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12000 代碼:330602 區號:0575
拼音:Yuè Chéng Qū,Yuecheng Qu
越城區位於浙江省中部,杭州灣南岸,寧紹平原西部,會稽山北麓,是紹興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區域四周與紹興縣相連,總面積336.91平方千米。總人口63.86萬人(2005年)。
越城區轄7個街道、7個鎮:塔山街道、府山街道、北海街道、蕺山街道、稽山街道、城南街道、迪蕩街道;東湖鎮、臯埠鎮、馬山鎮、鬥門鎮、鑒湖鎮、東浦鎮、靈芝鎮。共有238個行政村、137個社區(居委會)。其中,迪蕩街道由浙江紹興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代管。區人民政府駐延安路18號。
越城因2500年前曾是越國都城而得名。秦置會稽郡,唐置越州。1983年7月23日,國務院批準實行市管縣體製,撤銷紹興地區,設立紹興市(地級),撤縣級市,恢復為紹興縣,駐市。是年9月20日,省府辦公廳通知,析紹興縣城區和周邊亭山、禹陵、靈芝、城東,梅山5鄉和東湖1鎮建越城區;越城區轄府山、塔山、蕺山、北海4街道和亭山、東湖、禹陵、靈芝、城東、梅山6公社。 |
|
越城區地處杭州灣南岸,寧紹平原西部,會稽山北麓,公元前490年,越王勾踐遷都建城於此而得名。秦朝置會稽郡,唐朝置越州,一度成為南宋臨時都城和明末魯王監國之所,是中華民族最早的發祥地和先越文化最發達的地區之—,具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
1949年5月紹興解放,設紹興市(縣級市),後分別設紹興縣、紹興地區,為紹興縣、紹興地區行政公署所在地。1983年7月,紹興撤地建市設越城區,現越城區為紹興市委、市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紹興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現越城區實際管轄8個鎮、街道,164個行政村,60個社區居委會,5個鎮屬居委會。區域面積195.29平方公裏,總人口41.24萬,其中農業人口10.1萬。2005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259.93億元,其中第一産業6.19億元,第二産業139.46億元,第三産業114.28億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19元,農民居民人均純收入達8715元。
農業以發展現代城市農業為目標,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加大結構調整步伐,基本形成以特種水産、蔬菜種植、畜禽養殖為主體的效益農業新格局。
工業基本形成了以民營經濟為主體,以紡織、印染、服裝、傢私為特色的經濟格局。近幾年來,該區把加大技術改造作為調整工業結構的突破口,技術改造、加大投入成為工業發展的主題,技改投入屢創歷史新高。通過技改投入,傳統紡織業整體素質普遍提高,傢私業迅速發展,培育壯大了一批規模企業和名牌産品。全區經濟外嚮度近年來也不斷提高。
第三産業基本上形成了以專業市場為主體,社區服務為特色的發展格局。東方傢園傢具廣場,中興路再就業市場和塔山竹木交易市場分別通過了全省三星級、二星級和一星級市場的考核驗收。全區社區服務網絡已初具體係,區、街道和居委會相繼建立了1400多個社區服務中心和服務站,並出現了“好鄰捨”服務中心等—些社區服務品牌企業。 |
|
越城區位於寧紹平原西部,會稽山北麓。北緯 30 ° 00 ,東經 120 ° 35 。四周與紹興縣接壤,地勢南高北低,南多丘陵,地面高程 5.1 米至 6.2 米間。
越城區境地處平原水網地帶,平水江、灕渚江、南池江、坡塘江自南而北,流經區內;鑒湖水域和浙東運河,以東西嚮分別貫穿區境南北部。境內河道縱橫,水網密佈。區境南部,有零星土丘分佈。全區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東北風為多,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 16.4 ℃,年平均日照 1996.4 小時,無霜期 240 天,年平均降水量 1461 毫米。夏秋間臺風暴雨時有侵襲,有時造成較大損失。
越城區位於寧紹平原西部,會稽山北麓。
會稽山地位於紹興縣南部、諸暨東部、嵊縣西北部,為浦陽江和曹娥江的分水嶺。山地呈南西—北東走嚮,境內長約90公裏,寬約30公裏,是全市地形骨架的脊梁。組成山體的岩石主要是中生界火山熔岩與碎屑岩,山地內部也有粉砂岩、泥岩等分佈。《史記·夏本紀》:“禹會諸侯江南,計功而崩,因葬焉,命曰會稽。會稽者,會計也 ”。故山曰會稽,禹陵則位於會稽山脈北麓。幾座千米以上的山峰都在山脈南部,如主峰東白山(1194.6米)在諸暨、嵊縣、東陽三縣交界處,為全市最高峰;西白山(1095.7米),棕櫚尖(1028米)在嵊縣西部,這些都是會稽山山頂夷平面保存最好的地方。山上緩坡寬𠔌,土層深厚,適宜建立茶、林場。山體兩側邊緣山坡變陡,嚮西盡於諸暨盆地,嚮東陡落至新嵊盆地。從東白山沿主脈嚮東北延伸,山勢漸低,最後沒入紹虞水網平原,出露的山峰成為平原上的孤丘。主脈依諸暨、嵊縣界北行山峰有:蠃螄屁股(即美女尖,990米)、鷹子岩嶺(848.7米)、白玉尖(990米)、湖塘崗(861米)、霧露尖(848.5米)、硤石山(706米)、竜頭崗(808米)、砂石崗(729米)、上𠔌嶺(542米),至諸暨、嵊縣、紹興三縣交界處竜頭頂(737米);嚮北入紹興縣境,經秦望山(543.6米),盡於香爐峰(354.7米)一帶。
