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地图 |
|
|
210114 |
|
于洪区与地处东郊的东陵区环抱沈阳市市区,东与大东、东陵、皇姑、沈河、铁西、和平区缘接,南与苏家屯区、灯塔市隔浑河相望,西与辽中县、新民市接壤,北与沈北新区居邻。区政府驻地距市政府11公里。
于洪区始建于1964年,从1987年开始行使城区和农村两种管理职能。于洪区毗邻母城,半环市区,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现辖区面积700平方公里,其中城市规划区面积96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34.4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61万,农业人口25.1万人。
于洪区地势平坦,区位优越,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区位优势,区内地貌为辽河冲积平原,属北温带受季风影响的半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交通条件得天独厚,位于东北最大交通枢纽最近辐射圈内,被誉为“黄金通道”的沈大高速公路纵贯南北,京沈高速公路横贯东西,沈西大型编组站坐落区内,专用铁路已并入东北路网。 |
|
地形地貌
于洪区地势东北高,并向西南微倾斜。 除平罗镇黄土坎一带属山前倾斜平原以外,均属下辽河平原。地形平坦而开阔,一般海拔在30-40米之间。
气候特点
于洪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干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气温为7.5度,最冷是1月份,最热是7月份。年平均降水量为659.6毫米,年日照时数为2527小时,日照百分率为57%。
水文状况
于洪区境内有浑河、蒲河、细河、九龙河、小浑河5条河流。流经总长149.7公里。其中浑河发源于长白山脉龙岗山,流经八县、市,在海城三岔河和太子河汇流,经营口入辽东湾。从中长铁路桥处流入于洪区。境内河长37.2公里。全区天然降水和地下水总量多年平均达36,597万立方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区土地总面积70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0多万亩,水域面积130,365亩。可开发利用的二、三产业用地8万亩市政界内建成区面积28.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到百分之三十六点四。因毗邻母城所形成的级差地租使土地成为最具竞争力的资源,城乡充足而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产业工人成为最具潜在力的资源,庞大的国有资产存量成为最具吸引力的资源。 |
|
于洪区始建于1964年。
1999年,辽宁省人民政府(辽政69号)批准:一、于洪区:撤销翟家乡,造化乡、彰驿站乡,设立翟家镇、造化镇、彰驿站镇。二、辽中县:撤销四方台乡,设立四方台镇。
2000年,于洪区辖4个街道、7个镇、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606008人,其中:迎宾路街道 54051人、沈辽路街道 32315人、陵西街道 56570人、北塔街道 47801人、沙岭镇 31440人、马三家镇 34077人、大潘镇 22713人、平罗镇 19699人、造化镇 28443人、翟家镇 20413人、彰驿站镇 11076人、于洪乡 39762人、杨士乡 59525人、北陵乡 36702人、陵东乡 37478人、大青中朝友谊乡 12172人、大兴朝鲜族乡 17249人、高花乡 13842人、老边乡 17075人、解放乡 13605人。
2001年6月4日,撤销高花乡,设立高花镇。区划调整后,于洪区辖4个街道、8个镇、7个乡、1个民族乡:迎宾路街道、沈辽路街道、陵西街道、北塔街道、马三家镇、平罗镇、沙岭镇、大潘镇、翟家镇、造化镇、彰驿站镇、高花镇、于洪乡、陵东乡、北陵乡、杨士乡、解放乡、老边乡、大青中朝友谊乡、大兴朝鲜族乡。
2002年5月,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铁西区和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设立铁西新区(不是正式行政区)。于洪区沙岭镇、于洪乡、杨士乡、大青中朝友谊乡的部分行政区域(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铁西新区管理区域。
