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辖区 : 中国 >山西 >朔州 > 朔城区
显示地图
目录
行政区划 Shuocheng Qu District
  朔城区总面积1793平方千米,总人口39万人(2004年)。
  邮编:038500。代码:140602。区号:0349。拼音:Shuocheng Qu。
  
  行政区划
  朔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
  合计总面积1788.5平方千米,总人口3886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322人,共计301个村委会。(资料出处,括号里为自然村)
  
  历史沿革
  西汉置马邑县,南北朝时期,北魏太武帝延和二年于宝襄古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县)设怀朔县,到北魏孝明帝,孝昌中改为朔州,朔州之名,即始于此。北齐朔州迁治马邑,另置招远县,隋改招远为鄯阳县,为马邑郡治,唐为朔州治,宋为朔宁府治,辽统和年间升朔州为顺义郡,元复为朔州治,属河东山西道大同路。清仍称朔州,初属大同府,雍正三年改属雁平朔平府(治所在今右玉县),嘉庆元年撤消马邑县为乡,并入朔州。
  民国元年改朔州为朔县。民国十六年废道,设县直属山西省政府。抗战时期,朔县东部地区和山阴县部分地区组成山阴县,属晋绥边区。
  1946年朔县解放,归察哈尔省。1958年朔县和平鲁合并统称朔县,属晋北专区(1970年改为雁北地区)。1961年恢复平鲁(驻井坪镇)。
  1988年设地级朔州市,朔县改称朔城区,归朔州市管辖。
  
  ?年,朔城区辖2镇16乡,面积1780平方千米,人口30.2万。
  2000年,朔城区辖3街道2镇15乡:南城街道、北城街道、神头街道、神头镇、利民镇、大夫庄乡、小平易乡、汴子疃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神武乡、贾庄乡、滋润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梵王寺乡、寇庄乡、暖崖乡、城关乡、下团堡乡。总人口388638人,各乡镇人口: 北城街道 60676 南城街道 21094 神电街道 19343 神头镇 30403 利民镇 6812 城关乡 64273 下团堡乡 28274 小平易乡 30092 大夫庄乡 10914 寇庄乡 7373 窑子头乡 8795 梵王寺乡 4751 沙塄河乡 11811 贾庄乡 18223 滋润乡 13474 福善庄乡 12123 汴子瞳乡 7822 神武乡 7491 南榆林乡 5476 暖崖乡 2951 平朔虚拟街道 16467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1年,朔城区乡镇区划调整(本站缺相关资料)。
  
  (括号里为自然村,缺居委会名录)
  北旺庄街道 办事处驻鄯阳街231号,辖24个村委会:北旺庄、照什八庄、李家河、北邢家河、张家河、油房头、西什庄、雒儿庄、南泉、新安庄、厦阁、野狐涧、南磨、泥河、曹沙会、七里河、贺家河、崔家窑、东富院、南邢家河、二十里铺、牛家店、胡家窑、十里铺。
  南城街道 办事处驻鄯阳街188号,辖4个村委会:东关、西街、南街、南关。
  北城街道 办事处驻鄯阳街231号,辖2个村委会:北关、小村。
  神头街道 办事处驻神头一电厂,辖3个村委会:大洼、王圐 、司马泊。
  神头镇 镇政府驻东神头村,辖3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马邑、小泊、吴佑庄、东神头、吉庄、苗山(伏庄)、神西、毛道、西神头、新磨、北邵庄、野场、烟墩、东邵庄、西影寺、下西关、长村、八里铺、郭家窑、大夫庄、红壕头、马跳庄、水磨头、新文、肖西河底、陈西河底、东榆林、沙瞳、地上、峪沟。
  利民镇 镇政府驻利民村,辖37个村委会,4个自然村:利民、东堡、东庄、海子堰、南庄、石咀头、东洼,山王庄、梁井沟、张家窑、西郭家窑、兰家窑、蒋家峪、勒马沟、岭东、菜沟、口里、口外、西辛庄、安子坪、鱼渠岭、井儿上(赶马道)、贺庄、暖崖(小礁白沟)、西驼梁、东驼梁、杨家拖台(芦家岭)、大礁白沟、小北岔、黄土坡、蓬卜峪、鸦儿沟、赤谷沟、梁家窑、范家岭(井沟)、前丰予、后丰予。
  下团堡乡 乡政府驻下团堡村,辖30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下窑、刘家口、店坪、沙涧、全武营、小堡、长头、铺上、秋寺院、上庄头、下庄头、峙峪、上磨石沟、白家窑、下磨石沟、大白坡、仓房坪、李家窑(仓房)、小白坡(双圪塔)、大禹坪、筷子坪、武家庄、石庄窝、四圣店、松子咀、马营堡、上团堡、下团堡、田家窑、霍庄。
  小平易乡 乡政府驻小平易村,辖19个村委会:祝家庄、安庄、耿庄、穆寨、小平易、大平易、张家口、元子河、上泉观、上马石、陡沟、刘家窑、林家口、新杨涧、魏家窑、担水沟、东赵家口、西赵家口、梁坡。
  滋润乡 乡政府驻滋润村,辖3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滋润、王东庄、大梁、十里后、姚庄、河淋禽、旧营、小霍家营、官地上、乔庄、里沿疃、石都庄、三家店、永安庄、南西河底、罗疃(罗疃铺)、东王圐。
  、里磨疃、新进疃、北乔家梁、清河寺、刘家湾、汴子疃、陈庄、夏关城、里仁村、卜辛庄、五花营、大营、高庄。
  福善庄乡 乡政府驻福善庄村,辖2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福善庄、野狐梁、小岱堡、大岱堡、长润、下水、白庄、安子、黄水河、西郡、里林庄、东小寨、寺科、辛村(南坝)、计庄、小坝、东孙家嘴、南辛庄、北辛庄、白圐。
