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福建 >竜岩 > 新羅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Xinluo District
  郵編:364000 代碼:350802 區號:0597
  拼音:Xīn Luó Qū 英譯:Xinluo District
  
    新羅區位於福建省西南部,北緯24°47′02″-25°35′22″,東經116°40′29″-117°20′00″。東連漳平,西接上杭,北鄰連城、永安,東南與南靖交界,西南與永定毗鄰。全境東西寬66千米,南北長89千米,總面積2685.4平方千米。人口47萬人(2006年)。通行閩南方言竜岩話。
    全轄9個街道、7個鎮、3個鄉: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中城街道、西陂街道、曹溪街道、東肖街道、竜門街道、鐵山街道、紅坊鎮、適中鎮、雁石鎮、白沙鎮、萬安鎮、大池鎮、小池鎮、江山鄉、岩山鄉、蘇坂鄉。區政府駐東城街道。
  
    境域四周為海拔800多米的群山環抱,境內山巒疊嶂,山嶺與河𠔌相間,西北、東南部較高,逐漸嚮東北、中部傾斜,平均海拔685米。雁石溪、萬安溪為九竜江北部二大支流,成“丫”字形貫穿全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攝氏16~20度,年平均降水量1500~1900毫米,平均無霜期291天。
    漳竜、竜坎鐵路、319國道,103、106省道貫穿區境。境內有古建築20餘處。天宮山古廟為閩西南著名佛教建築之一,竜門塔、新羅第一泉井、竜池書院、白土暴動遺址為省、市文物保護單位。紀念地有紅四軍軍部和中國紅軍軍官學校第一分校舊址、毛澤東舊居、閩西革命烈士陵園和後田暴動陳列館。曾任國務院副總理的鄧子恢,革命先驅羅懷盛、郭滴人、陳明出生於此。黃崗、陵坑水庫、梅花湖在境內。
基本概況
  新羅區,竜岩市轄區,位於福建省西南部,北緯24°47′02″—25°35′22″,東經116°40′29″—117°20′00″。東連漳平市,西接上杭縣,北鄰連城縣、永安市,東南與南靖縣交界,西南與永定縣毗鄰。全境東西寬66千米,南北長89千米。
  新羅區得名因市區南有一眼名泉新羅泉而得名(就在老酒廠那裏)
  新羅區前身為縣級竜岩市,為當代開漳王陳元光及其四子沿九竜江而上,率部八千,均為河洛人士所開發,此舉奠定了新羅區的河洛文化屬性。 新羅區通行閩南語竜岩音。
  新羅區1984年被國傢列為全國22個對外開放的縣(市)區,1992年被國務院批準為沿海經濟開放區。經濟綜合實力1992年進入福建省十強縣(市)行列, 1995 年進入全國百強縣(市)行列。新羅區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實施“項目帶動”戰略,區域經濟得到大幅度躍升,綜合競爭力位居全省鄰海城市的前列。新羅區經濟增長每年保持2位數增長,2007年,轄區內生産總值達220億元,其中區屬110億元;工業總産值達330億元以上, 其中區屬150億元以上;財政總收入達100億元以上, 其中區屬15億元以上。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14000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900元,三大産業的比例為14︰45︰41。
歷史沿革
  新羅區歷史悠久, 早在公元736年設置新羅縣,公元742年改設竜岩縣。
  據《讀史方輿紀要》,唐天寶時置竜岩縣,據說是“縣東四裏有竜岩山,山有大小二洞,壁有雙竜紋,縣以此名。”,或“以城東翠屏山有名勝竜岩洞,改稱竜岩縣”。
    漢永和三年(138)建新羅縣,晉太康三年(282)置苦草鎮,屬晉安郡的新羅縣,縣署駐地今長汀。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廢新羅縣。梁天監年間至隋代屬竜溪縣。唐開元二十四年(736)復置新羅(什羅)縣,隸汀州。天寶元年(742)改名竜岩縣。大歷十二年(777),改隸漳州。元至元十六年(1279)隸漳州路;明至清初屬漳州府。清雍正十二年(1734)設竜岩直隸州,轄漳平、寧洋兩縣。1913年3月廢州復縣,屬汀漳道(未實行)。民國 23年7月,屬第七行政督察區,為專員駐在縣。民國24年改第六區,民國36年復為第七區。
