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118002 代碼:210603 區號:0415
拼音:Zhèn Xīng Qū 英譯:Zhenxing District
振興區是丹東市的中心區,位於市境南部,東臨鴨緑江與朝鮮隔江相望。是丹東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商貿、旅遊的中心。總面積209.41平方千米,總人口42.45萬人(2009年);其中:直管面積109.76平方千米,人口37.24萬人;邊境經濟技術合作區面積99.65平方千米,人口5.21萬人。
全區轄10個街道、3個鎮:頭道橋街道、站前街道、臨江街道、六道溝街道、帽盔山街道、纖維街道、永昌街道、花園街道、江海街道、西城街道、浪頭鎮、安民鎮、湯池鎮,共有51個社區、31個行政村。區政府駐錦山大街320號。其中直管9個街道、1個鎮,49個社區、14個行政村;邊境經濟合作區代管江海街道、浪頭鎮、安民鎮,共有2個社區、17個行政村。
地勢自西北嚮東南傾斜,花園河、白房河、五道溝河流經境內。瀋丹鐵路過境。名勝古跡有錦江山公園、鴨緑江公園、國門公園、青年湖公園和遼東解放紀念塔、抗美援朝烈士陵園。
清光緒二年(1876)為安東縣地,1938年設大和、旭日、中興3區,1945年劃為中央、鎮江、中興3個區,1947年劃為中央、鎮興2區,1956年中央區並入鎮興區,1965年鎮興區更名為振興區。
1997年,振興區面積17平方千米,人口30.4萬。轄六道溝、頭道橋、纖維、臨江、站前、帽盔山6個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區總人口386370人,其中(8個街道、2個鎮): 頭道橋街道 41340人、 站前街道 31519人、 臨江街道 48014人、 六道溝街道 36601人、 帽盔山街道 39007人、 纖維街道 42225人、 永昌街道 37280人、 花園街道 33665人、 浪頭鎮 58698人、 安民鎮 18021人。
全區轄8個街道、2個鎮,70個居委會、17個村委會,面積79.88平方千米,人口38.64萬
2007年2月6日,經遼寧省政府批準,將東港市前陽鎮的海竜村(整建製)、勝利村(部分)、新安村(部分)、友好村(部分)、安康村(部分)及大東港區域總計31.8平方千米劃入丹東市振興區安民鎮。區劃調整後,振興區行政區域面積125.42平方千米。
2008年5月14日,經省政府批準,振興區江海街道辦事處正式設立,實行街道管村體製,轄安民鎮海竜、安康、新友、勝利四個村,人口1.2萬人,面積31.8平方千米。江海街道由邊境經濟合作區代為管轄。
2008年8月14日,經遼寧省政府(遼政143號)文件批準,丹東市對振興區浪頭鎮、安民鎮和東港市湯池鎮的部分行政區劃進行調整,即以浪東路為軸綫,將振興區浪頭鎮和安民鎮在浪東路以南的行政區域,以村為單位劃歸浪頭鎮管轄;在浪東路以北的行政區域,以村為單位劃歸安民鎮管轄。將東港市湯池鎮的接梨樹村(包括丹東機場)劃入振興區安民鎮管轄。具體內容如下:
1.將振興區浪頭鎮的中和村、瓦房村、濱江村和東港市湯池鎮的接梨樹村(接梨樹村包括丹東機場,人口0.35萬人,面積12.32平方千米)劃歸振興區安民鎮管轄。調整後安民鎮轄群英村、西安民村、金板村、金安村、中和村、瓦房村、濱江村、接梨樹村共8個村,人口5.17萬人,面積42.11平方千米。
2.將振興區安民鎮的北安民村、東安民村、文斌村劃歸振興區浪頭鎮管轄。調整後浪頭鎮轄浪頭村、順天村、忠傑村、文安村、北安民村、東安民村、文斌村共7個村,人口2.73萬人,面積33.14平方千米。
調整後,振興區總面積137.74平方千米,人口48.05萬人。轄花園、頭道橋、站前、臨江、永昌、六道溝、帽盔山、纖維、江海9個街道,浪頭、安民2個鎮,21個行政村、51個社區。
2009年2月20日,丹東市政府正式下發了《關於同意設立振興區西城街道辦事處的批復》(丹政31號),西城街道辦事處正式設立,轄濱江村和瓦房村,人口3.01萬人,面積7.4平方千米。 | | 振興區是全國最大的邊境城市——遼寧省丹東市的中心區,是丹東市黨政軍機關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交通、商貿、旅遊的中心。面積80平方公裏,人口38萬,轄湯池鎮,頭道橋、站前、臨江、永昌、六道溝、纖維、帽盔山、花園、西城九個街道辦事處。
