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遼寧 >瀋陽 > 於洪區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210114
區情概況
  於洪區與地處東郊的東陵區環抱瀋陽市市區,東與大東、東陵、皇姑、瀋河、鐵西、和平區緣接,南與蘇傢屯區、燈塔市隔渾河相望,西與遼中縣、新民市接壤,北與瀋北新區居鄰。區政府駐地距市政府11公裏。
  於洪區始建於1964年,從1987年開始行使城區和農村兩種管理職能。於洪區毗鄰母城,半環市區,是瀋陽西部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板塊,現轄區面積700平方公裏,其中城市規劃區面積96平方公裏,建成區面積34.4平方公裏。全區總人口61萬,農業人口25.1萬人。
  於洪區地勢平坦,區位優越,這裏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區位優勢,區內地貌為遼河衝積平原,屬北溫帶受季風影響的半濕潤性氣候,四季分明。交通條件得天獨厚,位於東北最大交通樞紐最近輻射圈內,被譽為“黃金通道”的瀋大高速公路縱貫南北,京瀋高速公路橫貫東西,瀋西大型編組站坐落區內,專用鐵路已並入東北路網。
自然地理
  地形地貌
  於洪區地勢東北高,並嚮西南微傾斜。 除平羅鎮黃土坎一帶屬山前傾斜平原以外,均屬下遼河平原。地形平坦而開闊,一般海拔在30-40米之間。
  氣候特點
  於洪區屬暖溫帶大陸性半濕潤的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幹冷同期、光照充足、降雨集中。年平均氣溫為7.5度,最冷是1月份,最熱是7月份。年平均降水量為659.6毫米,年日照時數為2527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7%。
  水文狀況
  於洪區境內有渾河、蒲河、細河、九竜河、小渾河5條河流。流經總長149.7公裏。其中渾河發源於長白山脈竜崗山,流經八縣、市,在海城三岔河和太子河匯流,經營口入遼東灣。從中長鐵路橋處流入於洪區。境內河長37.2公裏。全區天然降水和地下水總量多年平均達36,597萬立方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全區土地總面積700平方公裏,耕地面積50多萬畝,水域面積130,365畝。可開發利用的二、三産業用地8萬畝市政界內建成區面積28.4平方公裏,城市化水平達到百分之三十六點四。因毗鄰母城所形成的級差地租使土地成為最具競爭力的資源,城鄉充足而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和産業工人成為最具潛在力的資源,龐大的國有資産存量成為最具吸引力的資源。
歷史沿革
  於洪區始建於1964年。
  1999年,遼寧省人民政府(遼政69號)批準:一、於洪區:撤銷翟家乡,造化鄉、彰驛站鄉,設立翟傢鎮、造化鎮、彰驛站鎮。二、遼中縣:撤銷四方臺鄉,設立四方臺鎮。
  2000年,於洪區轄4個街道、7個鎮、9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總人口606008人,其中:迎賓路街道 54051人、瀋遼路街道 32315人、陵西街道 56570人、北塔街道 47801人、沙嶺鎮 31440人、馬三傢鎮 34077人、大潘鎮 22713人、平羅鎮 19699人、造化鎮 28443人、翟傢鎮 20413人、彰驛站鎮 11076人、於洪鄉 39762人、楊士鄉 59525人、北陵鄉 36702人、陵東鄉 37478人、大青中朝友誼鄉 12172人、大興朝鮮族鄉 17249人、高花鄉 13842人、老邊鄉 17075人、解放鄉 13605人。
