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江蘇 >泰州 > 海陵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Hailing District
  郵編:225300 代碼:321202 區號:0523
  拼音:Hǎi Líng Qū,Hailing Qu
  
    海陵區位於江蘇省中部,東經119°54′42〞,北緯32°29′54〞。西鄰江都市,北、東與姜堰市接壤,南連高港區。總面積面積210平方千米。總人口43萬人(2004年)。
  
    海陵區轄8個街道、2個鎮: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南街道、城中街道、城北街道、泰山街道、京泰路街道、鳳凰路街道、九竜鎮、寺巷鎮。其中,寺巷鎮由泰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區人民政府駐府前路26號。
  
    全區地勢平坦,南高北低,南部多屬平地,北部河網密佈,地面標高2.6—5.5米,最高處嶽阜標高20.28米。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在13.9℃—15.7℃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049.1毫米。
基本概況
  海陵區為地級泰州市主城區。海陵是泰州城的古稱。自漢初設置海陵縣算起,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海陵自古是蘇中和裏下河地區入江達海的重要樞紐、蘇北的門戶和商品集散地。這裏歷來人文薈萃,商賈雲集,市場繁榮,文化昌盛,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海陵區位於全球東經119°54'42”,北緯 32°29'54”。 地處江蘇省腹部,寧(南京)通(南通)公路(328國道)中段,鹵汀河、南官河、泰東河、引江河、新通揚運河、老通揚運河六條航道的交會點。西鄰江都市,北、東與姜堰市接壤,南連高港區。全區土地面積203.5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23.75平方公裏。全區轄城東、城西、城南、城中、城北、泰山、京泰路、鳳凰路八個街道辦事處和九竜、寺巷、蘇陳、罡楊四個鎮。其中,寺巷鎮由泰州經濟開發區管理。
  泰州市地處江蘇省中部,長江下遊北岸,處於沿海與沿江“T”型國傢級産業帶結合部,兼有沿海和沿江雙重地域優勢,是上海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15座城市之一。海陵區是泰州市重要的産業聚集地,中國最大的空調生産基地——春蘭集團、世界500強LG跨國公司,著名的林海集團、陵光集團、梅蘭集團等均坐落於此。
  泰州海陵工業園區總體規劃面積10平方公裏,毗鄰328國道和春蘭工業園,地理條件優越,投資政策優惠,基礎設施配套,服務環境優良,是投資興業的理想選擇。
風土人情
  《千字文》中有“敬惜字紙”四字,它昭示了古民們的崇文思想,認為文字是聖人倉頡所創,有了它文明纔得肇始,知識纔得傳播,所以應對載字之紙心懷敬意,即便是廢紙碎片也不得褻瀆。
  如何敬惜,舊泰州群衆日常生活中就有不少習俗,最可說明的物證當算字紙窟籠,窟籠附砌於臨街墻壁,約30釐米立方的空洞,外用白石板鑿成“凹”字形,上刻“敬惜字紙”四字為面蓋板,嵌於窟籠上與墻面相平,一般高矮位置約齊人肩。每一街巷,均建有數處,供行人在路上撿到字紙,隨時投入籠內。此類窟籠原來海陵城比比皆是,大部分為房主修建墻壁時自願附建。解放後由於人對敬惜字紙思想的淡化,走路撿字紙者絶跡,窟籠已失去作用,修墻砌墻之戶不再重置,加上近年重點修建危房,加速舊城改造,大面積拆遷,老墻也大部拆光,此窟所剩無幾。且此項工作廢近六十年,大部分人已不知其事,不識此物,在拆遷後沒有把這個不足30平方釐米的歷史遺産收送文物部門,而隨破瓦殘磚作垃圾處理。再過幾年可能這個遺跡就在歷史上湮沒了。目前在海陵城北涵西街12號門南墻角,尚有一窟。面蓋26釐米×27釐米,深28釐米,上口鑿有11釐米×11釐米的口門,下半從右而左刻“敬惜字紙”四字。除此似已少見,屬碩果僅存的孤品。