2002年12月13日,辽政323号批复:1.撤销于洪乡,设立于洪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于洪街道办事处驻地迎宾馆路16号,区域面积43.1平方千米,辖11个村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2.撤销杨士乡,设立杨士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杨士街道办事处驻地沈辽路206号,区域面积28.6平方千米,辖14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3.撤销北陵乡,设立北陵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北陵街道办事处驻地皇姑区龙山路2号,区域面积19.7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4.撤销陵东乡,设立陵东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陵东街道办事处驻地陵东街135号,区域面积14.8平方千米,辖7个村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5.撤销沙岭镇,设立沙岭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后,沙岭街道办事处驻地沙岭村,区域面积60.4平方千米,辖12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实行街道管村体制。6.撤销解放乡、老边乡,合并设立光辉乡。区划调整后,光辉乡政府驻地三台子,区域面积118.1平方千米,辖28个村委会。
2002年,于洪区辖9个街道、7个镇、2个乡、1个民族乡:迎宾路街道、沈辽路街道、陵西街道、北塔街道、于洪街道、杨士街道、北陵街道、陵东街道、沙岭街道、马三家镇、平罗镇、大潘镇、翟家镇、造化镇、彰驿站镇、高花镇、光辉乡、大青中朝友谊乡、大兴朝鲜族乡。
2003年8月,于洪区的翟家镇和大青中朝友谊乡在建制上划归铁西新区代管。调整铁西新区行政区域,已划归铁西新区的原属于洪区沙岭镇、于洪乡、杨士乡的部分行政区域(即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划归铁西新区大青中朝友谊乡。
2005年,于洪区辖9个街道、7个镇、1个乡、1个民族乡:迎宾路街道、北塔街道、陵西街道、沈辽路街道、于洪街道、杨士街道、北陵街道、陵东街道、沙岭街道、平罗镇、马三家镇、大潘镇、造化镇、翟家镇、彰驿站镇、高花镇、大兴朝鲜族乡、大青中朝友谊乡、光辉乡。
2007年1月19日,辽宁省政府(辽政18号)批准:同意撤销于洪区翟家镇、大青中朝友谊乡,设立翟家、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办事处。(实际由铁西新区代管)
2007年1月31日,辽宁省政府(辽政21号)批准:同意撤销于洪区马三家镇、平罗镇、大潘镇(注:由细河经济区代管)、大兴朝鲜族乡建制,保留马三家、平罗、大潘、大兴街道办事处;撤销于洪区造化镇,设立造化街道办事处。
2007年7月26日,沈阳市政府(沈政166号)批准:同意于洪区设立西三环街道办事处及部分街道办事处区划调整。一、同意增设西三环街道办事处,该街道办事处四至范围:东起沈大高速公路,南至开发区十九路,西至高明、共和、得胜、曹家等4个村东界,北至京沈铁路线;区域面积6.7平方千米,辖2个村、2个社区,人口8.68万人。二、同意对大青中朝友谊、翟家街道办事处进行区划调整。(一)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办事处划出张士村、宁官村、余良村、后谟村和宁官、军营社区。其中张士村、宁官村、宁官和军营社区划入新增设的西三环街道办事处。调整后的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13.26平方千米,辖10个村,人口1.68万人。(二)翟家街道办事处划入余良村、后谟村。调整后的翟家街道办事处区域面积46.41平方千米,辖13个村、1个社区,人口5.15万人。
2007年11月20日,沈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沈政248号)同意于洪区杨士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南阳湖街道办事处;沈辽路街道办事处更名为城东湖街道办事处。(实际2007年初变动) |
|
郑家洼子遗址
郑家洼子遗址为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乡郑家洼子村。青铜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分布在南北长约1公里的土脊上。1958年发现,到1986年,共发掘清理春秋战国时的墓葬41座,出土有完整人骨、成套兵马用具及铜、陶、石、骨器等42种近8000件。
在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青铜兵器,其中以青铜短剑为典型遗物,表明狩猎和征伐在当时社会中占重要地位。从墓葬规模看,大墓多棺椁厚葬,铜器不少,铜剑质优,死者以青铜器装饰周身,连靴上也缀满铜泡,还有陶壶、马具、绿松珠子、天河石项链等。小墓仅一陶壶,偶见短剑也质地甚差。表明当时社会贫富已很悬殊。从出土的大量石器、网坠、纺轮等观察,此处先民不但已从事农牧,铸铜、制陶、磨骨、纺织等手工业也已发展。遗址展示出沈阳青铜文化面貌,为研究中国北方青铜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现已建立青铜短剑墓陈列馆。
