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呼蘭區位於黑竜江省南部,南瀕江與阿城市、賓縣相望,東臨巴彥縣,西毗肇東市,北接綏化市、蘭西縣。總面積2186平方千米(簡册)/2197平方千米(呼蘭政府網)。總人口62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南京路8號,郵編:150500。代碼:230111。區號:0451。拼音:Hulan Qu。
呼蘭區處在中緯度地帶,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3℃,7月份平均氣溫23.1℃;1月份平均-19.4℃。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
行政區劃
呼蘭區轄4個街道、10個鎮、3個鄉:腰堡街道、蘭河街道、利民街道、呼蘭街道、康金鎮、瀋傢鎮、方臺鎮、白奎鎮、石人鎮、二八鎮、蓮花鎮、大用鎮、雙井鎮、長嶺鎮、許堡鄉、楊林鄉、孟家乡。
歷史沿革
呼蘭是黑竜江省最早開發的五城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式建呼蘭城,距今已有271年的建城歷史。建國後隸屬鬆江省,1954年屬黑竜江省,1958年劃歸哈爾濱市,2004年撤縣建區,現為哈爾濱市八區之一。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10號),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呼蘭縣,設立哈爾濱市呼蘭區。以原呼蘭縣的行政區域(不含樂業、對青山2個鎮)為呼蘭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呼蘭鎮南京路。 |
|
呼蘭區位於黑竜江省南部,南瀕江與哈爾濱市阿城區、賓縣相望,東臨巴彥縣,西毗肇東市,北接綏化市、蘭西縣。總面積2186平方千米(簡册)/2197平方千米(呼蘭政府網)。總人口62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路8號,郵編:150500 150025 150027。代碼:230111。區號:0451。拼音:Hulan Qu。
呼蘭區處在中緯度地帶,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3℃,7月份平均氣溫23.1℃;1月份平均-19.4℃。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
呼蘭是黑竜江省最早開發的五城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式建呼蘭城,距今已有271年的建城歷史。建國後隸屬鬆江省,1954年屬黑竜江省,1958年劃歸哈爾濱市,2004年撤縣建區,現為哈爾濱市八區之一。區劃調整後,幅員面積2197平方公裏,轄3鄉10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0.9萬。
呼蘭地處黑竜江省南部,南瀕江與阿城市、賓縣相望,東臨巴彥縣,西毗肇東市,北接綏化市、蘭西縣,是省城、市府通嚮北疆腹地的交通要衝,處於哈大齊經濟帶樞紐部位,成為人流、物流、自息流、資金流交匯之地。區內江河縱橫、陸路交錯,鬆花江、呼蘭河、泥河、少陵河、漂河等“一江四河”,濱洲、濱北、王萬3條鐵路,四環路東綫、東江橋、202國道、四環路西綫、哈綏5條公路,正在建設的過江隧道,地鐵2號、輕軌4號2條地鐵等11條過江通道,以及哈大、哈黑、哈肇、哈伊等多條國省級公路構成了呼蘭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為呼蘭擴大招商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哈市第三發電廠雄居呼蘭,年供遇XX千瓦,為呼蘭實現跨越式發展註入充足電力能源。
呼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據歷史考證,新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了人類活動,在風光秀麗的團山子留下了古人類活動的遺跡。到了遼金時代,這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己非常興盛,誕生了鬍拉溫屯這個最早見於史書的村落,留下了大堡古城、穆兒昆城、石人城古墓石人、團山子七級浮屠寶塔等聞名遐邇的歷史遺跡,並涌現出金代狀元徒單鎰這樣名耀史册的顯赫人物。
