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級市 : 中國 >福建 > 莆田
顯示地圖
目錄
·pú tián pú tián·旅遊 Travel·莆田簡介 About Putian
·現任領導 The current leadership·莆田氣候 Putian Climate·莆田地理 Putian Geography
·經濟社會 Economic and social·莆田旅遊 Putian Travel·莆田習俗 Putian customs
·莆田歷史 Putian History·莆田人文 Putian Humanities·莆仙戲 Puxian Opera
·莆田特産 Putian specialty·莆田古代科舉 Putian ancient imperial·莆田十大城市名片 Ten Putian City Card
·莆田湄洲祖廟 Putian Meizhou Temple·莆田商賈 Putian merchants·莆田現代名人 Putian modern celebrity
·莆田友好城市 Putian Sister Cities·知名産業 Well-known industry·莆田簡介 About Putian
·莆田話概論 Introduction Putian words·莆田氣候 Putian Climate·經濟社會 Economic and social
·莆田商賈 Putian merchants·莆田現代名人 Putian modern celebrity·莆田馳名商標 Putian well-known trademarks
·近義詞·相關詞·分類詳情
·更多結果...
pú tián pú tián
  縣名。在福建省東部沿海、木蘭溪下遊
旅遊 Travel
  莆田旅遊投訴電話:莆田市旅遊投訴電話:0594-2697690
  福建省旅遊投訴電話:0591-87535640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莆田最佳旅遊時間: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1℃,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溫和濕潤。
  莆田民俗節慶活動:正月初四做大歲除夕圍爐樂守歲
  元宵鬧春花樣多古代婚嫁活化石
  清明時節祭祖墳嬰兒滿月儀式多
  端午佳節連五日對晬擇物試志嚮
  一年最重頭尾牙送順風與脫草鞋
  中元古節七月半待客殷勤多禮儀
  中秋節佳慶團圓道歉釋嫌挂紅布
  鼕至搓丸團圓日聚族而居循古俗
  莆田城市地圖:莆田美食:本地小吃“一統江湖”,一溜集中在十字街、東大路幾爿小吃店,一根“油炸檜”,一碗幾滴油星漂浮的“鍋邊糊”讓您感受不一樣的感覺。近幾年,各種名號的飯店、酒店、美食城如雨後春筍一般涌現出來,各色美味佳餚會聚荔城使人們大飽口福。城區學園路北段、荔城路北段以及東大路一帶的大排檔應運而生,並且吸引了衆多的“食客”,形成了一條條“排檔街”。既有低檔次的“蒙古包”、小吃店,也有面嚮中高階層的大酒樓、大酒店,城區現在比較有名的酒店有數十傢之多。而隨着外來的經營者在城區開辦餐飲業,北菜南餚,各種風味的菜係、小吃,也在此彙聚。既有登大雅之堂的川菜、潮州大菜、滬浙菜等,也有來自本省和鄰近省市的沙縣小吃、福州魚丸、溫州小吃、揚州小吃、九江草包飯等,諸類美食,不勝枚舉,各具特色,使許多居民紛紛掏錢品嚐。外地小吃“攻城略地”,本地小吃經過多年沉寂,也不甘落後,西天尾扁食、仙遊扁食在城區站穩腳跟,並有所“斬獲”。莆田購物:稻穀、甘蔗、花生、黃麻和茶葉,這裏的荔枝、竜眼、枇杷、無籽蜜柚是馳名中外的四大名果。還有鰻魚、對蝦、馬鮫魚、梭子魚、鱘、蟶、海蠣、紫菜等。莆田交通:交通運輸莆田市交通運輸便利,已形成了公路、①公路。全市公路通車里程為1619公裏,境內有324國道、福泉高速公路,三郊綫、五秀綫、涵滄綫等省道通過,已形成了“三縱三橫”的公路主框架。
  港口目前全市共有海港11個,河港3個,主要碼頭有20個。特別是境內擁有天然深水良港湄洲灣,灣內海域水深寬闊,長年不凍不淤,可開發的岸綫30多公裏,5萬噸級船可自由進出,10萬噸級船能乘潮進出,已建成萬噸級雜貨碼頭1座,3千噸級碼頭2座,1千噸級碼頭2座,3.5萬噸多用途碼頭正在興建。秀嶼港已闢為國傢一類口岸和臺輪停靠點,開通了秀嶼至香港集裝箱定期班輪,實現與26個國傢和地區41個港口通航。
  莆田住宿:莆田市旅遊接待設施完備。目前全市擁有天妃大飯店、興化明珠大酒店、臺灣大酒店、金穗大夏、湄洲大酒店、安泰賓館、才子大酒店、建福大廈、帆葉大酒店、壺蘭大酒店、富泉大酒店、好運中心溫泉大酒店等旅遊飯店10多傢,共有標準客房1千多間(套)。還有鳳凰山公園、荔枝公園等一大批具有相當檔次的娛樂配套設施。初步形成了集吃、住、遊、購、娛於一體的基本能滿足不同層次旅遊者消費需求的旅遊接待服務網絡體係。莆田娛樂:田野休閑梅園路中段2399008
  君子蘭茶樓梅園路西段2677598
  天香茶藝館荔城路北段2676199
  茶之居雅軒荔城路北段2677538
  全福茶莊荔城路北段2699778
  壺山茶館荔城路北段2671778
  緑島娛樂城南門農貿市場內2517588
  位置:位於北緯25.2'-25.46',東經118.27'-119.56',背山面海,北依省會福州市,東北與福清縣交界,西北與永泰縣、德化縣毗鄰,西南與永春縣、南安縣、惠安縣及鯉城區接壤。東南瀕海,與臺灣省隔海相望
  面積:全市陸地面積約3781平方公裏
  人口:人口323萬
  行政區劃:包括莆田縣、仙遊縣、城廂區和涵江區,湄洲灣北岸開發區、湄洲島國傢旅遊度假區
  郵編:351100
  莆田市位於太平洋西岸中國的東海之濱,福建省沿海福廈黃金海岸綫中部,北距省會福州市108公裏,南離廈門經濟特區190公裏,與臺灣隔海相望,距臺中港僅72海裏。莆田市陸域面積4200平方公裏,人口290萬。境內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8℃—21℃,鼕無嚴寒,夏無酷暑,四季分明,溫和濕潤。
  
  莆田市史稱“興化”,已有2000多年的文化歷史,是八閩古府之一,自古為閩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1983年莆田正式建立地級市,現轄仙遊縣,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及湄洲島國傢旅遊度假區。
  莆田市歷來重教興學,歷史上人才輩出,素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之譽。新中國成立後,特別是建市以來,多次榮獲全國“田徑之鄉”,“戲麯之鄉”、“繪畫之鄉”、“武術之鄉”等稱號。被譽為南戲活化石的莆仙戲多次晉京獻演,並應邀赴臺演出,譽滿京城和寶島。
  莆田市風光旖旎,古跡衆多,旅遊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福建四大佛教叢林和“十佳風景區”之一的千年故剎廣化寺;有“福建三絶”之一的九鯉湖風景區;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建於唐朝的我國建築藝術之花玄妙觀三清殿、宋代水利工程木蘭陂、集宋代建築藝術與石刻藝術為一體的釋迦文物塔;有揚名中外的南少林寺;有被譽為“世界不多、中國少有”的天然深水良港湄洲灣秀嶼港;有國內現存最完整的鼓樓之一,初建於宋太平年間的古譙樓;有“梅林佛國”的梅峰寺、“無塵山房”的夾祭草堂、景色壯麗的寧海初日、雲霧繚繞的石室藏煙、石怪樹奇的永興岩和紫霄岩、典雅莊重的東門石坊、奇幻萬千的東山曉旭......這些景區猶如一幅幅大地藝術的精雕縮影,點綴在莆田山山水水之間。
  莆田是海上和平女神媽祖的故鄉,位於湄洲島上的湄洲天後宮是世界上20多個國傢和地區1500多座媽祖宮廟的祖廟,擁有信徒2億多人,僅臺灣就有媽祖廟800多座,信徒1400多萬人。湄洲島是大陸吸引臺胞、海外僑胞最多、最集中的一個地方。島上自然景觀俊秀多資,有天籟之響的湄嶼潮音、鬼斧神工的奇峰異石、一望無垠的黃金沙灘、平覆千疇的緑色長廊,堪稱旅遊度假的勝地。1992年湄洲島被國務院確定為國傢級旅遊度假區。
  九鯉湖,也是大自然賦於莆田市的一大勝景。九鯉湖位於仙遊縣東北隅約25公裏的萬山之巔,這裏以湖、洞、瀑、石四奇著稱,尤以飛瀑為最,自古以來有“鯉湖飛瀑天下奇”之譽。明代大旅行傢徐霞客把它與武夷山、玉華洞並稱福建“三絶”。相傳漢武帝時,有何氏九兄弟在此煉丹,後跨鯉升仙,九鯉湖因而得名。當地還流傳着許多關於何氏九仙和歷代善男信女來這裏求“仙夢”的故事。九鯉湖蕩青漾翠,是一個秀麗的天然湖,四周林木蔥蘢,湖光山色兼具林泉水石之勝,令人美不勝收。景區內的山中遍布摩崖題刻,是歷代文人墨客到此尋勝探幽之後留下的詩文。
  與河南嵩山少林寺遙相呼應的莆田市林山南少林寺遺址的論證確認,則是我國武術、佛教和考古界近年來考古研究的重大成果。1992年4月25日,經福建省人民政府批準,莆田市政府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鄭重宣佈了重建南少林寺設想,得到黨和國傢領導人、有關專傢和120多位中外記者的高度評價。南少林寺遺址位於莆田市區西北面約18公裏的九蓮山。幾年來經過多方努力,南少林寺遺址重建工程已經竣工。鑲有趙樸初先生題寫的“南少林”巨幅牌坊的山門,以及大雄寶殿、天王殿武術館、陳列館、接待廳、停車場等主要設施已對外開放。
  莆田市物産豐富,漁業興旺,是著名的“魚米之鄉”,盛産稻穀、甘蔗、花生、黃麻和茶葉,這裏的荔枝、竜眼、枇杷、無籽蜜柚是馳名中外的四大名果。還有鰻魚、對蝦、馬鮫魚、梭子魚、鱘、蟶、海蠣、紫菜等特色水産品飲譽海內外,深受遊客青睞。
  
  莆田市公路交通十分便捷,324國道、福夏高速公路及7條國傢二級公路,形成“三縱三橫”的公路主框架,公路總里程達2841公裏。海上交通也十分發達,現有秀嶼、三江口、楓亭、湄洲、南日等港口。湄洲灣秀嶼港為國傢一類口岸,與世界15個國傢和地區有貨運往來。湄洲島對臺3000噸客運碼頭已正式啓用。
莆田簡介 About Putian
莆田简介
  莆田,史稱“興安”、“興化”,又稱“莆陽”,“莆仙”。1983年經國務院批準建立省轄市,市內設置仙遊縣和荔城區、城廂區、涵江區、秀嶼區。全市陸域總面積4200平方公裏;2008年末戶籍人口305萬、常住人口28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1.49萬人;常年有60多萬人在外經商辦企業 ;莆田籍在外鄉親人才濟濟,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職稱的人才遍布全國,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為兩院院士)。旅居在外的僑胞70萬 人左右,港澳臺同胞近20萬人,歸僑、僑眷30萬人,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是八閩古府之一、歷史上人才輩出,自古就有“文獻名邦、海濱鄒魯”的美稱,由莆仙兩縣組成的古興化府、舉進士者多達2400多名、其中文武狀元22名、宰相14名、尚書近70名,是歷史上有名的科舉名邦。
  郵編:351100 代碼:350300 區號:0594
  拼音:Pú Tián Shì 英譯:Putian City
  車牌號:閩B
現任領導 The current leadership
莆田 现任领导
  市委書記:楊根生;市長:張國勝
  市委副書記:林光大,蔡爾申;市政協主席:楊鵬飛;市委宣傳部長:陳金鉢;市委秘書長:吳曉丁;市委組織部長:張華英;市公安局長:徐凡新;市紀委書記:黃進發;市統戰部長:林素欽;常務副市長:林慶生
莆田氣候 Putian Climate
莆田气候
  莆田地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鮮花爭豔,四季佳果飄香。山海俱得,風光旖旎,有壯觀奇特的高山,有一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灣,春九鯉,夏湄洲,秋白塘,鼕石牛;荔鄉情韻,壺山雨景,蘭溪流水,九鯉飛瀑,菜溪 、麥斜、永興三大名岩的風光,廣化寺的千年鐘聲,南少林的武術淵源……風光無限,美不勝收。文壇泰鬥郭沫若先生當年遊覽莆田, 由衷地贊頌:漫道江南風景好,水鄉魚米亦如之。
莆田地理 Putian Geography
莆田地理
  別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衆多優勢和特色。區位優勢明顯,位居閩東南沿海中部要衝,與臺灣隔海相望,北依省會福州,南接泉州並與廈門相近,是建設海峽西岸 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資源得天獨厚,擁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湄洲灣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灣,水深港闊,風平浪靜,不凍不淤,10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可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具有建設大型港口的優越條件 。媽祖文化獨特,國傢旅遊度假區湄洲島是四海共仰的媽祖文化發源地,島上的媽祖祖廟被譽為東方“麥加”,歷來以一種獨特的信仰牽係着海峽兩岸同胞,是大陸與臺灣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的橋梁和紐帶。
  烏丘嶼原隸屬莆田縣湄洲鄉管轄,現由金門縣代管。
經濟社會 Economic and social
  2008全年實現生産總值511.70億元,比上年增長16.5%。第一、二、三産業增加值分別為65.14億元、281.19億元和165.37億元,分別增長5.9%、17.6%和18.9%。人均地區生産總值18113元,比上年增長16.1%。産業結構繼續調整,三大産業比例為12.7∶55.0∶32.3。
  農業經濟。全年農林牧漁業完成總産值107.82億元,比上年增長6.1%。糧食種植面積7.77萬公頃,比上年減少0.16萬公頃;油料種植面積1.64萬公頃,減少673.33公頃;蔬菜種植面積3.19萬公頃,減少1026.67公頃。全年糧食産量44.28萬噸,比上年減少0.73萬噸,減産1.6%;油料産量4.10萬噸,增産2.7%;蔬菜産量99.01萬噸,減産2.7%;水果産量15.50萬噸,增産11.3%;肉蛋奶總産量22.82萬噸,增長5.2%;水産品産量72.33萬噸,增長3.0%。完成人工造林總面積993.33公頃,比上年增長69.9%。全市非公有製經濟造林面積660公頃,占人工造林總面積的66.9%。人工跡地更新面積0.26萬公頃,增長71.4%。商品材産量9.64萬立方米,增長13.7%。
