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轄區 : 中國 >河北 >唐山 > 古冶區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代碼 Guye Qu District
  郵編:063004 代碼:130204 區號:0315
  拼音:Gǔ Yě Qū,Guye Qu
  
    古冶區位於唐山市區東部,距市中心28千米。面積263平方千米平方千米。人口36萬(2006年)。全區轄6個街道、5個鄉:林西街道、唐傢莊街道、古冶街道、趙各莊街道、呂傢坨街道、南範各莊街道、卑傢店鄉、王輦莊鄉、習傢套鄉、大莊坨鄉、範各莊鄉。區政府駐林西街道新林道。
    地勢北高南低,年均降水量590毫米,年均氣溫10℃。礦藏有煤炭、耐火粘土、石英砂岩、白雲岩、貂皮灰岩、竹葉岩、伊利石、熔劑灰岩、水泥灰岩和煤矸石等十大礦藏,是國傢重要的煤炭基地,境內有開灤礦務局所屬林西、趙各莊、範各莊、呂傢坨礦等。京哈鐵路與205國道東西過境。
  
  鄉級代碼:
  130204001 林西街道
  130204002 唐傢莊街道
  130204003 古冶街道
  130204004 趙各莊街道
  130204005 呂傢坨街道
  130204006 南範各莊街道
  130204200 卑傢店鄉
  130204201 王輦莊鄉
  130204202 習傢套鄉
  130204203 大莊坨鄉
  130204204 範各莊鄉
  
  1949年前屬灤縣,1950年為唐山市第七區,1955年為東礦區,1995年更名古冶區
  
    1997年,古冶區面積248.5平方千米,人口38.2萬,轄6個街道、5個鄉:林西街道、唐傢莊街道、古冶街道、趙各莊街道、南範各莊街道、呂傢坨街道、卑傢店鄉、王輦莊鄉、習傢套鄉、大莊坨鄉、範各莊鄉。區政府駐林西片區。
    2000年,全區總人口383209人,其中:林西街道 79515 唐傢莊街道 60269 古冶街道 28262 趙各莊街道 61840 呂傢坨街道 11411 南範各莊街道 17559 卑傢店鄉 31135 王輦莊鄉 33267 習傢套鄉 13296 大莊坨鄉 15929 範各莊鄉 30726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2002年底,古冶區面積248.60平方千米,人口38.32萬。轄6個街道、5個鄉,70個社區、123個行政村。區政府駐新林道。
區域概況
  古冶區位於市區東部,是唐山市六區之一,總面積253.4平方公裏,人口43萬。區人民政府駐地郵編:063100。行政區劃代碼:130204。區號:0315。拼音:Guye Qu。
  本區氣候屬於暖溫帶半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具有鼕幹、夏濕、降水集中、季風顯著、四季分明等特點。年平均氣溫11.2℃,年平均降雨量648.1mm,集中於7—8月,年平均風速2.1m/s,盛行w風,年頻率1l%、年靜風頻率6%。本區的風隨季節變化而變化。鼕季,西伯利亞附近廣大地區經常為較強的冷氣團控製,致使本區盛吹西北風;夏季,受海洋暖濕氣團影響,盛吹偏南風;春秋兩季是鼕季風和夏季風的過渡季節,風嚮多變。
  古冶區地理位置優越,交通通訊便利,距天津新港、秦皇島港、京唐港均不足百公裏,距津唐高速公路開平入口僅3公裏,205國道貫穿全境,30000門程控電話直撥國內外。
  古冶區是歷史悠久的重工業區,礦産資源豐實,工業基礎堅實,煤炭、耐火粘土、石英砂岩、水泥灰岩、煤矸石等礦藏儲量大,開採價值高。
  境內有部屬、省、市大中型企業40余家、區屬企業50余家,鄉、街企業100余家,股份製企業,私營企業、村辦企業及個體工商戶2000余家。主要産品有煤炭、鋼鐵、水泥、耐火材料、陶瓷、醫藥、紡織、服裝等400餘個品種。
  古冶區農業前景廣阔,全區耕地面積12萬畝、水澆地面積4.3萬畝,高效益菜地1萬畝,果園2.46萬畝,養殖水面1萬畝,開發潛力非常大。
  附:唐山介紹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唐山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極其重要的走廊。
  唐山市是河北省經濟中心,同時也是未來發展前景最好的一個城市。 唐山市是我國京津唐大都市圈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我國重要的新型高科技工業基地和環渤海地區中心城市,中國海運中心之一和東北亞重要城市,著名的現代化生態城市,現代化國際性港口大城市,被譽為北方深圳!