振興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東臨鴨緑江與朝鮮隔江相望,雄偉的鴨緑江大橋飛架兩岸,展示出江城獨有的風姿;北靠景色旖旎的錦江山,登上錦江亭可鳥瞰江場面全貌;安民鎮與朝鮮陸路接壤達7.5公裏;西南經鴨緑江口與黃海相聯。具有沿邊、沿江、沿海、沿國際大通道的四沿優勢。 | | 地形地貌
振興區北靠景色旖旎的錦江山,登上錦江亭可鳥瞰江場面全貌。錦江山地勢東北高,西南低,主峰海拔136.8米。
氣候特點
屬於南溫帶濕潤區大陸性季風氣候。氣候溫寒適度,陽光雨露和諧。來自太平洋的溫暖濕潤的東南風沿地形擡升,帶來豐沛雨澤。長白山——千山山脈橫臥於北部和西北部邊界,對來自西伯利亞的寒冷乾燥的西北風構成一道天然屏障。四季分明,鼕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春秋過渡季節最短。春秋季節是南、北風交替的季節。春季冷空氣開始衰弱北退,暖空氣北進;秋季則反之。上述天氣形勢特點,形成該區為溫帶氣候,四季分明。鼕季時間最長,夏季次之,春秋過渡季節最短。
水文狀況
主要水係有:鴨緑江,在丹東境內的流域面積為11700平方公裏。流經丹東境內的河長203公裏。 | | 抗美援朝紀念館
抗美援朝紀念館始建於1958年,當時隸屬安東市人民委員會文化科。紀念館的前身是1953年創建的“遼東省地志博物館籌備處”。1956年11月2日,經遼寧省文化局批準,成立了“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原遼寧省地志博物館籌備處撤銷。1957年7月,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開闢了“原始社會”、“歷史文物”陳列,同時設有“抗美援朝紀念”專室等共十二個陳列室。1958年9月29日經遼寧省文化局上報中央文化部批準,將“安東歷史文物陳列館”改為“抗美援朝紀念館”,郭沫若同志題寫了館名。接待國內外觀衆達100萬人次。
該館開放至“文革”期間閉館。1972年和1979年曾兩次恢復陳列,但因館捨狹小,陳列條件差,難以反映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面貌。
1984年3月13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批準遼寧省委、省政府轉報丹東市委、市政府《關於擴建抗美援朝紀念館的請示》,同意在丹東擴建抗美援朝紀念館。楊尚昆同志作了“在丹東修建抗美援朝紀念館是完全必要的”的重要批示。自1984年以後,該館開始了緊張的擴建籌備工作,通過選址,建築設計專傢論證,最後由中央軍委兩次審查方案,新館址確定在丹東市英華山,原志願軍指揮所遺址。從13個建築設計方案中選定了哈爾濱建築工程學院的建築設計方案。1990年10月24日,正值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參戰四十周年之際,全國政協副主席、原中國人民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率中央代表團來丹東為該館奠基。遼寧省和丹東市的黨政軍領導以及部分原中國人民志願軍的老首長、老戰士參加了奠基儀式。在中央的親切關懷和全國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抗美援朝紀念館新館工程於1991年9月6日破土動工,1993年7月27日,即朝鮮停戰協定簽字40周年落成開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書記處書記鬍錦濤參加開館儀式並為紀念館剪彩。
新館是由陳列館、全景畫館、紀念塔三大建築主體組成的建築群,融中華民族的傳統風格和現代建築特色於一體。總占地面積18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近12,000平方米。
