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北 >邢臺 > 廣宗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Guǎng Zōng Xiàn County
  郵編:054600 代碼:130531 區號:0319
  拼音:Guǎng Zōng Xiàn
  
    廣宗縣位於河北省南部,邢臺市東部。東與威縣交界,南與邱縣接壤,西與平鄉、巨鹿兩縣相連,北與南宮市毗鄰。境域南北長50.9千米,東西寬17.3千米,面積503平方千米①。總人口28萬人(2007年)。
    全縣轄1個鎮、7個鄉:廣宗鎮、葫蘆鄉、大平臺鄉、件衹鄉、核桃園鄉、東召鄉、北塘疃鄉、馮傢寨鄉。共有21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廣宗鎮,西距邢臺市52千米,西北距省會石傢莊市120千米。
  
    地處河北省東南部黑竜港流域。有老漳河、西沙河兩條天然河流,34條灌渠和77條支渠,地表水和地下水資源總量達4.5萬立方米。屬暖溫帶大陸性半幹旱季風氣候區,年降水量489.7毫米,年均溫12.9℃,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60小時。是國傢扶貧開發重點縣和民盟中央對口幫扶縣。
    京廣鐵路、京九鐵路,邢臨高速、106國道、107國道,大牙、邢(臺)清(河)、廣(宗)巨(鹿)、任(縣)廣(宗)公路等過境。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藝術之鄉”,非物質文化遺産有太平古樂等。古跡有沙丘平臺遺址,三座縣城遺址,古建築有明代縣衙官署正堂、清代的景廷賓故居和傳說中八仙之一張果老故裏等。
  
  ①《簡册》數據為493平方千米,此外還有513平方千米之說。
  
  西漢設廣宗國。東漢設廣宗縣,以後歷代名稱多有變氏。隋為平鄉縣地,元憲宗五年(1255)析平鄉縣置廣宗縣,即沿襲了其東不遠的古廣宗之名。《漢書·諸侯王表》載,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孫劉意為廣宗王,蓋取廣宗“推廣宗子之意”為名(《威縣志》)。其含義有些含混,似為廣宗有擴大宗族勢力之意。
  
    1997年,廣宗縣面積503平方千米,人口25.8萬,轄1個鎮、7個鄉:廣宗鎮、大平臺鄉、東召鄉、件衹鄉、核桃園鄉、葫蘆鄉、北塘疃鄉、馮傢寨鄉。縣政府駐廣宗鎮。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262551人,其中:廣宗鎮43144人,葫蘆鄉21503人,大平臺鄉40481人,件衹鄉27244人,核桃園鄉32956人,東召鄉20393人,北塘瞳鄉42507人,馮傢寨鄉34323人。
  
    2002年底,廣宗縣面積503平方千米,人口26.7萬。轄1個鎮、7個鄉,213個行政村。縣政府駐廣宗鎮。
廣宗簡介
  廣宗縣位於河北省南部的邢臺市東部。全境位於地處古黃河、漳河的衝積平原上,地勢平坦,自南嚮北微傾斜,海拔29-35米。東與威縣交界,南與邯鄲地區邱縣接壤,西與平鄉、巨鹿兩縣相連,北與南宮市毗鄰。總面積513平方千米。總人口30萬人(2009年)。縣人民政府駐城關,距省會石傢莊120公裏。
  廣宗縣坐標範圍:
  緯度值範圍Y(從大到小):37.298 - 36.853
  經度值範圍X(從大到小):115.283 - 115.1
  縣人民政府駐廣宗鎮,郵編:054600,電話:0319-7212278。行政區劃代碼:130531。區號:0319。拼音:Guangzong Xian。
行政區劃
