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江蘇 >連雲港 > 新浦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Xinpu District
  郵編:222003 代碼:320705 區號:0518
  拼音:Xīn Pǔ Qū,Xinpu Qu
  
    新浦區是連雲港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總面積461.1平方千米。總人口43.9萬人(2008年)。
    新浦區轄6個街道、2個鎮、3個鄉:浦東街道、浦西街道、新東街道、新南街道、路南街道、新海街道、南城鎮、浦南鎮、雲臺鄉、花果山鄉、寧海鄉;雲臺農場、南雲臺林場、崗埠農場。區人民政府駐民主路343號。
自然地理
  全區地形呈菱形,東西長,南北稍窄。東南部為南雲臺山地區,西部為河流與海積共同作用形成的海積平原。地貌形態有山地、山前平原、平地、微傾斜平地、窪地、古海道、海漫淤和低平地等。土質除山區外,多為粉砂淤泥,????漬化較嚴重,粘性大。
  境內山脈主要屬於沂蒙山的餘脈,主要有花果山。花果山位於新浦東南15公裏,連雲港市南雲臺山中麓。原名蒼梧山,亦稱青峰頂,為雲臺山脈的主峰,其五女峰海拔625.25米,是江蘇省諸山的最高峰。明代吳承恩在《西遊記》中寫道:“海外有一國土,名傲來國。國近大海,海中有一名山,喚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脈,三島之來竜……,真個好山……,四季好花常開,八節仙果不絶。”吳承恩描寫的花果山,其原型就是連雲港的花果山。
  薔薇河是連雲港市境內最主要的河流,它不僅是全市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群衆生活的主要用水資源,更是全市人民唯一的飲用水源。
  地處暖溫帶,四季分明,雨量適中,光照充足,鼕暖夏涼,常年平均氣溫在14℃左右,屬季節性海洋氣候。
  新浦區地理位置適中,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物産豐盛。郊區有耕地5萬餘畝,出産水稻、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蔬菜等農副産品。雲臺山有大面積用材林和經濟林,盛産竹、木、茶、果中草藥等,尤以櫻桃、白果、板慄、和雲霧茶、金鑲玉竹稱著。沿海灘塗和3400餘畝淡水魚塘,每年為市場提供大量海鮮和淡水魚蝦。區內還有其他大量動物植物資源和磷、黃土、石料、礦泉水等非生物資源。
歷史沿革
  新浦僅百年歷史。秦至民國初屬海州轄區。300年前,為淺海灘塗。清康熙五十年(1711)前後形成陸地。竜尾河、大浦河、西????河等匯流於此。初有臨洪灘、河南莊、馬跳、馬莊4村落。
  民國六年(1917)所立《創新浦天後宮記》碑載:新浦自清光緒十八年(1892)劉振殿等人籌建大廟(天後宮),加之已有修建成的碼頭,渤海、山東等地商人匯集此地從事食????、土特産貿易,商業繁榮,居住人口隨之增多。民國十四年(1925),隴海鐵路修到大浦港,新浦商業日趨興旺,成為名副其實之商埠。民國十二七年(1938)後,日本侵略軍兩次轟炸海州,海州城幾成廢墟,許多居民搬扦至新浦,人口驟增,居民達5萬。新海市政府亦設在新浦。民國三十七年(1948)11月7日,新浦解放,新海連特區專員公署在此成立,新浦原轄區劃分為民主、新華、通灌、新竜、浦西5區。
  1949年11月,新海市撤銷,組建新海連市,附設新浦辦事處,市政府駐新浦區,隸屬新海連市。1961年10月1日,新海連市更名為連雲港市,市政府仍駐新浦。
  2000年,新浦區轄8個街道。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260628人,其中: 浦東街道 22229 浦西街道 19451 市東街道 23139 新東街道 59864 新南街道 44469 路南街道 34531 新海街道 40431 臨洪街道 16514
  國務院2001年10月1日批準,撤銷雲臺區,將雲臺區的南城鎮、花果山鄉、雲臺鄉和猴嘴街道劃歸新浦區管轄。
  2003年行政區劃一覽 轄7個街道、1個鎮、2個鄉。(根據《江蘇省2003年底村及村以上代碼》整理)