  2001年6月4日,撤銷高花鄉,設立高花鎮。區劃調整後,於洪區轄4個街道、8個鎮、7個鄉、1個民族鄉:迎賓路街道、瀋遼路街道、陵西街道、北塔街道、馬三傢鎮、平羅鎮、沙嶺鎮、大潘鎮、翟傢鎮、造化鎮、彰驛站鎮、高花鎮、於洪鄉、陵東鄉、北陵鄉、楊士鄉、解放鄉、老邊鄉、大青中朝友誼鄉、大興朝鮮族鄉。
  2002年5月,瀋陽市人民政府批準,鐵西區和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合署辦公,設立鐵西新區(不是正式行政區)。於洪區沙嶺鎮、於洪鄉、楊士鄉、大青中朝友誼鄉的部分行政區域(即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鐵西新區管理區域。
  2002年12月13日,遼政323號批復:1.撤銷於洪鄉,設立於洪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於洪街道辦事處駐地迎賓館路16號,區域面積43.1平方千米,轄11個村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製。2.撤銷楊士鄉,設立楊士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楊士街道辦事處駐地瀋遼路206號,區域面積28.6平方千米,轄14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製。3.撤銷北陵鄉,設立北陵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北陵街道辦事處駐地皇姑區竜山路2號,區域面積19.7平方千米,轄7個村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製。4.撤銷陵東鄉,設立陵東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陵東街道辦事處駐地陵東街135號,區域面積14.8平方千米,轄7個村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製。5.撤銷沙嶺鎮,設立沙嶺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後,沙嶺街道辦事處駐地沙嶺村,區域面積60.4平方千米,轄12個村委會,2個社區居委會,實行街道管村體製。6.撤銷解放鄉、老邊鄉,合併設立光輝鄉。區劃調整後,光輝鄉政府駐地三臺子,區域面積118.1平方千米,轄28個村委會。
  2002年,於洪區轄9個街道、7個鎮、2個鄉、1個民族鄉:迎賓路街道、瀋遼路街道、陵西街道、北塔街道、於洪街道、楊士街道、北陵街道、陵東街道、沙嶺街道、馬三傢鎮、平羅鎮、大潘鎮、翟傢鎮、造化鎮、彰驛站鎮、高花鎮、光輝鄉、大青中朝友誼鄉、大興朝鮮族鄉。
  2003年8月,於洪區的翟傢鎮和大青中朝友誼鄉在建製上劃歸鐵西新區代管。調整鐵西新區行政區域,已劃歸鐵西新區的原屬於洪區沙嶺鎮、於洪鄉、楊士鄉的部分行政區域(即瀋陽經濟技術開發區)劃歸鐵西新區大青中朝友誼鄉。
  2005年,於洪區轄9個街道、7個鎮、1個鄉、1個民族鄉:迎賓路街道、北塔街道、陵西街道、瀋遼路街道、於洪街道、楊士街道、北陵街道、陵東街道、沙嶺街道、平羅鎮、馬三傢鎮、大潘鎮、造化鎮、翟傢鎮、彰驛站鎮、高花鎮、大興朝鮮族鄉、大青中朝友誼鄉、光輝鄉。
  2007年1月19日,遼寧省政府(遼政18號)批準:同意撤銷於洪區翟傢鎮、大青中朝友誼鄉,設立翟傢、大青中朝友誼街道辦事處。(實際由鐵西新區代管)
  2007年1月31日,遼寧省政府(遼政21號)批準:同意撤銷於洪區馬三傢鎮、平羅鎮、大潘鎮(註:由細河經濟區代管)、大興朝鮮族鄉建製,保留馬三傢、平羅、大潘、大興街道辦事處;撤銷於洪區造化鎮,設立造化街道辦事處。