  南榆林乡 乡政府驻东村,辖26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东村、西村、辛寨、寺台、牛圈梁、王化庄(第二)、正峪、南辛寨、南白庄、陈家窑、下寨、沙洼、南磨石、下疃、三泉、东梁洼、大莲花、何庄、泉子沟、神武、青钟、芦子坝、徐村、梁地、保全庄、野猪洼(周家窑)。
  贾庄乡 乡政府驻贾庄村,辖13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乔家梁、南曹、北曹(王庄)、朱庄、高升庄、薛家店、薛家庄(银行)、老君庙、化庄、辛庄、西小寨、贾庄、太平窑。
  沙塄河乡 乡政府驻上沙塄河村,辖21个村委会,4个自然村:上石碣峪(凉水泉)、下石碣峪、王万庄(黄家窑)、扒齿沟、郝家沟、张家沮、野河村、河汇、上沙塄河、下沙塄河、三甲村、一半村、东关井、西关井、大涂皋、小涂皋、官地、南坪、石城庄(鄯窑)、前圪塔、后圪塔(南张家窑)。
  窑子头乡 乡政府驻窑子头村,辖22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
  张蔡庄乡 辖20个村委会,6个自然村:寇庄、张家堡、九圪塔、狼儿村(东狼儿村、南白家窑)、黄儿庄、前村、后村、张蔡庄、西新村、高家庄、魏家庄、峙庄、山青梁(羊圈圪台、斑窑坪)、露明村、冯庄、膏腴村、南洼(双化岭)、大虫窝、南西沟、牛家岭(靳家洼)。
基本概况
  朔城区历史悠久,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栖居生息。夏、商为楼烦地,春秋、战国时为狄人所居。秦代建马邑县,北齐置招远县,北周为朔州总管府,隋改为鄯阳县。明清称朔州。民国元年改称朔县,1989年1月朔州成立),同年3月朔县更名为朔州市朔城区
  朔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
  朔州市朔城区位于山西北部雁门关外,地理坐标为东经112º-112º44'25"。北纬39º7'16"-39º28'27"。境域北起黑驼山与平鲁区交界,南至紫金山与宁武、代县、原平县相邻,东到东榆林与山阴县接壤,西至兰家窑与神池县毗邻。东西长67公里,南北宽36公里,距首都北京502公里。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是朔州市府所在地。南到省会太原市226公里,北到北为重镇大同市129公里。
  境内交通便利,北同蒲铁路、神朔铁路、朔黄铁路、同太公路、大运公路纵横境内,平朔生活区小型飞机场,通航北京。以市区为中心,公路辐射全区所肩乡镇和农村,乡乡通了油路,一半的农村通了油路。
  境内地势由西向东倾斜,北、西、南三面环山,中部为盆地。山区、丘陵、平原分别占总面积的24%、10.7%、65.3%。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气温6.4ºC,年均降水量423.2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862.6小时,平均无霜期120大。
  全区辖2个镇,9个乡,4个街道办事处,301个行政村,348个自然村,26个居民委员会。2002年6月底全区总人口为38.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4.7万人。分区土地总面积269万亩,可利用土地197万亩。其中耕地100万亩,按现有人口计,人均占有耕地近2.6亩。
  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石灰石、大理石、粘土等。其中煤炭储量195亿吨,铝矾土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600亿吨,粘土储量1500万吨。境内水利资源相对比较丰富、地表水资源总量为3.9亿立方米,地下水动态储最2.02亿立方米,年可开采量l.27亿立方米。特别是境内最大的涌水点——神头泉组,涌水量6.4—8.5立方/秒,年涌水量2亿多立方米,水质优良,水温14ºC-14.5ºC。
  朔城区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莜麦、高粱、谷子、黍、玉米、绿豆、山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种蔬菜。境内已发现的陆栖动物达200多种,占全省总数的50%。大型动物有约、豺、狼等,珍稀动物有虹鳟鱼等。朔城区现有种子植物900多种,植被类型主要有森林、山地、草甸、草灌草原、草原和盐生草甸。树种以油松、云杉、白桦、杨、柳为主,经济林有苹果、梨、桃、杏等,野生牧草种类较多,近100种。药用植物分布较广,主要有黄芪、党参、柴胡、甘草、麻黄、远志等。
  全区共有115家工商企业,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煤、水泥、化肥、电力、箱板纸、瓷、亚麻纱、碳素、精淀粉、酒等。工业总产值达31838.6万元。农业产业化格局已经形成。建成了玉米、土豆、小杂粮、油料、瓜菜等五大种植基地和牛、羊、猪等三大养殖基地,发展了亚麻、土豆、玉米、小杂粮、畜产品加工业建设了大运蔬菜批发市场,基本形成了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农业产业化格局。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退耕还林还草7万亩,其中退耕还草3.5万亩,荒山造林3.5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5万亩,生态环境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
