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顯示地圖 |
|
|
辛集鎮(Xinji Zhen) 面積51.79平方千米,人口60656人。郵編052360。[區劃] 轄順城街、市政街、商場街、安定街、牌坊街、裕民街、育纔街、佃士營、錨營、復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徐傢莊、西範莊、擡頭、六郎、撒馬營、西良馬、東良馬、支傢方碑、溫傢方碑、趙莊、楊傢方碑、馮傢方碑、孤馬營、西石莊、東石莊、裴辛莊、陳馬莊、林子裏、鬍合營、留雙營、月耳營、都大營、舊壘頭。[地名] 古鎮辛集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際就享有盛名。據《束鹿縣志》記載,明時此地已名新集,後與彭傢莊、李傢莊、廉官店、王傢莊合併,改“新”為“辛”。[沿革] 同治二年五月(公歷1862年)修築寨墻時,又將鄰村高卜營圈入寨內,同治末年與辛集合併。抗日戰爭初期,屬束鹿縣。1942年屬深束縣。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鎮改稱為辛集市,屬石傢莊地區行政專署。1949年9月,縣人民政府由舊城遷到辛集,後改市後改市為鎮,錄屬未變。1954年辛集鎮劃為束鹿縣。這裏1952年辦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建高級社。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時,屬辛集先鋒人民公社辛集管理區。1961年公社規模縮小,將該管理區與月耳營管理區9個村,安古城管理區一個村,東良馬管理區2個村,子日莊管理區一個村劃為城關公社,辛集鎮獨立成一個公社。1981年1月,改為辛集鎮,並成立鎮人民政府。1982年改稱管理委員會,1986年3月改為興華街道辦事處。1996年12月城東、城北街道辦事處並入,稱辛集鎮。
鎮政府駐建設街59號。面積74.53平方千米,人口1.56。轄15個社區居委會、39個村委會:新開東街、新開西街、西華北路、朝陽南路、市府西大街、方碑東大街、棉麻街、路南街、車站街、竜泉街、體育場、建設東大街、康樂、康泰、康建;舊壘頭一、舊壘頭二、舊壘頭三、舊壘頭四、支傢方碑、馮傢方碑、楊傢方碑、溫傢方碑、鬍合營、留雙營、月耳營、順城街、市政街、商場街、文明街、安古城、徐傢莊、西石莊、東石莊、西範莊、佃士營、裕民街、育纔街、定安街、牌坊街、西良馬、東良馬、六朗營、裴辛莊、復康街、菜市街、孤馬營、都大營、撒馬營、陳馬莊、林子裏、趙莊、擡頭、錨營。 |
|
鎮情概況
辛集鎮是河北省辛集市府所在地,中國著名皮毛集散地。曾為“河北省第一大鎮”。位於河北平原中部,石德鐵路綫上。面積51.79平方千米,人口60656人。 轄順城街、市政街、商場街、安定街、牌坊街、裕民街、育纔街、佃士營、錨營、復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徐傢莊、西範莊、擡頭、六郎、撒馬營、西良馬、東良馬、支傢方碑、溫傢方碑、趙莊、楊傢方碑、馮傢方碑、孤馬營、西石莊、東石莊、裴辛莊、陳馬莊、林子裏、鬍合營、留雙營、月耳營、都大營、舊壘頭。
歷史沿革
古鎮辛集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際就享有盛名。據《束鹿縣志》記載,明時此地已名新集,後與彭傢莊、李傢莊、廉官店、王傢莊合併,改“新”為“辛”。
同治二年五月(公歷1862年)修築寨墻時,又將鄰村高卜營圈入寨內,同治末年與辛集合併。抗日戰爭初期,屬束鹿縣。1942年屬深束縣。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鎮改稱為辛集市,屬石傢莊地區行政專署。1949年9月,縣人民政府由舊城遷到辛集,後改市後改市為鎮,錄屬未變。1954年辛集鎮劃為束鹿縣。這裏1952年辦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建高級社。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時,屬辛集先鋒人民公社辛集管理區。1961年公社規模縮小,將該管理區與月耳營管理區9個村,安古城管理區一個村,東良馬管理區2個村,子日莊管理區一個村劃為城關公社,辛集鎮獨立成一個公社。1981年1月,改為辛集鎮,並成立鎮人民政府。1982年改稱管理委員會,1986年3月改為興華街道辦事處。1996年12月城東、城北街道辦事處並入,稱辛集鎮。
