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610300 代碼:510113 區號:028
拼音:Qīng Bái Jiāng Qū 英譯:Qingbaijiang District
青白江區位於成都市境中南部,總面積392.41平方千米,其中主城區面積為11.1平方千米。總人口40萬人(2006年)。全區轄2個街道、7個鎮、2個鄉:紅陽街道、大彎街道、彌牟鎮、大同鎮、城廂鎮、祥福鎮、姚渡鎮、清泉鎮、竜王鎮、福洪鄉、人和鄉。區政府駐大彎街道,距成都25千米。
地處成都平原東部,境內地勢西北低,東南高,可分為低山、淺丘、平原三種地貌,以平原和淺丘為主,屬都江堰自流灌區。屬內陸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雨量充沛,年降水量905毫米,年均氣溫16℃。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地下水豐富。青白江、毗河、西江河及支流呈葉脈狀分佈。寶成、成渝鐵路和108國道、唐(傢寺)巴(中)公路過境。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彭傢珍祠。 |
|
青白江區位於四川省成都市北部,是成都市主要的工業區,原為新都和金堂屬地,1960年建區,因境內清白江而得名。位於成都城區東北部,距成都25公裏。東鄰金堂縣,西界新都區,南連竜泉驛區,北與廣漢市接壤。區人民政府駐大彎街道,距成都25千米。地理坐標為北緯30°39’33"~30°55’0",東經104°9’37"~104°29’31"。境內可分為低山、淺丘、平原三種地貌,以平原和淺丘為主,屬都江堰自流灌區,水資源充足,土地肥沃,物産豐富,氣候溫和。面積392.41平方公裏,其中,主城區面積為11.1平方公裏,人口約40萬。2004年末總人口403991人。人口出生率7.34‰,下降1.8個百分點;人口自然增長率0.61‰,增1.3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主城區面積將達到40平方公裏、人口達30萬人。
郵編:610300 代碼:510113 區號:028 拼音:Qingbaijiang Qu。
青白江區轄紅陽、大彎2個街道辦事處,大同、彌牟、城廂、祥福、姚渡、竜王、清泉7個鎮及福洪、人和2個鄉。
青白江區區位優勢明顯,戰略位置重要,自古都是成都北邊的重要門戶。兩千多年來,區域西北一直處於四川北路交通要衝,商賈雲集,商貿繁榮。
青白江區內匯集了化工、冶金、機械、化纖、建材、服裝、食品、電力、金屬製品等行業300多傢企業、科研院所,是成都市的一個重要工業區,也是四川省的主要化工、冶金基地,被譽為成都北大門的一顆閃爍的明珠。 2007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12.93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其中:第一産業實現增加值8.15億元,增長5.9%;第二産業實現增加值75.92億元,增長22.4%;第三産業實現增加值28.86億元,增長11.8%。一、二、三産業比例關係為7.2:67.2:25.6。按常住人口計算,全區人均生産總值達30098元(按2007年平均匯率折算為4123美元),增長27.4%。
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迅猛。全區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41.34億元,增長20%,占GDP的比重為36.6%,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39.9%,拉動GDP增長7.3個百分點。 |
|
青白江區的得名,緣於流經北界的河流清白江。
1956年,成都鐵路局在彌牟鎮北的火星村設立車站,因地處清白江畔,故命名 “ 青白江站 ” 。1958年,彌牟鄉建立人民公社,也命名為 “ 青白江人民公社 ” 。
1956年,國傢計委和國傢建委决定,在金堂縣建設四川肥料廠,中共四川省委和省人委在大同、華嚴、彌牟三鄉設立四川省金堂工業區。省委計劃在這裏建設一個四川省的中等工業城市,因金堂舊縣城城廂鎮也在規劃之中,擬稱為金堂市。 1957 年,國傢壓縮基本建設,工業區建設委員會撤銷,衹保留四川肥料廠一個建設項目。四川省規劃設計院對原規劃進行修改,製訂了以四川肥料廠為基礎,在這裏建設一個工人鎮的規劃。
1958年3月,中共四川肥料廠現場黨組嚮中共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作了關於在工廠建設地區設立工人鎮的請示,並建議使用 “ 青白江 ” 為鎮名。請示稱 :“ 鎮的名稱可為成都市青白江鎮 ( 因廠距青白江接近,與附近場鎮易於區別,又係火車站名稱。 )” 。請示中由於筆誤將清白江寫成了青白江。
1959年底,中共成都市委為擴大成都市區域,新置兩個郊區,其中之一就定名為 “ 青白江區 ” 。 |
|
青白江區歷史悠久,早在公元前316年秦滅蜀就取道區境西北入成都,兩千多年來,區境西北一直處於四川北路交通要衝。公元413年,益州刺史朱齡石滅譙縱割據政權,在今金堂縣淮口地區置金水戍。公元553年,置金淵郡,領金淵、白牟二縣,今區境城廂鎮為白牟縣治所。北周(557~581年) 時廢白牟縣,唐、宋時,稱白牟故城為古城鎮,今城廂鎮北500米處尚有一橋名古城橋。宋代嘉祐(1056~1063年) 初,金堂縣治所由竜威鄉新生村舊城址遷至古城鎮,直至1950年10月,城廂鎮一直是金堂縣治所。