    浦東街道 轄:15個社區居委會(菜市、隴東、建國、民主、路北、同興、市化、市民、機關傢委、萬潤、站北、新橋、竜苑、市東、浦河)。
    浦西街道 轄:12個社區居委會(同和、瀋圩、薔薇、後河、民族、通池、新站、電臺、新中、新洪、新西、財苑)。
    新東街道 轄:10個社區居委會(藝北、巨竜、竜尾、東風、利民、蒼梧、外倉、新城、廣場、振東)。
    新南街道 轄:8個社區居委會(延南、海南、紫雲、建南、海寧、雲海、新竜、健康)。
    路南街道 轄:9個社區居委會(路南、朝陽、扁擔河、葵花、嚮陽、賈圩、公園、????河、延東)。
    新海街道 轄:10個社區居委會(幸福、西苑、鎮海、新孔、新潮、河西、常樂、富強、星化、海連)。
    猴嘴街道 轄:5個社區居委會(新航、新民、????坨、通園、新南)。
    南城鎮 轄:3個社區居委會(蒼梧、寧海、青春)。
    雲臺鄉 轄:10個村委會(朱麻、鳳凰、漁灣、東磊、山東、凌州、後關、前關、丹霞、西山)。
    花果山鄉 轄:1個社區居委會(花果山);7個村委會(小村、新村、前雲、大村、鬱林、當路、新灘)。
    此外,雲臺農場、南雲臺林場。
  
    2004年底行政區劃一覽:轄7個街道、1個鎮、2個鄉。
    南城鎮  面積 3.80平方千米,人口 7765人。  雲臺鄉  面積58.12平方千米,人口32971人。
    花果山鄉 面積33.30平方千米,人口15014人。 (www.xzqh.org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整理。缺街道數據。)
  
    2005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連雲港市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號)和連雲港市政府《關於將新浦區猴嘴街道辦事處劃歸連雲區管轄的通知》(連政發76號 4月26日),將新浦區猴嘴街道辦事處劃歸連雲區管轄;猴嘴街道辦事處轄區範圍內的海域和灘塗,一並劃歸連雲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新浦區行政區域面積214.1平方千米,人口30萬人,轄6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2個鄉。
    2005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連雲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37號)和連雲港市政府《關於將灌雲縣寧海鄉劃歸新浦區管轄的通知》(連政發111號),將灌雲縣寧海鄉整建製劃歸新浦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新浦區行政區域面積259.54平方千米,人口32.45萬人,轄6個街道辦事處、1個鎮、3個鄉:浦東街道、浦西街道、新東街道、新南街道、路南街道、新海街道、南城鎮、雲臺鄉、花果山鄉、寧海鄉。境內還有雲臺農場、南雲臺林場。
  2008年,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調整連雲港市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將東海縣浦南鎮劃歸新浦區管轄,並將江蘇省國營崗埠農場劃入新浦區行政區域。
經濟概況
  二十年來,經濟水平已是今非昔比,綜合實力明顯增強。全區國內生産總值(現價)達到83093萬元,比二十年前翻了七番多;從工農業生産規模看,全區工農業總産值已突破9億元大關,達到9.12億元,比1978年增加9億元,二十年來共翻了六番多,平均年遞增26.7%;從地方財力來看,全區收入達7425萬元,比1978年增長7.5倍,年均遞增11.9%。
