2個街道、7個鎮、4個鄉。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253625人;其中:十裏街道48945人、七裏湖街道3615人、威傢鎮7871人、新港鎮31767人、蓮花鎮30865人、海會鎮11512人、賽陽鎮10926人、姑塘鎮22573人、牯嶺鎮15134人、高壠鄉14266人、虞傢河鄉12542人、五裏鄉20774人、十裏鄉22835人。
    2001年12月25日,撤銷高壟鄉,劃歸海會鎮;撤銷十裏鄉,劃歸十裏街道辦事處;撤銷五裏鄉建製,設立五裏街道辦事處(贛民字601號批復)。
  2002年1月22日,九江市人民政府《關於將廬山區五裏鄉改設為五裏街道辦事處的批復》(九府字3號):同意以原五裏鄉行政區域為基礎設立五裏街道辦事處,稱五裏街道辦事處;五裏街道辦事處轄南湖、前進、五裏、八裏、三壠5個行政村和九江橡膠廠、八O六廠、九江化纖廠、廬山水泥廠、九江火車站、南湖小區、長虹北路、荷塘新村等8個居委會;辦事處駐饒傢壠。
    2002年底,廬山區區政府駐十裏大道。面積548平方千米,人口24.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9萬人。郵編332005代碼:360402。轄3個街道辦事處、7個鎮、1個鄉,51個居委會、81個行政村。
    十裏街道 辦事處駐十裏大道。面積38.6平方千米,人口6.552萬人,郵編332005。轄22個居委會、5個行政村:十裏鋪、大樓、長虹、區政府大院、鐵四局五處、七〇七所、動力機廠、九江汽運公司、七一三廠、昌河飛機公司、九江柴油機廠、江西輕機廠、五七二七廠、九江儀表廠、船舶學校、一建二處、贛北商城、江西塑料廠、九江玻璃纖維廠、二六七隊、十裏、黃土嶺、蠃子山、通畔壠、劉傢塘。
    五裏街道 辦事處駐饒傢壟。面積22.0平方千米,人口1.5萬人,郵編332009。轄4個居委會、5個行政村:九江火車站、南湖小區、長虹北路、荷塘新村;前進、三壠、五裏、八裏、南湖。
    七裏湖街道 辦事處駐九江大道。面積24.0平方千米,人口0.584萬,轄4個居委會:八裏湖、沿潯、三角綫、潯西。
    新港鎮 鎮政府駐新港。面積56.5平方千米,人口3.125萬人,郵編332013。轄3個居委會、16個行政村:新港集鎮、九江橡膠廠、八〇六廠;楊傢場、官洲、江磯、細山、洪壠埂、新港、荷塘、周傢門、郝傢咀、桃花、烏石山、長嶺口、高山、芳蘭、竹林庵、花果山。
    蓮花鎮 鎮政府駐妙智鋪。面積67.4平方千米,人口2.35萬人,郵編332008。轄3個居委會、12個行政村:蓮花集鎮、江西製氧機廠、江西華聲電器總廠;潘灣、譚畈、東城、新橋、竜門、妙智、蓮花、九竜、排山、雙塔、太平官。
    威傢鎮 鎮政府駐威傢。面積37.6平方千米,人口0.88萬人,郵編332015。轄1個居委會、6個行政村:威傢集鎮;威傢、株橋、新華、星德、積餘、九星。
    姑塘鎮 鎮政府駐姑塘。面積49.5平方千米,人口2.751萬人,郵編332017。轄2個居委會、9個行政村:姑塘集鎮、九江化纖廠;周嶺、蔡嶺、沿湖、沙湖、廣橋、鄧橋、香積、𠔌山、姑塘。
    賽陽鎮 鎮政府駐前橋。面積55.0平方千米,人口1.03萬人,郵編332009。轄1個居委會、7個行政村:賽陽集鎮;湯橋、鳳凰、金橋、南城、賽陽、西林、東林。
    牯嶺鎮 鎮政府駐牯嶺街。面積46.6平方千米,人口1.61萬人,郵編332900。轄8個居委會、2個行政村:蘆林、長衝、日照、正街、窯街、橄欖、大林、花徑;朝陽、勝利。
    海會鎮 鎮政府駐海會。面積97.0平方千米,人口2.578萬人,郵編332018。轄2個居委會、11個行政村:海會集鎮、廬山水泥廠;五星、高壟、雙壠、銀門、𠔌山、青山、海會、彭山、長嶺、五洲、光明。
