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230207 |
|
黑竜江省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面積290平方千米,人口、8萬。郵政編碼161046。 地處大興安嶺東坡餘脈,境內碾子山主峰海拔481米,最高峰大黑山海拔505. 7米,大部分為丘陵地帶。 |
|
下轄4個街道:繁榮街道、富強街道、躍進街道、東安街道。 |
|
碾子山區,以碾子山得名。碾子山,産石,可製碾磨,故稱“碾子山”。清代晚期形成聚落,1914年設碾子山火車站。隸屬竜江縣第二區管轄。東北淪陷後,始設碾子山保,後改設碾子山村。1945年“九三”抗日戰爭勝利後,始設碾子山區,後改為第四區。1952年10月,設置碾子山鎮。1958年9月,將碾子山鎮改稱超美人民公社。同年12月,以華安機械廠為主體“廠社合併”,成立華安人民公社,由嫩江專員公署領導。1959年將甘南縣中興公社的三皇廟、簸箕山、馬架屯劃歸華安公社管轄。1960年5月,劃歸齊齊哈爾市管轄。同年12月,將華安公社改為華安區。1961年8月,成立華安公社農村分社;9月,政企分開。1980年6月,將躍進街道辦事處管轄的農村劃出,增設曙光人民公社。1983年12月,將華安區改為碾子山區。
1992年,碾子山區 齊齊哈爾市所屬的市轄區。位於市中心區的西部,中隔竜江縣,東北和西北分別與甘南縣和內蒙古自治區紮蘭屯市毗鄰。全區總面積290平方公裏,其中建成區面積9平方公裏。區政府駐地距市中心區 110公裏。全區共轄東安、富強、躍進、繁榮4個街道辦事處和兩個鄉。1992年末全區總人口9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604萬人;滿、回、蒙古等少數民族人口約占3%。區政府駐地繁榮路南側。 (以上摘自《黑竜江省志·地名錄》)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形成村落,以山得名。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3月,昂昂溪(時稱齊齊哈爾)、富拉爾基、虎爾虎拉(時稱腰庫勒)、碾子山(時稱碾子山前站)開站(即臨時營業)。
1914年(民國三年)5月20日,國民政府公佈《地方保衛團條例》。碾子山設保公所;10月,根據《黑竜江省各縣單行章程》,設碾子山警察分所,歸東省特別區第四區博剋圖警察署管轄。是年,碾子山前站更名為碾子山站。
1915年(民國四年)9月25日 竜江縣分為3個自治區,省城齊齊哈爾本城部分為第一區;寧年鄉、富裕鄉、東官鄉、特穆鄉為第二區;齊臺鄉、臥竜鄉、甘南鄉、興讓鄉為第三區。第三區亦稱江西區,範圍東至嫩江西岸,西至碾子山,北至布特哈旗(紮蘭屯)。總人口62743人。碾子山屯隸屬興讓鄉。是年,碾子山屯納入竜江縣地方版圖。
1926年(民國十五年),竜江縣劃分為4個區、8個鄉;一區轄東官鄉、特穆鄉;二區轄甘南鄉、興讓鄉;三區轄齊臺鄉、臥竜鄉;四區轄寧年鄉、富裕鄉。碾子山屯隸屬第二區的興讓鄉。
1929年(民國十八年),竜江縣劃為4區,151鄉。一區46個鄉,轄77個村屯;二區48個鄉,轄72個村屯;三區34個鄉,轄55個村屯;四區 23個鄉,轄23個村屯。碾子山屯為二區第二十六鄉。各區設區公所,各鄉置鄉公所,鄉下設閭(10~35戶為一閭),閭下設鄰(3~5戶為一鄰)。
1932年(偽大同元年),竜江縣實行保甲製,全縣按警察分管區域劃分為4區,8鄉,9保,225甲,2085牌。碾子山改鄉為保,設保公所,轄6甲:其中街保4甲,即山東甲、新立甲、奉天甲、興隆甲;鄉保2甲,即黑李溝甲、二道溝甲。碾子山保總面積326平方千米。