1960年,設立青白江區,時轄華嚴、大同、彌牟3個公社。1981年1月,金堂縣屬的太平、城廂兩區所轄12個鄉鎮劃入青白江區,形成現在的行政區域。 |
|
四川省金堂工業區
青白江區境域,原為四川省金堂和新都二縣轄地。建區前,曾設置四川省金堂工業區。
1956年,列為國傢“一五”計劃156項重大工程之一的四川肥料廠確定在金堂縣建設,廠址選在緊鄰的新都縣華嚴鄉境。
中共四川省委為了適應工業建設需要,决定設置四川省金堂工業區建設委員會。金堂工業區建設委員會於1956年6月籌建,10月18日正式成立。
1956年9月1日,四川肥料廠破土動工,拉開了金堂工業區的建設序幕。金堂工業區建設委員會本着建設工業城市的目標,按照一級地方行政管理機構進行組建並運轉,在城市規劃、土地徵撥、公路修建、勞動力調配、建材供應、組織運輸力量、編製工資和材料價目表,建設商業供應和服務網點、修建學校、維護社會治安和保衛工業建設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支援了四川肥料廠的建設,行使了地方行政管理機構的職能。
1957年,中共四川省委和四川省人民委員會貫徹中共中央和國務院指示,糾正1956年經濟建設中的急躁冒進現象,實行“保證重點,適當收縮”的方針,縮小基本建設規模,當年基本建設總額比上年降低18%。金堂工業區擬建的7個項目中,衹保留了四川肥料廠一個在建項目。7月l0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發出撤銷金堂工業區建設委員會的通知。12月,金堂工業區建設委員會正式宣佈撤銷。金堂工業區建委撤銷後,四川肥料廠的建設改由中共成都市委領導,而很多屬於地方行政管理的工作仍主要由金堂縣負責。
成都市青白江區
1958年第一季度,四川肥料廠第一期主體工程土建施工進入高潮,施工單位的人員及傢屬不斷增加。由於金堂工業區建委撤銷,很多本應屬於地方行政管理範圍的工作都落在現場施工單位頭上,成為企業的負擔。3月20日,中共四川肥料廠現場黨組請示中共四川省委和成都市委,要求在肥料廠建設地區建立地方行政管理機構,並建議命名為青白江工人鎮。
5月, “ 大躍進 ” 運動開始掀起,四川肥料廠第一期工程加快建設速度,四川省小型氮肥示範廠破土興建,成都鋼鐵廠動工在即,有機合成廠和化工煉油設備廠也在工業區興建,職工及傢屬人數猛增,工業建設中的問題和職工的物質、文化生活、市政管理等問題都急需解决;是月,四川肥料廠現場黨組再次報告,促請省委、市委盡快批準建立工人鎮,以加強對交通運輸、文化教育、醫藥衛生、治安消防和商業、服務業的管理,以便廠方集中精力於工業建設。
8月1日,成都鋼鐵廠破土動工,接着是全民大辦鋼鐵運動和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10月,四川肥料廠現場黨組研究了以四川肥料廠為中心建立金堂工業區人民公社聯合社的3個方案,並於12月上報中共成都市委。
12月15日,四川肥料廠現場黨組再次嚮中共成都市委提出關於在金堂工業區建立地方政權組織的意見:一、將金堂工業區劃入成都市區。二、或以工業區所在的華嚴鄉為中心,建立一個包括金堂縣城廂鎮及大同鄉、祥福鄉、綉水鄉和新都縣彌牟鎮及彌牟鄉、永興鄉的鎮或人民公社。
中共成都市委於1959年1月16日就擴大成都市區的問題嚮中共四川省委提出,為了適應成都工業建設日益發展的需要,並適當增加城市副食品的供應應,建議將新都和金堂、華陽、簡陽、雙流、新繁的部分鄉劃歸成都市管轄。
9月,根據中共四川省委指示,中共成都市委又嚮省委請示,提出把溫江和內江地區某些區鄉劃歸成都市的意見,省委於10月31日作了批復,同意成都都市委關於擴大成都市區的意見。
11月8日,中共成都市委再次就金堂工業區範圍內的新都縣彌牟鄉、金堂縣華嚴鄉、大同鄉以及華陽縣西河鄉劃歸成都市的問題嚮中共四川省請示。12日 , 省委批復成都市委關於成立金堂工業區的請示,同意以上4個鄉劃歸成都市管轄,其中華嚴、大同、彌牟3個鄉劃入金堂工業區。
11月下旬,中共成都市委派出程富全、郭榮森等人到金堂工業區籌備建區工作。
1960年1月,成都市青白江區宣告成立。2月18日,國務院批復,通知金堂縣的華嚴鄉、大同鄉,新都縣的彌牟鄉劃入成都市。7月18日,四川省人民委員會批復,通知設立成都市青白江區,轄華嚴、大同、彌牟3個鄉。 |
|
1960年,青白江區建立時轄華嚴、大同和青白江(彌牟)3個人民公社,下分29個管理區,157個生産隊。
1961年,3個公社劃為37個生産大隊,288個生産隊。
1962年,3個公社劃為40個生産大隊,345個生産隊。
1966年,3個公社劃分38個生産大隊,331個生産隊。
1981年1月,金堂縣城廂區轄的1個鎮(城廂)、6個公社(祥福、綉水、玉虹、姚渡、日新、竜王)和太平區轄的5個公社(太平、福洪、合興、人和、雲頂)劃歸青白江區。11月,省政府批準設置大彎鎮的建製,區轄3鎮,14個人民公社,178個生産大隊,1580個生産隊。
1983年12月,設置清泉鎮,區轄4鎮,14個人民公社,178個生産大隊,1627個生産隊。
1985年6月,彌牟、清泉2鄉撤銷建製,下轄村組分隸於2鎮,實行鎮管村體製。區轄4鎮、12鄉,178個村,1630個村民小組。
