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 >河北 >邯鄲 > 涉縣
顯示地圖
目錄
行政區劃 Shè Xiàn County
  郵編:056400 代碼:130426 區號:0310
  拼音:Shè Xiàn
  
    涉縣位於河北省西南部。北緯36°17′-36°55′,東經113°26′-114°。東以青陽山、玉露嶺、老爺山為界,與武安市、磁縣毗鄰;西以黃櫨堖、大寨堖、馬鞍山、黃花山、四幅眼堖為界,與山西省黎城、平順縣相連;南與河南省安陽、林州市隔漳河、濁漳河相望;北界羊大堖、界牌山、左權嶺、天晶堖,與山西省左權縣接壤。東西橫跨37.5千米,南北縱距64.5千米,總面積1509.26平方千米。總人口39萬人(2006年)。全縣轄9個鎮、8個鄉:涉城鎮、河南店鎮、索堡鎮、西戌鎮、井店鎮、更樂鎮、固新鎮、西達鎮、偏城鎮、神頭鄉、遼城鄉、偏店鄉、竜虎鄉、木井鄉、關防鄉、合漳鄉、鹿頭鄉。縣政府駐涉城鎮城西街306號,距省會石傢莊182千米。
    地處太行山東坡。地勢西北高,東南低。主要河流有清漳河、濁漳河、漳河,屬海河流域漳衛南運河水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均溫12.5℃,年降水量560毫米。礦藏有鐵、鉀、錳、磷、石英石、大理石、石灰石。邯長鐵路過境,陽涉鐵路通達,邯長公路通過。素有“三槐九景十八峪”之稱,古跡有媧皇宮、清泉寺、清竜洞、千佛洞石窟等。有八路軍一二九師司令部、政治部、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響堂鋪伏擊戰紀念碑、邊區政府領導軍民共建的漳南大渠紀念碑、左權將軍舊墓址、晉冀魯豫抗日烈士陵園等數十處紀念地。
  
  西漢始置涉縣(亦說沙陽)。唐初更名漠縣,後復名涉縣。金貞德三年(1215),升涉縣為崇州。明洪武元年(1368)復置涉縣
  
    1997年,涉縣面積1509平方千米,人口37.4萬,轄9個鎮、8個鄉:涉城鎮、固新鎮、河南店鎮、更樂鎮、西達鎮、西戍鎮、索堡鎮、井店鎮、偏城鎮、木井鄉、竜虎鄉、遼城鄉、關防鄉、合漳鄉、神頭鄉、偏店鄉、鹿頭鄉。縣政府駐涉城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383284人,其中:涉城鎮55525人,河南店鎮30724人,索堡鎮24488人,西戌鎮14942人,井店鎮39159人,更樂鎮21193人,固新鎮24744人,西達鎮16137人,偏城鎮14203人,神頭鄉14074人,遼城鄉19615人,偏店鄉17647人,竜虎鄉21269人,木井鄉16336人,關防鄉16601人,合漳鄉19967人,鹿頭鄉16660人。
  
    2002年底,涉縣面積1498.57平方千米,人口38萬。轄9個鎮、8個鄉,308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涉城鎮城西街306號。
  
  2003年底,涉縣轄9個鎮(涉城、更樂、河南店、索堡、西戌、井店、西達、偏城、固新)、8個鄉(神頭、關防、遼城、鹿頭、偏店、竜虎、木井、合漳),2個居委會、308個行政村。
旅遊資源
  涉縣旅遊資源豐富 涉縣古有“三槐九景十八峪”之美稱,現有“露天博物館”之贊譽;遠有華夏始祖女媧氏在這裏摶土造人,近有劉鄧大軍在這裏抗擊日寇,歷史悠久,文化深厚,是河北省八大風景名勝區之一。近年來,涉縣以紅色旅遊為重點,不斷加快建設生態旅遊城。唱文化大戲,走生態之路,作旅遊文章,大力發展生態旅遊。2004年,藉助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的歷史機遇,纍计投資4000萬元,完成了129師舊址、陳列館、將軍嶺等擴建改造工程,成功承辦了河北省四項大型紀念活動,被省委書記白剋明譽為“全省重大節慶活動的成功典範”。今年以來,緊緊抓住國傢開發紅色旅遊的歷史機遇,以129師司令部舊址為竜頭,投資開發了129師政治部、晉冀魯豫邊區政府舊址、左權將軍墓等一批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推出了“當一天八路軍”紅色旅遊精品綫路,並和河南紅旗渠、山西八路軍總部、黃崖洞等景區初步構成了三省紅色旅遊圈。同時,堅持把紅色旅遊和古文化遊、緑色生態遊相結合,大打“華夏祖廟媧皇宮”品牌,在連續兩年成功舉辦“中國涉縣女媧文化節”基礎上,今年决定舉辦第三屆。投資開發了九峰山、韓王山、黃花山、青泉寺、青塔湖度假村等六大風景旅遊區,推出了以媧皇宮為竜頭的古文化遊,以九峰山、韓王山為竜頭的太行風景遊精品旅遊綫路,初步搭成了集遊購娛吃住行於一體的大旅遊經濟發展格局。