1938年(偽康德五年)4月4日,“竜江縣令第十二號”公佈:依據1937年12月1日偽滿洲國政府公佈的《街製》、《村製》,竜江縣實行街村製,全縣共設1街16村,即昂昂溪街,大民村、小阿拉村、富拉爾基村、富鄉村、回子房村、哈拉臺村、朱傢坎村、七棵樹村、李三店村、碾子山村、達鬍店村、臥牛吐村、文固達村、塔哈村、後依力巴村、霍托氣村。碾子山設村公所,村長武新周,村下轄屯,屯下轄牌。
1939年(偽康德六年),竜江縣共轄昂昂溪、富拉爾基、朱傢坎、李三店、碾子山5鎮,173個村,209甲。
1946年(民國三十五年)2月4日,人民自衛軍警備二旅第五團攻占碾子山,並駐守此地,負責李三店、紮蘭屯一帶的剿匪鬥爭。碾子山解放,地方維持會解散,成立碾子山區人民政府,隸屬竜江縣。3月上旬,碾子山區人民政府改稱碾子山區公所。
1947年(民國三十六年)6月10日,竜江縣政府根據東北行政委員會關於“縣以下政府一律改稱人民政府”的指示决定:碾子山區公所改稱竜江縣第四區人民政府。
1948年(民國三十七年)7月29日,據當日“竜江縣行政區劃自然屯統計”,全縣共有11個區,其中城鎮區5個,轄24個街,農村區5個,轄210 個行政村,708個自然屯。四區設於碾子山,轄17個行政村,即六段村、東山村、聯閤村(轄上二十裏站、朱麻子店)、二道溝村(轄石春令)、錢溝村、三江省村(轄野豬窩、南天門、西溝、鬍傢墳)、奉天村、九裏村、竜德(轄8號屯)三間房(轄周小鬼、劉傢)、新立村、德福村(轄常傢)、德興村、勝利村、三閤村、繁榮村、二(三)道溝村。
1951年10月28日,中共黑竜江省委通知:將原竜江縣第四區劃分為碾子山區和第四區。此前四區已於10月5日遷往繁榮村。
1952年1月16日,碾子山區改稱碾子山鎮,設鎮人民政府。
1954年9月27日,省政府决定調整竜江縣行政區劃。行政區劃變動如下:第一區設於善保屯,第二區在華民村,第三區在朱傢坎鎮,第四區由繁榮村遷回碾子山鎮,第五區設在李三店鎮,第六區設在七棵樹村。朱傢坎、碾子山兩個鎮由竜江縣直轄。
1958年3月,黑竜江省人民政府令:將竜江縣四區頭道溝鄉的頭道溝、吉新、二道溝、六段、大營、鬍傢墳、二道橋子等屯劃歸碾子山鎮,全鎮面積為97 平方千米,撤銷頭道溝鄉建置。7月,將甘南縣保安鄉的三皇廟、簸箕山、馬架屯3個屯劃歸碾子山鎮,碾子山總面積增到177平方千米。9月15日,碾子山鎮成立超美人民公社,隸屬竜江縣。是年秋,將竜江縣三道溝鄉的三江省、野豬窩、郭狄坑等3個屯,繁榮鄉的三撮房、五間房、曹傢溝、趙傢屯、劉傢溝、錢溝、下九裏、唐傢屯等8個屯,以及竜德鄉的九裏屯等共12個屯劃歸超美人民公社,面積增加到357平方千米。12月12日,經省政府批準,建立以國營華安機械廠為主體的縣級廠、社(華安人民公社)合一的華安人民公社,隸屬嫩江專署。
1960年5月31日,市人委根據省人委轉發國務院關於撤銷嫩江專員公署並調整部分專區的批復精神發出通知,將原嫩江專員公署直轄的華安人民公社及其所轄的24個村和28個街巷(總面積357平方千米)劃歸齊齊哈市。
1961年8月30日 撤銷政社合一體製,恢復區級行政體製,華安人民公社改為華安區人民委員會,隸屬齊齊哈爾市。
1967年10月30日,撤銷華安區人民委員會,成立華安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1968年1月7日,齊齊哈爾市革命委員會决定:華安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改為華安區革命委員會。1980年6月20日,華安區召開第八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會議决定:改華安區革命委員會為華安區人民政府。
1983年12月24日,黑竜江省黑政函51號文件批準,齊齊哈爾市華安區改為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以上摘自當地政府網站)