1990年,區轄4鎮,12鄉,178個村,1628個村民小組,城鎮有29個居民委員會和傢屬委員會。
1995年,青白江撤銷景峰鄉,新建大同鎮,鎮人民政府駐新街,轄原景峰鄉所屬行政區域。
1997年,撤銷華嚴、綉水、祥福、姚渡、日新、合興6個鄉鎮。將原華嚴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大彎鎮管轄。大彎鎮人民政府駐青江中路。將原綉水鄉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城廂鎮管轄,城廂鎮人民政府駐城廂。新建祥福鎮,鎮人民政府駐康傢渡。轄原祥福鄉所屬的行政區域。新建姚渡鎮,鎮人民政府駐姚傢渡,轄原姚渡鄉所屬行政區域。新建日新鎮,鎮人民政府駐紅瓦店,轄原日新鄉所屬行政區域。新建合興鎮,鎮人民政府駐合興場,轄原合興鄉所屬行政區域。
1998年,青白江區新設置華嚴鎮,華嚴鎮人民政府駐青江中路,轄大彎鎮劃出的團结路、青江路、怡湖小區、青江中路四個居委會、成都鋼鐵廠傢委會及順江、紅陽、紅峰、同井、玉帶、永紅6個村所屬的行政區域。
2004年5月27日,撤銷大彎、華嚴、日新、合興4個鎮和玉虹、雲頂2個鄉。原大彎、華嚴鎮所屬行政區域實行街道辦事處管理體製。將原玉虹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城廂鎮;城廂鎮人民政府駐城廂。將原日新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祥福鎮;祥福鎮人民政府駐康傢渡。將原合興鎮所屬行政區域並入竜王鎮;竜王鎮人民政府駐竜王廟。將原雲頂鄉所屬行政區域並入清泉鎮;清泉鎮人民政府駐廖傢場。
2005年5月10日,青白江區竜王鎮的新誼、雙柏、黃果、園林、石樁、長林6個村和竜泉驛區黃土鎮的回竜村、金三角社區所屬的行政區域劃歸新都區石板灘鎮管轄。石板灘鎮人民政府駐石板灘場鎮東風西街66號。
至此,青白江區轄9鎮(鄉)、2街道辦事處。 |
|
青白江區交通便利,區內公路、鐵路網絡縱橫。國道川陝公路、108綫,省道成綿高速、成南高速、唐巴公路穿境而過。通過國道108綫或省道成綿高速往返於成都市區與青白江區之間,單邊通行時間僅需15~20分鐘,青白江區自籌資金建設的高等級公路唐巴路青白江段和城太路,是連接成綿、成南、成渝三條高速公路的快速通道,經濟價值和交通價值都十分重大。橫穿越該區境內的有寶成綫、成渝綫、達成綫、北環綫等幾條幹綫鐵路,以及川化、攀成鋼、成橋等5條專用鐵路綫,有4個客貨運輸火車站。區內的華鐵國際儲運公司是國傢二類口岸,可就地辦理“一關三檢”手續,集裝箱可以在此出關運達世界各地。成都鐵路局最大的貨運編組站距區政府所在地僅5公裏。成(都)綿(陽)高速和成(都)南(充)高速公路橫穿我區境內,大大縮短了青白江與中心城市及周邊地區的時空距離,這兩條高速公路與我區境內的大件路(國道108綫)、唐巴路(省道101綫)、川陝路、城太路、成環路等10餘條幹綫公路構築了區內密集的交通網絡。
青白江區加大對公路基礎配套設施建設力度,積極培育、發展和規範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道路運輸市場。全區開行客運班車綫路26條,農村客運綫路24條,營運里程979公裏,客運企業8傢,有客運站點6個,其中二級客運站1個——區客運站;三級站2個——城廂、清泉客運站;簡易客運站3個——人和、合興、彌牟客運站。 |
|
青白江區地處新華夏係四川沉降帶成都斷陷東部,南靠成都平原與川中丘陵分界綫的竜泉山脈斷褶束。地理坐標為北緯 30° 39 ′ 33"~ 30 ° 55 ′ 0" ,東經 104 ° 9 ′ 37"~ 104 ° 29 ′ 31" 。
區境兼有平壩、丘陵、低山三種地形。西北部為平原,屬都江堰自流灌溉區,海拔451~480米;最低點城廂鎮玉虹橋,海拔45l米。中部為丘陵,屬東風渠灌溉,引蓄結合灌區,海拔480~700米。東南部為竜泉山的低山區,海拔546~915米,最高點人和鄉高土地,海拔915米。全區總的地勢,東南高,西北低;而平原區則北西高,東南低。 |
|
都江堰水係
區內有清白江和毗河兩條大河,實為都江堰渠係內江係統的兩條幹流。
清白江
清白江為沱江二級支流,水源來自岷江,上段為蒲陽河,通過都江堰樞紐蒲柏閘分流,嚮東,至彭縣長壽橋始稱清白江;繼嚮東,流經新都縣,至區境朱傢彎,沿彌牟西北邊緣,於右岸納彌牟河水,分出馬棚堰,再流嚮廣漢嚮陽場,然後流嚮趙鎮,匯入沱江。
區境流長2.74公裏,平均河寬120米、水深3.5米、比降2.5‰。過洪能力13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6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18.5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54.56立方米/秒。它是都江堰渠係灌排兩用河道,具典型平原河流特徵,河道寬,堤岸麯,比降緩,河灘多,洪枯水位變幅大。由於上遊納都江堰市及彭縣的山溪河,暴雨季節匯入洪水,來勢迅猛,易生洪澇。民國時期,曾季節性通航,終因河道不規整,引水堰壩多,被迫停航。
毗 河
