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408400 代碼:500119 區號:023
拼音:Nán Chuān Qū 英譯:Nanchuan District
南川區是重慶市轄區,位於重慶市南部,北緯28°46′-29°30′、東經106°54′-107°27′。東南與貴州省道真縣、正安縣、桐梓縣接壤,東北與武隆縣為鄰,北接涪陵區,西連巴南區、綦江縣、萬盛區。總面積2601.92平方千米。總人口65.07萬人(2006年末),其中農業人口 55.21萬人。
全區轄3個街道、15個鎮、16個鄉: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三泉鎮、南平鎮、神童鎮、鳴玉鎮、大觀鎮、興隆鎮、太平場鎮、白沙鎮、水江鎮、石墻鎮、金山鎮、頭渡鎮、大有鎮、合溪鎮、黎香湖鎮、石蓮鄉、木涼鄉、河圖鄉、乾豐鄉、騎竜鄉、魚泉鄉、中橋鄉、鐵村鄉、德隆鄉、慶元鄉、古花鄉、峰岩鄉、民主鄉、冷水關鄉、石溪鄉、福壽鄉。區政府駐東城街道。
境內屬丘陵槽壩地帶,地形以山為主,地勢呈東南嚮西北傾斜。最高海拔2251米,最低海拔340米,城區海拔550米。有鳳嘴江、竜川江、大溪河、梨香溪等,分屬長江流域烏江、綦江水係。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侯,年均降水量1185.2毫米,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日照1273小時,無霜期為305天。煤炭、鋁土、硫鐵礦、石英砂、石灰石等礦藏豐富。
川黔鐵路、渝懷鐵路、南涪鐵路、萬南地方鐵路、滬漢蓉大通道,渝湘高速公路、省道雷(神殿)石(柱)、渝(重慶)道(真)公路過境。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東漢陽嘉二年雷劈石崖墓群和南宋抗元名城竜岩城,金佛山國傢級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森林公園、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國傢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國傢自然遺産,旅遊地有三泉公園、尹子祠、文峰塔、一綫天以及省級森林公園楠竹山南部景區。 |
|
【拼音】 Nanchuan qu
【位置】 重慶市
【面積】 2602平方千米
【人口】 64萬(2001年)
【代碼】 500384
【郵編】 408400
【駐地】
【區劃】 轄3個街道、14個鎮、17個鄉
【沿革】 2000年轄隆化、三泉、南坪、神童、文鳳、大觀、興隆、太平場、白沙、水江、石墻、金山、頭渡、大有、合溪、鳴玉16個鎮;石蓮、嶺壩、木涼、乾豐、魚泉、青竜、騎竜、德隆、慶元、古花、馬嘴、民主、冷水關、石溪、福壽、沿塘、峰岩、河圖、土溪、鐵村莊、中橋21個鄉。
南川市行政區劃調整(渝府[2001]212號 2001年8月31日)將現有的37個鄉鎮調整為34個街、鎮、鄉。其中撤銷6個鄉鎮,新建3個街道辦事處,擴大4個鎮行政區域,保留27個鄉鎮。調整後,鄉鎮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70.3平方千米擴大至76.5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17370人增至18903人。具體調整方案如下:
一、撤銷6個鄉鎮
撤銷隆化鎮、文鳳鎮和沿塘、青竜、嶺壩、馬嘴等4個鄉。
二、新建3個街道辦事處
(1)東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新建路54號,管轄原城東辦事處、城北辦事處所屬行政區域和原街道、城中辦事處所屬灌壩、後街、南門橋、西街、西城外等居委會的一部分,渚堰塘、東城外、東城門、中和街、北街、北城處等居委會和水口村、北較村、花果村、黃泥堡村,面積99.26平方千米,總人口8.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26萬人,轄11個村委會,20個居委會。
