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邮编:351100 代码:350302 区号:0594
拼音:Chéng Xiāng Qū
英译:Chengxiang District
城厢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总面积484平方千米。人口37万人(2006年)。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话。
全区辖3个街道、4个镇:龙桥街道、凤凰山街道、霞林街道、常太镇、华亭镇、灵川镇、东海镇。霞林街道。 |
|
城厢区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区,管辖华亭、常太、灵川、东海4个镇和龙桥、霞林、凤凰山3个街道,人口36万。区域面积509平方公里,域内山、海、田兼备的地形特点,使城厢呈现多元经济齐头并进的蓬勃发展态势。
建区以来,城厢国民生产总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长,1998年起,GDP增幅连续6年居莆田市首位。
这里是南国有名的花果之乡,主产四大名果龙眼、枇杷、荔枝和橄榄。所辖常太镇被誉为全国枇杷第一乡,华亭镇是全国优质龙眼生产基地。
城厢海岸线长22.8公里,滩涂浅海养殖面积2.3万亩,已形成花蛤、麒麟菜等蓝色产业带。 全国最大的花蛤育苗基地就在灵川。
这里的农业以水果、水产、畜牧和蔬菜为主导,是莆田市最大的“菜篮子”供应和创汇农业基地之一。
这里工业发展快速,鞋革、服装、建材、食品和电子等主导产业不断壮大。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城厢经济的新亮点,已有珍奥核酸、日山电子、莆田传感器等多家高新技术企业落户城厢。企业的品牌工程建设也不断增强。“才子”是“中国驰名商标”、“才子”牌衬衫荣登“中国名牌”产品行列,“沃特”牌运动鞋、“肖大妈”酿制酱油获国家质量免检称号;百年饼家“复茂”也叫响“中华老字号”。
自然地理
城厢区位于福建省沿海中部、台湾海峡西岸,南临深水良港湄洲湾,324国道、福泉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是扼东南沿海中部水陆交通要冲的黄金地带,为莆田市政治、文化、教育、商业中心。全区面积509平方公里,人口36万人。辖霞林、凤凰山和龙桥三个街道,常太、华亭、灵川和东海四个镇。城厢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四秀常青,地宝物华。常年平均气温20℃,年平均日照1947小时,年平均水量为1300毫米,无霜期320—350天。
历史沿革
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城厢始属莆田县管辖。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兴化路治城区及其近郊划为东厢、南厢、左厢、右厢等四厢,设城厢录事司,与县分治,“城厢”名称由此得来。
1983年析莆田县城厢镇等设城厢区,1984年6月成立。
城厢区历史文化源远流长,人文景观荟萃,城内有千年古刹广化寺、大型古堰木兰陂等著名旅游景点,北部是水光潋滟的东圳水库,南面是碧波荡漾的湄洲湾。
城厢气候温暖,雨量丰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生物资源和物产资源丰富。境内地热资源较丰富,水温40—50℃,可利用潜力大。这里盛产水稻、大小麦、甘薯、甘蔗、黄麻、大豆、花生、蔬菜。荔枝、龙眼、枇杷为区内三大名果,区内还有橄榄、余甘、杨桃、香蕉、芒果、杨梅、葡萄、番石榴、桃、李等名优水果40余种,是南国有名的花果之乡。1961年,谢觉哉途经荔城时题诗赞:“果园错落绿如棚”。翌年,郭沫若路过城厢时也赋诗赞:“荔城无处不荔枝”。
发展规划
一、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培植大中型高新技术企业。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重提高农村教育水平,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建设区文体活动中心、少体校、图书馆和基层文化站,加强民间文化和文物保护,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整体提升人才队伍素质。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健全医疗服务、疾病防控体系,实现4个镇初级卫生保健达标。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积极推行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至2010年,全区人口控制在37.2万人以内(不含流动人口)。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节能降耗,治理污染,保护环境。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失地农民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扩大医疗、失业、工伤等保险覆盖面。坚持和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视保障妇女儿童的权益。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促进劳动力有序转移。规范企业用工行为,维护员工合法权益。坚持定期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继续兴办惠民实事,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条件,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
