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北 >邢臺 > 臨西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Linxi Xian County
  郵編:054900 代碼:130535 區號:0319
  拼音:Lín Xī Xiàn,Linxi Xian
  
    臨西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衛運河西岸。地理坐標東徑115°18′-115°45′,北緯36°44′-36°57′。總面積542平方千米。總人口34萬人(2006年)。全縣轄4個鎮、5個鄉:臨西鎮、河西鎮、下堡寺鎮、尖塚鎮、東棗園鄉、老官寨鄉、呂寨鄉、搖鞍鎮鄉、大劉莊鄉。縣政府駐臨西鎮。
    地處冀南平原區,地勢平坦。屬東部季風暖溫帶半濕潤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841.4毫米,年均溫13℃。邯(鄲)臨(清)公路過境。引黃濟津渠道在縣境內東部穿過。京九鐵路、邯臨公路、邢臨公路過境。紀念地有四·一九烈士陵園。
  
  1965年,為了便於衛運河的管理和利用,將山東省臨清縣衛運河西岸地區(共五個區)劃歸河北省管轄,並在此設臨西縣。因地處臨清縣西部故名。
  
    1997年,臨西縣面積545平方千米,人口29.9萬,轄4個鎮、5個鄉:臨西鎮、河西鎮、下堡寺鎮、尖塚鎮、呂寨鄉、搖鞍鎮鄉、大劉莊鄉、老官寨鄉、東棗元鄉。縣政府駐臨西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13118人,其中:臨西鎮38409人,河西鎮38781人,下堡寺鎮31483人,尖塚鎮33837人,東棗園鄉24480人,老官寨鄉35604人,呂寨鄉37997人,搖鞍鎮鄉37433人,大劉莊鄉35094人。
  
    2002年底,臨西縣面積542平方千米,人口30.21萬。轄4個鎮、5個鄉,2個社區、299個行政村。縣政府駐臨西鎮。
No. 2
  河北省邢臺市臨西縣
  臨西縣地圖歷史沿革
  臨西歷史悠久,人傑地靈。西漢初已置清淵縣,其後雖朝代更替,但此地卻興勝不衰。金天會年間為避水患,治所遷徙曹仁鎮(今臨清境內)。時光飛逝,歲月滄桑。
  1964年2月,根據國務院以衛運河和四女寺減河為冀魯兩省省界的指示,將臨清縣衛運河以西的下堡寺、童村、呂寨、老官寨5個區(包括原屬下不為例9個處公社)和城關區的南、北大隊,米市、臨衛街由山東省劃歸河北省管轄。
  1966年7月,撤區並社,撤銷原著個行政區,將原來的確處公社和城關鎮,調整為14個公社。即棗元、水波、老官寨、呂寨、姚樓、下堡寺、搖鞍鎮、白地、尖莊、樊村、童村、大劉莊、黎博寨、單屯公社和城關鎮。下轄296個生産大隊。1968年原公社建置未變,生産大隊由原來的296個調整為293個。2001年調整為299個行政村。1964年又析衛運河西部原山東省臨清縣的五個區,劃歸河北省設置臨西縣。縣內尚有戰國時期趙國墩臺、唐月窪寺遺址、元朝古槐(呂寨村竜騰樹)等大量文物古跡。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宋任窮、王任重都曾在這裏戰鬥過。1942年4月29日,為反擊日寇的掃蕩,四軍分區司令員楊宏明、政治部主任孫毅民在內的300餘名八路軍烈士長眠在這裏……
  五六十年代,身為東留善固村黨支部書記的呂玉蘭,帶領全村群衆戰風沙,鬥????鹼,開荒種樹,打井修渠,以勤勞的雙手改變了家乡落後的面貌。她所留下的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玉蘭精神”已成為臨西人民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激勵着32萬臨西人民積極嚮上、奮發圖強。
  地理位置