(2)南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南大街132號,管轄原城南辦事處、文鳳鎮所屬行政區域和原街道、城中辦事處所屬灌壩、後街、南門橋、西街、西城外等居委會的一部分,南園路、三聖路居委會,面積208.41平方千米,總人口7.1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1萬人,轄16個村委會,18個居委會。
(3)西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竜濟橋,管轄原城西辦事處、沿塘鄉所屬行政區域和原街道、城中辦事處所屬西街、西城外居委會的一部分,東方紅村、長遠村、黃桷村,面積60.83平方千米,總人口5.0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7萬人,轄14個村委會,14個居委會。
三、擴大4個鎮的行政區域
(1)三泉鎮:鎮政府駐地三泉,管轄原三泉鎮和原馬嘴鄉所屬的團山、叢嶺、小河、天坪、落星、馬嘴等6個村的行政區域,面積191.5平方千米,總人口1.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12人,轄22個村委會。
(2)水江鎮:鎮政府駐地水江石,管轄原水江鎮和青竜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233.03平方千米,總人口5.00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11人,轄34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3)南平鎮:鎮政府駐地陳傢場,管轄原南平鎮、嶺壩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29.92平方千米,總人口3.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73人,轄23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
(4)大有鎮:鎮政府駐地大鍋廠,管轄原大有鎮、馬嘴鄉雲峰村、嶝山村、水源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20.69平方千米,總人口1.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41人,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四、保留10個鎮17個鄉:保留神童、大觀、興隆、太平場、白沙、石墻、金山、頭渡、合溪、鳴玉等10個鎮和石蓮、木涼、河圖、土溪、乾豐、騎竜、魚泉、中橋、鐵村、德隆、慶元、古花、峰岩、民主、冷水關、石溪、福壽等17個鄉行政區域不變。 |
|
南川區位於重慶市南部,東南與貴州省道真、正安、桐梓縣接壤,東北與武隆縣為鄰,北接涪陵區,西連巴南區、綦江縣、萬盛區。總面積2602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郵編:408400。區號:023。拼音:Nanchuan Qu
南川區轄3個街道、14個鎮、17個鄉: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三泉鎮、南平鎮、神童鎮、鳴玉鎮、大觀鎮、興隆鎮、太平場鎮、白沙鎮、水江鎮、石墻鎮、金山鎮、頭渡鎮、大有鎮、合溪鎮、石蓮鄉、木涼鄉、河圖鄉、土溪鄉現改為黎香湖、乾豐鄉、騎竜鄉、魚泉鄉、中橋鄉、鐵村鄉、德隆鄉、慶元鄉、古花鄉、峰岩鄉、民主鄉、冷水關鄉、石溪鄉、福壽鄉 |
|
南川已融入重慶1小時經濟圈
一小時經濟圈“是指以主城為核心,在交通1小時可通達的範圍內,形成一個具有明顯聚集效應、具備競爭優勢的西部地區最大城市群。照初步構想,一小時經濟圈”由24個區縣組成。這些區縣包括:主城9區、南川、雙橋、長壽、合川、涪陵、永川、江津、萬盛、璧山、綦江、榮昌、大足、潼南、銅梁、武隆。
