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福建 >莆田 > 城廂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Chengxiang District
  郵編:351100 代碼:350302 區號:0594
  拼音:Chéng Xiāng Qū
  英譯:Chengxiang District
  
    城廂區位於福建省沿海中部。總面積484平方千米。人口37萬人(2006年)。通行莆仙方言莆田話。
  
    全區轄3個街道、4個鎮:竜橋街道、鳳凰山街道、霞林街道、常太鎮、華亭鎮、靈川鎮、東海鎮。霞林街道。
區域概況
  城廂區是莆田市的中心城區,管轄華亭、常太、靈川、東海4個鎮和竜橋、霞林、鳳凰山3個街道,人口36萬。區域面積509平方公裏,域內山、海、田兼備的地形特點,使城廂呈現多元經濟齊頭並進的蓬勃發展態勢。
  建區以來,城廂國民生産總值一直保持快速增長,1998年起,GDP增幅連續6年居莆田市首位。
  這裏是南國有名的花果之鄉,主産四大名果竜眼、枇杷、荔枝和橄欖。所轄常太鎮被譽為全國枇杷第一鄉,華亭鎮是全國優質竜眼生産基地。
  城廂海岸綫長22.8公裏,灘塗淺海養殖面積2.3萬畝,已形成花蛤、麒麟菜等藍色産業帶。 全國最大的花蛤育苗基地就在靈川。
  這裏的農業以水果、水産、畜牧和蔬菜為主導,是莆田市最大的“菜籃子”供應和創匯農業基地之一。
  這裏工業發展快速,鞋革、服裝、建材、食品和電子等主導産業不斷壯大。高新技術産業成為城廂經濟的新亮點,已有珍奧核酸、日山電子、莆田傳感器等多傢高新技術企業落戶城廂。企業的品牌工程建設也不斷增強。“才子”是“中國馳名商標”、“才子”牌襯衫榮登“中國名牌”産品行列,“沃特”牌運動鞋、“肖大媽”釀製醬油獲國傢質量免檢稱號;百年餅傢“復茂”也叫響“中華老字號”。
  自然地理
  城廂區位於福建省沿海中部、臺灣海峽西岸,南臨深水良港湄洲灣,324國道、福泉高速公路貫穿全境,是扼東南沿海中部水陸交通要衝的黃金地帶,為莆田市政治、文化、教育、商業中心。全區面積509平方公裏,人口36萬人。轄霞林、鳳凰山和竜橋三個街道,常太、華亭、靈川和東海四個鎮。城廂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秀常青,地寶物華。常年平均氣溫20℃,年平均日照1947小時,年平均水量為1300毫米,無霜期320—350天。
  歷史沿革
  陳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縣,城廂始屬莆田縣管轄。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興化路治城區及其近郊劃為東廂、南廂、左廂、右廂等四廂,設城廂錄事司,與縣分治,“城廂”名稱由此得來。
  1983年析莆田縣城廂鎮等設城廂區,1984年6月成立。
  城廂區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景觀薈萃,城內有千年古剎廣化寺、大型古堰木蘭陂等著名旅遊景點,北部是水光瀲灧的東圳水庫,南面是碧波蕩漾的湄洲灣。
  城廂氣候溫暖,雨量豐沛,日照充足,土壤肥沃,生物資源和物産資源豐富。境內地熱資源較豐富,水溫40—50℃,可利用潛力大。這裏盛産水稻、大小麥、甘薯、甘蔗、黃麻、大豆、花生、蔬菜。荔枝、竜眼、枇杷為區內三大名果,區內還有橄欖、餘甘、楊桃、香蕉、芒果、楊梅、葡萄、番石榴、桃、李等名優水果40餘種,是南國有名的花果之鄉。1961年,謝覺哉途經荔城時題詩贊:“果園錯落緑如棚”。翌年,郭沫若路過城廂時也賦詩贊:“荔城無處不荔枝”。
  發展規劃
  一、加快發展社會事業。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努力培植大中型高新技術企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優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着重提高農村教育水平,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建設區文體活動中心、少體校、圖書館和基層文化站,加強民間文化和文物保護,不斷豐富群衆文化生活。實施人才強區戰略,完善人才激勵保障機製,整體提升人才隊伍素質。推行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和醫療救助,健全醫療服務、疾病防控體係,實現4個鎮初級衛生保健達標。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積極推行優生優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質,至2010年,全區人口控製在37.2萬人以內(不含流動人口)。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節能降耗,治理污染,保護環境。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完善社會保障體係,建立失地農民生活保障制度,實施農村養老保險制度,擴大醫療、失業、工傷等保險覆蓋面。堅持和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重視保障婦女兒童的權益。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健全就業服務體係,加強勞動力技能培訓,促進勞動力有序轉移。規範企業用工行為,維護員工合法權益。堅持定期調整最低工資標準,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繼續興辦惠民實事,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條件,不斷提高城鄉居民生活質量。
