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安徽 >合肥 > 瑤海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Yaohai District
  郵編:230011 代碼:340102 區號:0551
  拼音:Yáo Hǎi Qū 英譯:Yaohai District
  
  瑤海區位於合肥市區東部,東經117°、北緯31°,西以南淝河、板橋河為界,東與肥東縣接壤。總面積189平方千米(實際管轄142.9平方千米),總人口45萬人(2007年末)。
  
  全區轄13個街道、1個鎮、1個鄉:明光路街道、車站街道、勝利路街道、三裏街街道、銅陵路街道、七裏站街道、紅光街道、和平路街道、大通路街道、長淮街道、方廟街道、城東街道、七裏塘街道、大興鎮、磨店鄉,以及1個省級開發區(合肥瑤海工業園區)。區政府駐明光路街道明光路1號。其中,長淮街道、方廟街道、七裏塘街道由合肥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代管。
  
  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3℃,降雨量近1000毫米,日照2100多個小時, 年平均濕度76%。瑤海區是合肥市的交通樞紐區,合徐、合寧、合蕪等高速公路過境,有合肥火車站、長途汽車站、合肥新港,以及通江達海的南淝河水運。
  
  景點有鴻章美食文化街徽派建築群、少荃湖景區、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等,人文景觀有李鴻章享堂、李氏祠堂、王亞樵墓等,休閑場所有和平廣場、勝利廣場、新海廣場以及瑤海公園、花衝公園、生態公園等。
No. 2
  區人民政府駐明光路57號,郵編:230011。代碼:340102。區號:0551。拼音:Yaohai Qu
  合肥市係安徽省省會,歷史悠久,人文薈萃,以“三國故地、包拯家乡”而聞名於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合肥市解放思想、加快發展,迅速躋身中國城市綜合實力40強,先後榮獲全國首批園林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優秀旅遊城市等稱號。
  瑤海區位於合肥市東部,地處北緯31°41′54″~31°57′59″,東經117°03′44″。其東與肥東縣接壤,西南相隔南淝河、板橋河,與廬陽區相望,北與新站區毗鄰。土地總面積142.9平方公裏,轄2個鄉鎮,10個街道,1個工業園區,人口3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8.5萬人。區劃調整兩年來已先後被評為全國科普示範城區、全國青年文明社區、全省綜治模範區。
  區位優勢明顯,是合肥市的交通樞紐區。坐落區內的合肥火車站、鐵路編組站、長途汽車站、合肥新港,穿境而過的合徐、合寧、合蕪等高速公路,僅10分鐘車程即可抵達的合肥駱崗機場,以及通江達海的南淝河水運,構成了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絡。
  工業配套齊全,是合肥市的老工業基地。技術、勞動力等要素資源豐富,綜合生産成本相對較低,發展工業的比較優勢明顯。瑤海經濟開發區及3個工業園區發展勢頭強勁,城區企業逐步退城入“園”,嚮集群化、規模化、基地化方向發展,擁有合鋼、合化、勝華電纜、格力電器等一批大中型企業,初步形成了鋼鐵化工、機電、紡織服裝、傢具建材、造紙五大支柱産業。
  商業貿易繁榮,是合肥市的市場物流區。建材裝飾、汽車配件、糖酒百貨、花鳥古玩、糧油幹雜、傢具等6大類41個市場,元一時代、古井賽特等15傢大中型商業網點,合肥現代物流園等12傢物流配送企業,共同構成了區域性物流中心的基本框架。安徽大市場、長江批發市場、安徽國際汽車城、紅旗建材、裕豐花市等在省內外享有盛譽。以國美電器、易初蓮花、閤家福、好又多、傢得利等連鎖經營企業為依托的連鎖商業體係逐步完善。
