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遼寧 >鞍山 > 千山區
顯示地圖
目錄
No. 1
  千山聯繫方式 地址: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裏處
  電話:0412-5410231
  郵編:114003 千山投訴電話 鞍山市旅遊投訴電話:0412-5536485
  遼寧省旅遊投訴電話:024-86230222
  國傢旅遊投訴電話:010-65275315 千山景區榮譽 aaaa級景區、國傢級風景區 千山門票價格 進山門票40元,索道單程15元,與大佛通票60元。 千山節慶活動 1,中國鞍山千山國際旅遊節
  2,千山彌勒大佛節
  3,千山民俗文化廟會
  4,千山國際登山節 千山開放時間 8:30~17:00 千山最佳旅遊時間 遊覽千山的最好遊覽季節是春秋兩季。 千山導遊圖 千山交通圖 千山特別提醒 在到景區遊玩就餐時,一定要選擇衛生條件好的餐飲單位,看其是否有衛生許可證並註意許可證的有效期。必要時應該到餐飲單位的後廚去看看,因為一些餐飲單位外面看起來很幹淨,但後廚卻存在很多衛生問題。在點菜時,涼菜和海鮮建議要少點,因為這些菜最容易引起食物中毒。一些旅遊景區夜晚的時候在路邊會有許多燒烤點,衛生很難保障,建議遊客少光顧這樣的地方。此外,楊曉強主任特別提醒遊客,到風景區遊玩時千萬不要喝生水,最好喝開水或是瓶裝水。 千山美食 主要菜式有麻醬紫鮑、熘肥腸、芹菜魚絲、清炸裏脊、蛋泡銀魚、紅血腸、炸蝦球、紅燒蹄筋、酸菜魚、鴨腰燒口蘑、軟炸雞、炸田雞腿等等。 千山住宿 圓洞觀賓館,玉秀山莊,在風景區附近。 千山購物 南果梨,味香肉細,為山中特産。千山的中草藥材也很出名,盛産人參、鹿茸、靈芝等百餘種,還有珍貴的黑鶴等鳥獸近百種,不愧為東北地區的一座寶山。還有千山拐杖。 千山交通 遊千山,一般由鞍山出發,乘8路公共汽車不用1個小時便可直達其山麓正門,年輕人更願騎自行車前往。正門坐落在北溝。由正門入,循石級西行,即進入北溝景區,沿途的主要景點有無量觀、祖越寺、竜泉寺、五佛頂等。這些主要景點四周,又都點綴着若幹小景點,足資一遊。 千山玩法 看珍稀地貌和生物、訪古、玩水、周郊遊、品嚐美食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嚮,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岩,止於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裏,縱貫整個遼東半島。 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
  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裏處,總面積44平方公裏,素有“東北名珠”之稱,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以奇峰、岩鬆、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仙人臺,又名觀音峰,位於南部遊覽區諸山脈之 巔,大安、中會,香岩諸寺和五竜宮諸廟宇拱衛之中。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峰奇,地險,峰頭似蛇背,長20餘米,寬10米,峰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徑約20米,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峰。西南北三面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面可行。 明朝初年,在峰頂大興土木,將半球峰頂變成一平臺,修建成仙人臺。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盤,周圍安放八仙和南極壽星的石雕坐像,布陳為慶壽,奕棋行圖。鵝頭下峭壁上,有一佛龕,內浮雕一尊半身觀音菩薩像。佛龕之上橫刻"仙人臺"三個篆字,係清光緒舉人徐景濤所題。鵝頭峰原名華表柱。相傳漢遼陽刺史丁令威,因救災擅自動用國庫公糧,被朝廷問罪,臨刑之時,飛來一鶴,將其救走,千年後,丁化鶴歸來,落在華表柱上,口吐人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傢千載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仙人臺亦由此得名。清高宗在《寄題千山》詩中寫下"空傳丁令有遺臺"之句,亦指此而言。仙人臺景色優美,古跡甚多,清高僧函可贊曰:"幾度登臨不到頂,此回到頂畏登山。九州細碎煙塵裏,萬裏虛無指點間。雲在極低即可踏,天雖至近竟難攀。 急須攜手下山去,縱對仙人無好顔。"仙人臺又稱觀景臺,素有觀渤海、觀日出、觀蓮花、觀雲飛、觀鬆風之說。五佛頂,位於千山主峰北麓,為千山第二高峰。峰頂峻而平,上置五石佛,四面峭壁,淵深無底,登臨極難。現已開闢出空中索道,可供遊人使用。站在五佛頂上,可一覽鋼城美景。
