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尖草坪區位於太原市的最北端。東西最大寬度為26千米,南北最長距離為22千米。總面積285.6平方千米,其中城建區面積32.4平方千米。總人口34.5萬人(2005年),其中非農業人口24.66萬人,農業人口9.84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柴村街道迎賓北路。郵編:030003。代碼:140108。區號:0351。拼音:Jiancaoping Qu。
地形起伏較大。地貌分為土石山區、黃土丘陵、衝積平原、溝窪𠔌地、衝積扇等不同類型。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在7-10攝氏度,全年日照2400-2600小時,無霜期190天左右。
行政區劃
尖草坪區轄9個街道、2個鎮、3個鄉:尖草坪街道、光社街道、上蘭街道、南寨街道、迎新街街道、古城街道、匯豐街道、柴村街道、新城街道、嚮陽鎮、陽麯鎮、馬頭水鄉、柏板鄉、西墕鄉。共有154個社區、87個行政村。
尖草坪街道
光社街道
上蘭街道
位於太原市西北端,東鄰嚮陽鎮,西靠崛圍山,南接柴村鎮,北依二竜山。面積14.09平方千米。2000年,總人口22810人,其中農業人口6531人,非農業人口16279人。轄:(缺社區名錄),上蘭村、土堂村2個行政村。
1948年11月29日村解放,成立蘭村村公所。1951年8月29日(以太原市行政區劃沿革資料為證),蘭村從陽麯縣五區劃入市轄第三區。成立上蘭村鄉政府。管轄8個街(大南,通順,大東,青竜,西後,炭市,大前,十字街)。1953年11月26日改為上蘭鎮人民政府,隸屬市轄第三區。1954年1月2日,劃入市轄新城區,改為上蘭街道辦事處。1958年8月成立蘭村人民公社,上屬北城區人委會管轄,下轄蘭村大隊,居委會4個。1963年4月27日,改為農村人民公社(原屬於城市公社)。1967年3月改名為蘭村公社革委會,屬於郊區革委會領導。1981年9月6日,成立北郊區人民政府,隨後區革委會停止行使職權,蘭村公社革委會改名為蘭村公社管理委員會。1984年5月9日,省政府晉政函47號文批準,成立上蘭鎮人民政府,兩個生産大隊改建為兩個村委會,居委會劃歸北城管轄。1998年元月1日,由於太原市行政區劃調整,原北郊區上蘭鎮改名為尖草坪區上蘭鎮。同年,上蘭鎮與上蘭街道辦事處合署辦公,管轄2個村委會和9個居委會(土堂,東字,青西,南順,市前,太機一成,太機二居,太紙一居,太紙二居)。2001年撤銷上蘭鎮並入上蘭街道。
南寨街道
迎新街街道
古城街道
匯豐街道
位於尖草坪區最南端,於1998年10月23日正式挂牌運行。總面積10平方千米,人口6萬餘人。轄13個社區、3個行政村、1個場:華碩苑社區、乾澤園社區、新興社區、欣園社區、興華西社區、選煤社區、匯豐苑社區、槐園社區、豐頌苑社區、興華苑社區、大東流村、小東流村、西流村等。
柴村街道
轄:大留村、呼延村、西張村、楊傢村、柴村村、芮城村、營村村、攝樂村、三給村、小石河村、寺頭村、小塔村、上槐村等。
新城街道
轄:新城村、新店村、北固碾村、杜傢村、趙道峪村、東張村、南寨村、圪垛村、南固碾村、下蘭村、新村村、趙莊村、光社村等。
嚮陽鎮
轄:北下溫村、中下溫村、西留莊村、蘭崗村、新翟村、橫渠村、西村村、嚮陽村、下薛村、南翟村、南下溫村等。
陽麯鎮
位於太原市區的東北部,東北與陽麯縣為鄰,東西與本區小返鄉接壤,西南與本區新城相望,西與本區嚮陽鎮交界,西北與本區西焉鄉毗轄,地理坐標為東徑112°35′,北緯37°59′。全鎮南北長約10千米,東西寬約7千米,面積為38.1平方千米。總人口14744人,其中農業人口為13725人。轄19個行政村:陽麯村、馬坡村、河底村、北山頭村、棋子山村、皇后園村、黃花園村、溝南村、寨上村、蝎子寨村、峰西村、風格梁村、西崗村、歡嘴村、崗底村、郭傢窯村、晉莊村、新興村、司徒窪村。鎮區位於鎮域的中部略偏西南。
