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郵編:066600 代碼:130322 區號:0335
拼音:Chāng Lí Xiàn,Changli Xian
昌黎縣位於河北省東緣,東臨渤海。總面積1184平方千米。總人口55萬人(2006年)。全縣轄11個鎮、5個鄉:昌黎鎮、靖安鎮、安山鎮、竜傢店鎮、泥井鎮、大蒲河鎮、新集鎮、劉臺莊鎮、茹荷鎮、朱各莊鎮、荒佃莊鎮、團林鄉、葛條港鄉、馬坨店鄉、兩山鄉、十裏鋪鄉。縣政府駐昌黎鎮,距秦皇島市區44千米,距石傢莊438千米。
年降水量695.6毫米,年均溫11℃。海岸綫長52千米,建有國際滑沙遊樂中心,國務院於1990年將黃金海岸闢為首批國傢級海洋自然保護區。河流有灤河、西沙河。京瀋鐵路、山廣公路橫貫北部,撫(寧)昌(黎)樂(亭)、昌(黎)盧(竜)、昌(黎)黃(金海岸)等公路縱橫境內。名勝古跡有建於金代的源影寺塔,還有歷史名山“碣石山”。 |
|
漢稱盤縣,唐名石城,遼為廣寧縣。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改為昌黎縣(實際與昌黎舊郡無關)。據傳,昌黎為黎民百姓昌盛興旺之意。元、明、清均沿襲,為永平府屬縣。
1997年,昌黎縣面積1 212.4平方千米,人口53.8萬,轄8個鎮、8個鄉:昌黎鎮、新集鎮、大蒲河鎮、泥井鎮、劉臺莊鎮、靖安鎮、安山鎮、竜傢店鎮、茹荷鄉、十裏鋪河鄉、兩山鄉、葛條港鄉、馬坨店鄉、荒佃莊鄉、朱各莊鄉、團林鄉。縣政府駐昌黎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46440人,其中:昌黎鎮 108336 靖安鎮 42818 安山鎮 47098 竜傢店鎮 44379 泥井鎮 26731 大蒲河鎮 28819 新集鎮 33060 劉臺莊鎮 23074 朱各莊鄉 30590 團林鄉 20576 葛條港鄉 22997 馬坨店鄉 38612 荒佃莊鄉 29162 茹荷鄉 16441 兩山鄉 20363 十裏鋪鄉 13384
2002年底,昌黎縣面積1212.1平方千米,人口54.85萬。轄10個鎮、6個鄉,5個社區、446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昌黎鎮。
2006年,昌黎縣轄10個鎮、6個鄉:昌黎鎮、靖安鎮、安山鎮、竜傢店鎮、泥井鎮、大蒲河鎮、新集鎮、劉臺莊鎮、茹荷鎮、朱各莊鎮、團林鄉、葛條港鄉、馬坨店鄉、荒佃莊鄉、兩山鄉、十裏鋪鄉。
2007年4月30日,荒佃莊舉行撤鄉建鎮揭牌儀式。 |
|
昌黎縣位於河北省東北部,隸屬於秦皇島市,是全省首批擴權縣之一。地處京津唐經濟區、東北經濟區、環渤海經濟區三大經濟區交匯處,北枕碣石,東臨渤海,西南挾灤河。全縣總面積1212平方公裏,其中耕地94萬畝,轄16個鄉鎮(6鄉10鎮),一個城郊區,446個行政村。昌黎縣是久負盛名的花果之鄉、魚米之鄉、文化之鄉、旅遊之鄉。1988年被國務院確定為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昌黎縣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豐富的資源優勢、雄厚的産業優勢、卓越的環境優勢、優良的人居優勢和廣阔的發展前景。 |
|
漢稱盤縣,唐名石城,遼為廣寧縣。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啓用久廢的舊郡名“昌黎”為縣名(實際與昌黎舊郡無關)。據傳,昌黎為黎民百姓昌盛興旺之意。
2000年,昌黎縣轄8個鎮、8個鄉:昌黎鎮、新集鎮、大蒲河鎮、泥井鎮、劉臺莊鎮、靖安鎮、安山鎮、竜傢店鎮、茹荷鄉、十裏鋪河鄉、兩山鄉、葛條港鄉、馬坨店鄉、荒佃莊鄉、朱各莊鄉、團林鄉。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546440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昌黎鎮 108336 靖安鎮 42818 安山鎮 47098 竜傢店鎮 44379 泥井鎮 26731 大蒲河鎮 28819 新集鎮 33060 劉臺莊鎮 23074 朱各莊鄉 30590 團林鄉 20576 葛條港鄉 22997 馬坨店鄉 38612 荒佃莊鄉 29162 茹荷鄉 16441 兩山鄉 20363 十裏鋪鄉 13384
2002年底,昌黎縣面積1212.1平方千米,人口54.85萬。轄10個鎮、6個鄉,5個社區居委會、446個村委會。縣政府駐昌黎鎮。
2006年,昌黎縣轄10個鎮、6個鄉:昌黎鎮、靖安鎮、安山鎮、竜傢店鎮、泥井鎮、大蒲河鎮、新集鎮、劉臺莊鎮、茹荷鎮、朱各莊鎮、團林鄉、葛條港鄉、馬坨店鄉、荒佃莊鄉、兩山鄉、十裏鋪鄉。
2007年4月30日,荒佃莊舉行撤鄉建鎮揭牌儀式。
昌黎翡翠島 昌黎背山面海,地質結構復雜。由平原(約占總面積的36%)、低山丘陵(約占總面積的9%)、沙帶(約占總面積的29%)、沿海(河)灘塗(約占總面積的26%)構成了多相性資源結構。昌黎倚山傍海,山、海、灘、泉具備,有“東方夏威夷”美稱的黃金海岸旅遊區,是國傢級海洋自然保護區,國際滑沙活動中心、翡翠島海洋大漠風光,國內獨有,國際罕見,2005年10月昌黎縣黃金海岸以“沙漠與大海的吻痕”的特色風光被評為“中國最美的八大海岸之一”。昌黎葡萄溝素有“十裏葡萄長廊”之稱,與新疆“吐魯番”齊名。縣境最高峰為碣石山主峰仙臺頂,海拔695.1米。