  工業生産。全年工業增加值253.11億元,比上年增長21.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22.77億元,增長23.6%。工業總産值727.51億元,增長25.1%,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産值627.16億元,增長29.9%。規模以上工業産品銷售率97.67%,比上年提高1.46個百分點。工業用電量20.80億千瓦小時,增長13.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57.07億元。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0.90%,比上年提高17.36個百分點。全市新增中國名牌産品保蘭德牌箱包、天下農莊牌大米、雲敦牌襯衫3個(不含復評2個),新增馳名商標三棵樹、沃特2個。至年末,全市中國名牌産品總共9個,居全省第四位;國傢馳名商標共7個,居全省第三位;新增福建名牌産品26個;新增福建著名商標17個。“南日鮑”獲國傢地理標志産品保護稱號。建築業實現增加值35.07億元,增長13.2%。
莆田旅遊 Putian Travel
莆田旅游
莆田旅游
莆田旅游
  莆田市的旅遊景點莆田旅遊圖多,旅遊資源豐富,風景名勝和文物古跡有250多處,被列為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197處。其中,有國傢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省級8處,市級20處,縣(區)級167處,湄洲島上的媽祖祖廟遐邇聞名,四海共仰;三教祖祠是唯我獨有;湄洲媽祖祖廟和三教祖祠在全國、東南亞及世界許多國傢和地區都有重要的影響;九鯉湖風景區以湖、洞、瀑、石四奇稱著,是“福建三絶”之一;距離市區5千米的大型古堰木蘭坡,是我國現存最完整的古代大型水利工程之一,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化寺為福建省四大禪林和“十佳風景遊覽區”之一;玄妙觀三清殿是本省保存最好的唐代道教玄妙觀建築群之一;有現已論證的南少林寺遺址,還有宋代的古譙樓及蔡襄墓、瓷窯古遺址及明代的抗倭名城莆禧城等一大批古建築遺址,也有千年古樹,荔枝樹——“宋傢香”,竜華的古樟等樹木。
  還有莆田南少林。在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西天尾鎮北部層巒疊嶂,聞名天下的南少林寺就在這裏。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據考古認為“林泉院至遲在唐代或唐末即已存在”,但具體創建年代有待進一步考證。林泉院的習武之風,緣起於唐初,它的經磨歷劫,也與武風有關。
  傳說,李世民登基後,輔公祏部將路得纔聚衆東南沿海為非作歹,鬧得民不聊生。那些歹徒行蹤不定,聚散無常,如果派大軍圍剿,無異用拳頭打跳蚤,勞民傷財,且難奏效。唐太宗衹好把已封為大將軍的少林寺方丈曇宗找來,請他派武藝高強的僧兵懲治海盜。曇宗派十三棍僧之一的道廣帶領五百僧兵入閩平暴。暴亂平息後,沿海人民輓留這些救苦救難的活菩薩。道廣也感到盛情難卻,就回到嵩山少林寺稟告曇宗方丈。方丈當即道出一偈:“傍海平盜日月久,九蓮山下有宿頭。南北千裏同一寺,大乘禪在心中留。”道廣根據北少林方丈的偈語,找到了當時就有名氣,且地形酷似嵩山的林泉院擴寺定居。林泉院也就成為江南的少林分寺。該寺所在的林山村周圍有九座山圍成一圈,形如九瓣蓮花,寺院坐落在花心的位置上,因名九蓮山少林寺,俗稱南少林。清朝初年,各地抗清志士、武林俊彥紛紛來到具有習武傳統的南少林,把它作為反清復明的基地。由於叛徒的出賣,南少林被官軍攻陷,僧衆多被殺戮,寺院被夷為平地。衝出火海的武僧流落江湖,傳徒授藝,堅持抗清鬥爭。據傳,南拳的不少套路出自南少林。由於清廷的輿論封鎖,這一段悲壯的歷史鮮為人知,衹是在民間悄悄流傳。
  莆田旅遊概況
  初春天氣正宜晴,風送輕車過荔城。
  麥子平鋪青似涌,果園錯落緑如棚。(謝覺哉)
  荔城無處不荔枝,金覆平疇碧覆堤。
  圍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庫四時宜;
  梅妃生裏傳猶在,夾漈藏書有孑遺。
  漫道江南風景好,水鄉魚米亦如之。(郭沫若)
  這是兩首題詠“荔城”的詩作,分別出自時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謝覺哉和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二位詩人之手,皆作於20世紀60年代,它所贊美的,就是今日中國東南沿海新崛起的城市——莆田
  莆田市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遍布山區、沿海和平原,自古就有莆田四季景,莆田二十四景,仙遊四大景,沿海十二景的說法。
  莆田四季景(四大祈夢勝地)是:春莆禧、夏天雲、秋仙女、鼕九鯉。其中“夏天雲”就是指天雲洞。天雲洞風景區位於秀嶼區埭頭鎮溫李村境內的大蚶山東南部。天雲洞四周岩群砌迭,虯鬆遍野,四時山茶爛漫,異草叢生,以峰奇、石怪、洞幽、林秀、徑幽稱奇於興化大地。春夏之交,雲霧繚繞,岩峰隱約,亭榭依稀,山嵐奇幻,人在雲幔之中,儼若置身仙境。唐朝詩人羅隱曾來此盡興遊玩,贊曰“滿山皆秀”。
  莆田二十四景是:東山曉旭、白塘秋月、寧海初日、錦江春色、西湖水鏡、梅寺晨鐘、天馬晴嵐、西岩晚眺、石室藏煙、智泉珠瀑、九華疊翠、湄嶼潮音、鐘潭噌響、𠔌城梅雪、壺山緻雨、碧瀨飛泉、古囊列山獻、紫霄怪石、綬溪釣艇、夾漈草堂。
  仙遊四大景是:九鯉湖、麥斜岩、菜溪岩、天馬山。
  莆田九鯉湖沿海十二景是:新橋夜泊(涵西新橋頭)、美瀾晨眺(北高)、衝沁曉煙(北高)、黃崎夕照(埭頭黃岐)、青山疊翠(埭頭石城)、南嘯歸帆(平海)、門夾風濤(山亭文甲)、魚希 江煙雨(湄洲)、蠃港秋潮(山亭港裏)、蓼城蜃氣(東埔吉城)、塔林漁唱(東埔塔林)、小嶼長橋(秀嶼港區)。
  莆田市不僅有令人心馳的山川形勝,並且有豐富的文物古跡,還有不少文明燦爛的歷史名勝區。城區荔城、仙遊鯉城、水鄉涵江(包括洋尾村)、古鎮西天尾、黃石、楓亭、遊洋、新縣、榜頭古街,是鑲在興化大地上的一顆顆歷史的明珠,古鎮、歷史名勝區的文物、豐富歷史內涵,吸引了不少中外專傢、學者、旅遊者前往尋史覓蹤。
  莆田市文物的特點是點多、密度大、價值高、分量重。經過1956~1957、1986—1987年的兩次文物大普查,以及日常文物普查和專題文物普查,現保存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和重要文物點800多處,其中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共計414處(原239處),包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湄洲島媽祖祖廟、木蘭陂、三清殿、釋迦文佛塔、天中萬壽塔5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26處,市級103處(原41處),縣(區)文物保護單位167處,這些各級文物保護單位按類別分有:古遺址、古窯址、古墓葬、古建築、古窟寺、古石坊、古石刻、古壁畫、革命文物、革命遺址、革命舊址、革命舊居、革命紀念建築物、瓷塑、近代代表性建築以及古樹木等。
  人類在五、六千年前已在莆田這塊土地上從事生産、生活活動,考古發掘和採集到的泥質軟陶、灰砂陶、紅砂陶、黑砂陶等,屬於曇石山遺址中、下層文化,是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範疇,秀嶼區埭頭鎮後鄭村的鱟尾寨遺址和仙遊縣園莊鄉溪尾山遺址是典型代表,發掘和採集到這樣豐富的幾何印紋硬陶和磨光石器如石奔 、石戈等,這些與曇石山遺址上層相似和黃土侖文化相似,是青銅器時代遺址,莆田市幾十處的青銅器時代遺址昭示了遠古時代閩族人在本地創造印紋硬陶歷史的輝煌。西漢古遺址,有白沙鎮的越王臺,榜頭鎮的雞子城,鐘山鎮的蛇灣城等,反映了西漢時期閩越國人在這裏的軍事活動。
  製瓷業在兩宋和元代曾是鼎盛一方,多處古窯址的豐富堆積和幾千平方米的古瓷片散布,以品類多、質量高為人稱道,典型産品有仿竜泉和“珠光青瓷”的日用瓷器和陳設用品瓷器。這些産品在宋元時已銷往東南亞、埃及、伊朗、日本等地。現存比較著名的古窯址有涵江區莊邊鎮的莊邊瓷窯址,荔城區西天尾鎮的碗洋瓷窯址,城廂區靈川鎮的青蛙山瓷窯址,東海鎮的許山瓷窯址,仙遊縣度尾鎮的碗邊瓷窯址、雲居山瓷窯址、聖山瓷窯址,仙遊大濟鎮的溪車瓷窯址等。
  莆田歷史上素有“文獻名邦”之稱,名人輩出。至今,歷史名人古墓葬保存不少,有唐代林披、“九牧林”、黃滔、鄭良士墓,宋蔡襄、蔡京、鄭樵、劉剋莊墓,明黃仲昭、馬思聰、林兆恩、鄭紀、林蘭友墓,清代郭尚先,江春霖墓等。
  古建築是莆田歷史文明的重要載體,是莆田市文物的精華。莆田市至今保存的數百座唐、宋、元、明、清古建築是極其寶貴的歷史遺産.宋代建築以古譙樓,三清殿、媽祖廟以及衆多宋塔、宋橋、宋陂為代表。八閩名樓古譙樓以其有地方建築特色的宋代臺基而著稱;目前尚存920餘座佛寺建築多為明清面目,但唐、宋遺蹤仍抹不去昔日的風彩,唐宋的寺院多為十方叢林,明清的子孫寺已不勝其多,大寺院的佈局多為中國式的禪宗七堂製,主體建築為山門、大殿、法堂、禪堂等中路進深,左右翼則為兩廊建築;道觀廟宇,棋布城鄉,其宋代“三清殿”的建築等級之高和文物價值之大,使它享有江南古建築奇葩的美譽;衆多文廟中的仙遊文廟,堪稱古建築的藝術殿堂;湄洲媽祖祖廟是誨內外信仰者朝聖的“東方麥加”;
  莆田市是全國著名的老區,辛亥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先驅的鬥爭事跡,為人們留下了衆多的革命者和革命事件的遺址、文物,成為今天愛國主義的教育基地。
  莆田市秀麗的自然景觀,是大自然饋贈給莆田人民的琳琅多姿的瑰寶;優美的人文景觀,則是祖先創造的光輝燦爛的文化精品,也是歷史文明的實物見證。
莆田習俗 Putian customs
莆田习俗
  1.一年過兩次年
  明末福建受倭寇侵犯,時值大年三十,村民有些逃到山上避難,躲過一劫。等風平浪靜之時,已是大年初二.當地老百姓各回傢中,傢裏慘不忍睹。人們决定再過一次年,各鎮各村不一。有些是大年初四,有些是大年初五。在中國是很難找到一年過兩次年的習俗。
  2.白頭春聯
  清軍侵入福建時,莆田人和清兵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1648年,朱繼祚剋復了興化府城,但同年七月在清兵大舉反攻下失敗。清兵第二次奪下的地方例要屠城示威。“封刀”之後,幸存的人又受到剃發令的威脅。結果是每傢每戶都有人被殺,傢傢都辦喪事貼白聯。到了新年,清軍強迫貼紅聯給"新朝賀歲",否則死罪。按中國老習慣,喪傢未到除服是不能貼紅聯的。因此人們不得已貼上紅聯,但巧妙地留出一段白聯以示抗議。第二年為了紀念這一慘痛時刻就於大紅紙上邊特製一段白頭,漸成習俗。
  3.大年初二不訪友
  為了警示大年間被倭寇入侵的史實,當地百姓規定了大年初二各不拜友,一直沿至今。
  4.莆仙話的起源
  莆仙話的起源可追隨到唐朝,史書有記載過唐代就有人唱莆仙戲。
莆田歷史 Putian History
  南朝陳光大二年(568)析南安縣地建莆田縣,不久撤縣。隋開皇九年(589)置莆田縣,不久即廢。唐武德五年(622)再置莆田縣,屬豐州(州治今南安豐州)。聖歷二年(699)析莆田縣西部置清源縣。天寶元年(742)清源縣改名仙遊縣,莆田、仙遊2縣均屬清源郡(郡治今泉州)。宋太平興國四年(979)析莆田、仙遊、福清、永泰縣地置興化縣,建太平軍(後改興化軍,治所興化縣),領興化、莆田、仙遊3縣,八年(983)治所遷莆田縣,景炎二年(1277)興化軍改為興安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為興化路。明洪武二年(1369)為興化府,正統十三年(1448)裁興化縣。清沿明製,清末屬興泉永道。
  1912年廢府,屬南路道(1914年改廈門道)。1925年廢道,直屬福建省。1933年“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時屬“興泉(泉海)省”。1934年7月屬第四行政督察區(駐仙遊,領仙遊、永春、德化、大田、惠安、莆田6縣)。
  1949年8月21日解放,屬第五專區,1950年屬泉州專區,1955年屬晉江專區。1970年6月,莆田、仙遊兩縣由晉江專區劃歸閩侯專區,同時把閩侯專區改為莆田專區。1971年5月改為莆田地區,轄莆田、仙遊、福清、平潭、長樂、閩侯、閩清、永泰8縣。1973年7月劃閩侯縣歸福州市。
  1983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莆田地區,將閩清、永泰、福清、長樂、平潭5縣劃歸福州市,將莆田、仙遊2縣劃歸晉江地區。1983年9月9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莆田市,以莆田縣部分行政區域為該市行政區域,將晉江地區的莆田、仙遊二縣劃歸莆田市管轄。析莆田縣地置城廂、涵江2區。將莆田縣的城廂鎮、城郊公社成立城廂區,將莆田縣的涵江鎮、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區。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莆田市總人口2717923人。其中:城廂區 230816人、涵江區 213110人、莆田縣 1428558人、仙遊縣 855439人。
  2002年2月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莆田縣,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和秀嶼區,同時調整莆田市市轄區行政區劃:(1)撤銷莆田縣。將原莆田縣的常太、華亭、靈川、東海4個鎮劃歸莆田市城廂區管轄,原莆田縣的江口、梧塘、秋蘆、白沙、新縣、莊邊6個鎮和大洋鄉劃歸莆田市涵江區管轄。(2)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將城廂區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長壽、英竜、梅峰5個居委會,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鎮、步雲、埭裏、古山6個村,城郊鄉的長豐、七步、新浦、南郊、華郊、荔浦、徒門、張鎮、西洙、東陽、拱辰、暢林12個村,以及原莆田縣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鎮劃歸荔城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縣巷。(3)設立莆田市秀嶼區。將原莆田縣的笏石、東莊、忠門、東浦、湄洲、東橋、埭頭、平海、南日9個鎮和山亭、月塘2個鄉劃歸秀嶼區管轄,區人民政府駐笏石鎮。
  莆田縣建製撤銷
  涵江區 將原莆田縣的江口、梧塘、萩蘆、白沙、新縣、莊邊6個鎮和大洋鄉劃歸涵江區管轄。涵江區共轄2個街道,9個鎮1個鄉,20個居委會,179個村委會,面積752平方千米,人口41.05萬人。