  現轄2市6縣6區和6個開發區(管理區、工業區、園區),總面積13472平方公裏,人口約730萬。市區面積3874平方公裏,人口約310萬;唐山地區2008年城市建成區(含縣城)面積約420平方公裏(再經過十年,唐山地區城市建成區可以達到750——800平方公裏),唐山地區城市人口2008年為300萬(2020年可達550萬左右),唐山中心城市2008年建成區面積為130平方公裏,2020年將達到230平方公裏。唐山是全國發達富裕充滿活力的大都市,同時也是我國科學發展的前沿!在2008年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群衆和專傢評選中(評選十名)唐山市排名第五,唐山市還多次被評為國傢園林城市和國傢衛生城市及全國文明城市!
  環渤海新聞網(www.huanbohainews.com.cn)是由唐山市政府新聞辦公室主管,唐山勞動日報社主辦的新聞綜合網站。是唐山繼報紙、電臺、電視臺之後的第四新聞媒體。它立足唐山,面嚮環渤海地區,嚮東北亞輻射,是世界瞭解唐山,唐山走嚮世界的一個非常重要窗口。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由南到北出現了三次重要跨越,80年代(改革開放初期)我們記住了深圳;90年代(改革開放深化期)我們記住了上海浦東;新世紀(科學發展新時期)我們將記住唐山和唐山曹妃甸!
  唐山2008年起,以“四大功能區”建設(曹妃甸國際生態城、鳳凰新城、南湖生態城、空港城)為重點的現代化大規模基礎設施建設格局已經形成。唐山曹妃甸國際生態城(唐山與瑞典意大利荷蘭新加坡等合作,全國衹有上海浦東中英生態城,天津濱海新區中新生態城可以與之相媲美)到2020年,將建成一座100萬——120萬人口的世界一流的生態城市、港口城市、示範性城市、國際性城市和環渤海中心大都市,這座由智慧的唐山人民建設起來的國際生態大都市,回答了未來100年甚至200年後世界城市發展的方向!2008年已經開始實施路、水、電、訊等配套設施工程,2009年將完成新城造地15平方公裏,濱海大道、曹妃甸行政中心、高檔住宅區、各種星級酒店和高規格的體育場館等大批重點項目約50多個已經加緊啓動和開工;鳳凰新城規劃面積23平方公裏,是具有商務中心、文化中心、金融中心、總部基地等功能的現代化標志性新城區。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公建、世界巨頭投資的商業及高檔住宅項目2009年進展得如火如荼;南湖生態城規劃面積91平方公裏,是市民中心、休閑度假勝地、在全國有很高知名度的文化創意園區和生態型示範新城。擴湖工程、環城水係一期、遺址公園、環湖景觀大道、封山緑化、開灤國傢礦山公園等工程2008年底已經完工,市民中心、工人文化宮、南湖美食城、高檔住宅樓、寫字樓、五星級大酒店、高科技裝備製造業産業園和動漫基地以及平房改現代化樓房等項目在2009年已經開始建設;空港城規劃面積20平方公裏,是以高新技術産業、現代物流業、現代服務業等新經濟産業為支撐的國際化、創新型新城。概念性總體規劃已經完成,村莊搬遷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在2009年已經開始全面啓動了。
