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310002 代碼:330102 區號:0571
拼音:Shàng Chéng Qū,Shangcheng Qu
上城區位於杭州市中部。總面積18.17平方千米。2005年底,總人口36.2萬人(另一數據31.79萬)。
上城區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望江街道,共有51個社區。區政府駐清波街道惠民路3號。 |
|
上城區是杭州市的中心城區,她東南面瀕臨有天下奇觀之稱錢江潮的錢塘江,中南部夾枕着古跡遍地、郁郁葱葱的鳳凰山和吳山,西面緊貼煙柳畫橋、處處勝景的世界著名旅遊勝地西湖,區域中部的東河和中河以其老橋緑水載着古老的傳說靜靜地自南而北縱貫全區境內。上城區得天獨厚的地域優勢,使她自古至今皆是杭州"珍異所聚"、"商賈雲集"的繁華之地,是杭州經濟社會活動的中心。 |
|
該區地形為不規則的長方形,地勢為西南高東北低。區中心有吳山,海拔98米,山上岩峰玲瓏,古樹蒼鬱,東南望濤濤錢江,西北看一平如鏡的西湖。
上城區地勢較為平坦,區中心有吳山,海拔98米。 |
|
上城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年平均氣溫16.2℃,全年最冷1月份平均氣溫3.8℃,最熱7月份平均氣溫28.6℃,年平均降水量1453毫米。
上城全區緑化覆蓋面積達319萬平方米,覆蓋率為17.5%,人均緑化面積達6.7平方米。 |
|
2007年,上城區繼續推進文體事業繁榮發展。堅持以文化育文明,以文化促和諧,着力推動大文化建設。結合西博會等重大盛事,積極開展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的群衆文化活動。深入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組織開展第二批非遺項目的挖掘、整理、申報等工作。以北京奧運會舉辦為契機,深入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繼續保持競技體育領先地位,努力實現人人享有10分鐘體育健身圈。抓緊做好定安路體育中心全面對外開放,着力培育發展文體産業。堅持集中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着力推進文化市場的有序健康發展。 |
|
上城區體育事業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在省、市有關部門的指導下,在轄區單位及市民群衆的支持配合下,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指導,以“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為宗旨,認真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 《全民健身計劃綱要 》等國傢法律法規,堅持競技體育和群衆體育齊頭並進的工作方針,積極開展多種形式的群衆性體育活動,努力探索體育産業發展道路,使我區的體育事業呈現了良好的發展態勢。
一、競技體育勇創一流。在2005年舉辦的全市十六屆運動會上,我區參賽健兒奮力拼搏,奪得金牌、奬牌、總分三項第一的桂冠,至此我區已連續六屆二十四年保持了全市的領先優勢和地位。同時在省、市舉辦的國際武術、輪滑、射擊、三項棋類、三大球類、少兒遊泳、小學生田徑賽等體育比賽上多次披金挂銀,並為國傢培養和輸送了楊雨、湯景芝等優秀運動員,顯示了該區體育工作的良好基礎和強勁實力。
二、群衆體育鞏固發展。至目前我區已連續兩屆八年榮得“全國遊泳之鄉”榮譽稱號,連續七屆20多年獲得“全國先進遊泳池館”殊榮,其中發揮我區遊泳工作優勢,在全區中小學校開展“從小學遊泳”的普及活動,受到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由此在市委、市政府召開的體育工作表彰大會上,惟獨我區被評為體育工作先進區。
三、全民健身深入人心。群衆性健身網絡日趨完善,目前建有精品型健身苑14個、健身路徑52個,室內健身房9個、標準門球場1個,總面積達到39680平方米,投資總額逾450萬元,有效促進了全民健身活動的開展,促進了市民群衆強生健體運動的普及,促進了國民體質整體素質的提高。 |
|
2007年,我區繼續推進衛生事業深入發展。構建和完善覆蓋城區居民的基本衛生保健制度,健全街道、社區預防保健網絡,積極探索以居民為中心,以預防保健為重點的綜合服務創新模式。加強傳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完善醫療救治、疾病預防控製、衛生監督執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以及公共衛生信息預警監測報告網絡“五大體係”。完善社區衛生服務體係,推進“雙嚮轉診”緑色通道建設,提高街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設施和服務水準。嚴格控製計劃外生育,進一步提升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水平。 |