  文化底藴深厚,是合肥市新興的旅遊休閑區。瑤海區人文薈萃、英才輩出,是洋務運動代表人物李鴻章、革命志士王亞樵的出生地,境內有李鴻章享堂、李氏祠堂、傢廟、王亞樵墓地遺址等人文景觀和安徽省唯一一傢被國傢文化部命名的文化産業示範基地——安美文化藝術中心,旅遊資源極具開發潛力。和平廣場、勝利廣場、新海廣場以及瑤海公園、花衝公園、生態公園似一塊塊翡翠鑲嵌瑤海,南淝河風光旖旎,鴻章美食文化街徽派建築群、少荃湖景區、青少年素質教育基地等風景秀麗,古井假日酒店、元一大酒店、隆崗大酒店、希爾頓酒店等星級賓館,為南來北往的客商提供了舒適的住宿、餐飲環境。
  投資環境一流,是國內外客商投資興業的首選之地。堅持與時俱進,打造一流的投資環境,來該區投資興業的國內外客商將享受到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和最適宜人居的生態環境。瑤海經濟開發區及3個鄉鎮工業園、城區62處危改項目和周邊尚未開發的處女地共有60多平方公裏,為外來客商投資興業提供了充足的土地資源。
No. 3
  瑤海區是2002年3月合肥市區劃調整後成立的新區,位於合肥市東部,西以淝河、板橋河為界,東與肥東縣接壤,現轄13個街道 、2個鄉鎮、1個省級開發區,總面積142.9平方公裏,總人口4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5.82萬人。(以上數據含新站區)
No. 4
  瑤海區位優勢明顯,是合肥市的交通樞紐區。坐落區內的合肥火車站、鐵路編組站、長途汽車站、合肥新港,穿境而過的合徐、合寧、合蕪等高速公路,僅10分鐘車程即可抵達的合肥駱崗機場,以及通江達海的南淝河水運,構成了現代化的立體交通網絡。工業配套齊全,是合肥市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機械製造、電子電器、傢具建材、鋼鐵化工等四大支柱産業,彙聚了合肥鋼鐵集團、合肥氯鹼化工集團、合肥聯合利華等大中型企業160多傢。並擁有各類技術工人及熟練工人6萬餘人,勞動力資源豐富、成本較低,發展工業的比較優勢明顯。商貿發達,是合肥市新興市場區。通過退工廠辦市場,已建成8大類41傢大中型市場,主要包括機電産品市場(裝載機、挖掘機等),傢具市場、建築裝璜材料市場、日用百貨市場、糖酒食品市場、汽車及零部件市場、花鳥魚蟲市場等,其中在國內及省內較有名的市場有安徽國際汽車城、安徽大市場、長江批發市場、合肥汽配城、東方商城、合肥紅旗建材批發市場等。全區市場經營總面積約61.4萬平方米,年交易額約48.7億元。
  “十五”期間,特別是區劃調整以來,區委、區政府始終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大力宏揚“求真務實、爭創一流”的瑤海精神,全力打造“工業瑤海、物流瑤海、生態瑤海”,全區經濟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十五”期間,地區生産總值年均增長22.64%,人均生産總值翻了兩番多。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年均增長51.42%。財政收入同口徑年均增長25.8%;可用財力翻了一番多。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工業總産值年均增長16%,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上升至39.4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由原來的40戶增加到81戶,鋼鐵化工、機械電纜、紡織服裝、建材造紙四大工業基地基本建成。第三産業迅速擴張,共建成8大類41傢市場、15傢大中型商業網點、12傢物流配送企業。非公有製經濟不斷壯大,個體工商戶和民營企業年均增長18%和35%;年納稅額超百萬元的民營企業達到20多傢,金鐘紙業、廣廈集團、信地房産、勝華電纜進入全省民企百強之列,非公經濟占區域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80%。農村經濟穩步發展,農業總産值年均增長8.97%,城郊型農業格局初步建立。