    1949年9月1日竜岩縣解放。8月,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閩粵贛邊縱隊閩西南臨時聯合司令部竜岩軍事管製委員會,接管民國竜岩縣政府。11月10日,成立竜岩縣人民政府,屬省第八行政專員公署(1950 年4月改稱竜岩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1月改稱竜岩行政專員公署)。1968年11月成立竜岩專區革命委員會,1970年改稱竜岩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 年9月撤銷地區革委會,改為竜岩地區行政公署,竜岩縣均屬之。
  1981年9月經國務院批準改縣為竜岩市,1981年撤縣改市為縣級竜岩市。1996年撤銷竜岩地區設地級竜岩市,原竜岩市為新羅區
    1987年,全市轄4街道、3鎮、12鄉,24居委會、257村委會,491居民小組、2064村民小組。總人口394056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1.4%。市區面積14平方千米。1990年,轄4街道3鎮12鄉,總人口 415849人,其中非農業人口占32.35%,市區面積擴至17.5平方千米。
    1996年,新羅區面積2678平方千米,人口43.9萬,轄4個街道、10鎮、5鄉。區政府駐東城街道。1997年底,撤銷大池鄉、小池鄉,設立大池鎮、小池鎮。
  1997年,竜岩地區行政公署撤地建市為地級竜岩市,下轄一個區,即原縣級竜岩市同時撤市設區為新羅區。1997年3月21日,新羅區正式挂牌成立。
    1998年,東城街道辦事處新設竜鳳居委會。年底,新羅區轄9個街道辦事處(其中東肖、竜門、曹溪、鐵山、西陂5個街道未挂牌)、7個鎮、3個鄉,42個居委會、282個行政村。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543731人,其中:東城街道39117人、南城街道45093人、西城街道43509人、中城街道56599 人、西陂街道52939人、曹溪街道38811人、東肖街道24784人、竜門街道26617人、鐵山街道19912人、紅坊鎮25444人、適中鎮 42762人、雁石鎮36733人、白沙鎮25778人、萬安鎮12995人、大池鎮10902人、小池鎮12782人、江山鄉9583人、岩山鄉 6659人、蘇坂鄉12712人。
    2003年,新羅區轄9個街道、7個鎮、3個鄉:東城街道、西城街道、南城街道、中城街道、東肖街道、竜門街道、曹溪街道、鐵山街道、西陂街道、雁石鎮、紅坊鎮、適中鎮、白沙鎮、萬安鎮、大池鎮、小池鎮、江山鄉、岩山鄉、蘇坂鄉。年末全區戶籍人口46.2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22萬人。
面積人口
  新羅區總面積2677平方公裏,其中,中心城區185平方公裏。轄4個街道、15個鄉鎮,常住人口50萬人,其中城市人口約30萬人。
資源條件
  竜岩學院 電力資源:新羅區有豐富的水力資源和煤炭資源,轄區內有水電站、火電廠近200個,總裝機容量達100萬KW,另還 有一批在建的水電、火電項目,在近年內總裝機容量可 增至180萬KW以上。區內水電與火電並存,省電網與地 方電網並網,新羅區是福建省重要的電力輸出區,電力供應充裕。
  礦産資源:新羅區礦産資源豐富,轄區內已探明的礦産有60 餘種,其中,無煙煤探明儲量4億噸,鐵礦5億噸,石灰石8億噸,優質高嶺土5000萬噸,均為福建省首位。
  人力資源:轄區內有竜岩學院(獨立本科) 和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大專)等高校,以及34所中專、技校,在校生 3萬多人。有産業技術工人8萬多人,其中,中高級技術工人2萬多人。
  公共資源:新羅區地處竜岩中心城市,醫療衛生、基礎教育、金融保險、中介咨詢、物流運輸、賓館 酒店和海關商檢等公共資源十分齊全。。
人文環境