馬頭水鄉
位於太原西山北部的崛圍山上,東與山下的學村,上蘭鎮相鄰,北隔汾河與陽麯縣夥路坪鄉相望,南與化客頭鄉接壤,西與王封鄉毗連。面積53.8平方千米。總人口5009人,其中農業人口4848人。轄15個村委會,20個自然村:馬頭水村、甘草卯村、上水峪村、下水峪村、馬角村、銀角村、窯兒上村、梁背後村、柏崖頭村、馬吉掌村、珍珠峁村、南石槽村、北石槽村、橫嶺村、莊頭村。鄉政府駐馬頭水村,距柴村7千米,地理坐標北緯37°57′,東經112°24′。
馬頭水鄉所轄村莊,太原解放初屬於陽麯縣,除河傢山外,其餘均於1951年劃入太原市第五區。1953年建立馬頭水、銀角二鄉。1954年歸萬柏林區。1956年二鄉合併為馬頭水鄉,1957年劃屬太原市郊區。1958年8月合併於化客頭鎮。此後,三年間,馬頭水各村歸屬一直隨化客頭而變化。1961年原馬頭水鄉各村從化客頭公社分出,建立馬頭水公社,屬於漢區,同年,何傢山從化客頭公社劃入,1963年全境重歸郊區。1970年劃為北郊區。1984年建立馬頭水鄉。1998年1月劃歸尖草坪區,成為全區唯一的山區鄉鎮。
柏板鄉
轄:東關口村、西關口村、鎮城村、柏板村、上薛村、宇文村、崗北村等。
西墕鄉
轄:西高莊村、東高莊村、西焉村、趙傢山村、中焉村、東焉村、陳傢窯村等。
歷史沿革
?年,原北郊區轄4個鎮、11個鄉:柴村鎮、陽麯鎮、上蘭鎮、嚮陽鎮、西銘鄉、柏板鄉、中澗河鄉、小井峪鄉、小返鄉、西墕鄉、東社鄉、化客頭鄉、馬頭水鄉、新城鄉、王封鄉、
1997年5月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33號)撤銷太原市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尖草坪區轄原北城區的尖草坪、光社、上蘭、南塞、迎新街、古城6個街道,原北郊區的新城、嚮陽、上蘭、柏板、西墕、柴村、馬頭水、陽麯8個鄉鎮及原北郊區東社鄉的小東流、大東流、西流3個村。區人民政府駐柴村鎮迎賓北路。
1998年底,尖草坪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168個居委會,8個鄉、鎮,87個村委會,99個自然村,全區人口27.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8.9萬,農業人口8.9萬,全區面積285.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32.4平方千米。
?年,尖草坪區轄7個街道、8個鄉鎮,87個村委會、154個居委會。
2000年,尖草坪區轄7個街道、4個鎮、4個鄉。總人口338417人,各鄉鎮街道人口: 尖草坪街道 30382 光社街道 20762 上蘭街道 14827 南寨街道 56648 迎新街街道 19043 古城街道 21974 匯豐街道 57981 柴村鎮 31638 上蘭鎮 8065 嚮陽鎮 17042 陽麯鎮 14412 馬頭水鄉 4288 柏板鄉 11312 西墕鄉 4446 新城鄉 2559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上蘭鎮並入上蘭街道辦事處,新城鄉、柴村鎮改設為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尖草坪區轄3鄉2鎮9個街道辦事處。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尖草坪區轄9個街道、2個鎮、3個鄉:柴村街道、光街道、上蘭街道、南寨街道、迎新街街道、古城街道、匯豐街道、新城街道、尖草坪街道;嚮陽鎮、陽麯鎮;馬頭水鄉、柏板鄉、西墕鄉。 |
|