地勢地貌
  古冶區地處燕山沉降帶東南部,冀東灤河(近期沙陡河)洪衝擊扇上。從北嚮南依次出露的地層有震旦係(以矽質石灰岩為主)、寒武係(以灰岩、泥岩為主)、奧陶係(灰岩)、石炭係、二迭係(煤和礬土層)。地表為第四紀覆蓋物,由北嚮南逐漸加厚。古冶區地勢北高南低,由東嚮西傾斜,北部以低山為主,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中部是幾條東西走嚮的山丘,海拔約70米;南部以衝積平原為主,海拔約40米;
  全區共分北部丘陵區、中部洪溝衝積扇山前平原,南部衝積平原和塌陷低窪地四種地貌類型。該區主要河流有石榴河、沙河。石榴河河水主要為附近煤礦的礦井水和城市污水,主要功能為農業灌溉。沙河屬季節性河流,河水主要靠降水補給,鼕春兩季河水很少,主要功能為農業灌溉。由於從地下采掘了大量的煤炭和矸石,使得局部地層變空,受上部岩層重力的影響,地表相應部分自然沉降,形成該地區特有的人工地貌──塌陷低窪地。
  地下水一部分是第四紀深層、淺層水,一部分是奧陶係石灰岩溶岩裂隙水。第四紀覆蓋物厚度為30~200米,連通性好,儲水量很大,-800米以上地下水非常豐富。奧陶係溶岩、裂隙水物理性質好,屬低礦化、微硬度水。
名勝古跡
  古冶和古老爺子
  好多年以前,山東連年遭旱災,鄉親們流離失所,四處逃亡。一位姓古的老漢攜妻帶子,一路討飯,最後落腳到古冶這個地方。他見這一帶的土地肥沃,當地種田人的日子還能過得去,便選了一塊平坦的地面蓋了一間小草屋,住下了。古老漢祖輩幾代都是打鐵的,他自然也有一身打鐵的技藝。於是他每天走村串莊,為鄉親們打造農具,深受農民的贊許。一來二去有了些積蓄,他就在傢裏生起小鐵爐,采當地礦石或溶一些廢鐵冶煉,鑄造農具出售,買賣越來越興隆。
  幾年後,又遷來了許多人,跟着古老漢學打鐵,古老漢在這些人中的威望越來越高了。他經得多,見得廣,鄉親們遇到什麽事都來求他幫忙,古老漢更是熱情仗義,有求必應。當地人們都親熱地稱他“古老爺子”,後來叫白了,便成了“古爺”。
  古老爺子死後,人們為了紀念他,把由他居住而後形成的村子叫古冶,並在每年農歷三月二十八日“古爺”生日那天舉辦花會,這就是後來的鐵器會。會上出售一些農具、兵器,鄉親們還扭秧歌、踩高蹺、跑旱船來表示對古老爺子的懷念,隨着古冶村日漸擴大,這個名字也就一直延續下來,三月二十八日的鐵器會也越來越熱鬧了。
  八套拉一輦
  相傳在王輦莊的南面有一條寬闊的驛道。唐太宗李世民東徵過這裏,行至村頭被風雨所阻,於是到村裏留宿。次日雲消雨霽,李世民乘車登程。剛嚮西行4裏,陷入膠泥中,忙讓侍衛找百姓幫忙。正逢農人在地頭歇煙,他們聽說皇上被睏,就從車上或犁上解下騾馬,套在皇車上。8個農人揚鞭吆喝牲口,繮繩頓時綳緊,皇車被拉出泥轍。李世民大悅,急忙召見8個農夫,詢問其姓氏,並按其所居各村,由北往南逐一禦封為:李傢套、於傢套、田傢套、習傢套、西營套、解傢套、楊傢套,封陷車的村子為“膠泥莊”,封避雨的村子為“王輦莊”。所以民間至今仍流傳着“八套拉一輦,拉過膠泥莊”的傳說。
  多寶佛塔