  二十年來,區國內生産總值平均每年增長31.5%。從環比增長速度看,國內生産總值增長速度在50%以上的年份有3年,增長速度在30%以上的年份有7年,增長速度在20%以上的年份有4年。從各年份增長速度看,區國內生産總值增速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趨勢,1978年增速為15.4%,1983年增速為32.7%,1993年增速為63.5%。近幾年區國內生産總值增速居高不下,一直保持30%以上的高速度,且現在的增速是在經濟總量快速擴大的基礎上實現的,1997年國內生産總值每年增長1%,折算成絶對數就是國內生産值增加601萬元,也就是說,1997年國內生産總值增長1%,相當於1979年增長1.3倍,相當於1984年增長46%,相當於1992年增長9.2%。
  二十年來,全區第三産業增加值由1978年的199萬元,上升到1997年的65507萬元,平均每年增長35.7%,第二産業和第一産業雖然也同樣是高速增長,平均每年增長26.1%和12.0%,但分別比三産增速低9.6個百分點和23.7個百分點。由於三産增速的不斷攀升,使該區産業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一、二、三産業的比重由1978年的11:46:43,演變為1997年的1:21:78,第三産業比重已占總量的四分之三以上,已居於絶對的主導地位。
  在三次産業內部,行業結構也在不斷地調整、優化;在第一産業內部,牧、漁業比重不斷上升,以前的以農為主演變為農、牧、漁三業並驅;第二産業內部,金屬製品、化工、非金屬礦物製品等重點行業逐步形成;第三産業內部,批發零售貿易業、餐飲業等一些傳統行業持續發展,房地産開發,信息咨詢、居民服務等行業已悄然興起,並逐步成為新的支柱。
  個體戶數量由1978年的百餘戶發展到1997年的6506戶,個體戶註册資金由1978年的百餘元增長到1997年的每戶平均1.1萬元,個體戶的消費品零售額由1978年的98萬元上升到1997年的22360萬元,平均每年增長35.2%。私營企業的興起,則是近幾年纔發生的事,1997年末全區共有私營企業120傢,註册資本1873萬元,雇工人數1128人,平均每戶私營企業註册資金15.6萬元,雇工9.4人。
  綜觀二十年來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史,有兩個年份特別突出,一是1985年,1985年至1990年個體消費零售額平均每年增長50%以上;另一個年份是1993年,該年度消費品零售額比上年增長1.56倍,並首次突破億元大關,達到12050萬元,到1997年底全區已建成各類市場30個,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達22.5億元。
  個體私營經濟發展和商品市場的有效建立,不僅開拓了就業門路,方便了 群衆生活,更重要的是極大地繁榮和活躍了經濟,使個體私營經濟成為經濟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據初步測算,1997年全區約四分之一的財政收入來源於個體私營稅收,約三分之一的國內生産總值由個體私營創造,若加上集市貿易,則占全區經濟總量的二分之一。
  改革開放以來,新浦區依托中心城區的優勢,以吸引外資作為全區經濟發展的突破口來抓,多層次發動,多形式聯合,多渠道開拓,外嚮型經濟取得長足進步。截止1997年,共興辦三資企業77傢,總投資6278萬美元,協議外資3545萬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502萬美元。
  外嚮型經濟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起步遲、發展快。全區的外嚮型經濟起步於1992年,經過5年多的發展,已初具規模,並已發展到77傢企業。二是第三産業利用外資比例較高。這與新浦地處中心城區的區位優勢相適應。興辦的77傢三資企業中,第三産業有46傢,占58.2%。特別是房地産業利用外資成片開發改造舊城區已成為我區利用外資的一大特色。目前,全區共有房地産合資企業10傢,總投資額2247萬美元,改造舊城區面積達112800平方米。三是短平快項目多,資金到位率和開業率相對較高。77傢企業中,註册資本在50萬美元以下的短、平、快項目有54傢,占68%,這些短、平、快側重在餐飲、服務、娛樂等行業,這些項目往往投資少、見效快,周期短、投資回報率高。