經濟建設
歷史上以全國皮毛集散地和加工中心著稱。所産皮毛不僅暢銷東北、新疆、西南各地區,且有出口。至19世紀40年代末,收集加工的皮貨竟占全國皮貨總量的70%。此外,辛集天平、水膠和綫毯的生産也著名。有“直隸一集”之稱。50年代以來建立化學、電力、紡織、石油加工、機械、建材、食品、服裝、皮革、造幣和工藝美術等工業部門,所産硫化鹼、硫磺、硫酸鋇、硝酸鋇、碳酸鋇及重革、輕革和白皮等暢銷省內外。
工業發展上,以辛集鎮工業區和府東工業區為主要平臺,民營企業攤點達到3000多傢,形成了以皮毛、化工、儀表製造、農産品加工為主導的産業格局。農業生産構建了以畜禽産品批發市場、蔬菜市場、奶牛養殖場為竜頭,基地建設為延伸的竜型經濟格局。城鎮建設着眼嚮中等城市邁進的需要,纍计投資8億元,建成了總建築面積50萬平方米的亨盛小區等8個高標準居民住宅小區;投資2億多元,相繼建成了金皇冠大酒店等11個大型商貿設施建設項目。 |
|
| 辛集鎮有47976戶,人口為135141人,擁有耕地72300畝,轄順城街、市政街、商場街、定安街、牌坊街、裕民街、育纔街、復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舊壘頭、徐傢莊、錨營、擡頭、西良馬、東良馬、六良馬、六朗營、支傢方碑、溫傢方碑、趙莊、楊傢方碑、馮傢方碑、西石莊、東石莊、裴辛莊、陳馬莊、林子裏、鬍合營、留雙營、月耳營、佃士營、撒馬營、孤馬營、都大營村委會;氣缸蓋廠、辛集化工廠、辛集中學、鐵路宿舍、皮毛製革廠、糧食局、柴油五廠、建設局、建設集團、鐵路三局、竜泉街、體育場、市府西大街、新開西街、新開東街、方北東大街、方北西大街、西華南路、西華北路、朝陽南路、康樂小區、康泰小區、康建小區、金城小區、西苑小區、鐵路宿舍、建設東大街、車站街、棉麻街、路南街、束鹿東大街社區居委會 |
|
面積51.79平方千米,人口60656人。郵編052360。
[區劃]
轄順城街、市政街、商場街、安定街、牌坊街、裕民街、育纔街、佃士營、錨營、復康街、菜市街、文明街、安古城、徐傢莊、西範莊、擡頭、六郎、撒馬營、西良馬、東良馬、支傢方碑、溫傢方碑、趙莊、楊傢方碑、馮傢方碑、孤馬營、西石莊、東石莊、裴辛莊、陳馬莊、林子裏、鬍合營、留雙營、月耳營、都大營、舊壘頭。
[地名]
古鎮辛集是我國一個重要的皮毛聚散地,早在明朝之際就享有盛名。據《束鹿縣志》記載,明時此地已名新集,後與彭傢莊、李傢莊、廉官店、王傢莊合併,改“新”為“辛”。
[沿革]
同治二年五月(公歷1862年)修築寨墻時,又將鄰村高卜營圈入寨內,同治末年與辛集合併。抗日戰爭初期,屬束鹿縣。1942年屬深束縣。抗日戰爭勝利後,該鎮改稱為辛集市,屬石傢莊地區行政專署。1949年9月,縣人民政府由舊城遷到辛集,後改市後改市為鎮,錄屬未變。1954年辛集鎮劃為束鹿縣。這裏1952年辦互助組,1954年成立初級社,1956年建高級社。1958年實行人民公社化時,屬辛集先鋒人民公社辛集管理區。1961年公社規模縮小,將該管理區與月耳營管理區9個村,安古城管理區一個村,東良馬管理區2個村,子日莊管理區一個村劃為城關公社,辛集鎮獨立成一個公社。1981年1月,改為辛集鎮,並成立鎮人民政府。1982年改稱管理委員會,1986年3月改為興華街道辦事處。1996年12月城東、城北街道辦事處並入,稱辛集鎮。 |
|
- : Xinji Town
- n.: Xinji Zhen
|
|
| 辛集 |
|
|
|
|
|
| 徐傢莊村 | 趙莊村 | 東石莊村 | 牌坊街村 | | 康樂社區 | 康泰社區 | 舊壘頭四村 | 舊壘頭三村 | | 舊壘頭二村 | 舊壘頭一村 | 西範莊村 | 西良馬村 | | 東良馬村 | 擡頭村 | 支傢方碑村 | 溫傢方碑村 | | 楊傢方碑村 | 馮傢方碑村 | 六郎營村 | 安古城村 | | 留雙營村 | 月兒營村 | 林子裏村 | 裴辛莊村 | | 佃士營村 | 撒馬營村 | 錨營村 | 都大營村 | | 孤馬營村 | 鬍合營村 | 陳馬莊村 | 西石莊村 | | 文明街村 | 菜市街村 | 復康街村 | 育纔街村 | | 裕民街村 | 定安街村 | 商場街村 | 市政街村 | | 順城街村 | 車站街居委會 | 新開西街居委會 | 竜泉街居委會 | | 西華北路居委會 | 朝陽南路居委會 | 市府西大街居委會 | 方碑東大街居委會 | | 體育場居委會 | 新開東街居委會 | 康建社區 | 建設東街居委會 | | 棉麻街居委會 | 路南街居委會 | 舊壘頭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