毗河為沱江三級支流,水源來自岷江,上段為柏條河,通過都江堰樞紐蒲柏閘分流,嚮東南,至郫縣石堤堰始稱毗河。自新都邵傢寺入區境,流經祥福、日新、綉水、姚渡、玉虹等鄉,在祥福鄉康傢渡於左岸納羊叉河水,在日新鄉接竜村於右岸納西江河水,在綉水鄉沿沱村於左岸納綉川河和長流河水,流嚮趙鎮,匯入沱江。區境流長17.5公裏,平均河寬155米,水深3.5米,比降1.32‰,過洪能力8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20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141.5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27.34立方米/秒。毗河是東風渠引水的主水源,不僅是都江堰渠係的灌排兩用河道,而且是成都平原的主要排洪河道之一。因歷史變遷,具平原河道蜿蜒麯折、河床不穩定的特徵。由於河道比降平緩,洪期泥沙澱積,沿岸多邊灘。洪枯水位變幅大,鼕春流量一般4立方米/秒,而汛期最大可達2000立方米/秒。洪水襲來,河床宣泄不暢,緻沿岸常遭洪水危害,特別是區境的5個河心洲壩尤烈。毗河歷史上曾通航,木船上達灌縣胥傢灣,中至郫縣三道堰、新都二江沱,下達趙鎮,進入沱江幹流。建國後,在50年代至60年代初作過漂木河道。隨着東風渠、人民渠建成,毗河水量銳減,加之鐵路、公路交通運輸日益發達,航運逐漸廢弛。
排洪河流
區內西北平壩區的河流,均以排洪為主,兼有灌溉功能。
彌牟河
屬沱江三級支流,位居清白江右岸彌牟境,1975年新鑿。流嚮東偏北,在廣漢嚮陽場交界處匯入清白江。流長3.5公裏,平均河寬11米、水深2.5米,比降1‰,過洪能力6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80立方米/秒,集雨面積1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它與北四支兩條鬥渠連通,兼有灌溉功能。
長流河
屬毗河二級支流,實為楊柳堰北流分支之一。在新都督橋河公路橋下起水,於二扒堰分水入區境,流經彌牟、華嚴、大彎,至工農堰,稱長流河,又名長連河。從工農堰至綉水友誼電站,輾轉流過工業區,接納工業廢水,此河中段又稱排洪河。友誼電站以下綉水鄉、玉虹鄉境的下段又稱毛傢河。下段的玉虹電站至與綉川河匯口又稱趕牛河。長流河在區境流長18.5公裏,平均河寬17米、水深3米,比降1‰,過洪能力8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55.23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5立方米/秒,常年水位較為穩定。
綉川河
屬沱江四級支流,水源來自楊柳堰。楊柳堰在新都督橋河公路橋下南北分流後,又在祥福鄉的三口堰重新合流,三口堰以下稱綉川河,古稱清流河。綉川河在綉水鄉境嚮東流過,於玉虹鄉貫子山下納長流河水,最後匯入毗河。流長10.75公裏,平均河寬20米、水深3米,比降1‰,過洪能力11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25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30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3.4立方米/秒。
羊叉河
在祥福邊境綉川河右岸分水,嚮東流嚮,穿祥福鄉腹心,於康傢渡匯入毗河。區境流長3.88公裏,平均河寬12米,水深2.5米,比降1‰,過洪能力1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6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5.5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1.6立方米/秒。
山溪河流
區境低山及淺丘區的山溪河流,均為沱江次級小支流。低山區石板河最大,丘陵區西江河最大。
石板河
又稱茅店子河,屬沱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竜泉驛區長安鄉竜泉山柏樹坳西洞子。流經竜泉驛區,自人和鄉油坊村入區境,納沿河低山溝及高字庫河,基本與成渝鐵路平行,在人和鄉竜王沱偏東過鐵路,通過紅花塘,流嚮金堂五鳳溪,匯入沱江。流長15公裏,平均河寬10米、比降5‰,過洪能力1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3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59.5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2立方米/秒。洪枯水位變幅大,河灣多,比降陡,最大洪水可達130立方米/秒,洪水來勢迅猛,常造成災害。
高字庫河
發源于云頂山支脈人和鄉青林寺,實為石板河左岸支流,在人和鄉境流過,接納沿河山溝水,至竜王沱匯入石板河。區境流長13公裏,平均河寬7米、水深3米,比降5‰,過洪能力6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8立方米/秒,集雨面積9.45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0.3立方米/秒。
水磨河