昭陵左配杨固里墓
陵东乡上岗子村(原名妈妈坟)有一座古墓葬遗址――昭陵左配杨固里墓,也是清太宗的陪葬墓。杨固里舒穆禄氏,世居浑春,父郎柱为库尔喀部长,率其族首先归附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祖命杨古利为侍卫,以女妻之,称“额驸”隶属满洲正黄旗。
昭陵右配安达里墓
安达里墓在北陵乡罗家屯村有一座古墓葬遗址――安达里墓。是清太宗陵寝的陪葬墓。安达里,叶赫人,清初来归,清太宗怜而养之,为皇太极侍卫。清崇德8年8月,皇太极驾崩,他为感念深恩,永期侍从,遂以身殉。
彰驿古城
彰驿古城在今彰驿站镇彰驿村内。金完颜部阿骨打击败辽国后,于辽天庆六年、金2年(1116年),将辽属广州昌义县改为彰义县,属沈州。城周二里一百七十二步,东南二门。至元代在该城设驿站,名彰驿站,配备“马九十匹、车九辆、牛九十头”。明初为沈阳中卫所辖。清天命六年归清所有。
“九·一八”事变炸弹碑
“九·一八”事变炸弹碑位于于洪区陵东乡柳条湖望花立交桥北侧。碑西侧为长大铁路,东为公路,向北就是当年的北大营。在铁路东侧,原日本关东军曾树立木制标牌,竖书“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线路爆破地点”字样,1938年日本又重建了这个炸弹形水泥纪念物,上面为炸弹尾翼形碑身高5米,下面基座为梯形平台,上镶嵌横书“爆破地点”四字。并在北大营内建立了战绩纪念馆和战绩纪念碑。从日本关东军在柳条湖铁路爆破地点到攻占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这就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所制造的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现场。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经过长期策划和周密预谋的重大侵华事件,是对我国发动大规模武装侵略的开始。1931年9月18日夜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将其所侵占的“南满铁路”柳条湖附近一段路轨自行炸毁,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随即以此为借口,向北大营驻军和沈阳城发动突然袭击。中国驻军在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撤至关内。至1932年3月间,辽、吉、黑,热四省全境沦陷,成为日本帝国主义血腥统治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战败投降,东北地区沦陷了14年。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为了炫耀他们的所谓“赫赫战功”,建立了这个炸弹型水泥纪念碑。如今,它已成了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历史罪证。
解放后,沈阳人民已将该碑推倒,仍陈列在原址。1985年2月,此碑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
|
于洪区辖17个街道、2个镇、1个乡:迎宾路街道、北塔街道、陵西街道、城东湖路街道、于洪街道、南阳湖街道、北陵街道、陵东街道、沙岭街道、平罗街道、马三家街道、大潘街道、造化街道、翟家街道、大兴街道、大青中朝友谊街道、西三环街道、彰驿站镇、高花镇、光辉乡。其中,翟家街道、大青中朝友谊街道、大潘街道、西三环街道、彰驿站镇、高花镇由铁西新区代管。 |
|
于洪区地处沈阳市城乡结合部,是沈阳市工业西扩和城市外展的重要承载区域,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总面积为700平方公里,全区人口总数56万,现有户籍人口38.6万人,育龄妇女为9.8万人。居民由汉、满、朝鲜、锡伯、蒙古、回、苗、侗、壮、土家、维吾尔、俄罗斯、达斡尔等13个民族构成。全区辖17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各级计生协会288个,会员7635人,会员小组612个。
近几年来,全区认真贯彻和落实国家、省、市计划生育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规,宣传国情、国策和优生、优教、节育避孕等科学知识,开展全面性人口与计划生育基础知识教育。随着该区“建工业化新于洪 创城市化示范区”步伐的加快及大文化建设的深入,以人为本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已经全面展开。从社会经济发展政策、行政管理、法律法规三个方面加强了对人口的综合管理,政府专项拨款全部兑现区城镇无工作单位家庭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同时,加强了流动人口的管理,在杨士街道办事处设立了流动人口管理站,成立了计生协管队伍,聘请了计生管理员,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 |