昌黎人口構成合理。全縣總人口54萬,其中農業人口占72%,非農業人口占28%;男性人口占50.7%,女性人口占49.3%;城鎮人口12萬,外地常駐人口3萬,流動人口6萬;全縣34萬勞動力人口,其中初中文化程度的占50%,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5%,大專文化程度以上的占15%。全縣常年在外務工人員近2.3萬人,在日本的研修生達400多人,占全市勞務輸出總數的80%。昌黎也因此被國傢商務部命名為“外派勞務基地縣”。本縣內即可解决企業勞務用工問題。
昌黎鎮 鎮政府駐一街。面積93.7平方千米,人口12.01萬。轄5個社區居委會、38個村委會:一街、二街、三街、四街、五街;一村、二村、三村、四村、五村、孔莊、吳莊、西地、兩河、邢莊、瀋莊、宋莊、杏樹園、五裏營、劉李莊、西錢莊、東錢莊、東崗子、後崗子、大張莊、仃泗澗、中卓莊、姚傢莊、小劉莊、何傢莊、太平莊、西王莊、八裏莊、後錢莊、郝宋莊、新莊子、馬鐵莊、小張莊、梨灣河一、梨灣河二、梨灣河三、梨灣河四、東高莊子。
新集鎮 鎮政府駐新集村。面積83.9平方千米,人口3.28萬。轄42個村委會:新集、丁村、高莊、小港、小寨、桃園、南套、小營、鄭莊、東佃、厚佃、尖角一、尖角二、崖上一、崖上二、槐賈莊、北趙莊、槐馮莊、槐李莊、大魯莊、徐杜莊、吳傢坨、馬踏店、北房子、東沙子、西趙莊、王傢樓、苟子套、常陳莊、小魯莊、大周莊、小周莊、太平莊、裴各莊一、裴各莊二、三八傢子、施傢坨東、施傢坨西、西荒草佃、東荒草佃、西馬莊子、西新莊子。
劉臺莊鎮 鎮政府駐劉臺莊二村。面積84.3平方千米,人口2.29萬。轄26個村委會:劉臺莊一、劉臺莊二、劉臺莊三、劉臺莊四、東新立莊、西新立莊、中新立莊、東窯窠莊、西窯窠莊、東新莊子、小灘東、小灘西、馬莊子、毛河北、範莊子、摩天莊、小葛莊、石河北、白棗林、劉上莊、郭莊子、田上莊、大葛莊、左營、高坨。
靖安鎮 鎮政府駐靖安南村。面積95.6平方千米,人口4.23萬。轄36個村委會:靖安南、靖安北、燕各莊、南新莊、北新莊、張各莊、於莊子、唐傢莊、吳各莊、達子營、候莊子、鬍傢莊、陳莊子、龐各莊、椹子莊、馬芳營、廖各莊、曾各莊、趙各莊、閻莊、港心、西莊、新莊、莊窠、陳各莊一、陳各莊二、陳各莊三、大史傢口一、大史傢口二。
安山鎮 鎮政府駐安山街村。面積80.7平方千米,人口4.66萬。轄39個村委會:安山街、小牛欄、後石莊、西劉莊、員外莊、牛各莊、總屯一、總屯二、東牛欄、東劉莊、牛甫莊、西牛欄、劉官營、王各莊、董新莊、後所營、大田莊、黨各莊、金傢莊、小田莊、白官營、卞新莊、白坨子、高莊子、沙營子、徐新莊、白莊、西羅傢營、東景佃子、西景佃子、東毛各莊、西毛各莊。
竜傢店鎮 鎮政府駐竜傢店村。面積47.5平方千米,人口3.08萬。轄1344個村委會:竜傢店、李埝坨、燕莊子、一木河、劉雙坨、武埝坨、竜封臺、左封臺、劉古泊、北小營、徐雙坨、北各莊、小新莊、楊古泊、楊封臺、南各莊、楊傢莊、嶽營子、康埝坨、後封臺、後土橋、燕埝坨、黃雙坨、垂柳莊、邊封臺、前土橋、八百戶、中各莊、西刁坨、東刁坨、蒿子水、饒灣東、饒灣西、饒灣北、饒灣中、王莊子、張百戶、曬甲坨一、曬甲坨二、曬甲坨三、蘇莊、陸莊、鐵莊、汪上。
泥井鎮 鎮政府駐泥井二村。面積71.5平方千米,人口2.66萬。轄36個村委會:泥井一、泥井二、泥井三、侯傢營、牛心莊、前劉坨、井而莊、張傢坨、李成莊、崔傢坨、後劉坨、趙傢營、肖官營、西北莊、陳官營、大西莊、後北莊、前北莊、李化莊、新金鋪一、新金鋪二、新金鋪三、莫各莊一、莫各莊二、東魏官營。
大蒲河鎮 鎮政府駐邱營村。面積74.5平方千米,人口2.71萬。轄26個村委會:邱營、印莊、常莊、段莊、趙莊、焦莊、薛營、王莊、黃營、楊窪、茂道莊、裴傢堡、楊傢營、小李莊、柵子裏、溝兒灣、段傢營、卜家營、大蒲河、小蒲河、東金莊、東周莊、張傢莊、大李莊、西蘇撐。
朱各莊鎮 鎮政府駐朱各莊村。面積63.6平方千米,人口3.02萬。轄14個村委會:朱各莊、裏各莊、相公營、小樊各莊、大樊各莊、前白石院、後白石院、崔莊、下莊、上莊、孫莊、指揮、坎上、窪裏。
茹荷鎮 鎮政府駐茹荷村。面積108.4平方千米,人口1.57萬。轄18個村委會:茹荷、西倉、東倉、大灘、東拗榆樹、西拗榆樹、中拗榆樹、東石各莊、南石各莊、北石各莊、後七裏莊、棉花坨、前七裏、大東莊、鬍草科、楊太莊、少佛林、趙莊子。
團林鄉 鄉政府駐潮河村。面積93.3平方千米,人口2.01萬。轄23個村委會:潮河、侯裏、坨上、聶莊、李村、赤洋口一、赤洋口二、赤洋口三、赤洋口四、牛官營一、牛官營二、牛官營三、大韓莊、小韓莊、王官莊、小莊子、瓦子坨、賈河北、馮莊子、苟莊子、團林東、團林中、團林西。
荒佃莊鄉 鄉政府駐荒佃莊村。面積671平方千米,人口2.09萬。轄30個村委會:荒佃莊、黃土廟、後雙坨、張青坨、東騰遠、西騰遠、郭青坨、南小營、河南莊、會君坨、冷各莊、前雙坨、老君坨、豆軍莊、新桃園、皇后寨、陳青坨、新傢寨、劉各莊、歐坨、信莊、赤崖、北坨、西坨、韓營、大營。
葛條港鄉 鄉政府駐葛條港村。面積42.1平方千米,人口2.21萬。轄14個村委會:葛條港、葛條崗、佟莊子、尹官營、董傢營、東沙河、石橋營、解官營、羅傢營、張官莊、西沙河、康官營、歇馬臺、草廠莊。
兩山鄉 鄉政府駐中兩山村。面積52.4平方千米,人口1.96萬。轄16個村委會:中兩山、前兩山、後兩山、樵夫山、梁各莊、施各莊、五峰山、東坎山、東林上、正明山、段傢店、長峪山、草糧屯、東張各莊、西張各莊、後營。
十裏鋪鄉 鄉政府駐十裏鋪村。面積33.9平方千米,人口1.26萬。轄12個村委會:十裏鋪、秦印莊、西山場、苓芝頂、條子峪、王稗莊、東山馬莊、灣裏、耿莊。
馬坨店鄉 鄉政府駐馬坨店村。面積95.7平方千米,人口3.77萬。轄32個村委會:馬坨店、張莊子、大夫莊、大林上、圍桿莊、安岐莊、後馬坨、前馬坨、白莊子、前孟營、後孟營、劉林子、小林上、武各莊、賈莊子、張劉莊、邱傢營、康艾莊、東趙莊、解傢橋、鄭莊子、渠流港、潘各莊、李傢莊、楊坨、莊窠、巢莊、尹坨、楊柳上各莊、施各莊東、施各莊西。 |