  調整城廂區行政區域範圍,設立荔城區。城廂區的行政區域以新街口為中心,北以勝利北街至東圳路交匯點,嚮東北沿東圳路、學園中街交匯點為界;南以勝利南街至市汽車運輸總公司沿古城路,東至天妃路、城港北大道為界。東部為荔城區,西部為城廂區。
  荔城區 將原城廂區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長壽、英竜、梅峰5個居委會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溪、步雲、埭裏、古山6個村,城郊鄉的長豐、七步、濠浦、南郊、莘郊、荔浦、陡門、張鎮、西洙、拱辰、暢林12個村,以及原莆田縣的西天尾、新度、黃石、北高4個鎮劃歸荔城區管轄。共轄2個街道,4個鎮,12個居委會,118個村委會,人口47.73萬人,面積268平方千米。荔城區人民政府駐縣巷。
  城廂區 將鳳凰山、荔城街道的梅山、太平2個居委會,城郊鄉的竜橋、泗華、延壽、洋西4個村,城南鄉的頂墩、下黃、肖厝、溝頭、棠坡、坂頭、霞林、木蘭、鐵嶺、林橋、朱坑、白洋、嶼上13個村和原莆田縣的常太、華亭、靈川、東海4個鎮劃歸城廂區管轄。共轄3個街道,4個鎮,16個居委會,102個村委會,人口31.9830萬人,面積484平方千米。城廂區人民政府駐地不變。
  秀嶼區 將原莆田縣的笏石、東莊、忠門、東埔、湄洲、東嶠、埭頭、平海、南日9個鎮和山亭、月塘2個鄉劃歸秀嶼區管轄。共轄9個鎮2個鄉,10個居委會,186個村委會,人口78.23萬人,面積506平方千米。秀嶼區人民政府駐笏石鎮。
莆田人文 Putian Humanities
  莆田市歷史上素有“文獻名邦”之譽,自唐代以來的1200多年間,人才薈萃,名人輩出,在各個時期勇領風騷,垂範後人。出現林默、林兆恩、蔡襄、鄭樵、劉剋莊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舉進士者多達2400多名、其中文武狀元22名、宰相14名、尚書近70名。還有許多至今傳為佳話的科甲風流。諸如“一傢九刺史”,“一門五學士”,“兄弟兩宰相”,“魁亞占雙標”,“一方文武魁天下”,“六部尚書占五部”。還有保持唐章宋韻的莆仙方言,被譽為“南戲活化石”的莆仙戲。
莆仙戲 Puxian Opera
  莆仙戲是福建的古老劇種之一,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流行於古稱興化的莆田、仙遊二縣及閩中、閩南的興化方言地區。其戲班足跡遍及福州、廈門、晉江、竜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華僑聚居地。據考證,它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
莆田特産 Putian specialty
  【度尾文旦柚】
  文旦柚是度尾的名優珍果。在清末,由度尾潭邊的坑尾自然村吳金棟祖父栽培一株優質柚,後用高壓法育苗傳鄰村。1949年,度尾的文旦柚産量已達到2500公斤。由於文旦柚具有單性結實的特性,果實無籽脆甜。1984年11月,時任國傢主席的李先念在福建視察時,品嚐之後為它命名“度尾無籽蜜柚”。1980年時全縣種植面積總共衹有198畝,産量也衹有八噸。1983年,經福建省科委鑒評,認定為優良柚類品種,同時被國傢農業部,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研究所確認為是柚類中的佳品。1992年,全縣文旦柚種植面積達2481畝,年産量1050噸,竜華、大濟、賴店、榜頭等也相繼引種。目前,度尾文旦柚的種植面積已達5萬多畝,初具規模。
  【金沙薏米】
  仙遊縣竜華鎮金沙村薏米始栽培於宋朝。明代金沙薏米成為貢品。現在金沙薏米還暢銷國內外。金沙薏米容易脫殼,出米率達60%以上。薏米的腹溝深、粒圓、含固形物多。煮熱時,湯較濃,能清熱、解毒、利水、去濕,可治風濕病。婦女坐月子常食用金沙薏米飩豬腳。
  【仙遊皮蛋】
  仙遊皮蛋是以獨特的科學傳統配方加工而成的,質地透明有彈性,味道鮮美,食後甘味迴旋,具有清涼、解毒、消化之功效,特別是可以減少膽固醇,品質上乘,是餐桌上的一道好菜。現品種有無鉛鬆花皮蛋、鵪鶉皮蛋等,全縣已形成年産優質鬆花皮蛋和紅心鹹蛋1億粒,産值1億元,出口供貨總值1000多萬美元的“兩蛋”生産出口基地。創下了“一路發”,“大傢發”、“鷺島”、“路路發”、“福春”、“爽得霸”等十多個優勢品牌。
  【興化桂圓】
  興化竜眼,除部分生食外,大部分焙製成桂圓幹。焙製桂圓幹時,先把采摘來的竜眼逐個剪粒,然後裝在大籮筐裏,放在大水桶浸泡十幾分鐘,撈起涼幹,倒進竹製雙頭彎的大筐裏,滲些細沙,來回輕輕地搖晃二百來下,使竜眼外殼經互相摩擦而産生變化,呈顯着褐黃的顔色。待半小時後,再把桂圓放在焙竈上鋪平,用溫火經過24小時三次翻焙,即製桂圓幹。由於一次性不可能把桂圓核焙幹,所以要把剛焙製的桂圓幹放置在乾燥處,讓外殼把核裏的水分吸出來,五、六天後再焙一次,這樣桂圓幹就不易發黴變質。可長期存儲。興化桂圓幹馳名中外,楓亭鋪頭村成為全國桂圓幹集散銷售中心之一。
莆田古代科舉 Putian ancient imperial
莆田古代科举
  莆田縣(現莆田市區):福建第一進士縣
  中國封建社會處隋朝至清朝末年整個科舉時代,全國各地進士達千名以上的進士縣,衹有18個縣,其中福建省占4個。而莆田一縣的歷代進士,竟多達1433人,因而雄踞福建省進士縣的榜首,其次為晉江、閩縣(今福州)和建安(今屬南平市)。又據載,宋代所取進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個是莆仙人。不僅如此,單在宋代,莆仙人中狀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賦魁、別試第一名的人數,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狀元的有陳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師、陳俊卿、黃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遠1人;以賦魁天下者有鄭厚、劉夙、林旖、吳鑄疇、鄭從甫、葉大有等6人;為別試所第一名的有宋椿、林慮、林益嚴等3人,可謂占盡天下科舉風流。
  更為奇特的是,莆田行民不但創造了中國科舉史的奇觀,還留下許許多多至今還廣為流傳的科甲佳話。諸如“一傢九刺史”(唐代林披的後裔,有九個官至刺史)、“一門五學士(唐黃璞進士,其四子也都同列館職)、”一科兩狀元“(1076年文武狀元分別為莆田人徐鐸和仙遊人薛奕所得)、”魁亞同榜”(1138年,莆田人黃公度、陳俊卿同時中狀元和榜眼),故有“析榆未三裏,魁亞占雙標(黃公度、陳俊卿)”和“竜虎榜頭孫嗣祖(指宋徐鐸與其祖唐徐寅均為狀元)、鳳凰池上北聯兄”之類美談,如此等等。
  正由於莆田有如此壯觀的科舉成就,加上學術昌明,著作如林,所以早在宋朝,莆田就以“文獻名邦”(宋度宋贊語)、“閩越之地,鄒魯之邦”(宋真字敕字)、“興化多進士”(宋王安石贊語)、“莆田人物之盛”(宋朱熹贊語)、“比屋業儒,號衣冠盛處”(宋遊酢贊語)、“傢習詩書,多出魁人韻士,為中州冠”(宋張友贊語),“莆田,文物之邦”(宋黃公度贊語)、“莆邦文學號鄒魯”(宋黃灝贊語)等美譽著稱於世了。
  由此可見,重教興學不僅是莆仙文化名垂天下的根源所在,而且是莆田“文獻名邦”最具特色的傳傢寶。有了這個傳傢寶,莆田的“文獻名邦”,必將迎來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
  科舉名邦、狀元之鄉:莆田共有文武狀元22人
  文科:五代 徐寅
  北宋 徐鐸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
  南宋 黃公度 宋高宗紹興八年(1138年)
  南宋 鄭樵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吳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陳文竜 宋度宗鹹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濟孫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環 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潛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勝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舉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武舉第一名
  陳從竜 宋光宗紹熙元年(1190)年 武舉第一名
  葉豈頁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試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舉第一名
  廖 標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陳安定 明世宗嘉靖十六年(1537)年武舉第一名
  吳泰來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舉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乾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舉第一名
  黃振邦 清高宗乾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舉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慶21年 公元(1816)年武舉第一名
  周玉輝 清德宗光緒15年 公元1889年武舉第一名南少林
莆田十大城市名片 Ten Putian City Card
  莆田十大城市名片:湄洲媽祖、壺山蘭水、九鯉湖、莆仙戲、湄洲灣、南少林寺、四大名果、莆田工藝美術、古譙樓、興化米粉。
莆田湄洲祖廟 Putian Meizhou Temple
  媽祖,是中國古代神話中惟一的救苦救難的女海神。
  媽祖信仰從産生至今經歷了整整1000年。作為民間信仰,它延續之久,傳播之廣,影響之深,都是其他民間崇拜所未曾有過的。它雖幾經起落,但至今在全國各地,特別是福建沿海和臺灣仍然十分風行。
   媽祖信仰起源於宋代(960~1279)福建莆田沿海地區,媽祖原名林默,是當地一個為救助海難而獻身的未婚女子,相傳宋代建隆元年(960)出生於莆田海濱,卒於宋雍熙四年(987)。生前好行善濟世,常在湄洲海面,憑着她一身好水性和一顆菩薩心,在乘船渡波上多次救護遇難漁民和商人。死後人們對她懷念感戴,繼而立祠祭祀,從此開始了對媽祖的崇拜信仰。
  這位地方性的民間神祈很快地受到宋代朝廷的重視。北宋宣和五年(1123)朝廷賜予“順濟”廟額,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淳熙年間(1174~1189),又先後賜予“靈惠夫人”、“惠靈妃”封號,從而開始確立媽祖海神的地位。此後,從13世紀到20世紀初,歷朝對媽祖一再褒揚誥封,封號愈加顯赫,神格也不斷提高,光圈越來越璀璨了。從妃到天妃、靈妃直至天後、天上聖母。
莆田商賈 Putian merchants
莆田商贾
  莆田,古稱興化、興安,自古地少人多,迫使多數莆田人棄田另謀他業,背井離鄉異地求謀生計,逐漸養成闖蕩天下的習俗。根據歷史資料,莆田人的經商歷史可追溯至唐宋時期,其足跡開始涉足東南亞。漸漸的,莆商逐漸形成有規模的商幫,並活躍在省內外各地,經營着從修鞋到錢莊諸種行業,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
  來自莆田市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00多萬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70多萬,足跡遍及48個國傢和地區;國內各大中城市有50萬莆商活躍在各條經濟戰綫,年創産值(含貿易額)2000億元,成為福建商界的一支勁旅,並與徽商、晉商、浙商、湖商、蘇商為世人所熟知。
  在北京木材市場,近乎100%的市場為莆田人壟斷,而現在全國各主要木材集散地或口岸掌控局面的,幾乎也都是莆田人。莆田人做木材是全國出了名的,從1980年代初,莆田人挑着木蒸籠闖蕩東北做起木材生意,從單幹發展到合夥經營,足跡遍布北京、上海、濟南、南京、武漢、昆明……,把木材生意做遍全國。“莆田幫”也在全國木材行業聲名鵲起。100個莆田人可以把自己的錢交給一個人去經營,經常一個傢族或者村落人把所有的資金都交給幾個能力出衆的人去經營。就這一點絶大多數的人就做不到。據介紹,莆田人在外地從事木材經營的約有16萬人,經營企業8萬多傢,其中規模以上企業有800多傢,年創産值100億元。
  而在全國1500多傢民營醫院,高達80%也為莆商所掌控。截止2004年底,莆商在木材業、建材業、民營醫院、醫療器械、民營加油站、首飾加工業等行業,每年為外地創造GDP600多億,産值超2000多億。
莆田現代名人 Putian modern celebrity
  林蘭英(1918- 2003)
  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世界級的科學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縣人。1940年畢業於協和大學,1955年獲美國賓州大學固體物理學博士學位。1957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常委,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四次在我國返回式衛星上生長生長砷化鎵單晶,在空間晶體生長、材料物理研究及器件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許多令世界同行矚目的科研成果。1989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奬,1990年獲國傢科技進步三等奬,1996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奬,1998年獲霍英東成就奬。