  廣宗縣廣宗鎮 鎮政府駐府前街。面積52平方千米,人口3.25萬。轄35個村委會:南街、東街、西街、北街、西關、大東、????場、陳村、大王、小王、北三裏莊、南三裏莊、西劉傢莊、李傢莊、賀傢莊、蘇傢莊、洪傢莊、姚傢莊、相傢莊、夏傢莊、衛傢莊、周傢莊、劉全寨、西全寨、東全寨、趙傢吾、蘇傢吾、大王吾、小王吾、南小東、北小東、前平臺、五裏莊、郭裏莊、樓李莊。
  大平臺鄉 鄉政府駐大平臺村。面積62平方千米,人口4.20萬。轄33個村委會:大平臺、後平臺、燒瓦莊、王傢莊、徐傢莊、陳傢莊、賀南蘇、崔南蘇、李南蘇、劉南蘇、白劉莊、𠔌常相、唐常相、王常相、東馬魯、陳傢灣、喬柏社、史柏社、大柏社、小柏社、喬柏社、周田莊、前馬井、後馬井、洗馬、李磨、後清、中清、前清、北葛、南葛、西牛裏莊、東牛裏莊。
  件衹鄉 鄉政府駐件衹村。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2.71萬。轄17個村委會:件衹、郭莊、張尹、榮尹、冶村、槐窩、西宋、宋村、大劉灣頭、小劉灣頭、趙灣頭、王灣頭、陳灣頭、安灣頭、東張魏、西張魏、金塔寨。
  核桃園鄉 鄉政府駐核桃園村。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3.42萬。轄27個村委會:核桃園、北衛莊、張傢莊、小辛莊、邢傢莊、劉傢莊、東董裏、董裏集、北董裏、翟傢莊、畢傢莊、孔傢莊、杜傢莊、七鬥店、北楊莊、北李莊、吉興古、樓鬥寨、邱傢莊、陶辛莊、司馬莊、三杏、紅廟、龐村、柏城、莊頭、南莊。
  馮傢寨鄉 鄉政府駐馮傢寨村。面積87平方千米,人口3.32萬。轄28個村委會:西霍城寨、東霍城寨、馮傢寨、白傢寨、趙傢寨、牛傢寨、侯傢寨、南孝路、北孝路、楊漳逯、高傢莊、田傢莊、孫傢莊、鄭三周、大三周、高三周、路傢屯、張葛集、南張葛、北淤疃、南淤疃、南陳莊、東安、西安、合義、小莊、磚窯、東鋪。
  東召鄉 鄉政府駐東召村。面積37平方千米,人口2.04萬。轄17個村委會:東召、魏村、前魏、後魏、蘇莊、西召東屯、西召西屯、郭傢屯、鄧傢屯、喬傢屯、板臺集、西板臺、板臺屯、田傢屯、西召集、西常屯、東常屯。
  北塘疃鄉 鄉政府駐北塘疃村。面積100平方千米,人口4.38萬。轄33個村委會:北塘疃、南塘疃、小固堡、前舊店、後舊店、北寺郭、南、寺郭張葛營、南辛莊、張固寨、元寶寨、楊傢莊、丁傢莊、刁傢營、曹傢寨、周傢寨、荊傢寨、馬房營、西賀固、東賀固、常阜、新立、東莊、油坊、公村、棗園、斥漳、油堡。
  葫蘆鄉 鄉政府駐趙葫蘆村。面積45平方千米,人口2.21萬。轄23個村委會:趙葫蘆、張葫蘆、姚葫蘆、韓葫蘆、仁和莊、趙伏城、高伏城、前棗科、後棗科、西焦莊、秦紅竜、燕紅竜、施紅竜、王鬍寨、自來莊、大辛莊、趙傢莊、葛傢莊、伏城、菜園、李樊、賈樊、楊樊。
廣宗氣候
  廣宗縣屬大陸性季風氣候。鼕季寒冷乾燥,夏季炎熱多雨,春季風沙較多。年平均氣溫12.9℃,一月平均氣溫-3.6℃,四月平均氣溫15.1℃。七月平均氣溫26.3℃,十月平均氣溫13.7℃。極端最低氣溫-19.1℃,極端最高氣溫42.2℃。≧0°積溫4916℃。≧10°積溫4472℃。年平均降水量513.3毫米,多集中在六至九月份。年日照2360小時。初霜始於十月下旬,晚霜終於三月中下旬,無霜期220天。
  境內河流稀少,有老漳河和西沙河,是主要排瀝河道。地下水源缺乏,水位較深,水量小,提采比較睏難。近年大搞農田水利建設,開挖了合義渠、洗馬渠、王六村渠等10條主要排灌渠道。
  境內土壤經長期耕墾,熟化程度較高。北部為輕壤潮土。中部和南部為輕壤質輕度????化潮土和中度????化潮土。老漳河以東有少部分粘質潮土。土壤母質為衝積黃土,土層深厚,自然肥力低,有機質含量不足1%。
廣宗歷史
  “廣宗”一名始見於西漢時期,即《漢書·諸侯王表》》載:元始二年,封代孝王玄孫劉如意為廣宗王,蓋取“推廣宗子之意”為名(《威縣志》),數年後國除,後漢時置為廣宗縣(至五代後唐時已更名宗城),然而,此廣宗不在今縣地,而在今威縣境內。今廣宗縣在東漢時為經縣地,隋、唐時期為平鄉縣地,元代始析平鄉縣增置廣宗縣,即沿襲了其東不遠的古廣宗之名。