重慶南川工業園區交通便利,,到重慶火車北站,重慶江北國際機場,寸灘國際集裝箱碼頭衹需40分鐘。正在建設中的南涪鐵路直接連接渝懷鐵路。經由懷化樞紐站,可達到南方各大城市。南涪鐵路直接抵達涪陵深水港。可由萬噸級船隊運輸貨物抵達上海。渝湘高速直接可以到達長沙、上海等全國各大城市。經重慶外環可通達成都、四川等地。
正在建設的南川到萬盛的高速公路。建設完成後經由綦江可直接連接出海大通道,到達北海、湛江等到南方沿海城市。同時南涪高速也在建設中! 到時南川的交通就更便利! |
|
全區旅遊資源種類涵蓋8大主類,35個亞類,92個基本類型。其中風景區有金佛山、楠竹山、山王坪等景區,峽𠔌景觀有神竜峽、灰釺河等,文物保護單位有竜岩城、東漢摩崖石刻、尹子祠等,紅色旅遊資源有革命烈士陵園、韋奚成革命烈士故居等。衆多的自然與人文景區景點,如一顆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大婁山麓、風水河畔。
在全區旅遊資源中,金佛山集國傢森林公園、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傢自然保護區、國傢首批科普教育基地、國傢自然遺産於一身。是南川區最具代表性的旅遊勝地。
①“金佛山”名的由來
金佛山,又名金山,古稱九遞山。其所以稱金山、金佛山,是因夏秋晚晴,落日餘暉把絶壁山崖映染得金碧輝煌,光燦燦猶如金山一座;有時又像一尊巍立的金身大佛,閃射出萬道霞光,山即是佛、佛便是山。昔日詩有“金佛何崔巍、飄渺雲霞間”之句,可謂形容盡致。稱之為九遞山,即山有九層、九折、九峰,重巒疊嶂之意。
②金佛山資源特色
金佛山位於南川區南部,素被譽為蜀中四大名山之一。金佛山景區規劃面積441平方公裏,核心景區66平方公裏。金佛山於1988年被評為國傢級風景名勝區,後於1994年、1999年、2000年和2006年,先後被評為國傢森林公園、國傢級自然保護區、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國傢自然遺産。1999年和2003年,金佛山以其喀斯特地區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喀斯特地貌特徵,先後兩次列入申報世界自然遺産預選名單。金佛山所擁有的“五頂國傢級桂冠”不僅在重慶乃至西南,甚至在全國都極為鮮見。金佛山特色突出:金佛山是南川人民的一座“金山”。“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金佛山不僅對保持水土、改善氣候、緑色環保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同時所産出的金佛山方竹筍、金佛山中藥材等特色産品,為富裕地方百姓提供了巨大的經濟動力。金佛山體量宏大、物寶天華,為大手筆、大氣魄興旅遊提供了條件、創造了可能。金佛山是重慶人民的一座“福山”。春天,這裏是花的海洋。6960餘萬株喬木杜鵑花將金佛山裝扮得分外妖嬈。夏天,這裏是“清涼世界”。金佛山是重慶這個“大火爐”距離最近、植被最好、溫差最大的“清涼世界”。秋天,這裏是紅葉洞天。漫山紅葉,別有洞天。鼕天,這裏是皚皚北國。鼕季的金佛山,是南方唯一可觀賞“霧凇”的景區。金佛山是世界人民的一座“寶山”。金佛山獨特的喀斯特地貌和生物多樣性特點,不僅在同一緯度罕見,在全世界也首屈一指。金佛山是全世界為數不多以“佛”字命名的山體,曾為佛教道教共處,和尚尼姑同在,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
③金佛山動、植物資源
動物共有354科1461屬2178種。國傢重點保護的動物有55種,一級保護的有白頰黑葉猴、金錢豹等9種。
金佛山是我國植物種類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是我國不可多得的植物自然基因庫。現已查明植物共有306科1644屬5907種(包括栽培植物918種),其中列為國傢重點保護的有292種(蘭科植物144種),屬國傢一級重點保護的有銀杉、銀杏、珙桐、紅豆杉、金佛山蘭(僅分佈於金佛山,是目前瀕臨滅絶的物種之一)等16種。
“金山五絶”指:銀杉、杜鵑王、方竹、古銀杏、大葉茶。“金山三寶”指:珙桐、粗榧、小蟲草。“金山三精”指:人參、竹米、天竺黃 |
|
