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文聖區是遼寧省遼陽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面積38平方千米,人口17萬。郵政編碼111000。區人民政府駐新運大街165號。行政區劃代碼211003
下轄6個街道,45個社區居委會、4個村委會:
街道辦事處:文聖街道、武聖街道、襄平街道、南門街道、東興街道、慶陽街道。 |
|
文聖區位於遼寧省中部遼陽市城區東部,由老城區和慶陽地區兩個部分組成,是遼陽市的中心城區之一。作為遼陽古城的主體之一,這裏曾是古代遼東地區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創造出熠熠生輝的古代文明。作為一個行政區,從1958年建區到現在,已發展成為“現代三産獨具特色、園區工業增勢強勁”的現代化新城區。目前,全區區域面積46.7平方公裏,下轄6個街道辦事處,34個社區,3個行政村,1個農村股份經濟合作社,總人口18萬人。區人民政府駐新運大街165號,郵編:111000。行政區劃代碼:211003。區號:0419。拼音:Wensheng Qu。 |
|
地形地貌
竜頂山,海拔310.9米,主峰位於慶陽化工廠東韓傢墳居民點北1.4公裏處。
大窪山,海拔283.8米,主峰位於小屯鎮楊傢溝村西1.3公裏處。為文聖區與遼陽縣界山。
大牛背,海拔160.5米,主峰位於小屯鎮楊傢溝村西北1.1公裏處。為文聖區與遼陽縣界山。
氣候特點
文聖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濕潤,四季分明。 |
|
據《遼陽縣志》記載,在明代洪武年間,域內曾有一座文廟,其規模宏大,氣象森嚴,是當時儒傢文化傳載的聖地,文聖的名字就由此得來。 |
|
文廟
坐落在遼陽市文聖區東大街文廟廣場。始建於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佈局嚴謹,照壁、欞星門、泮池、戟門、大成殿、啓聖祠等建築在南北走嚮的同一中軸綫上。分三層院:第一層院,前為照壁,左右兩塊滿漢文下馬石碑,照壁面對牌坊樓式欞星門,門樓圍墻,東西角設腋門;第二層院,前為泮池,過泮水橋,建5楹戟門,硬山青磚合瓦,中間過廊,東忠孝祠,西節烈祠,內奉文人名師;第三層院,主體建築大成殿5楹,重檐歇山,飛檐起脊,青磚合瓦,朱紅殿柱,殿中正位奉至聖先師孔子像,東側復聖顔子、宗聖子思;西側述聖曾子、亞聖孟子;東西兩亭列奉孔子的賢德弟子,大殿的兩廡奉祀先儒116人。
大成殿後起土山,建崇聖祠,內奉孔子的五代先祖。廟內還置香亭、經閣、碑樓,清代帝王數方題匾。1900年沙俄入侵,搶掠一空。雖經1934年補葺,又毀於“文革”之中,現改建為文廟廣場。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座落在遼陽市西四道街18號。始建於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由郭神甫主建。1913年,法籍雒化民神甫增修完備。
天主教堂正門外接鐘樓,鐘樓高33米,外部三層。一層為四方柱形,東南西三面設門,嚮北入堂;二層四面雨淋窗,挂置青石板,上刻“天主堂”三個大字,內懸合金銅鐘;三層為八角錐體,嚮上漸縮,塔尖高3米,上置十字架,迎日生輝。內分五層,每層均置圓梁,扶梯登繞而上,達女兒墻,城區風光多收眼底。
鐘樓北接大堂,堂長40米,寬12米,高10米,建築面積480平方米。磚木結構,建築風格為哥德式。正門對開,東西置側門。中間兩排立柱,每側11根,把室內分成三通廊式。3盞明燈懸吊室間,輝照3條通道。北面設祭臺,正祭臺置耶穌聖心像;東側副祭臺置約瑟像;西側副祭臺置聖母像。臺東壁開便門,與更衣室相接。更衣室面積30平方米,祭衣、花、蠟等祭品擺放有序。每至聖誕節,城鄉上千名教徒前來聚會,舉行宗教活動,慶祝耶穌聖誕。
曹雪芹紀念館
曹雪芹紀念館坐落於遼陽老城區小什街吳公館舊址,原為市經文物保護單位。紀念館占地1600平方米,院內有清代平房21間,灰磚合瓦,明柱重檐,雕梁畫棟,麯徑回廊,實為思古探幽的好去處。曹雪芹紀念館的主體陳列分為四部分,一是“曹雪芹生平”,二是“曹雪芹祖籍遼陽”,三是“曹氏望族”,四是“著書黃葉村”。這裏陳列的“五慶堂曹氏宗譜”、清宮秘藏的曹傢奏摺,山西、浙江等地方的官修志書,以及遼陽歷年發現的《大金喇嘛法師寶記》、《重建玉皇廟碑記》和有曹振彥題名的重要刻石,無不證明曹雪芹祖籍是遼陽。
曹雪芹紀念館還運用各種陳列手段,通過實物、圖片、沙盤、美術作品等,描繪了曹氏傢族自遼陽“從竜入關”後,由盛到衰的歷史過程,探索了《紅樓夢》這部宏篇巨著的生活淵源。為了使觀衆瞭解《紅樓夢》的成書過程,紀念館版本展室陳列了《脂硯齋評石頭記》、《脂硯齋重評石頭記》、《蒙古王府本石頭記》、《蘇聯列寧格勒藏鈔本石頭記》等珍、善本書籍,並有清代中晚期至民國初年的木刻、石印本以及解放後海內外出版社的各種版本共五十餘種,充分地展示了《紅樓夢》在中國乃至世界的深遠影響。