  多寶佛塔,在峪中古寺前,金代建。寺殿的後檐下有一口井,因嚴寒不凍,幹旱不涸而得名天井。今寺廟蕩然無存,唯井與浮屠尚存。多寶佛塔是1976年大地震幸存下來的較完整的密檐式古建築。塔高3丈5尺,青磚砌成,八角形狀,共7層,塔身各層的每個角上各懸挂一個銅鈴(現已丟失)。塔的結構第一層較高,以上6層之間距離較小。塔的四面各有一個2尺高的小碹洞,內雕佛像。塔南面的碹洞上鑲有一塊白色石板,上刻“多寶佛塔”四字。在東、西、北三面的碹洞上方雕刻有花紋。碹洞兩側刻有對聯。東側為“何群震振,持國握乾坤”。北側為“尋聲周沙界,慈非滿大千”。西側為“法權超苦海,仙樂引群生”。塔座上沿雕有16個小石佛像,八個角上各有一個小碹洞,內各有一個磚雕小佛像。因年久失修,塔基有損,1984年12月24日唐山市文化局撥款重修塔基。
  在多寶佛塔的西側,原有一座北朝南的彌勒寺,後改名為“靈雲寺”。據《灤縣志》記載,該寺建於金代,寺內有香火地四畝,正殿為滿堂佛,供奉佛像幾百尊,大者6尺許,小者尺餘,神態動作各異。彌勒寺的兩側各有一座廟宇,東側為窯神廟,西側為關帝廟。
  多寶佛塔東側約50米處,有一座丈高10餘層的磚砌小斜塔,嚮西北方向傾斜20度許。塔身中部鑲有一塊青石,上有正楷刻字“白雲法師墓”,當地人稱“和尚墳”。斜塔和靈雲寺“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已無跡可考。
  多寶佛塔北面的山名為白雲山,因雨後常有白雲繚繞而得名,又稱自來峰。此處清代以前風景優美,為“灤州十景”之一——“秋嶺鬆雲”。當時夾路長鬆,四周青障。知州吳士鴻遊此題詩:“選勝探奇幾定蹤,更尋僧捨曳疏筇。靈湫濤出鞦韆鑒,鷲嶺飛來十丈峰。鬆澗陰深時見鹿,岫雲舒捲每從竜。倦遊未忍言歸去,百八聲傳別院中。”
  清邑人汪鑒詩云:“礦懷隨處寄遊蹤,峻嶺嵯峨自倚筇。颯爽鬆濤常帶雨,溟蒙雲氣欲遮峰。岩巔剎古飛靈鷲,湫底波澄隱蟄竜。倦拂石衣聊小憩,遙天陡落一聲鐘”。清邑人李恩捷詩云:“貪尋勝事覓遺蹤,穿破芒鞋更曳筇。澗底長流不宿水,雲間高聳自來峰。潭深帶月開金鑒,鬆老無風起臥竜。自是名山藏古剎,等間清磬問疏鐘。”
歷史沿革
  古冶區,商代屬孤竹國,春秋為山戎地,戰國時屬燕國,漢代屬幽州右北平郡,三國時屬曹魏遼西郡海陽縣,晉、南北朝時仍為海陽縣屬地,北齊時並入肥如縣。隋朝屬右北平郡盧竜縣,唐時屬河北道平州,宋時為契丹轄地。契丹置灤州後,一直屬灤州。遼代時大部為灤州石城縣所轄。遼保大三年(1123年)灤州歸屬北宋,北宋改石城為臨關(又稱臨閭)。半年後,金破平州(今盧竜、灤州屬之),歸金管轄。金至寧元年(1213年)灤州屬蒙古。四年後(蒙古太祖十二年,公元1217年),蒙古任命鮮卑仲吉為灤州節度使(卑傢店人)。蒙古至元五年(1268年),蒙古將石城並入義豐,全境又屬義豐縣。明洪武二年(1369年),義豐並入灤州。明永樂二年(1404年),灤州土著戶編社,外來戶編屯,下設65個社、屯,全境村莊大多數孩古社、廣益屯等。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廢社、屯,建警區,全州劃為10個區,全境多屬第十區,少數在第一、二區,直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無變化。