  媧皇宮簡介
  涉縣媧皇宮,為國傢 AAAA 級景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始建於北齊,是神話傳說中女媧氏 “ 煉石補天,摶土造人 ” 的地方,由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和媧皇宮四組建築組成,占地面積 550 畝。計有古建築 135 間,北齊石窟 3 個,北齊摩崖刻經 6 部,集古建、石窟、石刻、石造像於一體,是我國最大的奉祀中華始祖女媧的古代建築群,自古就有 “ 蓬壺仙境 ” 之美譽。其中的北齊摩崖刻經群是媧皇古跡之精髓, 共有六部:《思益梵天所問經》、《十地經》、《佛垂般涅 盤 略說教誡經》、《佛說盂蘭盆經》、《深密解脫經》、《妙法蓮花經》。 刻經面積 165 平方米,分 5 處刻於崖壁之上,共刻經文 13.7 萬多字,字體有隸、楷、魏碑體, “ 銀鈎鐵畫,天下絶奇 ” ,堪稱藝術珍品,是我國現有摩崖刻經中時代最早、字數最多的一處,也是我國佛教發展史上、特別是佛教早期典籍中彌足珍貴的資料,對於研究我國早期佛教地域、流派及書法鎸刻演變歷史有着重大意義和價值,經考證為 “ 天下第一壁經群 ” 。
  主體建築媧皇閣共分四層,通高 23 米,擁群峰以渲勢,依懸崖以據險,奪天工以稱奇,臨清漳以藴秀,涵攝了山川之鐘秀,匯集了古建之精華,玉宇懸空,瓊樓聳翠,上臨危岩,下瞰深壑,為河北省古建築十大奇觀之一,素有 “ 活樓 ” 、 “ 吊廟 ” 之美稱。
  山下主要建築有朝元宮、停驂宮、廣生宮。朝元宮建於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 1702 年),重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停驂宮建於清康熙六年(公元 1667 年),重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廣生宮建於元末明初,於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 1794 年)、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兩次重修。
  山上建築媧皇宮為代表性建築,由媧皇閣、梳妝樓、迎爽樓、鐘樓、鼓樓、山門、牌坊、皮瘍廟等古建組成。媧皇閣坐東面西,共分四層,歇山琉璃剪邊頂建築,一層為拜殿,二、三、四層分別為“清虛閣”、“造化閣”、“補天閣”。梳妝樓建於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 1682 年),重修於清鹹豐三年(公元 1853 年)。鐘樓建於明萬歷三十四年(公元 1606 年),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造一高 1 米多、口徑 1 米的八卦鐵鐘懸挂其中。鼓樓建於明萬歷十四年(公元 1586 年),共分三層,總高 15 米,是通嚮媧皇閣的重門,明萬歷三十八年(公元 1610 年),樓內置直徑為 0.68 米的大鼓。皮瘍廟建於明萬歷年間(公元 1573 — 1620 年),重修於清雍正十一年(公元 1733 年)。
  眼光洞、蠶姑洞和拜殿三處石窟均鑿於北齊,蠶姑洞鑿於北齊天保年間(公元 550 — 559 年),面闊 2.6 米,進深 2.35 米,高 4 米,面積 6.11 平方米。內雕蠶姑奶奶石造像,內刻佛經《十地經》的結尾部分。眼光洞始鑿於北齊天保年間,面闊 2.6 米,進深 2.35 米,高 4 米,面積 6.11 平方米。內雕眼光奶奶石造像,內刻佛經《十地經》。拜殿建於北齊天保六年(公元 555 年),是最大的一處石窟。
  鑿壁古碑位於山上牌坊外右側山崖上,刻於北齊天保年間,通高 4.33 米,寬 1.33 米,依山鎸刻,龜座、蛇身、竜頭。