越城區境地處平原水網地帶,平水江、灕渚江、南池江、坡塘江自南而北,流經區內;鑒湖水域和浙東運河,以東西嚮分別貫穿區境南北部。境內河道縱橫,水網密佈。
越城區境內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全年東北風為越城遺址多,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4℃,年平均日照1996.4小時,無霜期240天,年平均降水量1461毫米。夏秋間臺風暴雨時有侵襲,有時造成較大損失
越城區位於寧紹平原西部,會稽山北麓。北緯30°00,東經120°35。四周與紹興縣接壤,地勢南高北低,南多丘陵,地面高程5.1米至6.2米間。1990年,全區面積101平方公裏。
越城區是紹興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紹興市、越城區和紹興縣黨、政、軍機關駐地。區境地處平原水網地帶,平水江、灕渚江、南池江、坡塘江自南而北,流經區內;鑒湖水域和浙東運河,以東西嚮分別貫穿區境南北部。境內河道縱橫,水網密佈。區境南部,有零星土丘分佈。
越城是1982年2月國務院公佈的我國第一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城址地處稽山鑒水之間,《一統志》稱:“鑒水環其前,臥竜擁其後,稽山在其東,秦望直其前,自浙以東,最為勝景。” |
|
東湖原是一座青石山,相傳秦始皇東巡至此,曾采摘山上的箬草喂馬,因名箬 山。因為石質屬於白堊紀時期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成分簡單,結構密緻,石料色澤豐富,五彩斑斕,十分利於石匠開鑿雕琢。因此從漢代起,石工相繼在此鑿山開石,經過一代代石工的鬼斧神工,遂成險峻的懸崖峭壁,奇特的洞穴深潭。
1896年,陶淵明的第45代孫會稽陶堰鄉紳陶瀎宣到箬 山一帶考察,陶醉於此處的奇山峻水,購得地産後經巧妙設計,努力將原有岩石景觀中最有特色的凸現出來。築堤200丈,堤外為河,堤內藏湖,利用原有的山、水、洞與修建的橋、路、宅、亭點綴出一個個更富色彩和魅力的景觀。
整個工程歷時三年。這時的東湖山明水秀、岩奇洞幽、亭橋錯落、湖洞相連極富特色。精緻而小巧的東湖將奇山、秀水融為一體,石景石貌蔚為壯觀。氣勢磅礴的石岩峭壁配以清幽的湖水,間或有一二艘烏篷小船欸乃飄過,加之青緑環繞,此番美景堪稱一絶妙畫捲。
陶瀎宣認為“國興於治,治端於學,非自強不足為國,非育纔不足自強”,東湖修建完工後,遂獨資創辦了東湖通藝學堂,聘請壽孝天、陶成章等越中名士為師,最多時擁有學生114名,其中氣象學家竺可楨就曾就讀與此。在1912年陶成章遇害後,陶瀎宣還在東湖為他設立了紀念祠--陶社,緬懷這位辛亥英俠。
孫中山、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魯迅、郭沫若等近代名人均先後來遊,留下了許多珍貴的文化遺存。 |
|
越城境內高等級公路平坦空闊,四通八達,連接各地。浙贛、杭甬兩條骨幹鐵路和滬杭甬等二條高速公路縱橫貫通。浙東運河穿境而過,東達寧波港,西連京杭大運河,內河航運發達。
越城傳統手工業生産,素以酒缸、醬缸、染缸為特色,有“越酒行天下”之說,較大的酒坊、醬園多在城內。越城又有“錫半城”之稱,據民國25年(1936)統計,城內有錫箔鋪、坊近2000傢,城鄉從業者達10萬之衆,解放前夕,尚有700余家,近5萬人賴以生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紹興市①以“維持、恢復和發展生産,將落後、消費的紹興,變成繁榮、生産的紹興”為建市方針。從1952年起,逐步實行對私營工商業和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淘汰錫箔行業,發展輕工、紡織、機械工業,興辦全民、集體企業,安置社會閑散人員和待業青年。
建區後,工業生産迅速發展,經濟形勢日益好轉。至1990年,實現全區工農業總産值124018萬元(不包括在越城區內的市直屬企業和紹興縣屬企業産值。以下各項均依此例)。工業集體企業517傢,固定資産原值18127萬元,淨值13148萬元,産值114871萬元,利潤5022萬元。其中産值百萬元以上168傢,産值、利潤各占86.30%和95.12%。全區已形成以紡織、印染、製革、塑料、橡膠、包裝、建材為特色的工業體係,主産純棉布、化纖布、呢絨、毛綫、服裝、針織、工藝品等600多種,並不斷更新産品,提高檔次。
農業,貫徹“絶不放鬆糧食生産,積極發展多種經營”方針,初步形成“服務城市、富裕農村”城郊型經濟。1989年,越城區有耕地645萬畝,全年農業産值9147萬元(1990年可比價)。其中,全年糧食總産量56550噸;蔬菜基地2030畝,年産蔬菜64萬擔;發展外蕩網箱養魚和人工養鰻,淡水魚年産3317噸,外銷成鰻38噸;河蚌産珠6798公斤;生豬存欄262萬頭;飼養商品禽8142萬羽,年産蛋655噸;牛奶510噸。
商業、服務業和外貿生産迅速發展。至1990年,有區、街道所屬集體商業公司14傢,集體商業網點465個,年銷售額71768萬元。有創匯企業33傢,專業生産服裝、布鞋、皮革製品、衛生用品等外貿商品;自營出口産品銷售收入5510萬元。
1988年,越城區財政與市實行“遞增上交,超收分成”體製。1989年財政收入5058萬元,比1983年增近3.6倍。1990年,全區農民人均年收入1279元,集體企業職工年平均工資1818元。農民建房戶逐年增加,1983至1990年,全區個人建房16327戶,建築面積18056萬平方米。