南川區位於重慶市南部,介於北緯28°46′至29°30′、東經106°54′至107°27′之間,東南與貴州道真縣、正安縣、桐梓縣接壤,東北與武隆縣為鄰,北接涪陵區,西連巴南區、綦江縣、萬盛區。南川有1359年的縣治歷史,1994年撤縣建市,1997年成為重慶市的地區中心城市之一,2007年撤市設區。幅員面積2601.92平方公裏。轄31個鄉(鎮)、3個街道辦事處。區政府駐東城街道。2006年末總人口65.0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5.21萬人,非農業人口9.86萬人。
南川境內多山,地形以山為主,地勢呈東南嚮西北傾斜。以雷石公路為界,以南屬大婁山脈褶皺地帶,呈中山地貌;以北係川東平行嶺𠔌區,呈臺地低山地貌;沿綫為低山漕壩地帶。南川最高海拔2251米,最低海拔340米,城區海拔550米,垂直氣候明顯。屬於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6.6℃,年平均日照1273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185毫米,無霜期為305天。
南川區位獨特,渝湘高速公路橫貫全境,距重慶解放碑僅75公裏左右,屬重慶“1小時經濟圈”。萬南地方鐵路和即將破土動工的南涪鐵路把南川境內的川黔綫、渝懷綫、滬漢蓉大通道連接起來,自古以來就是黔北地區通往重慶主城的要衝。
礦産資源
南川區礦産資源豐富,已發現的礦産有煤、鐵、鋁土礦、水泥用灰岩、建築石料用灰岩、玻璃用砂岩、鑄型用砂岩、陶瓷用砂岩、水泥配料用砂岩、磚瓦用頁岩、方解石、螢石、滑石、硫鐵礦、耐火粘土、水泥配料用頁岩、化肥用砂岩、鎵、飾面用大理石、地熱、礦泉水等20餘種,已開發利用的有9種,即煤、鋁土礦、石英砂岩、磚瓦用頁岩、石灰岩、方解石、螢石。
南川區鋁土礦儲量居重慶第一位,已查明儲量達到1億多噸,遠景儲量3億多噸。煤炭查明礦産地15處,探明儲量2.05億噸,預測深部煤炭資源17461萬噸。鐵礦查明儲量618萬噸,硫鐵礦查明儲量6477.4萬噸;耐火粘土查明儲量22108.2千噸;石英砂岩838萬噸;飾面大理石25萬立方米;滑石112.6萬噸;含磷粉砂岩0.7萬噸。
此外石灰岩、頁岩儲量也相當豐富。
動植物資源
南川區由於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生態環境氣候資源,是多種動植物生長的適宜區或最適區。野生動物有野豬、野羊、猴、獐、狐、獾、刺蝟、水獺、旱獺、虎、豹、狸等,全市動物資源有523多種。其中國傢重點保護動物34種,瀕危動物69種。養殖業中有豬、牛、馬、羊、雞、鴨等40多種,其中以豬、雞、牛、鴨的數量大,分佈範圍廣。生豬上南川為無疫病防治區。據不完全統計,南川境內植物資源5655種,其中全國一級保護植物71種,特有植物200餘種,尤以銀杉、金山方竹、金山杜鵑、金佛山大樹茶、珙桐、金山竹米等最為著名。有藥用植物2100多種,其中有天然名貴的天麻、黃蓮、杜仲、厚樸等。南川農村經濟開發前景十分廣阔,是重慶市優質糧經作物生産地,目前,重慶市首個緑色食品大米示範基地已落戶南川。 |
|
南川經濟指標
2008年南川區生産總值突破100億元大關,比上年增長16%;財政總收入突破10億元大關。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8億元,增長38.6%。
南川區2008年國民經濟主要指標
指標名稱
單位
2008年完成
絶對值
比2007年增長(%)
一、地區生産總值(GDP)
億元
100.5
17
其中:第一産業增加值
億元
18.7
7.1
第二産業增加值
億元
52.2
22
其中:工業增加值
億元
41.4
18.8
第三産業增加值
億元
29.6
14.4
二、地方財政收入
億元
6.7974
38.6
三、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
億元
66.9
31.9
四、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億元
33.2
25.3
五、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
元
4562
18.8
六、城鎮職工年均工資
元
21652
17.2