  清泉寺簡介
  清泉寺位於涉縣東南15裏石崗村南。寺東有泉水,出自石壁間,原有二泉,一名甘露,一名玉液,甘美清香,因名清泉寺。現為河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從石崗村往清泉寺路旁的崖壁上,刻有“唐代叫□化寺,梁、宋叫清碧寺,明清叫清泉寺”。可見唐代已有寺廟,現為明、清修建。寺建於半山,寺周有圍墻,山門朝南,自南北中軸綫嚮裏,依次有水陸殿、毗盧殿、荷池、大雄殿和雷音殿。中軸綫兩側為廂房。寺西北角有藏經殿、仙鏡臺,東南部有伽藍殿。
  水陸殿,又名天王殿,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毗盧殿,又名羅漢殿,面闊三間,進深三間,歇山頂;大雄殿,始建於明永樂年間,面闊三間,進深二間,懸山琉璃瓦頂;荷花池為八邊形,周有望柱、欄板等;雷音殿,初建於明嘉靖二十四年,面闊五間,進深二間,硬山琉璃瓦頂;藏經殿,面闊五間,進深一間,硬山頂。20世紀80年代,清泉寺毀於大火,但其基礎尚存。
  歷史淵源
  涉縣 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主要包括民間祭祀、祈禳還願、進香朝拜、神話傳說、人生禮俗、歲時節慶等。《楚辭·天問》、《禮記》、《史記》、《山海經·大荒西經》、《淮南子·覽冥訓》、清朝嘉慶《涉縣志》等史料都有關於女媧的記載。涉縣臨清漳河下遊之北岸,古為沙侯國,漢始置沙縣,後漢因兩岸人民徒步涉漳水,改名涉縣。至魏到北齊時均為臨水縣,隸屬相州魏郡,媧皇宮即在涉縣城西北 10 公裏唐王 峧 溝的鳳凰山上。西漢時稱古中皇山,相傳,女媧就是在這裏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漢代《淮南子》載:“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爛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食顓民,鷙鳥攫老弱。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竜以濟冀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立,四極正,淫水涸,冀州平,狡蟲死,顓民生。”《淮南子·覽冥訓》又載:“天地初開,女媧摶黃土為人劇務,力不暇供,乃拋繩橫泥中,舉以為人。”
  以廟會的歷史沿革為主,代表了涉縣女媧文化的歷史淵源。傳說農歷三月十八日是女媧的生日,每年農歷三月初一至三月十八日,來自四面八方的民衆來此朝拜女媧,迄今已有千餘年的歷史,清嘉慶《涉縣志》記載:“季春之月,相率祈禳於此(媧皇宮)。各得其所願欲。自是,西而秦晉,東而青兗,南而豫梁,北而燕冀,不遠數千裏扶老挈幼,享獻惟謹,金鼓歡呼之聲震動山𠔌,迄今千有餘年”。期間,經歷了興衰更迭的麯折發展期。從北齊建成廟後就有了小規模的廟會,以後歷經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廟會規模逐年擴大,久傳不衰,至清朝達到極盛時期。
  建國後,民間朝拜延續不斷,“文革”期間,媧皇宮廟會被當作封建迷信而禁錮,致使千年古剎銷聲隱跡,無人問津,橫遭冷落寂寞,媧皇古建、石刻也遭到很大程度的破壞,女媧文化的很多內容和形式也瀕臨失傳。 1978 年改革開放後,媧皇宮廟會開始復蘇,逐漸恢復了往日盛況,民間祭祀規模浩大,八方香客雲集於此,祭祀形式豐富多彩,女媧文化又得以延續,並得到有力保護。縣委、縣政府對文物古建十分重視,每年撥專款對媧皇古建進行搶救性修復, 1996 年 11 月 20 日,媧皇宮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明清時期已有公祭,清嘉慶《涉縣志》載:“我朝順治、康熙、雍正間歷經修理,每年以三月十八為神誕日,有司致祭,自月初一訖二十啓廟門,遠近士女坌集”。但形式、內容都已失傳。 2003 年 9 月、 2004 年 9 月,在政府主導下舉行了兩次大型的公祭女媧大典,恢復了政府公祭。以上措施對豐厚凝重、博大精深的女媧文化起到了良好的保護、傳承、弘揚作用 .
