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 >河北 >邯郸 > 肥乡县
显示地图
目录
行政区划 Feixiang Xian County
  邮编:057550 代码:130428 区号:0310
  拼音:Féi Xiāng Xiàn,Feixiang Xian
  
    肥乡县位于河北省南部,邯郸市境中部。地处东经114°37′至115°01′、北纬36°29′至36°40′之间。东与广平县交界,南与成安县相连,西与邯郸县接壤,北与永年、曲周二县毗邻。县境东西横距35千米,南北纵距16千米,总面积496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2004年)。辖2个镇、7个乡:肥乡镇、天台山镇、大西韩乡、辛安镇乡、毛演堡乡、元固乡、屯庄营乡、东漳堡乡、旧店乡。县政府驻肥乡镇西关广安路,西距邯郸市30千米,北距省会石家庄175千米。
    地处冀南平原,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年降水量550毫米,年均气温12.7℃。309国道、邯(郸)常(各庄)地方铁路过境。古迹有战国时著名的四公子之一的赵国“平原君”赵胜墓和元初名医、名臣窦默墓碑。
  
  今肥乡县境域,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归赵。赵惠文王时,为嘉许遇难牺牲的相国肥义,把肥乡作为他的封地,命名肥邑。后肥乡史称肥邑。
    秦属邯郸郡。西汉于县境内东北部置列人县,属广平国。征和二年(前91年),在西南部设即裴侯国;地节三年(前67年),在西北部设邯沟侯国;二侯国均属魏郡。〔新〕王莽时,改列人县为列治县,更即裴为即是。东汉废即是、邯沟两侯国,列治县复名列人县。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212年),再属魏郡。
    三国魏黄初二年(221年),析列人、邯沟县地始置肥乡县(其境域是由邯沟侯国和列人县西部构成),“其故城在今肥乡县西二十二里”;与列人县同属广平郡。晋肥乡、列人两县均属司州广平郡。北魏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斥漳县(今曲周)并入列人县;太和二十年(496年),列人县又分出斥漳县。列人县、肥乡县民属相州。东魏天平元年(534年),肥乡县并入临漳县,属魏郡。北齐时,列人县废。
    隋开皇十年(590年),复置肥乡县,县城迁于今址。十六年(596年),于县东部原列人县地设立立清漳县。大业三年(607年),肥乡、清漳两县属武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肥乡县改属紫州;四年(623年)属磁州;六年(621年)属名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广平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属名州。
    会昌三年(843年),清漳县并入肥乡县。至明、清、民国三代,肥乡县境域“东西广袤八十里,南北延袤四十里。”其四至是:“西至邯郸梨林堡界三十五里,南至成安县雾睹营(也名雾观寺,即今店上)界十五里,东至广平县李白营界三十五里,北至永年县大由村界(现属曲周县)二十八里。”
    五代肥乡县属名州。宋、金,属河北西路名州。天会七年(1129年),肥乡县领新安镇。(另有一说:五代属洛川,宋属广平武安郡,金属广平郡)元属中书省广平路。明属京师广平府。清属直隶省广平府。康熙四年(1665年)七月,漳水沉城,县治东迁旧店营(今东营)。雍正九年(1731年),县治迁回原址。此后,县城未再变迁。
    民国2年(1913年),肥乡县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属河北省;民国26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同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十五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城,建伪政权。
    民国27年(1938年)5月31日,肥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后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同年8月,属冀南第二专员公署;不久,属冀南第三专员公署。民国29年(1940年)2月,成立邯(郸)永(年)肥(乡)边区(相当县级)。同年10月,邯永肥边区撤销,成立永(年)肥(乡)(后改为功岑县)。此时,肥乡县的境域只有现在境域的二分之一,这是肥乡县有史以来辖区最小的时期。民国32年(1943年)3月,成立磁(县)肥(乡)办事处(后改称磁肥县)。民国33年(1944年)8月,功岑县撤销,并入肥乡县。民国33年(1944年)8月,肥乡县二区24个村划归永年县。民国34年(1945年节8月,磁肥县撤销,所辖原肥乡县村庄,归肥乡县建制。民国36年(1947年)7月,肥乡县第六区划归永年县。
    民国37年(1948年)5月,肥乡县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第三专员公署。民国38年(1949年)8月,属河北省人民政府邯郸地区。建国后,肥乡县隶属邯郸专区。1958年7月30日,广平县并入肥乡县。1958年10月,同年10月,撤销肥乡县,将其所辖的行政区域除天台山公社划归永年县外、其余部分全部划归曲周县(属邯郸专区)。1960年5月,曲周属邯郸市。
    1961年6月1日,恢复肥乡县建制,永年县将原肥乡县所辖的天台山、张达、白落堡、辛安镇、大西韩、大寺上6个人民公社划归肥乡县。1962年3月1日,原广平县从肥乡县分出,同年又将赵村、积善2村再划回肥乡县。此后,肥乡县境域边界、形状和面积没有变化。1970年属邯郸地区,1993年属邯郸市至今。
  (本站根据《肥乡县志》有关内容改写,个别地方参考其他资料)
  