  古冶區的形成,始於19世紀80年代林西礦建礦之時,儲量豐富的優質煤炭和林西礦、趙各莊礦、唐傢莊礦的建立是礦區形成的决定因素。“洋務運動”中,以清朝北洋大臣,直隸總督李鴻章為首的洋務派,為了加強國防力量,開始興辦工業,開發煤、鐵礦。清光緒二年(1876年)李鴻章奏準朝廷,派候補道員唐廷樞“勘察開平煤鐵情形”,次年成立了開平礦務局。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籌建林西礦;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袁世凱籌辦的灤州礦務局於宣統二年(1910年)建成趙各莊礦;其後,開平礦務局、灤州礦務局合併,稱開灤礦務局。合併後,民國7年(1918年)籌建唐傢莊礦,民國13年(1924年)建成。3礦建立後,這一帶民稱“東三礦”。
  林西礦建成後,礦址所在的林東、林西得以迅速發展形成林西生活小區;趙各莊礦的建成使趙各莊、顧傢莊、樓子莊3個村形成趙各莊生活小區;唐傢莊礦建成後,原名唐莊子的小村也發展成了煤礦生活區。儘管3礦建成時間不同,3片生活區形成有先有後,但由於都是為礦區服務,所以生活區基本構成均極相似:隨着廠礦的建立,出現大批産業工人,人口激增;富麗豪華、環境優美的“員司房”與低矮、陰暗、潮濕的“鍋夥”並存,是外國資本傢以及為其服務的高級員司與礦工的生存條件鮮明對比;街衢定型,城區面貌逐漸顯現。到了20世紀30年代初,東三礦城區的基本輪廓和居住條件、生活條件(如商業、服務業、修理業)已初具規模。
  其實,在“東三礦”之外,還有一個獨立的生活區,它就是古冶。在建礦前,除古冶以外,這裏僅有分散座落的幾十個村莊。古冶發祥最早,商代就有人居住,到明朝晚期已是鄉間集鎮。光緒十五年(1889年)建古冶火車站,從而交通和工商業迅速發展。因其地處林西礦、趙各莊礦、唐傢莊礦之間,3礦建立後,為了煤炭外運,各礦都築鐵路與古冶相接,古冶成為物資集散中心和為煤礦生活服務的商業中心。這樣,形成了以古冶為商業、交通中心,通過煤礦鐵路和公路與林西生活區、趙各莊生活區、唐傢莊生活區相連接的整體佈局,4個獨立的為煤礦服務的生活區,合起來形成城區結構。
  古冶區於民國37年(1948年)12月12日解放,旋即歸唐山市管轄。其中林西、古冶為唐山市第七區,趙各莊為第八區,唐傢莊為第九區。後因第七區過大,於1949年6月將古冶劃出,成立第十區(林西第七區的名稱不變)。4個區分別建立區公所,屬唐山市市政辦事處領導。1950年6月,4個區合併,稱唐山市第七區,成立區公所。同年12月,第七區公所撤消,建第七區人民政府,歸唐山市人民政府領導。至此,區境歷史上第一次有了整體的行政建置。1955年,唐山市第七區改名為唐山市東礦區。1995年,唐山市東礦區改名為唐山市古冶區
行政區劃
  古冶區轄6個街道、5個鄉:林西街道、唐傢莊街道、古冶街道、趙各莊街道、呂傢坨街道、南範各莊街道、卑傢店鄉、王輦莊鄉、習傢套鄉、大莊坨鄉、範各莊鄉。古冶區鄉街、村信息
  古冶區鄉街包括:
  王輦莊鄉、卑傢店鄉、範各莊鄉、大莊坨鄉、習傢套鄉、唐傢莊街道、趙各莊街道、林西街道、古冶街道、南範各莊街道、呂傢坨街道。
  王輦莊鄉所屬村:
  任莊子村 長山溝村 甘雨溝村 白雲山村 前水峪村 後水峪村 抹軸峪村 大水峪村 塔山營村 杏山溝村 磨石板村 南場村 王輦莊一街村 王輦莊二街村 王輦莊三街村 王輦莊四街村 蘆莊村 前金莊村 北金莊村 崔尹莊村 車莊子村 大笪莊村 小笪莊村 石匠營村 劉傢窪村 馬莊子村 太古莊村 新白道子村 東白道子村 西白道子村 大菜園村 小菜園村 小古莊村 西趙各莊村 無水莊村