  千山還以它的奇險吸引着大量的遊人。位於臥虎峰下的一綫天,罅縫長32米,寬不滿一米,深10餘米,仰首而望,兩側懸崖凌空, 中間藍天一綫,景色十分壯觀。位於鸚鵡洞北山峰南側的一字天,長30餘米,最寬處為0.7米,最窄處僅為0.4米,為蹬無量觀的七重天,九重天的必經之路。另外還有夾扁石 和一步蹬天等,另人嘆為觀止。千山自隋唐以來,就成為一處遊歷的勝地。而93年,又發現了一尊形象逼真,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彌勒座佛,可與樂山大佛相媲美。使千山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五大佛教聖地,並定於每年6月9日為大佛節。
  千山不僅有秀美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共有名勝古跡、景點300餘處。自古以來,風景秀麗的千山,吸引了無數遊客。許多官宦、學者、名流慕名接踵而來,他們面對奇峰古剎,振衣述懷,吟詩作賦,為千山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描寫千山的詩就有1600餘首。如千山剩人禪師函可,著有《千山詩集》20捲,存錄詩千餘首,其中涉及千山的詩就有200餘首。
  
   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竜泉”、“香岩”、“中會”、
  “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佈局巧妙,建築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衆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人文歷史遺跡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竜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遊,並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贊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産豐富。百年以上古鬆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産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絶。溫泉休閑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閑娛樂勝地,這裏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占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萬立方米。
行政區劃
  千山區是遼寧省鞍山市下轄的一個市轄區。面積503平方千米,人口26萬。郵政編碼114041。區人民政府駐南建國路28號。行政區劃代碼210311
  
  行政區劃
  下轄2個街道、8個鎮,34個社區居委會、111個村委會:
  鎮:舊堡街道、大孤山街道、東鞍山鎮、唐傢房鎮、大孤山鎮、千山鎮、齊大山鎮、宋三臺子鎮、寧遠鎮。
區情概況
千山区 区情概况
  鞍山市千山區位於遼寧省南部,遼東半島北端,環抱鞍山市區,亦城亦鄉。千山區全區土地面積558平方公裏,常住人口30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3萬人。區人民政府駐南建國路28號,郵編:114041。行政區劃代碼:210311。區號:0412。拼音:Qianshan Qu。
  千山區東南部1.2萬公頃土地林木繁茂,生長着上千種野生動植物,盛産30餘種水果,已探明的地下礦藏10餘種,鐵礦儲量為全國之最。西北部1.3萬公頃平原,土質肥沃,蔬菜生産歷史悠久。境內還有多處地熱水和冷礦泉,自然資源豐厚。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千山區東南部是低山丘陵,中部、西北部是衝積平原。
  氣候特點