清代,呼蘭被視為“竜興之地”,受到長期封禁。清雍正十二年(1734)始設呼蘭城,經過一百多年的開發,到光緒中葉後,呼蘭號稱“滿洲糧倉”,城內店鋪林立、舟車輻輳、商賈雲集,成為南北經濟交流的中心。文化教育也隨之發展,尤以宗教文化盛行,建有慈雲寺、關帝廟、竜王廟、呂祖廟、清真寺、文昌閣、城隍廟及西方宗教文化的藝術建築一一天主教堂。還涌現出著書論史的富永阿、崇尚儒學的烏珍布、積書數千捲的舒昶等文化名人。光緒改元以後,推行科舉考試,呼蘭城鄉也因此大興官學,有了“江省鄒魯”及文化教育“甲於江省”的美譽。
呼蘭,人傑地靈,培養出無數的優秀兒女。中國20世紀30年代著名的左翼女作傢一一蕭紅,一生創作了百餘萬字的文學作品,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産,是世界有影響的女作傢之一。坐落在呼蘭城內的蕭紅故居,1986年對外開放以來,己接待24個國傢和地區170多萬遊人。為紀念蕭紅,故鄉人在西崗公園內還建起蕭紅碑、蕭紅墓,還命名了蕭紅小學校、蕭紅路,舉辦了蕭紅文化節……蕭紅已深深刻印在呼蘭人民的心中,呼蘭城也因蕭紅而蜚聲世界。
從呼蘭走出的當代名人遍及神州大地。有戎馬將軍、外交官、哲學家、經濟學家、科學家、教育傢、醫學家、歌唱傢、舞蹈傢、藝術傢、作傢、詩人、記者、體育健將……被子譽為“塞北將軍縣”、“教授之鄉”。他們之中有空軍戰鬥英雄宋中文將軍、參加上甘嶺戰役的邵寶殿將軍、參與擊落美國U2高空偵察機的宮長春將軍、參加對越反擊戰的王寶書將軍、《求是》雜志總編有林、中日關係問題研究專傢吳學文、核電專傢張恆祿、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勇、吉林農業大學校長李超、中醫藥專傢李文瑞、為毛澤東主席治病的眼科專傢高培質、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夏青、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編劇戴英錄、榮獲意大利共和國騎士勳章的《光明日報》記者穆方順、歌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麯作者王雙印、中央歌舞團副團長金明、榮獲金雞奬最佳女配角奬演員彭玉、中國男籃領隊匡魯彬、世界速滑冠軍王靜、女子柔道冠軍柳豔梅、女子冰壺世界冠軍嶽清爽……
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撤縣建區以來,在歷屆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呼蘭人民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城鄉建設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呈現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大好局面。2004年,全區生産總值實現86.3億元,增長12.7%;全口徑財政收入5.43億元,增長12。l%,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23億元,增長19.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998元,增長17.3%;農村人均純收入3710元,增長20.3%。
一一農業經濟穩步發展。被確定為國傢商品糧基地縣(區)榮獲全國緑化先進縣(區),國傢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區),全國養雞先進縣(區),省奶.牛基地縣(區),商品魚基地縣(區)等榮譽稱號。
一一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以食品、醫藥、電力三大主導産業為支撐,飼料、冶金、建材等優勢産業為輔助的竜型産業格局。隨着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 民營經濟比重達到99%,藥業、食品、木器、乳業等産業的不斷壯大,標志着呼蘭已從農業大縣完成了嚮工業強區的邁進。