太原市尖草坪區位於太原市的最北端,東西最大寬度為26公裏,南北最長距離為22公裏,汾河縱貫南北,總土地面積285.6平方公裏,其中城建區面積32.4平方公裏,耕地面積7910公頃(118650畝),由五個鄉鎮,九個街道辦事處組成。全區共有行政村87個,社區居委會154個,總人口34.5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4.66萬人,農業人口9.84萬人。
全區整個地貌分為土石山區、黃土丘陵、衝積平原、溝窪𠔌地、衝積扇等不同類型,地形起伏較大,境內海拔在780—1775米之間,屬北溫帶大陸性氣候,平均年降雨量在450毫米左右,年平均溫度在7—10℃,全年日照2400—2600小時,無霜期190天左右。 |
|
尖草坪區轄9個街道、2個鎮、3個鄉:尖草坪街道、光社街道、上蘭街道、南寨街道、迎新街街道、古城街道、匯豐街道、柴村街道、新城街道、嚮陽鎮、陽麯鎮、馬頭水鄉、柏板鄉、西鄢鄉。 |
|
尖草坪區在汾河兩岸擁有肥沃的土地,便利的灌溉條件,空氣清新,環境優美,現已建成初具規模的五大農業基地,柴村灘、嚮陽灘、新城灘是高産、優質、高效農業區,占地面積四萬畝,農業市場前景廣阔;2004年糧食産量11,908噸,蔬菜産量735,187噸,果品總産量15,399噸,肉、蛋、奶總産量分別達到2703噸、1298噸和3841噸。
該區已經形成以不銹鋼工業園為竜頭,以冶煉製造、機械加工、石膏建材、石油化工為主的四大支柱産業,加上轄區內的太原鋼鐵公司、太原第二熱電廠、山西新華化工廠、山西興安化學材料廠、東方機械廠、太原江陽化工廠、太原軌枕廠等十幾傢國有大中型企業,構建了雄厚的工業基礎;以興華街的各類市場、正在擴建中的太原市小商品批發市場以及正在規劃實施中的大運經濟帶,給我們展示的是發展潛力巨大的第三産業。 |
|
尖草坪區交通便利,鐵路、公路四通八達,“北同蒲綫”、“太(原)古(交)嵐(縣)綫”、“太(原)寧(武)綫”、“太(原)蘭(村)綫”、“新蘭路”、“恆山路”、“大同路”、“108國道”及“和平北路”等市政公路交織成網。勝利橋、柴村汾河大橋溝通兩岸,形成了尖草坪區城鄉環套的地理優勢。特別是剛剛打通的“西康公路”,溝通了山西省西八縣,使“西八縣”與太原市的距離縮短了一百多公裏,為尖草坪區經濟的騰飛架起了一座橋梁。轄區內公路總里程達730公裏。
處於這種發達交通網中的尖草坪區,區內外通訊十分便捷,郵電通訊業發展迅速,轄區內程控電話容量5萬門以上,用戶4萬戶,移動電話用戶達1萬以上,特別是尖草坪區從2004年開展的“數字化”尖草坪工程,已經建成了連接全區各委辦局、街道鄉鎮和社區的寬帶城域網,開通了尖草坪區門戶網站和網站集群,全區的信息應用處於山西省前列。 尖草坪區電力容量達145610KVA。區內現有閑置廠區土地面積42200平方米,閑置變壓器容量10000KVA,供水充足,設施齊備,閑置資産8000萬元。同時在我區境內的十二傢國有大中型企業,閑置土地面積394,000平方米,閑置廠房87,770平方米,閑置設備400餘臺。
2005年完成地區生産總值21.92億元,財政收入396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完成3920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3062萬元。 |
|
尖草坪區內旅遊資源豐富,處於太原市的上風上水地區,是明清時代著名書法傢、醫學家傅山先生的故鄉。不僅有風景秀麗的自然風光,而且擁有歷史悠久的名勝文物古跡,集中程度高,組合良好。自然景觀各有特色,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歷史文物古跡衆多,有廟宇30座,古墓、古跡10多處,其中崛巍紅葉、洌石寒泉、天門積雪、土堂大佛、竇大夫寺、多福寺和髦仁寺等飲譽三晉,久負盛名,是太原市城北最重要的旅遊區域。 |