  千山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日照充足,溫度適宜,年平均氣溫9.7度。
  水文狀況
  千山區位於遼河平原中下遊。主要河流有三條,分別是南沙河、運糧河、楊柳河。
  南沙河:源於千山山脈的韓傢峪和上石橋村一帶,屬太子河的支流。自南流西嚮北,經鞍山市的陳傢臺、立山和城昂堡村,穿過瀋大高速公路入遼陽縣境。經劉二堡鎮,至柳壕鎮青魚灣村南下口子入太子河。河長65.4公裏,流域面積458平方公裏,境內河長25公裏,河道比降1.32‰,多年平均徑流量7328萬立方米,1960年最大洪峰流量1090立方米每秒。
  運糧河:太子河支流,古名運糧溝。源於鞍山市郊,經紅旗堡村,越瀋大高速公路,流入遼陽縣境內,經劉二堡鎮、穆傢鎮、唐馬寨鎮,流嚮西南,在穆傢鎮大臺子村入太子河。河長36.23公裏,流域面積168.8平方公裏。境內河長17.23公裏,河道比降1.7‰,多年平均徑流量2363萬立方米。運糧河水流小,河道上陡下緩,河床高,堤距窄,一旦暴雨,極易漫堤成災。
  楊柳河:下遊為遼陽、海城界河,源於鞍山市境摩雲山和海城縣的英不落村,是太子河支流,自南流嚮西北,越中長鐵路,流入市境穆傢鎮勝利村。經接官堡、新臺子村到小河口入太子河。河長42.8公裏,流域面積300.1平方公裏,境內河長15.6公裏,河道比降3.05‰,多年平均徑流量4201萬立方米。楊柳河集水面大,河床上窄下寬,堤防高低不均,多彎麯,每遇洪水,太子河回水頂托,時間長,河水易漫堤成災。
  自然資源
  千山山脈藴藏十多種有色金屬和非金屬礦藏,鐵礦石儲量占全國1/4,為全國之最。矽砂、石灰石、花崗石、石英石儲量也極為豐富。在這560平方公裏的黑土地上藴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它的東南部1.2萬公頃丘陵山地,林木繁茂,生長着上千種野生動植物和中草藥材,盛産30多種水果,年總産量超過2萬噸。香味獨特的香水梨,早在清代就成了宮廷貢品。南果梨口味堪稱一絶,被譽為中國唯一的梨國皇后,它的祖樹現仍存活在大孤山鎮上對樁石村的東坡山地。
  這裏的地熱、礦泉資源異常豐富,湯崗子、倪傢臺地下熱水含有鉀、鎂、鈉、硫等多種礦物質,是理想的理療健身勝地,礦泉水儲量豐富,水質清澈甘甜,是世界礦泉水中上品。中國著名的湯崗子溫泉理療醫院就座落在它南部的小鎮上。這裏的水質清冽,含多種元素,有極高的醫療價值。
地名由來
  因境內有東北名山——千山,故名為千山區
歷史沿革
  2000年,千山區轄2個街道、10個鎮。全區總人口366221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舊堡街道 27985人, 大孤山街道 24581人, 抄河街道 18553 人,東鞍山鎮 33223 人,唐傢房鎮 21203人, 大孤山鎮 20762人, 千山鎮 29036 人,齊大山鎮 28759 人,沙河鎮 16855人, 宋三鎮 41404 人,寧遠鎮 41749人, 大陽氣鎮 7905 人,湯崗子鎮 18569人, 高新區虛擬街道 24012人, 風景區虛擬鎮 11625人。
  2002年3月4日遼政[2002]61號文件批復:撤銷寧遠鎮、大陽氣鎮,合併設立寧遠鎮;撤銷宋三臺子朝鮮族滿族鎮,設立宋三臺子鎮。
  2004年遼政[2004]219號批復:將宋三臺子鎮更名為達道灣鎮,鎮政府駐地由宋三村遷移至達道灣。
文物古跡
  祖越寺
  千山祖越寺
  祖越寺是千山最早的廟宇建築之一。相傳,在開始建寺時,有一位祖師從這裏路過,曾仔細察看該寺的建築,遂名為祖越寺。據考證,它最初建於唐朝,當時的建築寬闊宏偉,大於現在幾倍。後來,在金、元時期,山洪暴發,寺廟被衝毀,遺址就在現址前的低窪開闊處。從遺址中曾發掘出較大的浮雕石欄板、望柱蓮花佛座、柱基、殘石碑頭、瓷片等。這些遺物為考察千山的廟宇建築和宗教歷史提供了重要綫索。祖越寺現址為明朝時建築,清乾隆、道光、光緒年間曾相繼重修、整飾,解放後,又多次進行修繕。現有建築七幢,釋迎殿為正殿,它的東側是鬍仙堂和客室,正殿階下為東西配殿,配殿南有鐘樓、鼓樓,呈東西對稱。釋迦殿正對寺門,門外是一堵石墻,長達五十多米。祖越寺的建築比較緊湊、集中、規整。它建造在蜿蜒、狹長的喇叭形山𠔌中,山的地勢北高南低,寺前的平地邊沿距下面坡地約有十餘米,廟宇低窪部分全由石塊壘築墊高,可見當時的建築工程是很艱巨的。
  祖越寺殿宇壯觀,山色秀麗,景緻優美。東西兩面山峰將它緊緊抱合,如雙手捧着一顆明珠。上面峰青壁翠,林濤激涌;下面柱紅瓦緑,殿宇輝煌。寺旁,山水汩汩而下,清新涼爽;後山,小亭岌岌而立,幽靜雅緻,使人留連忘返。古人多有遊祖越寺頌詠唱和之詩作,今人也多贊嘆祖越寺之秀美壯觀。前人用“祖越多奇境,天工亦幻哉”的詩句來贊頌,明人徐文華也寫詩贊賞:“常遑回合水潺湲,路轉坡坨百折還。上界鐘聲霄漢杳,前山塔影夕陽間,鬆濤漲壑千岩響,花雨浮空滿地斑。坐久虛堂疑誤入,恍然身世出入寰。”明御史程啓充、明前給事中劉琦、給事中薛廷寵、監察御史朱篪、巡按御史史褒善等都有唱和。有的贊嘆祖越寺“岩鬆宿霧常浮翠,石澗流泉漾落花”,有的贊“山引樓臺連碧落”,“山川迤邐畫圖中”,令人“共來不倦登臨興”,樂遊忘返。
