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江蘇 >連雲港 > 連雲區
顯示地圖
目錄
概況 Lianyun District
  郵編:222042 代碼:320703 區號:0518
  拼音:Lián Yún Qū,Lianyun Qu
  
    連雲區面積535平方千米。總人口20.02萬人(2006年底)。
    連雲區轄7個街道、1個鎮、3個鄉:墟溝街道、連雲街道、雲山街道、板橋街道、連島街道、中雲街道、猴嘴街道、朝陽鎮、宿城鄉、高公島鄉、前三島鄉。其中,中雲街道、猴嘴街道、朝陽鎮由連雲港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
基本概況
  連雲區是連雲港市“一市雙城”的東部港口城區,位於連雲港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是新亞歐大陸橋東端起點,連雲港港口所在地,現轄4鄉5鎮3個街道和1個經濟開發區,另設有連島海濱旅遊度假區。全區總面積400平方公裏,總人口近20萬人。整個城區依山傍海,山、海、林、堤、石、灘、島等旅遊資源豐富,有連島、蘇馬灣、黃窩等三個天然海濱浴場,還有國傢級風景名勝區雲臺山風景區等,是江蘇及周邊地區海濱度假的首選地。連雲區瀕臨中國八大漁場之一的海州灣漁場,海洋資源優勢明顯,擁有86公裏海岸綫,6.3萬畝灘塗和51萬畝近海可養殖水域以及全省唯一的基岩海岸綫和海珍品養殖基地。同時,區內有8萬畝山場,林果茶資源也非常豐富,雲霧茶是全省三大名茶之一。
  近幾年來,連雲區從區位和資源優勢出發,依托港口和陸橋,大力實施“外嚮帶動、海上連雲、以港興城、旅遊興區”四大戰略,加快發展特色經濟,實現了經濟的持續快速發展。全區經濟主要由四塊組成:一是海洋經濟,建成了以紫菜為竜頭的特色産業群。全區海水養殖面積已達3.8萬畝,海水育苗達3.7萬立方水體,養殖品種有紫菜、海帶、扇貝、鱸魚、牙鮃、梭子蟹等30多個。其中,紫菜養殖面積達2.1萬畝,擁有紫菜加工機50多臺套,形成養、加、銷一條竜的産業化格局,是全國最大的縣級紫菜養殖基地。二是工業經濟,目前已有美、日、韓、挪威、馬來西亞等2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客商在該區投資興辦合作項目,全區纍计實際利用外資6000萬美元,引進內聯資金8億元,現有三資企業41傢,年地方出口創匯近2000萬美元;區內還有部、省屬企業單位及各地駐地機構近百傢。初步形成了食品、紡織、建材、化工和礦産品加工等五大支柱行業。三是旅遊經濟,拉開了連島海濱旅遊度假區、墟溝海濱風景區、宿城風景區、高公島遊覽區、前三島鳥類保護區等五大景區框架,年接待遊客130萬人次以上。四是港口經濟,團结港口配套積極發展相關産業,交通、運輸、包裝、倉儲、修造船和集集箱修理等行業持續增長,貿易、貨代等新興行業快速起步,房地産開發、市場建設等三産服務業不斷發展,成為全區經濟的支柱産業。
自然地理
  境內絶大部分為山地,主要由後雲臺山、北固山和東西連島組成,地勢呈中間高四周低。
  區內有北雲臺山、北崮山的大小70多座山峰。
  雲臺山位於華北古陸的南緣,屬魯蘇地質,與山東的泰山、嶗山一脈相承。它的岩石為變質岩,地質學上叫片麻岩,是二十四五億年前造山運動中,受到高溫高壓後發生變質形成的,岩性堅硬,色白質細。
  雲臺山是由五條山脈組成,由南嚮北數,第一條為錦屏山,有馬耳峰、白虎山、孔望山等21座山峰;第二條為前雲臺山,又稱南雲臺山,有玉女峰、香爐頂等74座山峰,花果山就在其間;第三條為中雲臺山,有華蓋山、溪雲山等13座山峰;第四條為後雲臺山,又稱北雲臺山,有大桅尖、二桅尖等47座山峰,連雲港港口便在山北;第五條為東西連島,有桅尖山等兩座山峰,現仍在海中,是港口的屏障。
  薔薇河是連雲港市境內最主要的河流,它不僅是全市工農業生産和人民群衆生活的主要用水資源,更是全市人民唯一的飲用水源。