  福建省第十三屆運動會開幕式盛況 新羅區是全國著名革命老區(中央蘇區), 毛澤東、朱德、陳毅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傢曾在這裏從事革命活動。解放後涌現出原國務院副總理鄧子恢,原福建省委書記兼省長魏金水,中將羅元發、陳仁麒,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曹菊如、原外經貿部代部長林海雲等一批傑出領導人。 培育了3位國傢兩院院士(林鵬、謝聯輝、郭柏林)和奧運冠軍石智勇、張湘祥、何雯娜、林丹等體育健將。先後在教育、衛生、文化、 科技、計生、精神文明、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等各方面多次榮獲國傢、省級表彰。
交通通訊
  竜岩冠豸山機場 航空:距竜岩中心城市半徑150公裏內有廈門高崎國際機場和竜岩冠豸山機場,距廈門高崎 國際機場高速公路140公裏,距竜岩冠豸山機場高速公路100公裏。
  竜岩(新羅)擁有支綫機場、高速 公路、鐵路和國道、省道公路,交通體 係完備,形成了區域性的交通樞紐,交通十分便利。
  公路:竜岩中心城市有通往廈門沿海接瀋海高速公路的竜廈高速路,到廈門港口、機場汽車車程1個半小時;有通往江西的竜長高速公路;有貫通全區通往漳州、廈門沿海方向、江西贛州內地方向、廣東梅州方向和福建閩北通往浙江方向的319國道和3條省道公路。還有在建的雙永高速 公路(泉漳竜高速公路州永春經漳平市、新羅區到永定縣,通往廣東梅州接廣梅高速公路)。
  鐵路:竜岩中心城市有通往廣州、深圳的竜深鐵路;有通往江西贛州接大京九鐵路的竜贛鐵 路;有通往漳平接鷹廈鐵路的竜漳鐵路;還有在建的竜岩到廈門的復綫高速城際鐵路。竜岩到廈門城際列車車程45分鐘,到廣州、深圳火車車程8小時,到北京火車車程23小時。
  通訊:竜岩(新羅)與世界156個國傢和地區可直撥長途電話和移動電話,全區電話普及率 和移動電話覆蓋率均達100%。
行政轄區
  東城街道 代碼350802001
  駐東街,轄10個社區:~001_東門社區、~002_東風社區、~003_東寶社區、~004_鬆濤社區、~005_東街社區、~006_平寨社區、~007_北竜社區、~008_社興社區、~009_東新社區、~010_東宮下社區。
  1998年,轄13個居委會(雙井、紅竜、鬆濤、東門、東風、平寨、東寶、北園、東新、社興、東街、東宮下、竜鳳)。
  南城街道 代碼350802002
  駐溪南,轄12個社區:~001_溪南社區、~002_隔後社區、~003_黌門前社區、~004_新陂社區、~005_後盂社區、~006_登高社區、~007_清泉社區、~008_小溪社區、~009_新岩社區、~010_翠屏社區、~011_大同社區、~012_興暉社區。
  1998年,轄13個居委會(登高、清泉、大同、翠屏、新岩、小溪、溪畔、興暉、溪南、隔後、黌門前、新陂、後盂)。
  西城街道 代碼350802003
  駐西興,轄7個社區:~001_西安社區、~002_蘇溪社區、~003_西平社區、~004_西興社區、~005_西橋社區、~006_蓮花社區、~007_蓮新社區。
  1998年,轄6個居委會(西平、西興、西橋、蓮花、蘇溪、西安)。
  中城街道 代碼350802004
  駐虎嶺,轄11個社區:~001_青草盂社區、~002_鳳凰社區、~003_北關社區、~004_梅林社區、~005_北門社區、~006_上井社區、~007_興門社區、~008_虎嶺社區、~009_中街社區、~010_西街社區、~011_寶泰社區。
  1998年,轄10個居委會(北關、鳳凰、北門、岩心、團结、虎嶺、興門、梅林、中街、西街)。
  西陂鎮 代碼350802005
  駐條圍,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201_西山村、~202_陳陂村、~203_條圍村、~204_排頭村、~205_大洋村、~206_石橋村、~207_小洋村、~208_張白土村、~209_黃竹坑村、~210_赤坑村、~211_崆口村、~212_紫陽村、~213_南石村、~214_園田塘村、~001_華竜廠居委會。
  1998年,轄14個村(陳陂、條圍、西山、排頭、大洋、石橋、小洋、張白土、黃竹坑、赤坑、硿口、紫陽、南石、園田塘)。
  曹溪鎮 代碼350802006
  駐下寮,轄19個村委會:~201_曹溪村、~202_下寮村、~203_水塘村、~204_西洋村、~205_坪尾村、~206_月山村、~207_浮蔡村、~208_坑頭村、~209_王莊村、~210_崎瀨村、~211_馬坑村、~212_石粉村、~213_董邦村、~214_東山村、~215_中甲村、~216_黃洋村、~217_經楊村、~218_黃坑村、~219_科桃村。
  東肖鎮 代碼350802007