|
于洪区物产丰厚,人才云集,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资源优势。境内拥有土质肥沃的耕地,最适宜发展都市现代化农业;在二、三环公路区内段两侧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丰富,毗邻母城,交通发达,综合比较优势明显,最适于发展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以及高档商住及旅游等产业;城乡之间拥有充足的训练有素的劳动力和产业工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众多,可为投资者提供理想的自然资源和智力资源。
于洪区产业发达,基础坚实,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产业优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作为辽宁省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和国家16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区之一,于洪区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水平在省市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这里有丰富优质的耕地资源,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的农业产业,正逐渐构建起沈阳西部生态农业景观带。工业经济产业聚焦效应显著,随着家具、化工、五金、鞋业、食品、服装等6大产业集群开发建设,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空间迅速拓展,发展的集聚能力、辐射能力和潜力不断提高,工业发展的新格局已经形成。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健全,活跃繁荣的商贸流通业,西部、北部两大市场群,满足了多层次的社会需求,实现了第三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房地产业迅猛发展,以于洪新城、环北地区为代表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基本形成了城区内扩、镇域外延,相互呼应、协调推进的城市建设格局。
于洪区功能完善,政策优越,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环境优势。区政府不断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大力优化城乡发展环境,提升区域形象,制定了适于发展的招商引资政策,使投资者享受到与国家级开发区、沿海开放地区同等甚至更优的政策。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优越的招商环境,凝聚了雄厚的发展潜力,于洪日益成为“投资置业的热土,城市发展的绿洲”,为“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于洪区古迹众多,历史悠久,这里具备投资发展的最佳人文优势。清代昭陵、新乐文化遗址、法轮寺、春秋战国墓等聚集区内,跨越数千年的历史文物昭示着于洪是一片充满神奇吉祥的土地,这里城乡一体,既有都市的繁荣和文明,也有田园的诗意和浪漫;这里既有鳞次栉比的现代楼宇,也有恬静幽雅的闲适村居;这里是投资者的创业乐土,也是成功人士乐业安居的宁静港湾。
农村经济
于洪区为全国16个农业高科技示范区之一,被辽宁省命名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
全区蔬菜、花卉、林果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已达28.5万亩,北陵兰花、高花草莓、沙岭食用菌等一批特色种植业项目显现出强劲的市场竞争力。畜牧养殖业占农业经济的比重达到51.1%,投资2.8亿元,新建、续建以沙岭畜牧养殖、高花鹭岛生态农业为代表的富民经济小区和农业园区82个。粮食、肉、蛋、奶、蔬菜深加工等6大产业化链条基本形成,万顺达淀粉、金园豆业、神禾谷业、北科奥食品、庄乐食品等农事龙头企业71家,带动全区3.4万农户、30万亩耕地融入产业化生产经营。浑河、蒲河、细河、九龙河等水系得到整治,新打机电井298眼,机井灌溉面积达到4.2万亩。乡村造林总面积达到6.3万亩。农机总动力达到25.6万千瓦,旱田播种、施肥、打药等机械化水平达82%。102个村实现延包合同签订率和使用权证发放率100%,24个村成功实施股份合作制改革。化解村级不良债务6100万元,债务下降10%。同时,全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全市先行起步实施。