  連雲區地處暖溫帶的南緣,屬嚮亞熱帶過渡的季風海洋性氣候地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為14°C,1月份氣溫最低,均溫1.1°C;8月份氣溫最高,均溫26.8°C,全年有223天以上日均溫不低於10°C。年平均降水量為882.6毫米,無霜期平均為215天。
  區內自然資源豐富,盛産各類海産品和林果茶,其中尤以紫菜、棱子蟹、對蝦、雲霧茶最為出名,現已成為全國縣區級最大的紫菜養殖基地。前三島還是江蘇省唯一的海珍品養殖基地,島上鳥類衆多,素有“鳥島”之稱。
歷史沿革
  1935年8月設立連雲市政籌備處。1946年4月正式設立連雲市。1946年11月改為連雲港辦事處。
  1969年10月改為連雲區。1985年12月區駐地從連雲港鎮遷到墟溝鎮。
  2000年,連雲區轄2個街道、2個鎮、3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131429人,其中: 墟溝街道 72042 陶庵街道 16048 連雲港鎮 18557 連島鎮 4680 雲山鄉 8964 宿城鄉 7424 高公島鄉 3714
  國務院2001年10月1日批準,撤銷雲臺區,將雲臺區的朝陽鎮、徐圩鎮、板橋鎮和中雲街道劃歸連雲區管轄。
  2002年,連雲區總面積330平方千米,人口13.24萬人(均不含連雲港開發區管理的朝陽鎮、中雲街道)。(數據根據《連雲港年鑒2003》)
    墟溝街道:面積18.27平方千米,人口6.56萬人,人口密度3590人/平方千米。
    陶庵街道:面積 9.59平方千米,人口1.37萬人,人口密度1428人/平方千米。
    連雲港鎮:面積 5.98平方千米,人口1.73萬人,人口密度2892人/平方千米。
    連島鎮: 面積 7.57平方千米,人口0.47萬人,人口密度620.9人/平方千米。
    板橋鎮: 面積100.4 平方千米,人口0.84萬人,人口密度 83.7人/平方千米。
    徐圩鎮: 面積136.5 平方千米,人口0.79萬人,人口密度 57.9人/平方千米。
    雲山鄉: 面積19.36平方千米,人口0.77萬人,人口密度397.7人/平方千米。
    宿城鄉: 面積21.39平方千米,人口0.44萬人,人口密度205.7人/平方千米。
    高公島鄉:面積10.93平方千米,人口0.27萬人,人口密度247.0人/平方千米。
  
    2004年,連雲區轄4個街道、4個鎮、4個鄉。  (根據《江蘇省統計年鑒·電子版》整理。缺街道數據。)
    連島鎮  面積 7.67平方千米,人口 4634人。  板橋鎮  面積 6.12平方千米,人口 8633人。
    徐圩鎮  面積131.09平方千米,人口 7807人。  朝陽鎮  面積 24.46平方千米,人口19049人。
    雲山鄉  面積 16.47平方千米,人口 9205人。  宿城鄉  面積 18.00平方千米,人口 4151人。
    高公島鄉 面積 8.07平方千米,人口 2705人。
  
    2005年,根據連政復1號文件精神,撤銷連雲、陶庵兩個街道辦事處,設立新的連雲街道辦事處。 根據江蘇省政府《關於同意調整連雲港市區部分行政區劃的批復》(蘇政復20號)和連雲港市政府《關於將新浦區猴嘴街道辦事處劃歸連雲區管轄的通知》(連政發76號 4月26日),將新浦區猴嘴街道辦事處劃歸連雲區管轄;猴嘴街道辦事處轄區範圍內的海域和灘塗,一並劃歸連雲區管轄。行政區劃調整後,連雲區行政區域面積506.35平方千米,人口19.8萬,轄4個街道辦事處、4個鎮、4個鄉。
    2006年,撤銷雲山鄉,以原轄區設立雲山街道辦事處;撤銷連島鎮,以原轄區設立連島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連雲區由原轄4鄉4鎮4個街道辦事處,38個自然村,37個社區居委會,調整為3鄉3鎮6個街道辦事處,38個自然村,37個社區居委會。 調整前,雲山鄉政府駐地在李莊村,總面積19.36平方千米,人口7895人,轄5個村委會,70%為非農人口。連島鎮政府駐地在大路口社區,總面積7.57平方千米,人口4767人,轄3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人口全為非農人口。