    附:肥乡解放后,县委驻西街民房,县政府驻原日军守备队院内(原二轻局址)。后县委迁南街南头路西(原县鞋厂址),后又迁至南街北头路东(今畜牧局址),60年代迁至礼堂街路北(今农业局址)。60年代县政府才和县委搬在一起办公。1978年2月23日,县委、县革委迁至建设路与兴华街交叉以西路南。1996年,肥城县城区由老城区和新城区组成,总面积29.55平方千米,人口2.5万人。老城区主要由一些党政机企事业机关、金融、邮电、供电、文教和商贸服务业等组成;新城区又可分为城北区和城西区两部分。城北区主要由工厂、仓储、学校和商贸市场组成;城西区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人武部等党政机关组成。
  
  宋代,肥乡县有四个镇。南路乡是南阳镇(今广平县南阳堡),北路乡是辛寨镇,东路乡是翟固镇,西路乡是辛安镇。元、明、清三代,境内建四乡、四堡,东路兴教乡(今南行村或中行村)、南阳堡,西路宜官乡、辛安堡,南路积善乡、屯庄堡(今南屯庄),北路乐丰乡(张村一带)、毛演堡。为便于乡民贸易购物方便,明清时,境内四乡建有十集(县城不计),即辛安(镇)、西韩、天台山、孟家(庄)、毛演(堡) 南屯村(今崔庄)、崇明寨(今北营)、翟固、旧店(集)和东章(东漳堡)。这些乡、镇和集市所在地,大多形成今日的主要乡镇。
  
    元代 县下设有乡,乡下辖社、连。乡以县境四个方位来划分,也称为“四路”。东路乡为“兴教乡”,其他乡名称不详。以50家至100家为社,5家为连。小村不及50家的与近村合为一社,不能相合的则各自立社。
    明代 仍设四乡,乡下110户设里,里下10户为甲。元末明初兵火相连,河北境内居民稀少。洪武、永乐年间,山西移民到河北各地落户建屯,每屯20、30户;原社的户数较屯的户数稍多。社、屯中仍建里、甲,肥乡全县四乡共有社屯26个,此后社屯户数因丰歉年或增或减。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东路兴教乡辖有东章(漳)社、旧店社、西高社、北高社,东章屯、翟固屯;南路积善乡辖有陈固社(今属广平县)、原(元)固社、支村社、常家(庄)社、原固屯;西路宜官乡辖有寨中(堡)社、唐家(疃)社、辛安社、刘家(寨)社、任家(堡)屯、杜齐屯、白乐(白落堡)屯;北路丰乐乡(今陈庄一带)辖有李兴(堡)社、长桥社、思儿(今铺上)社、魏村屯、顺义屯(今不详为何村)。县城内和四关有在坊社、关厢屯、在坊屯。另外,肥乡有山西潞安卫辖属的军垦营地8处:张儿寨营、水寨营(今南营)、答剌罕营(今北营)、北高营、刘儿寨营、屯庄营、仓坊堡营和旧店营(今东营)。
    清代区划承接明制。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知县姜人烈为革除地丁钱粮弊端,发布“顺社理牌(地亩)章程”,按村庄大小,或六七村顺为一社,或七八村顺为一屯,全县仍为26个社屯。明代的八处军垦营地户籍,也编入社屯之中。光绪二十九年(1900年),将四乡变更为六个区,即东区(驻地旧店)、南一区(驻地积善)、南二区(驻地西韩)、北区(驻地南屯村,今崔庄)、西区(驻地赵云堡)、中区(驻地县城)。
  