  李 耕:(1885-1964),字硯農,原名李實堅,號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號菜根精捨。出生於仙遊縣度尾鎮中嶽村一個民間繪畫世傢,生前係福建省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委員、文史館員等。擅長古典人物、山水花鳥畫,兼通書法、詩文、金石、雕塑、弦琴等。其畫氣勢雄健,揮灑自如,形成“李耕畫派”。有“南李北齊”之稱。1925年,《彌勒佛》等作品參加“東南五省畫展”,被評為第一名。同年,與名書畫傢李霞、陳子奮等在福州創辦福建省現代史上第一個藝術團體----竜珠畫社。1928年,《彌勒佛》、《東坡笠履圖》、《秋雨歸帆》等作品在中法繪畫聯展中被評為第一名,徐悲鴻為此在《申報》發表畫評:“有以奇拙勝者,首推李君耕,揮毫恣肆,可以追蹤癭瓢,其纔則中原所無。”。1959年成立李耕國畫研究所,自任導師,培養出一大批國畫人才李耕先生為人正直,品德高尚,廣收門徒,熱心培養一大批後起之秀,為國畫藝術的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福建省人民政府為弘揚仙遊畫派藝術,同年批準在我縣成立了李耕國畫研究所,對仙遊畫派創作技法開展研究,培養了一批國畫藝術人才,其入門弟子有蔣金讀、陳毓和、孫仁英、李樸、周秀廷等。1960年,李耕先生與陳子奮、李碩卿在北京舉辦福建省著名畫傢聯展,深受好評;同年為人民大會堂國賓廳繪製了巨幅屏風畫《鬆青鶴白東方紅》、《鬆鶴遐齡》等作品。先後多次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地舉辦李耕作品展,出版有《李耕畫集》、《仙遊畫傢》、《李耕畫錄》、《五百羅漢圖》等畫集。生前曾把自己長期珍藏的作品三百二十幅獻給國傢。2001年作品《春夜宴桃李園》入選《百年中國畫展》,並選登《百年中國畫集.優秀人物畫作品選20幅》,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達摩》被故宮博物院收藏。蔡若虹題贊:“李耕是我國畫壇首屈一指的大師,畫技獨特,自成一派”,李耕藝術是“國之瑰寶、畫壇之光”。
  吳淞笙(1945年4月4日-2007年12月23日)
  圍棋名手。九段。福建莆田人。1960年入上海棋社集訓,受前輩劉棣懷、王幼宸、魏海鴻、汪振雄等指導。1961年被選入國傢隊。1972年起任國傢隊教練。1964年、1966年獲全國圍棋錦標賽亞軍。1974年訪日成績是六勝一負,其中包括勝十段棋手橋本昌二。1978年在首次中、日“三番棋”賽中,以二比一勝九段牛之浜撮雄。年國傢體委批準授予九段段位,是中國最早的九段棋手之一。吳淞笙棋風渾厚自然,剛柔兼備,官子細膩。1983年獲國傢體委頒發的“體育榮譽奬章”。曾任國傢圍棋集訓隊教練員。1985年移居澳大利亞。1999年回國,任東北棋牌學校副校長。2000年,定居北京,任中國圍棋協會培訓中心高級教練。
  翁祖烈(1909-1992)
  男,福建省莆田市城廂人。198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福建省體委、全國田徑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中國第一批國傢級裁判、中學特級教師等。1931年7月上海東亞體育專科畢業,同年8月起在莆一中執教,在莆田一中辛勤耕耘60個春秋。
  榮獲“全國千名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裁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榮譽裁判員”稱號,榮膺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頒發的榮譽奬狀。入選“中國名人辭典”。他以莆田一中為基地,精心撫育人才,艱苦開拓莆田的體育事業。翁老師師德高尚,謙虛謹慎,愛護學生,關心同志,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深受學生愛戴和全社會敬重。歷任莆田第一中學體育專利號,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福建省分會副主席,國傢級田徑裁判員。從事體育教育五十多年,培養出一大批體育人才,為莆田榮獲“田徑之鄉”作出貢獻。
  陳肇雄
  國際機器翻譯科研領域的知名專傢,曾經是我國最年輕的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第一獲奬人(時年33歲)。
  陳肇雄連續三屆當選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還連續三屆受聘擔任國傢信息化專傢咨詢委員會委員。他當選國際機器翻譯和語言信息處理會議主席(1999)、國際信息處理協會(IFIP)中國委員會主席,並受聘擔任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教授。此外,陳肇雄還獲得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全國十大優秀發明企業傢”、“聯合國發明創新之星”、“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傢”等衆多榮譽稱號,現為湖南省副省長。
  陳宜瑜,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原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魚類學家、動物分類學家。1944年4月22日出生於福建仙遊。196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係。畢業後分配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後任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同時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1995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曾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和中共第十四、十五次全國代表。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委。2004年1月任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曾任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中國委員會主席、現任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DIVERSITA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動物學報》、《生態學報》、《水生生物學報》等學術刊物編委,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來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
  陳蘭通 (1938.01-)籍 貫 福建莆田 現任職務 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傢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理事長,中國僑聯顧問;國傢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會議副主席
  1989~1999年 任中國僑聯副主席、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兼任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顧問。
  林文肯 男,漢,1945年11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曾任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辦公廳副主任(正廳級,主持工作),中央辦公廳法規室主任,中央紀委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中央紀委委員,中紀委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檢組組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紀檢組組長。
  林元培(1936.2.8 -) 橋梁專傢。出生於上海市,福建省莆田縣人。1954年畢業於上海土木工程學校。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學會副主任。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資深總工程師。
  理論方面主要成就和貢獻:(1)Bending Theory of Skewanisotropic Plates.(I.A.B.S.E.Proceedings P-32/80) (2)裝配式橫嚮鉸接板橫嚮分佈係數(土木工程學報。1964,一期、二期) (3)卡爾曼濾波法在斜張橋的應用(土木工程學報。1983.163期) (4)南浦大橋與楊浦大橋(土木工程學報Vol126.No.6) (5)斜拉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再版)
  主持工程設計主要成就和貢獻:(1)嘉陵江石門大橋(獲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 (2)上海南浦大橋(獲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 (3)上海楊浦大橋(跨度602m) (4)上海徐浦大橋(8車道,跨度590m) (5)上海盧浦大橋(全焊鋼結構拱橋,獲美國國際橋梁協會頒發的Eugene C.Figg Jr奬) (6)重慶李傢沱長江大橋(跨度為444m) (7)東海大橋(海上大橋長32Km).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元和:男,1950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漢族,1969年1月參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學歷在職研究生(中國科技大學管理科學係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管理學碩士、工程師。現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兼任市委黨校校長。 2006年11月任佛山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林超倫;福建莆田,上世紀70年代高中畢業後上山下鄉,高考恢復後考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80年代初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並在職攻讀研究生,1986年獲得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後,1990年獲英國的蘭卡斯特大學博士學位。曾在英國BBC工作7年。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林超倫博士一直擔任英國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譯,負責英國首相和幾乎所有政府部長(包括前首相梅傑John Major及其主要內閣成員),以及英女王的口譯任務。接待過的中國領導人包括江澤民、鬍錦濤、溫傢寶、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吳儀、唐傢旋、李嵐清、丁關根、肖楊、以及多位部長。
  林超倫博士還擔任英國巴斯大學英漢翻譯碩士課客座教授,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課講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客座教授。
  閔桂榮
  職業:人造衛星技術專傢
  籍貫:福建莆田
  簡歷1956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動力係。1963年獲蘇聯科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室副主任、航天工業部衛星總體部主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長期從事航天器熱控製和衛星總體研究、設計工作。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返回式衛星、每顆試驗通訊衛星的研製工作中了以得突出成績,1985年獲國傢科技進步奬特等奬。著有《航天器熱控製》等。
  餘起芬 1971年被選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工作。後來隨着他對軍事知識的不斷豐富與積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對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又被選調到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室任主任、部黨委委員、戰略研究部副部長、部長(正軍級)、黨委書記、院黨委委員、副研究員、研究員、軍事學博士生導師、少將軍銜、中國軍事科學學會高級研究員、第二屆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第一副會長,撰寫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章,主編《國際戰略論》等書。
  鄭炳清 (1937.11-,福建莆田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晉升中將軍銜。