  竜泉寺
  竜泉寺,在千山北溝中部,東距無量觀約1.5公裏,立於群峰環抱中,地勢寬闊,建築宏偉,是千山五大禪林中現存最大的佛寺。該寺始建於唐代,金元時期規模還小,明代大興土木,建築較多,後來重修仍保持明代風格。該寺半依峭壁,半築短垣,坐落在幽壑叢林之中。寺內現存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天王殿、韋馱殿、毗盧殿、竜王廟、藏經閣。寺中神像造型、雕刻精巧,栩栩如生。
  寺後有清泉一處,常年流水潺潺,相傳是“竜誕水”,又由於山水下流彎麯似竜,因此得名竜泉寺。壽後山坳有後閣,是明嘉慶年間和尚劉賓創建。寺周圍有鬆門塔影、瓶峰晨翠、蠃峰月夜、黽石朝日、獅口鐘聲等16景,在千山風景區中亦久負盛名。清人王爾烈曾吟詩贊嘆竜泉寺勝景:“一千峰呈煙霞勝,十六景中圖畫存”。
  南泉庵
  南泉庵是一座道院。據明萬歷四十年(公元1612年)重修碑記載,自唐建庵,中經很多朝代,屢次重修,一直到萬歷已酉年(公元1609年),“孫公”等人見古剎已成廢墟、便募金伐石,開始重建南泉庵。先後建了佛堂、齋堂、門樓、垣墻等,後來又經數歲補茸,又開拓殿宇三間。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以後,經乾隆五十年(公元1785年)、嘉慶五年(公元1800年)、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相繼重修與擴建,使南泉庵纔具有現在這樣的規模。
  南泉庵當年是收藏經版和刻印經文之所。據清嘉慶十四年九月(公元1809年)、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光緒十年(公元1884年)所立之碑文載,南泉庵道人“南泉庵觀商議”,“處心數載,募化八年,敬刊經版百餘塊”,“印經者俱來此”;“道教經版久存千山”,“不意前有之經施散已盡,吾等遂捐資重修刷印,並增金科玉律之版”。南泉庵收藏經版和刷印經文的經堂現已無存,但遺址尚可見到,一進院門,即可見地下有青石房基,這就是當年經堂的遺跡。
  香岩寺
  香岩寺在千山南部,雖處諸峰環抱之中,但入其境並不覺其狹,反有遠峰近坡層次鮮明、深遠開闊之感。《遼陽縣志》載:“寺當山陽,山花極盛,春夏之交,滿山花開,香氣氤氳,故名香岩寺。昔人謂香岩寺中名勝最多,為一山之冠。蓋竜泉至狹,大安近險,祖越亦少紆回,惟香岩外境既曠,近復雙崖夾護,鳥道千盤,如往而復,萬樹參差陰翳,時有怪石出沒其間”。
  香岩寺是千山的早期建築,相傳始建於唐,最遲也不晚於金、元時期。寺東山上的“雙峰塔”就是金代留下的古塔,是千山現存的最古建築,塔上有磚雕飛天等圖案,建築美觀大方,是香岩寺的著名景點之一。寺前還有元代和尚雪庵的墓塔,元代皇慶時雪庵碑,寺內有明、清石碑十餘塊。據文獻記載,香岩寺曾遭災被毀,現址是在廢舊址上重建的。清代,香岩寺已遠近聞名。清雍正、乾隆、道光、光緒等年間又相繼對其進行重修和擴建。
  香岩寺的建築藝術素為人們所贊嘆。它那精巧的結構,玲瓏剔透的雕刻,秀麗華美的裝飾,為千山其它廟宇所不及。這裏的廟宇都屬單檐硬山式,脊上有彩色浮石雕裝飾,斜脊有跑獸,檐下有五鋪作的補間、柱頭、轉角鬥拱等,枋下燕尾,有盤竜與脊牛等透雕,梁、柱頭有三重昂和逼真的動物、花草等彩色裝飾。這樣精湛的雕刻與裝飾,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與藝術才能。
  香岩寺古跡很多,這些古跡又多半和寺僧連在一起。俗話說:名寺出高僧。雪庵就是香岩寺的高僧。《東北文獻徵略》載:“雪庵和尚名普光,字元暉,號雪庵,俗姓李氏,大同人。元(代)至元(年)間,特封昭文館大學士,賜號玄悟大師,圖繪寶鑒,但載其善畫山水,學關同,墨竹學文湖州……雪庵善書八大人覺經,用筆俊勁,深得魯公三昧。”由此看來,雪庵是頗有才學的。《遼陽縣志》還記有雪庵的一段軼事:雪庵是元代人,傢居鞍山西溝傢寨。當時戰事頻繁,雪庵從徵十年,一日歸傢,時已夜半,藉着月光,從窗外窺見其妻與一個少年同床共寢,心中大怒,頓起殺心。但又轉念一想,何必慈紅塵煩惱,不如棄傢出走,以斷塵念。於是就把刀扔在窗下,到千山附近崔傢屯的“夕陽寺”出傢。他的妻子探聽到他的消息,就領着女兒去找他,說:“你冤枉了我,睡在床上的是你走後生下的女兒。”可是雪庵佛心已定,誓不歸凡,為避妻女哭訴,就轉往香岩寺,在這裏苦修得道,成為高僧。香岩寺的“雪庵塔”、“老祖洞”和“煉魔石”等都是同雪庵有關的古跡。
歷史事件