    2006年,《市政府關於調整連雲區部分行政區劃的通知》(連政發12號):將連雲區板橋鎮與徐圩鎮合併設立板橋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調整後,板橋街道辦事處轄區面積237平方千米,人口1.6萬,下轄2個居委會、4個村委會。
經濟概況
  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8.57億元。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3.22億元,第二産業增加值7.28億元,第三産業增加值8.07億元,增長14.6%。三次産業的結構為17.3:39.2:43.5,第一産業增加值的比重同比下降了1.3個百分點,第二産業增加值的比重同比提高了1.2個百分點。工業增加值6.41億元,占全區地區生産總值比重為34.5%。全區人均GDP13986元。
  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目標,加快農業結構調整。全區實現農業總産值4.60億元。其中,漁業産值3.84億元,農林牧産值0.76億元。全區水産品産量5.36萬噸。新增海水養殖面積6000畝,其中貝類、海蜇、紫菜各2000畝,新增紫菜育苗面積5000平方米,紫菜加工機9臺,連雲區紫菜標準化生産基地被授予省“十大引智示範推廣基地”稱號。深海抗風浪網箱和徐圩萬畝灘塗開發項目積極推進,徐圩板橋鼕棗基地、雲山花卉苗木基地等已成為該區農業的新亮點,徐圩鼕棗、宿城雲霧茶、雲山牛心柿通過省無公害産品認證。全年完成植樹造林5415畝。積極推進“三級聯動幫扶到戶、項目推進致富農民”活動,全區共確定幫扶農戶414 戶,籌集幫扶資金50萬元,發放幫扶資金23萬元,落實幫扶項目352個,實現農民人均增收300元。
  農業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全區實有耕地面積0.87千公頃,農作物總播種面積1.12千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0.42千公頃,油料,蔬菜和其他農作物播種面積0.7千公頃,糧食總産量0.19萬噸,每千公頃單産為4619噸。
  工業生産發展速度進一步加快。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6.41億元。實現全部工業産值28.6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現價産值16.70億元。規模工業中,股份合作企業工業産值為2.66億元,股份製企業工業産值為1.92億元,外商及港澳臺投資企業工業産值為6.92億元,其他經濟類型企業工業産值3.68億元,增私營企業工業産值4.56億元。
  規模工業經濟效益增勢強勁,企業的贏利能力進一步增強。規模工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15.16億元,利稅總額12298萬元,利潤總額6320萬元,全區54傢實現了全部贏利。産銷進一步銜接,規模工業産銷率為97.0%。規模工業用電量1680.46萬千瓦時。
  建築業生産規模繼續擴大。全區14傢三級資質以上的建築業企業共實現建築業施工産值5.32億元(不含國外施工産值),較上年增長129.9%;竣工産值3.85億元,增長128.8%;房屋建築施工面積為68.84萬平方米,增長了37.2%,其中新開工面積53.65萬平方米,從業人員5332人。