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12886
16.1
八、工業總産值
億元
122
34.8
九、農業總産值
億元
27.85
21.8
十、糧食總産量
萬噸
34.5
5.9
十一、銀行新增貸款
億元
15.87
60
十二、城鎮化率
%
44.9
1.8
十三、城鎮登記失業率
%
<2.25
——
十四、人口自然增長率
‰
3.72
——
十五、單位生産總值能耗下降
%
——
五區建設:特色工業園區:完成竜岩組團基礎設施建設首期8.5億元建設任務,引進企業20個,簽約資金30億元;全區完成工業投資45億元,工業增加值增長22%。萬元GDP能耗下降4.5%,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2%和3.4%。宜居城市新區:完成投資12億元,新城區骨架路網基本形成,擴大城區規模1平方公裏。生態旅遊景區:金佛山西坡“五一”對外開園;力爭神竜峽景區年內開園;推進黎香湖、山王坪旅遊開發。全區完成開發建設投資3億元,旅遊人數達到160萬人次,綜合收入達到6億元。生態農業示範區:完成投資1億元,初步發揮經濟、生態、示範功能;全區糧食總産量穩定在32萬噸以上;農業增加值增長8%。統籌城鄉試驗區:加大城鄉統籌發展力度,在解决“三類農民”問題上取得更大進展,積極支持、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培訓農民1萬人次,新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4000人,農民工參加養老保險新增3000人。
五個南川:暢通南川重在提檔提速,完成渝湘高速公路水(江)武(隆)段,開工建設南川至萬盛高速公路,改建出口通道、聯網公路和旅遊公路74.5公裏,油化硬化通村公路300公裏。發展農村客運,加強城區交通管理,進一步規範客運秩序,達到D類城市優秀管理水平。加大收費公路站點的整合撤並力度。森林南川重在增緑增效,全面推進“五大工程”,着力創建市級森林城市和山水園林城市,森林覆蓋率提高1.4個百分點,達到45.8%。林業總産值達到4億元。嚴禁亂砍濫伐,加強森林防火和病蟲害防治。健康南川重在強身健體,建成規範化鄉鎮衛生院5所、標準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個,兒童和孕産婦保健覆蓋率分別達到85%和90%,甲乙類傳染病發病率下降到310/10萬以下。經常參加體育活動人數占比達到30%;國民體質抽樣合格率達到82%。平安南川重在和諧穩定,安全事故死亡人數控製在重慶下達指標以內,嚴防發生重特大事故,嚴防發生影響大、危害大的各類案件,提高人民群衆安全感;信訪總量和批次分別下降10%;鞏固“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區”創建成果。宜居南川重在完善功能,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城鎮化率提高1.8個百分點。城市人均公共緑地增加2平方米,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改善城區空氣質量。改造、建成一批巴渝民居,建設農民集中居住區。
十大民生工程:一是就業再就業工程:設立農民工返鄉創業園;發放小額擔保貸款新增2500萬元,引導幫扶各類失業人員、返鄉農民工實現就業4000人。二是社會保障工程:提升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險新增擴面2萬人,法律援助實現應援盡援。三是廉租住房和農民工公寓建設工程:新建廉租住房5000平方米;建設農民工公寓2000平方米。四是巴渝民居建設工程:搞好高速公路、旅遊公路沿綫600戶農房的立面整治,實施農村危舊房改造700戶;搬遷安置高山農民500戶。五是森林工程:以城鎮、通道和筍竹、中藥材、經果林為重點,實施森林工程總面積16萬畝。六是城鄉學校建設工程:新建農村初中校捨4400平方米;擴建隆化三校。