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130031 代碼:220105 區號:0431
拼音:èrdào Qū 英譯:Erdao District
二道區位於長春市區東部,為城郊區。東與永吉縣萬昌鎮相連,南與淨月旅遊開發區接壤,西靠伊通河,北與寬城區、九臺市東湖鎮銜接。總面積965平方千米(原有面積465.11平方千米)。總人口49萬人(2006年)。
區政府駐東盛街道自由大路5379號。全轄7個街道、6個鎮、1個鄉:東盛街道、吉林街道、榮光街道、東站街道、遠達街道、八裏堡街道、東方廣場街道、英俊鎮、勸農山鎮、泉眼鎮、卡倫湖鎮、竜嘉鎮、東湖鎮、四家乡。其中:東方廣場街道委托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卡倫湖鎮、竜嘉鎮、東湖鎮由東湖生態經濟開發區(省級開發區,面積442.37平方千米)代管。
地勢略顯東高西低,微呈傾斜。其中,四家乡、勸農山鎮、泉眼鎮的東部屬於山嶺重丘區,泉眼鎮西部、英俊鎮屬於平原微丘區。水資源主要有霧開河、雙陽河、飲馬河以及石頭口門水庫。有金、鐵、煤、稀土、石材、礦泉水等資源,有耕地面積14375公頃、山林面積9360公頃,2萬公頃荒山和100公頃淡水養殖面積。
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平均氣溫4-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550毫米-650毫米,無霜期約為150天左右。哈大高速、102國道、長吉南綫、長吉北綫、長營、長哈、雙九等公路過境。有明清時代的玉皇閣、玻璃山、城子街和金代完顔婁室墓等古跡遺址。
附二道區政府網站資料:地理座標為東經125°21′24″-125°27′12″,北緯43°50′06″-43°57′36″之間。全區面積 452.02平方千米,其中農村面積427.74平方千米。總人口37.5萬,農村人口9.27萬,農業人口6.94萬。現轄5個街道、3個鎮、1個鄉,共有48個社區、38個行政村。
嘉慶五年(1800年),區屬長春廳撫安鄉頭甲和二甲。宣統二年(1910年),撫安鄉的頭甲和二甲分別改為安定、安仁兩鄉(治所分別在新立城和稗子溝),本區分屬此二鄉。宣統三年(1911年),安定、安道、安懷三鄉合併為永清鎮(治所在今長春東站),本區分屬永清鎮和安仁鄉管轄。
1913年,永清鎮、德安鎮、安仁鄉合併為鄉一區(治所在今卡倫湖鎮)。1929年,鄉一區劃分為第一區(治所仍設在今卡倫)和第二區(治所在今稗子溝),本區基本歸屬第二區,衹有少部分村落在第一區。
1937年,日偽將雙陽縣、長春縣部分區域劃歸“新京特別市”,全市劃為12個區和6個郊區,本區有和順區、東榮區以及北河東區和南河東區的部分轄地。 1940年,撤銷北河東區和南河東區,擴大和順區和東榮區,本區在此二區之內。1942年,又恢復北河東區和南河東區,本區部分範圍在其管轄之下。至此和順區面積10.32平方千米,東榮區面積8.52平方千米。
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解放長春,建立市民主政府,本區在和順、東榮兩個民主政府的管轄之下。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軍隊再度占領長春,本區分屬和順、東榮、北河東、南河東四區管轄,直至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
1949年為和順區,1950年改第五區,1955年改二道河子區。1995年更名二道區,原郊區的三道鎮和原雙陽縣的勸農山鎮、四家乡、泉眼鄉劃入。
1997年,全區面積534平方千米,人口33.2萬。轄7個街道2鎮3鄉:和順街道、東盛街道、榮光街道、吉林街道、東站街道、遠達街道、八裏堡街道、三道鎮勸農山鎮、英俊鄉、四家乡、泉眼鄉。區政府駐自由大路。