  卑傢店鄉所屬村:
  徐莊子村 七百戶村 海子沿村 徐傢樓村 前巍峰山村 後巍峰山村 北範各莊二街村 北範各莊三街村 橫河村 艾傢圈村 李莊子村 龔莊村 小辛莊村 河南莊村 劉莊村 大城鎮村 北寺村 北範各莊一街村 卑傢店一街村 卑傢店二街村 卑傢店三街村 棗園村 毛山村 王莊子村 平臺子村
  範各莊鄉所屬村:
  範各莊村 張莊窠村 大赤口村 小劉莊村 前仁裏村 後仁裏村 周莊子村 汀上村 排各莊村 前嶽各莊村 後嶽各莊村 王喜莊村 甘義莊村 大李莊村 小李莊村 小嶽各莊村 小西莊村 小郝莊村 小寨村 卜大寨村 佃大寨村 孟大寨村 小殷各莊村 前殷各莊村 董各莊村 小赤口村 尖角村 大安各莊村 南安各莊村 北安各莊村 呂傢坨村 後殷各莊村
  大莊坨鄉所屬村:
  黑鴨子村 杜軍莊村 新莊子村 雷莊村 小任傢套村 小建洲營村 大莊坨村 大建洲營村 小莊坨村 雙閤村 鬍莊村 東興街村 前興街村 永興街村 北興街村 林西村
  習傢套鄉所屬村:
  東李傢套村 劉莊村 張莊村 古冶西街村 新立村 黃坨村 西李傢套村 習傢套村 於傢套村 西營套村 解傢套村 楊傢套村 任傢套村 古冶東街村 勝利村
民俗風情
  春節:在民間習俗中,春節是古老而又最為隆重的節日。在農村,一般從臘月二十三就進入了過年階段。臘月二十三,俗稱“小年”。相傳這一天是“竈王爺”上天的日子,他要嚮玉皇大帝報告人間善惡。過去有“二十三,糖瓜粘”的童謠,人們用糖瓜祭竈神,為的是用又甜又粘的糖瓜粘住竈君的嘴,免得在玉皇面前講人間的壞話。還要供上黑豆、甘草和一碗水,以祭竈君所騎之馬。竈上對聯大都寫“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是一種迷信。在生産力和科學都不發達的年代,竈王便成了農民崇拜的對象。建國後,祭竈的習俗已經逐漸斷絶。人們在這天都要“掃房”(也有的地方在二十四掃房),這個習俗由來已久。這天早飯後,人們把屋裏屋外、房前房後徹底清掃一遍,傢具、衣服洗滌一新,幹幹淨淨的迎接春節。
  過了臘月二十三,過年的氣氛就更濃了。民謠說:“二十四,掃房子(也有說“二十四,寫大字”的);二十五,做豆腐;二十六,割年肉;二十七,殺年雞;二十八,貼年畫(指年畫、窗花、對聯等);二十九,糊香鬥(燒香時用的香鬥);三十兒,流油兒(指煉油、燒肉、炒肉);初一,初二磕頭兒(指小輩的給長輩的拜年)”。這些天,人們都忙忙碌碌,準備過年。臘月二十八,傢傢都在門口貼上大紅醒目的春聯,以此來烘托喜氣洋洋的節日氣氛,表達自己的心理願望。臘月的最後一天是除夕,俗稱“大年三十”。這天,全家老少歡聚一堂,共進豐盛的晚餐。舊時,在除夕之夜有“守歲”的習慣,全家坐在一起,歡歡笑笑,享受天倫之樂。在這新舊年交替之際,辭舊迎新,守歲至半夜,人們還要吃除夕晚上包好的餃子。取其“更歲交子”(新舊年交替自子時起)之意。這大概是餃子的來歷吧。