發源于云頂鄉羅傢山牌坊梁子,接納衆多山溝水,繞過雲頂山後,於金堂雙拱橋出境,匯入團结水庫,再折嚮東北,在金堂峽口匯入沱江。區境流長9公裏,平均河寬5米、水深2米,比降2‰,過洪能力4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1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24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0.2立方米/秒。
榿木河
古名三州河、沙河。屬沱江一級支流。發源於竜泉驛區文安場,自南嚮北,穿過成渝鐵路入區境的福洪鄉,沿河接納衆多山溝水,流經福洪鄉,入清泉鎮,至車傢橋,流長11公裏;再麯折東北流,至清泉鎮秧田村,又稱車傢溝,流長8公裏;再北行2公裏,出區境,又稱沙河子。流經金堂雲綉、竜威兩鄉,匯入沱江。區境流長21公裏,平均河寬:沙河子以上8米,以下12米,水深3米,比降2‰,過洪能力8~1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25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1.5~2立方米/秒。
西江河
屬沱江四級支流、毗河一級支流。發源於竜泉驛區山泉鄉北的柏楊樹,流經竜泉驛區境,至八角水而出山口,稱董傢河、驛馬河;再沿竜泉驛鎮東側北流,在兩河口以下始稱西江河。然後麯折北行,成為新都縣和竜泉驛區的界河。再流至石板灘和區境合興鄉新誼村,穿越成渝鐵路北行,流經竜王鄉、日新鄉、姚渡鄉,過西江河橋,至日新鄉接竜村於右岸匯入毗河。區境流長19公裏,平均河寬45米、水深3.5米,比降1.1‰,過洪能力40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200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58.5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4立方米/秒。洪枯水位變幅大,洪水頻繁,危害頗大。1959~1965年,為緩和運力,石板灘—竜王—姚渡—金堂縣趙鎮段,曾以小噸位木船季節性通航。
湖江河
屬西江河一級支流,發源於新都縣三河場鳳凰山回竜寺,自新都木蘭鄉進入竜王鄉雙堰村,在竜王鄉竜王沱匯入西江河。區境流長4.25公裏,平均河寬10米、水深2.8米,比降2‰,過洪能力10立方米/秒,特大洪水15立方米/秒,區境集雨面積4平方公裏,多年平均流量1.5立方米/秒。 |
|
全區地處內陸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帶,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 14.9 ~ 16.7 ℃,全年無霜期 273 ~ 279 天,年平均降水量為 925.4 毫米,年平均日照 1239.1 小時。 |
|
一、土地資源
全區土地總面積折合587782.6畝,1990年平均每人1.56畝。其中西北平壩區201962.1畝,占34.36%;中部丘陵區240520.63畝,占40.92%;東南低山區145299.85畝,占24.72%。1990年耕地面積311045畝,平均每人0.83畝。
二、礦産資源
銅 分佈在人和鄉帽頂山,産於蓬萊組上段的下部、中下部的紫紅、灰紅色砂岩所夾的灰緑色砂岩中,含銅礦有三層,礦體形態呈凸鏡狀、團粒狀,有23個礦體,單個礦體長6~10米,一般厚0.1~0.4米,最厚1.7米,礦石成分以孔雀石、藍銅礦為主,次為黑銅礦,含銅量一般為0.2%至0.42%,最高0.8%至1%,儲量有2.421噸。據省地質局航空區域調查隊報告,將區境竜泉山背斜東西斷裂帶所夾地域,並嚮北東延伸一定地段,劃為遠景銅礦區,有進一步勘查的價值。
泥炭 屬廢棄古河道沉積型,分佈於祥福鄉西側毗河兩岸和姚渡鄉西南、日新鄉東側的西江河跳蹬子兩岸,形成兩個點。祥福點的分佈面積有1.5平方公裏,儲量108萬噸;跳蹬子點呈近南北的新月狀,長500米,寬20~250米,泥炭埋深2—3米,含炭泥礦有三層,儲量尚待查明。
砂、石 分兩類,一為砂、礫(卵)石,分佈於毗河和清白江河床上,並有碳酸鈣含量高的石灰石。二為石料,分佈於低山區和部分丘陵地帶,係長石沙岩和長石英砂岩,強度、硬度均好,廣泛用作屋基和橋涵基礎。
黏土、黏土岩 區境丘陵區最上部廣布中、上更新統黏土,儲量巨大,但多為耕地,不宜開採。而低山區的荒山荒坡,廣布侏羅係上統蓬萊鎮組粘土岩,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可廣泛開發作磚瓦工業原料。
砂金 毗河河床有砂金。建國前和50年代末,曾有群衆在祥福、綉水的毗河床內淘沙取金。儲量不詳。
三、水資源
水量 區境水資源較為豐富,所有江河的年水量為3268856.7萬立方米,而實際利用的水量有:都江堰係統來水量29191萬立方米,本地徑流利用111.24萬立方米,塘、庫、堰蓄水532.83萬立方米,機電提水(包括沉井提地下水)731.58萬立方米,合計30566.65萬立方米,平均每畝986立方米。由於地勢、地質等因素,普遍存在春灌用水緊張的矛盾。平壩富水區的地下水還可大量開發,丘陵引蓄結合區的引水充蓄還有很大潛力,低山缺水區則須增加蓄水設施,以攔蓄降水徑流,並有條件地開發地下水。
水力區境水能資源的河流理論藴藏量有6866千瓦,可開發利用3880千瓦,已建電站裝機2556千瓦,占可開發的66.01%,還可開發利用1315千瓦。