  改革開放二十年,變化最大的方面首推城市基礎建設。加快城市基礎服務設施的建設,是保證經濟持續增長的關鍵措施。在市、區兩級政府努力下,新建小區如雨後春筍,短短二十年,新浦建成區面積就擴大了一倍多。同時大規模的舊城改造,進一步改變了市容市貌。與城區擴張相適應的道路建設也進一步配套完善,使交通中心地位更加突出。
  在新浦城區內,朝陽路的開通,瀛州橋、朝陽橋的建成,使新浦南部聯成一片,城區由以前的帶狀逐步演變為團狀,鬱州路、玉門路、竜河廣場、人民路的建成使區內交通更加便捷。到1997年末,全區實有道路面積75.93萬平方米。區內交通的改善,有力地促進市內公共交通業的發展,目前區內已闢有7條公交綫路,此外還有千餘輛出租車奔跑在區內的大街小巷。
  在對外通道上,新墟公路、新牛公路使東抵港口、西達機場的時間分別衹要半小時左右,連寧公路使新浦區與省會南京的距離由以前的八小時車程縮短了一半,鐵路客運由近及遠,使居民能南達上海,西至烏魯木齊,北通北京。
  城市基礎設施的另一重要方面是郵電通訊業,近二十年來,特別是九十年代以後,區內的郵電通訊建設速度更快,城市電話已進入市民家庭,1997年末全區住戶家庭平均每百人擁有電話17部,平均不到兩戶就有一部電話。
  改革開放二十年,特別是1984年以後,城市建設成績顯著。到1997年,全區園林緑地面積193.8萬平方米,緑化覆蓋面積279.2萬平方米,1997底,全區人均緑地面積11.3平方米,公園數量也由1978年的1個增加到1997年的3個。進入九十年代後,廣泛開展的衛生城市創建活動使環境衛生日益改善,1997年全區民辦保潔隊伍已達733人,全年環衛實際清掃面積100萬平方米,生活垃圾清運量9.61萬噸,糞便清運量1.37萬噸,全區公共厠所已達264座,其中半數以上已改造成水衝厠所,同時我區大力加強環保工作,環境噪聲達標區面積達15.45平方公裏,煙塵控製區面積達22平方公裏,區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為全市順利通過衛生城省級驗收奠定了基礎。
  城市燃氣、供熱也從無到有。1997年全區煤氣供氣量為110萬立方米,用氣人口0.34萬人,液化石油氣供氣總量達6308.8噸,用氣人口12.4萬人,全區三分之二的家庭告別了煤爐,用上煤氣或液化石油氣。城市供熱也初具規模,目前全區集中供熱的管道長度達到14.4公裏,供熱面積達322萬平方米。
  改革開放以來,收益最大的是人民生活。目前人民生活水平與改革開放前不可同日而語。特別是1984年以後,居民生活水平提高更快。1997年,職工人均年工資5540元,比1978年增長9.9倍,平均每年增長13.4%,農民人均年收入5111元,比1978年增長25.7倍,平均每年增長18.9%;從總體上測算,新浦區已達到小康生活標準。與1984年相比,1997年人民生活主要指標有如下變化:吃的方面,恩格爾係數由56.8%下降到50.2%;穿的方面,衣着支出增長4.8倍;用的方面,電話、空調、錄放像機已相當普及;住的方面,人均居住面積由5.96平方米上升到9.33平方米。
行政區劃
  新浦區位於東經119°10′和北緯34°36′,處於薔薇河下遊。南與灌雲縣接壤,,西與東海縣交界,西南與海州區為鄰,總面積47.5平方公裏,人口20.19萬。
  Xinpu Qu
  0518
  320705
  222003
  區人民政府駐民主路343號
  2008年區劃調整後,轄6個街道、2個鎮、3個鄉。
  南城鎮 面積 3.80平方千米,人口 7765人。
  浦南鎮 面積104平方公裏, 人口 5.4萬人
  雲臺鄉 面積58.12平方千米,人口32971人。
  花果山鄉 面積33.30平方千米,人口15014人。
  寧海鄉 面積46平方公裏
  此外還有省級農場崗埠農場
  相關介紹
  隴海步行街
  連雲港市隴海步行街,是新浦區委、區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在原廢棄的隴海鐵路路基上興建起來的一條休閑、娛樂、觀光、購物為一體的現代化步行商業街。全長1170米,占地面積184畝,建築面積13.1萬平方米,總投資4.5億元。
  步行街日人流量達到1萬人次,節假日達到5萬人次,年商品零售總額超過8個億,基本形成東街為大衆化經營,中街為精、名、品經營,西街為婦女兒童用品、中外餐飲經營的特色明顯、商品門類齊全的現代化商業旺區,“要方便購物去隴海步行街6、要放心購物去隴海步行街、要文明購物去隴海步行街”已成為我市市民的口頭禪。該街先後獲得“江蘇省百城萬店無假貨示範街”、“中國最具升值前景商業街”等稱號。目前正在爭創全國文明示範街。