  駐菜園,轄18個村委會:~201_隘頭村、~202_肖坑村、~203_後田村、~204_榴坑村、~205_湖洋寨村、~206_聯邦村、~207_竜泉村、~208_鄧厝村、~209_東堀村、~210_邦山村、~211_隔頂村、~212_菜園村、~213_溪連村、~214_盂頭村、~215_連聖村、~216_麯潭村、~217_洋潭村、~218_黃邦村。
  竜門鎮 代碼350802008
  駐竜門,轄16個村委會、1個社區:~201_謝洋村、~202_石埠村、~203_竜門村、~204_赤水村、~205_湖一村、~206_湖二村、~207_湖坑村、~208_內坂村、~209_郭乾村、~210_考塘村、~211_連坑村、~212_賴坑村、~213_竜潭村、~214_洋畲村、~215_朝前村、~216_五星村、~001_交易城社區。
  1998年,轄16個村(謝洋、竜門、湖坑、湖一、郭墘、竜潭、連坑、賴坑、五星、石埠、赤水、內坂、湖二、考塘、朝前、洋畲)。
  鐵山鎮 代碼350802009
  駐洋頭,轄19個村委會:~201_洋頭村、~202_外洋村、~203_溪西村、~204_洋美村、~205_隔口村、~206_林邦村、~207_富溪村、~208_平林村、~209_陸傢地村、~210_嶺後村、~211_增坪村、~212_李九村、~213_許嶺村、~214_謝傢邦村、~215_陳羅村、~216_下村坂村、~217_白岩前村、~218_羅厝山村、~219_火德坑村。
  紅坊鎮 代碼350802100
  轄19個村委會:~201_下洋村、~202_田心村、~203_上洋村、~204_進貝村、~205_竜溪邦村、~206_東埔村、~207_東陽村、~208_紫安村、~209_南陽村、~210_倒流村、~211_赤坑村、~212_嶺背村、~213_北洋村、~214_坎洋村、~215_平洋村、~216_聯閤村、~217_中聯村、~218_竜星村、~219_板子斜村。
  適中鎮 代碼350802101
  駐中心,轄22個村委會:~201_莒舟村、~202_新祠村、~203_霞村村、~204_顔祠村、~205_竹華村、~206_豐田村、~207_象山村、~208_顔中村、~209_溪柄村、~210_蘭田村、~211_洋東村、~212_中心村、~213_中溪村、~214_營坑村、~215_保豐村、~216_仁和村、~217_上嶼村、~218_下嶼村、~219_白葉村、~220_溫莊村、~221_坂溪村、~222_三坑村。
  雁石鎮 代碼350802102
  駐雁江,轄33個村委會:~201_蘇邦村、~202_大吉村、~203_白石村、~204_新蘆村、~205_坷溪村、~206_益坑村、~207_坪洋村、~208_岩星村、~209_黃莊村、~210_坪坑村、~211_北河村、~212_雁江村、~213_洋城村、~214_禮邦村、~215_民祠村、~216_坂尾村、~217_樓墩村、~218_東南村、~219_廈中村、~220_上老村、~221_紅林村、~222_後路村、~223_上營村、~224_下營村、~225_梅頭村、~226_九鬥村、~227_社尾村、~228_雲山村、~229_陳村村、~230_四集村、~231_赤村村、~232_北山村、~233_竜康村。
  白沙鎮 代碼350802103
  駐白沙圩,轄31個村委會:~201_白沙村、~202_南卓村、~203_岩下村、~204_大科村、~205_羅坪村、~206_郭畲村、~207_營岐村、~208_小吉村、~209_渡頭村、~210_官洋村、~211_田坑村、~212_營邊村、~213_營頭村、~214_黃坂村、~215_産坑村、~216_半嶺村、~217_羅畲村、~218_洋西村、~219_大盂村、~220_高洋村、~221_鄒山村、~222_內村村、~223_樟坑村、~224_小溪村、~225_營鬥村、~226_呂洋村、~227_珍坑村、~228_蘇一田村、~229_孔黨村、~230_陳地村、~231_呂鳳村。
  萬安鎮 代碼350802104
  駐紅光,轄20個村委會:~201_紅光村、~202_高林村、~203_陳洋村、~204_西貫村、~205_鬆洋村、~206_好坑村、~207_浮竹村、~208_四村村、~209_五村村、~210_高廈村、~211_同新村、~212_環坑村、~213_竹貫村、~214_梅村村、~215_華坑村、~216_西源村、~217_張陳村、~218_塗潭村、~219_石城村、~220_高池村。
  大池鎮 代碼350802105