  臨西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邢臺市東南端,衛運河中遊左岸。東經115°18′—115°45′,北緯36°44′—36°57′之間。縣城駐地,距北京344公裏,距石傢莊158公裏,距邢臺90公裏,距邯鄲100公裏,距濟南150公裏。臨西縣地理位置優越,是兩省三市四縣交界之地。東瀕衛運河,南鄰館陶,西接內丘縣,北銜威縣、清河。東西橫距34公裏,南北縱距19公裏總面積542平方公裏。全縣地勢平坦,中部有古堤縱貫,將全縣分割為堤上緩崗、堤下低平兩個地貌。西部海拔在33—36米之間,東部海拔在28—33米之間。地勢由西南嚮東北稍有傾斜,地面坡降為1/5000—1/6000,堤下坡被西部高地東部衛運河左岸所圍,北部又是南坡窪、白坡窪與清河、威縣部分區域共同封閉窪地,最低點為海拔27米。境內主要河流是衛運河,境內長約9公裏。屬暖溫帶亞熱大陸性季風型氣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C,平均降水量559.6毫米,年日照2516.2小時,無霜期194天。
  臨西縣交通便利,是溝通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四省的交通咽喉。京九鐵路縱穿全境,並在境內設有客、貨站,京廣綫、京滬綫垂翼東西,邯臨、邢臨高速公路橫穿全境,橫跨衛運河的公路、鐵路大橋使天塹變通途。近10年來,臨西公路交通建設蓬勃發展,建成了以縣城為中心、橫縱交錯、四通八達的公路交通網絡體係。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670.35公裏,鄉鎮和行政村的通公路率均為100%。
  縣情介紹
  臨西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全縣總面積542平方公裏,人口32萬,耕地57萬畝,轄15個鄉鎮辦事處299個行政村。近年來,縣委、政府充分發揮傳統農業、基礎工業和特色産業三大優勢,大力優化城鎮建設和招商引資兩大環境,全縣經濟呈現快速增長勢頭,今年1至6月份,全縣生産總值完成11.2億元,同比增長8.8%;全部財政收入完成4292萬元,同比增長11%;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完成4.4億元,同比增長2.6%;引進內資8000萬元,利用外資120萬美元。
  臨西具有合作發展的獨特優勢。
  區位優勢明顯,市場空間廣阔。
  臨西地處冀、魯兩省四市六縣交界處,毗鄰京、津,既能立足河北市場,還可以進軍京津、山東等廣阔市場。
  交通發達,運輸便捷。
  京九鐵路和京杭運河縱穿縣境,邢臨、邯臨、肅臨三條省道幹綫在此交匯,緊鄰京廣、京浦鐵路和106國道,距石傢莊、濟南機場不足200公裏,邢臨高速已於2006年通車,並將東延,與山東省段高速公路連接,屆時將成為山西至山東的千裏通衢。
  投資環境優越,服務優質高效。
  我們已經製定了成型配套的優惠政策,堅持“政策跟着項目走,條件圍着資金轉”的指導思想,建立了項目服務中心,對審批辦證一律從簡,對各種稅費一律從低,對客商安置一律從便,對優惠政策一律兌現。
  臨西資源豐富,三大産業初具規模。
  臨西是國傢優質棉基地縣,常年棉花種植面積25萬畝左右,臨西及周邊六縣年産優質棉15萬噸以上,有棉花加工企業60多傢,占地3000畝的棉花加工貿易園區已初具規模,是發展棉紡業、製衣業的天然基地;臨西是全省優質羊基地縣,全縣羊衹飼養量達40萬衹,建有華北地區最大的波爾山羊、杜泊羊、無角陶賽特等,良種羊繁育基地,已經形成“買世界名羊,到河北臨西”的品牌,為興建大型屠宰加工生産項目奠定了基礎。臨西縣製藥廠、紙品廠、氮肥廠、棉紡廠等一批規模企業正在積極尋求合作夥伴,力爭三五年發展成一批利稅超億元的企業集團。軸承産業在臨西具有30多年的發展歷史,被列為河北省特色産業,擁有規模企業160傢,從業人員4萬多人,年産軸承近3億套,銷售收入近60億元,出口企業42傢,産品出口30多個國傢和地區,出口交貨值3億元,碳鋼軸承出口量占到全國出口量的70%以上。臨西擁有遍布全國的3000多傢銷售網點和辦事機構,銷售人員達到1.4萬人。該縣的“中國軸承大世界”是全國著名的軸承專業市場,年交易額15個億元以上,可以說,在臨西沒有買不到的軸承,也沒有賣不出的軸承。我們正在實施軸承産業百傢企業大協作戰略,眼睛嚮內資源整合,聚集要素,形成全縣一個大基地,全國一個大市場的格局。眼睛嚮外,走出去,請進來,尋求合作合資夥伴,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進一步提高我縣軸承行業的總體規模、産品檔次。
  行政區域