一一商貿經濟繁榮活躍。積極推進商埠繁榮重鎮建設,全區商業、飲服業發展到2萬多戶,從業人員4萬多人。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億元,進出口總額3232萬美元,創造了呼蘭商貿經濟發展歷史新高。
一一對外開放成果豐碩。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年磨一劍,以其優良的環境品牌,熱誠周到的服務,贏得國內外客商青睞,彙聚世界各地的大企業、大集團前來投資興業,成為拉開動呼蘭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牽動力,改革開放的窗口,呼蘭經濟發展騰飛的竜頭。目前,已批準進區企業260戶,引進資金總額122.7億元,固定資産投資88.1億元。
一一城鄉面貌全面改觀。按照省委“大氣、洋氣、靈氣”的城市建設總體要求,遵循“園林式?開放型、高科技、現代化”的理念,區委、區政府製定了城市總體規劃“三個100”的標準,投巨資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區道路、給排水、供電、供熱、通訊等功能日臻完備,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九通一平”,一座新興城市框架已經形成。
一一社會事業齊頭共進。科技創新步伐加快,2004年以來,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6項,共申報科技計劃項目和老工業基地改造項目38項。普職成三教統籌發展,“兩基”教育被評全國先縣(區),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工作得到國傢教育部的肯定和好評。農村衛生體製改革不斷深化,大病統籌工作取得長足進展,26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計生工作全面完成責任目標。
同時,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舉辦了區第一屆田徑運動會、蘭河之聲音樂會,社區文體活動日趨活躍,豐富了群衆業餘文化生活。廣泛開展“創文明誠信機關、做人民滿意公務員”、“信守社會公德、爭做文明市民”、“百個誠信單位命名評選”等活動,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以打造“平安呼蘭”為重點,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先後被評為黑竜江省文化先進縣、全國教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竜江歷史文化名城。
呼蘭的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關註。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傢副主席宋慶齡、國務院秘書長林伯渠到呼蘭永貴村考察,嚮世界介紹了新中國農村發生的新變化。改革開放後,黨和國傢領導李鵬、朱容基、李嵐清、鬍錦濤、溫傢寶、吳官正、曹志、王文元、張思卿、許嘉璐、薑春雲等曾到呼蘭視察工作,給呼蘭以親切的關懷,巨大的鼓舞。
撤縣設區開啓了呼蘭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紀元, 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融入大都市發展的有利機遇,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為呼蘭的未來勾畫出一幅令人振奮、為之嚮往的發展願景。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建設強區、振興呼蘭”的奮鬥目標,突出“第一要務”,強力實施“六大發展戰略”,以“招引聯、上項目”為突破口,以工業強區為核心任務,擴增一個“亮點”,開發“兩大城區”,加強“三農”工作,加快“五化”進程,實現“五增”目標,把呼蘭建設成為集新興工業基地、緑色食品基地、大宗商品流轉基地於一體跨呼蘭河兩岸繁榮發展的哈爾濱新市區。這不是豪言壯語,更不是海市蜃樓,而是呼蘭人民萬衆一心的強烈追求,是嚮全面小康、和諧社會進軍的激昂號角。 •
地理資源
呼蘭區氣候