  駐雅金,轄13個村委會:~201_紅斜村、~202_北溪村、~203_大東村、~204_秀東村、~205_西洋村、~206_雅金村、~207_竹何村、~208_合甲村、~209_大山村、~210_南燕村、~211_黃美村、~212_大和村、~213_九裏洋村。
  小池鎮 代碼350802106
  駐汪洋,轄13個村委會:~201_培斜村、~202_南山村、~203_卓洋村、~204_興貴村、~205_汪洋村、~206_山美村、~207_璜溪村、~208_賴邦村、~209_京源村、~210_牛眠石村、~211_何傢陂村、~212_黃斜村、~213_儒蘆村。
  江山鄉 代碼350802200
  駐銅砵,轄16個村委會:~201_山塘村、~202_銅鉢村、~203_村美村、~204_科山村、~205_前村村、~206_新田村、~207_林祠村、~208_上挖村、~209_下挖村、~210_老寨村、~211_新寨村、~212_山頭村、~213_福坑村、~214_雙車村、~215_背洋村、~216_梅溪村。
  岩山鄉 代碼350802201
  駐芹園,轄13個村委會:~201_芹園村、~202_佳山村、~203_元青村、~204_竜山村、~205_丹畲村、~206_萊山村、~207_玉寶村、~208_黃固村、~209_山前村、~210_小丁坑村、~211_劉坑村、~212_後埔村、~213_裏寮村。
  蘇坂鄉 代碼350802202
  駐蘇坂,轄16個村委會:~201_石城村、~202_紅邦村、~203_蘆林村、~204_黃地村、~205_美山村、~206_蘇坂村、~207_易傢邦村、~208_東聯村、~209_合溪村、~210_下村村、~211_瓦洋村、~212_西樓村、~213_嶺兜村、~214_大坑村、~215_黎山村、~216_和目村。
經濟社會
  2008全年實現生産總值228.24億元,增長17.5%;三次産業增加值分別實現13.04億元、130.50億元和65.37億元,增長2.1%、23.3%和10.6%,三産比重調整為13.6∶44.8∶41.6。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52.3億元,增長60.6%。實際利用外資6500萬美元,增長51.2%;外貿出口8508萬美元,增長69.3%。完成財政總收入11.7億元,增長31.1%,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59億元,增長27.5%。
  農村經濟
   2008年,新羅區實現農業總産值31.5億元,增長6.8%。生豬生産能力進入全國50強,並在全省率先開展能繁母豬保險試點,參保率100%。農業産業化加快推進,22傢市級以上重點竜頭企業産值超20億元。新農村建設步伐加快,在全省率先實施鄉村道路管養體製改革,新羅區列入省交通廳農村路網項目庫建設的行政村道路全部實現硬化,完成全區村莊布點規劃和50個新村規劃,洋畲、培斜、西安、溪南等4個村(居)榮獲“中國特色村(居)”稱號。
  工業經濟
   2008年,新羅區新增規模企業62,達378傢;實現産值322.6億元,增長36.7%;實現規模工業增加值131.7億元,增長38.4%,其中億元産值企業新增17傢,達56傢。“125”産業(一個竜頭産業、兩個支柱産業、五大潛力産業)支撐能力進一步增強,占區屬規模工業産值的98.3%,拉動區屬規模工業增長42.2個百分點。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增強,新增1傢國傢級高新技術企業、3傢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傢省級創新型企業、1傢省級企業技術中心、6傢市級企業技術中心。品牌帶動效應持續提升,“竜工”、“標緻”商標獲“中國馳名商標”,森寶集團獲全省品牌農業企業金奬,新增4個福建名牌産品、5個省著名商標;被亞洲製造業協會評為“2007年中國製造業最具發展潛力城市”,並入選“2007年中國民營經濟最佳投資縣(區)”。
  城市經濟
   2008年,新羅區積極參與中心城市建設,市政項目和重點工程建設順利推進,竜長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竜廈城際高速鐵路全綫動工,城區經竜州工業園通江山公路(含隧道)順利通車。加強中心城市管理,有效遏製城鄉違法占地和違法建設。實行中心城區背街小巷環境衛生市場化、專業化運作,進一步提高保潔度。旅遊經濟持續升溫,接待遊客198.5萬人次,增長23%;旅遊收入9.8億元,增長56%。新增恆寶等3傢四星級酒店。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68.4億元,增長15.3%。