  2007年7月26日,瀋陽市政府(瀋政166號)批準:同意於洪區設立西三環街道辦事處及部分街道辦事處區劃調整。一、同意增設西三環街道辦事處,該街道辦事處四至範圍:東起瀋大高速公路,南至開發區十九路,西至高明、共和、得勝、曹傢等4個村東界,北至京瀋鐵路綫;區域面積6.7平方千米,轄2個村、2個社區,人口8.68萬人。二、同意對大青中朝友誼、翟傢街道辦事處進行區劃調整。(一)大青中朝友誼街道辦事處劃出張士村、寧官村、餘良村、後謨村和寧官、軍營社區。其中張士村、寧官村、寧官和軍營社區劃入新增設的西三環街道辦事處。調整後的大青中朝友誼街道辦事處區域面積13.26平方千米,轄10個村,人口1.68萬人。(二)翟傢街道辦事處劃入餘良村、後謨村。調整後的翟傢街道辦事處區域面積46.41平方千米,轄13個村、1個社區,人口5.15萬人。
  2007年11月20日,瀋陽市人民政府批準(瀋政248號)同意於洪區楊士街道辦事處更名為南陽湖街道辦事處;瀋遼路街道辦事處更名為城東湖街道辦事處。(實際2007年初變動)
文物古跡
  鄭傢窪子遺址
  鄭傢窪子遺址為瀋陽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瀋陽市於洪區楊士鄉鄭傢窪子村。青銅器時代的文化遺址。分佈在南北長約1公裏的土脊上。1958年發現,到1986年,共發掘清理春秋戰國時的墓葬41座,出土有完整人骨、成套兵馬用具及銅、陶、石、骨器等42種近8000件。
  在出土文物中,有大量青銅兵器,其中以青銅短劍為典型遺物,表明狩獵和徵伐在當時社會中占重要地位。從墓葬規模看,大墓多棺槨厚葬,銅器不少,銅劍質優,死者以青銅器裝飾周身,連靴上也綴滿銅泡,還有陶壺、馬具、緑鬆珠子、天河石項鏈等。小墓僅一陶壺,偶見短劍也質地甚差。表明當時社會貧富已很懸殊。從出土的大量石器、網墜、紡輪等觀察,此處先民不但已從事農牧,鑄銅、製陶、磨骨、紡織等手工業也已發展。遺址展示出瀋陽青銅文化面貌,為研究中國北方青銅文化提供了極為重要的實物資料。現已建立青銅短劍墓陳列館。
  昭陵左配楊固裏墓
  陵東鄉上崗子村(原名媽媽墳)有一座古墓葬遺址――昭陵左配楊固裏墓,也是清太宗的陪葬墓。楊固裏舒穆祿氏,世居渾春,父郎柱為庫爾喀部長,率其族首先歸附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祖命楊古利為侍衛,以女妻之,稱“額駙”隸屬滿洲正黃旗。
  昭陵右配安達裏墓
  安達裏墓在北陵鄉羅傢屯村有一座古墓葬遺址――安達裏墓。是清太宗陵寢的陪葬墓。安達裏,葉赫人,清初來歸,清太宗憐而養之,為皇太極侍衛。清崇德8年8月,皇太極駕崩,他為感念深恩,永期侍從,遂以身殉。
  彰驛古城
  彰驛古城在今彰驛站鎮彰驛村內。金完顔部阿骨打擊敗遼國後,於遼天慶六年、金2年(1116年),將遼屬廣州昌義縣改為彰義縣,屬瀋州。城周二裏一百七十二步,東南二門。至元代在該城設驛站,名彰驛站,配備“馬九十匹、車九輛、牛九十頭”。明初為瀋陽中衛所轄。清天命六年歸清所有。
  “九·一八”事變炸彈碑
  “九·一八”事變炸彈碑位於於洪區陵東鄉柳條湖望花立交橋北側。碑西側為長大鐵路,東為公路,嚮北就是當年的北大營。在鐵路東側,原日本關東軍曾樹立木製標牌,竪書“昭和六年九月十八日支那兵綫路爆破地點”字樣,1938年日本又重建了這個炸彈形水泥紀念物,上面為炸彈尾翼形碑身高5米,下面基座為梯形平臺,上鑲嵌橫書“爆破地點”四字。並在北大營內建立了戰績紀念館和戰績紀念碑。從日本關東軍在柳條湖鐵路爆破地點到攻占中國軍隊駐地——北大營,這就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我國所製造的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現場。