曹雪芹紀念館為清代四合院式建築,展室裝修及室內陳列皆力圖體現清代書齋風貌,以使紀念館能與曹雪芹的生平時代及《紅樓夢》所反映的歷史內容一致起來。 |
|
文聖區轄6個街道:武聖街道、文聖街道、襄平街道、慶陽街道、南門街道、東興街道。
文聖街道辦事處駐東大街174號,人口3.23萬人,面積2.3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皮行、懷王、文廟、魁星、長吉、馬稅、旗倉、西議、東議、南水洞。
武聖街道辦事處駐曙光路122號,人口1.70萬人,面積0.9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劇場、菜市、福民、普化、永壽、同樂。
襄平街道辦事處駐東四道街4號,人口2.76萬人,面積0.8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安居、金銀、燈福、襄平、永樂、傢興。
南門街道辦事處駐中心街,人口2.02萬人,面積1.03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豐樂、青年街、南門、喇嘛園、草倉。
東興街道辦事處駐中華大街,人口4.02萬人,面積6.9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北門、四大、東風、天齊、東曙光、東城、水泥、遼麻;4個村委會:太子河、興隆、裕民、國慶。
慶陽街道辦事處駐黎明街東段,人口3.79萬人,面積25.6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慶新、臺子溝、河沿、唐戶、工人、長壽、興旺、黎明、廣場、勝利。 |
|
遼陽慶陽工業園管委會於2004年4月正式成立。園區位於文聖區,總規劃面積60平方公裏。一期規劃面積2平方公裏。園區建設按照統一規劃、分佈實施、滾動發展的原則和高速度、高標準、跨越式的發展模式,傾力打造“國傢標準化新型建築材料産業園”、“精細化工工業園”、“汽車配件工業園”。重點發展新型建材、精細化工、汽車配件等。力爭在三年內把遼陽慶陽工業園區建設成為一流規劃、一流管理、一流建設、一流效益、一流服務的現代化緑色工業園區。
威爾瑪集團、美好傢園集團、美易傢廣場等國際、國內的大公司、大企業紛紛到文聖落戶,壯大了區域經濟。目前,全區個體私營業戶已經發展到近5000餘戶,從業人員達到3.5萬人,民營經濟已成為促進全區經濟發展,安置就業、穩定社會的主力軍。 |
|
遼陽博物館
遼陽博物館位於文聖區三道街與四道街之間原東三省官銀口號總辦彭賢公館內,2002年7月被省旅遊局列為國傢AA級景區(點),建築面積1500平方米。三室一廳,西接長廊與觀花廳(俗稱“小姐樓”)聯接,雕梁畫棟,精巧典雅,廳堂彩繪以古典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隋唐》為內容,人物造型行動。
遼陽博物館於1985年中慶開館。館門有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副主任薄一波提寫的金字匾額展出《遼陽地方簡史陳列》。首批展出《遼陽地方簡史陳列》第一期:新石器時期——魏晉和明清書畫,分設五個展室。展品中有1956年於安平南山發現的五幹萬年前以梅氏犀牛化石為主的哺乳動物群骨化石、春秋時期生活在太子河、湯河流域的漁獵部族所製造的青銅器和手製陶器;還有1983年於東京城出土的、東北地區最大的戰國木槨墓復製模型和珍貴的隨葬器物。
展出的國傢級保護文物有東漢壁畫石板模型。其中連壁大幅《鳳凰閣圖》、《宴飲圖》、《車騎圖》等都有較高的歷史價值。明清書畫以王爾烈書畫作品為主。此外,有嘉慶元年王爾烈七十壽辰時其同僚好友贈送的壽屏。壽屏九扇,泥金紙畫竜點睛26幅,又稱“百壽圖”。有清代書法傢劉墉、《四庫全書》總纂紀昀、《紅樓夢》出版人程偉元、戶部尚書英和、畫傢餘集、古文字學家王念孫、詩人法式善等為之作畫和題寫壽字。遼陽博物館藏珍貴文物三千餘件,是古代遼東文化的寶庫,豐富的歷史文物使它在東北地區文物館藏事業中具有特殊的地位。 |
|
文聖 |
|
文聖區幼兒園 | 遼陽市文聖區慶陽第一小學 | 遼陽市文聖區防保中心 | 遼陽市文聖區衛生防疫站 | 遼陽市文聖區牙病防治所 | 遼陽市文聖區第一人民醫院 | 遼陽市文聖區第二人民醫院 | |
|
|
東興街道 | 南門街道 | 慶陽街道 | 文聖街道 | 武聖街道 | 襄平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