历史概况
  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栖居生息。朔城区夏商为楼烦地。春秋战国时期,为狄人所居。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攘地西北,置云中、雁门、代郡,朔县地属赵国的雁门郡。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筑土城养马,故名马邑。后置马邑县,属雁门郡。西汉袭秦制,称马邑县。新朝王莽改马邑县为章昭县。东汉初称马邑县,属并州雁门郡。东汉末年废县。三国、西晋均称马邑县,俱属并州雁门郡。永嘉六年(312),马邑地属代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太元元年(376)代国亡,马邑先属前秦,不久归后燕。北魏初,马邑为京畿内地。太和十七年(493)隶属恒州。北齐天保八年(557),朔州治所移马邑故城。同年置招远县,隶朔州广安郡。北周仍称招远县,为广安郡治。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升置朔州总管府。隋大业初,废朔州总管府,罢朔州,置代郡,后改为马邑郡,辖鄯阳(今朔城区)、云内(今大同市口泉附近)、神武(今朔城区神武村)、开阳(今神池县境)四县。唐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道。武德四年(621)改马邑郡为朔州,辖鄯阳、常宁两县。开元五年(717),于鄯阳县城东三十里的大同军城(贞观年间置)另置马邑县(故治即今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隶属于朔州。天宝元年(742),复改朔州为马邑郡。乾元元年(758)又改马邑郡置朔州。五代后唐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同光元年(923),设在金河县的振武军被契丹军占领,徙治朔州。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把包括朔州、寰州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契丹。辽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西京道。辽圣宗统和年间(983——1012),升朔州为顺义军,领鄯阳、马邑、广武三县。宋宣和五年(1123)金曾将朔州归宋,改为朔宁府,金天会三年(1125)又为金国占领,仍称鄯阳县。元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山西道宣慰使司大同路。明代称朔州。洪武二年(1369)废鄯阳县并入朔州,朔州领马邑一县,属山西布政司大同府。清代称朔州,初属山西省大同府,顺治十六年(1659),裁朔州卫并入朔州。雍正三年(1725)置朔平府(治右玉),辖右玉县、左云县、平鲁县、宁远厅、朔州和马邑县。嘉庆元年(1796)马邑撤县为乡并入朔州。民国元年(1912)改朔州为朔县,属山西省行政公署,民国三年(1914)设雁门道,朔县隶属雁门道。民国六年(1917)废道,朔县直属山西省政府。1937年属山西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署。1940年朔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十一专员公署,同年9月改属晋西北行政公署第二专署。次年朔县属第五专署。1942年朔县属晋绥分区第五专署,由绥察行署代管。1946年朔县解放,属晋绥边区行政公署第五专员公署。1949年朔县属察哈尔省雁北专员公署。1952年朔县属山西省雁北专员公署。1958年朔县改属晋北专区。1961年属山西省雁北地区。1989年朔州建市,朔县改称朔城区至今。
交通运输
  朔城区交通便利,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道省道相连接、县乡公路相贯通、村通公路成网络的畅通、便捷、高效的交通运输大环境已初步形成。
  至2004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1753.942公里,其中省道4条124.767公里,县公路8条166公里,乡公路101条578.47公里,专用公路1条9.7公里,村公路209条875.005公里;按等级划分:高速公路29公里,一级路28.2公里,二级路105.92公里,三级路601.362公里,四级路989.16公里,等外路0.3公里;按路面划分:高级路面191.49公里,次高级路面329.276公里,中级路面21.42公里,低级路面957.356公里,无路面254.4公里,等级公路所占比重达99.9%,有路面里程为总里程的84.5%。
  通乡油路情况。“十五”期间,全区农村公路建设国债项目共累计完成投资6000万元,共完成朔州--利民镇、朔州--沙塄河乡、朔州--张蔡庄乡通乡油路工程69公里,新增苗山、小坝等农村公路通达工程30公里,新建红旗牧场、曹沙会中桥各1座、涵洞47道,全区县乡公路技术等级有了明显提高。