|
昌黎縣屬中國東部季風區、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氣候。無霜期平均是186天,最高平均氣溫是25.1℃,最低平均氣溫—5.2℃,年平均氣溫11℃,平均年降水量712.7毫米,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年均日照時數達2800小時。
資源
境內水資源充足。全縣境內水係比較豐富,有灤河、飲馬河、七裏海等三條主要水係組成。灤河水係在昌黎境內流域面積為353.4平方公裏。有大型湖泊碣陽湖,淡水儲量440萬立方米。地下水存量達2.7億立方米,其中礦泉水存量1500萬立方米。全縣水資源總量平均為37375萬立方米,平均每平方公裏占有水量為30.8萬立方米。
昌黎葡萄溝 昌黎具有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的肥沃土地,土質以潮土、褐土、????土、風沙土為主。優質耕地94萬畝。
昌黎境內礦藏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有鐵、錳、銅、石英、粘土、石灰石、砂等,其中具備開採條件的鐵礦儲量1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83億立方米,水泥灰岩儲量2億立方米,且灰分含量高,易開採,石英砂儲量7685萬噸。境內還有集療養、洗浴於一體的溫泉資源三處,目前已探明可供開採的地熱資源達116.5億立方米。 |
|
昌黎是全國糧食基地縣,盛産稻穀、小麥、玉米、花生五峰山韓文公祠、大豆等大宗農作物;中部地區的澱粉粉絲遠銷海外;北部山地丘陵,盛産蘋果、玫瑰香葡萄、蜜梨和桃、杏等各種水果,馳名京東;名種釀酒葡萄赤霞珠等享譽全國。昌黎縣是國傢命名的“中國釀酒葡萄之鄉”、“中國幹紅葡萄酒城”。昌黎有64.9公裏海岸綫,占河北省海岸綫總長的10.7%,灘緩潮平,盛産對蝦、文蛤、扇貝、河豚魚等各種水産品。 |
|
昌黎名勝古跡和人文景觀衆多,神嶽碣石,歷史上曾有九帝登臨攬勝;五峰山韓文公祠,中國共産黨創始人之一李大釗先生曾長期在此從事革命活動;山中水岩寺是冀東地區唯一的佛教場所;境內源影寺塔是遼金朝代建築,為河北省重點保護文物。
昌黎灤河口 |
|
齊鳴鳳:昌黎人,字君瑞號芝崗。貢生。萬歷四十三年(1613年)任山東高苑縣令,四年後升任遼東自在牧。其善寫詩文且不事雕琢,自己曾雲:片刻可揮數十篇。著有《時務論》,藏於傢中。
楊幹陛:四川劍州舉人,萬歷四十四年(1616年)任昌黎知縣。其文學、吏冶.兩擅其美,在任期間,主持重修了《昌黎縣志》;筆削簡當,使縣志趨完善精當,離任前各不於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重修古塔寺,並以古塔下有一井,言水自有源,塔自有影,相假,定寺名為源影影寺,現碣石山黑峪溝瀑布泉處鎸有其遺墨削壁流泉四字。後遷任雲南武定府同知。
張國祥:昌黎人,字太和,萬歷年間拔貢。初任豐潤縣訓導,致使當地文風大振:後升任甘肅渭源縣令,改變其地不習文教之風。卸任還鄉後維以琴書自娛,耕讀課子。受到本縣文人的推崇,著有《明經遺文》。
高履豫:字奮齋,號蓼助。與樂亭縣陳明府一同被聘修邑志。
張莊臨:字友鬆。昌黎人,明朝萬歷年同拔貢張國樣之三子。曾任保定府訓導。其精於詩古文詞,著述等身,遺著有《友鬆詩文稿》等。清朝順治十六年(1659年),大學者顧炎武到昌黎考察形勝之地時,與其結為文字之交。康熙初年應知縣王日翼之聘,參加重修《昌黎縣志》之舉,時已年越花甲。
任五輪:字徽庵。昌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進土,曾任湖北漢陽知縣。生前蓍有《徽五真稿》。
張元俊:字桃岩。昌黎人,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舉人。初任玉田縣教渝,後升大名府教授,繼遷任靖江知縣.晚年歸鄉吟詩著文,名噪一時。享年八十四歲,著有《桃岩老人詩文集》。
齊大勇:字養浩,號風岩,昌黎人。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年輕時棄文學武,雍正八年(1703年)考中武狀元.至此戎馬生涯三十餘載,歷任乾清門頭等侍衛,山西撫標中軍參將、湖南沅州協副將,江南鎮海將軍中軍副將,湖廣襄陽鎮總兵,陝西興安鎮總兵、湖廣提督,陝西固元提督,甘肅提督等職。其雖為武將,頗精文藝,特別是對書法藝術很有造詣,而且十分精於舊拓名筆的鑒別。
王士升:宇鶚薦。昌黎人。乾隆十七年(1752年)舉人,任湖北鹹豐縣令期間,振興其地文教,平生喜吟詩著文,著有《復性堂詩古文集》若幹捲。
萬永:號樂山。昌黎人。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進士,萬渲之侄孫。隆五十四年(1786年)中會試副棒,取教習議敘選任山東浦臺知縣,後任甘肅成縣知縣十載,以年老歸裏。終年七十餘歲。其平生書法造詣頗深,書學顔真卿,行草董其昌,米友仁晚年又追鐘繇之古體隸草,自成一傢,其書法為一時珍品,藏者頗多。並著有《式好堂文集》。
邢汝謙:字柳庵,昌黎人,約為乾隆年間生。其平生鑽研學理,著述頗多。其傳世之作主要有《喪葬用樂淪》,《李先生書》、《復馬李先生書》,均敦光緒年版《永平府志》,主張治喪,不用浮土,並不用鼓樂祭祀、並不諂鬼神等。其著述引經據典,並註重實踐,見解較新,很有研究價值,其遺著印有《邢汝謙遺文》。