  字紙收集後,當時沒有重新泡漿做再生紙的技術,均作焚化處理。全城建焚化字紙爐者有:叢林光孝寺、壇宇五大淨業(東、南、西、北斗宮和鬥姥宮)及民間慈善機構同仁堂。
  有化紙爐的寺廟,均安排道人定期挑擔上街串巷沿門收取字紙,統一焚毀,雙方都是無償,不收取和繳納費用。另尚有字紙簍、字紙夾、字紙袋等工具,亦是方便各戶各人撿拾,集存字紙。
  這種風氣完全是個人自覺行為,沒有官府命令,也沒有人管理和監督,在不少地方沿襲了數十年乃至百千年。
  敬惜字紙是反映文明的民間習俗和文化積澱之一,應在續志的民俗中加以補載;對現僅存的涵西街12號門墻上的字紙窟籠——敬惜字紙的物證,應宣佈為文物加以保護,在街道拆遷前原樣移存博物館。
經濟概況
  改革開放為海陵區經濟社會發展註入了強大的活力。區劃調整以來,海陵區作為新興地級泰州市的主城區,堅持從實際出發,及時調整發展思路,以“穩定提高一産,調整優化二産,加快發展三産”和“富民強區,快速崛起”為發展方向,積極探索符合海陵區區情特色的發展路子,不斷培植和發展稅源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不斷加快,産業結構逐步優化,國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保持了穩定發展的勢頭,綜合經濟實力得到明顯提高。
  國民經濟保持較快增長。初步測算,2003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産總值35.19億元,按可比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3.8%。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1.44億元,增長2.6%;第二産業增加值17.40億元,增長16.2%;第三産業增加值16.35億元,增長12.4%。一、二、三次産業在國內生産總值中的構成比例由上年的4.86:47.38:47.76調整為4.09:49.45:46.46。國民經濟運行質態有了較大改善,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由上年的11.6%提升到12.3%,提高了0.7個百分點。
  財政收入穩步增長,收支平衡。2003年,實現財政收入4.34億元,比上年增長22.12%。其中,中央財政收入2.15億元,增長7.5%,地方財政收入2.19億元,增長37.48%。個體私營稅收10036萬元,增長70.1%。全年財政支出2.58億元,增長18.6%,其中,基本建設支出663萬元,增長14.3%;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支出854萬元,增長24.6%;支援農業生産支出1491萬元,增長18.2%;文教科學衛生事業費支出9249萬元,增長16.51%;行政管理費支出6935萬元,增長27.1%。
  私營個體經濟發展加快。2003年 ,全區共有私營企業2079傢,比上年增長24.12%,從業人員34540人,增長86.17%,註册資金41908萬元,增長17.16%;個體工商戶15294戶,增長4.36%,從業人員20248人,增長6.32%,註册資金209361萬元,增長48.98%。私營個體經濟實現增加值22.12億元,占全區國內生産總值的比重達62.87%。
  改革改製嚮縱深推進。區屬企業“三置換一保障”改革取得新進展。全區列入考核的83傢區屬企業,完成或基本完成改製的76傢,完成率達91.57%,其中,38傢破産企業中,已經終結或基本終結的33傢,終結率86.84%。置換職工身份25733人,置換土地使用權269.66萬平方米。鄉鎮建安企業改革改製全面完成。經營性服務類事業單位改製開始啓動。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穩步推進。部門預算改革試點繼續擴大,農村稅費改革配套政策逐步完善。
自然環境
  [成陸]
  約8000年前,古長江口在鎮江與揚州之間,海陵這一帶是一片茫茫海域。因長江每年攜帶4億多噸泥沙入海,入海口流速減慢,加之受海潮頂托,泥沙不斷沉澱,先後在淺灘處出現墩、沙洲,逐步在長江北岸今泰州與海安一綫形成一條長達數十公裏的沙嘴。過了一千多年,海陵這一帶成為一塊四面環水的陸地。5000多年前新石器時代,人類已在這裏生息繁衍。直至4000年前,揚州——宜陵——海陵纔連成一片,史稱揚泰沙岸,亦稱揚泰岡地。