  村村通油路情况。五年间,该区村村通共累计新增和续建村通油(水泥)路186个村681公里,至今年年底,全区基本实现了村村通油(水泥)路。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拉动经济增长,特别是拉动建材业和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004年全区公路运输共完成货运量1346万吨、货物周转量6188万吨公里、客运量392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876万人公里,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1.3%、14.6%、12.4%、9.8%,从事公路运输业人员增长近800人,为财政收入增加近1800万元
地形地貌
  境内西、南、北三面环山,中部和东部是平川,整个地势由西向东倾斜。西部山地主要山峰有鱼渠岭、双华岭、大梁山等,海拔在1750到2000米之间。南部山区主要山峰紫金山,海拔2127米,山高峰巍,悬崖绝壁,坡度在35到40度间,山上多松、桦等。北部山地主要山峰有黑驼山,海拔2147米,为城区最高点。中东部为平川区,面积约占城区总面积的70%,恢河横跨其间,为主要农产区。境内主要河流有恢河、黄水河、七里河、源子河等,均为桑干河支流。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全区国土总面积179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0.9万亩,基本农田82万亩,土质疏松肥沃,宜于农业生产。
  气候资源:属典型的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6.4℃,年均降水量423.2毫米,全年日照时数2862.6小时,平均无霜期120天。
  水利资源:境内水资源比较丰富,地表水年来水量3.38亿立方米,地下水动态储量2.02亿立方米,占全市水资源总量的25.6%,人均水资源总量532立方米,比全省平均的419立方米高27.7%,年可开采量1.27亿立方米,特别是境内最大的涌水点——神头泉组,涌水量6.4—8.5立方米/秒,年涌水量2亿多立方米,水质优良,水温14℃—14.5℃。全区现有太平窑、赵家口两大水库,下沙塄河、青钟、芦子坝、下疃、河汇等小塘小坝40多处,向应大渠、刘家口大渠、腊壑口引水大坝、永丰渠、大东渠、火烧梁渠、跃进渠、水泉梁渠八大坝渠,引水渠道总长2300多公里,基本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渠系网络。同时新打和配套的机井1500多眼,微型井500多眼,全区近40万亩耕地变成水浇地,并实现了井、渠、田、林、路、机电六配套。
  矿产资源:境内矿产资源丰富,主要有煤、铁、铝矾土、石灰石、粘土、云母、石英和黑砂石等。其中煤炭储量195亿吨,占山西全省煤炭储量的十分之一,铝矾土储量7000万吨,石灰石储量1600亿吨,粘土储量1500万吨。
  生物资源: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莜麦、高粱、谷子、黍、玉米、绿豆、山药等;主要经济作物有胡麻、葵花、甜菜、小茴香和各种蔬菜。药用植物分布较广,主要有黄芪、党参、柴胡、甘草、麻黄、远志等。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
  朔城区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境内有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崇福寺、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峙峪遗址、大型汉墓群。比较出名的风景名胜有“塞上西湖”之称的神头海和紫金山自然保护区等
旧城改造
  从2001年开始,全区展开了崇福寺旅游商业区、金龙小区商业街、马邑文化广场、开发南路改造、鄯阳大街改造五大工程,总投资达到3亿多元,总占地15万平方米,总建设面积20万平方米,涉及拆迁户780多户4000多人。目前崇福寺文脉工程和金龙商业小区建设工程已基本完成,鄯阳大街综合至百货大楼段、古城墙修复、府前广场已全部完工,开发路、站前路拆迁也已完成,建设正在紧锣密鼓进行。
经济概况
  农业
  农业是朔城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经济的重头戏,是农村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我区农业生产已经步入了农业综合开发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阶段。在发展生产上,立足于本区优势,面向市场,对农业结构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在不放松稳定粮食生产的同时,扩大了经济作物的比重,增加了肉、蛋、奶、蔬菜。城郊经济成份,围绕发展商品农业,增加了农副产品加工业的比重,农业生产已逐步由产品经济向商品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过渡,一个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