  日俄鞍山大戰
  日俄戰爭是日俄兩個強盜在中國領土上進行的侵略戰爭,這場長達兩年的戰爭,一直在遼東進行,戰火一直在旅大、營口、鞍山、遼陽地區蔓延,特別是遼陽會戰,這是繼旅順口攻堅戰之後的又一次重要戰役,就是在鞍遼交界地區進行的,日俄鞍山地區大戰,1904年8月27日日軍第二軍、第四軍與俄軍西伯亞第一軍團、第二軍團、第四軍團交戰於今千山區的上石橋子、下石橋子、湯崗子和今海城市的四方臺一綫。8月28日,日本西起劉二堡、南沙河、判甲爐、石灰窯、響山子、四方臺、小嶺子、慄子園、石嘴子至英守堡一綫。
  這場歷時19天的大戰,給鞍山和遼陽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凡是日俄侵略軍經過的地方,這幫強盜野獸見房就燒,見人就殺,見物就搶,見錢就劫,見女就姦,無惡不作,日俄雙方對抓來的俘虜,優厚款待,及時釋放,而把中國人抓去之後,卻嚴刑拷打殺害。在日俄遼陽會戰中,有幾百個富饒村屯被摧毀,樹木被砍光,豬、雞牛、羊全部搶光,殺盡遼陽鞍山不下三萬餘人的難民,無傢可歸,恐惶不安地逃往奉天城,侵略者犯下不可饒恕的滔天罪行。
行政區劃
  千山區轄2個街道、8個鎮:舊堡街道、大孤山街道、東鞍山鎮、唐傢房鎮、大孤山鎮、千山鎮、齊大山鎮、達道灣鎮、寧遠鎮、湯崗子鎮。
  舊堡街道辦事處駐西寧,人口2.89萬人,轄9個社區居委會:東燒、東礦、平安、東升、東小、礦區、西寧、高爐、柳河。
  大孤山街道辦事處駐白樓,人口2.46萬人,轄6個社區居委會:白樓、影院、北選、西紅樓、東紅樓、十中。
  東鞍山鎮鎮政府駐舊堡,人口3.06萬人,面積54.20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東鞍山第一、東鞍山第二;14個村委會:舊堡、四方臺、前三傢峪、馬驛屯、東河南、溝傢寨、西河南、前中所屯、解傢堡子、地所屯、侯爵屯、房身、鞍山城、後中所屯。
  唐傢房鎮鎮政府駐唐傢房村,人口2.12萬人,面積78.64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唐傢房;15個村委會:唐傢房、摩雲山、太平溝、什間房、網戶屯、雞王屯、顧傢房、文洞溝、李氏房、棗峪、學房、東果園、西果園、英傢堡、四傢子。
  大孤山鎮鎮政府駐崔傢屯,人口1.78萬人,面積60.35平方千米,轄1個社區居委會:大孤山;11個村委會:大孤山、下對樁石、上對樁石、下石橋、花麥屯、長嶺子、獐子窩、崔傢屯、謝傢房身、騰傢房身、黃嶺子。
  千山鎮鎮政府駐七嶺子,人口4.06萬人,面積131.85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七嶺子、眼前山第一、眼前山第二、鞍鋼牧場;11個村委會:七嶺子、𠔌首峪、忠心堡、關寶山、三印子、調軍臺、梨花峪、倪傢臺、韓傢峪、廟兒臺、上石橋。其中:千山風景區,人口1.16萬人,面積74.35平方千米,轄4個村委會:倪傢臺、韓傢峪、廟兒臺、上石橋。
  齊大山鎮鎮政府駐櫻桃園村,人口3.12萬人,面積44.81平方千米,轄4個社區居委會:櫻桃園、俱樂部、齊大山、新樓;9個村委會:櫻桃園、桃山、王傢堡、肖傢堡、張傢堡、鬍傢廟、金傢嶺、判甲爐、白傢堡。
  宋三臺子鎮鎮政府駐吳三臺子,人口4.14萬人,面積52.72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宋山、城昂;24個村委會:東臺、城昂堡、郎傢廠、煙一、煙二、黃傢屯、紅旗堡、紅旗堡朝鮮族、小營盤、小營盤朝鮮族、大營盤、李三臺子、李三臺子朝鮮族、吳三臺子、吳三臺子朝鮮族、邢陽氣、邢陽氣朝鮮族、達道灣、達道灣朝鮮族、大鄭臺、永豐、宋三、宋三朝鮮族、聯村。
  寧遠鎮鎮政府駐北地號,人口4.97萬人,面積52.56平方千米,轄3個社區居委會:南地號、二臺子、大陽氣;15個村委會:寧遠屯、新堡、豐盛堡、筆管堡、南地號、北地號、二臺子、小臺子、張忠堡、張忠堡回族、大陽氣、雙樓臺、包董嶽、孫青堆、周傢。
  湯崗子鎮鎮政府駐湯崗子,人口1.86萬人,面積28.13平方千米,轄2個社區居委會:湯崗子第一、湯崗子第二;8個村委會:湯崗子、老虎屯、小嶺子、活竜寨、靛池溝、東湯河、西湯河、鶴臨崗。
經濟概況
  工業基礎好,全區現有工業企業3075傢,初步形成冶金、機械、石化、建材等4個支柱産業。
  農業資源豐富,綜合開發潛力很大。千山區屬北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東部山地12000公頃,盛産各種水果,尤以遼南特産素有梨中“皇后”美稱的南果梨盛譽全國。中西部平原13300公頃耕地物産豐富,以蔬菜為主的農副産品生産歷史悠久。
  第三産業方興末艾,房地産開發前景廣阔,由於地處城郊的區域優勢,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功能齊全,直接為該區所有,因此産地産開發投入小,見效快。