  阮金秀 (1936-,福建仙遊人)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劉國廉(1938.11-,福建仙遊人)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二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李禮輝,男,1952年5月生,漢族,福建莆田人,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2004.09 - 中國銀行行長 劉德章 男,漢族,1946年12月出生,福建莆田人。北京林學院畢業、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工程師。曾任福建省南平地區行署副專員;福建省林業廳廳長;福建省泉州市委書記。2002年3月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長。2005年5月任福建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
  林玉英 現任省八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女,1941年10月生,漢族,福建莆田人,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196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5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6月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省人事局副局長(正廳級);1995年9月省委統戰部部長;1996年1月省委統戰部部長、省七屆政協黨組成員;1997年3月省七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1998年2月省八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2001年8月起省八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省八屆、九屆政協委員。
  周天鴻,男,1956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漢族,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88年12月加入民革,學歷研究生,醫學碩士,教授。1976年後,在福建省莆田飲食服務公司工作;1978年後,在武漢大學生物係微生物學專業學習;1982年任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生物學係教師、助教、講師、副教授;1995年任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學係主任、教授;2002年任民革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生物工程學係主任。2003年1月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林國恩 男,漢族,1946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目前最為係統地研究紅崖天書的專傢,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1965年考進上海交通大學。1990年開始研究紅崖天書,1997年底,他正式發表研究成果,2006年出版其研究成果《紅崖天書》。被認為,成功破譯千古之謎紅崖天書。全文直譯為:燕反之心,迫朕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戮屍橫,罄竹難書,大明日月無光,成囚殺之地。須降伏燕魔,作階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御制)。據瞭解,被稱為千古之謎的紅崖天書,被破譯為是明朝初年建文帝所寫之後,在海內外的學界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很多學者認為這個說法確實讓人信服。學術界人士普遍認為,林國恩對這一千古之謎所作的破譯,與其歷史背景、文字結構、圖像寓意相吻合,具有可信度、說服力。
  陳光毅,男,漢族,1933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195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機電係,195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甘肅省重工業廳副處長,西北有色冶金設計院生産辦公室主任,甘肅省計委副主任,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省長,福建省第六屆政協主席,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福建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主任。1994年至1998年任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局長。1998年3月當選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李祖可 男,1946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漢族。1996年加入九三學社。現任福建省工商業聯合會會長。工程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曾任九三學社第四屆福建省委副主委。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陳希,1953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1975年9月至1982年6月在清華大學化學工程係攻讀本科及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90年12月至1992年1月為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化學工程;研究員。1982年歷任清華大學團委書記,黨委學生部部長,化學工程係黨委副書記。1993年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務副書記、工會主席。2002年1月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2002年3月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紀委委員。08年12月當選為中國教育部黨組副書記、副部長。
  王耀華,男,漢族,1942年1月生,福建莆田人,1995年7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61年8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教授。
  現任:民盟中央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員會主委,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七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企聯執行副會長、福建省企聯會長:黃文麟
  福建省文學院院長、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郭風
  郭風,原名郭嘉桂,1917年12月17日生於福建莆田,男,回族,現、當代著名作傢,1933年創作了歌頌光明與正義的短篇小說《配民夫》,從此步入文壇,現已出版文集、散文詩集、兒童文學集等50多部,一些作品被選為教材;一些作品譯成外文被介紹到國外;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性奬項。1960年為全國勞動模範;1991年7月首批獲得國務院授予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專傢;長期從事編輯工作,為全國首批百名優秀編輯之一;曾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歷任中國作傢協會理事、福建省作傢協會主席、福建省文學院院長、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等;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全委會名譽委員等。
  劉玉棟,福建莆田人,1970年3月生。是中國籃球的難以超越的豐碑。退役前是八一隊10號,身高一米九八,體重117公斤。
  2005年,他被授予“十年貢獻奬”獲得戴夢得至尊鑽戒,戰神稱號也被肯定
  此外,他還是中國奧運代表團1996,2000兩屆的旗手,代表解放軍隊多次奪得全運會冠軍
  成績、在 2001--2002賽季的比賽中,劉玉棟成為獲得CBA第十周最有價值球員之後再次獲得第11周的最有價值球員,並是CBA第一個蟬聯、並且唯一一個三次獲得這一榮譽的球員。在賽季頒奬上,他一人獨攬“聯賽最有價值球員”、“常規賽最有價值球員”和“得分王”三大奬項。在九運會的籃球决賽中,劉玉棟的三分壓哨球使八一戰勝上海,蟬聯了冠軍。
  張國政,男,籍貫:福建仙遊
  北京時間8月19日凌晨,雅典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比賽在雅典尼凱亞奧林匹剋舉重館結束,中國選手張國政以抓舉160公斤,挺舉187.5公斤,總成績347.5公斤獲得金牌,韓國選手選手李培永以總成績342.5公斤獲得銀牌剋羅地亞老將佩沙洛夫獲得銅牌。張國政的這枚金牌也是今天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的第一枚金牌,中國金牌總數隨之上升到11枚!
  陳至立,女,1942年9月生。福建仙遊人,研究生文化。196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59年至1964年在復旦大學物理係學習。1964年至1968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1968年至1983年任該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80年至1982年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研究所作訪問學者。1983年至1984年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研究所黨委副書記。1984年至1986年任中共上海市委科技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書記。1988年至1989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89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1991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1997年8月任國傢教委黨組書記。1997年9月任國傢教委副主任。1998年3月任國傢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共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
  學誠法師 俗名傅瑞林,1966年8月19日出生在福建省仙遊縣賴店鎮羅峰村一個佛教氛圍頗為濃厚的家庭。在祖母和母親的影響帶動下,12歲的他就翻起了佛經。並且還常去附近的玉塔寺玩,總覺得寺院很熟悉、很親切,不知為什麽卻非常喜歡寺裏菩薩的慈祥與自在。法師1974年至1979年就讀於仙遊賴店中心小學,1979年至1982年就讀於仙遊縣華僑中學,其間成績優秀。1982於莆田廣化寺定海長老座下剃度,並依止圓拙老法師修學。1991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並獲碩士學位。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藏傳佛教學銜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陝西扶風法門寺方丈、《法音》主編、《福建宗教》顧問、《福建佛教》主編。
  鄭 武:
  體育之傢添驍將
  祖籍梧塘鎮漏頭村,1967年8月出生,1991年入選國傢男子籃球隊,1993年獲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第3名、亞錦賽冠軍,1994年世界錦標賽第8名、亞運會冠軍,1995年亞錦標賽冠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鄭武均代表中國男籃參賽,取得第8名的成績。鄭武的父親鄭國寶係國傢高級籃球教練,鄭武之弟鄭亮,原是國傢男排隊員,其傢被譽為體育世傢。
  肖光弼,出生:1952.5 、福建莆田人,高級教練、20世紀70年代福建籃球隊隊員,退役之後開始執教福建男籃,發現並培養了著名國手劉玉棟。福建男籃重組之後,肖光弼再挑重擔,帶領福建男籃從乙級一路殺進甲A,實現“兩級跳”,並為國傢男籃輸送了新國手龔鬆林。
  範劍青: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全球傑出統計學家
  範劍青教授係莆田二十四中78屆學生,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冠名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統計研究會主任、國際數理統計學會會長、《統計年鑒》主編,同時還是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傢、中科院數學與係統科學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劉玉煌:
  1959年出生在莆田。1981年和1982年,1982年開始到1985年,連續蟬聯三屆亞洲田徑錦標賽跳遠比賽冠軍。1984年,劉玉煌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洛杉磯舉辦的第23屆奧運會.
