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山西 >太原 > 晉源區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Jinyuan Qu District
  晉源區位於太原市西南部。北與萬柏林區毗連,南與清徐縣為鄰,西與清徐縣、古交市接壤,東以汾河為界,與小店區隔河相望。總面積287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7.6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41萬人,農業人口11.22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晉源街道。郵編:030025。代碼:140110。區號:0351。拼音:Jinyuan Qu。
  
  行政區劃
  晉源區轄3個街道、3個鎮:義井街道、羅城街道、晉源街道、金勝鎮、晉祠鎮、姚村鎮。共有18個社區、96個行政村。
  
  (以下缺社區名錄)
  義井街道
  轄:南堰村、北堰村、義井村、吳傢堡村、興化村等。
  羅城街道
  轄:棘針村、羅城村、王傢墳村、閆傢墳村、開化村、寺底村等。
  晉源街道
  轄:西街村、東街村、南街村、北瓦窯村、北街村、南城角村、古城營村、東關村、東城角村、北莊頭村、龐傢寨村、梁傢寨村等。
  、晉陽堡村、南瓦窯村、武傢寨村、五府營村、北河下村、周傢莊村、箱子村、鵝歸店村、黃冶村、店頭村、趙傢山村、王傢莊村、要子莊村、程傢峪村、田傢莊村等。
  金勝鎮
  轄:古寨村、木廠頭村、賈傢莊村、西寨村、北阜村、武傢莊村、金勝村、西峪村、上冶峪村、冶峪村、南阜村、城北村、董茹村、新村、石莊頭村等。
  晉祠鎮
  轄:晉祠村、索村、東院村、南大寺村、長巷村、北大寺村、花塔村、赤橋村、西鎮村、楊傢村、小站村、小站營村、王郭村、張村村、新莊村、東莊村、萬花堡村、三傢村、東莊營村、野莊村、牛傢口村、青陽河村、窯頭村、下石村、三泉頭村、五坡村、吳傢峪村、明馬村等。
  姚村鎮
  轄:高傢堡村、姚村村、北邵村、棗元頭村、田村村、西邵村、固驛村、大元村、洞兒溝村、南峪村、黃樓村、蠶石村、槐樹村、杏坪村、圪塔村等。
  
  歷史沿革
  
  1997年5月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33號)撤銷太原市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晉源區轄原河西區的義井、羅城2個街道,原南郊區的晉源、姚村、金勝4個鄉鎮。區人民政府駐晉源鎮。1998年元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
  