三、维护社会安定稳定。扎实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和谐企业建设。不断提高“平安建设”水平,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认真解决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及时妥善处置各类公共突发事件。深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坚持依法治区,扎实推进民主法制进程。加强人民武装工作,深入开展“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
经济社会
2008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86.63亿元,增长18.5%,人均GDP达2.37万元。财政总收入达5.17亿元,增长50.8%。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3.38亿元,增长53.5%。全年纳税超1000万元企业由前年3家增加到11家。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9.72亿元,增长51.8%。
工业经济。全年工业总产值完成77.84亿元,增长27.6%。实现工业增加值26.91亿元,拉动GDP增长6.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16家,比前年新增30家,实现产值62.12亿元,增长31.3%。9家省级新经济增长点企业累计完成技改投入1.2亿元,实现产值26.25亿元,增长36.8%。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增加到5家。福建才子系列产品通过中国名牌产品复评,华丰鞋业“沃特”获中国驰名商标,并在全市首家获得出口商品免验资格。
第三产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97亿元,增长19%。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分别实现零售额5.15亿元、1.5亿元,增长14.4%、28%。加快实施第三产业发展规划,20个第三产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09亿元。天马山假日山庄、麦当劳等12个项目实现投产。成功举办首届莆田枇杷采摘游活动;着力推介九龙谷、钟潭等风景区。全年接待游客13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亿元,分别增长16%、11%。常太镇和霞林街道被列入“福建省旅游名镇”候选名单,常太镇洋边村入围“福建最美乡村”。月塘社区、北磨社区分别入选全国和全省商业示范社区;荔城大道餐饮一条街、壶山西路装潢装饰材料一条街被列入省级特色商业街,复茂食品、凤凰百货2家企业入选全省流通龙头企业。
农业生产。全年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13.54亿元,增长7.5%。农业品种结构继续调整优化,粮油作物、经济作物和畜牧业生产保持平稳发展。推广环保无污染养殖等新技术,实施硬壳花蛤产业化育苗及养殖等项目。农业产业化进程持续加快,新培育天喔食品、天怡放心肉等市级龙头企业5家。深化粮食流通体制和林权制度改革。建立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综合补贴长效机制,受益农户5.8万户。
城区建设。旧城改造、新区开发步伐加快,万辉国际城项目一期交付使用,马巷小区、荔景广场、鲤鱼山片区等项目部分竣工交房。全年共完成房地产项目投资13.6亿元,增长78.1%,房屋销售面积增长27.5%。加快安置房建设进度,荔园路二期工程霞林、屿上、棠坡安置房和东园路西山片区安置房已竣工,福厦铁路城厢段、世全片区、鲤鱼山片区安置房共600多户实现回迁。抓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港大道荔园路以北路段实现通车,学园路南段改造、城常公路二期拓改工程基本完成。
新农村建设。被民政部确定为“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区”,华亭镇云峰村、东海镇大埔村和霞林街道下黄村被列入全国农村社区试点村。调整修编4个建制镇的村庄建设规划,完成50个村庄总体规划修编。华亭镇长岭村、东海镇上图村等16个试点村建设进度明显。15个村级供水工程基本完工,累计95个村实现简易通水。继续组织实施家园清洁行动,加大农村垃圾整治力度,85个村生活垃圾实行集中处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共投入资金150多万元,改造农家店98家,覆盖了全区97%的行政村。全年新建农村公路35.5千米,新开辟乡村交通线路2条。
项目建设。99个项目按序时开(竣)工、投产,有效增强发展后劲。加大对经营性土地和工业闲置土地的清理力度。继续扩大对外开放,全年新审批外资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9447万美元,增长34.8%。外贸出口总额预计2.55亿美元,增长20%。全年共策划投资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121个,涉及石化中下游、高新技术、第三产业等领域。先后组织参与规模较大的经贸招商活动8场,推介项目105个,洽谈成功并签约项目59个,总投资50.45亿元,完成投资4.69亿元。就业创业各项优惠政策落实到位,社会投资日趋活跃。全年新发展内资企业342家,注册资本总额2.01亿元,分别增长18.9%、21.2%,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815户。