齊鵬年:字程元。,又號齊雲。昌黎人武狀元齊大勇之次子。乾隆年間武庠生。其雖行武,卻工於文,尤對詩歌創作有造詣,其五言、七律絶句清真古淡有陶淵明、柳宗元之神韻;律詩主要追尋王維,韋應物之風格。其還象其父齊大勇一樣,對書法藝術造詣很深,士紳人傢得其片紙,視為珍寶,懸挂於壁。
齊喬年:字鬆五,昌黎人,乾隆年間增貢,據史夢蘭《止園詩語》介紹,其自幼讀書於水嶼,長設帳於水岩,終身蹤跡不離碣石山,其性情恬淡.學識淵博,吟有許多詩歌札撰有《北山時草》一書。
王煦:號渻厓,昌黎人,王士升之孫。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中舉,道光二年(1822年)進士,歷任河南延津、孟縣和江蘇、武進等知縣。返鄉後任永平府散勝書院、遷安安昌書院等主要授教授與遷安著名學者馬恂結為文字之交。生平極喜吟詩著文著,有《愛日堂類稿》,其書法蒼秀,造詣頗深。
張堂:宇肅亭。昌黎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舉人。性豪邁喜任事,其詩近王維、孟浩然之風。傢貧,好買書,常為此負債。平生以讀書吟詩著文自娛,著有《鳴春堂詩文集》。
郭天培:字毓芝。昌黎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年19歲即考中舉人,但未及壯年即死。生前好作詩,其詩多為憤懣凄楚之音,著有《環翠齋詩草》。
高作風:字紫壓,昌黎人。約為道光或鹹豐年間歲貢生。其博學工詩,性好遊,在遼東渡過數十載筆墨生活,著有《鶴鄉吟草》一捲。晚年傢居,與姚仙相酬唱,姚仙贈其聯為: 可用世、不求世,用能知人。其臨終自作聯雲舊事厭重提,當年曾東抹西塗,回頭是夢;佳城欣得入,此日不拖泥帶水,轉眼皆空一笑而逝。
高文煜:字子詧,昌黎人。鹹豐八年(1858年)中舉,次年考入進士,任戶部主事。其詩文具有清氣,與本縣文人張勝亭、崔樹寶等時有唱和,其自北京贈詩給崔樹寶雲:客愁似浪子平仍起,歸夢如煙幻不真。樹寶驚其詩有鬼氣。
張勝亭:字覽軒,號五齋。昌黎人,鹹豐二年(1852年)副貢,任直隸青縣教渝;同冶二年(1863年)任戶部郎中,後以知府、道員用,被派到湖北委辦軍裝,任鄉試監試官等。光緒十一年(1885年),病逝於任上。其之學行聞名於時,在同治初年回鄉守母喪時,被知縣何崧泰舉為重修縣志的監理,歷官數十載,時吟詩著文,著有《唯五齋詩文集》。
崔樹寶:字子玉,昌黎人。鹹豐九年(1859年)舉人,傢居縣城,在城北桃源山西坡築有別墅。其為本地鹹豐、同冶竿間著名文人,在縣內外廣交文友,其詩古文詞具有奇氣,書法不蹈常規,名噪一時。同治十年清廷大挑一等單人,任命其為知縣,分發四川,未及到任而卒,著有叫《北桃源詩集》。
戴剋昌:字醜石,昌黎人。出生於嘉慶八年(1803年)道光年間附生,力本地清末著名畫傢。其善繪山水,尤攻墨竜,並能於古人外別創一格,凡題畫之降皆自作,奇石異常。其山水畫功夫較深,主要師承宋朝米芾米友仁,不求工細,多用水墨點染。卒年不詳,縣志記載其年七十餘猶如能潑墨書寫,人鹹寶之,約卒於光緒初年。其曾為同冶舊年重修的《昌黎縣志》繪碣石十景圖,其山水墨竜,京東一帶很有影響.傳世作品較多。《韜養齋筆記》雲,其山水筆蒼墨潤,簡潔明淨,脫去塵俗。其傳載入《中國畫傢人名大辭典》。
邵開鼎:字丹泉,遷安人,壯年遊昌黎而定居安傢。年四十餘歲尚無子。其與戴剋昌同為清朱京東著名畫傢,苦繪人物、花卉、博古。其平生不衫不履,專功繪事,傢赤貧,筆墨為生計。每作畫懸紙壁間,臥視之,細心安置。章法興到,日畫數十張,否則,終日不拈筆。其性情耿直,碰心者作畫謝金多少不計,或不受;所鄙夷者,以百金價不能得其尺幅,故善作詩,詩有宋人風,稿子散失,僅存《丹泉詩稿》一捲。死後葬於碣石山下。
趙輝鬥:字奎光,昌黎大灘人。道光年間增生。傢貧,以外出教書為生。長於時詠詩文,為樂亭進士孫國楨所奇賞。著《自娛軒序草》。晚年執教於樂亭大黑坨、小黑坨一帶,為革命先驅李大釗13歲至16歲時的教師(時執教於小黑坨張傢專館),將李大釗送入水平府中學堂後結束教書生涯。樂亭大黑坨李大釗故居紀念館藏有光緒十四年(1888年)重修大黑坨華岩寺碑碑文為其撰,由李大釗父親李任榮書寫。
崔飫侯:字伯賑。昌黎人,舉人崔樹寶之子。光緒八年(1882年)中鄉試副榜,為候選州判,後到直隸府入幕。其文字書法具高人一首,著有《越吟人境廬詩集》。曾邀請英文教員。設立民主學堂,李大釗於1913年9月列五峰山遊覽,曾想拜訪,時其已病故。
高允之:字斌候。昌黎人,增生。鹹豐年任江南教練官。其博學好義,晚年著書自娛,畫得一手好墨竹,詩有逸緻,書亦秀潤。著有《寶森堂詩稿》、《文山堂筆略》、《中山堂經典集》等。
邸恩培:字承之。昌黎人,恩貢生,為候選州判。平生以教書著書為樂,著有《元極太極圖》、《淺說乾坤六子論》等。終年八十七。
王之篆:昌黎人,王孝培之子,廩生。書法頗有造詣,又善繪蝴蝶,本縣人多珍藏他的作品。
董光照:昌黎新糶人,光緒二十年(1894年)舉人。執教於碣陽書院,於光緒年間編纂有《昌黎縣鄉土志》未刊用,抄本現藏於天津圖書陌。
張念祖:字芍暉。昌黎人,張勝亭之長孫,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單人.國立大學文科畢業生。於民國六年(1917年)重修縣志。生前著育《春秋大事表》等書。
李允功:昌黎人。其傢貧,出外學習經商。自學繪畫得體,善繪山水、人物、花鳥,以蘆、蟹畫得最為精妙.人多珍藏。年80餘卒。