呼蘭區處在中緯度地帶,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區氣候差異不大,南部氣溫略高,年積溫差異不超過100℃,年平均氣溫3.3℃。區境東西橫跨1個緯度,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由東嚮西降水逐漸遞減,相差5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61.4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春季風速較大,全年最多風嚮為西南風。全年無霜期平均144天。初霜日期平均為9月26日,終霜日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氣溫以7月份最熱,月平均23.1℃;全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19.4℃。凍土深達197釐米。四季分明,春季4—5月幹旱少雨,多西南大風;夏季6—8月高溫多雨,氣候濕潤,多偏南風;秋季9—10月涼爽,多偏西風,氣溫逐漸下降;鼕季11月—翌年3月,漫長嚴寒,幹冷少雪,多西北風。
呼蘭區地理資源
呼蘭位於黑竜江省南部,鬆花江北岸,呼蘭河下遊。地理坐標45°49-46°25,東經126°11-127°19。全區幅員面積1297平方公裏,地勢平坦,東北略高,西南略低。呼蘭河橫貫西南,東有漂河,少陵河,西有泥河,“一江四河”形成呼蘭肥沃的堆積和衝積平原。各類地貌相對比差在20-30米之間,為波狀平原。海拔最低點為113米,最高點團山子189.5米,平均在115-150米。境內砂礦資源,水資源豐富。
行政區劃
呼蘭區轄4個街道、10個鎮、3個鄉:腰堡街道、蘭河街道、利民街道、呼蘭街道、康金鎮、瀋傢鎮、方臺鎮、白奎鎮、石人鎮、二八鎮、蓮花鎮、大用鎮、雙井鎮、長嶺鎮、許堡鄉、楊林鄉、孟家乡。
歷史沿革
呼蘭是黑竜江省最早開發的五城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式建呼蘭城,距今已有271年的建城歷史。建國後隸屬鬆江省,1954年屬黑竜江省,1958年劃歸哈爾濱市,2004年撤縣建區,現為哈爾濱市八區之一。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10號),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呼蘭縣,設立哈爾濱市呼蘭區。以原呼蘭縣的行政區域(不含樂業、對青山2個鎮)為呼蘭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呼蘭鎮南京路。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2萬年以前,古代人類就在呼蘭地區活動,他們集體從事狩獵和採集,其社會發展已進入了母係氏族公社時期。
一、建置前隸屬
商、周屬穢貊
漢、晉屬夫餘
南北朝屬豆莫婁
隋朝屬靺鞨
唐朝屬黑水都督府東
遼朝屬京道女真鐵驪部
金朝屬上京路會寧府
元朝屬蒲峪路屯路屯田萬戶府。
明朝屬奴兒幹都司兀者衛
清初屬黑竜江將軍
二、建置後沿革
清雍正十二年建呼蘭城(1734年)
光緒五年設呼蘭副都統(1878年)
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呼蘭府
1913年設呼蘭縣
1932年東北淪陷時期屬偽濱江省
1945年10月(解放戰爭時期)屬鬆江省
1954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屬黑竜江省直轄
1956年呼蘭由綏化專區領導
1958年劃歸哈爾濱市管轄
1965年劃規鬆花江地區領導
1983年劃規哈爾濱市管轄
2004年2月撤縣設區並入哈爾濱市。
特色食品:
殺豬菜(相當的好吃) |
|
黑竜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
呼蘭區位於黑竜江省南部,南瀕江與哈爾濱市阿城區、賓縣相望,東臨巴彥縣,西毗肇東市,北接綏化市、蘭西縣。總面積2186平方千米(簡册)/2197平方千米(呼蘭政府網)。總人口62萬人(2004年)。
區人民政府駐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南京路8號,郵編:150500 150025 150027。代碼:230111。區號:0451。拼音:Hulan Qu。