陳列館的平面佈局是呈品字形的三層建築,建築面積5,800平方米,樓高19.4米,上有5個民族風格的小亭,外墻為灰白花崗岩剁斧石貼面。陳列館的中央為序廳,序廳的正面以“抗美援朝、保傢衛國”浮雕群像為背景,正中是毛澤東和彭德懷的巨型圓雕像,兩側分別是志願軍戰歌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同志組建中國人民志願軍命令。
全景畫館為高28.4米,直徑46米的圓形建築,建築面積3,350平方米,分上下兩層,上層為全景畫陳列廳,下層為空軍專館和臨時展廳。
紀念塔由塔基群房和紀念塔主體組成,塔高53米,象徵1953年朝鮮停戰協定簽字,抗美援朝戰爭取得偉大勝利。塔面用高梁紅花崗岩剁斧石貼面。塔基群房建築面積2,900平方米,外墻為灰白色花崗岩蘑菇石貼面。紀念塔正面是鄧小平同志題寫的“抗美援朝紀念塔”七個鎏金大字,背面是記載志願軍英雄業績的塔文。
抗美援朝紀念館以抗美援朝戰爭史為基本陳列,主要陳列內容分佈在陳列館、空軍專館、全景畫館和露天兵器陳列場。
陳列館以新穎的藝術形式和現代陳列手段,通過詳實的歷史資料,豐富的文物,全面地反映了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和抗美援朝運動。陳列內容分四大部分:第一部分:抗美援朝戰爭館。設六個展廳,反映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期間,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戰場上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打敗美國侵略者的英雄業績,歌頌志願軍的愛國主義、國際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第二部分:抗美援朝運動館。設兩個展廳。主要反映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全國人民掀起的轟轟烈烈的抗美援朝運動。第三部分:中朝人民友誼館,設一個展廳。反映中朝兩黨、兩國人民用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第四部分:英雄模範烈士館,設一個展廳。記載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們的光輝業績,緬懷戰爭中英勇犧牲的烈士。
陳列館全部陳列內容分佈在10個展廳內,展綫440米,陳列面積1,630平方米。展出歷史照片500餘幅,文物1,000餘件,輔以復原陳列、電動沙盤、電動圖表、影視設備等現代化陳列設施,利用全封閉玻璃通櫃式展綫,以及自然光、燈光結合的採光方式,生動地展示了抗美援朝戰爭的歷史。
全景畫館陳列有全景畫《清川江畔圍殲戰》。畫面以抗美援朝戰爭第二次戰役為背景,以清川江畔三所裏,竜源裏、鬆骨峰等阻擊戰為重點,形象地反映志願軍在戰場上的英雄氣概。畫面高16米,周長132.6米,配置地面塑型、燈光和音響效果,藝術地再現了壯觀的戰爭場面和恢宏的戰爭氣氛。
露天兵器陳列場,面積2,000平方米,陳列抗美援朝戰爭中我軍使用的飛機,大炮、坦剋等重型武器裝備,以及志願軍繳獲敵人的重型武器。
中朝友誼橋
位於中國丹東與朝鮮新義州之間的鴨緑江上,橫臥着的兩座大鐵橋,以居於江水的上下遊分為上橋和下橋,這就是人所共知的中朝友誼橋和斷橋。
下橋是1909年(清宣統元年)5月由當時日本駐朝鮮總督府鐵道局在將安奉綫(丹東—瀋陽)臨時輕便窄軌軍用鐵路改成永久性商業鐵路的同時,在鴨緑江上所建的第一座鐵路橋。整個工程使役中朝兩國勞工51萬人次,於1911年(宣統三年)10月建成,橋長941.83米,寬11米,12孔,麯弦式下構鋼梁,其中以9號橋墩為軸上架旋式鋼梁,每日定時開放,供過往大型船衹通過時使用,該橋建成後,安奉綫同朝鮮鐵路接軌,形成了貫穿中國東北與朝鮮半島的一條運輸綫。1943年上橋建成後該橋改為公路橋,橋中間是大車道,兩邊是人行道。左側為去朝鮮的通道,右側是來中國的通道。