  陰歷元旦,俗稱“大年初一”。人們很早就起來放鞭炮,相傳此舉是為了驅逐“山魈”。山魈,據說是古時深山裏的一種兇惡的獨角鬼怪,但是它最怕聲響,人們就用燒竹子的爆破聲來嚇跑它。有了火藥後,人們就用火藥裝入竹筒,做成爆竹,後用紙製筒,也稱爆仗或炮仗。到現代,人們已不相信什麽“山魈”了,但還是習慣在春節放鞭炮,藉以歡慶節日,振奮精神。所以,從大年三十晚上到大年初一清早,鞭炮聲總是連綿不斷。近些年來,鞭炮、煙花工藝更臻精妙,創製了很多新品種,更給春節增添了歡樂氣氛。初一早晨吃完餃子後,小輩要給長輩拜年,行作揖磕頭禮。長輩要給小輩“壓歲錢”。在路上相遇,一般都說“恭喜發財”、“過年好”之類的吉利話。鄉鄰如有不和睦者,也藉此機會消除隔閡。正月初五稱為“破五”,人們都在“破五”前後互相宴請,表示親密無間,友好相處,以此來增進友誼。
  元宵節: 農歷正月十五,俗稱“元宵節”,它是春節後的第一個月圓之日。元宵節也叫“燈節”,本縣在正月十五前後,許多鄉村都舉辦花會,有旱船、中幡、高蹺、秧歌、武會等等。他們都串村演出,演出時鞭炮齊鳴,鑼鼓喧天,熱鬧非常。到了80年代,在文化部門的組織下,元宵節更為隆重。這一天,縣城裏道道花會,接踵而至。到了晚上,還要舉辦放煙火、燈謎晚會、跑花燈等活動,煙花五彩繽紛,花燈別緻新穎。縣城的男女老幼、鄉下的青年人等,都擁到街道兩旁飽享眼福。觀看者多達數萬人。
  元宵節吃元宵,因元宵形圓音圓,表示“團圓之意”,象徵吃了元宵就一傢團圓和睦。元宵或用水煮,或用油炸,吃起來甜糯軟滑,味美可口。
  竜頭節 :農歷二月初二,傳說是竜擡頭的日子,名曰“竜頭節”。人們傳說,竜王在這天要去天宮領令,準備為民行雨。人們為使一年風調雨順,做“竜皮”(煎餅)、“竜蛋”(粘餑餑)、“竜須”(麵條)來供奉它。至今每到“二月二”,人們總是習慣食用煎餅,粘餑餑和麵條等。
  清明節: 清明節又叫“寒食節”。主要風俗是:禁火寒食,祭祀祖先。相傳是春秋時期晉文公重耳為悼念亡臣介之推而沿襲下來的一種祭禮形式。近代,在清明節這天禁火寒食的人已基本沒有了,但利用清明節悼亡祭祖的習俗卻一直沿襲下來。人們懷念已故的親人,在墳前燒香上供,在墳頭上壓紙錢,以此來表示對親人的懷念。建國後,上墳燒紙的習慣逐漸減少。但學生和教師們每年都要去祭掃烈士墓,緬懷先輩的功績,從而受到革命傳統教育,漸已形成了一種新的習俗。
  端午節:農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端”即“初”的意思;“午”是按幹支排列而來,五月正是“午月”。所以五月初五就叫“端五”這天人們習慣在門上插艾蒿,包粽子,兒童帶五色綫。端午早晨,門上插艾蒿,傳說是唐朝百姓在黃巢起義時為避災難而沿襲下來的。其實,端午插艾,是講衛生的習俗。因為艾蒿具有避瘟解毒之功能。這是一種值得繼承的良好習慣。包粽子,相傳是為紀念兩千多年前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本縣的粽子,多用黃粘米、粘高粱米、江米、大棗、豇豆等原料,用葦葉包成菱形。煮熟後蘸糖吃,味美香甜。端午前後,兒童們在手腕、腳腕上係五色綫,說這樣可以除病祛災,長命百歲。據說一切邪鬼、瘟神等都怕五色綫,人們就把它當護身符了。這個習俗帶有迷信色彩,建國後逐漸廢除了。另外,還有兒童們有胸前戴荷包、剪紙葫蘆貼在門上的習俗,據說它們可以收服瘟災。在本年出嫁的閨女,要回娘傢過節,稱為“躲端午”。這些習俗也已逐漸廢除了。