  三、維護社會安定穩定。紮實推進和諧社區、和諧村鎮、和諧企業建設。不斷提高“平安建設”水平,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認真解决安全生産、社會治安等方面的突出問題,更加註重社會公平和公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衆的根本利益。建立健全應急管理體係,及時妥善處置各類公共突發事件。深入開展“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質。堅持依法治區,紮實推進民主法製進程。加強人民武裝工作,深入開展“雙擁”和軍警民共建活動。
  經濟社會
  2008全年實現地方生産總值86.63億元,增長18.5%,人均GDP達2.37萬元。財政總收入達5.17億元,增長50.8%。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38億元,增長53.5%。全年納稅超1000萬元企業由前年3傢增加到11傢。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39.72億元,增長51.8%。
  工業經濟。全年工業總産值完成77.84億元,增長27.6%。實現工業增加值26.91億元,拉動GDP增長6.3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16傢,比前年新增30傢,實現産值62.12億元,增長31.3%。9傢省級新經濟增長點企業纍计完成技改投入1.2億元,實現産值26.25億元,增長36.8%。省級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5傢。福建才子係列産品通過中國名牌産品復評,華豐鞋業“沃特”獲中國馳名商標,並在全市首傢獲得出口商品免驗資格。
  第三産業。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97億元,增長19%。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餐飲業分別實現零售額5.15億元、1.5億元,增長14.4%、28%。加快實施第三産業發展規劃,20個第三産業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09億元。天馬山假日山莊、麥當勞等12個項目實現投産。成功舉辦首屆莆田枇杷采摘遊活動;着力推介九竜𠔌、鐘潭等風景區。全年接待遊客132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3.9億元,分別增長16%、11%。常太鎮和霞林街道被列入“福建省旅遊名鎮”候選名單,常太鎮洋邊村入圍“福建最美鄉村”。月塘社區、北磨社區分別入選全國和全省商業示範社區;荔城大道餐飲一條街、壺山西路裝潢裝飾材料一條街被列入省級特色商業街,復茂食品、鳳凰百貨2傢企業入選全省流通竜頭企業。
  農業生産。全年農林牧漁業産值完成13.54億元,增長7.5%。農業品種結構繼續調整優化,糧油作物、經濟作物和畜牧業生産保持平穩發展。推廣環保無污染養殖等新技術,實施硬殼花蛤産業化育苗及養殖等項目。農業産業化進程持續加快,新培育天喔食品、天怡放心肉等市級竜頭企業5傢。深化糧食流通體製和林權制度改革。建立對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綜合補貼長效機製,受益農戶5.8萬戶。
  城區建設。舊城改造、新區開發步伐加快,萬輝國際城項目一期交付使用,馬巷小區、荔景廣場、鯉魚山片區等項目部分竣工交房。全年共完成房地産項目投資13.6億元,增長78.1%,房屋銷售面積增長27.5%。加快安置房建設進度,荔園路二期工程霞林、嶼上、棠坡安置房和東園路西山片區安置房已竣工,福廈鐵路城廂段、世全片區、鯉魚山片區安置房共600多戶實現回遷。抓緊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港大道荔園路以北路段實現通車,學園路南段改造、城常公路二期拓改工程基本完成。
  新農村建設。被民政部確定為“全國農村社區建設實驗區”,華亭鎮雲峰村、東海鎮大埔村和霞林街道下黃村被列入全國農村社區試點村。調整修編4個建製鎮的村莊建設規劃,完成50個村莊總體規劃修編。華亭鎮長嶺村、東海鎮上圖村等16個試點村建設進度明顯。15個村級供水工程基本完工,纍计95個村實現簡易通水。繼續組織實施傢園清潔行動,加大農村垃圾整治力度,85個村生活垃圾實行集中處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共投入資金150多萬元,改造農傢店98傢,覆蓋了全區97%的行政村。全年新建農村公路35.5千米,新開闢鄉村交通綫路2條。
  項目建設。99個項目按序時開(竣)工、投産,有效增強發展後勁。加大對經營性土地和工業閑置土地的清理力度。繼續擴大對外開放,全年新審批外資項目10個,合同利用外資9447萬美元,增長34.8%。外貿出口總額預計2.55億美元,增長20%。全年共策劃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項目121個,涉及石化中下遊、高新技術、第三産業等領域。先後組織參與規模較大的經貿招商活動8場,推介項目105個,洽談成功並簽約項目59個,總投資50.45億元,完成投資4.69億元。就業創業各項優惠政策落實到位,社會投資日趨活躍。全年新發展內資企業342傢,註册資本總額2.01億元,分別增長18.9%、21.2%,新發展個體工商戶1815戶。