  涉縣將軍嶺簡介:
   一二九師的老將帥生前心係太行山,逝後魂歸將軍嶺, 1986 年以後,劉伯承、黃鎮、徐嚮前、李達、王新亭、袁子欽、趙子嶽等將帥的靈骨陸續安放在山上,在靈骨安放處鎸刻了將帥雕像和紀念碑,並建造了劉伯承元帥紀念亭。 1990 年 10 月,鄧小平同志親筆為“將軍嶺”題寫了嶺名,為“劉伯承元帥紀念亭”題寫了亭名。
  1986 年 10 月 7 日 , 劉伯承 元帥在京逝世。遵照他的遺囑, 10 月 27 日 ,由劉帥子女劉太行、劉太遲、劉雁翎和中央軍委辦公廳、總參管理局負責同志護送,將劉帥靈骨安放在將軍嶺第一個 129 臺階處,並建造了紀念廳,廳中央是花崗岩雕刻的劉帥坐像,雕像左邊有一石碑,正面刻着徐嚮前元帥親筆題寫的“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傢劉伯承元帥之部分骨灰葬於此”,背面刻着徐嚮前元帥所作七律詩《悼劉伯承元帥》:“日暮噩耗遍京城,淚雨蒙蒙天地傾,垂首山川思棟梁,舉目九天覓帥星,淵淵韜略成國粹,昭昭青史記殊榮,塗就七言染素絹,十萬軍帳哭劉公”。
  1989 年 12 月 10 日 ,與涉縣人民結下深情厚誼的外交傢、藝術傢,原一二九師政治部副主任 黃鎮 將軍在京逝世。黃老生前留下遺願:“生前追隨劉伯承元帥揮師太行,浴血奮戰;死而心係老區人民,伴隨劉帥遺骨回歸太行,世世代代同老區人民在一起”。根據他的遺願, 1990 年元月 14 日,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劉帥紀念亭左後側,石砌的平臺中央立有黃鎮將軍半身花崗岩雕像。左側石碑上刻着鄧小平所題:“將軍不辱使命”,背面刻着江澤民所題:“為黨為民忠心耿耿,無私無畏正氣長存”。像座的四面刻着黃鎮將軍的生平簡介。右側石碑正面刻着:“中國共産黨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忠誠的共産主義戰士、無産階級革命傢、傑出的外交傢、我黨我軍優秀的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領導者、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黃鎮同志永垂不朽”,背面刻着著名文藝理論傢林默涵所題:“革命先驅,徵途未擱丹青筆;藝壇巨匠,遺跡仍留翰墨香”。
  1990 年 9 月 21 日 , 徐嚮前 元帥在京逝世。遵照他生前遺囑, 11 月 9 日 ,他的部分骨灰由直升飛機撒放在將軍嶺第二個 129 臺階處,徐帥全身站像立於平臺中央,手持望遠鏡,遙望太行群峰,好似尚在指揮千軍萬馬,奔馳疆場,與敵對壘。
  1993 年 2 月 12 日 ,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原一二九師參謀長 李達 將軍在京逝世,根據他生前遺願, 9 月 8 日 ,他的全部骨灰由其子女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黃鎮將軍墓地右側,墓地平臺上立有李達將軍半身石雕塑像,像座的四周刻着他的生平介紹。雕像前左側石碑上刻着“中國共産黨的優秀黨員、久經考驗的共産主義戰士、無産階級革命傢、軍事傢李達永垂不朽!”雕像前右側石碑上刻有江澤民題詞:“多智善謀,功勳卓著”。
  1996 年 4 月 6 日 ,原太嶽軍區政治部主任、晉冀魯豫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王新亭 將軍的骨灰由其傢人護送,安放於涉縣將軍嶺上; 1997 年 3 月 29 日 ,原太行軍區政治部副主任 袁子欽 將軍的骨灰安放於將軍嶺上; 1997 年 6 月 13 日 ,原太行劇團團長、著名表演藝術傢、社會活動傢 趙子嶽 同志的骨灰安放在將軍嶺上; 2001 年 5 月 14 日 ,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原 129 師七六九團參謀長、太行軍區第二、五軍區參謀長、第六分區副司令兼參謀長 何正文 將軍的骨灰由傢人護送,安放在涉縣將軍嶺上; 2001 年 10 月 1 日 ,第三、四屆河北省省委書記 邢崇智 的骨灰,由傢人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 2002 年 4 月 3 日 ,海軍原第二水面艦艇學校校長、海軍中校 趙忠 同志的骨灰,由傢人護送安放在將軍嶺上。
  將軍嶺前遠山含黛、近水躍金,將軍嶺上瀑布垂崖、臺階儼然,將帥雕像肅穆莊重,鬆柏荊棘蔽翳幽深,現已成為聞名全國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在紅色旅遊和社會主義文明建設中發揮着巨大的教育作用。
英文解釋
  1. n.:  Shè Xiàn County
相關詞
河北學校中學行政區劃蒜苗蒜苗基地地理行政村
河北省村莊
分類詳情
張開河南店鎮張開涉城鎮張開遼城鄉張開關防鄉張開竜虎鄉
張開更樂鎮張開索堡鎮張開西戌鎮張開井店鎮張開西達鎮
張開偏城鎮張開固新鎮張開神頭鄉張開鹿頭鄉張開偏店鄉
張開木井鄉張開合漳鄉
媧皇宮九峰山森林公園129師司令部舊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