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级行政区划 : 中国 >浙江 >杭州 >萧山区 > 益农镇
显示地图
目录
区域概况
  益农镇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东部,距萧山城区42公里,北靠第一农垦场,西连党湾和党山两镇,东南均与绍兴县马鞍镇接壤,离绍兴市区25公里。2000年全镇总面积45.63平方千米,辖22个村,340个村民小组;集镇建成区面积0.47平方千米,耕地面积44609亩;总户数13528户,总人口416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48人。是年,全镇国内生产总值43830万元,工农业总产值168090万元,财政收入1584万元,人均净收入7077元,益农镇是围垦新兴城镇。镇政府驻地红阳路,西距市治42千米,南离绍兴市区25千米。全镇有镇村企业122家,个体私营企业119家。
历史沿革
  益农镇在20世纪50年代大部分还是钱塘江口潮涨潮落的滩涂。其西半部原为夹灶乡,属于绍兴县。因当时众多乡民以晒盐为主,最早以古老的煮盐工艺产盐,每处以两灶间隔,故名夹灶。1956年2月划归萧山。1958年为群英人民公社一部分,1959年为党山公社部分,1961年为夹灶公社。1966年11月开始,夹灶、党山、长沙、瓜沥等公社组织农民向东部滩涂围垦,并设立益农围垦指挥部。至1977年,先后进行5次围涂。从1971年开始逐步移民定居。1976年2月,成立益农人民公社筹建小组。1978年1月,正式成立益农公社。1984年5月,夹灶、益农两公社改设为夹灶乡和益农乡。1992年5月两乡合并为益农镇
自然环境
  境内东部为新围垦的钱塘江滩涂,西部以北海塘为界,南为水网平原,北为沙土平原。人工开挖河流纵横交错,间隔有序,呈格子状,主要有赵家湾、镇龙殿湾、益农中心直河、白洋川、十二埭横河等。围垦大堤坚固,沿堤排灌设施齐全。耕地中新围垦土地约占二分之一。境内土壤多脱胎于浅海泥沙,为沙地平原。气温比萧山内地稍高,日夜温差较大。年降雨量少于内地,日照比内地偏少,全年主导风向为东风。梅汛洪涝,热带风暴和台风是主要的灾害性天气,风力较内地大1-2级。
人口民族
  益农原是钱塘江口的滩涂,后围涂垦种,移民定居。1978年为益农公社,1984年设乡,1992年益农、夹灶两乡合并成为建制镇,人口规模扩大。
  益农镇历次人口普查户口数
  普查年份总户数(户) 总人口数(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 合计 家庭户 集体户 合计 男 女 1982 1586 157412 7163 3782 3381 1990 4326 4266 60 14495 7774 6721 130 2000 13069 12998 71 41723 20462 21261 930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益农乡外出人口273人(男184人、女89人),外来人口常住一年以上,户口在外县市的230人(男48人、女182人)。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镇外出半年以上人口3328人(男1869人、女1459人);外来人口1322人(男474人、女848人),两次普查数据显示,外出人口男性多于女性,外来人口以女性居多。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多,境内的少数民族人数不断增加。1990年人口普查时,益农乡有苗族、壮族、彝族、土家族、回族、布依族、侗族、畲族8个少数民族20人,均为女性。据2000年人口普查,全镇有苗族、壮族、回族、藏族等13个少数民族149人(男24人、女125人)。是年,计划生育率100%,人口出生率8.98‰,自然增长率3.22‰。
基础设施
  交通
  益农镇的交通网主要由4条县乡公路和2条镇级公路构成。4条县乡公路分别为:党老线,总长8.80千米;转益线,总长5.47千米;伟老线,总长19.5千米;三益线,钱江三桥至益农,总长39.01千米,益农段总长6.1千米。2条镇级公路分别为:众二湾公路,途经众力、五六二、东湾至东方红闸,全长6.5千米;红阳路,从朝阳闸至东方红闸全长2.8千米。在早期,小型机船和人力船运输比较繁忙,后来随着经济的繁荣,道路建设不断深化,至20世纪90年代,水路运输逐渐消失。
  水利
  益农镇自建镇以来,每年冬季开展以疏浚河道为主的大型冬修水利工程,1998年投入332.42万元,建成大型排涝闸一座,装机容量500千瓦,小型排涝站3座,总装机容量344千瓦,村级灌渠767条,总长268千米,有排水沟921条,长309千米。至2000年,益农镇共疏浚河道72千米,修建大小桥梁46座,修筑砌石护岸12.6千米和三面光渠道104千米。
  集镇建设 撤乡建镇后,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集镇建设加快。延伸并拓宽红阳路至三层桥,对红阳路老区进行改造。2000年根据《萧山市基本实现现代化规划纲要》,益农镇以“强经济实力,创新兴集镇”为主题,以建益农大道为轴心,形成企业向工业园区、农村人口向集镇集聚,布局合理,功能完备,承载辐射能力较强的集镇体系和城乡一体化格局。
  邮政电信 1979年8月,益农邮电所成立,1980年正式开辟自行车投递线路。1998年,电信从邮电所划分出来,开始独立经营。
  供电供水