  “九·一八”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經過長期策劃和周密預謀的重大侵華事件,是對我國發動大規模武裝侵略的開始。1931年9月18日夜10時20分,日本關東軍將其所侵占的“南滿鐵路”柳條湖附近一段路軌自行炸毀,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隨即以此為藉口,嚮北大營駐軍和瀋陽城發動突然襲擊。中國駐軍在蔣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下,撤至關內。至1932年3月間,遼、吉、黑,熱四省全境淪陷,成為日本帝國主義血腥統治的殖民地,直至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東北地區淪陷了14年。當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炫耀他們的所謂“赫赫戰功”,建立了這個炸彈型水泥紀念碑。如今,它已成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侵華戰爭的歷史罪證。
  解放後,瀋陽人民已將該碑推倒,仍陳列在原址。1985年2月,此碑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行政區劃
  於洪區轄17個街道、2個鎮、1個鄉:迎賓路街道、北塔街道、陵西街道、城東湖路街道、於洪街道、南陽湖街道、北陵街道、陵東街道、沙嶺街道、平羅街道、馬三傢街道、大潘街道、造化街道、翟傢街道、大興街道、大青中朝友誼街道、西三環街道、彰驛站鎮、高花鎮、光輝鄉。其中,翟傢街道、大青中朝友誼街道、大潘街道、西三環街道、彰驛站鎮、高花鎮由鐵西新區代管。
人口民族
  於洪區地處瀋陽市城鄉結合部,是瀋陽市工業西擴和城市外展的重要承載區域,具有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總面積為700平方公裏,全區人口總數56萬,現有戶籍人口38.6萬人,育齡婦女為9.8萬人。居民由漢、滿、朝鮮、錫伯、蒙古、回、苗、侗、壯、土傢、維吾爾、俄羅斯、達斡爾等13個民族構成。全區轄17個鄉(鎮)、街道辦事處,各級計生協會288個,會員7635人,會員小組612個。
  近幾年來,全區認真貫徹和落實國傢、省、市計劃生育的各項方針、政策和法規,宣傳國情、國策和優生、優教、節育避孕等科學知識,開展全面性人口與計劃生育基礎知識教育。隨着該區“建工業化新於洪 創城市化示範區”步伐的加快及大文化建設的深入,以人為本的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已經全面展開。從社會經濟發展政策、行政管理、法律法規三個方面加強了對人口的綜合管理,政府專項撥款全部兌現區城鎮無工作單位家庭獨生子女父母奬勵費。同時,加強了流動人口的管理,在楊士街道辦事處設立了流動人口管理站,成立了計生協管隊伍,聘請了計生管理員,真正做到了“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自我監督”。
社會經濟
  於洪區物産豐厚,人才雲集,這裏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資源優勢。境內擁有土質肥沃的耕地,最適宜發展都市現代化農業;在二、三環公路區內段兩側可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豐富,毗鄰母城,交通發達,綜合比較優勢明顯,最適於發展工業、高新技術産業以及高檔商住及旅遊等産業;城鄉之間擁有充足的訓練有素的勞動力和産業工人,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衆多,可為投資者提供理想的自然資源和智力資源。