  顔建明:1961年出生於涵江區,排球運動健將,1984年代表中國隊獲得第2屆亞洲青年男排錦標賽亞軍,第5屆世界杯錦標賽亞洲預選賽第2名,1984年出徵洛杉磯奧運會,取得第8名成績。
  肖青鬆:1963年出生於原莆田縣,排球運動健將,1983年調入國傢男子排球隊,1984年,代表中國男子排球隊出徵第23屆奧運會,取得第8名。
  林桑:1977年出生於莆田仙遊。2003年第13屆亞洲錦標賽70米淘汰賽、70米團體個人冠軍、團體亞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團體銀牌,這枚銀牌是該市在歷屆奧運會上奬牌零的突破。
  顧偉正:上海電視臺記者,慧之堂英語集團總裁,拍攝影視《遊俠的童話》製片人兼參演,《土樓之光》總製片人等等
  鄭培峰:1989年春天,鄭培峰參加省第三屆傷殘人運動會,一舉奪得鉛球和鐵餅冠軍。1994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六屆遠南運動會上,鄭培峰又一舉奪得鉛球、鐵餅、標槍3枚金牌和跳遠銀牌,被譽為“三鐵公主”。
  翁建德:1952年出生於莆田市城廂區,是該市體壇名將——亞運會十項全能冠軍翁康強的大姐。羽壇健將,1995年翁建德被調進國傢羽毛球隊任教練,後任專傢組成員。培養了衆多的世界冠軍,有男單冠軍吉新鵬,混雙冠軍高凌,女雙冠軍葛菲/顧俊、楊維/張潔雯,還有北京奧運會上的杜婧/於洋。
  育種學家陸財: (1897—1973) 勞動模範。福建仙遊人。1956年被仙遊縣人民政府和晉江行政專署命名為“陸財號”早稻。1957年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號。1965年獲國傢發明奬。
  著名畫傢周秀廷:-其畫為人民大會堂收藏,1928年9月29日出生於福建莆田,他的代表作有《春夜宴桃李園》(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收藏)、《群仙祝壽圖》(著名收藏傢周穎南收藏)等。秀廷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位國畫大傢。
  著名導演:張建亞,1951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筆名木江,曾為上影演員劇團演員,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1982年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助理、導演,先後執導《冰河死亡綫》、《少爺的磨難》、《綁架卡拉揚》、《挑戰》、《義膽忠魂》等影片。其中《三毛從軍記》於獲中國電影金雞奬最佳兒童片奬、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年奬”最佳導演奬和最佳影片奬;
  陳寶田:1949年1月生,福建莆田人。任泰州市委書記。2003年1月任泰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3年3月任江蘇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2007年1月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蘇華:女。1908年生,福建莆田人。1931年加入中國GCD。曾任福建省委委員、婦委書記、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等職。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蔚文:男,1950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漢族,2002年任臺盟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所長,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1月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黃明:(1916 )福建仙遊人。歷任《福建日報》編輯主任,福建人民廣播電臺臺長兼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福建省教育局局長、省文教辦公室副主任,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福建省顧委副主任。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陳雷卿:(1935.8 )男,漢族,福建莆田人,1992年4月任廣西柳州市委書記。1995年1月任廣西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1997年9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央黨校學習)。
  張兆漢:(1914 )福建仙遊人。曾任新華社新加坡分社經理。建國後,歷任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部長,福建省僑務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第二、三屆政協副主席。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陳章武:乳名白生,筆名章武、馬南山,祖籍莆田涵江江口,1942年出生,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作傢協會主席,福建省文聯副主席.
莆田友好城市 Putian Sister Cities
  美國阿肯色州貝茨維爾市
  加拿大大不列顛哥倫比亞省坎伯蘭市
知名産業 Well-known industry
  鞋服類生産、旅遊
莆田簡介 About Putian
莆田简介
莆田简介
  2008年末戶籍人口305萬、常住人口28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31.49萬人;常年有90多萬人在外經商辦企業 ;莆田籍在外鄉親人才濟濟,有6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職稱的人才遍布全國,其中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為兩院院士)。旅居在外的僑胞100多萬人,港澳臺同胞40多萬人,歸僑、僑眷30萬人,是全國重點僑鄉之一。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經人口過多,成為人口輸出地。
莆田話概論 Introduction Putian words
莆田话概论
  莆田話即興化方言,興化方言屬漢語方言係閩海方言群,是長期受閩東話(福州話)影響的閩南話,,是閩南方言莆田話片區.在整個語言體係中占有重要地位。開始出現於東晉南北朝時,在隋唐形成,來源以隋唐中原正統語言為主體。在整個語言體係中占有重要地位。興化方言俗稱“莆仙話”。興化方言的特色是:八
  音(包括白陽入)分明,保存着較多的唐以前中原古漢語。國際音標中邊擦清音(舌尖前 音)就是興化方言的獨特標志,有人認為這是古百越族的底層語言遺存。
莆田氣候 Putian Climate
莆田气候
  莆田地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終年鮮花爭豔,四季佳果飄香。山海俱得,風光旖旎,有壯觀奇特的高山,有一馬平川的平原,有波光粼粼的海灣,春九鯉,夏湄洲,秋白塘,鼕石牛;荔鄉情韻,壺山雨景,蘭溪流水,九鯉飛瀑,菜溪 、麥斜、永興三大名岩的風光,廣化寺的千年鐘聲,南少林的武術淵源……風光無限,美不勝收。文壇泰鬥郭沫若先生當年遊覽莆田, 由衷地贊頌:漫道江南風景好,水鄉魚米亦如之。
  莆田地理
  莆田轄境西於德化縣交界,東北,千年以來一直以新厝鎮北邊蒜嶺與福清交界,新厝一帶在自從莆田縣成立時就隸屬莆田縣,自古就居住着幾萬莆田人,該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話,是莆田話區的一部分。新厝鎮在1956年因為福清要發展工業而被強行劃給福清。東至南日東月嶼,南至湄洲鎮烏丘嶼下嶼,北至大洋鄉科坪村北部。從東到南有興化、平海、湄洲三個海灣,隔海同臺灣省淡水港相對;西南隔湄洲灣與惠安縣相望,南接泉州。現在轄境是莆田歷史上最小的。
  別具一格的人文地理,形成了莆田的衆多優勢和特色。區位優勢明顯,位居閩東南沿海中部要衝,與臺灣隔海相望,北靠福州,南接泉州並與廈門相近,是建設海峽西岸 經濟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港口資源得天獨厚,擁有湄洲灣,興化灣、平海灣三大海灣。湄洲灣是“中國少有,世界不多”的天然深水港灣,水深港闊,風平浪靜,不凍不淤,10萬噸級船舶可自由進出,可建成萬噸級以上泊位150多個,具有建設大型港口的優越條件 。媽祖文化獨特,國傢旅遊度假區湄洲島是四海共仰的媽祖文化發源地,島上的媽祖祖廟被譽為東方“麥加”,歷來以一種獨特的信仰牽係着海峽兩岸同胞,是大陸與臺灣經貿合作,文化交流,人員往來的橋梁和紐帶。
  烏丘嶼原隸屬莆田縣湄洲鄉管轄,現由金門縣代管。
經濟社會 Economic and social
莆田 经济社会
  2008全年實現生産總值609.96億元,比增15.0%,增幅比上年回落1.5個百分點,增幅位居全省首位。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75.09億元,增長4.7%;第二産業增加值344.85億元,增長18.9%;第三産業增加值190.02億元,增長11.9%。全年財政收入完成52.78億元,增長15.6%,其中地方級收入29.56億元,增長24.1%。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突破800億元,達803.09億元,比增25.2%,工業增加值300.08億元,比增19.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95元,增長16.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10.7%;農民人均純收入6436元,增長14.4%。財政用於改善民生投入加大,全年財政用於農林水、醫療衛生、環境保護、城鄉社區事務、社會保障和就業投入14.56億元,增長70.8%。
莆田商賈 Putian merchants
  莆田,古稱興化、興安,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經人口過多,成為人口輸出地,自古地少人多,迫使多數莆田人背井離鄉移民外地,棄田另謀他業,養成了闖蕩天下的習俗和形成豐厚的經商文化。在唐朝,莆田已經成為福建重要的商業中心,莆田商幫始於唐,興盛於明清,再興於改革開放之後, 是中國商界的一支勁旅,其從商人數之多、商業資本之雄厚、經商範圍之廣泛、運營能力之強,歷史之悠久,為世人囑目。漸漸的,莆商逐漸形成有規模的商幫,並活躍在省內外各地,經營着從修鞋到錢莊諸種行業,被稱為“中國的猶太人”。故此,民間很早就有了“無興(指興化商幫)不成鎮”,“無興不成市”之說。
  來自莆田市的統計資料顯示,目前世界各地共有100多萬莆商,其中海外莆籍商人80多萬,足跡遍及48個國傢和地區;國內各大中城市有80萬莆商活躍在各條經濟戰綫,年創産值(含貿易額)達3000多億元,成為中國商界的一支勁旅,並與徽商、晉商、浙商、湖商、蘇商為世人所熟知。
  北京的90%的民營醫院也是莆田人所有。在北京木材市場,近乎100%的市場為莆田人壟斷,而現在全國各主要木材集散地或口岸掌控局面的,幾乎也都是莆田人。莆田人做木材是全國出了名的,從1980年代初,莆田人挑着木蒸籠闖蕩東北做起木材生意,從單幹發展到合夥經營,足跡遍布北京、上海、濟南、南京、武漢、昆明……,把木材生意做遍全國。“莆田幫”也在全國木材行業聲名鵲起。100個莆田人可以把自己的錢交給一個人去經營,經常一個傢族或者村落人把所有的資金都交給幾個能力出衆的人去經營。就這一點絶大多數的人就做不到。
  而在全國1500多傢民營醫院,高達90%也為莆商所掌控。截止2004年底,莆商在木材業、建材業、民營醫院、醫療器械、民營加油站、首飾加工業等行業,每年為外地創造GDP700多億,産值超2000多億。
莆田現代名人 Putian modern celebrity
  林蘭英(1918- 2003)
  中國半導體材料之母、世界級的科學家:1918年生,福建莆田縣人。1940年畢業於協和大學,1955年獲美國賓州大學固體物理學博士學位。1957年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科協副主席,全國人大代表、常委,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四次在我國返回式衛星上生長生長砷化鎵單晶,在空間晶體生長、材料物理研究及器件應用等方面取得了許多令世界同行矚目的科研成果。1989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一等奬,1990年獲國傢科技進步三等奬,1996年獲何梁何利科技進步奬,1998年獲霍英東成就奬。
  李 耕:(1885-1964),字硯農,原名李實堅,號一琴道人、大帽山人等,堂號菜根精捨。出生於仙遊縣度尾鎮中嶽村一個民間繪畫世傢,生前係福建省美協副主席、省政協委員、文史館員等。擅長古典人物、山水花鳥畫,兼通書法、詩文、金石、雕塑、弦琴等。其畫氣勢雄健,揮灑自如,形成“李耕畫派”。有“南李北齊”之稱。1925年,《彌勒佛》等作品參加“東南五省畫展”,被評為第一名。同年,與名書畫傢李霞、陳子奮等在福州創辦福建省現代史上第一個藝術團體----竜珠畫社。1928年,《彌勒佛》、《東坡笠履圖》、《秋雨歸帆》等作品在中法繪畫聯展中被評為第一名,徐悲鴻為此在《申報》發表畫評:“有以奇拙勝者,首推李君耕,揮毫恣肆,可以追蹤癭瓢,其纔則中原所無。”。1959年成立李耕國畫研究所,自任導師,培養出一大批國畫人才李耕先生為人正直,品德高尚,廣收門徒,熱心培養一大批後起之秀,為國畫藝術的發展作出較大貢獻。福建省人民政府為弘揚仙遊畫派藝術,同年批準在我縣成立了李耕國畫研究所,對仙遊畫派創作技法開展研究,培養了一批國畫藝術人才,其入門弟子有蔣金讀、陳毓和、孫仁英、李樸、周秀廷等。1960年,李耕先生與陳子奮、李碩卿在北京舉辦福建省著名畫傢聯展,深受好評;同年為人民大會堂國賓廳繪製了巨幅屏風畫《鬆青鶴白東方紅》、《鬆鶴遐齡》等作品。先後多次在北京、上海、福州等地舉辦李耕作品展,出版有《李耕畫集》、《仙遊畫傢》、《李耕畫錄》、《五百羅漢圖》等畫集。生前曾把自己長期珍藏的作品三百二十幅獻給國傢。2001年作品《春夜宴桃李園》入選《百年中國畫展》,並選登《百年中國畫集.優秀人物畫作品選20幅》,並被中國美術館收藏。作品《達摩》被故宮博物院收藏。蔡若虹題贊:“李耕是我國畫壇首屈一指的大師,畫技獨特,自成一派”,李耕藝術是“國之瑰寶、畫壇之光”。