  廣宗縣境域,在春秋時先屬齊,後為晉之東陽地。戰國屬趙。秦屬鉅鹿郡。西漢時為堂陽縣地,仍屬鉅鹿郡。東漢時析堂陽縣始置經縣(故城在今縣東二十裏),屬信都郡,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屬樂成國,延光元年(公元122年)樂成國改名安平國,仍轄經縣,中平元年(公元184年)國除改為安平郡,經縣仍屬之。三國魏時,經縣仍屬安平郡。晉代經縣屬安平國,太康五年(公元284年)安平國改名長樂國,仍轄經縣。北魏太平真君二年(公元441年)經縣省入南宮縣,太和十年(公元486年)析南宮縣於故經縣城東北復置經縣(治於威縣北五十裏經鎮),屬長樂郡,永安二年(公元 529年)析經縣地置西經縣(治於漢經縣故城),屬鉅鹿郡。北齊時省西經縣。隋代,今廣宗縣為平鄉縣地,初屬廣平郡,開皇三年(公元583年)罷郡,改隸洺州,十六年更屬邢州,大業三年(公元607年)罷州改為襄國郡,平鄉縣仍屬之。唐代,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平鄉縣屬封州,四年改屬邢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罷州改為鉅鹿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復為邢州,平鄉縣仍屬之。五代時,今縣仍為平鄉縣地,依然屬邢州。宋、金兩代,平鄉縣屬信德府(升邢州為府),後降府為邢州,平鄉縣仍屬之。元代,憲宗五年(公元1255年)始析平鄉縣地道武鎮(即今治)增置廣宗縣,亦屬邢州,中統三年(公元1262年)以後隸順德府,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省廣宗縣,復並入平鄉縣。後復置,隸順德路。明初,廣宗縣屬順德府,洪武十年(公元1377年)六月復廢廣宗縣,並入平鄉、鉅鹿兩縣,十三年十一月復置廣宗縣,仍屬順德府。清代,廣宗縣屬直隸省順德府。民國二年(1913年)改屬冀南道,三年冀南道改名大名道,廣宗縣仍屬之。十七年(1928年)廢道,直隸於河北道,二十六年(1937年)屬河北省第十三督察區。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後,便建立了廣宗縣抗日民主政府,屬冀南區。1941年8月,廣宗縣屬晉冀魯豫邊區冀南區十三專區。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以後,廣宗縣屬冀南區四專區。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後,廣宗縣遂屬華北行政區冀南區四專區。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後,廣宗縣劃歸河北省邢臺專區。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廣宗縣仍屬河北省邢臺專區。1958年4月28日,撤銷邢臺專區,將廣宗縣劃歸邯鄲地區,同年12月20日,廣宗縣並入巨鹿縣(1960年改屬邯鄲市)。1961年7月9日,析巨鹿縣復置廣宗縣,屬同年復置之邢臺專區。1970年邢臺專區改為邢臺地區,仍轄廣宗縣。1993年7月,邢臺地區與邢臺市合併,改稱邢臺市管轄。
行政區劃
  廣宗縣位於河北省南部,隸屬邢臺市,總面積503平方公裏,總人口30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6.88萬人,社會總勞動力14.23萬人。
自然資源
  全縣屬溫帶季風性亞濕氣候,年平均氣候13℃。耕地面積51萬畝,大部分是沙地。縣內有老漳河經過,水資源充足,其中地表水270萬立方米,地下水2432萬立方米。是河北省重要産棉區和商品糧基地。
旅遊業