1999年12月3日,長春市人民政府《關於部分調整我市城區街道辦事處設置的通知》(長府發74號):根據省民政廳《關於長春市城區街道辦事處調整的批復》(吉民行批9號),二道區撤銷和順街道辦事處,將其所轄行政區域劃歸東盛街道辦事處管轄。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總人口478002人,其中(6個街道、3個鎮、2個鄉):東盛街道55765人、吉林街道41129人、榮光街道64806人、東站街道 43472人、遠達街道26181人、八裏堡街道36512人、三道鎮17917人、勸農山鎮16929人、泉眼鎮16197人、英俊鄉54686人、四家乡11278人、經濟技術開發區93130人。
2003年,二道區轄:東盛街道、榮光街道、吉林街道、東站街道、遠達街道、八裏堡街道、泉眼鎮、三道鎮、勸農山鎮、英俊鄉、四家乡。
2004年,二道區轄:八裏堡街道(辦事處駐新鄉路91號,郵編130032)、遠達街道(辦事處駐遠達大街95號,郵編130032)、東站街道(辦事處駐臨河街融合飯店北100米,郵編130032)、東盛街道(辦事處駐臨河七條37號,郵編130031)、吉林街道(辦事處駐東盛小區4-28棟,郵編130031)、榮光街道(辦事處駐安樂路95號,郵編130031)、英俊鎮(鎮政府駐石頭坑屯,郵編130033)、泉眼鎮(鎮政府駐泉眼溝,郵編130033)、勸農山鎮(鎮政府駐潘傢屯,郵編130033)、四家乡(鄉政府駐四傢子,郵編130033)。2004年8月15日,全區有6個街道,4個鎮,1個鄉,63個社區,47個村委會。
2005年,將九臺市的卡倫湖鎮、竜嘉鎮(原竜傢堡鎮)、東湖鎮3個鎮劃歸二道區管轄。
2005年12月20日,長春市人民政府《關於成立臨河、東方廣場街道辦事處的通知》(長府發53號):經省政府批準,决定在南關區和二道區分別成立臨河、東方廣場兩個街道辦事處,交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二道區東方廣場街道辦事處位於東環城路以東,吉林大路以南。轄紅星村、靠山村、樂東村、曙光村、黎明村、楊傢村、三道村,6個老社區居委會(熱電社區居委會、拖拉機南社區居委會、拖拉機北社區居委會、化油器社區居委會、衡器社區居委會、花園路社區居委會)。轄區面積38.52平方千米,人口187813人。
截至2006年底,二道區轄7個街道、6個鎮、1個鄉,53個社區、47個村。其中:東方廣場街道委托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卡倫湖鎮、竜嘉鎮、東湖鎮由九臺市代管。 |
|
二道區地處長春市東部,東與永吉縣萬昌鎮相連,南與淨月旅遊開發區接壤,西靠伊通河,北與寬城區、九臺市東湖鎮銜接。二道區是典型的城郊區。現轄5個街道、1個鄉、3個鎮共有48個社區、38個行政村,面積452.02平方公裏,其中農村面積427.74平方公裏,待開發面積較大。全區總人口37.5萬,農村人口9.27萬,農業人口6.94萬。區內有各類企業2966戶,駐區中省直企業27戶市屬企業77戶,其它類型企業 2862戶。區內土質肥沃,自然資源豐富,有金、鐵、煤、稀土、石材、礦泉水等多種資源,有耕地面積14375公頃、山林面積9360公頃,有2萬公頃荒山和100公頃淡水養殖面積。區內交通便利,哈大高速、102國道、長吉南綫、長吉北綫、長營、長哈、雙九等公路均經過二道,是長春市嚮北延伸和嚮省內周邊城市地區輻射的出入口。 |
|
區人民政府駐自由大路5379號。全轄7個街道、6個鎮、1個鄉:東盛街道、吉林街道、榮光街道、東站街道、遠達街道、八裏堡街道、東方廣場街道、英俊鎮、勸農山鎮、泉眼鎮、卡倫湖鎮、竜嘉鎮、東湖鎮、四家乡。其中:東方廣場街道委托長春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管理;卡倫湖鎮、竜嘉鎮、東湖鎮由九臺市代管。 |