  與此同時,在江北的合成風和海浪推沙作用影響下,北部淮河入海處亦有沙嘴發育,由阜寧大沙嚮南,逐漸形成一條弧形的沙堤。在2500——3000年前,淮河以南的岸外沙堤與長江北岸的沙岸合攏,把今高寶湖及其以東地區原來的大海灣封閉成一個與外海隔開的瀉湖。長年纍月,大量泥沙在原來的海積層上堆積,瀉湖被分割成許多大小不等的湖泊,有些湖泊後來變成沼澤,有些沼澤後來又變為陸地。尤其是1128——1855年的七百多年間,黃河多次奪淮入海,註入瀉湖的泥沙不斷增加,陸地不斷擴大,終於形成今天的裏下河平原。
  [地質]
  區內以通揚公路為界,北部屬裏下河平原區,南部屬長江三角洲平原區。均為地質年代的第四係沉積物所覆蓋。地面以下400——1400米的基岩是玄武岩的“古潛山”。該區為揚子準地臺的一部分,地質屬新生代。境內構築地基的結構層,由於成因類型各異,構成地基土也截然不同,因其上部地基土承載力標準值不同,大體上可分為良好區、軟土區、雜填區和不良區4個工程地質區。
  [地貌]
  全區地勢平坦,南高北低,南部多屬平地,北部河網密佈,地面標高2.6——5.5米,最高處嶽阜標高20.28米。
  [土壤]
  境內土壤分為潮土和水稻土兩大類,其中包含六個亞類,十二個土種,三個變種。通揚公路沿綫土壤質地為砂壤到輕壤,以高砂土為主;通揚運河兩岸質地中壤,以小粉漿土為主;鹵汀河兩岸為垛田土;水産養殖場為潛育型水稻土;水産養殖場與新通揚運河之間,以勤泥土為主。
  [氣候]
  海陵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無霜期長,熱量充裕,降水豐沛。年平均氣溫在13.9℃——15.7℃之間,年平均降水量1049.1毫米,年降雨日平均為116.3日。年間變化很大,1956年降水量為1694毫米,而1978年僅為395.5毫米。一年中有三個多雨期,4月中旬至5月上旬為春雨期,6月中旬至7月上旬為梅雨期,8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臺風季節。一般3月底4月初進入春季,6月上、中旬進入夏季,9月中旬進入秋季,11月中旬進入鼕季。大致上鼕季為4個多月,夏季三個多月,春、秋各二個多月。常年風嚮以東南風居多,春夏雨季多為東南風,秋季多東北風,鼕季多偏北風。平均風速為3.4米/秒。
  [地震]
  海陵區位於揚州——銅陵地震帶腹部,歷史上有記載的地震28次,國傢地震總局劃定海陵在地震烈度七度設防區內。境內沒有發生過大於4.75級的地震。
  [災害]
  據歷代《泰州志》及有關資料統計,自劉宋文帝元嘉十二年(435)至1987年的1553年間,記有自然災害的年份為426年,平均不到3.7年即有一次災年。自然災害中以潮湖與洪澇災害最多,占災年總數的58.1%。建國後政府十分重視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産,根治淮河,興修水利,大力滅蝗治蟲,有效地控製了自然災害的發生與蔓延。衹有1954年和1991年的大水,1965年的幹旱,1974年6月的竜捲風和冰雹災情較重。
  [資源]
  區內地熱礦泉水資源豐富,地熱水埋深650——1500米,水溫54℃——68℃,含有對人體有益的碘、溴、鍶等微量元素,尚處於待開發階段。
區域人口
  海陵區為地級泰州市主城區。海陵是泰州城的古稱。自漢初設置海陵縣算起,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海陵自古是蘇中和裏下河地區入江達海的重要樞紐、蘇北的門戶和商品集散地。這裏歷來人文薈萃,商賈雲集,市場繁榮,文化昌盛,素有“漢唐古郡,淮海名區”之稱。
  [位置]
  海陵區位於全球東經119°54’42”,北緯32°29’54”。地處江蘇省腹部,寧(南京)通(南通)公路(328國道)中段,鹵汀河、南官河、泰東河、引江河、新通揚運河、老通揚運河六條航道的交會點。西鄰江都市,北、東與姜堰市接壤,南連高港區。
  [面積]
  全區土地面積203.5平方公裏,其中城區面積23.75平方公裏。
  [人口]
  根據2006年統計年報,2005年底全區戶籍人口35.53萬人。
  [區劃]
  全區現有九竜鎮,京泰路、鳳凰路、城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泰山八個街道辦事處。
歷史沿革