上橋是1937年(民國二十六年)4月日本侵略者修建安奉復綫鐵路時,由當時的日本汽車株式會社和日本建設株式會社聯合在下橋的上遊100米處按300年頻率設計修建的,於1943年4月通車。橋長946米,共12孔。朝方6孔是平弦連續橋梁,中方6孔為吊弦連續橋梁式復綫鐵路橋,可同時行駛上下行一對列車。大橋通車後,成為日本侵略者大肆掠奪中國資源的主要通道。抗戰勝利後,大橋由當時的蘇聯紅軍接管。1947年6月,蘇軍撤離朝鮮時,將江橋分別移交給中朝兩國政府共同管理。1951年1月上橋把復綫鐵路拆去一股改成公路,變成鐵路、公路兩用橋。
抗美援朝戰爭開始後,鴨緑江大橋和其它橋一起共同承擔起軍需物資供應和後方支持前綫的運輸任務。首批志願軍大部分都是從這裏奔赴前綫。戰爭期間,大批作戰物資、武器裝備也都是通過鴨緑江大橋運至朝鮮。美軍為切斷我志願軍的兵力和物資後援,1950年10月調集大部分空中力量,開始對鴨緑江上溝通中朝兩國重要交通要道的鐵路、公路橋梁實施封鎖。聲稱要“以最大的力量”“摧毀在滿洲邊界上的朝鮮一端的全部國際橋梁”和鴨緑江以東地區“所有交通工具、軍事設施、工廠、城市和村莊”。11月8日至21日,美軍出動轟炸機600餘架次,對鴨緑江上所有橋梁以及朝鮮北部的村莊、軍事設施和交通要道進行了地毯式轟炸。朝鮮北部頃刻間化為廢墟,鴨緑江沿岸一片火海。鴨緑江下橋也被攔腰炸斷,朝方一側的8孔橋梁全部沉入江中,下橋徹底癱瘓。上橋朝方一側鐵軌被炸,橋梁移位,橋面起火。安東鐵路局組織200餘人衝上江橋用裝滿沙石的沙袋修築臨時橋墩,上面搭建枕木橋垛,頂住受損底梁,使大橋得以修復。在戰爭的洗禮中,儘管它的軀體上留下了無數道彈孔,卻依然屹立於鴨緑江上,被譽為“摧不毀、炸不爛”的鋼鐵運輸綫,成為中朝兩國人民聯手抗擊侵略者、保傢衛國的勝利豐碑和架起中朝兩國人民友誼的一道彩虹。
抗美援朝勝利後,朝方將下橋所屬的6孔鐵橋殘骸拆除。而中方所屬的殘橋,帶着纍纍彈痕,完整地保存下來。這座大橋中國的一側能完好保留下來,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深遠的歷史背景。朝鮮戰爭時,侵朝美軍總司令麥剋阿瑟是美國有名的“常勝將軍”,他在戰爭初期,被一時的勝利衝昏了頭腦,不把中國和朝鮮放在眼裏,狂妄地要在“感恩節”前把戰綫推到鴨緑江邊。而美國政府註意到中國政府的一再抗議和嚴重警告,擔心如果繼續空襲中國將會迫使中國捲入這場戰爭。因此,美國空軍在轟炸鴨緑江大橋時,不得不嚴格地把握中朝界綫,衹轟炸朝鮮一側,而不敢轟炸中國一側。鴨緑江“斷橋”的存在,生動地展示了新中國在國際上舉足輕重的地位。
1988年10月17日,丹東市人民政府將斷橋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90年10月25日,中朝兩國政府協議决定將上橋命名為“中朝友誼橋”(朝方一端為“朝中友誼橋”),以此來紀念中朝兩國人民用生命和鮮血凝成的戰鬥友誼;2000年10月,在紀念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50周年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遲浩田為下橋題詞“鴨緑江斷橋”;2001年中國共産黨誕辰80周年前夕,中宣部命名鴨緑江斷橋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6年6月,該橋被列為國傢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英美領事館舊址
中日甲午戰爭後,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沿海港口的侵略和內地路礦的掠奪,不斷擴大勢力範圍,妄圖瓜分中國。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9月,清政府在帝國主義的逼迫下簽訂了空前屈辱的《辛醜條約》。第二年9月5日,依據《辛醜條約》第11款的規定,中英簽訂《續議通商行船條約》,規定英國得保“利益均沾”之權。附件中有一《續議內港行輪修改章程》,內容為給予英國輪船內河行駛的各項便利。1903年8月,中美又簽訂了《航行通商續約》,同意將盛京之奉天府(今瀋陽)及安東縣(今丹東市)由中國自行開埠通商;同年10月8日,中日簽訂《通商行船續約》,同盛京省之奉天府及大東溝(今東港市)兩處開埠通商。從此,英、美、日帝國主義列強把侵略魔爪伸嚮東北,伸嚮安東。