    虞傢河鄉 鄉政府駐楊數嘴。面積33.5平方千米,人口1.41萬人,郵編332012。轄1個居委會,8個行政村:虞傢河集鎮;開天、民生、東光、大橋、魯板、郭橋、山湖、小湖。
    以上根據《江西省行政區劃簡册2003》整理
  2003年底,全區總人口26.3萬人。
  
    2004年,全區轄3街道7鎮1鄉。
    十裏街道:轄九棉二廠、贛北商城、九江學院、九玻纖維廠、一建二工區、汽運公司、九職、七一三廠、儀表廠、鐵四局五處、七〇七所、江塑廠、九江柴油機廠、昌飛公司九江電器廠、大樓、長虹、區政府大院、十裏鋪、黃土嶺、二六七隊、輕機廠、動力機廠22個社區;十裏、蠃子山2個村。辦事處駐十裏村。
    五裏街道:轄南湖、火車站、長虹北路、荷塘新村、南湖小區5個社區;五裏、三壠、八裏、前進4個村。
    七裏湖街道(九江經濟技術開發區):轄八裏湖、沿潯、潯西3個居委會;賽湖、五豐、楊花、青峰、蛟灘、泉塘6個村。
    姑塘鎮 轄:姑塘集鎮社區、九江化纖廠社區、蔡嶺村、周嶺村、沙湖村、香積村、沿湖村、廣橋村、鄧橋村、𠔌山村。
    威傢鎮 轄:威傢集鎮社區、威傢村、新華村、星德村、九星村、積餘村。
    新港鎮 轄:新港集鎮社區、八○六社區、九江橡膠廠社區、新港村、楊傢場村、洪壠埂村、江磯村、官洲村、竹林庵村、細山村、烏石山村、荷塘村、芳蘭村、長嶺口村、太平橋村。
    蓮花鎮 轄:蓮花集鎮社區、華聲廠社區、江氧廠社區、妙智社區、廬山水泵廠社區、五七二七廠社區、蓮花村、潘灣村、譚畈村、東城村、新橋村、竜門村、太平村。
    海會鎮 轄:海會集鎮社區、廬山水泥廠社區、高壟社區、長嶺村、五洲村、光明村、彭山村、五星村、雙壠村、銀門村、𠔌山村、青山村。
    賽陽鎮 轄:賽陽集鎮社區、賽陽村、湯橋村、金橋村、鳳凰村、東林村。
    牯嶺鎮 轄:廬山橄欖社區、廬山日照社區、廬山正街社區、廬山花徑社區、廬山蘆林社區。
    虞傢河鄉 轄:虞傢河集鎮社區、開天村、民生村、魯板村、郭橋村、東光村、山湖村、大橋村。
地理位置
  廬山區位於江西省北部,長江中下遊南岸,地理位置優越,得天獨厚,屬九江市市轄,素有“京九重鎮、鄱湖明珠”之稱,設7鎮1鄉2街道,總面積494.2平方公裏,區內常住人口23.69萬,其中回、蒙、苗、壯、滿、侗、彝等23個少數民族人口共計860人。東臨我國最大淡水湖鄱陽湖,北襟黃金水道長江相望鄂皖,西接昌九工業走廊,南依旅遊勝地廬山,在地質史上經歷岩漿侵襲,冰川活躍,因而地貌千姿百態,集雄奇秀麗於群山峻嶺之間。本區地處中亞熱帶嚮北亞熱帶過渡的濕潤氣候區,光照充足,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氣候災害很少發生,適宜農、林、牧、副、漁業發展。
名勝古跡
  廬山區以壯麗的自然景觀、悠久的歷史文化而享譽中外。區內自然風景雄、秀、險、奇,廬山“第一奇觀”三疊泉,第四紀冰川遺跡碧竜潭和石門澗,以及馬祖洞、剪刀峽、竹泉山莊諸景區相互呼應,或展示奇特澎湃的雄壯,或呈現變幻神奇的秀美,李白、白居易、陸遊等歷代文人墨客無不流連忘返。人文景觀積沉豐厚,宋明理學鼻祖、文學家周敦頤長眠的濂溪墓,南宋著名理學家朱熹設壇講學的白鹿洞書院,東晉著名高僧慧遠所創佛教淨土宗發祥地東林寺,蘇軾駐足吟唱的西林寺,以及江西省目前最大的女衆叢林鐵佛寺、佛教聖地蓮花洞、道教聖地太平宮、千年古寺江磯寺,星羅棋布點綴在山水之間,給廬山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交通通訊