七是農村文化衛生惠民工程:建設1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4所鄉鎮衛生院,為34個鄉鎮(街道)衛生院購置設備;新建36個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八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解决5.8萬人飲水安全;整治小(一)型水庫5座;改建通村公路300公裏;改建樂村至武隆段、水江至雙溪段出境公路;推進農網綫路改造,安裝一戶一表1523戶。九是城區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擴大基本無煤區,城區新增居民天然氣3000戶,水江、南平推廣使用壓縮天然氣;綜合整治濱河路;改造城區公厠3座並免費開放;改造竜岩路半溪口至檢查站段。十是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在大觀等16個鄉鎮實施“一池三改”,建設沼氣池3000口;擴建垃圾處理場收運係統;建設興隆金花生態示範村。
十大重點工程:人民醫院完成改擴建;100萬噸幹法水泥項目投運;迪康電梯一期工程投産;國傢級有色金屬及礦産品檢測中心投用;中鋁80項目主體工程竣工;中南元方橡塑製品一期工程投産;隆化職中一期工程完工;渝湘高速公路水(江)武(隆)段通車;竜鳳西路竣工;金佛山西坡開園。 |
|
南川之名始於元世祖時期。南川者南江之別名也。南江在綦,而其一源出自南川,遂以南川之名名其發源縣。唐貞觀十一年(公元637年),南川置縣。1994年撤縣設市。
1994年,全市轄37個鄉(鎮),6個辦事處,2個管理處,445個村,22個居民委員會,3381個村民小組,105個居民小組,總人口64萬人。市政府駐隆化鎮。
2001年8月31日,重慶市人民政府批準(渝府212號)同意南川市將37個鄉鎮調整為34個街、鎮、鄉。其中撤銷6個鄉鎮,新建3個街道辦事處,擴大4個鎮行政區域,保留27個鄉鎮。調整後,鄉鎮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70.3平方千米擴大至76.5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調整前的17370人增至18903人。具體調整方案如下:
一、撤銷6個鄉鎮:撤銷隆化鎮、文鳳鎮和沿塘、青竜、嶺壩、馬嘴等4個鄉。
二、新建3個街道辦事處
(1)東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新建路54號,管轄原城東辦事處、城北辦事處所屬行政區域和原街道、城中辦事處所屬灌壩、後街、南門橋、西街、西城外等居委會的一部分,渚堰塘、東城外、東城門、中和街、北街、北城處等居委會和水口村、北較村、花果村、黃泥堡村,面積99.26平方千米,總人口8.0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26萬人,轄11個村委會,20個居委會。
(2)南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南大街132號,管轄原城南辦事處、文鳳鎮所屬行政區域和原街道、城中辦事處所屬灌壩、後街、南門橋、西街、西城外等居委會的一部分,南園路、三聖路居委會,面積208.41平方千米,總人口7.13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11萬人,轄16個村委會,18個居委會。
(3)西城街道辦事處:辦事處駐地竜濟橋,管轄原城西辦事處、沿塘鄉所屬行政區域和原街道、城中辦事處所屬西街、西城外居委會的一部分,東方紅村、長遠村、黃桷村,面積60.83平方千米,總人口5.0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07萬人,轄14個村委會,14個居委會。
三、擴大4個鎮的行政區域
(1)三泉鎮:鎮政府駐地三泉,管轄原三泉鎮和原馬嘴鄉所屬的團山、叢嶺、小河、天坪、落星、馬嘴等6個村的行政區域,面積191.5平方千米,總人口1.9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12人,轄22個村委會。