1985年,經省、市人民政府驗收審核認定,越城區已基本普及初等教育和基本掃除盲。1986年貫徹《義務教育法》,實施九年製義務教育地區人口覆蓋率82.9%,義務教育對象入學率95.93%,學齡兒童入學率99.82%。1990年全區有鄉鎮中學6所,小學76所,幼兒園96所(含教育係統辦7所),1987年建育纔(弱智)學校一所。1983年開展體育達標活動以來,7年評為省級先進。街道和鄉鎮有文化站,區有工人文化宮、廣播站。並成立書法、攝影、文學、花卉、老年體育等協會和5個民間職業劇團。1987年和1989年兩次舉辦越城區文化節。1987年開展民間文學三套集成普查、搜集、整理工作,出版中國民間文學集成《紹興市越城區故事、歌謠、諺語捲》。 |
|
越城區地處杭州灣南岸,寧紹平原西部,會稽山北麓。
Yuecheng Qu
330602
312000
延安路
塔山街道
府山街道
北海街道
蕺山街道
城南街道
稽山街道
靈芝鎮
東湖鎮
臯埠鎮
馬山鎮
鬥門鎮
鑒湖鎮
東浦鎮 |
|
- n.: Yuecheng District
|
|
越城 |
|
|
|
紹興市越城區培新小學 | 紹興市越城區樹人小學 | 紹興市越城區望花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育纔小學 | 紹興市越城區東湖鎮中學 | 紹興市越城區魯迅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羅門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花園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東風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繼昌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元培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新風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興盛飯店 | 紹興市越城區環城飯店 | 紹興市越城區靈江大酒店 | 紹興市越城區越新樓飯店 | 紹興市越城區翠飛針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府山針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惠達針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越青針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華興毛紡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榮升紡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興達紡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紡織品經營部 | 紹興市越城區余家岸紡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國方印染花廠 | 紹興市越城區絮棉紡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越華服裝廠 | 紹興市越城區人民醫院 | 紹興市越城區捷昌絲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塘南絲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華隆紡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塔山學區中心小學 | 紹興市越城區鑒湖新村幼兒園 | 紹興市越城區鑒湖鎮中心小學 | 紹興市越城區東湖鎮中心小學 | 紹興市越城區臯埠鎮中心小學 | 紹興市越城區紅旗紡織絲綢公司 | 紹興市越城區恆達紡織品公司 | 紹興市越城區椒新紡織塑料器材經營部 | 紹興市越城區靈芝蛟裏群英紡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江南紡織機械供應站 | 紹興市越城區城北化纖織造廠 | 紹興市越城區迅達化纖織造公司 | 紹興市越城區東湖化纖織造廠 | 紹興市越城區望花紡織物資供應站 | 紹興市越城區塔山天圓館飯店 | 紹興市越城區中大工藝針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靜旦針織服裝廠 | 紹興市越城區城東紅星針織服裝廠 | 紹興市越城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紹興市越城區恆天皮革製衣廠 | 紹興市越城區利達絲綢服裝廠 | 紹興市越城區禹陵直路針紡服裝廠 | 紹興市越城區西郭紡織絲綢采供站 | 紹興市越城區商商絲綢紡織有限公司 | 紹興市越城區蕺山振華絲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梅山洋瀆絲織廠 | 紹興市越城區中醫傷骨科醫院 | |
|
|
北海街道 | 東浦鎮 | 城南街道 | 塔山街道 | 臯埠鎮 | 馬山鎮 | 鬥門鎮 | 東湖鎮 | 府山街道 | 蕺山街道 | 稽山街道 | 靈芝鎮 | 迪蕩街道 | 鑒湖鎮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