水面 區境水域面積31402.1畝,其中河流8920.92畝,溝渠12183.36畝,塘堰10297.82畝,水庫66.36畝,可供養殖的水面5258畝(不含可養魚的稻田49310畝)。塘庫水質較好,宜於發展養殖。1990年養魚的水面3535畝,占塘庫面積的34.11%,還可開發利用。
四、生物資源
森林植被
青白江區屬亞熱帶常緑闊葉林帶,耕地常年有農作物覆蓋,森林植被為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以人工林為主,各種林木與農作物相間分佈。壩、丘區主要是(四旁)零星樹、果樹、竹類組成林網和林盤;低山區以喬木林、果樹林為主。全區森林植物有57科,131種。1990年,林業用地面積95713.5畝,占全區面積的16.26%,森林覆被率為23.2%,活立木蓄積量234337立方米,因地勢、地質、氣候的差異,劃分為三個林區。
低山用材及水土保持林區 區境東南部人和、雲頂兩低山鄉和清泉鎮、福洪鄉的6個低山村,屬低山用材水土保持林區,總面積145299.85畝,占全區面積的24.72%。林業用地71884.9畝,占該區面積的49.47%。在林業用地中,有林面積50760畝,占70.61%;林糧間作經濟林10.445畝,占14.54%;疏林面積7152畝,占9.95%;灌木林57畝,占0.07%;造林未成林地1978.5畝,占2.75%;無林地1492.4畝,占2.08%。以上林地、林糧間作經濟林、灌木林,合計占地面積71884.9畝。還有“四旁”樹103.87萬株,折占地面積10387.5畝。森林覆蓋率47% 。活立木蓄積量14619.2立方米,占全區的62.38%。構成該區森林植被的主要植物有榿、柏、青,次為香樟、楠木、馬尾鬆、油桐和經濟林木的柑桔、蘋果、梨、桃、李等。該區50年代是薪炭用材林主要産地,以後由於修鐵路、“大躍進”等原因,亂砍伐林木,造成水土流失嚴重。
丘陵經濟林、用材林區 區境中部合興、竜王、清泉(除低山村)、福洪(除低山村)和日新、姚渡、玉虹等鄉鎮的丘陵村,屬丘陵經濟林、用材林區,總面積240520.63畝,占全區面積的40.92%。林業用地19507.5畝,占該區面積的8.11%。在林業用地中,有林地12454.5畝,占63.84%;林糧間作經濟林7055畝,占36.16%。還有“四旁”樹227.68萬株,折占面積2267畝。森林覆蓋率15.8%。活立木積蓄量51015立方米,占全區的21.76%。構成該區森林植被的主要植物以竹林為主,次為柑橘、蘋果、桃、李等經濟林,再次為榿、千丈、桉等防護林。該區一直是薪材缺乏區。
平壩防護和環境保護林區 區境西北大彎、彌牟、華嚴、景峰、城廂、綉水、祥福8個鄉鎮和姚渡、日新、玉虹3個鄉的平壩村,屬平壩防護和環境保護林區,總面積201962.1畝,占全區面積的34.36%。林業用地4320畝,占該區面積2.14%。林業用地中,林地3882畝,占89.86%;林糧間作經濟林438畝,占10.14%。還有“四旁”竹、樹183.26萬株,折占面積18324畝。森林覆蓋率13.4%。活立木積蓄量37130立方米,占全區的15.86%。構成該區森林植被的主要植物,基本同於丘陵地區。 |
|
漢代銅馬
國傢一級文物——漢代銅馬 漢代,出土於青白江區,其體魁腰壯,兩耳迎風,四足蹬地,剛健有力,臀部、腹部滾圓,尾上翹,尾端打結,形象生動逼真,威武雄壯。國傢一級文物。 |
|
1949年末,青白江區總戶數38666戶,總人口170401人。新中國成立後,人民安居樂業,醫療衛生狀況逐步改善,死亡率逐年降低,區內人口自然變動發生了很大變化。
1960年末,全區總戶數達47484戶,總人口215609人,其中男性119370人,女性96239人。當年出生人口2670人,人口出生率12.34‰;年內死亡人口7362人,人口死亡率34.03‰。當時正處於國民經濟嚴重睏難時期,區內人口自然增長率為負21.69‰。
1981年初,全區總戶數達78005戶,總人口348796人,平均每個家庭戶4.47人。總人口中,男性179498人,占51.46%;女性169298人,占48.54%。性別比為(女性為100下同)106.20。總人口中,農業人口293178人,占總人口的84.05%;非農業人口55618人,占總人口的15.95%。1981年全區出生人口5490人,人口出生率為15.67‰,年內死亡人口2223人,人口死亡率為6.35‰,人口自然增長率為9.33‰,當年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896人。
1990年末,全區總戶數達105723戶,總人口374879人,平均每個家庭戶3.55人。總人口中,男性195192人,占52.07%;女性179687人,占47.93%,性別比例為108.63。總戶數中,農業戶86013戶,占81.36%;非農業戶19710戶,占18.64%。總人口中,農業人口304994人,占81.36%;非農業人口69885人,占18.64%。1990年出生人口4740人,人口出生率12.69‰,年內死亡人口2491人,人口死亡率6.67‰,人口自然增長率6.02‰,年末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裏956人。