  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持續快速增長。全年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額6.07億元。其中二産和三産投資對全區固定資産投資的支撐作用十分明顯。第二産業完成固定資産投資額1.65億元。第三産業完成投資4.03億元,占全區總投資的66.3%。房地産投資完成1.67億元,同比增長31.3%,施工房屋面積18.5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面積14.22萬平方米,增長152.6%,由於建築層數的增高,使得竣工房屋面積僅完成2.46萬平方米,其中住宅竣工面積 2.16萬平方米。每平方米商品住宅的銷售價格為1619元,較上年提高了339元。
  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蓬勃發展。隨着“三産興區”戰略的實施,全區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在較高的發展平臺上依然增勢不減。全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4.1億元。其中,批發零售貿易業實現零售額12.2億元,餐飲業實現零售額 1.7億元。
  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全區擁有各類市場19個,其中生産資料市場1個,消費品市場18個。全年實現市場成交額20.17億元,同比增長11.9%。其中消費品市場成交額實現19.58億元。億元市場實現成交額10.68億元。
  個私經濟發展迅速。全區個體工商戶達4380戶,註册資金5814萬元,其中本年新開業1068戶,註册資金2644萬元;全區私營企業達814戶,註册資金5.70億元,其中本年新增189戶,註册資金1.17億元。
  對外開放力度進一步加大。區加大了對外開放的工作力度,外嚮型經濟工作取得了長足的進展。實際利用外資1738萬美元。三資企業出口創匯2437萬美元,新批三資企業24傢。新簽內聯項目 124個,引進內聯資金5.1億元。
  實現財政收入16452萬元。其中,中央財政收入3491萬元,地方財政收入12961萬元。個體私營稅收1991萬元。全區經濟運行質態有了較大提高,財政收入占GDP的比重8.9%。財政支出12046萬元。其中,企業挖潛改造資金支出404萬元,科技三項費用支出65萬元,教育事業費支出2866萬元,行政管理費支出1453萬元。
行政區劃
  連雲區位於港口的建連雲港市城區東北部,東、北兩面瀕臨黃海,西、南兩面與雲臺區接壤。境內絶大部分為山地,主要由後雲臺山、北固山和東西連島組成,地勢呈中間高四周低。總面積94平方公裏。
  Lianyun Qu
  0518
  320703
  222042
  區人民政府駐中山西路
  2006年區劃調整後,連雲區由原轄4鄉4鎮4個街道辦事處,38個自然村,37個社區居委會,調整為3鄉3鎮6個街道辦事處,38個自然村,37個社區居委會。
  連島鎮 面積 7.67平方千米,人口 4634人。
  板橋鎮 面積 6.12平方千米,人口 8633人。
  徐圩鎮 面積131.09平方千米,人口 7807人。
  朝陽鎮 面積 24.46平方千米,人口19049人。
  雲山鄉 面積 16.47平方千米,人口 9205人。
  宿城鄉 面積 18.00平方千米,人口 4151人。
  高公島鄉 面積 8.07平方千米,人口 2705人。
  東辛農場 面積 45萬畝 ,人口40000人
英文解釋
  1. n.:  Lianyun District
近義詞
連雲
相關詞
連雲港
包含詞
連雲區婦幼保健所連雲港市連雲區紅梅大酒店連雲港市連雲區慧豐旅行社
連雲港市連雲區春海旅行社連雲港市連雲區港城醫院連雲港市連雲區衛生防疫站
連雲港市連雲區陶庵醫院連雲港市連雲區連島海鮮大酒店連雲區墟溝街道辦事處防保所
分類詳情
張開墟溝街道張開朝陽鎮張開板橋鎮張開雲山街道張開中雲街道
張開高公島鄉張開陶庵街道張開徐圩鎮張開連雲街道張開板橋街道
張開宿城鄉張開前三島鄉張開雲山鄉張開連島鎮張開猴嘴街道
連雲港鎮連島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