交通運輸
  境內現有國省幹綫45公裏;縣級公路109公裏;鄉級路112公裏。其中;一級公路36公裏、二級公路37公裏、三級公路68公裏。截止98年底,全區10個鎮112公裏鄉級路全部實現黑色化,村級路90%以上實現黑色化,初步形成以國省幹綫為骨架,鄉級路為支脈,公裏橫跨東西南北,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加強和改進。有通往千山區景區的鞍千路;有通往湯崗子溫泉療養院的鞍海路;有通往遼陽的鞍遼公路。
風景名勝
  天上天景區
  天上天景區位於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東起千山正門,西至,五佛頂,面積約5平方公裏,海拔450—-550米,為千山第二高嶺,山峰奇峭,怪石嶙峋,懸崖絶壁,蒼鬆翠柏,錯落其中,以峰奇,石奇,鬆奇而著稱。是千山唯一一個高嶺遊覽區,平均海拔520米,唐太宗李世民,清康熙、乾隆等帝王曾遊覽過此景區。
  相傳唐王李世民,住大安寺到無量觀“振衣岡”上抖過戰袍;金代皇帝世宗完顔雍曾到千山靈岩寺探望其母貞懿太後;清代康熙,乾隆、嘉慶皇帝也都到或從遼阻古城望千山,並留下遺跡題詞和詩文。王爾烈陪同嘉慶皇帝在千山找的那塊“木魚石”、即曹雪芹寫的石頭記(紅樓夢)中那塊有靈氣石頭,金世宗住的遺址、蟄竜亭、博愛樹、貞懿太後住的遺址內出土的30多萬枚銅錢均在景區範圍內。
  1996年在景區內建了索道,在索道下文建了御覽殿,殿為高臺基單檐歇山式建築面闊五間,雕粱畫棟,在,其後面又建了半月牙式迥廊,內嵌青石板雕像千山著名傳說:仙子綉蓮、童子奕棋、令威化鶴、薛纔徵東、無佛五佛、御賜竜泉、伏虎禪師、香岩雪庵、全後修禪、敕建竜泉、梵腿煮石、剩人函可、無根奇石、太琳鑄鼎、釋道同源、康熙巡遊、寓居竜泉、嘉慶尋石18幅,遊覽至此品佛、仙之悠,睹聖君、明主之奕彩、回顧歷代珍聞,逐幅賞玩,體會中滋味、定能生悅意之快,至身佳境之愉。
  天上天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以奇峰、怪石、古廟、岩鬆而著稱。千山著名道觀無量觀和五大禪林之一的祖越寺位於此景區。景區由正門至御覽峰為上段,至玉霞關為中段,至五佛頂為下段,上看怪石,中看秀峰,下看奇鬆。著名景點有天上天、七重天、.九重天、天外天、一綫天、一字天、夾扁石、無根石、木魚石、鸚鵡石、可憐鬆、探海鬆、望天蛙等100餘處。乘座天上天索道您可以安全快捷地到達主峰天上天,盡覽千山的秀美景色。
  天上天景區有全國唯一、民間普遍信奉的喜神、財神、三星(福、祿、壽)、文昌帝君等民神為主的喜神殿、財神殿、文昌個閣。該景區每年舉辦的增福、添壽、發財的禮拜祭活動,其中文昌帝君更是人們求學進取的可祿之星。
  北方梅園
  
  中國北方梅園位於遼寧省鞍山市南部,與“亞洲最大溫泉”湯崗子理療康復中心毗鄰,距鞍山市中心15公裏,距瀋大高速公路8公裏。中國北方梅園是以賞梅、藝梅為載體,融聚旅遊觀光、休閑度假、珍稀林木、名優果木、科技示範、綜合商貿於一體的大型園區。
  梅園小梅嶺現栽有梅樹1萬餘株,梅園園區四季分明,春季梅花盛開,沁人心脾,宛如花的海洋,使人陶醉;夏季果實挂滿枝頭,果香濃郁,猶如翡翠裝點着童話般的世界;秋季緑水紅葉,如夢境般令人目不暇接,留連忘返。
  梅園水景區已形成水面200畝,蓄水量可達到5萬立方米。水景區不僅為梅園景觀添上濃重一筆,同時也為觀光農業用水提供豐富的水利資源。
  百鳥園景區
  千山百鳥園與午山第二高峰五佛頂彼鄰,東南是天然彌勒大佛,西面是唐城古道關。四面環山、百齊鳴,園內盡展群鳥風姿。她是千山風景名勝的一枝獨秀,也是亞洲第一大的鳥語世界。,為您感受人與自然、人與鳥類的種種情感,提供了一處自然、休閑、觀賞和遊覽的聖地。
  全園占地五萬六千多平方米,由外園和內園兩部分組成。外園與西海廣場連接形成整體,由十幾米高的水壩、蓄水池、草坪和刻有園名的工藝雕塑組成,內園由2萬多平方米的人工湖、歐式建築的服務設施和古典風格的桃花島組成,占地二萬四千平方米的天網式觀賞鳥園形成一座“園中園”。
  園內擁有鶴、鷺、鴕鳥、鴨子、小鳥、斑鳩、鳩鴿等七大類100多種近五千衹鳥。國傢一級保護鳥類有:丹頂鶴、金雕、黑天鵝。國傢二級保護鳥類有:白天鵝、禿鷲、鴛鴦、蒼鷹、紅腹錦雞等。此外,還有珍稀的巴哈馬鳥,中美洲的“琉璃金剛”鸚鵡等。這些大自然的使者與熊貓、東北虎一樣倍受人們的青睞。
  還有精心為大傢準備的人鳥對話、人鳥共處等馴化項目將令您耳目一新。仙鶴凌空展翅翺翔在青山白雲之間的“丹頂鶴放飛”,隨着幾十衹孔雀東南飛,鸚鵡“陶陶”拼字問候“大傢好”。會騎自行車的“笨笨”悠然自得,走鋼絲、升旗等精彩緻公黨準使您開懷一笑;看似溫順的猛禽出其不意的製服獵物又會讓您大吃一驚!