1903年,英國决定在安東設領事館,選址在今錦江山公園東側。領事館房屋建成後,英國立即派領事進駐,同時美國在安東的領事權也由英國兼任。1906年(清光緒三十二年)英國人邵兆直(譯音)在安東建立怡隆洋行,經辦輪船公司。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夕,英美領事撤走,由邵兆直代理英國領事。太平洋戰爭爆發後,邵兆直去上海,委派怡隆洋行的兩名中國職員滕毓鐘、劉國芳代為管理。解放後該建築收歸人民政府管理。
英美領事館舊址是目前丹東地區建築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歐式建築物,是近代史上帝國主義列強肆意侵略瓜分中國,使丹東走嚮殖民地化的歷史證據。同時,該建築又是歐式建築藝術的縮影,為研究歐式建築藝術提供了實物資料。 | | 頭道橋街道辦事處駐一經街60號,人口4.13萬人,面積1.03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寶石花、電業、一街一、一街二、二街、三街、四街、五街、六街。
站前街道辦事處駐三緯路119號,人口3.15萬人,面積1.4平方千米,轄9個社區居委會:華夏村、海華、金橋、青年廣場、東晨、站前二、站前三、站前七、站前九。
臨江街道辦事處駐振四街36號,人口4.8萬人,面積1.75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清華園、科達、新福民、青年湖、港灣、濱江、福民、錦綉、南橋、八千坪。
永昌街道辦事處駐振五街70-6號,人口3.73萬人,面積2.1平方千米,轄8個社區居委會:振八、北橋、華祥、體育、賓館、陽光、永昌一、永昌二。
六道溝街道辦事處駐福春街20號,人口3.66萬人,面積1.04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工業、六合、新村、工人村、六道西、鴻安。
帽盔山街道辦事處駐春三路22號,人口3.9萬人,面積2.16平方千米,轄7個社區居委會:鐵礦溝、紅房一、紅房二、紅房三、紅房四、白房一、白房二;1個村委會:白房。
纖維街道辦事處駐福春街70號,人口4.22萬人,面積2.67平方千米,轄10個社區居委會:軍樓、福春二、福春三、海燕一、海燕二、海燕三、海燕四、福春六、福春七、一中。
花園街道辦事處駐花園路26號,人口3.37萬人,面積4.8平方千米,轄6個社區居委會:昆源、桃鐵一、桃鐵二、桃源、花園、表廠;2個村委會:花園、宏升。
浪頭鎮鎮政府駐北環路1024號,人口5.87萬人,面積33.7平方千米,轄5個社區居委會:黃海、新開嶺、浪頭、瓦房、四道;7個村委會:中和、忠傑、瓦房、順天、浪頭、文安、濱江。
安民鎮鎮政府駐金安,人口1.8萬人,面積29.23平方千米,轄7個村委會:金板、金安、群英、北安民、西安民、東安民、文斌。 | | 丹東市振興區工業基礎雄厚,門類齊全。現有各工業企業500余家,主要有機械、電子、化工、服裝、印刷、食品和房地産開發等30多個行業,産品達1500餘種。許多名優産品享譽國內外。
振興區資源豐富,極具開發潛力。主要糧農作物有水稻、玉米、食用菌等,花卉種植、皮毛動物養殖等享譽全國,魚、蝦、蟹、草莓等地方土特産品馳名中外。
丹東市振興區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發展迅速,市場體係健全。以興六路建材、五經路電訊器材、人民路幹鮮果菜、三馬路傢具裝飾以及海華、新力、濱江等專業和綜合商品批發市場為主,構成了區內商業經濟的總體框架。
振興區科教文衛事業發展蓬勃,區內大、中、小學佈局合理,衛生機構和科研院所齊備,是各在高科技人才施展才華的理想空間,近年來,共有42項科研成果獲國傢、省(部)級奬勵。