馬夢花:字穎芬。昌黎人,民國二年(1913年)考入天津南開中學,與周恩來同學,一起辦敬業群樂會,編印《敬業》雜志,上演話劇,曾在《敬業》雜志上發喪過小說,並於民國三年(1914年)十月與周周來等同白演出話劇《恩緣仇》,與周恩來同飾饒香婦。民國五年(1916年)利用暑假在家乡辦敬業群樂會.開展文藝、體育等活動,翌年與周恩來等由南開中學畢業後同去日本留學。由日本回來後,去上海當過幾年翻譯。民國十六年(1927年)回鄉出任縣鄉村師範校長,兼教英語。其平生酷愛文學藝術,在鄉村師範任校長期間,倡導創辦校刊《黎明》主要發表文藝作品,使本地新文學創作之風漸濃。民國十八年(1929年),上河北省訓政學院,考取建設局長一職.派赴雄縣上任未去。後回縣,曾任六區區長。生於清朝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卒年待查。
宋文元:昌黎城關人,人稱宋大少。其於本世紀20年代興修群仙茶園(戲院),創辦《昌黎周報》(雜志,有文藝副刊,開辦永順興書店及印刷廠等,為發展本地文化藝術主建了一些設施。
楊悌忱:字久慈,昌黎城關人。繼宋文元之後,於本世紀30年代初創辦《燕東日報》(闢有文藝副刊),開設北方書局。其平生對地方文化建設頗為關心,1953年8月博覽群書,遍詢遺老,編纂成《昌黎古塔遺聞》一書。此書未刊印,抄本藏縣檔案館。
張手潤:昌黎人,清末貢生。晚年博學習文,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前後編印《昌黎名勝古蹤覽》一書。1953年為楊悌忱編《昌黎名勝古跡遺聞》作序並校對,署名子遺老人。
高榮傑(1915年一1966年):男,河北省昌黎縣新集高莊村人。13歲拜樂亭縣張老濟為師,學唱皮影。固旨於學習,入科2年即能擔任重要角色。15歲被昌黎縣齊彥卿影班以重金買去,一直唱了7年。1937年,他到樂亭縣孫傢鬆茂堂影班,後又到昌黎縣王大少影班。在此期間,受名藝人指點,藝術日臻成熟,以音韻醇厚,吐字清楚,善於刻畫青年婦女形象而馳名於冀東。
高榮傑擅演的皮影劇目有:《乾坤帶》、《秦香蓮》、《邵玉蘭》、《汴梁圖》、《瀋冰潔》等。他用聲音塑造婦女形象,曾被觀衆譽為皮影界的梅蘭芳。1942年,高榮傑到東北長春、吉林、哈爾濱等城市演出。此時,他受教於李紫蘭、周文友、苗幼芝等著名樂亭影名藝人,得到真傳,技藝精進。他改革並豐富了《大悲調》、《凄涼調》、《遊陰調》、《路遠悲》等皮影麯牌唱腔,他以麯調委婉、纏綿悱惻,形成了蝕樹一幟的藝術風格。40年代高榮傑的唱段被灌製唱片的有《乾坤帶》、《秦香蓮》、《邵玉蘭》等。
1954年,高榮傑帶着影班從東北回到故鄉昌黎縣演出。經縣政府動員,他毅然捨棄高薪收入,參加了唐山專區實驗影社,並把價值近幹元的影箱,折價200元歸址,真充實了專區影社的班底。
高榮傑虛心好學,勤奮鑽研,對藝術認真負責,一絲不苟,對燈光布景,唱腔設汁都進行了許多改革:在唐山戲麯學校為培養青年皮影演員也做出了卓越貢獻。1957年,高榮傑加入中國共産黨。他曾任唐山市皮影團副團長,被選為昌黎縣人民代表大會代表,並被中國戲劇傢協會吸收為會員。
周國寶:著名民間舞蹈藝人。1905年生於昌黎縣城西關。出生於秧歌世傢,其祖父,父親均為昌黎秧歌名角。周國寶從14歲起眼其父學扭秧歌,先學㧟, 後學妞,又拜昌黎城東著名秧歌老人聶國合為師學醜。終以醜角名揚冀東及全省、全國。1953年,由他主演的經過老藝人們創新的地秧歌節目《跑驢》,在第一屆全國民間音樂舞蹈匯演大會上一舉成名。同年,他帶着這個節目參加了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民主青年聯歡節,榮獲銅質奬章此後並拍成電影。他的表演身段自然靈活,表情風趣幽默,動作健康優美,扇花豐富多彩。是冀東民間舞蹈的代表人物。周國寶由於在民間舞蹈藝術上很有造詣,1958年被問北省藝術學校聘為舞蹈教師,開始從事民間舞蹈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為昌黎地秧歌節日的規範化、程式化做出了突出貢獻。他50年代加入中國舞蹈傢協會,1960年出席第三屆全國文代會。1979年當選為河北省文聯委員,中國舞蹈傢協會河北分會常務理事。1985年當選為昌黎縣文聯委員。曾任昌黎縣音樂舞蹈工作者協會名譽主席。1986年被聘為中國舞蹈傢協會河北分會顧問。1987竿被聘為秦皇島市舞陽工作者協會顧問。晚年退休返鄉仍致力於地秧歌藝術的發展事業。1989年2月因病逝世,終年84歲。其生平簡介被收入《中國藝術傢辭典》。
王來雨:男,漢族,1935年生於河北省灤縣偏涼汀。1951年7月畢業幹灤縣初級師範學校,後在本縣高傢坎小學當教師。1953年到河北藝校學習電影放映技術,當年l0月分配到唐山地區電影隊。1954年調入昌黎縣文化館從事群衆文化輔導工作。1961年調昌黎縣廣播站任編輯。1963年又調回縣文化館。1984年調縣文教局任文化股股長。1989年任昌黎縣文教局副局長,主管全縣文化工作。1989年6月20日病故。時年54歲。王來雨一生為昌黎縣的群衆文化事業做出了一定貢獻。在文化館工作期間,他搜集,挖掘和整理了昌黎民歌,繼承和發展了昌黎民間藝術。1965年以後他主要從事昌黎業餘文藝宣傳隊的組織和輔導工作。他帶領昌黎農民文藝宣傳隊常年活躍在農村和水利工地。他深入生活,深入群衆,創作了大批群衆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如皮影說唱《送牛記》、女聲表演唱《八大嫂鬧翻身》等節目,曾參加河北省業餘文藝匯演,不僅受到領導和群衆的好評,而且到北京嚮中央領導作了匯報演出。他編導的歌舞《毛主席收到咱隊豐收果》、《喜插水稻秧》,小話劇《五個雞蛋》等文藝節目不僅在省文藝匯演中多次獲奬,天津電視臺還作了現場播映,受到觀衆贊賞。他的作品立意新穎,主題鮮明。尤其是他編導的表演唱,更是獨具一格,既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又有雅俗共賞的藝術價值。海政文工團邀他講課和藝術輔導。王來雨在文化戰綫上工作30多年,默默無聞地奉獻着自己的藝術才華,因受家庭問題的影響,政治上曾受到壓抑,但他毫無怨言,始終為繁榮昌黎縣的群衆文化事業不遺餘力地俯首耕耘。他患病多年,長期與群衆同甘共苦,從不計較個人得失。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他加入了中國共産黨,實現了多年的願望。之此,他煥發精神,更加勤奮地工作真直至因病逝世。