  周時稱海陽。西漢元狩六年(前117年)始置海陵縣,隸屬臨淮郡。東晉義熙七年(411年)設海陵郡,領建陵、寧海、如臯、臨江、蒲濤五縣,隸屬南兗州。梁,海陵縣由廣陵郡改屬海陵郡。劉宋明帝泰豫元年(472年)增轄臨澤縣,領六縣。隋開皇三年(583年)海陵廢郡。建陵縣並入海陵縣。唐武德三年稱吳陵,南唐升元元年(937年)升海陵縣為泰州,泰州之名由此開始,轄海陵、興化、如臯、????城等縣,隸屬東都府。宋初為泰州軍事州。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為泰州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復稱泰州。明、清沿用。民國建立,裁府廢州,泰州改稱泰縣。1949年1月21日泰州解放,22日成立泰州市人民政府,屬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5月1日,蘇皖邊區第一行政區稱蘇北泰州專區。1950年1月18日,泰州專區與揚州專區合併為泰州專區,專署駐泰州市,轄泰州、揚州兩市及泰縣、泰興、靖江、江都、興化、高郵、寶應、儀徵,六合9縣。1950年8月,揚州市直屬蘇北行署,泰州專區轄1市9縣。1953年2月8日,泰州專區改稱揚州專區。1954年11月21日,泰州市改為省轄市。1958年7月改為地轄市,屬揚州地區。泰州市與泰縣曾兩度合併。1950年5月8日至10月7日,泰州市與泰縣合併為泰縣。1959年1月9日至1962年5月24日,泰州與泰縣合併為泰州縣。縣政府均駐泰州。1983年1月,江蘇省實行市管縣體製,泰州市屬揚州市。1996年7月19日國務院批準設立地級泰州市,原縣級泰州市改為海陵區。(摘自“海陵區政府網站”)
  1999年,海陵區轄8個街道、4個鎮、4個鄉:城中街道、城南街道、城北街道、城西街道、下壩街道、西倉街道、泰山街道、豐樂街道、九竜鎮、鮑徐鎮、塘灣鎮、寺巷鎮、東郊鄉、西郊鄉、泰東鄉、朱莊鄉。
  2000年,海陵區轄9個街道、4個鎮、2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402355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中街道 24741 城南街道 34283 城北街道 42411 城西街道 38376 西倉街道 11859 下壩街道 18625 泰山街道 4097 豐樂街道 2257 新區街道 12383 九竜鎮 26855 寺巷鎮 59932 塘灣鎮 31138 泰東鎮 29528 東郊鄉 32920 西郊鄉 29899 紅旗良種場虛擬鄉 3051 
  2003年,經省人民政府批準(蘇政復86號),同意將姜堰市蘇陳鎮十裏鋪、凌竇兩個村劃歸海陵區泰東鎮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海陵區泰東鎮行政區域27.66平方千米,人口2.8萬人,轄10個村委會。2003年底全區戶籍人口342730人。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城東街道 (居委會:坡子、楊柳、東壩、東安、東康、新橋、大浦、西浦、閘東、工人、揚橋、清化、東草、智堡、紡織新村、東風、迎春、春蘭、試采、春暉)
  城西街道 (居委會:安居、江洲、海光、閘西、景光、電化、丁莊、林機、閘南、海陽、森南、招賢、運河)
  城南街道 (居委會:寶帶、沁蓮、鳳凰、蓮花、梅蘭、濟川)
  城中街道 (居委會:五一、稅務、鼓樓、荻柴、高橋、書院、洧水、歌舞、中山、鐘樓、打笆、周橋、八字、南山、暮春、方洲、公園、翟橋、豐裕、南浦)
  城北街道 (居委會:施灣、演化、北山、豐樂、韓橋、花園、通薑、趙公、稻河、漁行、水上)
  泰山街道 (居委會:園林、鬆林、泰山、西倉、新城)
  九竜鎮 (村委會:九竜、引東、麗聲、振東、府前、張壩、姚傢、界溝、五廈)
  京泰路街道 (村委會:老東河、宮涵、東唐、中晨、雙墩、周橋、北馬、許鄭、凌竇、十裏鋪)
  塘灣鎮 (村委會:梅興、秦蔣、塘灣、孫唐、朱塘、林南、蓮花、忠南、劉莊、雙河、振興、新勝、東謝)
  寺巷鎮 (居委會:寺巷、鮑徐;村委會:南塘、帥於、富野、寺巷、楊莊、軍浦、城南、西謝、小王、大王、石橋、三野、新華、小壽、大壽、竜汪、西汪、東汪、響林、東 明、 春風、殷莊、鮑莊、新建、北徐) (本站註:寺巷鎮實際由開發區管轄)