社会事业。顺利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复评。办学条件和水平全面提升,以一类区良好等次通过省“对县督导”评估验收。实施第二期D级危房改造项目23个,全面消除D级危房。区第一实验小学基本建成。龙桥社区荣获“全民健身全国先进社区”称号。福建省第九届全国亿万农民健身活动先进乡镇联谊会成功举办。区文化馆顺利通过国家二级馆评估验收。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增强,三级卫生防控体系基本建立,凤凰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正式启动,区医院顺利搬迁。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参合人口22.13万,参合率达84%。全区计划生育政策符合率达91.99%,人口出生率为9.85‰。群众殡改意识增强,火化率达85.7%。
人民生活。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59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97%。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201人。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共有2031户4447人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城市低保受益对象709户1706人。重视外来工子女就学,外来工子女在校生达到1375名。抓好地灾户迁建工作,华亭后角村地灾户39户已搬迁,常太松峰村36户地灾户异地搬迁地灾评估和规划已完成。落实库区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扶持资金全面发放到位。编制库区及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共安排项目294个,计划总投资4725万元。全年共兴办实事18项,已完成15项。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6元,增长16.9%。农民人均纯收入6085元,增长14.8%。 |
|
陈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县,城厢始属莆田县管辖。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兴化路治城区及其近郊划为东厢、南厢、左厢、右厢等四厢,设城厢录事司,与县分治,“城厢”名称由此得来。
1983年析莆田县城厢镇等设城厢区,1984年6月正式成立。
1997年,城厢区面积79平方千米,人口15.8万,辖2个街道、2个乡:荔城街道、凤凰山街道、城郊乡、城南乡。
2000年,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全区总人口230816人,其中:荔城街道48966人,凤凰山街道74232人,城郊乡60442人,城南乡47176人。
2001年,城厢区总面积79平方千米,城区面积10平方千米,辖2个街道办事处、2个乡,15个居委会、35个行政村,总人口18.8万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将城厢区荔城街道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镇、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新浦、南郊、华郊、荔浦、徒门、张镇、西洙、东阳、拱辰、畅林 12个村划归荔城区管辖。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城厢区管辖。区划调整后,城厢区共辖3个街道、4个镇,16个居委会、102个行政村,人口31.9830万人,面积484平方千米。城厢区政府驻地不变。
2002年,撤销荔城街道办事处和城南、城郊2个乡,设立龙桥、霞林2个街道办事处;调整凤凰山街道办事处行政区域。龙桥街道办事处辖原荔城街道的梅山、太平2个居委会,凤凰山街道的下磨、北磨、公园3个居委会和原城郊乡的龙桥、泗华等4个村,其中,龙桥行政村改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龙桥。霞林街道办事处辖原城南乡的霞林、棠坡、沟头等10个村,其中霞林、棠坡、沟头 3个村改为居委会,街道办事处驻霞林。凤凰山街道办事处辖南门、南园等6个居委会和原城南乡的朱坑、白洋、林桥3个村,街道办事处驻地不变。
2003年,城厢区辖3个街道、4个镇:凤凰山街道、龙桥街道、霞林街道、华亭镇、常太镇、灵川镇、东海镇。 |
|
- n.: Chengxiang District
|
|
城厢 |
|
|
|
城厢区盐务局 | 城厢区文化馆 | 城厢区档案馆 | 莆田市城厢区医院 | 莆田市城厢区利来 | 城厢区卫生消杀站 |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华 | 莆田市城厢区华亭柳兴 | 福建省莆田市城厢区柳 | 莆田市城厢区利来干鲜 | 莆田市城厢区中医院 | 莆田市城厢区城郊乡卫生院 | 莆田市城厢区腾达鞋业公司 | 莆田市城厢区上林针织厂 | 城厢区教师进修学校 | 莆田市城厢区南门饭店 | 莆田市城厢区西岩宾馆 | 莆田市城厢区新街口宾馆 | 莆田市城厢区华柳兴食 | 莆田市城厢区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 莆田市城厢区振兴塑料纺织厂 | |
|
|
凤凰山街道 | 龙桥街道 | 城郊乡 | 东海镇 | 华亭镇 | 城南乡 | 灵川镇 | 常太镇 | 霞林街道 | 荔城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