  蒼梧緑園
  蒼梧緑園於1999年7月建成開放,占地28公頃(420畝),總投資2000多萬元,是目前全省城市建成區內面積最大的緑園。園內栽植樹木7.26萬株、常緑球類和花灌木6.3萬株、冷暖季草坪20.44萬平方米,建有紫薇園、石趣園、園中園和高爾夫水上練習場、迷你高爾夫球場、網球場、遊泳池、垂釣中心等,成為集休閑、娛樂、觀賞為一體的大型緑地。草坪、樹林、鮮花、恰似都市的緑洲,是市民回歸自然,享受自然的好去處。
  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簡介
  連雲港高新技術産業開發區是1997年8月由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設立,占地面積12.6平方公裏,與國傢級開發區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體製,其前身為宋跳工業區,其範圍東至新墟公路,南至高渠道,北至宋跳河,西至隴海鐵路,目前已開發5.7平方公裏。
  區內設有科技企業孵化器,同時設有“科技風險金”和“科技發展金”,扶持高新技術成果産業化及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目前進區企業已達50多傢,初步形成了精細化工、電子、建材、食品等特色産業。
  花卉交易中心
  連雲港市花卉交易中心是由新浦區建設局自籌資金建設,由綜合辦公樓、花卉交易展示培訓樓、花卉市場大棚三大功能區域組成。總投資2800萬元,占地28畝,總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2002年10月開始投入運營。
  該中心引進了廣州、臨沂、淮安及本地商戶40余家。經過兩年多的運營,花卉中心已初具規模,逐步形成集花卉交易、花卉文化、花土肥藥、奇石雕根、陶瓷器皿、觀賞鳥魚、鮮切花藝等為一體的專業産供銷集散地,成為蘇北、魯南地區規模最大、檔次最高的花卉交易市場。目前花卉中心年營業額達400萬元,上交稅收近20萬元。
  海寧大道 鬱海廣場
  海寧大道是市區主幹道,也是新海地區二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東起學院路,西至幸福路,全長8公裏,紅綫寬度為60米,中間為24米水泥砼路面,兩側各3米緑化分隔帶,各6米快車道,各4米花崗岩人行步道。道路主體工程於本月中旬全面竣工,同步實施了雨水、污水、給水、電力、通信、路燈、交通標志標綫以及信號燈等工程。
  鬱海廣場是在海寧大道與鬱州南路、瀛州路的交匯處建成的一個交通緑化廣場,它就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我市的南大門。
  新浦新區
  新浦新區位於連雲港市新海地區的東南,西自瀛州路,東至寧連公路,北至蒼梧路,南至海寧路,市新浦新城區建設的起步區,占地6.75平方公裏。新浦新區是集行政、文化娛樂、體育、教育和地區性商業、金融、居住為一體的現代化的新城市中心區。
  新浦新區以東????河緑化風光帶為界,分為東西兩片,東片為連雲港市的政治、文化、體育中心,西片為新區生活居住用地,並配套發展片區商業服務設施。新區規劃“三橫四縱”道路總骨架,“三橫”即蒼梧路(寬50米)、朝陽東路(寬80米)、海寧路(寬60米);“四縱”即瀛州路(寬60米)、鬱州路(寬60米)、科苑路(寬60米)、學院路(寬40米)。
英文解釋
  1. n.:  Xinpu District
近義詞
新浦, 新浦村
相關詞
連雲港浮雕青年公園連雲港市
包含詞
連雲港市新浦區育紅幼兒園連雲港市新浦區晨輝幼兒園連雲港市新浦區衛生所
連雲港市新浦區衛生防疫站連雲港市新浦區人民醫院連雲港市新浦區職工教育辦公室
連雲港市新浦區招生委員會辦公室
分類詳情
張開路南街道張開新東街道張開新南街道張開浦東街道張開浦西街道
張開新海街道張開猴嘴街道張開南城鎮張開浦南鎮張開雲臺鄉
張開花果山鄉張開寧海鄉張開崗埠農場雲臺農場南雲臺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