1950~1975年間,除1959~1961年人口出生率較低外,其餘年度均在21.59‰至49.75‰之間。這個時期的人口是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型。1976年,計劃生育在區內全面開展,人口的高自然增長逐步得到控製。全區人口出生率從1975年的24.1‰,逐漸下降到1990年的12.69‰,實現了低出生、低死亡、低自然增長的現代人口再生産類型。
1949~1990年,全區共出生人口258539人,死亡人口106143人,自然增長人口152396人,機械增長人口52082人,共增長人口204478人。
目前青白江區總人口為41萬人。 |
|
青白江區是成都市通往綿陽、南充的門戶,是成(都)德(陽)綿(陽)經濟産業帶的重要環節,青白江區的經濟發展,不但對促進成綿産業帶形成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可以輻射川中、川東,帶動全川經濟發展。成綿、成南兩條高速公路分別與中原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構成快速通道。
青白江區自1960年建區以來,一直是成都重要的工業衛星城,是四川省重要的化工、冶金基地。經過40餘年的建設,青白江區的交通、能源、郵電、通訊、市政建設、公用事業等城市設施功能配套完善,並日臻發達。區內聚集了各類型工業企業2200余家,主要有川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攀鋼集團成都鋼鐵有限公司、臺玻成都玻璃有限公司、巨石集團成都有限公司、成都橋梁廠、藍風(集團)公司、成都寶潔公司、四川川化味之素有限公司、成都華明玻璃紙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升達林産有限公司等大中型企業,區內化工、冶金、建材、機械等主導産業逐步形成,産業優勢、産品優勢和規模效益初步顯現,已成為成都市乃至西南地區重要的化工、冶金、建材基地。
青白江區是成都市最大的天然氣輸配中心,日供氣能力為750萬立方米。川東南、川西北2條天然氣輸氣幹綫在區內匯合,境內企業可實現雙氣源供氣,是成都市唯一具有天然氣供應調度能力的地區。氣壓非常穩定,並且具備較強的調峰能力。中石油西南油氣田分公司在區內有青白江、大彎兩大配氣站,總供氣能力600萬m3/日;另外,區內還有日供氣150萬m3的省石油輸氣公司成都分公司青白江配氣站。
2003年,全區實現國內生産總值65.7億元,比上年增長14%。工業總産值達到115億元,增長5.7%;實現工業增加值36.1億元,增長6.3%,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達到55%,化工、冶金、機械、建材四大支柱産業的增加值占全區工業增加值的67.5%。工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挑起了全區經濟增長的大梁。工業增長對全區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3.7%,拉動經濟增長8.9個百分點。 |
|
青白江區域內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民族風情多姿多采,漢代已有集鎮雛形,相當繁榮。已發現的漢代墓群數量多、密度大,有大銅馬、說唱俑、耍蛇俑及釀造用的大型漢井。原金堂縣名勝八景有三處即淨土晨鐘、文瀾秋月、寶塔臨江皆在區域內。域內寺、廟、祠堂衆多,典型的有建築雄偉的文廟、武廟,佛像精美的明都寺覺皇殿,古代一級最高學府綉川書院等。蜀漢丞相諸葛亮也曾在此設置八陣圖,演練兵陣。域內清真寺是川西北和陝南伊斯蘭教徒重要的禮拜場所。 |
|
賴傢李子園
天上蟠桃園,地上李子園
賴傢李子園因種植國內名優果品“金蜜李”而得名。每到春和景明的三月,這裏新緑吐蕊,李花綻放,婉如一夜之間,銀光閃閃,綴滿珍珠。繼而到了果實飄香的五月,粉珠玉淚的蜜李壓滿枝頭,迎風搖曳,令您忍俊不禁,唾涎欲滴。
而置身在這恍如隔世的樂園中,或品茗聊天、讀書休閑、賞花品果,亦或棋牌娛樂、對飲小酌,您都將有一份怡然、寧靜、祥和的愜意以及不由自主步入了神仙相約的夢境之中。這裏的主人誠實待客,童叟不欺。“滿意請嚮朋友推介,不滿意請直接嚮我述說”——當是賴傢李子園開門迎賓的初衷始然。
誠然:拾掇一份心情休閑,選的是景色獨特宜人,要的是給心情放假而心安理得!賴傢李子園作為您放飛心情的驛站,真心期望這裏如夢似幻的仙境在帶給您好的心情的同時,從此好運連綿,前程似錦,五彩斑斕……
綉川書院
綉川書院位於城廂鎮東街,占地面積5085平方米,建築面積1969平方米,共四進。大門三楹面嚮大街,八字墻,門內為庭院,左右為廂房。二門建築類似照壁,但中間開門,有石刻前清金堂縣令李淇章撰寫對聯: “博學多能養成佳士,依仁遊藝勉作通儒”,橫額“人文蔚起”。二門內為第二個庭院,兩側為廂房,中廳為外講堂,係齋長上輔導課之處,兼過廳作用。最後為最大的一個庭院,兩側為書院學員自學室,中廳為內講堂,係書院院長講課之處。後堂為院長、齋長宿舍區,自成小院。右側有大片院壩,為師生散步休憩之所。
綉川書院始建於宋,康熙五十九年遷建於現址,曾經三次培修,原名金堂書院,後依附近綉川河之名改為綉川書院。
綉川書院為磚木結構,青瓦屋面,門窗多有花格。它是金堂縣修建最早、規模最大、藏書最多、聲譽最隆的一所書院。
該書院是全省至今保存最為完好的古代縣一級的最高學府。現為青白江區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三國八陣圖遺址
