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 : 文學寫作 > 方回
目錄
方回 Fang Hui 元(1227~1305) 

詩詞《八月初二日 Aug Second day of》   《八月初一日 Aug beginning, initial, primary day》   《八月初一日》   《八月二十九日雨霽玩古蘭 aug Score nine Rain Ji-play on the ancient lan》   《八月二十日天曉 Aug Score Day dawn,》   《八月二十日曉起 Aug Score daily Xiao Qi》   《八月二十日趙西湖攜酒夜醒二更記事》   《八月二十日趙西湖攜酒夜醒二更記事 Aug Score Day Zhao The west lake Xiejiu waking two more account》   《八月二十三日早起》   《八月二十四日賓暘華父同登秀亭二首 aug Score siri Bin Yang Teng Xiu Hua Ting parent with two》   更多詩歌...

方回
  元代文學家。字萬裏,別號虛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嚮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屬浙江)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捲。
   方回的詩,有不少反映現實社會生活之作。他的《路傍草》描寫戰爭中土地荒蕪,屋宇傾倒,"間或遇茅捨,呻吟遺稚老。常恐馬蹄響,無罪被擒討。逃奔深𠔌中,又懼虎狼咬。一朝稍蘇息,追胥復紛擾。"痛感"人生值艱難,不如路傍草"。《贈高相士饒二首》寫"世上封侯人不少,封侯人是殺人人"。語意頗為尖銳。另外《彭湖道中雜書》五首中的"每逢田野老,定勝市廛人。雖復語言拙,終然懷抱真。如何官府吏,專欲睏農民。"對農民傾註了同情。《春雨不已甚憂蠶麥》一首刻畫婦女心情,頗工。方回倡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說,詩亦學習黃庭堅、陳師道,而失之粗勁。晚年自謂平易,卻入鄙俚。
   方回的散文,《四庫全書總目》說:"學問議論,一尊朱子,崇正闢邪,不遺餘力,居然醇儒之言。"實際上,這些文章虛假迂腐,缺少文學情趣。倒是有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如《送徐君奇入燕序》,卻通暢奔放,抒發牢騷,又欲說還休,留不盡之意,頗耐人尋味。文字也簡當扼要。至於他以菊自比說:"百種花殘獨傲霜。"看到一批一批的南方文士到北方做官,聊作自我安慰而已。
   方回著作,有《桐江詩集》。戴表元《桐江詩序》稱其集刻於嚴州,65捲。今存《桐江集》4,《桐江續集》36捲。其作品散失不少。《瀛奎律髓》傳世有兩種刻本,一為吳之振所刊,一為蘇州陳士泰所刻,係翻明成化三年竜集刻本。
  1.古仙人名。相傳於唐堯時曾隱於五柞山﹐堯聘為閭士﹐煉食雲母粉﹐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閉於室中﹐求其傳道。回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戶。時人言得回一丸泥塗門﹐終不可開。見漢劉嚮《列仙傳.方回》。2.藉指山野隱士。
  