  廬山區交通發達,素有“七省通衢”、“贛鄂皖咽喉”之譽。緊臨的九江港是江西省唯一臨江開放的外貿碼頭,沿長江黃金水道上溯可至武漢、重慶,順流直達南京、上海、通住世界各地,鄱陽湖內河水運可達江西省十多個縣市;京九綫、合九綫、浙贛綫、鄂贛綫以及建設中的銅九綫等穿境而過;昌九高速公路、105國道、九景高速公路在這裏交匯;距南昌昌北機場僅100公裏。這一切構成了“水、陸、空”相互銜接的立體交通網絡。區內通訊設施完善,數字程控及網絡通訊方便快捷,擁有光纜、程控、微波、移動電話等各種通訊手段,已開通特快專遞、用戶傳真、可視電話等20餘種郵電業務,擁有裝機容量5萬門的國際國內程控電話,信息高速公路全面啓動,國際互聯網寬帶技術已全面開通。隨着京九光纜鋪就使用,將成為華東地區重要的通訊樞紐。
自然資源
  國土資源:全區土地總面積45253公頃,其中耕地及園地12811公頃,林地14160公頃,水面12145公頃。居民及工礦交通用地4289公頃,另有2700公頃荒山尚未開發利用。水資源:境內較大水係20條總長182公裏,均發源於廬山及其支脈,河網密度0.29千米/平方公裏,地表逕流量年均3.7億立方米。地下水總貯量6562萬立方米,水質良好。水能資源可開發量為1.4萬千瓦。礦産資源:全區高嶺土儲量1000萬立方米,石灰石儲量3000萬立方米,緑肉石儲量1500萬立方米,黃沙、河沙儲量3500萬立方米,此外用於建築業的卵石、片石、砂碴等儲量在1億立方米以上。生物資源:全區農作物栽培品種223個,其中廬山雲霧茶獲國傢銀質奬,馳名中外;森林覆蓋率33.2%,主要植被有常緑闊葉林及落葉常緑混交林,屬國傢重點保護的珍稀植物40餘種,國傢重點保護野生動物30餘種;水産資源,可供養殖水面3.7萬畝,已養水3.2萬畝。擁有104個品種,其中中華鱘是目前世界上最珍稀的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土特産品有“廬山三石”(石魚、石雞、石耳)、九江早椒、羅漢豆、萵筍、筍用竹等。
經濟建設
  廬山區2003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17.06億元,農業總産值達到2.26億元,工業總産值突破16.9億元,財政總收入實現10218萬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7291萬元。全年實現國稅2928萬元,徵收地稅5065萬元,完成財政收入2225萬元。鄉鎮財政增長迅速,2003年各鄉鎮、街道共完成財政收入5601.8萬元,繼十裏街道之後,五裏、蓮花財政收入同時突破了千萬元大關,區域經濟步入良性循環。隨着九江市的人口規模的拓展,廬山區將會成為九江的次中心城市。
  工業經濟:主動承接九江化纖、清華同方、昌河汽車、中國化建等大型駐區企業的産業輻射,積極盤活以鄉鎮、街道工業為主體的存量資産,初步形成了汽車配件、玻璃纖維、信息電子、紡織服裝、食品加工等五大支柱工業。堅持高標準、高水平分期滾動開發工業園,實行園內封閉式、零規費管理,區生態工業城成為開放型經濟主戰場,園區基礎設施建設纍计投入4000萬元,“一城四區”共引進項目40個,合同資金10億元。投資5億元的中韓合作項目3T國際光電工業園成功啓動。目前,3T公司生産的傢用、商用投影機已經問世,各項性能和技術指標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3T公司總投資5億元人民幣,在3-5年內,將有望成為國內最大的多媒體投影機和數字背投電視生産製造企業,年産值可達20億元人民幣。