|
嘉慶五年(1800年),清政府設長春廳(治所在今新立城)。廳下置四個鄉,其中撫安鄉(治所在現德惠縣萬金鄉),位於伊通河以東,霧開河以西,今二道河子區隸屬其頭甲和二甲。
宣統二年(1910年),撫安鄉的頭甲和二甲分別改為安定、安仁兩鄉,(治所分別在新立城和稗子溝),本區分屬此二鄉。
宣統三年(1911年),安定、安道、安懷三鄉合併為永清鎮(治所在今長春東站),本區分屬永清鎮和安仁鄉管轄。
1913年,永清鎮、德安鎮、安仁鄉合併為鄉一區(治所在今九臺卡倫鎮),本區屬此區。
1929年,鄉一區劃分為第一區(治所仍設在今卡倫)和第二區(治所在今稗子溝),本區基本歸屬第二區,衹有少部分村落在第一區。
1937年,日偽將雙陽縣,長春縣部分區域劃歸“新京特別市”,全市劃為12個區和6個郊區,本區有和順區、東榮區以及北河東區和南河東區的部分轄地。
1940年,撤銷北河東區和南河東區,擴大和順區和東榮區,本區在此二區之內。
1942年,又恢復北河東區和南河東區,本區部分範圍在其管轄之下。至此和順區面積10.32 平方公裏,東榮區面積 8.52 平方公裏。
1946年4月,東北民主聯軍解放長春,建立市民主政府,本區在和順、東榮兩個民主政府的管轄之下。
1946年5月23日,國民黨軍隊再度占領長春,本區分屬和順、東榮、北河東、南河東四區管轄,直至1948年10月19日長春解放。 |
|
建成區呈不規則的多邊形狀,地勢略顯東高西低,微呈傾斜。地理坐標為東經125°21′24″~125°27′12″,北緯43°50′06″ ~43°57′36″之間。東四鄉(鎮)處於長白山脈西部餘脈地區,東高西低,其中,四家乡、勸農山鎮、泉眼鎮的東部屬於山嶺重丘區,泉眼鎮西部、英俊鎮屬於平原微丘區。水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霧開河、雙陽河、飲馬河以及石頭口門水庫。 |
|
整個區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春幹多風,夏季多雨,秋季天高氣爽,鼕季寒冷漫長。降雨期主要集中在6月-9月,全年平均氣溫4-5攝氏度,年平均降水量為550毫米-650毫米,無霜期約為150天左右。 |
|
2007年全區生産總值完成60億元,同比增長20%;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10億元,同比增長38.47%;本級財政收入完成2.1億元,同比增長24.61%;固定資産投資完成60億元,同比增長20%。
開展“項目建設年”和“招商引資攻堅戰”活動,分別在上海、北京、江蘇等地成功舉辦了項目招商。全區新建、續建項目116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20個,五千萬元以上項目51個。全年預計引進內資16億元,同比增長33.3%;實際利用外資2400萬美元,同比增長20%。
物流集中區完成了6條道路和十裏堡區域1平方公裏的熱、水、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大市場群”概念得到市委、市政府充分肯定,規劃、選址已經確定。東北亞國際採購中心A區正式營業、B區和石陶集散中心已開工建設。工業集中區完成了總長6.9公裏的“三橫兩縱”道路建設及4.8平方公裏的土地平整,省送變電、中小企業創業園、嘉路喜廢油再提煉等35個千萬元以上項目動工建設。蓮花山生態旅遊度假區經省政府批準成立,組建了管委會並啓動了總體規劃編製工作,完成了蓮花山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項目設計,並與香港新濠國際投資集團合作,投資一億美元,做大做強滑雪、娛樂等項目。中心商貿區的建東商廈、萬盛商城、鴻石國際、太古廣場等項目均開工建設,商業氛圍日趨濃厚。 |