  1963年夹灶乡开始通电,随着通电量的增加,1992年益农变电所投用,2000年5月,荣盛变电所投用。2000年益农社会用电量为15537万千瓦时,其中个私企业用电14411万千瓦时,农业用电276万千瓦时,生活用电850万千瓦时。
社会事业
  文化
  镇文化中心是镇民的主要娱乐活动场所,总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内有容纳960人的剧院大厅,拥有多功能室1个,图书馆1座,文化娱乐网点17处。1999年,创建为杭州市“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镇。
  教育 益农最早的学校是创办于1950年的东湾小学(现益农镇中心小学),由于当时是借用教会场地,在当地又被称为“洋教堂”。1968年,益农镇(原夹灶乡)创建3所农业中学,分别是东方红农业中学,东江村农业中学和红星农业中学。1971年2月,3所农中撤掉,改建夹灶五七中学,1980年8月更名为夹灶初级中学,在1975年下半年至1980年7月,该校开设过高中班,到1992年5月两乡合并后更名为益农镇夹灶初级中学。2000年,益农共有幼儿园6所,43个班级,在园幼儿1758人;小学8所,97个班级,在校学生3979人;初中2所,42个班级,在校学生1959人。
  医疗卫生
  夹灶、益农两乡合并前,各有卫生院1所,村设医疗站。1999年,益农镇在全镇范围内开展“洁美家园”活动,对环境卫生进行整治,共投资43万元,新建镇环卫所,设立垃圾箱97只,并落实了镇村专职保洁员。2000年,益农镇有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18个。25个乡村医生。
  广播电视
  1970年11月,益农围垦指挥部广播站建立。1978年1月更名为益农公社广播站,1984年5月改称益农乡广播站,1987年2月改称益农乡广播电视站,1992年5月,夹灶乡广播电视站并入。1991年评为杭州市广播电视系统先进集体。2000年底,全镇广播馈线长31.5千米,入户喇叭10650只,有线电视主干线电缆85千米,光缆15千米,用户1250户。
经济发展
  2000年来,益农人民以其特有的围垦精神,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抢抓机遇,与时俱进,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建设带动集镇开发,以集镇建设推动三产兴旺的发展新路子。尤其是通过工业重镇、农业名镇、经济强镇、文明集镇建设,使全镇呈现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事业扎实稳步推进,新兴集镇加快形成发展、社会政治安定团结的新局面。全镇初步形成了以轻纺印染为支柱,机械五金、印刷包装、食品加工、建筑建材为重点的工业经济新格局。
  依托坚强的经济后盾,年轻的益农镇已以黑马奔腾之势迅速崛起。成功创建杭州市级小康乡镇、杭州市新农村乡镇,顺利通过杭州市东海文化明珠工程验收,获“杭州市农业丰收奖十佳乡镇”荣誉称号,萧山区农业丰收奖一等奖。日趋强盛的经济实力优势、不断改善的软硬环境优势、比较完备的基础设施优势以及萧绍结合部的辐射优势,使益农镇的发展前景一片光明。
No. 8
  镇政府驻东沙村,面积46.51平方千米,人口4.16万。邮编311247。辖19个行政村:众力、镇龙殿、五六二、赵家湾、益农、东村、东江、民围、群围、长北、三围、利围、群英、东沙、兴裕、新发、久联、星联、东联。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杭州市萧山区益农镇位于杭州市萧山区东部,距著名国家风景旅游城市──杭州仅40公里,离悠久历史文化名城──绍兴仅25公里,现有22个行政村,人口4.3万,区域面积46.51平方公里。
  益农镇地理位置十分优越,道路交通极为便利,104国道穿境而过,党益公路、新东公路横贯东西,杭甬高速公路绍兴、柯桥、瓜沥三个道口均在8公里以内,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20分钟车程。
  益农镇农业基础巩固,优势凸现。农业作物以粮食、蔬菜为主、辅以棉花、油料、豆类、瓜果及其他多种经营,盛产“萧山萝卜干”和“绍兴霉干菜”,被授予“杭州市农业丰收奖十佳乡镇”称号。
  全镇工业以纺织印染、机械五金、印刷包装、食品加工、建筑建材行业为主。近年来,随着投资环境的改善,益农镇的工业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年平均递增速度达到了45%以上,经济总量已突破65亿元大关。
萧山区益农镇名片-浙江省杭州市
  益农镇位于钱塘江南岸,地处萧绍平原中心,是萧山东部工业重镇,农业名镇。下辖22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46.51平方公里,人口41486人。益农东邻绍兴滨海开发区,西靠党山瓜沥,南接绍兴马鞍,北依临江工业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条件便捷,新东线横贯东西,党益线、三益线连接南北,伟老线贯穿全镇,沪杭涌高速公路绍兴、柯桥、瓜沥三个出口均在8公里以内,距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仅20分钟车程,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便捷的交通,使益农镇具备了无与伦比的发展潜力。