改革開發20年來,振興區始終堅持改革開放的方針,在建設現代化新型城區的道路上不斷探索,不斷前進。近年來,製定了一係列鼓勵對外貿易、吸引資金、廣招人才的優惠政策,全區各項事業呈現出蓬勃發展、欣欣嚮榮的新局面,連續四年主要經濟指標增長速度超過30%,被授予遼寧省經濟發展先進區稱號。 | | 振興區交通發達,通訊便利。丹東火車站、長途客運站、機場以及天然不凍港浪頭港、安民港均坐落在轄區內。鐵路公路四通八達,瀋丹高速公路即將開通,莫斯科—北京—平壤的國際列車通過本區出入境。丹東民航開通全國各地航綫。丹東至韓國仁川的國際海運航班業已通航。赴朝鮮旅遊熱綫全面開通,新義州、平壤、妙香山、板門店等異國風光可在四至七日內盡收眼底。 | | 丹東市振興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東臨鴨緑江與朝鮮隔江相望,雄偉的鴨緑江大橋飛架兩岸,展示出江城獨有的風姿;北靠景色旖旎的錦江山,登上錦江亭可鳥瞰江場面全貌。主要景點有錦江山公園,鴨緑江公園等。
鴨緑江公園
鴨緑江公園是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鴨緑江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位於丹東市中心區域南側的鴨緑江畔,全長3.4公裏,是丹東市近期打造鴨緑江旅遊品牌的重要形象工程。
濱江路公園始建於1979年,1982年正式對遊客開放,占地面積4.9公頃。園內林木茂盛、花草爭豔;樓臺亭閣,麯徑幽雅;假山長廊,井然有序;遊樂設施齊全新穎,牡丹園、芍藥園、木槿園、月季園各領風韻,每逢花季,引得蜂顛蝶舞;紫滕纏繞,枝條縵舞;鴨緑江水碧波千頃,乘舟源於其中,如履仙境,使人流連忘返。
二十多年來,鴨緑江公園隨着經濟的不斷發展,在規模上也不斷地發展完善。每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並成為集遊樂、遊江、餐飲為一體約綜合性服務單位。1995年公園被丹東市人民政府第一批確定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連續多次被評為先進單位。1994年被省政府評為綜合治理十佳單位,1995年度被國務院評為景區標兵單位,1996年和2001年度被市政府評為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先進單位,1996年度榮獲遼寧省精神文明先進單位和省治安綜合治理標兵單位,1997年度獲市"窗口"放務競賽優勝單位,1998年被評為省級安全文明模範單位,2000年度榮獲省級文明單位。
鴨緑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朝鮮民主主義共和國界河,發源於吉林省長白山南麓,流經我國吉林省、遼寧省和朝鮮兩江道、磁江道、平安北道,於丹東東港註入黃海,全長795公裏,沿江岸峰雄奇、緑水秀美。像一部書,記載着丹東鴨緑江的文明史,讓遊人從中憶起"古城"滄桑、“六甸”興衰,憶長城的雄姿、江帆的秀影,憶起中日戰爭、日俄戰爭的恥辱和災難......中朝友誼橋和斷橋猶如飽經劫難的兄弟,並肩而立、雄偉之中含有幾分悲壯,用望遠鏡望去,斷橋墩上的槍眼炮痕還依然存在,使人禁不住想起戰火彌漫的年代。
乘客輪,遊大江,兩岸風光盡收眼底.對岸是朝鮮平安北道府新義州市,咫尺相望,別有一番韻味。
鴨緑江公園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吸引着全國各地的客人前來參觀遊覽。國傢領導人鬍耀邦、鬍錦濤、陳慕華都來過鴨緑江公園,曾贊楊公園的規劃別緻,風格獨特,並提出公園是祖國的窗口,要求各級領導重視窗口建設。
重建後的鴨緑江公園廣阔、大氣、新穎、壯麗,是中國最大的邊境城市突出的亮點,是丹東市約形象,是打造鴨緑江品牌的象徵,是丹東人民的驕傲。從鴨緑江斷橋至珍珠橋近3.4公裏的沿江觀光路占面積6.8平方公裏,草坪緑地6萬平方米,硬鋪蓋面積達4萬多平方米。公園以三個廣場為中心、以沿江觀光步道為紐帶,以鴨緑江水和鴨緑江大橋為主景,園內有大型雕塑2座,石雕4座,六型彩色噴泉2組,涌泉10座,活潑可愛的梅花鹿,憨態可掬的大象,成群結隊的奶牛等等、人造景觀20多處......林木、花草、亭閣、雕塑、假山、瀑布、噴泉與鴨緑江水共同組成一道亮麗的風景綫。