|
近年來,該區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金融、保險等綜合服務設施也得到了配套發展,全區基本普及了九年製義務教育。商貿區、住宅區、專業市場、城鎮道路等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將使社會承載能力不斷加強。尖草坪區民風淳樸、社會風氣良好,人民崇尚“團结奮進、負重趕超、艱苦創業、勇奪一流”的尖草坪精神,這裏將敞開大門,廣招天下賢才、引進高新技術、吸納中外資本、謀求共同發展。尖草坪人民熱烈歡迎國內外朋友前來進行各種形式的經濟技術交流和合作。 |
|
尖草坪區1997年之前稱作北郊區,原北郊區轄4個鎮、11個鄉:柴村鎮、陽麯鎮、上蘭鎮、嚮陽鎮、西銘鄉、柏板鄉、中澗河鄉、小井峪鄉、小返鄉、西墕鄉、東社鄉、化客頭鄉、馬頭水鄉、新城鄉、王封鄉。
1997年5月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33號)撤銷太原市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設立太原市小店區、迎澤區、杏花嶺區、尖草坪區、萬柏林區、晉源區。尖草坪區轄原北城區的尖草坪、光社、上蘭、南塞、迎新街、古城6個街道,原北郊區的新城、嚮陽、上蘭、柏板、西墕、柴村、馬頭水、陽麯8個鄉鎮及原北郊區東社鄉的小東流、大東流、西流3個村。區人民政府駐柴村鎮迎賓北路。
1998年底,尖草坪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168個居委會,8個鄉、鎮,87個村委會,99個自然村,全區人口27.8萬,其中非農業人口18.9萬,農業人口8.9萬,全區面積285.6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區面積32.4平方千米。
2000年,尖草坪區轄7個街道、4個鎮、4個鄉。總人口338417人,各鄉鎮街道人口: 尖草坪街道 30382 光社街道 20762 上蘭街道 14827 南寨街道 56648 迎新街街道 19043 古城街道 21974 匯豐街道 57981 柴村鎮 31638 上蘭鎮 8065 嚮陽鎮 17042 陽麯鎮 14412 馬頭水鄉 4288 柏板鄉 11312 西墕鄉 4446 新城鄉 25597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單位:人)
2001年,上蘭鎮並入上蘭街道辦事處,新城鄉、柴村鎮改設為街道辦事處,調整後尖草坪區轄3鄉2鎮9個街道辦事處。
截至2004年12月31日,尖草坪區轄9個街道、2個鎮、3個鄉:柴村街道、光街道、上蘭街道、南寨街道、迎新街街道、古城街道、匯豐街道、新城街道、尖草坪街道;嚮陽鎮、陽麯鎮;馬頭水鄉、柏板鄉、西墕鄉。 |
|
- n.: Jiancaoping District
|
|
尖草坪 |
|
山西 | 行政區劃 | 太原 | 鄉鎮 | 學校 | 高中 | 太原市 | 公園 | 南寨 | 旅遊 | 柴村 | 中心醫院 | 醫院 | 醫保醫院 | 更多結果... |
|
|
尖草坪區電視臺 | 尖草坪區檔案館 | 尖草坪區中心醫院 | 太原市尖草坪區中心醫院 | 太原市尖草坪區機關幼兒園 | 太原市尖草坪區嚮陽醫院 | 太原市尖草坪區口腔衛生院 | 太原市尖草坪區衛生防疫站 | |
|
|
開發區 | 古城街道 | 嚮陽鎮 | 新城街道 | 上蘭街道 | 匯豐街道 | 柴村街道 | 陽麯鎮 | 馬頭水鄉 | 柏板鄉 | 西墕鄉 | 西焉鄉 | 尖草坪街道 | 光社街道 | 南寨街道 | 迎新街街道 | 迎新街道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