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80.43億元,比2002年增長75.69%,年均遞增20.67%;完成工業總産值73億元,比2002年增長59.15%,年均遞增16.75%;實現財政收入2.24億元,比2002年增長82.4%,年均遞增22.4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6億元,比2002年增長94.5%,年均遞增2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9684元和5350元,年均遞增9.2%和11%。
  2002年8月,區委、區政府抓住區劃調整的機遇,規劃建設了瑤海工業園區,並在合肥市4個區級工業園區中始終處於領先地位。目前園區已建成32公裏“六橫八縱”、內聯外接、暢通便捷的道路網絡,首期10平方公裏實現“八通一平”,初步形成以兩個環區生態走廊為依托,以新海廣場為重點,以道路緑化為紐帶的生態園區格局。四年來園區共引進項目95個,協議利用資金70億元,實際到位內資22億元,外資2000多萬美元,投資過億元企業的近10傢,39傢企業建成投産,初步形成了以勝華電纜、耀華電器為竜頭企業,以機電為特色産業,以精細化工、服裝鞋帽、印刷包裝、機械製造等行業為基礎産業的特色工業園區。截至目前,園區纍计完成固定資産投資40.7億元,完成地區生産總值14.4億元,完成工業總産值12.6億元,實現稅收7000多萬元。此外,磨店、大興、城東三個鄉鎮工業集中區建設也取得較大突破,形成了“一大三小”工業園區錯位發展、良性互動的格局
  堅持用先進理念引導幹部群衆,積極推進以市場為取嚮的改革,擴大以招商引資為主體的對外開放。按照“五個一批”的思路,在全市率先完成市屬48傢劃轉國有集體企業“雙退”改革任務,完成了企業退休職工移交社區管理和企業剝離辦社會的學校接收工作。改革稅收目標考核辦法,進一步調動了鄉鎮、街道發展經濟的積極性。組建工業、商業、國資、育英、城投5傢國有資本運營公司,宏觀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教育、文化、衛生、城建、民政、農村稅費、市容管理、鄉鎮機構等改革順利實施。 2002年,瑤海區在全市率先組建招商局,不斷創新招商思路,改進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領域,先後引進上海勝華電纜、浙江寶業集團、浙江聖大集團、浙江金太陽、聯合證券、奧比特電器、泰國正大易初蓮花超市等投資過億元項目。四年來纍计完成招商引資內資49.4億元、外資4229萬美元,年均遞增120.1%和70.2%。
  “十五”期間,瑤海區全面推進“道路建設、危舊房和城中村改造、小街巷修建”三大民心工程,開發建成一批重大項目和標志性工程,城鄉面貌發生可喜變化,城區形象和品位進一步提升。 “十五”期間,先後建成壩上街路、明光路南段、臨淮路中段、東段、天長路、合磨公路、臨泉路、鳳凰橋路、銅陵路大橋等十四條路一橋工程,總長139010米,總拆遷面積118800平方米,總投資約5億元。2006年又開工建設了新安江路、肥東路、郎溪路等10條城市主幹道。加大對小街巷的修建力度,共修建小街巷148條,總長40578米,總面積為308987平方米 ,投資達8250萬元。 全面推進安紡二村、東七“八百戶”等危舊房改造工程,1950多戶居民回遷寬敞明亮的新房。整治舊小區8個,約30萬平方米,新建生活小區39個。開展了大拆違,全區現已拆除違法建設207萬平方米,新增緑化面積7.9萬平方米,拆出了瑤海發展的新空間,贏得了全區人民的擁護支持和社會各界的贊揚。
No. 5