  英雄山
  英雄山原名娘娘廟山。1949年2月16日,為解放鞍山,解放軍遼南獨立師與國民黨的關鍵一役就在此展開。在這座山上,遼南獨立師幾千士兵為解放鞍山獻出了寶貴生命。為紀念這些犧牲的革命先烈,鞍山解放後,鞍山市政府將此山命名為“英雄山”,並於2002年在此修建了“英雄紀念碑”。在建國55周年來臨之際,為緬懷先烈,讓更多的鞍山人不忘舊事,千山區湯崗子鎮重新將紀念碑修葺一新,並受上級批準在此建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作為教育後代紀念先烈的教育基地。
  千山附近美食
  千山特色飲食 :主要菜式有麻醬紫鮑、熘肥腸、芹菜魚絲、清炸裏脊、蛋泡銀魚、紅血腸、炸蝦球、紅燒蹄筋、酸菜魚、鴨腰燒口蘑、軟炸雞、炸田雞腿等等。
  千山特色購物 :南果梨,味香肉細,為山中特産。千山的中草藥材也很出名,盛産人參、鹿茸、靈芝等百餘種,還有珍貴的黑鶴等鳥獸近百種,不愧為東北地區的一座寶山。還有千山拐杖。
  景區門票信息:
  千山風景名勝區北部景區票價:旺季 80元/人次
  淡季 60元/人次
  仙人臺國傢森林公園票價:30元/人次
  索道票價
  大佛景區:單程20元/人次
  五佛頂景區:單程30元/人次
  天上天景區:單程20元/人次
  觀光電瓶車票價:單程10元/人次
  旺季:每年4月1日——10月31日
  淡季:每年11月1日——次年3月31日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頂山、千華山、千朵蓮花山。千山是長白山的支脈。整個山脈呈東北、西南走嚮,經遼陽、海城、蓋州、岫岩,止於金州。南北綿延200多公裏,縱貫整個遼東半島。 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之譽。千山為“園林寺廟山嶽型風景區”,被譽為“東北明珠”。
  千山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東南17公裏處,總面積44平方公裏,素有“東北名珠”之稱,為國傢重點風景名勝區。千山,以奇峰、岩鬆、古廟、梨花組成四大景觀。
  仙人臺,又名觀音峰,位於南部遊覽區諸山脈之 巔,大安、中會,香岩諸寺和五竜宮諸廟宇拱衛之中。海拔708.3米,為千山風景區最高峰。峰奇,地險,峰頭似蛇背,長20餘米,寬10米,峰頭西端,撅起一巨大石柱,呈四棱形,高7米,直徑約20米,由東稍北傾斜,狀如鵝頭,故俗稱鵝頭峰。西南北三面均為峭壁深淵,唯東一面可行。
  明朝初年,在峰頂大興土木,將半球峰頂變成一平臺,修建成仙人臺。上面基石上刻有棋盤,周圍安放八仙和南極壽星的石雕坐像,布陳為慶壽,奕棋行圖。鵝頭下峭壁上,有一佛龕,內浮雕一尊半身觀音菩薩像。佛龕之上橫刻"仙人臺"三個篆字,係清光緒舉人徐景濤所題。鵝頭峰原名華表柱。相傳漢遼陽刺史丁令威,因救災擅自動用國庫公糧,被朝廷問罪,臨刑之時,飛來一鶴,將其救走,千年後,丁化鶴歸來,落在華表柱上,口吐人言:"有鳥有鳥丁令威,去傢千載今來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塚纍纍。",仙人臺亦由此得名。清高宗在《寄題千山》詩中寫下"空傳丁令有遺臺"之句,亦指此而言。仙人臺景色優美,古跡甚多,清高僧函可贊曰:"幾度登臨不到頂,此回到頂畏登山。九州細碎煙塵裏,萬裏虛無指點間。雲在極低即可踏,天雖至近竟難攀。
  急須攜手下山去,縱對仙人無好顔。"仙人臺又稱觀景臺,素有觀渤海、觀日出、觀蓮花、觀雲飛、觀鬆風之說。五佛頂,位於千山主峰北麓,為千山第二高峰。峰頂峻而平,上置五石佛,四面峭壁,淵深無底,登臨極難。現已開闢出空中索道,可供遊人使用。站在五佛頂上,可一覽鋼城美景。