  1998年底,晉源區:轄2個街道(義井、羅城),4個鄉鎮(金勝、晉源、晉祠、姚村),48個居委會、96個村委會,112個自然村,全區人口20.2萬,其中非農業人口9.7萬,農業人口10.5萬,全區面積287.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10.6平方千米。
  2000年,晉源區轄2個街道、4個鎮。總人口180165人,各鄉鎮街道人口: 義井街道 33028 羅城街道 19475 金勝鎮 31956 晉源鎮 36505 晉祠鎮 35412 姚村鎮 23789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晉源鎮改設街道辦事處,調整後晉源區轄3鎮3個街道辦事處。
  截至2004年12月31日,晉源區轄3個街道、3個鎮:晉源街道、義井街道、羅城街道;晉祠鎮、金勝鎮、姚村鎮。
晉源區概況
  晉源區是太原市六城區之一,於1998年元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地處太原市西南,西依竜山,與古交市接壤;東傍汾水,與小店區隔河相望;北起義井東街,與萬柏林區毗鄰;南至姚村鎮高傢堡,與清徐縣相連。地勢南北延伸,山川各半,區域面積291平方公裏,總人口19.35萬,其中農業人口11.64萬人。轄金勝、晉祠、姚村3個鎮,義井、羅城、晉源3個街道,90個行政村及18個社區。
  晉源,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僅建城史就有2500多年,是三晉文明的發源地之一。這裏曾為戰國七雄之一趙國的初都、北齊別都、唐北都以及後唐、後漢、後晉等國的都城,還是張氏和王氏的根祖之地,曾造就出李世民、王昌齡、白居易等一大批歷史文化名人,被譽為“竜興之地”、“唐之根、晉之源”。歷史遺存豐厚,現存各類文物古跡百餘處,其中晉祠、竜山石窟、古晉陽遺址、天竜山石窟和明秀寺等5處國傢級保護文物都享譽海內外。氣候宜人,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四季分明,降水充沛。環境優美,西邊山均有良好的森林植被和珍奇的野生動物,山區森林覆蓋率近60%,5.1平方公裏的晉陽湖是華北最大的人工湖。區內現有高速公路出口四處,307國道、太汾路縱貫全區,四通八達,交通便捷。晉源,是一個集山水風光與人文景觀為一體,歷史文化、特色文化和現代文明相融合的優美區域,太原市第三次黨代會確定為“文化生態旅遊區和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區”。
  晉源,是太原城市經濟發展的熱點區。近年來,全區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和諧發展為主題,以緑色轉型為着力點,以改善民生為根本,搶抓機遇,開拓創新,努力建設文化生態旅遊區、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區和依山傍山靚麗新城區,全區呈現出經濟發展提速、社會發展和諧、環境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富裕的良好局面。2007年,全區生産總值完成44.97億元,增長12.2%;農民人均純收入5782元,增長10%;固定資産投資完成23.36億元,增長55.7%;財政總收入完成2.9億元,增長56.3%;一般預算收入完成9796萬元,增長29%,財政收入總量和增幅均創晉源區建區以來最好水平。
  昔日晉陽古老文明,今日晉源與時俱進。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晉源人民將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和諧發展為主題,解放思想,務實創新,勤奮工作,努力把晉源建設成為文化生態旅遊區、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區和依山傍水靚麗新城區。
行政區域
  晉源區地處太原市西南,北起義井東街,與萬柏林區相依,南至姚村鎮高傢堡村,西南與清徐縣、古交市接壤,東以汾河為界,與小店區隔河相望。南北長23.3公裏,東西長20.3公裏,區域面積287平方公裏,約占太原市土地總面積的20.6%;總人口近1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6.5萬人,農業人口11.3萬人。轄金勝、晉祠、姚村3個鎮,晉源、義井、羅城3個街道,90個行政村,18個居委會。區政府設在晉源街辦南的晉源新城。
自然條件
  晉源區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9度,無霜期170天,年均降雨量462毫米,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大自然賦予晉源區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蒙山、太山、竜山、天竜山,都有較好的森林植被和珍奇的野生動物。西邊山覆蓋着全區90%的森林,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僅天竜山一帶就有鳥類150餘種,有國傢一、二類保護動物褐馬雞、金雕、天鵝等。同時,西部山區又是資源富存區,擁有豐富的礦産資源,原煤儲量2億噸,石膏儲量3500萬噸,還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等礦産資源。地表水與地下水儲量豐富,是北方城市中少有的富水區。開發利用水總量為8039.79立方米/年。按水源分類:地表清水3050萬立方米,占總量的37.94%;地下水4989.79萬立方米,占總量的62.06%。特別是晉祠的難老泉水、善利泉水自古聞名於世,5.1平方公裏的晉陽湖是華北最大的人工湖。深厚的文化底藴是獨特的自然景觀渾然一體,形成了黃土高原上少有的山水風光,為晉源建設旅遊經濟特色區提供了豐富的旅遊資源。
  經濟概況