|
如今 ,上城區人民又在這塊神奇悠久的土地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大力實施“工業富區、商旅興區、環境立區、科教強區、依法治區”戰略,努力建設旅遊休閑商務區、打造杭州RBD,實現了上城經濟與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豐收。先後獲得“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單位”、“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區”、“全國特殊教育先進區”、“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區”、“全國少兒工作先進區”、“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全國計劃生育先進區”、“全國社區建設示範城區”、“浙江省教育強區”等榮譽稱號。現有全國最大的飲料食品製造企業——娃哈哈集團、浙江省第一傢在香港上市的軟件企業——新利軟件和華日冰箱、奧普浴霸、緑盛牛肉幹等著名品牌。2005年全區實現生産總值48.6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2.4億元。2007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352.2億元,同比增長15.5%。實現財政總收入39.1億元,同比增長44.4%,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1.2億元,同比增長44.9%,增長率分別名列全省第一和第五。 |
|
上 城區瀕臨西湖,道路縱橫,交通發達。省、市、區的大批商業、旅遊業、服務行業,省、市各大銀行,省、市著名醫院和影劇院皆云集於此,是省、市商品經營、金融信貸、信息傳播、旅遊服務、醫療衛生、文化娛樂等聚集之所,被稱為杭州市的黃金地段。
杭州市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北與上海相鄰,背依內陸廣阔的大陸腹地,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綜合經濟實力名列全國36個大中城市前列。上城區地處杭州市的中心區域,東臨錢塘江,西貼西湖,南枕玉皇山。
上城區是杭州古城遺址,歷來都是杭州市貿易、金融、信息、旅遊和文化中心。改革開放以來,上城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全區己形成了工業、商業、對外貿易等多業發展的經濟格局。2001年,國民生産總值31.6億元人民幣,年增幅17.7%。
都市型工業穩步發展。工業經濟繼續保持增長態勢,完成銷售産值105.5億元,同比增長10.7%。重點企業支撐作用明顯,其銷售 産值占全區銷售總産值的81.5%。加快工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大傳統産業改造升級力度,全年投入技改資金3.1億元,産業層次進一步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明顯增強,娃哈哈集團在全國民營企業500強排位中較去年上升4位,奧普電器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華日牌電冰箱榮獲“中國名牌産品”稱號。區工業功能區完成技工貿總收入25.7億元,同比增長44%;畝産稅收達到25萬元/畝,産出強度名列全市前茅。高新技術産業發展取得新成效,全年實現銷售産值13.7億元,利稅1.3億元。加快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組織科技發展項目102項,其中5項被列為國傢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科創中心運行良好,榮獲全市唯一一傢國傢級孵化器稱號,實現技工貿收入3.95億元,同比增長18%,在全市各區(縣、市)級孵化器中唯一一傢被授予“國傢高新技術服務中心”稱號。
上城區商業貿易蓬勃發展。以商貿、旅遊為主體的第三産業已成為全區的支柱産業。全區第三産業各類網點有1280多個,工業品和農副産品市場有38傢。擁有衆多華東地區乃至全國知名的專業市場。
上城區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國外商投資。全區現有外商投資企業118傢,實際引用外資金96027萬美元。與此同時,全區對 外貿易穩步發展,2001年外貿出口達83億元人民幣,産品出口30多個國傢和地區。
特色街經濟健康發展。以品牌理念推進特色街區建設,進一步提升管理和服務檔次。湖濱旅遊商貿特色街區“一帶三區”建設初具規模;南山路藝術休閑特色街區品牌形象進一步凸顯;清河坊歷史文化街區被評為全國首個特色街4A級景區。三大特色街區在品牌效應帶動下,有效地集聚了人氣、商氣,年接待遊客量均突破1000萬人次,年經營稅收均超2000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71.9億元,同比增長16.4%。