  服務産業:一是旅遊經濟蓬勃發展。充分依托廬山這張“世界名片”,着力開發三疊泉、白鹿洞、碧竜潭、蓮花洞、東林寺、西林寺、鐵佛寺、石門澗、剪刀峽等精品景區。2003年,共接待國內遊客85.1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5.13億元,接待境外遊客1305人次,實現外匯收入47.5萬美元。二是商品市場漸成規模。按照“大商貿、大市場、大産業”的發展思路,我區重點建設“兩個市場、三座商城、一條商業街”。目前華東裝飾材料市場二期工程完成投資7000萬元,擴建商貿區3萬平方米,入場經營業主達600戶;上海路步行街、國傢級生産資料批發市場,贛北電子商城、溫州商貿城、贛北商城等大型專業市場初具規模。三是房地産業健康發展。抓住市區嚮西南拓展的機遇,進一步強化土地市場管理,走活舊城改造和新區建設“兩盤棋”。四是國有流通企業開拓創新,排難奮進,糧食、商業、供銷、物資等部門全面走嚮市場,實行企業化運作,現已全部實現了扭虧增盈。
  特色農業:目前全區已形成食用菌、彭澤鯽、鱘魚、河蟹等特色種養基地28個,“一組一品”、“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基本形成。其中賽陽鎮的苗木生産實行了公司化經營,産品遠銷安徽、湖北、北京等地,茶葉産銷兩旺,茶葉面積突破12000畝,年産量可達8000擔。加快特色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將大棚蔬菜、花卉苗木、特種水産、食用筍竹四大農業示範區建成規模,鼓勵各鄉鎮、街道和農口部門創建農業示範服務基地,有選擇地發展一批專業示範農戶,引導更多的農戶發展特色農業。充分發揮流通協會組織網絡功能,幫助基地和農戶發展“訂單農業”。全區現有流通專業大戶和流通組織186個,年經營額達18194萬元,其中經營額在50萬元以上的有16戶。農經信息網已成功覆蓋全部鄉鎮、街道,開始全方位為農業經濟提供指導服務,“三級”農技推廣體係逐步完善。
  融資拉動:加快發展開放型經濟,努力擴大與國內外各界的經濟技術合作與交流,優化投資環境,把招商引資作為實現經濟跨越式發展的"生命綫"。完善招商引資項目庫,運用項目招商、以商引資、小分隊招商等多種手段,多層面開展招商活動。2003年,全區招商引資共引進項目85個,其中500萬元以上工業項目32個,1000萬元以上非工業項目30個。合同資金14.7億元,實際到位資金10.08億元,實際利用境外資金1830萬美元。在啓動民間資金方面,樹立"你發財,我收稅,你賺錢,我發展"的新型觀念,不求所有,但求所在,民間資金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不斷提升。民營經濟蓬勃發展,私營企業及個體戶到2003年底註册4824傢,總資産5.2億元,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主力軍。同時,積極爭取上級資金項目,先後爭取到移民建鎮、長江防洪堤建設、九威大道、鄱陽湖資源深度開發等項目資金,一批省市重點工程項目在該區相繼落戶。狠抓經營融資,規範土地資産管理放開搞活土地經營,成功嘗試了城市經營,通過轉讓房地産開發經營權和廣告經營權,在盤活市政固定資産和城市無形資産方面找到了切入點。
  投資環境:廬山區擁有廣阔的發展空間,藴藏巨大的發展潛力。區位優勢得天獨厚:雄居南北大動脈京九鐵路與萬裏長江交匯處,立體交通便捷,市場輻射範圍廣阔,九江火力發電廠、九江石化總廠和九江水廠可充分滿足生産和生活能源的需要。基礎設施日臻完善:開展全國文明衛生城創建活動,城鄉面貌發生了較大改觀,“一體化”進程加快,一座美麗、整潔、現代化的新型港口城市正在崛起;待開發利用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十分豐富,隨着九威大道、長江大道等城市主幹道即將修建貫通,九江新城區正在加速嚮我區拓展,人流、物流、信息流正嚮我區集中,工業、商貿、旅遊、房地産等産業的發展藴含着無限的商機。服務體係高效便捷;圍繞增強發展環境的綜合競爭力,建立了優化投資環境的長效機製,政策環境更加寬鬆,製定了《廬山區招商引資優惠辦法》。