王來雨同志生前為河北省音樂傢協會會員,河北省民間藝術傢協會會員,全國群文學會會員,並被聘為昌黎縣第八屆政協委員。
齊永衡:1933年生於秦皇島市昌黎縣。著名皮影戲操縱演員。
齊永衡出身於皮影藝術世傢,父親及兄弟3人均從事皮影藝術,13歲開始隨父親學習操縱影人技藝,在當代有箭桿王之稱,(因皮影人須按上箭桿才能操縱),1949年以來,曾先後任臨榆縣皮影社、昌黎縣皮影社社長等職務。
1952年昌黎縣皮影社參加唐山地區皮影會演,齊永衡榮獲操縱一等奬:1959年和1975年兩次參加中央文化部舉辦的木偶皮影戲觀摩演出大會;1976年為廣州交易會外賓演出。因齊永衡操縱的影人,動作各異,形象逼真,香港鳳凰影業公司於1977年曾把他操縱的皮影戲《三打白骨精》片段,拍入藝術片《長城內外》。齊永衡在唐山市皮影團工作,由於操縱技術高超,有獨創性,1983年至1982年曾2次應邀到法國講學並演出,他的技藝在國內外均享有盛名。
戴硯田:昌黎縣黃營人。1932年生。小學畢業後一度考入昌黎匯文中學。1948年鼕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就讀於中國醫科大學四分校。1951年畢業分配到熱河省衛生局編輯《衛生戰綫報》,1956年後調河北省人民廣播電臺任文學組編輯。組織過多次大型詩歌朗誦會和故事會等文學活動。70年代初,調入河北人民出版社任文學編輯。1981年加入中國共産黨,次年任花山文藝出版社第三編輯組主任。1985年創辦《詩神》雜志,任主編。1987年5月《詩神》改由河北省文聯主辦,隨之調入省文聯工作。其自幼酷愛文學,從50年代起在全國各級報刊、電臺發表大量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著有詩歌集《春的兒女》(花山文藝出版社1982年出版)、散文集《愛的期待》(百花文藝出版社1986年出版)等。其詩歌被多種版本詩選輯入,散文《我和大海》被收入《中國新文藝大係(1976——1982)散文集》。
1984年因編輯全國獲奬詩集榮立一等奬受到省政府嘉奬。現為中國作傢協會會員,中國作傢協會河北分會主席團委員、河北省詩歌創作委員會副主任、河北省散文協會副會長,河北省雜文協會理事。多年來其為發展家乡文學藝術事業作出很大貢獻,1984年被聘為昌黎縣碣石詩社顧問,次年被聘為縣文聯顧問。其生平簡介被收入《中國文學家辭典》,《中國詩歌辭典》。 |
|
(1)河北科技師範學院
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的前身是1941年在唐山建立的農業職業學校,1946年遷到昌黎縣城南關原新中罐頭食品有限公司院內,1953年又遷到占地比較寬闊的現址(原為測候所和平津鐵路管理局昌黎農場南部的工房和園地),占地面積達26.4萬平方米。新中國成立後,學校更名“河北省昌黎農業學校”,由河北省農業廳直接領導。1958年至1962年,學校曾經試辦大學,改名昌黎農學院。“文革”期間,學校下放歸唐山地區直屬,改名唐山地區農業學校;1975年,擴辦大學,改建為華北農業大學唐山分校,後又改為河北農業大學唐山分校,大學班主要設有農學、果樹、農業機械化、畜牧獸醫等係,附設實習工廠、實習農場和獸醫院等。1985年1月,學校改建成我國第一所專門培養農業職業教育師資力量和高級專門技術人才的本科院校——河北農業技術師範學院;1998年夏天,學校並入設在秦皇島市學院區的秦皇島煤炭工業管理學校,更名為河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嗣後,學院開始在秦皇島市區設有校區;幾年後,又開始建設新的校區,籌建歐美學院。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河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易名河北科技師範學院,成為一所涵蓋理、工、農、文、法、經濟、管理、教育等學科的多科性本科師範院校。04年8月,含有河北昌黎師範學校在內的秦皇島教育學院(設在秦皇島經濟技術開發區)並入河北科技師範學院,使河北科技師範學院在秦皇島和昌黎的校區進一步擴大,師資力量更加雄厚,整體的辦學資源配置更加優化。現在,河北科技師範學院的校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在昌黎縣城和秦皇島市區的校園占地面積已經達到1700畝,建築面積49萬平方米,教學、科研設備總值9000餘萬元,館藏圖書增加到120多萬册;學院設有19個係部,26個專業,建有7個研究所,4個碩士點,有專任教學、科研人員1000餘人,其中教授、副教授440餘人,擁有全日製在校生近24000人。
(2)匯文中學(昌黎匯文二中)
昌黎匯文二中1910年建校,前身是美國基督教會創辦的成美學館,1922年更名為匯文中學。1942年,匯文中學與昌黎縣立中學合併為昌黎中學校。1952年12月,省政府接管匯文中學,改名為河北昌黎中學(簡稱省中)。1955年,改稱河北昌黎第一中學,為當時河北省16所重點中學之一。文革期間,學校校名迭變,在匯文中學校址上先後建立了唐山地區衛生學校、昌黎鎮中學、昌黎城關中學,1978年改為昌黎縣第二中學。1993年6月,經省教育廳批準恢復了昌黎匯文中學校名。