  臨西縣位於河北省東南部,邢臺市東部,西望太行,東瞻岱嶽,地處冀魯平原腹地,東與山東省臨清市隔河相望,南與館陶縣毗鄰,西與邱縣交界,北與威縣、清河兩縣接壤。總面積為542平方公裏。轄4鎮5鄉299個行政村,總人口達31萬人。臨西縣轄4個鎮、5個鄉:臨西鎮、河西鎮、下堡寺鎮、尖塚鎮、東棗園鄉、老官寨鄉、呂寨鄉、搖鞍鎮鄉、大劉莊鄉。
  臨西是河北、山西、山東、河南的交通咽喉,京九鐵路縱貫南北,京滬、京廣鐵路垂翼東西,邯臨、邢臨公路橫貫全境,交通四通八達。現有110千伏變電站2座,35千伏變電站7座,電力供應充足,萬餘門程控電話與全國並網,通訊便捷。
  臨西縣屬東部季風暖溫帶半濕潤地區,大陸性氣候明顯,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3度。全縣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水源充足,水利設施齊全,為農業生産的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臨西縣耕地面積37萬畝,素有“糧棉之鄉”之美稱,被定為河北省商品糧基地縣和國傢優質棉基地縣、名優果品基地縣,盛産小麥、玉米、𠔌子、棉花、大豆等作物。1999年,糧食總産達到2.31億公斤,棉花總産達到930萬公斤;有果園120個,面積達2.4萬畝,年産果品1000萬公斤;畜牧業發展迅速,牲畜存欄量居增,肉類總産量達到2230萬公斤。依托糧、棉、果等主導産品,形成了浸出油廠、面粉加工廠、醬菜廠、果蔬脆片廠、釀酒廠等一批具有相當規模的儲備和深加工能力的企業。
  臨西縣縣屬工業發展迅猛,鄉鎮企業、個體企業異軍突起,逐步形成了以化工、紡織、機械、醫藥、建材、釀造、造紙、軸承加工、農副産品加工為主的工業體係,全縣擁有各類工業企業3268個, 固定資産7.9億元。其中鄉以上工業企業76個,國有中型企業4個,合資、獨資企業5個,千餘種産品暢銷國內外,出口産品主要有軸承、棉花、織染布、果品、豆粕、五金工具、中成藥等。臨西特産歷史名牌産品──醬菜、豆腐乳、臭豆腐,歷史悠久,暢銷省內外,聞名全國。輕紡、化工、冶金製造、農副産品加工等産品規模不斷擴大,品種日益增加,逐步從國內市場走嚮國際市場。
  臨西軸承業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已成為臨西經濟的特色産業,縣域經濟的支柱産業,目前全縣軸承專業戶已達1.2萬個,規模企業20余家,從業人員3.5萬人,99年實現産值14.5億元,利稅務2.5億元,上交稅金2000萬元, 為縣財政稅收的主要來源之一。全縣擁有大規模軸承專業市場5個,上市攤位萬餘個,集日客流量突破10萬人,年成交額5億元以上。生産的中、低速碳鋼軸承打入國際市場,銷往東西歐、東南亞、臺灣、香港、非洲等三十餘個國傢和地區,99年實現創匯1.2億元,出口量占全國同類産品出口量的90%。縣委、縣政府為培植軸承業的發展,投資2.28億元興建的“中國軸承大世界”成為華北乃至全國最大的軸承集散地。 臨西縣商貿市場十分活躍,各種綜合和專業集貿市場達30多個,包括軸承市場、皮毛市場、廢舊鋼材市場和農副産品市場等,年成交額達15億元。 臨西縣經濟發展條件和投資環境十分優越。縣委、縣政府製定了《臨西縣內外開放實施細則》、《關於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的决定》等一係列優惠的政策文件,為外商投資提供最優惠的政策、最優質的服務;同時,加大招商引資軟環境治理力度,努力營造優美的投資環境。臨西縣城建規劃合理,環境清新幽雅,街道整潔,緑樹成蔭,水質優良,電力充足,交通、通訊便利,可為外商投資提供生産、生活上的一切便利條件。
英文解釋
  1. n.:  Linxi County
近義詞
臨西
包含詞
臨西縣師範臨西縣中醫院臨西縣人民醫院
臨西縣衛生防疫站河北省臨西縣第一中學河北省臨西縣第二中學
臨西縣黎博寨工作站河北省臨西縣紡織印染廠臨西縣第二人民醫院
臨西縣恆昌汽車貿易有限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臨西鎮張開河西鎮張開下堡寺鎮張開搖鞍鎮鄉張開尖塚鎮
張開東棗園鄉張開老官寨鄉張開呂寨鄉張開大劉莊鄉老官寨鎮
尖莊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