近幾年來,旅遊服務業己成為上城區經濟中正在崛起的新興産業。上城區以其豐富的旅遊資源和繁榮的商賈經濟吸引越來越多的中外遊客。
服務業加快發展。實現第三産業增加值165.4億元,占生産總值比重達到47%;第三産業實現地方財政收入18.1億元,比上年增長52%,占地方財政總量的85%。製定沿江區塊發展規劃,明確了接軌錢江新城的戰略目標、空間佈局、功能重點,提出了現代服務業、城市建設管理、綜合治理和社會事業等方面的工作舉措。積極發展創意産業,啓動“西湖創意𠔌·開元198”項目,集聚創意人才和企業,加強與名人名傢、創意大師的合作交流,在全市率先形成了“一𠔌多點”的創意産業新格局。積極發展街巷經濟,建立以街道為主體的責任機製,着力打造六條特色街巷。為企業上市做好服務指導工作,奧普集團在香港成功上市,廣宇集團成為全省第一傢在國內主板上市的民營房地産企業。加快農貿市場、專業市場轉型升級,全面完成農貿市場改造提升。近江、望江、玉皇經聯社經濟加快發展。
招商引資良性發展。深化“科學招商”內涵,發揮街道主力軍作用,以項目帶動招商,引進內、外資各項指標再創歷史新高,形成了外資引進量質並舉、外貿出口快速增長、國內合作穩步發展的良好局面。全區新批外商投資項目43個,實際利用外資4.11億美元,同比增長339.5%,完成年度目標的373.8%。引進內資項目1311個,到位資金153.3億元,其中市外項目564個,實際到位資金111.3億元,完成年度目標的268.2%。引進的外資、內資企業中服務貿易類企業比重分別達99.6%和92.9%,全省第一傢非銀行的金融機構信泰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全國總部落戶我區。榮獲杭州市招商引資綜合考評一等奬。 |
|
區域內景緻迷人,環境優良,設施齊全,是旅遊休閑的好地方,現有湖濱旅遊商貿特色街區、清河坊歷史文化街區、南山路藝術休閑特色街區、解放路現代商貿特色街區等四大特色街區。杭州是中國歷史文化古都,上城區則薈萃了其中的精華,區域內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歷史文化底藴深厚,現有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鬍慶餘堂、閘口白塔、鳳凰寺、梵天寺經幢、寶成寺麻曷葛喇造像、南宋皇城遺址),是體現杭州歷史文化名城的主要區域。 |
|
轄湖濱、清波、小營、紫陽、望江、南星6個街道辦事處,有51個社區140289戶、34萬常住人口,以漢族為主,有蒙、回、藏、滿、畲、苗、壯、傣、土傢、朝鮮、俄羅斯等少數民族。 |
|
截至2005年12月31日 ,上城區轄6個街道:清波街道、湖濱街道、小營街道、望江街道、南星街道、紫陽街道,共有51個社區。
湖濱街道 面積1.6平方千米,人口3.92萬人。代碼330102003。辦事處駐中河中路275-2號,郵編310006。轄6個社區。
小營街道 面積2.7平方千米,人口10.05萬人。代碼330102004,居委會駐建國南路98號,郵編310009。轄12個社區。
清波街道 面積2.2平方千米,人口3.66萬人。代碼330102001,居委會駐清波街28號,郵編310002。轄5個社區。
紫陽街道 面積4.49平方千米,人口7.49萬人。代碼330102009,居委會駐白馬廟巷17號,郵編310002。轄10個社區。
望江街道 面積4平方千米,人口7.21萬人。代碼330102010,居委會駐近江傢園九園十五幢,郵編310016。轄10個社區。
南星街道 面積4.31平方千米,人口3.86萬人。代碼330102008,居委會駐復興路118號,郵編310008。轄8個社區 |
|
上城區域歷史 悠久,自古是杭州城市的核心部位,曾是自隋唐至民國時期州治所在地,尤以南宋定都杭州,在鳳凰山東麓建皇城、築宮殿,歷時14O餘年,是我國七大古都之一。上城區自宋至清,分屬錢塘、仁和縣管轄,民初屬杭縣管轄。
民國十六年(公元1927年)置杭州市,上城區域分屬城區、江幹區。此後城區行政區域多次變化,直至杭州解放前夕,上城區分屬第一區。第二區和第四區(即原江幹區),建區公所。
1949年5月3日杭州解放,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杭州市人民政府相繼在上城區域建立。改原第一區為上城區,第二區為中城區,第四區為江幹區。30日,杭州市人民政府宣佈建立區人民政府。6月22日,中共杭州市委决定並經省委批準,各區建立區委組織。8月19日,市委决定區政府改為區公所,為市政府派出機構,並撤銷區委組織。1950年6月1日,市政府决定撤銷區公所,城區工作由市直接管理。