  种植业。从全市乃至全省来看,城区农业基础是比较好的,面积1793平方公里,平川区占70%,耕地面积100.9万亩,农民人均耕地4亩,其中基本农田面积82万亩,平川水浇地面积就达40多万亩,农民人均水浇地1.7亩,粮食产量基本稳定3亿斤左右,最高达到4亿斤,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1250斤。全区蔬菜总面积基本稳定在15万亩左右,其中智能温室大棚6个,日光节能温室大棚1000多个,蔬菜总产6亿多斤,人均蔬菜占有量1600多斤。
  畜牧业。2004年全区大牲畜饲养量达到11.84万头,其中牛7万头,奶牛2.03万头,同比增长41.2%;羊55.3万只,猪18.13万头,鸡189万只,其中肉鸡108万只;肉、蛋、奶产量分别为26070吨、8100吨、58500吨。2004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3.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80元。近年来我们抓住国家三大生态项目在我区实施的机遇,建起了金沙园、红旗园、世纪园三大养殖园区和峙庄、利民、红壕头等十个肉羊养殖小区。
  林业。全区现有林业用地62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23.5%,其中有林地26万亩,疏林地5万亩,天然草地10.2万亩,加上近年来京津风沙源治理的26万亩,退耕还林的14万亩,首都水资源治理的12万亩,全区生态治理总面积将近100万亩,已经占到国土总面积的37%。
  加工业。全区已形成了以马铃薯加工、玉米加工、肉业加工、乳制品加工、蔬菜加工和饲草加工为主的六条龙型经济。①以嘉利科技股份公司为龙头,全区15万亩马铃薯种植为基地的马铃薯产业一条龙。引进中国农机研究院成立的嘉利科技有限公司,凭借其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在马铃薯的综合加工利用等领域不断打造自己的优势产品,“薯乐”牌淀粉在天津、北京、广东等地供不应求,市场潜力很大。同时,在嘉利公司的带动下,全区形成了以利民镇、窑子头乡、张蔡庄乡、南榆林乡等边坡山区为主的四大马铃薯种植基地,面积近10万亩,产量可达2亿多斤;②以渝源公司、六旺公司、雁峰公司为龙头,全区40万亩玉米种植为基地的玉米产业一条龙。渝源公司以玉米为主要原料生产淀粉、高麦芽糖浆等产品,年可处理玉米1亿斤,再加上六旺饲料公司和雁峰饲料加工厂,消化玉米将占到全区玉米产量的一半。在这一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稳定了玉米种植基地,延伸了玉米产业链,提高了玉米附加值,形成了玉米生产一条龙;③以三佳公司、雁峰公司为龙头,兴隆养殖公司、弘源公司和千家万户养殖为基地的肉业产业一条龙。三佳肉业有限公司年可处理1万头牛和20 万只羊,主要产品有冷冻肥牛,冷却、冷冻肥羊肉和以牛、羊为主要原料的熟肉制品。兴隆养殖公司和弘源公司是我区较大的两个繁育基地,在这三家企业的带动下,全区畜牧业养殖、加工转化势头越来越强劲,到2003年底全区的肉羊、肉牛大户已发展到1351户,肉牛、奶牛发展到近9万头,初步形成了基地、畜养、加工一条龙完整的产业链;④以玉容乳业公司为龙头,金沙畜牧园和世纪畜牧园为基地的乳业产业一条龙。玉溶公司占地209亩, 总投资1.1亿元,建成后日处理液态奶300吨。金沙、世纪畜牧园分别占地1300亩、1100亩,是两大奶牛养殖基地;⑤以大运路蔬菜批发市场、新世纪批发市场为龙头,全区15万亩蔬菜种植为基地的蔬菜产业一条龙。大运路批发市场总投资1250万元,年交易量20万吨,年交易额3亿多元,基本上辐射到全国各大城市。新世纪批发市场年交易量5万吨,年交易额3000万元,其产品远销河北、北京、天津、内蒙、广州等地。这两大市场的建立,有效地带动了全区的蔬菜种植。⑥以旺发加工厂为龙头,全区10万亩紫花苜蓿为基地的草业产业一条龙。饲草加工业成为发展生态畜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环节。为此,该区通过招商引资建起了旺发和润泽起两个草加工企业。这两个企业全部完工后,将使20多万吨饲草得以消化,直接可增加农民收入近2000万元,人均靠饲草增收100元
  工业
  二○○四年,全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4.4亿元,同比增长15.9%,财政收入完成3.32亿元,同比增长34.5%,工业总产值完成14亿元,同比增长了55.6%,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3亿元,同比增长了101%,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资产28.3亿元,同比增长了5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亿元,同比增长了23.8%。
  地面工业:地面工业原下属14家企业,骨干企业主要有亚麻厂、炭素厂、啤酒厂、狮头水泥厂等,主要产品有亚麻纱、石墨电极、水泥、啤酒等。
  煤炭:朔城区煤炭资源总赋存面积620平方公里,累计探明总地质储量195亿吨。煤炭是我区的支柱产业。二○○四年煤炭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和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区工业总产值和工业税收的28.1%和30.9%。