呼蘭區處在中緯度地帶,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3.3℃,7月份平均氣溫23.1℃;1月份平均-19.4℃。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
呼蘭是黑竜江省最早開發的五城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式建呼蘭城,距今已有271年的建城歷史。建國後隸屬鬆江省,1954年屬黑竜江省,1958年劃歸哈爾濱市,2004年撤縣建區,現為哈爾濱市八區之一。區劃調整後,幅員面積2197平方公裏,轄3鄉10鎮、4個街道辦事處,總人口60.9萬。
呼蘭地處黑竜江省南部,南瀕江與阿城市、賓縣相望,東臨巴彥縣,西毗肇東市,北接綏化市、蘭西縣,是省城、市府通嚮北疆腹地的交通要衝,處於哈大齊經濟帶樞紐部位,成為人流、物流、自息流、資金流交匯之地。區內江河縱橫、陸路交錯,鬆花江、呼蘭河、泥河、少陵河、漂河等“一江四河”,濱洲、濱北、王萬3條鐵路,四環路東綫、東江橋、202國道、四環路西綫、哈綏5條公路,正在建設的過江隧道,地鐵2號、輕軌4號2條地鐵等11條過江通道,以及哈大、哈黑、哈肇、哈伊等多條國省級公路構成了呼蘭四通八達的交通路網,為呼蘭擴大招商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哈市第三發電廠雄居呼蘭,年供遇XX千瓦,為呼蘭實現跨越式發展註入充足電力能源。
呼蘭,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據歷史考證,新石器時代早期就有了人類活動,在風光秀麗的團山子留下了古人類活動的遺跡。到了遼金時代,這一帶的政治、經濟、文化己非常興盛,誕生了鬍拉溫屯這個最早見於史書的村落,留下了大堡古城、穆兒昆城、石人城古墓石人、團山子七級浮屠寶塔等聞名遐邇的歷史遺跡,並涌現出金代狀元徒單鎰這樣名耀史册的顯赫人物。
清代,呼蘭被視為“竜興之地”,受到長期封禁。清雍正十二年(1734)始設呼蘭城,經過一百多年的開發,到光緒中葉後,呼蘭號稱“滿洲糧倉”,城內店鋪林立、舟車輻輳、商賈雲集,成為南北經濟交流的中心。文化教育也隨之發展,尤以宗教文化盛行,建有慈雲寺、關帝廟、竜王廟、呂祖廟、清真寺、文昌閣、城隍廟及西方宗教文化的藝術建築一一天主教堂。還涌現出著書論史的富永阿、崇尚儒學的烏珍布、積書數千捲的舒昶等文化名人。光緒改元以後,推行科舉考試,呼蘭城鄉也因此大興官學,有了“江省鄒魯”及文化教育“甲於江省”的美譽。
呼蘭,人傑地靈,培養出無數的優秀兒女。中國20世紀30年代著名的左翼女作傢一一蕭紅,一生創作了百餘萬字的文學作品,是中華文化的寶貴遺産,是世界有影響的女作傢之一。坐落在呼蘭城內的蕭紅故居,1986年對外開放以來,己接待24個國傢和地區170多萬遊人。為紀念蕭紅,故鄉人在西崗公園內還建起蕭紅碑、蕭紅墓,還命名了蕭紅小學校、蕭紅路,舉辦了蕭紅文化節……蕭紅已深深刻印在呼蘭人民的心中,呼蘭城也因蕭紅而蜚聲世界。
從呼蘭走出的當代名人遍及神州大地。有戎馬將軍、外交官、哲學家、經濟學家、科學家、教育傢、醫學家、歌唱傢、舞蹈傢、藝術傢、作傢、詩人、記者、體育健將……被子譽為“塞北將軍縣”、“教授之鄉”。他們之中有空軍戰鬥英雄宋中文將軍、參加上甘嶺戰役的邵寶殿將軍、參與擊落美國U2高空偵察機的宮長春將軍、參加對越反擊戰的王寶書將軍、《求是》雜志總編有林、中日關係問題研究專傢吳學文、核電專傢張恆祿、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研究員馬勇、吉林農業大學校長李超、中醫藥專傢李文瑞、為毛澤東主席治病的眼科專傢高培質、中央電視臺著名播音員夏青、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編劇戴英錄、榮獲意大利共和國騎士勳章的《光明日報》記者穆方順、歌麯《大海航行靠舵手》的麯作者王雙印、中央歌舞團副團長金明、榮獲金雞奬最佳女配角奬演員彭玉、中國男籃領隊匡魯彬、世界速滑冠軍王靜、女子柔道冠軍柳豔梅、女子冰壺世界冠軍嶽清爽……
