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市 : 廣平縣 : 昌黎縣 : 新蔡縣 : 襄城縣 : 山陽縣 : 米脂縣 : 城東區 [顯示全部] : 中國 >安徽 >安慶 >大觀區 > 十裏鋪鄉
顯示地圖
目錄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十裏鋪鄉
  十裏鋪鄉位於歷史文化名城、長江重要港口城市、皖西南經濟中心——安慶市的西北方,與海口鎮、山口鄉及宜秀區大竜山鎮接壤。全鄉總面積30平方公裏。境內擁有耕地2104畝,可養水面2500畝,林業面積8761畝,已探明礦産13種。鄉政府駐地十裏村,占地10畝。根據相關資料顯示,轄7個村、1個社居委和1個農場,49個村民小組,共有人口1.5萬人。有黨員902人,轄20個黨組織,其中村級黨委2個(含企業黨委1個),黨總支7個(含機關總支1個,村總支2個,企業總支4個),黨支部11個(含村、社居委、農場支部6個,其他鄉屬事業單位支部5個),農村黨員529人。
  區位交通
  十裏鋪鄉道路網發達,交通便捷。南臨黃金水道——長江,火車貨運北站座落於境內,距安慶民航5公裏,距安慶火車站3公裏,安慶港5公裏,合九鐵路、206國道、集賢北路、十獅路、茅清路、袁柏路、環城西路、皇冠路、丁香路穿境而過。
  歷史文化
  十裏鋪鄉人傑地靈,境內集賢關為古來兵傢必爭之地,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紅水塘為太平天國吳王陳玉成率義軍與清軍殊死拼搏之戰場;為紀念近代名人陳獨秀先生而建的獨秀陵園坐落於境內風景秀麗的葉傢衝。
  行政沿革
  1992年3月9日,由原安慶市郊區十裏鄉、安慶市郊區肖坑鄉、安慶市郊區鳳凰鄉合併組建成安慶市郊區十裏鋪鄉,共轄22個村。2005年5月28日,因區劃調整,將原安慶市郊區十裏鋪鄉區域劃出2/3,現更名為安慶市大觀區十裏鋪鄉
  社會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十裏鋪鄉在歷屆黨委的領導下,一以貫之抓發展,經濟總量連續十年名列安慶市鄉鎮前茅,黨的建設榮獲省委組織部“五個好”標兵單位,新農村建設被評為省新農村建設示範鄉鎮,“三五”、“四五”普法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先進集體,綜治工作被省委、省政府表彰為模範鄉鎮,武裝工作受到南京軍區嘉奬,綜合實力一度進入全省二十強鄉鎮。尤其是區劃調整以來,鄉黨委、政府及時提出“工業化、商貿化、城市化”和在大觀經濟發展中當好排頭兵的總體思路,堅持科學發展,不斷創新,自我加壓,勇於攻堅,轄區內共有企業113傢,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3傢,經濟總量由2005年的3.5億元到2008年的7.7億元,財政稅收由2005年的700萬元到2008年的2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5年的3450元到2008年的5251元,分別增長了2.2、3.4和1.5倍,經濟實力在大觀區由一個中等鄉、(鎮)、街道辦事處水平躍居到全區第一,連續三年獲得區經濟發展一等奬,連續兩年被評為區招商引資先進單位。
  2008年,鄉黨委分別被區委和市委授予“五個好”基層黨組織和“五個好”鄉鎮黨委標兵;司法所被省司法廳命名為“省級示範司法所”;鄉黨委、政府被區委、區政府授予“區平安建設先進集體”稱號;計生工作獲全區考評第一名。
安徽省安慶市大觀區
  十裏鋪鄉位於安慶市西北郊,與海口鎮、山口鄉及宜秀區大竜山鎮接攘。全鄉總面積30平方公裏,轄七個行政村,一個社居委,一個農場,總人口1.5萬,擁有耕地面積2160畝,可養水面2500畝,林地10600畝。
  交通便捷。安慶火車貨運北站座落於境內,距安慶民航工2公裏,安慶火車站2公裏,安慶港5公裏,合九鐵路、206國道、集賢北路、十獅路、茅清路、環城西路、袁柏路等城市主幹道從鄉境內穿過。
  風景秀麗。境內集賢關為古來兵傢必爭之地,素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說;紅水塘為太平天國吳王陳玉成率義軍與清軍殊死拼搏三戰場;近代名人陳獨秀的陵園座落於葉傢衝。
  經濟繁榮。2007年全鄉擁有中小型企業109傢,完成經濟總量6.6億元,實現入庫稅金1808.5萬元,引進資金9083萬元,農民人圴純收達到4200元。近年來,全鄉圍繞“工業化,商貿化,城市化”的發展方向,突出發展新型工業,先後成功引進弘立混凝土,志誠耐磨,小竜山塑料等規模工業企業,形成了以建築建材,機械製造,包裝印刷為主導的特色産業。
英文解釋
  1. :  Shilipu township
  2. n.:  Shilipu Xiang
近義詞
十裏鋪
包含詞
三十裏鋪鄉二十裏鋪鄉十裏鋪鄉中心學校
昌黎縣十裏鋪鄉葡萄苗研發基地
分類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