现代工业
全区上下以工业年为契机,紧紧围绕“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的总体目标,坚持以项目带动为核心,通过完善政策、强力调度、抓住重点、择优扶强等方式,以产业集群建设为基石,以房地产和市场群建设为依托,招商引资工作扎实有效,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工业化和城市联动推进、共同发展,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预期目标。
重大项目成效显著,工业经济蓬勃发展。2005年,全区新建工业项目178个,总投资72.28亿,本年投资53.1亿元。东北家具集散中心、于洪五金、陵东鞋业、沙岭服装等园区均出现数十家外埠企业团体签约或集中签约入驻状况。全区工业企业达到5400户,工业总产值完成450亿元,比上年增长17.3%,特别是规模企业取得长足发展,达到529户,比上年增加287户,产值达到150亿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规模企业产值已占工业总产值的1/3,工业增长对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3%,工业经济质量明显提高。
注重项目运作实效,产业集群建设方兴未艾。东北家具集散中心基础设施实现“七通一平”,43个单体和组团项目进驻园区,总面积为35万平方米的主体建筑全部竣工,28家企业投产;于洪五金路网、电力、通讯等设施达到企业入驻要求,入驻企业23户,开工企业10户,总投资10.7亿元;陵东鞋业三期工程建设竣工,新增入园企业70余家;环北食品的环际浮板菜、娃哈哈果汁、可可林纳食品、中日合资有机草莓等项目相继投产;沙岭服装产业集群已完成一期主要道路、给排水等基础设施工程,20家企业签约入驻。化学工业区起步良好,一期开发的12.8平方公里征地、搬迁、招商等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
|
于洪区毗邻母城沈阳,半环市区,兼具城乡功能,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与铁西新区、和平区、皇姑区、大东区等市区接壤,是沈阳“西拓”和“北进”的重要承载空间,是沈阳西部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板块,是实现沈阳工业转移的主要阵地,肩负着辐射其他县区的重任。“十五”以来,区委、区政府以“建工业化新于洪,创城市化示范区”为总体发展目标,坚持实施“对外开放、工业立区”的发展战略,依靠扩大投资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于洪区业协调发展,具有经济规模大、发展潜力强的产业基础;6大产业集群、于洪新城、黄海路商务核心区的开发建设使全区基本形成了布局合理、功能分明的发展格局;城乡基础设施基本完备,社会服务体系健全,已经形成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在未来的5-15年,凭借良好的基础条件和突出的比较优势,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国内“南资北上”和沈阳西部工业区建设的历史机遇,于洪区完全具备推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快速发展、基本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目标的必要条件。
200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地方财政收入实现6.1亿元,比上年增长30.3%;固定资产投资实现100亿元,比上年增长47.9%;外资调入实现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1.7%;出口创汇实现1.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1.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现7885元,比上年增长12%;农村人均收入实现6910元,比上年增长11.5%。地方财政收入跃居全市第五位,固定资产投资、外资调入、出口创汇等主要经济指标位居全市县郊区首位。 |
|
于洪区是沈阳“西拓”的重要承载空间,位于东北最大交通枢纽的最近辐射圈内,被誉为“黄金通道”的沈大高速公路、沈京高速公路和秦沈高速铁路贯穿境内,沈西大型铁路编组站坐落区内,专用铁路已并入东北路网。 |
|
永安桥