  項目開發
   2008年,新羅區開發新建項目260個,總投資65.1億元,引進區外資金30.8億元。25個省、市重點項目全年共完成投資16.63億元。啓動實施41個投資超億元重大項目建設推進計劃,竜工橋箱等6個項目竣工投産。福建竜州工業園及高新區、竜雁工業集中區共引進項目65個,纍计入駐企業200傢,其中投産企業81傢,實現工業産值42.5億元,完成工業用地報批220.67公頃,纍计建成標準廠房超100萬平方米。
  社會事業
  新羅區夜景 新羅區連續10年保持“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先進區”稱號。2008年,新羅區成立區職業教育中心,全面落實農村義務教育“兩免一補”政策,惠及學生67417人次,減免費用677萬元。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工作,萬安鎮竹貫村被列入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名村。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行政村覆蓋率達100%,參合率達91.5%。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繼續保持全省先進,連續5年保持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區水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製在5.61‰以內。紮實推進平安建設,群衆對社會治安滿意率達95.3%。
  人民生活
   2008年,新羅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90元,增長18.8%;農民人均純收入7065元,增長14%。社會保障水平明顯提升,建立城鄉低保自然增長機製,基本實現應保盡保;在全市率先實施農村自然人自然災害公衆責任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超大病保險、免費婚檢、城鎮在職職工醫療互助等惠民政策。965戶貧睏戶和低收入農戶獲“小額信貸”扶持,實施造福工程搬遷100戶360人。成立區慈善總會,認捐善款近5000萬元,發放扶助資金近200萬元,城鎮新增就業3723人,其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1903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192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製在4.02%以內。
産業發展
  第一産業
   2008年,新羅區立足優越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以建立閩南金三角和珠三角重要的無公害農牧産品供應基地為目標,培育和發展“梅花山”等係列生態型無公害農牧産品,形成畜禽、花生、果蔬、竹木、茶葉五大産業,通過認證建立了100個無公害瘦肉型豬養殖基地,年出欄無公害生豬80萬頭以上,無公害蔬菜基地2.5萬畝,花生基地4萬畝,水果基地3.5萬畝,茶葉基地1萬多畝。
  畜禽:新羅區是全國瘦肉型豬生産基地和福建省重點畜牧業示範區。年出欄瘦肉型豬140萬頭,國傢級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森寶公司肉雞年出欄超千萬羽,江南第一蛋鴨——“竜岩山麻鴨”苗年銷售700萬羽,還有白羽半番鴨、馴化野豬等。全區畜牧産值占農業總産值61%。
  花生:福建省名牌農副産品——竜岩花生,以其香酥脆甜、回味無窮而馳名中外。年産鹹酥、五香、紅泥等各種花生3萬多噸。
  果蔬:種植蜜柚2萬畝、蘆柑5萬畝,還有早熟枇杷、早熟蜜柑等,年産水果5萬多噸。蔬菜種植面積14.5萬畝,年産蔬菜23萬噸。