2000年,碾子山區轄4個街道、1個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82507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富強街道 16079 躍進街道 18356 繁榮街道 15157 東安街道 13661 華安鄉 19254
碾子山區轄4個街道、1個鄉:東安街道、富強街道、躍進街道、繁榮街道、華安鄉。
2005年7月7日,黑竜江省人民政府批準:齊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撤銷華安鄉並入城市街道辦事處。(黑民區80號) |
|
碾子山區依山傍水,風景秀麗,是齊齊哈爾市著名的山水旅遊城,是黑竜江省名勝風景區和省級生態園林城。境內有距今800餘年歷史的國傢級文物保護單位金東北路界壕邊堡遺址,亦稱金長城;有國傢AAA級軍工旅遊景點;有被譽為鶴城奇山的國傢AA級旅遊景區蛇洞山;有距今1.1萬多年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蛇洞山舊石器遺址;有黑竜江省首次發現盤羊頭骨化石的出土地;還有雅魯河漂流碼頭,以及被稱為天然氧吧的萬畝森林公園和省甲級公園重山園及百樹園、世紀廣場等旅遊觀光景點和休閑娛樂場所。 |
|
振華學校是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一所出名的中學,其中的學生榮獲全市全省多種奬項與榮譽
振華中學有着許許多多的老師,如鬍曉豔、劉洋、苗樹軍,都榮獲過優秀教師等稱號。雖然該校成立時間不長,但在山城人民心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碾子山區第三小學是碾子山區至今一所優秀的小學,這所學校榮獲了各種榮譽。
碾區三小裏有着相當多的好老師,現碾區三小已經與原來的振華合併,優秀的老師更是非常之多。如王秀蘭、李雲、宣弘豔,都獲得過各個方面的奬項,教育孩子的方面都十分出色,讓傢長特別信賴。 |
|
碾子山靠近山區,所以終年天氣涼爽,空氣良好。樹木山林較多,所以可以說是緑色的城鎮。碾子山以産土豆、白菜等緑色食品為主,各種農作物更是數不勝數。 |
|
中國·碾子山登山節(Mount Climb Day Of Nianzishan China)
碾子山區位於齊齊哈爾市西北部,是大興安嶺的餘脈,風光秀麗,景色宜人。有神秘傳說的蛇洞山,有清澈的雅魯河,有近千年歷史的金長城,有體現石文化的世紀廣場。
從2001年起,碾子山區為打造“山水旅遊城”的品牌,以擴大開放、招商引資、推動旅遊、發展區域經濟為目標,連續舉辦了三屆“中國·碾子山6·2 8登山節”。
登山節以經貿洽談為重點,以旅遊觀光為特色,依托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塑造地方形象,繁榮區域經濟,現已成為黑竜江省較有影響力的旅遊文化盛會。通過舉辦登山節,全區的旅遊事業得到發展和完善,投資環境進一步改善,城市建設日新月異,招商引資碩果纍纍,經濟與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金長城(金東北路壕界邊堡)(jin Dynasty Great Wall [Jin Dynasty Northeast Road Border Wall Relics])