  多年来,益农镇历届党委政府坚持“与时俱进”的执政理念,围绕“创现代化经济强镇,建都市圈农业名镇”目标,做好“经济大发展、事业大建设、品位大提升、社会大稳定、素质大提高”五篇文章,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抢抓机遇,深化改革,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就。近几年工业经济发展速度直线上升,2003年当选“全区十强镇(街道)”;2004年又跻身“全区十强镇(街道)”第七位。
  益农镇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把工业兴镇作为第一选择,通过催人奋发的思想鼓动、持之以恒的政策推动和富有成效的服务带动,充分营造了齐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良好态势,使全镇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工农业总产值从2001年的24.67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34.37亿元,增长444.67%。
  工业总量不断攀升,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目前,益农已形成了纺织化纤、机械五金、印刷包装、食品加工、建筑建材、卫浴装饰六大主要行业。工业产值由2001年的22.8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30.87亿元,增长473.99%,创造了两年翻一番的奇迹,增幅已连续四年名列全区前列;销售产值由2001年的22.48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29.32亿元,增长475.27%;工业利润由2001年的0.9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4.76亿元,增长428.84%;工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2.85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17.47亿元,增长512.98%;所有者权益由2001年的5.13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32.04亿元,增长524.56%;企业总资产由2001年的13.48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87.93亿元,增长552.3%;五年中,已有3年荣获萧山区“经济发展优胜镇﹙街道﹚”和“招商引资奖”。目前,全镇拥有中国著名企业1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省、市级名牌产品企业3家,省知名商号、著名商标3只,市驰名商标1只;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区级企业技术中心6家。五年来,以荣盛化纤集团为龙头,以大自然控股集团和众力村为代表的重点骨干企业和村,为益农工业的提质增效作出了突出贡献。
  农业显现优势效应,基础地位更加稳固。五年来,益农按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总体要求,围绕建设“农业名镇”目标大力发展“特色农业”。高效农业、绿色生态农业成为益农的亮点。农副业总收入由2001年的1.87亿元上升至2006年的3.5亿元,增长87.17%。目前,我镇已形成了15000亩霉干菜、萝卜干生产基地,8000亩苗木基地,2500亩大棚蔬菜基地,6000亩中高档水产养殖基地,以及以紫香集团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全镇各行政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与此同时,我们加大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五年来,共投入3500多万元,改造了45000亩标准农田,为农业的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
  第三产业稳步推进,发展呈现良好势头。目前,全镇拥有服务业企业和个体服务业641家。全镇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1年的0.92亿元上升到2006年的3.8亿元,增长313.04%。
英文解释
  1. :  Yinong Town
近义词
益农
包含词
萧山市益农镇利民化纤布厂萧山市益农镇利兴化纤厂萧山市益农镇龙殿化纤厂
萧山市益农镇东江化纤厂萧山市益农镇长峰化纤网络丝厂
分类详情
镇龙殿村敬老院东一村东江村久联村
利围村长北村群围村民围村益农村
五六二村众力村兴裕村赵家湾村东沙村
东湾村东联村长江村群英村星联村
新发村三围村东村村夹灶村转塘头村
久新村闪农村清联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