  竹木:竹木資源主要種類有杉木、鬆木、毛竹和闊葉林等,林木蓄積量1035萬立方米;工業速生用材林基地10萬畝,竹林面積47萬畝,年可采伐量600萬支。
  茶葉:竜岩“斜背茶”以“三著黃緑”著稱,列入福建十大古老名茶。新秀“雲頂茶”、“鐵觀音”以香高味濃、特具高山茶風韻,在福建名茶之林嶄露頭角。
  第二産業
   工業概述
  新羅區是一座製造業發展潛力巨大的工業城市。轄區內主要的製造業産業集群有:捲煙、鋼鐵冶煉、工程機械、運輸機械、環保裝備、鎢製品加工、水泥建材、醫藥化工、紡織和農副産品加工等産業。有製造業企業2500多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超過500傢,上市企業3傢,製造業在工業經濟中的比重達90%以上。
  根據産業的佈局和資源的配置,新羅區工業經濟重點發“125”産業,即:“一個竜頭(機械製造)、兩個支柱(建材、農副産品加工)、五個潛力(煤炭、電力、輕紡、礦冶、醫藥化工)”産業。
  竜頭産業
  竜馬清潔車亮相首都 機械製造:區內已形成以工程機械、運輸機械、環保裝備製造為主的門類較為齊全的機械製造工業體係,共有機械製造及配套企業500多傢,從業人員近3萬人。 “十一五” 期間,新羅區將建設成為海峽西岸重要的工程機械、環保裝備、精密機械、硬質合金加工基地,以及福建載重汽車和農用車生産基地。計劃2010年實現機械工業産值達150億元,力爭200億元,機械行業主要産品區內配套率25%以上。
  ★工程機械:新羅區是中國三大輪式工程機械的主要生産基地。有中國竜工、山力工程機械、海特叉車等工程機械整機生産企業,生産裝載機、壓路機、工程叉車等;有竜岩液壓、海剋力斯、竜岩油嘴油泵、伍旗機械等配套企業100多傢,生産液壓油缸、油嘴油泵、輪轂和裝載機橋殼、變速箱體等。香港上市公司中國竜工集團為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前三強,綜合實力已躋身世界工程機械50強,全國企業集團500強,竜工牌裝載機為中國名牌産品。
  ★運輸機械:新羅區是福建省載重汽車和農用車的主要生産基地。有福建竜馬、新竜馬、暢豐、僑竜、海德馨等農用車、汽車、專用車製造企業,生産變型拖拉機、農用車、中(輕)型卡車、應急電源車;有萬騰、中林、威爾特等配套企業200多傢,生産車橋、彈簧鋼板、模具、汽車前後橋殼、變速箱、旋壓皮帶輪等。其中,福建竜馬是福建省最大的專用車、卡車和農用車製造企業, 目前擁有年産3萬輛輕卡、1萬輛農用車的生産能力,是“福建民營300強”企業,省名牌産品有“竜馬牌”輕卡、“中林”牌汽車彈簧鋼板等。
  ★環保裝備:新羅區是中國三大工業煙氣淨化環保設備製造業的研發和生産基地之一。有竜淨、衛東、竜湖、裕成等環保設備製造及配套企業50多傢, 生産BE電除塵器、高壓靜電除塵用整流設備、IPC智能電除塵控製係統、微機控製高壓硅整流設備、 微機控製低壓電控設備、MDJ脈衝多極型電除塵器、煤粉專用除塵器、CMCX矩陣清灰式長袋脈衝除塵器、DDJX-2現場總綫控製係統、JDK電磁擊打控製設備等。其中,竜淨環保、衛東環保是國傢高新技術2企業,竜淨環保為我國環保除塵行業的首傢上市企業;竜湖環保是省級高新技術企業。
  ★其他機械:新羅區其他機械製造及配套産業十分發達。有閩西豐力、宏馬、金磚、華銳、金鑫、金釜、盛發、富山等其他大小機械製造及配套企業200多傢,生産數控機床、 氣流渦旋衝擊式微型粉碎機、紡織機、水泥混凝土空心切塊機、水泥成套設備、礦山采選設備、硬質合金蠃旋刀片、刀具及模具、硬質合金軋輥、超細晶體硬質合金高速銑刀等。
  ★熱加工業:區內現有鑄造、鍛造、焊接、電鍍、熱處理等工業基礎配套企業上百傢。其中有聯合、竜圓等鑄造企業30多傢,開明、億強等鍛造企業 10多傢,及鑫大、英安、海欣、興化等數傢電鍍企業。年鑄、鍛生産能力10多萬噸。
  支柱産業
  區內有水泥及新型建材企業60多傢, 水泥年生産能力達1500萬噸。三德、麒麟、春馳、竜麟水泥是國傢免檢産品,三德、麒麟、春馳、紫金、天宇、竜麟等水泥是省名牌産品,天宇牌、 竜麟牌、 春馳牌、三德牌水泥和豪迪油漆是省著名商標。“十一五”期間,轄區內新上回轉窯水泥生産能力800萬噸,新型幹法水泥的比重超80%。
  ★水 泥:新羅區福建省水泥主要生産基地,現有回轉窯水泥生産能力400萬噸,年産量占全省1/3。在穩定現有旋窯水泥企業生産能力的基礎上, 鼓勵興建一批工藝先進的旋窯水泥生産綫項目,培育一批具有較高競爭力的竜頭骨幹企業,不斷壯大水泥産業集群。
  ★新型建材:新型建材是新羅區發展的新興産業之一,目前主要産品有新型建築磚、內外墻塗料、油漆等。