  全区现有各类煤矿29座,其中,按隶属关系分区营8座,乡镇13座,村办8座,按生产能力分45万吨以上矿井1座,21万吨以上矿井6座,15万吨以上矿井12座,9万吨以上矿井5座,6万吨以上矿井5座,随着煤炭市场的逐步回升,该区煤炭主导产业的地位又进一步显化,产量由2000年的166.42万吨,2001年的209.18万吨,到2004年达到366.7万吨,同比增长12.6%,煤炭生产企业实现利税7135万元,同比增长131%。
  全区共有朔西煤站、刘家口集运站、前寨煤站和刘家口洗煤厂四家煤运企业。驻朔煤站有马邑煤站、矿业大新、平鲁大新、鸿运煤站和元子河煤站。
  电力
  2004年完成发电量9.2亿度,同比增长了8%,而且开始向下游产品延伸,使电石和石墨电极产量均有可喜的增长势头。其中电石2004年产量完成5.9万吨,同比增长10.5%,石墨电极产量完成1万吨,同比增长82.5%。
  建材
  我区建材工业产要是水泥、砖瓦、石料等。其中水泥产量2004年完成27万吨,较上年增长了6%,由于近年来国家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我市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我区的建材工业在工业经济中的地位也愈来愈突出。
  食品
  全区食品行业主要有三禾酿酒公司、嘉利淀粉公司、三佳肉业等企业,其中啤酒产量2004年完成5129吨,白酒完成300吨
  第三产业
  全区有各类商业网点6000多处,其中规模较大的民营商业企业有综合商厦、金城百大、永佳商厦、美联商厦等,餐饮业较大的企业有三源大酒店、北方美食城等。各类各级市场30多个,其中大运路蔬菜批发市场已成为晋北重要的蔬菜批发基地 ,在2005年全区第三产业累计完成16亿元.比04年同期增长11.4%.
  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在2002年彻底扭转了1996年以来连续6年在1.6亿元左右徘徊不前的被动局面,首次突破2亿元大关,2003年近2.5亿元,2004年突破3亿元,达到3.32亿元,同比增长34.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7亿元,同比增长22.4%。到2005年底财政总收入达到4.8亿,同比增长46.2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为1.63亿,同比增长39.98%.
教育事业
  城区第一中学简介
  朔城区一中始建于1956年,占地197亩,1980年被省教育厅确定为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之一。现有教学班52个,学生3600余人。有教职工260人,其中一线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0%以上,具有高级教师50人,省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骨干教师30多人。现有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各两栋,实验楼一栋,有四百米田径场地一个,礼堂一个,学生食堂三个,总建筑面积近两万平米。教学、生活服务设施完备,办学条件居朔州市上游。恢复高考制度以来,为国家输送合格大学生3400余名。学校先后荣获“全国电化教学先进单位”、“山西省体育传统项目先进单位”、“全国中学生实践教育活动先进单位"、“山西省特色中学”、“山西省绿化先进单位”、“山西省德育示范校”、“山西省文明学校”等荣誉称号。2002年高考达本科线318人,其中600分以上者34人,并且夺得全市文理科状元。在新形势下,学校坚持“以育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放在“深化改革,优化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率”上来。学校工作坚持高标准、规范化,不断探索新途径,新方法,为把学校办成省级示范性高中校而努力。
  朔城区第二中学
  学校概况
  朔城区二中创建于1978年,是朔城区一所四八轨制的完全重点中学。学校位于朔城区原旧城西关,占地55000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540平方米。多年来,该校从规范、科学、严格的管理入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德育为首,五育并举”的办学思想和“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育人宗旨,形成“了严谨、活泼、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全面+特色“、”合格+特长“的全新育人格局。1995年,学校被省教委、团省委等六家单位联合命名为“青少年科技试点校”,1996年被朔州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和“规范化建设先进学校”,1997年被朔州市教委命名为“特色学校”,1998年被省教委、朔州市教委评为“文明学校”,1999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省级文明单位”、被省纪委评为“行风建设先进单位”。
  教学设施