  千山還以它的奇險吸引着大量的遊人。位於臥虎峰下的一綫天,罅縫長32米,寬不滿一米,深10餘米,仰首而望,兩側懸崖凌空, 中間藍天一綫,景色十分壯觀。位於鸚鵡洞北山峰南側的一字天,長30餘米,最寬處為0.7米,最窄處僅為0.4米,為蹬無量觀的七重天,九重天的必經之路。另外還有夾扁石 和一步蹬天等,另人嘆為觀止。千山自隋唐以來,就成為一處遊歷的勝地。而93年,又發現了一尊形象逼真,由整座山峰形成的天然彌勒座佛,可與樂山大佛相媲美。使千山很有可能成為中國第五大佛教聖地,並定於每年6月9日為大佛節。
  千山不僅有秀美的自然景觀,還有豐富的人文景觀,共有名勝古跡、景點300餘處。自古以來,風景秀麗的千山,吸引了無數遊客。許多官宦、學者、名流慕名接踵而來,他們面對奇峰古剎,振衣述懷,吟詩作賦,為千山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明、清、民國三個歷史時期描寫千山的詩就有1600餘首。如千山剩人禪師函可,著有《千山詩集》20捲,存錄詩千餘首,其中涉及千山的詩就有200餘首。
  千山宗教文化歷史悠久早在1400年前北魏時期,千山就有佛教徒的蹤跡,隋唐代起有了廟宇建築,到遼金已發展成遠震遼左的著名佛教勝地。“祖越”、“竜泉”、“香岩”、“中會”、
  “大安”五寺,在明代已很出名。到了清代道教進入千山,使千山的廟宇有了進一步的增建,發展到七寺、十二觀、九宮、十庵。千山廟宇佈局巧妙,建築宏偉。
  古老而宏偉的寺廟,與自然景物彼此烘托,融為一體,構成一幅優美、雅緻、幽靜的動人畫面。衆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人福地景象。特別是身高70米的天成彌勒大佛,自發現以來,轟動海內外,成為世界奇觀。探奇者、朝拜者絡繹不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樸初親筆題寫“千山彌勒大佛”,每年6月的千山大佛節,將宗教活動帶入高潮,堪稱佛教之盛事。
  千山人文歷史遺跡頗多千山歷來是引起人們嚮往的名勝之地,不僅有唐太宗李世民駐蹕和薛禮兵營遺址,還留下清帝康熙和乾隆遊歷的足跡和詩篇。名貫三江的關東才子清太史王爾烈,曾在千山竜泉寺讀書,至今還保留他的書房。明清時的官宦、名人也曾紛紛來遊,並題有許多匾額和詩詞贊美千山。就連《紅樓夢》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棟亭詩抄》中,也把自己的籍貫用“千山”二字標出。
  千山物産豐富。百年以上古鬆萬餘株;各類動物60餘種,特産水果10餘種,香水梨、南果梨堪稱一絶。溫泉休閑娛樂勝地在風景觀光區的東北部是溫泉休閑娛樂勝地,這裏溫泉資源得天獨厚,地熱水資源占鞍山地區已查明地熱水資源50%以上,目前年采水量85萬立方米。
  交通信息
  鞍山千山風景區自駕車路綫:
  千山地處遼寧省中部,鞍山市區邊緣,與周邊城市瀋陽、大連、撫川頁、本溪、遼陽等構成了環形旅遊網絡。距瀋陽桃仙機場公有90公裏之遙,與大連碼頭、機場衹有2個多小時的路程,夕發朝至的北京---鞍山列車以及京---哈---長---瀋高速公路網的形成,為遊客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條件。
  鞍山千山風景區乘車路綫:
  自鞍山火車站到千山正門17公裏,乘8路“中巴”客車,僅30分鐘。千山山內有通往各風景區的旅遊客車,接送遊客。
近義詞
千山
包含詞
千山區委千山區政府千山區委黨校
鞍山市千山區衛生防疫站鞍山市千山區大孤山服務公司方興飯店鞍山市千山區大孤山服務公司迎春飯店
中央農業廣播學校遼寧省鞍山市千山區分校
分類詳情
張開宋三臺子鎮張開沙河鎮張開大孤山鎮張開寧遠鎮
張開齊大山鎮張開大孤山街道張開東鞍山鎮張開舊堡街道
張開千山鎮張開沙河街道張開湯崗子鎮張開唐傢房鎮
張開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張開宋三臺子朝鮮族滿族鎮張開鞍山高新區達道灣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