特別是改革開放和撤縣建區以來,在歷屆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呼蘭人民艱苦奮鬥、銳意進取,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發展奇跡。區域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衛生、城鄉建設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呈現出政治清明,經濟繁榮,文化興盛,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三個文明協調發展的大好局面。2004年,全區生産總值實現86.3億元,增長12.7%;全口徑財政收入5.43億元,增長12。l%,其中地方級財政收入3.23億元,增長19.6%;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998元,增長17.3%;農村人均純收入3710元,增長20.3%。
一一農業經濟穩步發展。被確定為國傢商品糧基地縣(區)榮獲全國緑化先進縣(區),國傢瘦肉型商品豬基地縣(區),全國養雞先進縣(區),省奶.牛基地縣(區),商品魚基地縣(區)等榮譽稱號。
一一工業經濟快速發展。形成了以食品、醫藥、電力三大主導産業為支撐,飼料、冶金、建材等優勢産業為輔助的竜型産業格局。隨着國企改革的不斷深入, 民營經濟比重達到99%,藥業、食品、木器、乳業等産業的不斷壯大,標志着呼蘭已從農業大縣完成了嚮工業強區的邁進。
一一商貿經濟繁榮活躍。積極推進商埠繁榮重鎮建設,全區商業、飲服業發展到2萬多戶,從業人員4萬多人。2004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8億元,進出口總額3232萬美元,創造了呼蘭商貿經濟發展歷史新高。
一一對外開放成果豐碩。利民經濟技術開發區十年磨一劍,以其優良的環境品牌,熱誠周到的服務,贏得國內外客商青睞,彙聚世界各地的大企業、大集團前來投資興業,成為拉開動呼蘭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牽動力,改革開放的窗口,呼蘭經濟發展騰飛的竜頭。目前,已批準進區企業260戶,引進資金總額122.7億元,固定資産投資88.1億元。
一一城鄉面貌全面改觀。按照省委“大氣、洋氣、靈氣”的城市建設總體要求,遵循“園林式?開放型、高科技、現代化”的理念,區委、區政府製定了城市總體規劃“三個100”的標準,投巨資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區道路、給排水、供電、供熱、通訊等功能日臻完備,新城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九通一平”,一座新興城市框架已經形成。
一一社會事業齊頭共進。科技創新步伐加快,2004年以來,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6項,共申報科技計劃項目和老工業基地改造項目38項。普職成三教統籌發展,“兩基”教育被評全國先縣(區),農科教結合和三教統籌工作得到國傢教育部的肯定和好評。農村衛生體製改革不斷深化,大病統籌工作取得長足進展,26萬農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計生工作全面完成責任目標。
同時,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舉辦了區第一屆田徑運動會、蘭河之聲音樂會,社區文體活動日趨活躍,豐富了群衆業餘文化生活。廣泛開展“創文明誠信機關、做人民滿意公務員”、“信守社會公德、爭做文明市民”、“百個誠信單位命名評選”等活動,市民文明素質進一步提高。以打造“平安呼蘭”為重點,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先後被評為黑竜江省文化先進縣、全國教育先進縣、全國體育先進縣、竜江歷史文化名城。
呼蘭的發展得到了黨和國傢領導人的高度關註。新中國建立之初,國傢副主席宋慶齡、國務院秘書長林伯渠到呼蘭永貴村考察,嚮世界介紹了新中國農村發生的新變化。改革開放後,黨和國傢領導李鵬、朱鎔基、李嵐清、鬍錦濤、溫傢寶、吳官正、曹志、王文元、張思卿、許嘉璐、薑春雲等曾到呼蘭視察工作,給呼蘭以親切的關懷,巨大的鼓舞。