1952年5,重建區委、區政府。11月,上城區召開了城區各界人民代表會議,選舉産生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協商委員會。11月,市政府决定調整上城區的管轄範圍,將上城區的十五奎巷和六部橋2個公安派出所管轄範圍(鼓樓至鳳山門)劃歸江幹區管轄。1954年7月,實行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召開了上城區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至1980年6月前,先後召開過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同年8月,市人委决定建立街道辦事處,上城區建立9個街道辦事處,為區政府派出機構。1955年5月,區人民政府改稱區人民委員會。
1957年6月,中城區建置撤銷,其管轄的金錢巷、馬市街、皮市巷、青年路、嶽王路5個街道辦事處劃歸上城區領導。
196O年4月30日,上城人民公社成立,中共上城區委改稱中共上城人民公社委員會,區人委改稱上城人民公社管理委員會。1961年 10月,上城人民公社終止,復稱中共上城區委和區人委。
1963年12月,市人委决定將下城區的橫河街道辦事處劃歸上城區領導。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區委、區人委工作受到影響。1967年3月,上城區人武部根據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的指示精神,成立生産辦公室,負責全區生産及有關領導工作。1968年4月15日,經杭州市革命委員會核心小組批準,建立上城區革命委員會籌備小組。9月16日,上城區革命委員會建立,實行黨政一元化領導。
1969年4月,建立中共上城區革命委員會核心領導小組(後改稱核心小組)。是月,西湖區的南山街道辦事處劃歸上城區領導。1970年8月,中共杭州市上城區第一次代表大會召開,選舉産生了中共杭州市上城區第一屆委員會。區革委會核心小組終止。1972年12月,南山街道辦事處劃歸西湖區領導。
1980年6月,召開上城區第六屆人民代表大會,恢復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立上城區人民政府,取消了上城區革命委員會名稱。
1997年1月1日,根據杭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杭州市市轄區行政區劃的通知》 ,江十區的紫陽、望江、南星、閘口4個街道辦事處和四季青鎮的近江、望江、玉皇3個行政村劃歸上城區管轄,使上城區域面積從6.86平方公軍擴大到18.3平方公裏,常住人口從21萬增加到34萬人,街道辦事處從原來的7個增加到11個。
2003年5月,為了進一步適應城市建設和管理的需要,優化配置街道資源,拓展街道發展空間,增強我區的綜合競爭力,將原來的9個街道辦事處調整為6個。撤銷小營街道、城站街道建立新的小營街道;撤銷南星街道、閘口街道建立新的南星街道;調整紫陽街道的區劃界綫,保留湖濱街道、清波街道設置。 |
|
上城區位於杭州市區中心偏南,南宋時,建皇城於杭城南部,習慣稱南邊為上,區名由此而得。
自唐以來,今轄區內一直是商賈輻輳,官衙鄰毗,名賢輩出的繁華地區。宋時的德壽宮、竜翔宮、安撫司與秘書省;元時的江浙行省。
明清時期的織造署、南巡行宮;清時旗營將軍署以及宋至清的杭州府署。
元至清的仁和、錢塘縣署,民國時期浙江省政府等省市官衙、名宅、重要機關和解放後的中共杭州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人民政府、政協杭州市委員會均設在今上城區內。 |
|
新春佳節,賞燈鬧燈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風俗。 杭州市每年舉辦的元宵燈會活動,深受市民的關註和喜愛,已成為杭城群衆文化的一個標志性品牌活動。
上城區、拱墅區、西湖區、西湖風景名勝區管委會今年都將燈會點設在社區、安在傢門,使居民百姓能在傢門口觀燈、鬧燈,並因地製宜地開展特色燈展區、燈謎競猜、小吃一條街、自娛自樂文藝演出等活動助興,形成滿眼是燈,處處是景的節日氣氛。濱江區行政中心南北廣場在元宵期間有燈展、猜謎、演出等文娛活動,露天電影、煙花燃放也是濱江區元宵燈會活動的一大亮點。
工人文化宮今年第一次在新建的文化宮文化廣場舉辦元宵燈會,自農歷正月初一至正月十六,各類文化活動此起彼伏,既有燈展、有奬猜謎、文藝演出、展覽等項目,還為大傢免費提供體育健身、棋牌娛樂、電影欣賞等休閑文化活動,以豐富活躍廣大職工的節日文化生活。青少年活動中心的“奇燈異彩”、“趣味遊園”、“智力萬花筒”、“創意美勞”、“工藝長廊”、“歡樂遊藝”等活動將成為孩子們快樂嬉鬧的海洋。 |
|
- n.: Shangcheng District
|
|
上城 |
|
|
|
上城區醫院 | 杭州上城區 | 杭州市上城區 | 上城區秋濤路 | 杭州市上城區秋濤路 | 杭州市上城區人民醫院 | 杭州市上城區第二醫院 | 杭州市上城區衛生防疫站 | 杭州市上城區婦幼保健院 | 杭州市上城區中醫院 | 杭州市上城區秋濤路號 | 杭州市上城區疾病預防控製中心 | 杭州市上城區中西醫結合醫院 | 杭州市上城區秋濤路號禮品城二樓區號 | |
|
|
清波街道 | 紫陽街道 | 小營街道 | 湖濱街道 | 望江街道 | 南星街道 | 河坊街 | 南山路 | 城站火車站 | 吳山廣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