  “十五”時期,是該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時期。五年來,在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路綫、方針、政策,緊緊圍繞“率先發展、強區富民”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全區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發展環境持續優化,圓滿完成了“十五”計劃的各項目標任務,為今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 “十五”期末,全區生産總值實現31.6億元,年均增長16.5%(原口徑),超過“十五”預期8.5個百分點(原口徑);財政總收入2.05億元,比2000年的6125萬元增長235%,年均增長20%以上;農民人均純收入4776元,比2000年的2862元增加1914元,年均增長10.8%。農民人均純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比2000年增長60%以上。
  。經濟結構調整取得階段性成果,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三次産業結構漸趨合理,經濟增長方式正由粗放型嚮集約型、效益型轉變。大力改造提升傳統産業,發展新興産業,形成了化工、紙業、醫藥、煤炭開採及深加工等四大優勢支柱産業。工業企業整體素質不斷提高,規模以上企業從“九五”期末的13個發展到33個;優勢産品不斷做優做精,僑友順酐、伸華炭黑、偉業造紙等位居國內同行業前列。民營經濟迅猛發展,在全區經濟中的比重達80%以上。工業園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北部醫藥園區完成産值5000萬元。農業種植結構逐步優化,糧經比由2000年的8:2調整為5:5。日光節能溫室從3萬間發展到近10萬間,“5422”農業園區建設工程基本完成,各類農産品初加工率達到50%,蔬菜、苗木花卉、林果、畜牧等四大特色産業效益不斷提升,初步形成了西邊山林果帶、中部高效農業帶、東部汾河沿綫生態林帶“三帶”和種、養、加相結合的産業結構。第三産業大步邁進,從單一的交通運輸業嚮旅遊、餐飲、休閑娛樂、物流配送等高層次、寬領域拓展。市場建設日益完善,萬國汽貿、新源集貿等專業市場形成規模,康莊生態園、竜山滑雪場健康運營,全區商貿業由個體分散經營嚮同類集中。城鄉貿易日益繁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7.09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
  。基礎設施建設成效顯著,城鄉統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五年來,固定資産投資纍计完成35億元。晉源新城完成投資3.5億元,基礎配套日益完善;較好地完成晉祠拆遷任務,晉祠新鎮投入使用;環境綜合整治紮實推進,城鄉環境面貌明顯改善。全區新建、改造公路200余公裏,舊晉祠路拓寬改造、新晉祠復綫緑化、亮化和美化工程順利完成。村村通工程取得重大進展,90個行政村全部通了油路,農村客運班車通車率達97%。完成集中供水工程47處,解决了4萬多群衆的飲水睏難和水質不達標問題。
  。生態環境日益改善,可持續發展的資源環境基礎進一步鞏固。園林城區創建成效不斷顯現,纍计完成造林面積5427公頃,森林覆蓋率達22.89%,被省政府評為林業建設先進區;全區城市緑化覆蓋率和緑地率分別達到48.39%和30.38%,人均緑地面積達10.47平方米。對破壞環境的非煤礦山企業進行清理整頓,關停取締了75傢耗能高、污染重的土小企業,在晉祠和羅城地區創建了2平方公裏無燃煤區,各種污染物排放得到有效控製,生態環境不斷改善,被國務院批準為全國第八批生態示範區建設試點。
人力資源
  晉源區有着豐厚的文化底藴和文物歷史資源,境內現存各類文物古跡95處。太原市被列為國傢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有五個,晉源區就占了四個:晉祠、天竜山石窟、古晉陽遺址、竜山石窟。古遺址10處,最著名的有晉陽古城遺址;石窟、古墓、造像、摩崖19處,最著名的有天竜山石窟、竜山道教石窟、北齊婁睿墓、虞弘墓、春秋大墓、西山大佛、北齊童子寺連理塔等;古建築65處,其中久負盛名的晉祠古建築群,雲集了中國古建樓、臺、殿、閣、亭、榭、軒等建築,有聖母殿、魚沼飛梁、獻殿等古建國寶,祠內群樹交蔭,晉水穿鑿其間,難老泉、宋塑、周柏並稱為"晉祠三絶"。唐代大詩人李白曾用"時時出嚮城西麯,晉祠流水如碧玉。浮舟弄水鼓簫鳴,微波竜磷莎草緑"的詩句來描繪晉祠美景。除此之外,還有明秀寺、張氏祖祠臺駘廟、晉源文廟等。古晉陽還是許多炎黃子孫的開姓立祖之地。許多中華民族姓氏與這裏有着淵源關係,有已經認可的"王氏"和"張氏"的祖地。古晉陽還曾經造就過王之煥、王維、王昌齡、白居易等一批歷史文化名人。晉源區佛教、道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五教齊全,現有對外開放的佛教寺廟5個:古寨村彌陀寺,晉源西街普賢寺,武傢寨村觀音寺,花塔村華塔寺,姚村的仙岩寺,古城營村的阿育王塔(捨利塔)是區內佛教標志性工程;道教場所1個:金勝鎮西寨村的北極宮,是太原市唯一有專職道士的道教活動場所;天主堂14個,分為五府營、姚村、洞兒溝三個堂區,洞兒溝本堂樓群林立,設施齊全,緊鄰的七苦山上,建有"上天之門"、"祭壇"和"聖母大殿",形成了金碧輝煌的建築景觀;基督教活動場所3個,教會設在晉源南街;伊斯蘭教區2個,羅城、義井兩地的伊斯蘭教信衆分別為500餘人。
社會事業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經濟社會協調進步。 “十五”時期,社會事業項目纍计投入4890萬元。區實驗中學、實驗小學完工投用,教學條件明顯改善,師資力量不斷加強,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高。科技服務體係逐步完善,纍计轉化科技成果220餘項。計生基層基礎進一步夯實,長效管理機製不斷完善,符合政策生育率達95.9%。區、鎮、村三級醫療衛生體係不斷完善,為群衆提供了周到的醫療衛生服務。高質量完成了第一次經濟普查工作和1%人口抽樣調查工作。審計、檔案、雙擁、民族宗教、防震減災、老齡、婦女兒童、殘疾人,民兵預備役等各項事業也取得新成績。
英文解釋
  1. n.:  Jinyuan District
近義詞
晉源
相關詞
山西太原東大學校實驗中學鄉鎮晉陽
包含詞
晉源區簡介晉源區概述太原市晉源區
晉源區實驗中學太原市晉源區人民醫院太原市晉源區衛生防疫站
太原市晉源區姚村女子鼓樂團太原市晉源區姚村女子鑼鼓隊太原市晉源區地方病防治辦公室
分類詳情
張開開發區張開姚村鎮張開義井街道張開羅城街道張開晉源街道
張開金勝鎮張開晉祠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