撤縣設區開啓了呼蘭經濟社會發展的新紀元, 區委、區政府緊緊抓住融入大都市發展的有利機遇,高瞻遠矚,審時度勢,為呼蘭的未來勾畫出一幅令人振奮、為之嚮往的發展願景。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全會精神,進一步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緊圍繞“科學發展、建設強區、振興呼蘭”的奮鬥目標,突出“第一要務”,強力實施“六大發展戰略”,以“招引聯、上項目”為突破口,以工業強區為核心任務,擴增一個“亮點”,開發“兩大城區”,加強“三農”工作,加快“五化”進程,實現“五增”目標,把呼蘭建設成為集新興工業基地、緑色食品基地、大宗商品流轉基地於一體跨呼蘭河兩岸繁榮發展的哈爾濱新市區。這不是豪言壯語,更不是海市蜃樓,而是呼蘭人民萬衆一心的強烈追求,是嚮全面小康、和諧社會進軍的激昂號角。 • |
|
呼蘭區氣候
呼蘭區處在中緯度地帶,屬於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全區氣候差異不大,南部氣溫略高,年積溫差異不超過100℃,年平均氣溫3.3℃。區境東西橫跨1個緯度,年平均降水量505.4毫米,由東嚮西降水逐漸遞減,相差50毫米左右。全年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2661.4小時,年平均日照百分率61%。春季風速較大,全年最多風嚮為西南風。全年無霜期平均144天。初霜日期平均為9月26日,終霜日期平均在5月4日。全年氣溫以7月份最熱,月平均23.1℃;全年1月份最冷,月平均氣溫-19.4℃。凍土深達197釐米。四季分明,春季4—5月幹旱少雨,多西南大風;夏季6—8月高溫多雨,氣候濕潤,多偏南風;秋季9—10月涼爽,多偏西風,氣溫逐漸下降;鼕季11月—翌年3月,漫長嚴寒,幹冷少雪,多西北風。
呼蘭區地理資源
呼蘭位於黑竜江省南部,鬆花江北岸,呼蘭河下遊。地理坐標45°49-46°25,東經126°11-127°19。全區幅員面積1297平方公裏,地勢平坦,東北略高,西南略低。呼蘭河橫貫西南,東有漂河,少陵河,西有泥河,“一江四河”形成呼蘭肥沃的堆積和衝積平原。各類地貌相對比差在20-30米之間,為波狀平原。海拔最低點為113米,最高點團山子189.5米,平均在115-150米。境內砂礦資源,水資源豐富。 |
|
呼蘭區轄4個街道、10個鎮、3個鄉:腰堡街道、蘭河街道、利民街道、呼蘭街道、康金鎮、瀋傢鎮、方臺鎮、白奎鎮、石人鎮、二八鎮、蓮花鎮、大用鎮、雙井鎮、長嶺鎮、許堡鄉、楊林鄉、孟家乡。 |
|
呼蘭是黑竜江省最早開發的五城之一,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正式建呼蘭城,距今已有271年的建城歷史。建國後隸屬鬆江省,1954年屬黑竜江省,1958年劃歸哈爾濱市,2004年撤縣建區,現為哈爾濱市八區之一。
2004年2月4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4]10號),調整哈爾濱市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呼蘭縣,設立哈爾濱市呼蘭區。以原呼蘭縣的行政區域(不含樂業、對青山2個鎮)為呼蘭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呼蘭鎮南京路。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2萬年以前,古代人類就在呼蘭地區活動,他們集體從事狩獵和採集,其社會發展已進入了母係氏族公社時期。
一、建置前隸屬
商、周屬穢貊
漢、晉屬夫餘
南北朝屬豆莫婁
隋朝屬靺鞨
唐朝屬黑水都督府東
遼朝屬京道女真鐵驪部
金朝屬上京路會寧府
元朝屬蒲峪路屯路屯田萬戶府。
明朝屬奴兒幹都司兀者衛
清初屬黑竜江將軍
二、建置後沿革
清雍正十二年建呼蘭城(1734年)
光緒五年設呼蘭副都統(1878年)
光緒三十年(1904年)設呼蘭府
1913年設呼蘭縣
1932年東北淪陷時期屬偽濱江省
1945年10月(解放戰爭時期)屬鬆江省
1954年(新中國成立以後)屬黑竜江省直轄
1956年呼蘭由綏化專區領導
1958年劃歸哈爾濱市管轄
1965年劃規鬆花江地區領導
1983年劃規哈爾濱市管轄
2004年2月撤縣設區並入哈爾濱市。
特色食品:
殺豬菜(相當的好吃) |
|
- n.: Hulan District
|
|
呼蘭, 呼蘭縣 |
|
|
|
|
|
石人鎮 | 樂業鄉 | 呼蘭街道 | 二八鎮 | 雙井鎮 | 呼蘭鎮 | 康金鎮 | 蓮花鎮 | 楊林鄉 | 大用鎮 | 長嶺鎮 | 許堡鄉 | 蘭河街道 | 利民街道 | 瀋傢鎮 | 方臺鎮 | 白奎鎮 | 孟家乡 | 腰卜街道 | 對青鎮 | 腰堡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