  学校现有教学楼一栋,标准教室48个;实验楼一栋,设有物理、化学、生物实验室,且设有省中学一类美术室1个,音乐室1个,多媒体语言教室一个,微机室一个(配有586微机50台),配有远程教育网,综合活动室一个;行政办公楼一栋,设有图书室3个,阅览室一个,文体活动室一个;学生公寓楼一栋,床位700张。设有400米跑道的体育场,还有足球场,两个篮球场,一个网球场,一个羽毛球场,文娱,体育器械齐全,有食堂餐厅,生活设施完善。高中教学楼正在筹建,预计明年秋季开学便可使用。
  朔城区第七中学简介
  新建朔城区第七中学是市委、市政府、区委、区政府为民办的好事、实事之一。该校位于开发路东、北兴街南,占地79.2亩,计划投资3100万元,建筑面积27219平方米。其中综合教学楼一幢, 11219平方米;学生公寓楼三幢, 12000平方米;多功能学生餐厅一个, 4000平方米;标准体育场一个。学校为16轨寄宿制初中。标准教室48个,阶梯教室、语音教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专用教室齐全,并配备远程教育网络,该校将建成朔州市规模最大、标准最高、设备最完善的寄宿制初中学校。
  朔城区第五中学
  学校概况:
  朔城区五中位于古北西街中段,府南小区南端,北邻市实验小学,南依朔城区教育局,是一所颇受社会青睐的十轨制初级中学。学校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12760m2,现建筑面积6289m2,现代化教学设备完善,在市区范围内首家采用多媒体教学。现有教职工142人,其中达本科学历127人,高级教师13人,其中69名教师先后被授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等光荣称号。现有在校学生2400多人。
  建设成就:
  2002年中考报名487人,考取城区一中106人;2003年由于非典影响,中考科目减少,总分360分,中考报名526人,达城区一中分数线118人,300分以上城区共36人,五中占有20人,重点班按分数取得38人中,五中26人,前4名均出自五中.2004年中考报名546人,达城区一中分数线127人,太原提前招生考试中,山大附中录取市区12人,五中占4人;在全省报考实验中学的3000多名考生中,我校田煦同学以366分的高分荣获第一,也是城区唯一被录取的考生,城区一中按分数录取的重点班40人中,五中24人.同年全国中学生化学竞赛中赵越同学获全市第一,2005年,中考报名537人,达线146人,曾颖宁同学以总分613分荣获全区第一,600分以上全区13人,五中7人。且有数学满分1人,物理满分2人。全国初中英语竞赛的特别奖朔州赛区四个全被五中囊括。2006年全区报名人数9306人,我校参考人数为656人,城区一中招生620人,五中达线人数为149人。
行政区划
  朔城区辖4个街道、2个镇、9个乡:北城街道、南城街道、神头街道、北旺庄街道、神头镇、利民镇、下团堡乡、小平易乡、滋润乡、福善庄乡、南榆林乡、贾庄乡、沙塄河乡、窑子头乡、张蔡庄乡。
  北旺庄街道 面积104.5平方千米,总人口2681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7人。 办事处驻鄯阳街231号,辖24个村委会:李家河、张家河、油坊头、西什庄、雒儿庄、南泉、新安庄、厦阁、野狐涧、南磨、泥河、曹沙会、七里河、贺家河、崔家窑、东富院、牛家店、胡家窑、十里铺、北旺庄、照什八庄、北邢家河、南邢家河、二十里铺。
  南城街道 面积16.6平方千米,总人口3160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130人。 办事处驻鄯阳街188号,辖5个居委会、4个村委会:西北居委会、西南居委会、东北居委会、东南居委会、火车站居委会、东关村、西街村、南街村、南关村。
  北城街道 面积2.4平方千米,总人口41435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677人。 办事处驻鄯阳街231号,辖10个居委会、2个村委会:发路居委会、建设路居委会、市府街居委会、北关居委会、站北居委会西兴街居委会、古北街居委会平朔二区居委会、平朔五区居委会、包钢粘土矿居委会、北关村、小村。
  神头街道 面积7.6平方千米,总人口23598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643人。 办事处驻神头一电厂,辖11个居委会、3个村委会:神头一电厂第一居委会、神头一电厂第二居委会、神头二电厂居委会、电建二公司居委会、水泥厂居委会、啤酒厂居委会、神头肉联厂居委会、采石场居委会、雁建居委会、神头职中居委会、神头镇居委会、大窊、王圐圙、司马泊。
  神头镇 面积162平方千米,总人口360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3340人。 镇政府驻东神头村,辖3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马邑、小泊、吴佑庄、东神头、吉庄、苗山(伏庄)、神西、毛道、西神头、新磨、北邵庄、野场、烟墩、东邵庄、西影寺、下西关、长村、八里铺、郭家窑、大夫庄、红壕头、马跳庄、水磨头、新文、肖西河底、陈西河底、东榆林、沙瞳、地上、峪沟。
  利民镇 面积266.1平方千米,总人口2126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98人。 镇政府驻利民村,辖37个村委会,4个自然村:利民堡、东堡、东庄、海子堰、南庄、石嘴头、东窊、山王庄、梁井沟、张家窑、西郭家窑、兰家窑、蒋家峪、勒马沟、岭东、蔡沟、田里歇头场、口外歇头场、西辛庄、安子坪、鱼渠岭、井儿上(赶马道)、贺庄、暖崖(小碓臼沟)、西驼梁、东驼梁、杨家圪台(芦家岭)、大碓臼沟、小北岔、黄土坡、蓬卜峪、鸦儿沟、赤谷村、梁家窑、前丰予、后丰予、范家岭(井沟)。