  虛擬鎮 (居委會:高港、明珠;村委會:故土、濱江、高港、楊灣、常福)
  西郊鄉 (村委會:麒麟、朱莊、任景、九裏、頭營、唐樓、招賢、森南、森森、森北)
  東郊鄉 (村委會:高橋、鮑壩、智堡、斜橋、花園、丁馮、漁行、唐甸、孫金、魏徐、窯頭、朱東)
  2004年4月29日,泰州市政府《關於同意調整海陵區泰山、城中街道辦事處的批復》:同意將城中街道辦事處的五一、公園、書院、方洲、翟橋和已批待建的南蒲、豐裕7個社區居委會劃歸泰山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泰山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為:東至青年路西側、南至新高橋老通揚運河、西至南官河、北至人民西路北側,轄12個社區居委會,辦公地點不變;城中街道辦事處的管轄範圍為:東至東城河、南至新高橋老通揚運河、西至青年路東側、北至人民東路北側,轄13個社區居委會,辦公地點不變。區政府决定對泰山街道辦事處和城中街道辦事處區劃範圍進行調整:泰山街道辦事處原轄5個社區居委會,轄區分散,不便管理。這次調整,將城中街道辦事處的五一、公園、書院、方洲、翟橋和已批待建的南蒲、豐裕7個社區居委會劃歸泰山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泰山街道共管轄12個社區居委會,城中街道下轄13個社區居委會。兩街道區劃調整後,以青年路為界,嚮東至東城河,南至新高橋老通揚運河,北至人民東路北側為城中街道轄區;嚮西至南官河,南至新高橋老通揚運河,北至人民西路北側,屬泰山街道。
  2004年底行政區劃一覽:轄6個街道(城中、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泰山)、4個鎮(九竜、塘灣、泰東、寺巷)、2個鄉(西郊、東郊)。
  九竜鎮 面積30.90 平方千米,人口24898人。 泰東鎮 面積27.86 平方千米,人口32255人。
  塘灣鎮 面積32.98 平方千米,人口32504人。 西郊鄉 面積20.548平方千米,人口21576人。
  東郊鄉 面積25.41 平方千米,人口29316人。 寺巷鎮 面積50.29 平方千米,人口64789人。
  2006年1月6日,海陵區正式對部分鄉鎮、街道進行區劃調整:(1)東郊鄉與城東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新的城東街道辦事處。調整後新的城東街道行政區域面積28.48平方千米,人口7.23萬,管理15個社區居委會、12個村委會。(2)西郊鄉與城西街道辦事處合併,設立新的城西街道辦事處。新的城西街道行政區域面積25.05平方千米,人口6.29萬,管理12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委會。(3)撤銷塘灣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鳳凰路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32.98平方千米,人口3.25萬,管理1個社區居委會、13個村委會。(4)撤銷泰東鎮,以其原轄區域設立京泰路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27.86平方千米,人口3.23萬,管理1個社區居委會、10個村委會。
  2009年,將姜堰市蘇陳鎮(西查、東查、唐寧、杏林、軍鋪、三捨、小馮甸等7個行政村除外)劃歸泰州市海陵區管轄;將姜堰市罡楊鎮劃歸海陵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海陵區行政區域面積300.46平方千米,人口50.51萬人,轄9個街道、3個鎮: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南街道、城中街道、城北街道、泰山街道、京泰路街道、鳳凰路街道、九竜鎮、寺巷鎮(由泰州經濟開發區管理)、蘇陳鎮。區政府駐府前路26號。
  
  附:江蘇省政府《關於調整泰州市市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5 號 二〇〇九年一月八日)