  吳淞笙(1945年4月4日-2007年12月23日)
  圍棋名手。九段。福建莆田人。1960年入上海棋社集訓,受前輩劉棣懷、王幼宸、魏海鴻、汪振雄等指導。1961年被選入國傢隊。1972年起任國傢隊教練。1964年、1966年獲全國圍棋錦標賽亞軍。1974年訪日成績是六勝一負,其中包括勝十段棋手橋本昌二。1978年在首次中、日“三番棋”賽中,以二比一勝九段牛之浜撮雄。年國傢體委批準授予九段段位,是中國最早的九段棋手之一。吳淞笙棋風渾厚自然,剛柔兼備,官子細膩。1983年獲國傢體委頒發的“體育榮譽奬章”。曾任國傢圍棋集訓隊教練員。1985年移居澳大利亞。1999年回國,任東北棋牌學校副校長。2000年,定居北京,任中國圍棋協會培訓中心高級教練。
  翁祖烈(1909-1992)
  男,福建省莆田市城廂人。1986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曾任福建省體委、全國田徑協會委員,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新中國第一批國傢級裁判、中學特級教師等。1931年7月上海東亞體育專科畢業,同年8月起在莆一中執教,在莆田一中辛勤耕耘60個春秋。
  榮獲“全國千名優秀體育教師”、“全國優秀裁判員”、“中華人民共和國榮譽裁判員”稱號,榮膺國際業餘田徑聯合會頒發的榮譽奬狀。入選“中國名人辭典”。他以莆田一中為基地,精心撫育人才,艱苦開拓莆田的體育事業。翁老師師德高尚,謙虛謹慎,愛護學生,關心同志,以身作則,率先垂範,深受學生愛戴和全社會敬重。歷任莆田第一中學體育專利號,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委員、福建省分會副主席,國傢級田徑裁判員。從事體育教育五十多年,培養出一大批體育人才,為莆田榮獲“田徑之鄉”作出貢獻。
  陳肇雄
  國際機器翻譯科研領域的知名專傢,曾經是我國最年輕的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第一獲奬人(時年33歲)。
  陳肇雄連續三屆當選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副主席,還連續三屆受聘擔任國傢信息化專傢咨詢委員會委員。他當選國際機器翻譯和語言信息處理會議主席(1999)、國際信息處理協會(IFIP)中國委員會主席,並受聘擔任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多所重點大學教授。此外,陳肇雄還獲得了“中國十大傑出青年”、“中國傑出青年科學家”、“全國十大優秀發明企業傢”、“聯合國發明創新之星”、“國傢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科技專傢”等衆多榮譽稱號,現為湖南省副省長。
  陳宜瑜,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黨組書記。原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黨組成員。魚類學家、動物分類學家。1944年4月22日出生於福建仙遊。196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生物係。畢業後分配在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工作,先後任水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1991年當選為中科院學部委員,同時任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所長;1995年任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曾當選為第六、七屆全國人大代表和中共第十四、十五次全國代表。任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常委。2004年1月任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曾任國際地圈--生物圈計劃(IGBP)中國委員會主席、現任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DIVERSITAS)科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中國委員會主席。《中國科學》、《科學通報》、《動物學報》、《生態學報》、《水生生物學報》等學術刊物編委,中國動物學會理事長、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等職務。(來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委網站)
  陳蘭通 (1938.01-)籍 貫 福建莆田 現任職務 現任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傢協會執行副會長兼理事長,中國僑聯顧問;國傢協調勞動關係三方會議副主席
  1989~1999年 任中國僑聯副主席、黨組成員兼機關黨委書記,兼任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副會長、中國企業聯合會副會長,中國中小企業國際合作協會顧問。
  林文肯 男,漢,1945年11月出生,福建莆田人。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院碩士研究生。曾任司法部研究室副主任、辦公廳副主任(正廳級,主持工作),中央辦公廳法規室主任,中央紀委副秘書長兼研究室主任,中央紀委委員,中紀委駐中國社會科學院紀檢組組長,國務院僑務辦公室紀檢組組長。
  林元培(1936.2.8 -) 橋梁專傢。出生於上海市,福建省莆田縣人。1954年畢業於上海土木工程學校。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市政學會副主任。現任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資深總工程師。
  理論方面主要成就和貢獻:(1)Bending Theory of Skewanisotropic Plates.(I.A.B.S.E.Proceedings P-32/80) (2)裝配式橫嚮鉸接板橫嚮分佈係數(土木工程學報。1964,一期、二期) (3)卡爾曼濾波法在斜張橋的應用(土木工程學報。1983.163期) (4)南浦大橋與楊浦大橋(土木工程學報Vol126.No.6) (5)斜拉橋(人民交通出版社2004年再版)
  主持工程設計主要成就和貢獻:(1)嘉陵江石門大橋(獲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 (2)上海南浦大橋(獲國傢科技進步一等奬) (3)上海楊浦大橋(跨度602m) (4)上海徐浦大橋(8車道,跨度590m) (5)上海盧浦大橋(全焊鋼結構拱橋,獲美國國際橋梁協會頒發的Eugene C.Figg Jr奬) (6)重慶李傢沱長江大橋(跨度為444m) (7)東海大橋(海上大橋長32Km).2005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林元和:男,1950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漢族,1969年1月參加工作,198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産黨,學歷在職研究生(中國科技大學管理科學係管理科學與工程專業),管理學碩士、工程師。現任中共廣州市委副書記、市委常委,兼任市委黨校校長。 2006年11月任佛山市委委員、常委、書記。
  林超倫;福建莆田,上世紀70年代高中畢業後上山下鄉,高考恢復後考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80年代初大學畢業後留校任教,並在職攻讀研究生,1986年獲得英語語言文學碩士學位後,1990年獲英國的蘭卡斯特大學博士學位。曾在英國BBC工作7年。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林超倫博士一直擔任英國外交部首席中文翻譯,負責英國首相和幾乎所有政府部長(包括前首相梅傑John Major及其主要內閣成員),以及英女王的口譯任務。接待過的中國領導人包括江澤民、鬍錦濤、溫傢寶、朱鎔基、李瑞環、吳邦國、吳儀、唐傢旋、李嵐清、丁關根、肖楊、以及多位部長。
  林超倫博士還擔任英國巴斯大學英漢翻譯碩士課客座教授,英國倫敦威斯敏斯特大學翻譯碩士課講師,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客座教授。
  閔桂榮
  職業:人造衛星技術專傢
  籍貫:福建莆田
  簡歷1956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動力係。1963年獲蘇聯科學院技術科學副博士學位。歷任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室副主任、航天工業部衛星總體部主任、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院長、中國科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常委、國際宇航科學院通訊院士。長期從事航天器熱控製和衛星總體研究、設計工作。在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返回式衛星、每顆試驗通訊衛星的研製工作中了以得突出成績,1985年獲國傢科技進步奬特等奬。著有《航天器熱控製》等。
  餘起芬 1971年被選調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部作戰部工作。後來隨着他對軍事知識的不斷豐富與積纍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對高科技人才的需要又被選調到軍事科學院軍事百科研究室任主任、部黨委委員、戰略研究部副部長、部長(正軍級)、黨委書記、院黨委委員、副研究員、研究員、軍事學博士生導師、少將軍銜、中國軍事科學學會高級研究員、第二屆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第一副會長,撰寫了許多有價值的文章,主編《國際戰略論》等書。
  鄭炳清 (1937.11-,福建莆田人)南京軍區副司令員。1988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93年晉升中將軍銜。
  阮金秀 (1936-,福建仙遊人)軍事醫學科學院研究員。
  劉國廉(1938.11-,福建仙遊人)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二所研究室主任、研究員
  李禮輝,男,1952年5月生,漢族,福建莆田人,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研究員, 2004.09 - 中國銀行行長 劉德章 男,漢族,1946年12月出生,福建莆田人。北京林學院畢業、中央黨校在職研究生學歷,工程師。曾任福建省南平地區行署副專員;福建省林業廳廳長;福建省泉州市委書記。2002年3月任福建省政府副省長。2005年5月任福建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
  林玉英 現任省八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女,1941年10月生,漢族,福建莆田人,大學學歷,高級工程師。1965年7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65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6月省委組織部副部長兼省人事局副局長(正廳級);1995年9月省委統戰部部長;1996年1月省委統戰部部長、省七屆政協黨組成員;1997年3月省七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1998年2月省八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省委統戰部部長;2001年8月起省八屆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 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省八屆、九屆政協委員。
  周天鴻,男,1956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漢族,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88年12月加入民革,學歷研究生,醫學碩士,教授。1976年後,在福建省莆田飲食服務公司工作;1978年後,在武漢大學生物係微生物學專業學習;1982年任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生物學係教師、助教、講師、副教授;1995年任暨南大學理工學院生物工程學係主任、教授;2002年任民革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暨南大學生命科學技術學院院長、生物工程學係主任。2003年1月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林國恩 男,漢族,1946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目前最為係統地研究紅崖天書的專傢,江南造船集團公司高級工程師。1965年考進上海交通大學。1990年開始研究紅崖天書,1997年底,他正式發表研究成果,2006年出版其研究成果《紅崖天書》。被認為,成功破譯千古之謎紅崖天書。全文直譯為:燕反之心,迫朕遜國。叛逆殘忍,金川門破。殺戮屍橫,罄竹難書,大明日月無光,成囚殺之地。須降伏燕魔,作階下囚。丙戌(年)甲天下之鳳皇(御制)。據瞭解,被稱為千古之謎的紅崖天書,被破譯為是明朝初年建文帝所寫之後,在海內外的學界都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很多學者認為這個說法確實讓人信服。學術界人士普遍認為,林國恩對這一千古之謎所作的破譯,與其歷史背景、文字結構、圖像寓意相吻合,具有可信度、說服力。