  於洪區産業發達,基礎堅實,這裏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産業優勢。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增強,作為遼寧省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和國傢16個農業高科技示範區之一,於洪區農業現代化和産業化水平在省市乃至全國處於領先地位,這裏有豐富優質的耕地資源,集約化、規模化、現代化的農業産業,正逐漸構建起瀋陽西部生態農業景觀帶。工業經濟産業聚焦效應顯著,隨着傢具、化工、五金、鞋業、食品、服裝等6大産業集群開發建設,全區工業經濟發展空間迅速拓展,發展的集聚能力、輻射能力和潛力不斷提高,工業發展的新格局已經形成。商貿流通體係不斷健全,活躍繁榮的商貿流通業,西部、北部兩大市場群,滿足了多層次的社會需求,實現了第三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房地産業迅猛發展,以於洪新城、環北地區為代表的城市化進程明顯加快,基本形成了城區內擴、鎮域外延,相互呼應、協調推進的城市建設格局。
  於洪區功能完善,政策優越,這裏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環境優勢。區政府不斷完善城市載體功能,大力優化城鄉發展環境,提升區域形象,製定了適於發展的招商引資政策,使投資者享受到與國傢級開發區、沿海開放地區同等甚至更優的政策。完善的基礎設施和優越的招商環境,凝聚了雄厚的發展潛力,於洪日益成為“投資置業的熱土,城市發展的緑洲”,為“建工業化新於洪,創城市化示範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於洪區古跡衆多,歷史悠久,這裏具備投資發展的最佳人文優勢。清代昭陵、新樂文化遺址、法輪寺、春秋戰國墓等聚集區內,跨越數千年的歷史文物昭示着於洪是一片充滿神奇吉祥的土地,這裏城鄉一體,既有都市的繁榮和文明,也有田園的詩意和浪漫;這裏既有鱗次櫛比的現代樓宇,也有恬靜幽雅的閑適村居;這裏是投資者的創業樂土,也是成功人士樂業安居的寧靜港灣。
  農村經濟
  於洪區為全國16個農業高科技示範區之一,被遼寧省命名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産業結構不斷優化,經濟增長質量顯著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增強。
  全區蔬菜、花卉、林果等經濟作物種植面積已達28.5萬畝,北陵蘭花、高花草莓、沙嶺食用菌等一批特色種植業項目顯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畜牧養殖業占農業經濟的比重達到51.1%,投資2.8億元,新建、續建以沙嶺畜牧養殖、高花鷺島生態農業為代表的富民經濟小區和農業園區82個。糧食、肉、蛋、奶、蔬菜深加工等6大産業化鏈條基本形成,萬順達澱粉、金園豆業、神禾𠔌業、北科奧食品、莊樂食品等農事竜頭企業71傢,帶動全區3.4萬農戶、30萬畝耕地融入産業化生産經營。渾河、蒲河、細河、九竜河等水係得到整治,新打機電井298眼,機井灌溉面積達到4.2萬畝。鄉村造林總面積達到6.3萬畝。農機總動力達到25.6萬千瓦,旱田播種、施肥、打藥等機械化水平達82%。102個村實現延包合同簽訂率和使用權證發放率100%,24個村成功實施股份合作製改革。化解村級不良債務6100萬元,債務下降10%。同時,全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全市先行起步實施。
  現代工業
  全區上下以工業年為契機,緊緊圍繞“建工業化新於洪、創城市化示範區”的總體目標,堅持以項目帶動為核心,通過完善政策、強力調度、抓住重點、擇優扶強等方式,以産業集群建設為基石,以房地産和市場群建設為依托,招商引資工作紮實有效,項目建設成效顯著,工業化和城市聯動推進、共同發展,實現了經濟高速增長的預期目標。
  重大項目成效顯著,工業經濟蓬勃發展。2005年,全區新建工業項目178個,總投資72.28億,本年投資53.1億元。東北傢具集散中心、於洪五金、陵東鞋業、沙嶺服裝等園區均出現數十傢外埠企業團體簽約或集中簽約入駐狀況。全區工業企業達到5400戶,工業總産值完成450億元,比上年增長17.3%,特別是規模企業取得長足發展,達到529戶,比上年增加287戶,産值達到150億元,比上年翻了一番,規模企業産值已占工業總産值的1/3,工業增長對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50.3%,工業經濟質量明顯提高。