  社會事業。順利通過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復評。辦學條件和水平全面提升,以一類區良好等次通過省“對縣督導”評估驗收。實施第二期D級危房改造項目23個,全面消除D級危房。區第一實驗小學基本建成。竜橋社區榮獲“全民健身全國先進社區”稱號。福建省第九屆全國億萬農民健身活動先進鄉鎮聯誼會成功舉辦。區文化館順利通過國傢二級館評估驗收。公共衛生應急能力進一步增強,三級衛生防控體係基本建立,鳳凰山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正式啓動,區醫院順利搬遷。全面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參合人口22.13萬,參合率達84%。全區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率達91.99%,人口出生率為9.85‰。群衆殯改意識增強,火化率達85.7%。
  人民生活。全年城鎮新增就業人員459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1.97%。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3201人。提高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共有2031戶4447人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城市低保受益對象709戶1706人。重視外來工子女就學,外來工子女在校生達到1375名。抓好地災戶遷建工作,華亭後角村地災戶39戶已搬遷,常太鬆峰村36戶地災戶異地搬遷地災評估和規劃已完成。落實庫區移民後期扶持政策,扶持資金全面發放到位。編製庫區及移民安置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經濟發展規劃,共安排項目294個,計劃總投資4725萬元。全年共興辦實事18項,已完成15項。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06元,增長16.9%。農民人均純收入6085元,增長14.8%。
歷史沿革
  陳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縣,城廂始屬莆田縣管轄。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興化路治城區及其近郊劃為東廂、南廂、左廂、右廂等四廂,設城廂錄事司,與縣分治,“城廂”名稱由此得來。
    1983年析莆田縣城廂鎮等設城廂區,1984年6月正式成立。
    1997年,城廂區面積79平方千米,人口15.8萬,轄2個街道、2個鄉:荔城街道、鳳凰山街道、城郊鄉、城南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30816人,其中:荔城街道48966人,鳳凰山街道74232人,城郊鄉60442人,城南鄉47176人。 
    2001年,城廂區總面積79平方千米,城區面積10平方千米,轄2個街道辦事處、2個鄉,15個居委會、35個行政村,總人口18.8萬人。
  
    2002年2月1日,國務院批準撤銷莆田縣,設立莆田市荔城區和秀嶼區,同時調整莆田市市轄區行政區劃。將城廂區荔城街道的文獻、鳳山、長壽、英竜、梅峰5個居委會,城南鄉的鎮海、闊口、新鎮、步雲、埭裏、古山6個村,城郊鄉的長豐、七步、新浦、南郊、華郊、荔浦、徒門、張鎮、西洙、東陽、拱辰、暢林 12個村劃歸荔城區管轄。將原莆田縣的常太、華亭、靈川、東海4個鎮劃歸城廂區管轄。區劃調整後,城廂區共轄3個街道、4個鎮,16個居委會、102個行政村,人口31.9830萬人,面積484平方千米。城廂區政府駐地不變。
    2002年,撤銷荔城街道辦事處和城南、城郊2個鄉,設立竜橋、霞林2個街道辦事處;調整鳳凰山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竜橋街道辦事處轄原荔城街道的梅山、太平2個居委會,鳳凰山街道的下磨、北磨、公園3個居委會和原城郊鄉的竜橋、泗華等4個村,其中,竜橋行政村改為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竜橋。霞林街道辦事處轄原城南鄉的霞林、棠坡、溝頭等10個村,其中霞林、棠坡、溝頭 3個村改為居委會,街道辦事處駐霞林。鳳凰山街道辦事處轄南門、南園等6個居委會和原城南鄉的朱坑、白洋、林橋3個村,街道辦事處駐地不變。
    2003年,城廂區轄3個街道、4個鎮:鳳凰山街道、竜橋街道、霞林街道、華亭鎮、常太鎮、靈川鎮、東海鎮。
英文解釋
  1. n.:  Chengxiang District
近義詞
城廂
相關詞
福建省莆田市鄉鎮????業公司????務局文化館
包含詞
城廂區????務局城廂區文化館城廂區檔案館
莆田市城廂區醫院莆田市城廂區利來城廂區衛生消殺站
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莆田市城廂區華亭柳興福建省莆田市城廂區
莆田市城廂區利來幹鮮莆田市城廂區中醫院莆田市城廂區城郊鄉衛生院
莆田市城廂區騰達鞋業公司莆田市城廂區上林針織廠城廂區教師進修學校
莆田市城廂區南門飯店莆田市城廂區西岩賓館莆田市城廂區新街口賓館
莆田市城廂區華柳興食莆田市城廂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莆田市城廂區振興塑料紡織廠
分類詳情
張開鳳凰山街道張開竜橋街道張開城郊鄉張開東海鎮張開華亭鎮
張開城南鄉張開靈川鎮張開常太鎮張開霞林街道張開荔城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