十緯路廣場距鴨緑江大橋約100米,這裏即可以一眼看到朝鮮的新義州,又觀賞鴨緑江大橋。這座中朝友誼的橋梁,是正義不可戰勝的見證。廣場上,左右對稱的六堵影墻和數座涌泉陪襯着以"激流勇進"為主題的大型雕塑,一葉揚帆競發的小舟衆人劃漿吉,奮勇直前,象徵着丹東一一這座英雄城市人民永遠的志嚮和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永往直前的勇氣和决心,進而激發人們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團结互助的集體主義精神,增強為國盡忠,為民效命的理念。襯托出一組大型雕塑的恢弘和壯觀。
順觀景步道嚮上遊走去,一段繼承和保留鴨緑江公園原有景點特色的景觀展現在眼前,緑色海洋,造型各異的樹木,古典風格的涼亭如一頁小舟飄浮在滿是緑色的假山上,沿江灰白的甬道,整齊的階梯相融,又別有一番別緻。
六緯路廣場是遊客在公園內的客廳,大理石砌就的半圓探江看臺,象徵着"和平"的三位少女手捧和平鴿放飛的雕塑巍然聳立在廣場中央。長約108米的大型江上噴泉在有節奏的樂聲中翩翩起舞,讓在休閑的人們去回顧歷史的隧道和對未來的憧憬,白色的遮陽棚、休閑的座椅又給人們在休閑中帶來一份安詳,兩盞高聳而巨大的圓形紅燈,在公園的夜色中像兩個懸空的彩球,讓人們在夜色中體會到對黎明和陽光的企盼。
與六緯路廣場相連的是二緯路廣場,暢遠亭亭亭玉立在鴨緑江邊,正是“月淡風清正欖一江天,山連水帶中觀兩岸色”,古典建築風格淋漓盡致;與廣場側面的抽象藝術傑作一一形似風帆又似海燕的遮陽棚對比輝映、古典與現代的結合,配以緑色的草坪,人工的動物樂園,時時提醒我們要保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保護這人與自然的和諧,二緯路廣場相對應的觀光路對面三角地是一片緑色的海洋與沿江石柱、石球相呼應。其中重達4噸的"一碗水端平"雕塑流水不止,是丹東人的企盼。
零號壩門到八號壩門之間的親水臺階使遊客可以沿着臺階直接和江水對話,鴨緑江水面兩國共有,超越國際慣例以江水中心為界劃分國界法,而是以水為界。遊客親水有一種特殊的情趣,充滿人性化關懷的江邊護欄、與波光粼粼的江水、岸邊高聳的緑色堤壩,以及空中盤旋的江鷗相呼應點綴成一幅安寧、祥和的美好生活畫捲。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公園在夜色中更顯示出它婀娜多姿的身影、燈火輝煌,五彩繽紛,沿江彩色噴泉在五彩燈光照耀下,如直衝天穹的-道玉柱,閃耀着奪目的光芒。
鴨緑江公園是人文景觀與大自然的完美結合,是改革開放經濟發展後我市人民勤勞和智慧的結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用實景啓發後人,衹有祖國富強、纔有今天幸福美好的生活,纔有今天的鴨緑江公國一一鴨緑江畔一顆璀璨明珠。
錦江山公園
風景秀麗的錦江山公園,坐落在丹東市北面的錦江山中。公園周圍,翠山掩映,層巒疊嶂;整個公園依山勢而建,園路蜿蜒,麯經通幽,蔥鬱秀美,恬靜自然;園中,亭臺錯落,緑樹成蔭,一年四季,風景如畫,是國內外廣大遊客來丹東必遊之地,是東北八景之首。
錦江山公園占地面積91.06公頃,始建於1916年,原名鎮江山公園,1965年改為現名。富有民族特色的牌坊式公園大門屹立在入口處,朱紅圓柱,壁畫裝點,金碧輝 煌,雄偉壯觀。公園大門始建於1924年,原為木結構,1935年改建成混凝土結構,1959年改建為具有民族風格的牌坊。它長34米,高17米,總建築面積為396.7平方 米,十分雄偉壯觀。牌坊頂部雕刻精細,繪以各色古典圖案,黃緑相間的彩色琉璃瓦沿檐脊而下,依次排列32個形象逼真的琉璃獅子,情態各異,栩栩如生.捲棚下繪有52幅山水畫,筆墨精妙,着色淡雅,每逢佳節,牌坊上560個華燈齊放,五彩繽紛,光彩奪目,遠遠望去,蔚為壯觀.進園內,往左拐,就可以看到一個用各種花卉組成圖案式的大花壇.繞過花壇就是明豔芬芳的荷花池,那亭亭玉立的荷花,豐腴的荷葉以及那歡快地嬉戲在水中的尾尾金魚,常引逗得遊人扶攔而立,不願即刻離去.池上,建有小巧別緻的九麯橋.橋中,有一座美麗垂檐的六角亭,供遊人遮陽避雨,觀荷賞魚.順路沿階而上,便進入了珍禽異獸的世界;東北虎,梅花鹿,駱駝,青狼,野豬,廣西獼猴,海豹,猞猁,丹頂鶴,孔雀以及各種飛禽走獸50多種,或聲威俱北,或頑皮可愛,或啼鳴婉轉,或爭豔比美,千姿百態,別有一番情 趣.沿着彎麯而潔淨的柏油馬路往上走,沿途可見到各種電動遊樂設施:電馬,電瓶車,碰碰車,賽車,射 擊,飛天,飛椅,小火車,單軌車,飛象,空中觀覽車,海上珍珠等。