  基礎教育均衡發展。五年來,尤其是區劃調整後接收了27 所鄉鎮學校和12所企業學校。通過學校佈局調整和教育資源整合,全區初中、小學由原東市區時的28所發展到現在的53所,教師隊伍由1313人壯大到3023人,完成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的畢業生達5萬多人。全區用於學校基礎建設及設施設備投資近億元,推進了教育現代化。先後涌現出省、市級傢教名校10所,省級體育傳統項目學校5所,省、市級緑色學校11所,市級文明學校18所。社區衛生服務網絡健全 。 “十五”期間,我區不斷加強醫療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目前,轄區內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67個,已形成功能齊全的社區醫療衛生服務網絡體係,實現了“15分鐘”衛生服務圈,滿足社區居民不同層次的醫療衛生服務需求。就業再就業持續擴大 。五年來全區淨增就業崗位3.8萬個,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6萬人,安置公益性崗位2233個。2001年,率先在全省成立百幫就業服務中心,充分發揮“中心”孵化器的作用,共指導成立了361傢非正規就業勞動組織,安置了4378名下崗失業人員。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全面落實我區共有企業退休人員6萬多人,占全市市區退休人員總量的45%。2003年初,作為合肥市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試點區,三年來不斷探索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工作的工作方法,前後接收了退管人員24000多人,成立企業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服務中心,為企業退管人員提供優質社區管理服務,服務率先在全市超過80%,基本上實現了退管人員“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教、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社會保障體係逐步健全 五年共保障44萬戶123萬人,纍计發放低保金6400萬元,發放失業金1.75億元,全區實現了應保盡保。企業退休職工養老金和下崗失業人員基本生活費的發放均達到100% 。近年來,瑤海區先後獲得全國科普示範區、全國青年文明社區示範區、全國社區衛生服務示範區、全國科教進社區先進集體、全國徵兵工作先進單位和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模範區、全省社區殘疾人工作示範區、全省家庭教育現代化示範區等榮譽稱號。
No. 6
  1950年4月,遵照皖北行政公署指令,車站區派出所行政區轄職權轉由新成立的合肥市車站區行使。該區轄境:東以淮南鐵路綫合肥段為界,西起合肥老城區東城門,南至郊區雷大郢,北至合肥老火車站前劉大郢。東西跨度0.75公裏,南北跨度2.5公裏,面積1.875平方公裏。全區轄15個行政小組,居民2410人。
  1953年,該區所轄的15個行政小組撤銷,改成立勝利路、車站、格物街、壩上街、尚武街、河北街、崇德街、三裏街等8個居民委員會。其後又於1954年增設中心、合浦路、茆公橋等3個居民委員會。
  1955年,車站區人民政府更名為車站區人民委員會。其所轄範圍、機構不變。
  1956年,該區增設七裏站居民委員會。同時將格物、壩上、崇德、尚武、河北等5個居民委員會分別更名為蚌一、蚌二、滁州路、巢湖路、雨花橋居民委員會。
  1960年城市開展公社化運動,該區於當年6月5日改成立為東市區人民公社(區人委仍存留。中共車站委員會更名中共東市區人民公社委員會。)該公社時下轄三裏街、和平路、勝利路、東方紅、花衝、大興集、明光路和紅光等8個分社。
  1968年5月18日,東市區人民公社撤銷,改成立東市區人民政府。機關駐地蚌埠路472號。原東市區人民公社所轄的分社,於當年9月3日全部撤銷,改設為18個街道委員會。其中有6個為工廠區居民街道。
  同年6月,該區下轄的21個農業、蔬菜大隊劃出由郊區管轄。
  1965年7月,根據安徽省人民委員會關於設立街道辦事處和增設居民委員會的指示精神,該區增設勝利路、三裏街、花衝、和平路4個街道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由前23個增至42個。另增設了合肥肉聯廠、合肥造紙廠、合肥建材實驗廠等3個工廠傢屬委員會。時該區人口達到8.56萬,較1951年增長34.51倍。