  ★陶 瓷:新羅區高嶺土資源豐富,目前高嶺土加工的主導産品為超細高嶺土和水洗高嶺土等係列産品。
  區內有肉類、花生、飼料、竹木等農副産品加工企業60多傢,其中國傢級農業産業化竜頭企業1傢、省級竜頭企業6傢、市級竜頭企業11傢。省名牌産品森寶肉雞是肯德基等“洋快餐”指定供應産品;省名牌産品竜岩花生、渝傢仔係列食品暢銷國內外。“十一五” 期間將重點發展緑色食品、有機食品,鼓勵發展纖維、油料、香料、營養保健等資源深加工産品,特別是具有原産地資源、特種資源優勢的深加工産品。
  第三産業
   新羅區是竜岩中心城市所在地,城市經濟空前繁榮。已形成商貿、房地産、 旅遊、 服務業和交通物流五大産業,區內有商品市場60個,其中專業批發市場15個,年交易額近100億元, 閩西交易城為閩粵贛邊最大綜合批發市場,閩西糧油飼料城是福建省最大的專業批發市場,年市場交易額均超10億元。房地産成為投資熱點,有90傢房地産開發企業。城市社區服務、信息服務、交通服務、物流業初具規模。
旅遊觀光
  區內旅遊設施日趨完善,有賓館20多傢,旅行社18傢,旅遊車隊2傢, 初步形成集 “吃、住、行、遊、購、娛” 為一體的綜合服務體係。2005年接待遊客16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億元。形成了一批特色旅遊:
  生態休閑之旅
   新羅區有被譽為“華東第一洞”、“洞中桂林”的國傢4A級景區竜崆洞;有被譽為“北回歸綫荒漠帶上的緑色翡翠”的梅花山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及區內華南虎園;有波光瀲灧、山水成趣的梅花湖;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象形山—江山“睡美人”。江山景區、東肖森林公園、雲頂茶園等竜岩國傢森林公園十大景區是旅遊避暑勝地。
  宗教文化之旅
   新羅區有雲遮霧繞、宛若仙境、觀雲海日出極佳的高山叢林寺院天宮山、蓮臺山建築群和蓮花山、石佛公等一批知名度頗高、影響力較大的市區和近郊寺院。
  紅色人文之旅
   新羅區是著名的革命老區,戰爭年代被譽為 “二十年紅旗不倒” ,保存有毛澤東舊居、紅四軍司令部舊址、後田暴動陳列館、鄧子恢紀念館、新四軍二支隊紀念館等多處革命遺址;加之有240多座雄渾古樸、建築時間跨越宋元明清各個朝代的適中方型土樓群,與永定客傢土樓群一方一圓,相得益彰,組成完美的土樓世界,構成富有特色的歷史人文旅遊資源。
  民俗風情之旅
   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有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收錄的民間音樂採茶燈舞麯,及國傢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産的竜岩山歌戲、竜岩靜板、適中盂蘭盆盛會等。
園區建設
  福建竜州工業園區(原新羅民營科技園區):園區規劃總面積15平方公裏,自2001年創建以來,目前已開發4平方公裏,投入基礎設施建設近2億元,入園企業達85傢,園區一期已初步發展成為汽車、農用車、工程機械、環保設備和硬質合金加工為主的機械類專業園區。2005年園區有3傢省級高新技術企業、4傢省專利工業試點基地企業。園區按照“一園多區”統籌産業佈局,已規劃並啓動建設竜州高新産業區及雁石工業集中區,高新産業區重點發展精密機械、數控裝備、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等産業;雁石工業集中區重點發展鑄件、熱處理、礦冶、化工及相關配套産業。
英文解釋
  1. n.:  Xinluo District
近義詞
新羅
相關詞
福建竜岩森林公園博物館社會
包含詞
新羅區檔案館竜岩市新羅區衛生防疫站
竜岩市新羅區托老院竜岩市新羅區皮膚病防治院
竜岩市新羅區婦幼保健所竜岩市新羅區農科教結合協調領導小組辦公室
分類詳情
張開南城街道張開西城街道張開中城街道張開曹溪鎮張開適中鎮
張開紅坊鎮張開大池鎮張開蘇坂鄉張開岩山鄉張開雁石鎮
張開東肖鎮張開萬安鎮張開東城街道張開小池鎮張開竜門鎮
張開鐵山街道張開竜門街道張開白沙鎮張開鐵山鎮張開江山鄉
張開東肖街道張開曹溪街道張開西陂街道張開西陂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