社會事業
  全區廣播電視光纖主綫已聯網覆蓋全部鄉鎮、街道。現有各類學校139所,其中中等職業及成人學校4所,專業少兒體校1所,義務教育普及率100%,在全市率先實現中學普及計算機教學,10萬人口的城區擁有九江學院、九江工程學院兩所高等院校以及九江市高中教育園區。擁有各類衛生機構2個,擁有衛生技術人員567人,病房床位776張,合作醫療覆蓋率100%。擁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062名,其中具有中、高級職稱849名。全區擁有各類科技人才6000餘名,取得專利15項,高新技術産品1個,省重點新産品5個。全區有30項科技成果獲市以上科技進步奬。人民生活質量穩中有升,2003年城鎮職工平均收入達到929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17元。各鄉鎮、街道農民街初步建成,城鄉道路、水電、煤氣等公用設施和環境衛生大為改善。社會保險體係日益完備,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穩步實施,截止2003年底共有84223人次享受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2003年全區發放保障經費314.6萬元。
前景展望
  廬山區人民將奮力拼搏,努力躋身於長、京九沿綫和環鄱陽湖三大經濟增長帶,進一步參與沿海經濟循環,更好地發揮“溝通南北、承接東西”的作用,逐步形成一、二、三産業全面發展和全方位開放的格局。“十五”期間,廬山區的發展重點是:緊緊圍繞建設“經濟強區、新型城區”的總體目標,以“穩定、安全、靈活、多元”的總體思路統攬全局,積極應對加入WTO的挑戰,着力整治秩序優環境,真抓實幹上項目,紮紮實實打基礎,提升品位樹形象,做大工業活商貿,做強旅遊房地産,調整農業出特色,加快發展早崛起,堅持“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方針,加速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英文解釋
  1. n.:  Lushan District
近義詞
廬山
相關詞
九江教育學校中學新港鎮
包含詞
廬山區實驗小學廬山區紅十字醫院廬山區衛生防疫站
九江市廬山區紅十字醫院九江市廬山區人民醫院江西省九江市廬山區中學
九江廬山區紅十字醫院九江市廬山區衛生防疫站九江市廬山區骨傷科醫院
九江市廬山區腫瘤內科醫院九江市廬山區愛華飯店九江市廬山區實力賓館
九江市廬山區絲織廠廬山區新雅皮革服裝廠九江市廬山區贛北商城服裝大世界
九江市廬山區外貿針棉織皮革服裝廠九江市廬山區潯西珠寶工藝廠九江市廬山區中醫骨傷科醫院
九江市廬山區汜山工藝地板廠廬山區外貿針棉織皮革服裝廠九江市廬山區五裏針織內衣廠
九江市廬山區海竜皮革服務廠九江市廬山區新港針織內衣廠
分類詳情
張開姑塘鎮張開虞傢河鄉張開蓮花鎮張開新港鎮張開五裏鄉
張開十裏鄉張開威傢鎮張開海會鎮張開賽陽鎮張開牯嶺鎮
張開十裏街道張開五裏街道張開七裏湖街道張開高壟鄉牯嶺鎮(廬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