|
總人口38萬,其中漢族人口數36.3萬餘人,占總人口數95.4%,少數民族人口1.7萬,占全區總人口的4.6%,有回、滿、朝鮮、蒙古、壯、錫伯、高山等10餘個少數民族。該區現有3個民族村。
四家乡新光村是唯一朝鮮族村,戶籍人口206人,45戶,擁有耕地45垧,現有兩戶經營承包地,其餘全部轉包,讀書務工人數160人,不具備打工能力45人。均收入4萬元,外出務工收總收入均150萬元,加上土地收入,全村全年總收177萬元。
泉眼鎮崗子滿族村土地100公頃,16個自然社,人口3400人,滿族人口近2100人,近3年來,人均收入平均在3000元左右,主要從種植玉米,養殖黃牛,種植蔬菜大棚為主,勞務輸出年均800人左右,90%都在長春市內務工。
泉眼鎮趙傢滿族村耕地面積421公頃,全村共有農戶421戶,人口1260人,其中1176人為滿族,群衆的人均收入2500元,主導産業以種植玉米為主,外出務工人員280人左右,多屬季節性打工人員。 |
|
突出教育均衡發展,基礎教育保持全市領先水平。53中學、85中學新教學樓竣工交付使用,城鄉義務教育差距逐步縮小。農村合作醫療積極推進,衛生大廈投入使用,群衆就醫難問題得到緩解。社會保障體係實施動態管理,2006年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256萬元,實現了應保盡保;救助農村睏難群衆2598人,幫助749名殘疾人進行康復,城鄉救助體係不斷完善。群衆性文化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獲省級金牌15枚,全區被評為“全國公共文化體育建設先進單位”。就業創業工作實現由活動引導嚮項目推進的轉變,培訓25801人次,落實創業項目256個,扶持創業戶264傢,協調貸款2319萬元,開發就業崗位9706個,安置失業人員8164人,轉移勞動力1.4萬人次,增加了群衆收入,改善了群衆生活。
2007年中考高分段人數1098人,列全市城區之首。完成了英俊鎮村小合併和105中學新教學樓的選址,為推行“一鄉一校”奠定了基礎,初步實現了城鄉教育一體化建設與管理。 |
|
完成棚戶區拆遷面積76萬平方米,改造開發占地面積11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130.7萬平方米,建設回遷房 53.5萬平方米,年末可安置回遷居民6800戶,實現100%當期回遷。完成了長吉北綫出城口、遠達大街北段及78條段巷道和城中村道路的改造建設,實施了公平路供熱明管高架綫落地工程。新建、改造緑地34塊,新增緑化面積97.6萬平方米,緑化覆蓋率達到40.4%,提前完成“十一五”規劃的緑化任務。啓動了吉林大路標準化街路建設,對臨街18棟老樓進行了粉刷、裝飾。加強環衛保潔隊伍建設,實施了大小保合併,實現了主要街路機械化清掃和除塵。新設便民環保公厠25座。開展了市容市貌、五小行業和廢品收購站的專項集中清理整頓。 |
|
- n.: Erdao District
|
|
二道 |
|
二道區長青村 | 長春市二道區英俊醫院 | 長春市二道區婦幼保健院 | 長春市二道區第二醫院 | 長春市二道區職工業餘大學 | 長春市二道區衛生防疫站消毒殺蟲服務所 | 長春市二道區英俊皮革加工廠 | 長春市二道區三道鎮教育辦公室 | |
|
|
英俊鎮 | 經濟技術開發區 | 東盛街道 | 三道鎮 | 竜嘉鎮 | 東湖鎮 | 吉林街道 | 榮光街道 | 東站街道 | 遠達街道 | 八裏堡街道 | 東方廣場街道 | 勸農山鎮 | 泉眼鎮 | 卡倫湖鎮 | 四家乡 | 卡倫鎮 | 英俊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