  泰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調整市區部分行政區劃的請示》(泰政發120號)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同意將姜堰市蘇陳鎮劃歸泰州市海陵區管轄;同意將蘇陳鎮的西查、東查、唐寧、杏林、軍鋪、三捨、小馮甸等7個村委會劃歸姜堰市姜堰鎮管轄。
    行政區劃調整後,海陵區行政區域面積266.46平方公裏,人口48.34萬人,轄3個鎮,9個街道,其中蘇陳鎮行政區域面積46.28平方公裏,人口 4.14萬人,轄1個居委會,16個村委會;姜堰市行政區域面積987.12平方公裏,人口85.53萬人,轄17個鎮,其中姜堰鎮行政區域面積 96.52平方公裏,人口19.23萬人,轄21個居委會,37個村委會。
    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望你市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社會穩定。
  
  附:江蘇省政府《關於調整泰州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32號 二○○九年四月三十日)
  泰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將姜堰市罡楊鎮劃歸海陵區管轄的請示》(泰政發51號)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同意將姜堰市罡楊鎮劃歸泰州市海陵區管轄。
    行政區劃調整後,海陵區行政區域面積300.46平方公裏,人口50.51萬人,轄4個鎮,9個街道;姜堰市行政區域面積953.12平方公裏,人口83.36萬人,轄16個鎮。
  
  2010年,海陵區撤銷寺巷鎮,設立寺巷街道、明珠街道。行政區劃調整後,海陵區行政區域面積300.46平方千米,人口50.51萬人(2009年),轄11個街道、2個鎮:城東街道、城西街道、城南街道、城中街道、城北街道、泰山街道、京泰路街道、鳳凰路街道、九竜鎮、蘇陳鎮;寺巷街道、明珠街道(由泰州經濟開發區管理)。區政府駐府前路26號。
  
  附:江蘇省政府《關於撤銷泰州市海陵區寺巷鎮改設寺巷街道辦事處明珠街道辦事處的批復》(蘇政復1號 二〇一〇年一月七日)
  泰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關於撤銷海陵區寺巷鎮改設寺巷街道明珠街道的請示》(泰政發170號)悉。經研究,批復如下:
    同意撤銷海陵區寺巷鎮,以其原轄寺巷居委會和南塘、帥於、富野、寺巷、軍甫、新華、小王、大王、石橋、三野、小壽、大壽12個村委會設立寺巷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海陵區人民路1號;以其原轄明珠、丹鳳、鑫泰、西湖翠苑、鮑徐5個居委會和竜汪、城南、西汪、東汪、鮑莊、東明、春風、殷莊、北徐、新建10 個村委會設立明珠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海陵區鮑九路100號。
    行政區劃調整後,寺巷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30.52平方公裏,人口3.5萬人;明珠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域面積19.76平方公裏,人口2.99萬人。
    行政區劃調整工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望你市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周密部署,確保社會穩定。
英文解釋
  1. n.:  Hailing District
近義詞
海陵
相關詞
泰州鳳凰城老字號凌文淵劉熙載南通路楊橋
包含詞
泰州市海陵區自學考試工作委員會辦公室
分類詳情
張開城東街道張開城南街道張開城北街道張開九竜鎮
張開城中街道張開泰山街道張開城西街道張開西郊鄉
張開東郊鄉張開林場張開寺巷鎮張開泰東鎮
張開畜牧養殖試驗場張開鳳凰路街道張開塘灣鎮張開虛擬鎮
泰州紅旗良種場迎春果場新城西街道京泰路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