2003年春,縣委、縣政府對我縣初高中學校的佈局結構進行了較大幅度的調整:原匯文中學高中部、昌黎三中高中部和秦皇島昌黎美術高中合併,實現純高中辦學,走規範辦學之路。2004年,被認定為秦皇島市首批示範性高中,2005年5月8日,被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示範性高中。
在近百年歷史進程中,該校以“樸、誠、勤、敏”的校訓精神和高質量的教育教學享譽冀東,號稱“津東第一校”,給國傢和社會培養出大批有用人才。如:中國科學院院士孟昭英、馬杏垣、李季倫、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著名病毒學專傢顧方舟、原國傢外經貿部部長石廣生、中國人民解放軍上將、第二炮兵司令員楊國梁、著名男高音歌唱傢樓乾貴、青年數學家石根華等,2003年9月,石廣生部長曾回訪母校,和學校領導就校園規劃問題共議匯文發展。
(3)昌黎縣第一中學
昌黎縣第一中學簡稱昌黎一中,現全名為河北昌黎匯文第一中學。是原河北省首批辦好的二十四所重點中學,係河北省重點中學聯誼會五所理事校之一,全國中學科研聯合體成員校河北分部八所學校之一。2001年又被省教育廳命名為省級示範性高中,省信息技術教育教學實驗校,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校,省學生心理教育實驗校。學校現有三十九個高中教學班,在校學生2800餘人。教職工196人,專任教師127人,中青年教師占89%。專任教師具有本科以上學歷120人,占94.5%。有12人進修研究生,具有高級職稱的26人,中級職稱的92人,國傢級骨幹教師1人,省級骨幹教師1人,特級教師3人。行政管理、教學輔助人員60人。2000年5月經昌黎縣委組織部批準,學校建立了黨委,下轄三個黨支部,即:教學支部、行政支部、老幹部支部。全校現有正式黨員105人,我校實行黨委監督保證下的校長負責管理體製。學校現設有教務處、政教處、總務處、辦公室、教科室,有校級幹部3人,中層幹部9人。 |
|
1、幹紅葡萄酒
采用國際釀酒葡萄名種赤霞珠葡萄釀製的赤霞珠幹紅葡萄酒是昌黎的特産,也是中國幹紅葡萄酒第一品牌,曾為中國奪得第一個國際大奬。其著名品牌長城牌幹紅葡萄酒是國際最高級別的緑色食品。昌黎幹紅葡萄酒呈深寶石紅色,有黑加倫、小漿果的果香和洋槐花的花香,口感柔和醇厚,其中所含的白藜蘆醇具有抗癌防癌及防治冠心病、高血酯病等功效。是高檔的健康飲品。
2、十裏鋪葡萄
昌黎是全國聞名的“葡萄之鄉”,葡萄栽培歷史已有四百餘年。現已形成以十裏鋪鄉為中心的葡萄生産基地10萬畝,年産葡萄20萬噸,年收入近四億元。主栽品種為玫瑰香、巨峰、竜眼、紅提。昌黎玫瑰香葡萄穗緊、粒大,外形美觀,晶瑩剔透,嫣紅透紫,玫瑰香味濃郁,鮮食香甜可口,營養豐富,長時間鮮食,具有健身補氣的功效。據有關部門測定,昌黎玫瑰香葡萄含糖量為17-18%,單粒平均重量為5剋,果穗平均重量350剋左右,出汁率達76%以上。昌黎玫瑰香葡萄不僅質優高産,而且極具觀賞價值。現采用恆溫貯存,全年有新鮮葡萄應市,不僅暢銷京、津、唐、秦和東北三省,還遠銷上海、廣州、深圳等地。
3、兩山蜜梨
昌黎蜜梨栽培歷史悠久,年産量1000萬斤以上。碣石山東麓的兩山鄉是集中産地。昌黎蜜梨是昌黎縣的特産鮮果,果實色澤金黃,大小均勻,具有核小皮薄、肉細汁多、甜脆爽口、含糖量高、耐貯藏等特點,窖存半年仍味濃色鮮。昌黎蜜梨不僅銷往國內數省,而且還冠以“天津蜜梨”的稱謂,由天津口岸遠銷香港及東南亞地區。兩山蜜梨曾在20世紀50年代初作為唐山地區名産獻給毛澤東主席,由新聞記者抓拍的毛主席收到豐收果的照片,不僅給當地人民帶來極大欣慰,也給兩山蜜梨的歷史寫下了濃重的一筆。
4、趙傢館餃子
久負盛名的趙傢館餃子,為冀東名餚,係著名廚師趙福元所創,是以圓籠蒸餃為主的傳統地方名吃。50多年來歷久不衰,盛譽永駐。其特點是選料考究,加工精細,皮薄餡散,味道鮮美,香而不膩,水凌可口。餡料品種有肉餡、三鮮、什錦。隨時令變化,還分別摻拌對蝦、蟹肉、蝦籽、蟹籽、魚骨、海參、幹貝、青蛤、蛤蜊、海蟶等各種海味和蔬菜,使餃子具有獨特風味,深受顧客歡迎。趙傢館餃子以其“清香能引洞中仙,美味偏招雲外客”的獨特魅力,吸引着天南地北的美食傢來此品嚐。
5、河北對蝦
主産於秦皇島市及昌黎、撫寧、灤南、豐南、黃驊等縣,多在秋季幼蝦發育為成蝦,且未南遊前捕撈,個大肥壯,肉嫩味美。
6、昌黎黿魚酒
産於河北昌黎。釀造前先將葡萄去梗破碎,入池,再將黿魚加工,取經過提煉的黿魚精華加入池中,放入優良菌種發酵,同時嚴格控製發酵溫度,隨後貯存半年至一年左右,適時進行冷處理,再按配方比例調劑,釀製過程需5年之久,始為成品。呈琥珀色,外觀酷似芝麻油,澄清透明,氣味濃郁,口感醇和,清爽柔和,餘香綿延。該酒含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碳化水合物等多種營養成分。長期飲用有提神健腦,益氣補血、強身補腎之效。黿魚又名甲魚,其肉蛋白質含量很高,血為較好的補氣補血藥品。
7、昌黎豬
産於河北昌黎。體型中等緊湊,成年公豬體重150公斤左右,體長140多釐米,胸圍130多釐米;成年母豬體重140多公斤。頭較小,額部有皺紋,頸較粗短,腰背寬而平直,臂部豐滿,四肢膠短,被毛黑色,四肢下部尾尖及鼻端均具白斑。公豬四肢粗壯,胸部寬深;母豬乳房發育良好。豬具有適應性強、增重快、早熟,易育肥、皮薄肉嫩、出肉率高等優點。
目前,昌黎旅遊已經呈現出“黃金海岸休閑度假、碣石山訪古覽勝、悲翠島生態旅遊、葡萄溝自然觀光”四位一體旅遊發展新格局。昌黎,北方沿海地區的風景絶佳之地,充滿神奇與幻想的渤海明珠,期待着遊客的光臨!