  下团堡乡 面积116.3平方千米,总人口3148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240人。 乡政府驻下团堡村,辖30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下团堡、下窑、刘家口、店坪、沙涧、全武营、小堡、长头、铺上、秋寺院、上庄头、下庄头、峙峪、上磨石沟白家窑、下磨石沟、大白坡、李家窑、小白坡、(仓房、双圪塔)、仓房坪、大禹坪、筷子坪、武家庄、石庄窝、四圣庄、孙子嘴、马营堡、上团堡、田家窑、霍庄。
  小平易乡 面积76.1平方千米,总人口3019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442人。 乡政府驻小平易村,辖19个村委会:小平易、林家口、张家口、魏家窑、杨涧、担水沟、祝家庄、耿庄、陡沟、大平易、上泉观、上马石、刘家窑、安庄、梁坡、木寨、元子河、西赵家口、东赵家口。
  滋润乡 面积138.2平方千米,总人口231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4人。 乡政府驻滋润村,辖3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滋润、王东庄、大梁、十里后、姚庄、河淋禽、旧营、小霍家营、官地上、乔庄、里沿疃、石都庄、三家店、永安庄、高庄、东王、里磨疃、罗疃(罗疃铺)、新进疃、清河寺、刘家湾、北乔家梁、汴子疃、陈庄、夏关城、里仁村、卜辛庄、五花营、大霍家营、南西河底。
  福善庄乡 面积86.6平方千米,总人口2282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09人。 乡政府驻福善庄村,辖20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福善庄、野狐梁、小岱堡、大岱堡、长润、下水、白庄、安子、黄水河、辛村(南坝)、东小寨、里林庄、西郡、寺科、小坝、计庄、东孙家嘴、南辛庄、北辛庄、白圐圙。
  南榆林乡 面积195.5平方千米,总人口2096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48人。 乡政府驻东村,辖26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南榆林东村、下疃、三泉、东梁洼、大莲花、南榆林西村、何庄、泉子沟、神武、青钟、楼子坝、徐村、梁地、保全庄、野猪洼、(周家窑)、辛寨、寺台、牛圈梁王化庄、(第二)、正峪、南辛寨、南白庄、陈家窑、下寨、沙洼、南磨石。
  贾庄乡 面积92.9平方千米,总人口22382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72人。 乡政府驻贾庄村,辖13个村委会,2个自然村:贾庄、南曹、北曹(王庄)、朱庄、高升庄、薛家店、薛家庄(银行)、老君庙、化庄、辛庄、西小寨、乔家梁、太平窑。
  沙塄河乡 面积196.3平方千米,总人口2280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3人。 乡政府驻上沙塄河村,辖21个村委会,3个自然村:王万庄(黄家窑)、石城庄(鄯窑)、扒齿沟、郝家沟、张家嘴、野河村、河汇、三甲村、南坪、官地、一半村、东官井、西官井、大涂皋、小涂皋、前圪塔峰、后圪塔峰、上沙塄河、下沙塄河、上石碣峪(凉水泉)、下石碣峪。
  窑子头乡 面积136.5平方千米,总人口2050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85人。 乡政府驻窑子头村,辖22个村委会,1个自然村:窑子头、丰予村、裕民村、瓦窑头、井子窊、上中坡、(南辛村)、官堡沟、麻子沟、梨元头、前寨、稻畦、后寨、梵王寺、沙河、青圪塔、水泉梁、下圪、趄坡、上圪 西套、马家梁、下坡。
  张蔡庄乡 面积190.9平方千米,总人口136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70人。 乡政府驻张蔡庄村,辖20个村委会,6个自然村:张蔡庄、高于村、九圪塔、牛家岭、(勒家洼、露明村)、露明村、魏庄、南西沟、张家堡、高家庄、峙庄、三青梁(羊圈圪台、班窑坪)、后村、前村、西辛村、寇庄、冯庄、大虫窝、南洼、黄儿庄、狼儿村(南白家窑、东狼儿村)。
  合计总面积1788.5平方千米,总人口38868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11322人,共计301个村委会。
英文解释
  1. n.:  Shuocheng District
近义词
朔城, 朔县
相关词
朔州学校高中初中
包含词
朔城区五中朔城区二中朔城区七中
朔城区一中朔城区朔城区朔城区金沙公园
朔城区第六小学朔城区第四小学朔城区第一中学
朔城区第二中学朔城区第七中学朔城区卫生防疫站
朔城区红十字门诊部朔城区医学会门诊部朔州市朔城区中医院
朔州市朔城区职工医院朔州市朔城区人民医院朔州市朔城区棉毛针织厂
朔州市朔城区百货纺织品批发有限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神头镇张开利民镇张开下团堡乡张开滋润乡张开南城街道
张开北城街道张开小平易乡张开贾庄乡张开神头街道张开北旺庄街道
张开福善庄乡张开沙塄河乡张开窑子头乡张开张蔡庄乡张开南榆林乡
张开南榆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