  陳光毅,男,漢族,1933年8月生,福建莆田人。1953年畢業於東北工學院機電係,1959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歷任甘肅省重工業廳副處長,西北有色冶金設計院生産辦公室主任,甘肅省計委副主任,中共甘肅省委副書記,甘肅省省長,福建省第六屆政協主席,中共福建省委書記,福建省第八屆人大常委會主任。1994年至1998年任中國民用航空總局局長。1998年3月當選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財經委員會主任委員。中共第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委員,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李祖可 男,1946年11月生,福建莆田人,漢族。1996年加入九三學社。現任福建省工商業聯合會會長。工程師。第十屆全國政協委員,第九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曾任九三學社第四屆福建省委副主委。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八屆福建省政協副主席。
  陳希,1953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1975年9月至1982年6月在清華大學化學工程係攻讀本科及研究生,獲碩士學位;1990年12月至1992年1月為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學者,研究方向為化學工程;研究員。1982年歷任清華大學團委書記,黨委學生部部長,化學工程係黨委副書記。1993年任清華大學黨委副書記,黨委常務副書記、工會主席。2002年1月任清華大學黨委書記。2002年3月任清華大學校務委員會主任。中共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當選中央紀委委員。08年12月當選為中國教育部黨組書記、第一副部長。
  陳章良,1961年生,祖籍莆田莆田人,男,說話有很濃的莆田口音,出生地新厝鎮在1956年因發展工業從莆田強行劃給福清,因此被登記成名義上的福清人,實際是莆田人。他的出生地新厝一帶在自從莆田縣成立時就隸屬莆田縣,隸屬莆田縣已有千年的時間,自古就居住着幾萬莆田人。莆田縣境一直以新厝鎮北邊蒜嶺與福清交界,該地自古就使用莆田話,是莆田的一部分。是我國著名的熱帶生物學專傢。曾任北京大學副校長、中國農業大學校長等職,現任全國政協常委,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副主席。 陳章武,乳名白生,筆名章武、馬南山,祖籍莆田涵江江口,1942年出生,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全國委員會委員,福建省作傢協會主席,福建省文聯副主席.中國企聯執行副會長、福建省企聯會長:黃文麟
  福建省文學院院長、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郭風
  郭風,原名郭嘉桂,1917年12月17日生於福建莆田,男,回族,現、當代著名作傢,1933年創作了歌頌光明與正義的短篇小說《配民夫》,從此步入文壇,現已出版文集、散文詩集、兒童文學集等50多部,一些作品被選為教材;一些作品譯成外文被介紹到國外;作品多次獲得全國性奬項。1960年為全國勞動模範;1991年7月首批獲得國務院授予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專傢;長期從事編輯工作,為全國首批百名優秀編輯之一;曾任小學、中學、大學教師;歷任中國作傢協會理事、福建省作傢協會主席、福建省文學院院長、中國散文詩學會會長等;現為中國作傢協會全委會名譽委員等。
  王耀華,男,漢族,1942年1月生,福建莆田人,1995年7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1961年8月參加工作,大專學歷,教授。
  現任:民盟中央常委,福建省政協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員會主委,福建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第七屆、八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劉玉棟,福建莆田人,1970年3月生。是中國籃球的難以超越的豐碑。退役前是八一隊10號,身高一米九八,體重117公斤。
  2005年,他被授予“十年貢獻奬”獲得戴夢得至尊鑽戒,戰神稱號也被肯定
  此外,他還是中國奧運代表團1996,2000兩屆的旗手,代表解放軍隊多次奪得全運會冠軍。
  張國政,男,籍貫:福建仙遊
  北京時間8月19日凌晨,雅典奧運會男子舉重69公斤級比賽在雅典尼凱亞奧林匹剋舉重館結束,中國選手張國政以抓舉160公斤,挺舉187.5公斤,總成績347.5公斤獲得金牌,韓國選手選手李培永以總成績342.5公斤獲得銀牌剋羅地亞老將佩沙洛夫獲得銅牌。張國政的這枚金牌也是今天中國體育代表團獲得的第一枚金牌,中國金牌總數隨之上升到11枚!
  陳至立,女,1942年9月生。福建仙遊人,研究生文化。1961年1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59年至1964年在復旦大學物理係學習。1964年至1968年在中國科學院上海硅酸????研究所攻讀研究生,1968年至1983年任該所研究實習員、助理研究員、副研究員。1980年至1982年去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材料研究所作訪問學者。1983年至1984年任中科院上海硅酸????研究所黨委副書記。1984年至1986年任中共上海市委科技工作委員會副書記、書記。1988年至1989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1989年至1991年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部長。1991年起任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1997年8月任國傢教委黨組書記。1997年9月任國傢教委副主任。1998年3月任國傢教育部部長、黨組書記。中共第十三屆、十四屆中央候補委員。第十五屆中央委員。
  學誠法師 俗名傅瑞林,1966年8月19日出生在福建省仙遊縣賴店鎮羅峰村一個佛教氛圍頗為濃厚的家庭。在祖母和母親的影響帶動下,12歲的他就翻起了佛經。並且還常去附近的玉塔寺玩,總覺得寺院很熟悉、很親切,不知為什麽卻非常喜歡寺裏菩薩的慈祥與自在。法師1974年至1979年就讀於仙遊賴店中心小學,1979年至1982年就讀於仙遊縣華僑中學,其間成績優秀。1982於莆田廣化寺定海長老座下剃度,並依止圓拙老法師修學。1991年畢業於中國佛學院並獲碩士學位。現任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宗教界和平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藏傳佛教學銜工作指導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佛教協會會長、福建佛學院院長、福建莆田廣化寺方丈、陝西扶風法門寺方丈、《法音》主編、《福建宗教》顧問、《福建佛教》主編。
  鄭 武:
  體育之傢添驍將
  祖籍梧塘鎮漏頭村,1967年8月出生,1991年入選國傢男子籃球隊,1993年獲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第3名、亞錦賽冠軍,1994年世界錦標賽第8名、亞運會冠軍,1995年亞錦標賽冠軍,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和2000年悉尼奧運會,鄭武均代表中國男籃參賽,取得第8名的成績。鄭武的父親鄭國寶係國傢高級籃球教練,鄭武之弟鄭亮,原是國傢男排隊員,其傢被譽為體育世傢。
  肖光弼,出生:1952.5 、福建莆田人,高級教練、20世紀70年代福建籃球隊隊員,退役之後開始執教福建男籃,發現並培養了著名國手劉玉棟。福建男籃重組之後,肖光弼再挑重擔,帶領福建男籃從乙級一路殺進甲A,實現“兩級跳”,並為國傢男籃輸送了新國手龔鬆林。
  範劍青:普林斯頓大學教授、全球傑出統計學家
  範劍青教授係莆田二十四中78屆學生,現任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金融冠名教授、普林斯頓大學統計研究會主任、國際數理統計學會會長、《統計年鑒》主編,同時還是中國科學院海外評審專傢、中科院數學與係統科學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中心主任。
  劉玉煌:
  1959年出生在莆田。1981年和1982年,1982年開始到1985年,連續蟬聯三屆亞洲田徑錦標賽跳遠比賽冠軍。1984年,劉玉煌代表中國參加了在洛杉磯舉辦的第23屆奧運會.
  顔建明:1961年出生於涵江區,排球運動健將,1984年代表中國隊獲得第2屆亞洲青年男排錦標賽亞軍,第5屆世界杯錦標賽亞洲預選賽第2名,1984年出徵洛杉磯奧運會,取得第8名成績。
  肖青鬆:1963年出生於原莆田縣,排球運動健將,1983年調入國傢男子排球隊,1984年,代表中國男子排球隊出徵第23屆奧運會,取得第8名。
  林桑:1977年出生於莆田仙遊。2003年第13屆亞洲錦標賽70米淘汰賽、70米團體個人冠軍、團體亞軍;2004年雅典奧運會女子團體銀牌,這枚銀牌是該市在歷屆奧運會上奬牌零的突破。
  顧偉正:上海電視臺記者,慧之堂英語集團總裁,拍攝影視《遊俠的童話》製片人兼參演,《土樓之光》總製片人等等
  鄭培峰:1989年春天,鄭培峰參加省第三屆傷殘人運動會,一舉奪得鉛球和鐵餅冠軍。1994年9月,在北京舉行的第六屆遠南運動會上,鄭培峰又一舉奪得鉛球、鐵餅、標槍3枚金牌和跳遠銀牌,被譽為“三鐵公主”。
  翁建德:1952年出生於莆田市城廂區,是該市體壇名將——亞運會十項全能冠軍翁康強的大姐。羽壇健將,1995年翁建德被調進國傢羽毛球隊任教練,後任專傢組成員。培養了衆多的世界冠軍,有男單冠軍吉新鵬,混雙冠軍高凌,女雙冠軍葛菲/顧俊、楊維/張潔雯,還有北京奧運會上的杜婧/於洋。
  育種學家陸財: (1897—1973) 勞動模範。福建仙遊人。1956年被仙遊縣人民政府和晉江行政專署命名為“陸財號”早稻。1957年獲全國農業勞動模範稱號。1965年獲國傢發明奬。
  著名畫傢周秀廷:-其畫為人民大會堂收藏,1928年9月29日出生於福建莆田,他的代表作有《春夜宴桃李園》(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收藏)、《群仙祝壽圖》(著名收藏傢周穎南收藏)等。秀廷是中國不可多得的一位國畫大傢。
  著名導演:張建亞,1951年出生,福建莆田人,筆名木江,曾為上影演員劇團演員,後考入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1982年畢業後任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導演助理、導演,先後執導《冰河死亡綫》、《少爺的磨難》、《綁架卡拉揚》、《挑戰》、《義膽忠魂》等影片。其中《三毛從軍記》於獲中國電影金雞奬最佳兒童片奬、中國兒童少年電影“童年奬”最佳導演奬和最佳影片奬;
  陳寶田:1949年1月生,福建莆田人。任泰州市委書記。2003年1月任泰州市委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2003年3月任江蘇省人民政府黨組成員、省長助理。2007年1月任江蘇省政協副主席。
  蘇華:女。1908年生,福建莆田人。1931年加入中國GCD。曾任福建省委委員、婦委書記、全國婦聯第三屆執委等職。是第一屆全國人大代表,第三屆全國政協委員。
  陳蔚文:男,1950年9月生,福建莆田人,漢族,2002年任臺盟中央常委、廣東省委會主委,廣州中醫藥大學脾胃研究所所長,九屆全國人大代表。2003年1月任廣東省政協副主席。
  黃明:(1916 )福建仙遊人。歷任《福建日報》編輯主任,福建人民廣播電臺臺長兼省新聞出版局局長,福建省教育局局長、省文教辦公室副主任,福建省委宣傳部部長、福建省顧委副主任。是第六屆全國人大代表。
  陳雷卿:(1935.8 )男,漢族,福建莆田人,1992年4月任廣西柳州市委書記。1995年1月任廣西政協副主席、黨組成員(1997年9月至1997年12月在中央黨校學習)。
  張兆漢:(1914 )福建仙遊人。曾任新華社新加坡分社經理。建國後,歷任福建省委統戰部副部長、部長,福建省僑務委員會副主任,福建省第二、三屆政協副主席。是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莆田馳名商標 Putian well-known trademarks
  才子、雪津(現已被英國英博集團收購)、金威世傢、卡朱米、雲敦、三棵樹、沃特、DY
近義詞
莆田
相關詞
文化藝術戲麯戲劇百科大全信仰湄洲安陽
朔州鄉鎮寧陽福建歷史宋四傢書法傢百科辭典
名人宋朝浙江流派印學旅遊棗莊媽祖
水利興化中國歷史木蘭溪古陂島嶼泉州港口
更多結果...
分類詳情
張開仙遊縣張開城廂區張開涵江區張開荔城區張開秀嶼區
張開莆田市區張開莆田市市轄區
九鯉湖木蘭陂廣化寺東岩山東圳水庫
蔡襄陵園梅峰寺石室岩寧海橋賢良港天後祖祠
南少林寺千年荔枝樹-宋傢香紫霄岩莆田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