  乞巧節:農歷七月初七,民間稱為“乞巧節”。傳說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晚上相見一次,普天下的喜鵲都飛到銀河兩岸,搭起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過鵲橋相會。織女是天宮有名的巧女,婦女們都在這天晚上趁她離開天宮與牛郎見面的時候嚮她乞求智巧,所以人們稱七月七為“乞巧節”。這天晚上,姑娘、媳婦們打一盆水放在黃瓜架下,傳說能在水中看到牛郎與織女相會的影子。中午,她們往水盆中扔花針,如果花針的影子象棍子,手就拙;如果花針的影子象剪子,手就巧。建國後,這些習俗已不存在。
  麻姑節:農歷七月十五為“麻姑節",俗稱“鬼節"。相傳,麻姑無兄弟姐妹,她為了侍奉二老雙親,一直未出嫁。到父母雙亡時,她已成了老年人。她感到無依無靠,孤苦伶丁,便在七月十五這天晚上投河而死。鄉親們念麻姑是個烈女,又是個孝女,便把蠟燭插在瓢上,點燃後放在河裏,叫“撒河燈”,為麻姑照亮。同時還為麻姑擺上供品,燒紙錢,以此來表示人們對麻姑的懷念,對後輩子女也是個教育。此習俗建國後已經絶跡。
  中秋節:農歷八月十五是中秋節,也是“團圓節”。中秋節親朋之間互相饋贈月餅。這時的五穀雜糧相繼成熟,人們為了慶祝豐收,中午要吃一頓豐盛的午餐。晚上要賞月,並吃些西瓜、月餅等圓形的食品,邊吃邊講關於月亮的故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桂、仙兔搗藥等。外出辦事或遠離家乡的人,也要趕回傢中團聚。新出嫁的閨女和未結婚的兒媳,一般要在八月十六接來吃“餐遺”。
  寒衣節:農歷十月初一是“寒衣節”。此時已進入鼕季,天氣逐漸寒冷,人們都要換上棉衣,於是想到已故的親人也該換寒衣了。舊時人們有在墳前燒五色紙(剪成衣服狀)的習俗,叫作“送寒衣”,以此來表示對親人的悼念。此習俗帶有迷信色彩,今已不多見。
  臘八日:農歷十二月初八,俗稱“臘八”。相傳“臘八"是佛祖釋伽牟尼成道的日子。最早是寺院的和尚在這一天煮粥祭佛,後來傳為民間習俗。又一說,此時一年的收穫已經完畢,應祭萬物之神以表農傢的心意。從古至今,臘八這天,傢傢都要做上一頓“臘八粥”。一般用粳米、小米、高粱、黃米、爬豆(豇豆)、大棗、慄子、花生等原料,煮熟後香甜可口。人們習慣在這天腌“臘八蒜”。將剝好的蒜用醋浸泡,密封起來,20天後,蒜變成緑色,味道極美,是吃水餃的好佐料。舊時,出嫁不久的閨女在媽傢“躲鼕”,到這天吃過“臘八粥”就得回婆傢準備過年了。
英文解釋
  1. n.:  Guye District
近義詞
古冶
相關詞
唐山市唐傢莊街道
包含詞
古冶區林西賓館唐山市古冶區衛生防疫站唐山市古冶區截癱療養院
古冶區寶苑工藝美術製品廠唐山古冶區超鑫服裝廠唐山市古冶區東亞服裝廠
唐山市古冶區紡織批發公司唐山市古冶區成人教育學校唐山市古冶區林西吉祥飯店
唐山市古冶區勞動服務公司服裝刺綉廠唐山市古冶區冠隆化纖有限公司古冶區城鄉建設管理局職工學校
分類詳情
張開唐傢莊街道張開林西街道張開古冶街道張開趙各莊街道
張開呂傢坨街道張開南範各莊街道張開範各莊鄉張開大莊坨鄉
張開習傢套鄉張開王輦莊鄉張開卑傢店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