8、河豚
河豚魚又名氣泡魚,俗稱:也稱魨魚、氣泡魚、辣頭魚。在昌黎有大面積養殖。
河豚的身體短而肥厚。河豚生有毛發狀的小刺。堅韌而厚實的河豚皮曾經被人用來製作頭盔。河豚的上下頜的牙齒都是連接在一起的,好像一塊鋒利的刀片。河豚一旦遭受威脅,就會吞下水或空氣使身體膨脹成多刺的圓球,天敵很難下嘴。 許多種類的河豚的內部器官含有一種能致人死命的神經性毒素。有人測定過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當於劇毒藥品氰化鈉的1250倍,衹需要0.48毫剋就能致人死命。其實,河豚的肌肉中並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部分是卵巢、肝髒,其次是腎髒、血液、眼、鰓和皮膚。河豚毒性大小,與它的生殖周期也有關係。晚春初夏懷卵的河豚毒性最大。這種毒素能使人神經麻痹、嘔吐、四肢發冷,進而心跳和呼吸停止。國內外,都有吃河豚喪命的報道。雖然,品嚐河豚要冒着生命危險,但是由於河豚的味道十分鮮美。所以,還是有衆多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世界上最盛行吃河豚的國傢是日本。日本的各大城市都有河豚飯店。廚師要經過嚴格的專業培訓。畢業考試時,廚師要吃下自己烹飪的河豚。因此,有些技術不過硬的人,就不敢參加考試逃跑了。河豚遊得很慢。這是因為大多數魚通常在身體的後半部所具有的遊泳肌肉。河豚衹好利用左右搖擺的背鰭和尾鰭劃水。河豚的牙齒與刺豚的牙齒很相似。河豚的牙齒融合成一個喙。上下齶的牙齒用來咬碎軟體動物和珊瑚。河豚將這些生物活的部分連同蟹、蠕蟲和藤壺等海洋生物一起吞食。 河豚魚分佈於世界各地,約有 100多種。河豚魚口小頭圓,背部黑褐色,腹部白色,大的長達1米,重10千克左右,眼睛平時是藍緑色,還可以隨着光綫的變化自動變色。身上的骨頭不多,’而且背鰭和腹鰭都很軟,但長着兩排利牙,能咬碎蛤蜊、牡蠣、海膽等帶硬殼的食物。
河豚雖然有劇毒,但其肉鮮美柔嫩無比,人們常把河豚魚片與日本繪畫相提並論,柔和細膩,回味無窮。
河豚魚肉含的毒較小,而卵巢、肝髒和血液都含有較多的毒素。在中國,為了保障人們的生命安全,國傢明文規定不準飯店供應河豚魚。而在日本吃河豚則有着悠久的歷史,幾乎成為其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河豚魚加工是十分嚴格的,一名合格的河豚廚師至少要接受兩年的嚴格培訓,考試合格以後才能領取執照開張營業。每條河豚的加工去毒需要經過30道工序,一個熟練廚師也要花20分鐘才能完成。河豚一般是養在池裏的,吃之前用網兜將河豚網出來,用小刀割去魚鰭,切除魚嘴,挖除魚眼,剝去魚皮,接着剖開魚肚取出魚腸、肝髒、卵巢和腎等含劇毒的內臟,再把河豚的肉一小塊一小塊的放進清水中將上面的毒汁漂洗幹淨。洗淨後的魚塊潔白如玉,晶瑩剔透。接着,將其切成像紙一樣薄的片,再將這些魚片擺成菊花或仙鶴一樣的圖樣。吃的時候夾起魚片蘸着碟子裏的醬油和辣椒放進嘴裏慢慢地咀嚼。吃完魚片後,再喝上一碗河豚魚湯,真是爽心可口。
河豚魚肉雖然鮮美,但處理不當或者貪食太多則會讓人一命嗚呼。河豚毒素為神經毒素,其毒性比氰化鉀要高近千倍。在日本,每年都有一些人因誤食河豚毒而死。
與蛇毒、蜂毒和其它毒素一樣,河豚毒素也有其有益的一面。從河豚肝髒中分離的提取物對多種腫瘤有抑製作用。人們已經將海豚肝髒蒸餾液製成河豚酸註射液用於癌癥臨床及外科手術鎮痛。
吃時千萬要小心謹慎,切莫粗心大意。因為此魚腹中有劇毒,其脊血、鰭尾、肝髒等處,都藏有毒汁,俗語有吃河“拼死豚”之戒。因此在食前,必須請有經驗的老師傅將魚腹內臟揀清,洗淨,然後用油煮煎,再放入佐料反復燒煮,更燒得肉爛皮酥,方可食用。為了防止中毒,最好在吃魚前燒煮一鍋“ 蘆根湯 ”以備解毒之用。總之,食用此魚,必須特別小心,嚴防中毒事故發生。
河豚的製作過程要求相當嚴格,但是做出來味道鮮美. 自古就有着" 食得一口河豚肉,從此不聞天下魚" 的說法。
9.昌黎蘋果
擁有古老而神奇的碣石山區的昌黎,是北方著名的蘋果産區。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這裏就引種了大量“西洋”蘋果;新中國成立後,坐落在昌黎縣城東北的千畝果園的河北省昌黎果樹研究所又研製出“勝利”、“葵花”等蘋果新品種。多年來,這裏出産的蘋果堪與遼東半島、山東半島媲美。 |
|
民風淳樸,習俗衆多,展現出豐富多彩的人民生活。至今還保留着過百歲、做壽等習俗。
百歲:生小孩時,通知娘傢和親友,有過三天、七天、十二天、滿月之說。慶賀十二天或滿月時,親友攜帶禮物前來祝賀。娘傢還要送大米、芝麻、豬腿、雞蛋和小孩衣物等,到一百天還要作百歲。
做壽:一般人傢做壽辰,衹在生日那天傢人聚餐一次,不舉行任何禮儀。但到六十五、六十六、八十歲時,親友都來做壽,祝壽日期分別在正月初五、初六、初八。親友送壽桃、壽面、壽酒、豬腿或豬肉等禮物。
昌黎文化底藴深厚,素有文化之鄉美稱。昌黎是全國有名的文化先進縣,以昌黎三歌(民歌、吹歌、地秧歌)聞名全國,尤其是昌黎地秧歌多次在國內外獲得大奬,1997年,被文化部命名為地秧歌之鄉。
戲劇、麯藝方面有:蹦蹦戲、蓮花落、評戲、京劇、話劇、歌劇、皮影。
音樂、舞蹈方面有:昌黎民歌、吹歌、地秧歌(昌黎三歌)。
工藝美術方面有:繪畫、雕塑、印花布、皮影人、紮彩、花燈、布老虎、刺綉、剪紙、面人。 |
|
- n.: Changli County
|
|
昌黎 |
|
旅遊 | 秦皇島 | 河北省 | 自然保護區 | 行政區劃 | 地理 | 鎮 | 秦皇島市 | 人物 | 企業傢 | 皮毛交易市場 | 歷史 | 荒佃莊鎮 | |
|
|
昌黎縣葡萄溝 | 昌黎縣服裝廠 | 昌黎縣中醫院 | 昌黎縣第一中學 | 昌黎縣匯文二中 | 昌黎縣韓文公祠 | 昌黎縣人民醫院 | 昌黎縣興昌飯店 | 昌黎縣衛生防疫站 | 昌黎縣工藝美術廠 | 昌黎縣印莊服裝廠 | 昌黎縣曙光服裝廠 | 昌黎縣九竜山醫院 | 昌黎縣婦幼保健院 | 昌黎縣燕山工業公司棉紡廠 | 昌黎縣灤河羽絨服裝廠 | 昌黎縣燕山公司服裝廠 | 昌黎縣十裏鋪鄉葡萄苗研發基地 | 秦皇島市昌黎縣燕山工業公司棉紡廠 | 中央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昌黎縣分校 | 昌黎縣廣播電視大學昌黎分校 | 河北省昌黎縣昌黎鎮四街鐵塔西裏 | 昌黎縣竜傢店鎮敬老院溫泉浴池療養院 | |
|
|
安山鎮 | 荒佃莊鄉 | 茹荷鎮 | 黃金海岸 | 昌黎鎮 | 新集鎮 | 劉臺莊鎮 | 靖安鎮 | 竜傢店鎮 | 泥井鎮 | 大蒲河鎮 | 朱各莊鎮 | 團林鄉 | 葛條港鄉 | 兩山鄉 | 十裏鋪鄉 | 馬坨店鄉 | 朱各莊鄉 | 荒佃莊鎮 | 鳳凰山 | |
源影寺塔 | 昌黎縣葡萄溝 | 碣石山 | 昌黎黃金海岸 | 昌黎縣韓文公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