齊齊哈爾市境內有金代所修長城206.15公裏,經行於齊齊哈爾市的甘南縣、碾子山區和竜江縣。金長城是公元12~13世紀以女真人為主體,驅役各族人民共同修築的,從東北的嫩江之濱到西南的黃河河套,是一段長達4千多公裏的軍事防禦工事。工:程分東北、西北,西南三路。齊齊哈爾段金長城屬於東北路之一段,也是金修長城最早的一段。金廷為了鞏固新領土,保衛金都上京,也為了繼續擴大戰果防止北部騷擾,决定派大將婆盧火於天輔五年,即公元121年開始治邊修長城。史稱婆盧火治邊有功,屢受嘉奬,最後殉職於這條長城綫上。齊齊哈爾段金長城主墻高大完整。護城外附馬面,上置戍樓。墻面有馳道,可供車馬通行。墻外有護壕,以護主墻。根據需要往往在主墻外修有不連貫的第二、第三道墻壕,加強了防禦的功能,在墻內側有屯駐軍兵的戍軍堡。因此齊齊哈爾段金長城工程配套、結構合理。又因元代以後長期荒蕪、人跡罕至而保存較好,現狀可觀。因鐵路濱洲綫、牙林綫,公路碾北綫及雅魯河水道均由金長城處通過,碾子山區段的金長城,當是參觀、遊覽的最佳處。
世紀廣場(Centurial Square)
碾子山世紀廣場位於城區中部,為區委、區政府與華安廠聯手,歷時兩載,取用本地8種石材建成的5萬餘平方米的休閑廣播,其中花崗岩巨鼎,麥飯石幣道皆為世界之最。
花崗岩世紀寶鼎,連基高17.7米,鼎高5米,直徑4.5米,重50噸,其大氣雄偉,極寓安泰之意。鼎卜碑身隸書“世紀寶鼎”鼎銘,祥和穩重,古氣照人;左側及後身份題“聯手擎寶鼎,同心鑄千碑”與“區廠一傢人,相依共生存,聯手同發展,造福為人民”,一聯一詩,表明華安廠與地方政府攜手並進的共同心聲。基座四圍,30頭石獅形態各異,似頌一方盛世升平;階側蛟竜並駕,兆示經濟騰飛之勢。
廣場地面大部分由10萬多塊花崗岩加丁砌就,象徵着10萬多民衆鼎力同心。86米長麥飯石世紀甬道,山2002塊麥飯石整塊與6個十塊鋪成,寓意着公元2002年6月28日落成,又彰顯着“麥飯石之鄉”資源之豐厚。
中心建築北側設置70米長文化長廊,期以記載名人墨客生命之軌跡。長廊下3米寬河流石按摩小徑,應民便民,日現健身功用。四周華燈錯落,精巧別緻,風景平添。
世紀廣場已成為碾子山區新的標志性景觀,也是人們休閑、娛樂和集會、活動的重要場 。
蛇洞山
碾子山區生長蛇的山---蛇洞山
火車經過蛇動山時都會鳴笛,據說是火車在路過蛇動山時曾經壓死過一隻蛇,從而以後在路經蛇動山時都會鳴笛。
蛇洞山上設有纜車、遊泳池、還有清涼透白的一條河,有蒙古包,鄉村飯店,還有用木欄搭乘的二層小樓,都是可以住的。在晚上還有篝火晚會,熱鬧非凡。如果不想吃飯店做的、還可以自帶烤肉去燒烤,是山城與外地人休閑娛樂的好地方。
蛇動山還具有漂流勝地的美稱,可以在蛇動山往下坐皮艇嚮下漂流,水十分淺,還可以漂流着打水仗,不管相不相識,都可以互相撩水,笑語不斷。
蛇洞山是避暑山莊,夏天清涼解暑,鼕天就是一個銀妝素裹的山莊。並且可以隨時隨地的打牌、玩麻將。讓人身心放鬆,休閑娛樂。 |
|
中國麥飯石之鄉 |
|
- n.: Nianzishan District
|
|
碾子山 |
|
碾子山區直轄地域 | 齊齊哈爾碾子山區人民醫院 | 齊齊哈爾碾子山區中醫院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中醫院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衛生防疫站 | 齊齊哈爾碾子山區華安廠職工醫院 | 齊齊哈爾碾子山區婦幼保健站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華安服裝鞋帽廠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東風飯店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同心飯店 | 齊齊哈爾市碾子山區山城賓館 | |
|
|
碾子山區直轄地域 | 躍進街道 | 曙光鄉 | 東安街道 | 富強街道 | 繁榮街道 | 華安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