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子乡永安村东头。又名大石桥。清崇德六年(1641)秋修筑盛京到北京的大御路时建成,是沈阳市现存比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桥。桥为东西走向,原横跨蒲河之上,后因蒲河在桥北50米处折向西北,现桥下只有一股小溪水流过。桥为三孔砖拱石桥,全长37米,外宽14.5米,路面宽8.9米,两端各宽12米。桥头各有一对雌雄大石狮对望,两侧各有19根栏柱,端柱头上亦为圆雕狮子,其他柱头均作复巾式。
全桥端柱外置抱鼓石、栏柱中镶栏板及桥拱侧贴面石料上,均精雕双鹿、双虎、麒麟、牛羊、鸟雀和柿蒂孔、卷云纹、二龙戏珠或探道翘尾龙等浮雕。桥下3孔,中孔拱径3.73米,侧孔拱径各3.43米,拱矢高1.83米,为半圆无铰等截面圆弧拱。整个石桥结构坚固,造型雄伟,雕工精美,体现了中国古代桥梁建筑风格和雕刻艺术水平。在此桥东的路南,建有桥碑,阴刻满、汉、蒙古三种文字,正面刻有"宽温仁圣皇帝敕建永安桥"、"大清崇德六年次辛已季秋吉旦",背面碑文为"催工牛录章京周元勋,督工甲喇章京臧国祚、石匠任朝贵"。此桥因年久失修,拱脚沉裂,损坏较严重。1979年市政府已拨款全面整修。
北塔
北塔位于陵东街道北塔街,建于清崇德8年(1643年),距今已有350多年历史,如今依然巍峨耸立。该塔是沈阳附廓四塔之一,整个设计造型奇特,结构巧妙,材料精良,显示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艺。塔西南是法轮寺,与北塔同时建成,此寺收藏经卷,有别于其它三寺。法轮寺建筑布局由山门、钟楼、鼓楼、东西碑亭、天王殿、东配殿和正殿更房等组成。占地面积19,582平方米。
九一八纪念馆
九一八纪念馆 九一八纪念馆位于沈阳东北部,柳条湖立交桥西北,西靠长大铁路,博物馆主体本身就是一座历史纪念建筑物,它以残历碑的形象展现在人们面前。
在一部巨大石雕台历上密布着千疮百孔的弹痕,隐约可见无数个骷髅,象征着千万个不泯的冤魂在呐喊和呼号。右面的一页铭刻着中国人民永远难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农历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页镌刻着“九·一八”事变的史实:“夜十时许,日军自爆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反诬中国军队所为,遂攻占北大营。我东北军将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国难降临,人民奋起抗争。”从残历碑正面拱形门进入一楼正厅,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国耻”四个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残月形时钟,其时针指着10时20分,这是日本侵略军发起进攻北大营的时刻。馆内二至三楼为“九·一八”事变历史陈列。 |
|
- : Yuhong District
|
|
于洪 |
|
|
|
于洪区委 | 于洪区文化馆 | 于洪区图书馆 | 于洪区委党校 | 于洪区西窑小学 | 于洪区肿瘤医院 | 于洪区卫生防疫站 | 于洪区教育委员会 | 沈阳市于洪区宏发小学 | 沈阳市于洪区东窑小学 | 沈阳市于洪区于洪小学 | 沈阳市于洪区图书馆 | 沈阳市于洪区东生地板厂 | 沈阳市于洪区龙宴大酒店 | 于洪区造化畜牧兽医站 | 沈阳市于洪区振华纺织厂 | 沈阳市于洪区成人教育学校 | 沈阳市于洪区洪星饭店 | 沈阳市于洪区高花友谊饭店 | 沈阳市于洪区明安大饭店 | 沈阳市于洪区金星大酒店 | 沈阳市于洪区银河大酒店 | 沈阳市于洪区三星针织厂 | 于洪区红十字会医院分院 | 于洪区红十字会医院 | 于洪区第五人民医院 | 沈阳市于洪区中医院 | 沈阳市于洪区人民医院 | 沈阳市于洪区康复医院 | 沈阳市于洪区第四人民医院 | 沈阳市于洪区第三人民医院 | 沈阳市于洪区第二人民医院 | 沈阳市于洪区顺发大酒店 | 沈阳于洪区陵西街道预防保健站 | 沈阳市于洪区沈辽路街道防保站 | 沈阳市于洪区杨士街道预防保健站 | 于洪区大青中朝友谊乡四王村双盛园饭店 | 沈阳市于洪区杨士文化娱乐中心金叶大酒店 | 沈阳市于洪区乡镇企业教育中心 | 沈阳市于洪区西城工艺美术厂 | 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畜牧兽医工作站 | 沈阳市于洪区何奉春口腔诊所 | 沈阳市于洪区耿丽杰中医骨科诊所 | 沈阳市于洪区解放乡万金村中医诊室 | 沈阳市于洪区中西区结合医院 | 沈阳市于洪区陵东街道预防保健站 | 于洪区沈辽路街道预防保健站 | 沈阳市于洪区陵西街道预防保健站 | |
|
|
大兴朝鲜族乡 | 北陵乡 | 平罗镇 | 大兴街道 | 解放乡 | 高花镇 | 北塔街道 | 彰驿站镇 | 于洪乡 | 沙岭镇 | 迎宾路街道 | 平罗街道 | 马三家街道 | 造化街道 | 于洪街道 | 陵东街道 | 北陵街道 | 马三家子镇 | 陵东乡 | 老边乡 | 杨士乡 | 翟家镇 | 造化镇 | 大青中朝友谊乡 | 大潘镇 | 光辉乡 | 城东湖街道 | 陵西街道 | 南阳湖街道 | 大潘街道 | 翟家街道 | 大青中朝友谊街道 | 沙岭街道 | 沈辽路街道 | 西三环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