  廣宗縣文化底藴深厚,旅遊資源豐富。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裏繁衍生息,東漢時期建立了縣製。著名的沙丘平臺是3000多年前商紂王所築的我國最早的一座帝王園林,商紂王酒池肉林就建在這一帶。趙武靈王和秦始皇先後客逝於此。境內現有沙丘平臺遺址、明代官署正堂、明代吏部尚書崔恭墓、掃清滅洋起義首領景廷賓故居張果老、張果老墓遺址、四羊方尊的發現出土等歷史古跡。廣宗縣在縣城東環路上建了著名四羊方尊公園。四羊方廣宗縣是殷商五帝之都。廣宗縣是民間藝術之鄉,著名的梅花拳、大洪拳、太平道樂均發源於此。濃厚的文化積澱吸引着中外各界人士來此訪古探幽。
工業經濟
  北部以製鞋和密棗加工為主,中部以製油、化工製藥和紅薯加工為主,南部以棉花和自行車零配件加工為主。塘町棉花工業園區、東鋪自行車零件工業園區和城東綜合工業園區三個園區正在規劃建設。竜頭企業路寶鞋業集團、伊格製油有限公司、通絡藥業有限公司、大力自行車零件集團、國泰棉業有限公司、賀森化工有限公司均是具有一定經營規模、産品優勢和管理水平的知名企業。 2008年廣宗縣東環路南成為“工業新開發區”現在正在建設開發。
農業經濟
  廣宗縣有51萬畝耕地,10萬畝沙荒地。種植業已形成棉花、花生、紅薯三大主導産業,種植面積分別達到15萬畝、8萬畝和5萬畝,年産量分別達到1.5萬噸(皮棉)、5萬噸和2萬噸;中藥材、食用菌、金銀花、蔬菜等特色種植總面積達到7萬畝;林木面積達到1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生態環境逐步得到改善。養殖業以奶牛、肉牛、肉羊為主,奶牛和肉牛已達到5萬頭,羊存欄達到10萬衹。發展農副産品加工業前景廣阔,潛力巨大。
特色産業
  花生加工:花生種植面積10.03萬畝,總産3200萬斤。以該縣伊格植物油廠、油棉飼料總廠為竜頭,促進花生加工嚮深層次、高附加值方向發展。其中“伊格”花生油進入了中南海。
  紅薯種植加工:近年來,通過引進高産優質新品種,使紅薯種植面積擴大到10.01萬畝,總産鮮薯4億斤,年加工量達3.2億斤,生産的澱粉、粉條、粉皮暢銷十幾個省市和地區。
  養殖業:1998全縣三大養殖業總投入2300多萬元,新發展養殖企業132傢。其中養豬場65傢,養養大戶48傢,優種獺兔養殖場19傢,新增種兔14000組。1998年養殖業産值1.8億元,占農業産值比重38%。
  食用菌生産:靈芝、銀耳、姬菇、香菇等食用菌生産發展迅速,全縣已有食用菌大棚2500個,年産量400萬斤,産值1000多萬元,年純收入500萬元。
未來發展
  作為內陸縣城,廣宗縣的發展受到道路交通和信息資源的了製約,作為全國的貧睏縣,勤勞的廣宗人沒有也不會自暴自棄,在新一屆政府領導班子的帶領下,開拓進取,大力招商引資並取得顯著成效。無工不富,無商不活,面對未來,廣宗人在自行車配件,包裝材料、以及橡膠、化肥等行業作為突破口,在致富道路上疾步邁進。
交通
  縣內交通便利,首創三類公交並存。縣城內外環已全綫通車,大型載貨重客車繞城而過,有力降低了城內交通事故發生率。08年底根據上級規劃指示,汽車站拆遷至縣城西外環路口,火車站也將修建於此,此必將帶動新城區的發展,針對招商引資提供了有效地交通條件,提高跨越式發展的進程與步伐。
英文解釋
  1. n.:  Guǎng Zōng Xiàn County
近義詞
廣宗
相關詞
地理村莊河北省
包含詞
廣宗縣醫院廣宗縣防疫站廣宗縣中醫院
廣宗縣大平臺村廣宗縣婦幼保健院廣宗縣李麽正骨醫院
河北省廣宗縣棉紡織廠廣宗縣通達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河北省廣宗縣棉麻公司塘町分公司
分類詳情
張開廣宗鎮張開大平臺鄉張開件衹鄉張開東召鄉張開葫蘆鄉
張開核桃園鄉張開馮傢寨鄉張開北塘疃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