  註重項目運作實效,産業集群建設方興未艾。東北傢具集散中心基礎設施實現“七通一平”,43個單體和組團項目進駐園區,總面積為35萬平方米的主體建築全部竣工,28傢企業投産;於洪五金路網、電力、通訊等設施達到企業入駐要求,入駐企業23戶,開工企業10戶,總投資10.7億元;陵東鞋業三期工程建設竣工,新增入園企業70余家;環北食品的環際浮板菜、娃哈哈果汁、可可林納食品、中日合資有機草莓等項目相繼投産;沙嶺服裝産業集群已完成一期主要道路、給排水等基礎設施工程,20傢企業簽約入駐。化學工業區起步良好,一期開發的12.8平方公裏徵地、搬遷、招商等工作有序快速推進。
綜合實力
  於洪區毗鄰母城瀋陽,半環市區,兼具城鄉功能,地理位置得天獨厚,與鐵西新區、和平區、皇姑區、大東區等市區接壤,是瀋陽“西拓”和“北進”的重要承載空間,是瀋陽西部最具活力的經濟增長板塊,是實現瀋陽工業轉移的主要陣地,肩負着輻射其他縣區的重任。“十五”以來,區委、區政府以“建工業化新於洪,創城市化示範區”為總體發展目標,堅持實施“對外開放、工業立區”的發展戰略,依靠擴大投資拉動經濟快速發展,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於洪區業協調發展,具有經濟規模大、發展潛力強的産業基礎;6大産業集群、於洪新城、黃海路商務核心區的開發建設使全區基本形成了佈局合理、功能分明的發展格局;城鄉基礎設施基本完備,社會服務體係健全,已經形成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在未來的5-15年,憑藉良好的基礎條件和突出的比較優勢,緊緊抓住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國內“南資北上”和瀋陽西部工業區建設的歷史機遇,於洪區完全具備推進經濟和社會持續協調快速發展、基本實現工業化和城市化發展目標的必要條件。
  2005年全區地區生産總值實現190億元,比上年增長20.1%;地方財政收入實現6.1億元,比上年增長30.3%;固定資産投資實現100億元,比上年增長47.9%;外資調入實現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1.7%;出口創匯實現1.2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1.2%;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現7885元,比上年增長12%;農村人均收入實現6910元,比上年增長11.5%。地方財政收入躍居全市第五位,固定資産投資、外資調入、出口創匯等主要經濟指標位居全市縣郊區首位。
交通運輸
  於洪區是瀋陽“西拓”的重要承載空間,位於東北最大交通樞紐的最近輻射圈內,被譽為“黃金通道”的瀋大高速公路、瀋京高速公路和秦瀋高速鐵路貫穿境內,瀋西大型鐵路編組站坐落區內,專用鐵路已並入東北路網。
風景名勝
  永安橋
  遼寧省文物保護單位。位於瀋陽市於洪區馬三傢子鄉永安村東頭。又名大石橋。清崇德六年(1641)秋修築盛京到北京的大禦路時建成,是瀋陽市現存比較完整的一座古代石橋。橋為東西走嚮,原橫跨蒲河之上,後因蒲河在橋北50米處折嚮西北,現橋下衹有一股小溪水流過。橋為三孔磚拱石橋,全長37米,外寬14.5米,路面寬8.9米,兩端各寬12米。橋頭各有一對雌雄大石獅對望,兩側各有19根欄柱,端柱頭上亦為圓雕獅子,其他柱頭均作復巾式。