錦江山公園現有牡丹花200多個品種,10萬餘盆,菊花300餘盆.無論春夏秋鼕,寬敞明亮的花展大廳內都是奼紫嫣紅,爭奇鬥豔;佈局精巧, 擺設獨特.盆景,小花池,噴泉,小橋流水等都展觀着中華民族傳統的小庭院式的建築風格.叫人想起蘇州的拙政園,南京的莫愁湖......,然而最讓人心醉,最令人眼花繚亂的還是那色彩絢麗,目不暇接的杜鵑花:五顔六色的單色花,鑲邊,嵌條,帶襯底的復色花,15釐米左右的大花,半釐米的小花,還有那俏麗的花名:"五寶珠""粉天惠","四海波","王冠","歡天喜地","貴妃醉酒"......,真使人仿佛置身於花的世界,徜徉在花的海洋之中. 園路嚮上行走,可到達"回歸閣"."回歸閣"是座具有北方風格的兩層民族式建築,底層地面是一個正方形,中間由紅緑兩色組成一個""字.一層正面竪立起的大理石石碑上,鎸刻着鄧小平同志1982年同撒切爾夫人的談話《我們對香港問題的基本立場》。二層是八角垂檐,攢尖建築.閣的八面彩繪香港八景,美麗壯觀."回歸閣:高12米,象徵着12億炎黃子孫.外廣場由1997塊花崗岩板鋪成,象徵着香港在1997年回歸祖國."回歸閣"的建成不但給錦江山公園增添了一處新的人文景觀,同時也成為丹東市人民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文化園建在公園中心地帶,是一座瀏覽地方文化歷史、觀摹現代翰墨真跡,溶丹東籍書、畫、歌 謎、各傢作品於一處,集觀光攬勝、臨摹和休憩為一體的新型文化遊園。文化園內設有6各景區,即書碑林、長壽林、謎林、歌廊、畫廊、丹東文化史墻。文化園占地面積一萬多平方米,周圍青山環繞,錦樹流翠,園內碑刻林立,典雅古樸。這裏有當代文豪郭沫若、矛盾、冰心和書法傢舒同、啓功、瀋朋等墨寶碑林,又有領導人、革命老前輩的題詞,皆名人名傢為丹東人所作。書法或遒勁雄健,或飄逸秀美,風采各異,其賦詩獻詞情深意濃、妙語連珠。歌廊、畫廊匯集了當代中國丹東籍著名作麯傢、畫傢呂 遠、鄭秋楓、羊鳴、邵宇等傳世佳作。文化史圖墻,展示了從前明洞人開始,丹東先人開始輝煌燦爛的民族文化。丹東出版的《康壽福音報》、《中國謎報》所奉獻的長壽諺語和謎語,意境深邃,頗有啓迪。登高遠望,高樓林立,萬木崢嶸,江山如畫、碧水長流。出了文化園繼續嚮上攀登,可直上錦江山頂,一座造型幽雅的兩層小亭,聳立在山頂開闊的草坪上,這就是“錦江亭”。它始建於1934年,1965年改建。亭中,石欄石柱,石桌石凳,可供遊人消汗解乏。小憩片刻,登亭眺望,中朝兩國的山水景色盡收眼底。
"遼東解放烈士紀念塔”,巍巍屹立在錦江山公園的中心,為秀美的錦江山增添了莊嚴的氣氛。它以獨特的選型、鮮明的特色,成為革命先烈為解放遼東而英勇獻身的歷史見證。紀念塔於1948年鼕興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落成。整體選型由環形塔基、塔座、方型塔身、銅鑄塑像四部分構成,總高度為10.73米,面南偏東10度,俯瞰丹東市區.塔頂矗立着一尊銅鑄解放軍戰士塑像,高2.08米,重約2噸.他右手持槍,左手振臂吶喊,仿佛是在呼喚人們為了祖國,為了人民衝鋒,那勇往直前的神態氣勢,栩栩如生。這座紀念塔不僅是丹東的驕傲,也是遊人瞻仰的革命文物。此塔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5年初,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 | - n.: Zhenxing District
| | 振興, 振興村 | | 振興區衛生防疫站 | 丹東市振興區醫院 | 丹東市振興區第二醫院 | 丹東市振興區花園大酒店 | 丹東市振興區高麗大酒店 | 丹東市振興區站前服裝廠 | 丹東市振興區衛生防疫站 | 丹東市振興區中醫院 | 丹東振興區中醫門夜部丹東振興區中醫院 | |
| | 站前街道 | 臨江街道 | 湯池鎮 | 花園街道 | 西城街道 | 頭道橋街道 | 永昌街道 | 六道溝街道 | 帽盔山街道 | 纖維街道 | 浪頭鎮 | 安民鎮 | 江海街道 | 頭道街道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