  1966年“文革”運動開始後,該區於1967年5月14日被軍管,成立中國人民解放軍合肥市東市區軍事管製小組,接掌全區的領導權。
  1968年2月29日,軍事管製小組改設為革命委員會。該區原轄街道屬調整改設為9個街道革命委員會。即:七裏站、和平路、大通路、車站、勝利路、明光路、紅光、三裏街、銅陵路等。街道以下各居委會全部實行連隊軍事建置。此設置於1973年改恢復為居委會建置。此間,該區共設有48個居民委員會。
  1979年經安徽省革命委員會批復意見,該區居委會擴展為55個。
  1980年1月,該區恢復人民政府名稱和建置。其下轄街道、居委會於當年3月全部恢復原名。
  1989年,該區增設10個居委會和71個傢屬委員會,並建立安徽省第一個軍人傢屬服務中心。
  1999年5月,該區將所轄居委會調整為32個,其後又於2001年9月將所轄傢屬委員會和居委會整合改建成82個社區居委會。
  2002年3月,合肥市進行區劃調整,該區更名為合肥市瑤海區。區下轄共9個街道、4個鄉鎮。各鄉鎮部分村民委員會於2003年6月改建為社區居民居委會。
  至2005年底,瑤海區經過勘界,其轄區境域,東與肥東縣接壤,西、南濱南淝河,北鄰長豐縣,總面積142.9平方公裏,下轄13個街道、2個鄉鎮,人口38.3萬。其中非農業人口為28.83萬,占總人口75.27%。
No. 7
  包拯(999-1062) 北宋著名清官,政治傢。
  楊行密 (852~905年),字化源,廬州府合肥人。
  李鴻章(1823-1901) 清末政治傢,洋務派首領。
  劉銘傳(1836-1895) 清末淮軍重要首領,首任臺灣巡撫。
  李經羲(1859-1925) 肥東人,1917任北洋政府國務總理兼財政總長。
  段祺瑞(1865-1936) 北洋軍閥皖係首領。
  龔心湛(1869-1943) 1918年任安徽省省長,1919年任北洋政府財政總長兼國務總理。
  賈德耀(1880-1940) 1926年任段祺瑞政府總代理,總理。
  範鴻仙(1882-1914) 民國時期《民呼日報》、《民籲日報》、《民主報》三報的創辦人之一,“鐵血軍”總司令。
  吳 𠔌(1883-1911) 中國同盟會籌建人之一,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時曾領導了安慶起義。字春陽。合肥(今屬長豐縣)人。
  倪映典(1885-1910) 1906年參加同盟會,在廣州發動新軍起義,兵敗犧牲。
  王亞樵(1887-1936) 1908年組織正氣社,加入同盟會,曾以“暗殺黨”、“斧頭黨”首領聞名於上海灘。
  蔡炳炎(1902-1937) 黃埔軍校畢業,參加過東徵,1937年參加凇滬抗戰羅店保衛戰,壯烈犧牲,1985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追認為革命烈士。
  楊寶森(1909-1958) 京劇表演藝術傢,30年代末與馬連良、譚富英、奚嘯伯並稱“四大須生”。
  張勁夫(1914- ) 肥東人,曾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書記,省長、國務委員兼國傢經委主任等。
  包玉剛 (1918-1991) 英籍香港實業傢。 世界上最大的航運業巨頭之一。
  楊振寧(1922- ) 著名美籍物理學家,諾貝爾奬金獲得者。
  董庚初 印尼歸國華僑,實業傢,曾當選為緻公黨第九屆中央主席、第七屆全國人大常委、第八屆全國政協副主席。
英文解釋
  1. n.:  Yaohai District
近義詞
瑤海
相關詞
安徽合肥行政區劃
包含詞
瑤海區工業園合肥市瑤海區瑤海區人民政府
瑤海區疾控中心已更名為瑤海區合肥瑤海區滁洲路
分類詳情
張開車站街道張開城東街道張開大興鎮
張開勝利路街道張開和平路街道張開瑤海區工業園
張開七裏塘街道張開磨店鄉張開明光路街道
張開三裏街街道張開銅陵路街道張開七裏站街道
張開紅光街道張開大通路街道張開新站綜合開發試驗區
合肥瑤海工業園區合肥新站綜合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