  全橋端柱外置抱鼓石、欄柱中鑲欄板及橋拱側貼面石料上,均精雕雙鹿、雙虎、麒麟、牛羊、鳥雀和柿蒂孔、捲雲紋、二竜戲珠或探道翹尾竜等浮雕。橋下3孔,中孔拱徑3.73米,側孔拱徑各3.43米,拱矢高1.83米,為半圓無鉸等截面圓弧拱。整個石橋結構堅固,造型雄偉,雕工精美,體現了中國古代橋梁建築風格和雕刻藝術水平。在此橋東的路南,建有橋碑,陰刻滿、漢、蒙古三種文字,正面刻有"寬溫仁聖皇帝敕建永安橋"、"大清崇德六年次辛已季秋吉旦",背面碑文為"催工牛錄章京周元勳,督工甲喇章京臧國祚、石匠任朝貴"。此橋因年久失修,拱腳沉裂,損壞較嚴重。1979年市政府已撥款全面整修。
  北塔
  北塔位於陵東街道北塔街,建於清崇德8年(1643年),距今已有350多年歷史,如今依然巍峨聳立。該塔是瀋陽附廓四塔之一,整個設計造型奇特,結構巧妙,材料精良,顯示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技藝。塔西南是法輪寺,與北塔同時建成,此寺收藏經捲,有別於其它三寺。法輪寺建築佈局由山門、鐘樓、鼓樓、東西碑亭、天王殿、東配殿和正殿更房等組成。占地面積19,582平方米。
  九一八紀念館
  九一八紀念館 九一八紀念館位於瀋陽東北部,柳條湖立交橋西北,西靠長大鐵路,博物館主體本身就是一座歷史紀念建築物,它以殘歷碑的形象展現在人們面前。
  在一部巨大石雕臺歷上密佈着千瘡百孔的彈痕,隱約可見無數個骷髏,象徵着千萬個不泯的冤魂在吶喊和呼號。右面的一頁銘刻着中國人民永遠難忘的最悲痛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農歷辛未年八月初七日。左面的一頁鎸刻着“九·一八”事變的史實:“夜十時許,日軍自爆南滿鐵路柳條湖路段,反誣中國軍隊所為,遂攻占北大營。我東北軍將士在不抵抗命令下忍痛撤退,國難降臨,人民奮起抗爭。”從殘歷碑正面拱形門進入一樓正廳,迎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勿忘國恥”四個大字,在字的上方嵌有一面殘月形時鐘,其時針指着10時20分,這是日本侵略軍發起進攻北大營的時刻。館內二至三樓為“九·一八”事變歷史陳列。
英文解釋
  1. :  Yuhong District
近義詞
於洪
相關詞
圖書館文化館
包含詞
於洪區委於洪區文化館於洪區圖書館
於洪區委黨校於洪區西窯小學於洪區腫瘤醫院
於洪區衛生防疫站於洪區教育委員會瀋陽市於洪區宏發小學
瀋陽市於洪區東窯小學瀋陽市於洪區於洪小學瀋陽市於洪區圖書館
瀋陽市於洪區東生地板廠瀋陽市於洪區竜宴大酒店於洪區造化畜牧獸醫站
瀋陽市於洪區振華紡織廠瀋陽市於洪區成人教育學校瀋陽市於洪區洪星飯店
瀋陽市於洪區高花友誼飯店瀋陽市於洪區明安大飯店瀋陽市於洪區金星大酒店
瀋陽市於洪區銀河大酒店瀋陽市於洪區三星針織廠於洪區紅十字會醫院分院
於洪區紅十字會醫院於洪區第五人民醫院瀋陽市於洪區中醫院
瀋陽市於洪區人民醫院瀋陽市於洪區康復醫院瀋陽市於洪區第四人民醫院
瀋陽市於洪區第三人民醫院瀋陽市於洪區第二人民醫院瀋陽市於洪區順發大酒店
瀋陽於洪區陵西街道預防保健站瀋陽市於洪區瀋遼路街道防保站瀋陽市於洪區楊士街道預防保健站
於洪區大青中朝友誼鄉四王村雙盛園飯店瀋陽市於洪區楊士文化娛樂中心金葉大酒店瀋陽市於洪區鄉鎮企業教育中心
瀋陽市於洪區西城工藝美術廠瀋陽市於洪區馬三傢畜牧獸醫工作站瀋陽市於洪區何奉春口腔診所
瀋陽市於洪區耿麗傑中醫骨科診所瀋陽市於洪區解放鄉萬金村中醫診室瀋陽市於洪區中西區結合醫院
瀋陽市於洪區陵東街道預防保健站於洪區瀋遼路街道預防保健站瀋陽市於洪區陵西街道預防保健站
分類詳情
張開大興朝鮮族鄉張開北陵鄉張開平羅鎮張開大興街道
張開解放鄉張開高花鎮張開北塔街道張開彰驛站鎮
張開於洪鄉張開沙嶺鎮張開迎賓路街道張開平羅街道
張開馬三傢街道張開造化街道張開於洪街道張開陵東街道
張開北陵街道張開馬三傢子鎮張開陵東鄉張開老邊鄉
張開楊士鄉張開翟傢鎮張開造化鎮張開大青中朝友誼鄉
張開大潘鎮張開光輝鄉城東湖街道陵西街道
南陽湖街道大潘街道翟傢街道大青中朝友誼街道
沙嶺街道瀋遼路街道西三環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