(2)水江鎮:鎮政府駐地水江石,管轄原水江鎮和青竜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233.03平方千米,總人口5.004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611人,轄34個村委會,2個居委會。
(3)南平鎮:鎮政府駐地陳傢場,管轄原南平鎮、嶺壩鄉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29.92平方千米,總人口3.6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1173人,轄23個村委會,3個居委會。
(4)大有鎮:鎮政府駐地大鍋廠,管轄原大有鎮、馬嘴鄉雲峰村、嶝山村、水源村所屬行政區域,面積120.69平方千米,總人口1.76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741人,轄14個村委會,1個居委會。
四、保留10個鎮17個鄉:保留神童、大觀、興隆、太平場、白沙、石墻、金山、頭渡、合溪、鳴玉等10個鎮和石蓮、木涼、河圖、土溪、乾豐、騎竜、魚泉、中橋、鐵村、德隆、慶元、古花、峰岩、民主、冷水關、石溪、福壽等17個鄉行政區域不變。
2002年,南川市轄3個街道辦事處、14個鎮、17個鄉,59個居委會、352個村委會。年末戶籍總人口64.31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8.95萬人。
南川市轄3個街道、14個鎮、17個鄉:東城街道、南城街道、西城街道、三泉鎮、南平鎮、神童鎮、鳴玉鎮、大觀鎮、興隆鎮、太平場鎮、白沙鎮、水江鎮、石墻鎮、金山鎮、頭渡鎮、大有鎮、合溪鎮、石蓮鄉、木涼鄉、河圖鄉、土溪鄉、乾豐鄉、騎竜鄉、魚泉鄉、中橋鄉、鐵村鄉、德隆鄉、慶元鄉、古花鄉、峰岩鄉、民主鄉、冷水關鄉、石溪鄉、福壽鄉。
2006年10月22日,國務院(國函110號)批準:撤銷南川市,設立重慶市南川區。以原南川市的行政區域為南川區的行政區域,南川區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
鄉鎮簡介
水江鎮 位於南川東北部,鎮政府所在地距城區26金佛山千米。原名竜見場,相傳修石拱橋時,淘石水中,現“水江石”三字,水江因此得名。1910年南川劃為九鄉時,設水江鄉;解放後一直是區鄉政府駐地。1992年撤區並鄉建鎮,將原水江鎮、中橋鄉、雙溪鄉合併為水江鎮;1998年,中橋成建製單獨設鄉,水江鎮下設雙溪管理處;2001年10月,原青竜鄉整體合併為水江鎮,同時撤銷雙溪管理處,形成現域的水江鎮。面積233.03平方千米,全鎮總戶數14445戶,總人口49293人,其中農業戶數12541戶,農業人口42439人;城鎮規模達1.73平方千米,城鎮人口13650人。原轄33個村,1個居委會,238個農業社,6個居民小組。現轄8個居委、9個村,56個農業社、48個居民小組。
南平鎮:位於南川區西南部,距市中心16千米。面積130平方千米,城鎮建成區面積1.2平方千米,海拔640米。全鎮轄22個村,3個居委會,156個村民小組,14個居民小組,人口11000戶,3600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5047人;流動人口3000人;少數民族55戶,255人,是南川區唯一的苗族聚居地。
2009年撤銷土溪鄉改為黎香湖鎮。 |
|
- n.: Nanchuan District
|
|
南川, 南川村, 南川市 |
|
旅遊 | 重慶 | 風景 | 景點 | 浙江 | 行政區劃 | 地理 | 鄉鎮 | ????業公司 | ????務管理局 | 生態 | 農業 | 示範區 | 重慶市 | 行政村 | |
|
|
|
|
南城街道 | 興隆鎮 | 東城街道 | 金山鎮 | 西城街道 | 三泉鎮 | 民主鄉 | 石溪鄉 | 大有鄉 | 木涼鄉 | 白沙鎮 | 大有鎮 | 南平鎮 | 鳴玉鎮 | 大觀鎮 | 水江鎮 | 石蓮鄉 | 河圖鄉 | 騎竜鄉 | 魚泉鄉 | 鐵村鄉 | 古花鄉 | 峰岩鄉 | 冷水關鄉 | 福壽鄉 | 土溪鄉 | 神童鎮 | 太平場鎮 | 石墻鎮 | 頭渡鎮 | 合溪鎮 | 黎香湖鎮 | 乾豐鄉 | 中橋鄉 | 德隆鄉 | 慶元鄉 | 神童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