三國八陣圖遺址八陣圖遺址在青白江區彌牟鎮西南,相傳為諸葛亮推演兵法、操練士卒所用。據古籍記載:“八陣者,象八卦以定位,因井地而製形,兵之紀律也。武侯推演,盡得其妙。”另據《八陣圖碑記》雲:“諸葛武侯之八陣圖,在蜀者二,一在夔州永安宮,一在新都彌牟鎮。”(彌牟鎮原屬新都縣)該遺址今僅餘土壘六座,當年之風貌已蕩然無存。1981年,成都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彭傢珍專祠
彭傢珍大將軍專祠占地10250平方米,平面略呈四方形,正門與傢珍公園相通,坐南朝北,為傳統四合院佈局。大門設在北端,古建築除正中的紀念碑和西側的陳列室外,依次為新建的大門、紀念堂、碑廊和西側的萬祺亭、接待室。祠內花木蔥茂,緑樹掩映,四季常青,環境別緻、清幽。
彭傢珍大將軍專祠大門為仿古建築,梁架為木結構,屋面為琉璃瓦,屋脊為灰條脊。祠門檐柱高七米,面闊14.4米,長15米,雙扇開關的紅漆大門上方,懸挂着原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張群先生題寫的“彭大將軍專祠”橫額;門兩側挂着著名辛亥革命老人、前四川省副省長張秀熟所撰,前中共四川省委書記楊超所書的楹聯,上聯為 “千載王綱一雷灰燼”,下聯為“將軍易水大地春城”。步近祠門,給人古樸典雅和莊嚴凝重之感。
彭傢珍烈士紀念碑該祠目前已成為“緬懷先烈教育後人”的重要教育基地之一。2003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佈為省級愛國主義基地。
怡湖園
怡湖園位於成都市北郊青白江新建成綿高速公路旁的怡湖公園,距離成都市區約30公裏,占地約213畝,其中湖面積約70畝。
該園於1986年由青白江區建委動工興建,短短兩年多時間建成,於1988年正式對外開放。怡湖公園屬於現代化的大型綜合公園,該園以其強烈的現代化氣息的城市園林風格建築和異域情調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遊客,上海學林出版社曾將該園編入面嚮國內外發行的《中國旅遊名勝》畫册。該園大門,設計精巧,造型獨特,雅緻舒暢,極富象徵意義。
怡湖之美,美在緑,美在新穎。結構奇特的大門一進園,層出不窮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幽幽的緑樹環繞着清清的湖水,復蓋着由一道峽𠔌攔腰闢為兩段的人工造就的山,波光灧瀲的湖水係采用高低位三級流動換置,其間形成的瀑布,瀑簾嘩嘩有聲,緑樹、緑水、緑色草坪渾然一體,蕩舟湖上,廊橋觀魚,岸邊品茗別有情趣。湖區集中了該園主要景點,湖北端仿日式音樂茶園,像三個相連的“大鼓”,全部用茶色玻璃裝飾,整個建築格調新穎、明快、連接船碼頭與音樂茶廳的是一條建築別緻的臨水廊橋,湖中遊魚往來,穿梭不斷,兩側觀賞遊人,歡聲笑語不絶。
怡湖園青白江姚渡竜門仙境
惠風和暢春滿園,毗河南岸滿園春。
踏着春天的腳步,沐浴城鄉一體化的春風,寂靜的鄉村一夜之間花紅柳緑,春光旖旎。熱情好客的莊戶人,盛妝迎賓,竭誠相約您一一在希望的田野!
成都市近郊踏青賞花的又一景觀,坐落在青白江區毗河南岸一一小川北水陸古道綫上的姚渡鎮,境內那有着厚重文化積澱的竜門村,以其美妙的故事傳說,獨特的地理位置和便利的交通優勢,溶和十五年桃樹種植歷史形成的千畝桃花,賦予了她婀娜妖人的嫵媚身姿,爭奇鬥豔,競相怒放在三月的春光裏……
春意盎然的竜門村一一紫霧紅霞,漫山遍野。“桃樹倒映在寧靜的水面,桃花映紅了姑娘的笑臉”!桃花盛開的竜門村一一山含笑、風含笑、笑迎春風、笑迎遠方的賓客!
“滿樹如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桃樹下竜門村50余家農傢休閑村莊以其規範整潔,新穎別緻的優質服務,至誠至善,盡善盡美,讓您臨其境、樂其中,留連往返,樂不思歸……
“年年今日竜門村,人面衣鮮真情在,桃花拂面笑春風”。尊敬的客人,珍貴的朋友:踏青、覓春、賞花、郊遊一一竜門村是您的好去處!竜門村一一風景這邊獨好!
來吧,朋友!開明、開放、淳樸、善良的竜門人,早已敞開了她那寬闊的胸懷,擁抱春天,擁抱與春天一起放飛希望的朋友們!
|
|
- n.: Qingbaijiang District
|
|
青白江 |
|
四川 | 成都 | 鄉鎮 | 會計百科 | 彌牟鎮 | 成綿高速 | 唐巴公路 | 行政區劃 | 地理 | 街區 | 街道辦事處 | ????業公司 | ????政管理所 | |
|
|
青白江區????政管理所 | 成都青白江區生態農莊 | 成都市青白江區玉虹印染廠 | 青白江區青燕服裝廠 | 成都青白江區人民醫院 | 成都市青白江區婦幼保健院 | 成都市青白江區紅十字醫院 | 青白江區玉虹印染廠 | 成都市青白江區針織廠 | 成都市青白江區怡湖賓館 | 成都市青白江區中醫院 | 成都市青白江區中醫醫院 | 成都市青白江區衛生防疫站 | 青白江區畜牧局衛生防疫檢疫站 | 成都市青白江區衛生局防疫站 | 成都市青白江區皮革有限公司 | |
|
|
福洪鄉 | 雲頂鄉 | 玉虹鄉 | 日新鎮 | 彌牟鎮 | 大同鎮 | 大彎鎮 | 竜王鎮 | 清泉鎮 | 祥福鎮 | 姚渡鎮 | 城廂鎮 | 華嚴鎮 | 合興鎮 | 人和鄉 | 大彎街道 | 紅陽街道 | 大灣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