  方回是我國宋元之際的著名詩人、詩評傢,他曾對唐宋律詩作過深入的研究,列舉詩歌流派,洞徹源流,歷歷如數傢珍;評騭詩人詩作,見解精闢,多能切理饜心;尤其對杜甫與江西詩派的評論,具有總結性與權威性。方回的《瀛奎律髓》等著作,是指引後人步人唐宋律詩的指南和階梯。本書對方回生平、思想、著述及其詩歌綜合考察的基礎上,重點探討了他對唐宋律詩學特別是對杜甫和江西詩派的研究,以及在中國詩學批評史上的傑出貢獻。
古仙人名 Ancient fairy name
  古仙人名。相傳於 唐堯 時曾隱於 五柞山 , 堯 聘為閭士,煉食雲母粉,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閉於室中,求其傳道。 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戶。時人言得 一丸泥塗門,終不可開。見 漢 劉嚮 《列仙傳·方回》。《後漢書·周磐傳》:“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養和,不以榮利滑其生術。”
藉指山野隱士 Mountain hermit, by means
  藉指山野隱士。 明 鬍應麟 《詩藪·閏餘上》:“因悉采匯為一編,亡論《雲門》大呂,即 方回 、 阿段 ,例掇弗遺。”
No. 4
  方回(1227~1305),元代文學家。字萬裏,別號虛𠔌。徽州歙縣(今屬安徽)人。南宋理宗時登第,初以《梅花百詠》嚮權臣賈似道獻媚,後見似道勢敗,又上似道十可斬之疏,得任嚴州(今屬浙江)知府。元兵將至,他高唱死守封疆之論,及元兵至,又望風迎降,得任建德路總管,不久罷官,即徜徉於杭州、歙縣一帶,以至老死。
  方回罷官後,致力於詩,選唐、宋近體詩,加以評論,取名《瀛奎律髓》,共49捲。
  方回的詩,有不少反映現實社會生活之作。他的《路傍草》描寫戰爭中土地荒蕪,屋宇傾倒,"間或遇茅捨,呻吟遺稚老。常恐馬蹄響,無罪被擒討。逃奔深𠔌中,又懼虎狼咬。一朝稍蘇息,追胥復紛擾。"痛感"人生值艱難,不如路傍草"。《贈高相士饒二首》寫"世上封侯人不少,封侯人是殺人人"。語意頗為尖銳。另外《彭湖道中雜書》五首中的"每逢田野老,定勝市廛人。雖復語言拙,終然懷抱真。如何官府吏,專欲睏農民。"對農民傾註了同情。《春雨不已甚憂蠶麥》一首刻畫婦女心情,頗工。方回倡江西詩派一祖三宗之說,詩亦學習黃庭堅、陳師道,而失之粗勁。晚年自謂平易,卻入鄙俚。
  方回的散文,《四庫全書總目》說:"學問議論,一尊朱子,崇正闢邪,不遺餘力,居然醇儒之言。"實際上,這些文章虛假迂腐,缺少文學情趣。倒是有些短小精悍的作品,如《送徐君奇入燕序》,卻通暢奔放,抒發牢騷,又欲說還休,留不盡之意,頗耐人尋味。文字也簡當扼要。至於他以菊自比說:"百種花殘獨傲霜。"看到一批一批的南方文士到北方做官,聊作自我安慰而已。
  方回著作,有《桐江詩集》。戴表元《桐江詩序》稱其集刻於嚴州,65捲。今存《桐江集》4,《桐江續集》36捲。其作品散失不少。《瀛奎律髓》傳世有兩種刻本,一為吳之振所刊,一為蘇州陳士泰所刻,係翻明成化三年竜集刻本。
  1.古仙人名。相傳於唐堯時曾隱於五柞山﹐堯聘為閭士﹐煉食雲母粉﹐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閉於室中﹐求其傳道。回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戶。時人言得回一丸泥塗門﹐終不可開。見漢劉嚮《列仙傳.方回》。2.藉指山野隱士。
  方回
  方回者,堯時隱人也。堯聘以為閭士,煉食雲母,亦與民人有病者。隱於五柞山中。夏啓末為宦士,為人所劫,閉之室中,從求道。回化而得去,更以方回掩封其戶。時人言,得回一丸泥塗門,戶終不可開。方回頤生,隱身五柞。咀嚼雲英,棲心隙漠。劫閉幽室。重關自廓。印改掩封,終焉不落。
百科辭典
  Fang Hui
  方回
    又稱“楔前回”。大腦半球頂葉內側面,扣帶溝上方,緣支和頂枕裂之間的大腦皮質部分稱方回。因正好位於枕葉的楔葉前方,又稱楔前回。其功能與輔助感覺功能有關。
    
英文解釋
  1. :  Fang H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