    民国初,县区划仍沿清制划为六个区,只是换了区号。民国18年(1929年),“奉省令”将区以下村庄编分为“主村”和“附村”,按村庄大小设有保、甲。或一村一保,或一村数甲。全县主附村共411个,其中主村201个。抗日战争时期,肥乡县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区划,一种是抗日民主政府的区划;另一种是日伪政府的区划。
    民国27年(1938年)5月,肥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全县划为三个区:第一区辖县城以西75个村;第二区辖县城以东117个村;第三区辖县城以北70个村。
    民国29年(1940年)2月,全县调整为七个区;第一区辖北口一带;第二区辖清漳一带(今多属广平县)32个村;第三区辖庄营一带;第四区辖旧店一带;第五区辖崔庄一带;第六区辖南元寨一带;第七区辖毛演堡一带。同年10月,肥乡县城以西村庄划入永肥县,将剩余村庄调整为五个区。第一区北口一带;第二区清漳一带;第三区屯庄营一带;第四区旧店一带;第五区北高一带。
    民国33年(1944年)8月至36年(1947年)7月,全县区划为六个区:一区辖旧店一带村;二区辖南元寨一带村;三区辖屯庄营一带村;四区辖白落堡一带村;五区辖贾寨一带村;六区辖永年县城以南以东52个村。民国34年(1945年)8月,磁肥办事处一区划归肥乡。
    民国36年(1947年)7月,第六区划归永年县。此时,肥乡改划为五个区:第一区驻旧店辖49个村,二区驻赵寨辖52村,三区驻屯庄营辖33村,四区驻天台山辖51村,五区驻城关辖50村(此时县城仍为日伪军盘据未得收复,故四街未计算在内)。日伪军政府仍沿原六个区。
  
  2002年底,肥乡县面积496平方千米,人口31.52万。辖2个镇、7个乡,263个行政村。县政府驻肥乡镇广安路。
肥乡历史
  今肥乡县境域,春秋时先属卫,后属晋,战国归赵,秦属邯郸郡。
  西汉,于县境内东北部置列入县,属广平国。征和二年(前91年),在西南部设即裴侯国;地节三年(前67年),在西北部设邯沟侯国;二侯国均属魏郡。〔新〕王莽时,改列人县列治县,更即裴为即是。
  东汉,废即是、邯沟两侯国,列治县复名列人县。建武十三年(37年)改属钜鹿郡。建安十七年(212年),再属魏郡。
  三 国 ,魏黄初二年](221 年),析列人、邯沟县地始置肥乡县。与列人县同属广平郡。
  晋,肥乡、列人两县均属司州广平郡。
  北魏 ,太平真君三年(442年),斥漳县(今曲周)并入列人县;太和二十年(496年),列人县又分出斥漳县。列人县、肥乡县民属相州。
  东魏 ,天平元年(534年),肥乡县并入临漳县,属魏郡。北齐时,列人县废。
  隋, 开皇十年(590年),复置肥乡县。十六年(596年),于县东部原列入县地设立立清漳县。大业三年(607年),肥乡、清漳两县属武安郡。
  唐, 武德元年(618年),肥乡县改属紫州;四年(623年)属磁州;六年(621 年)属名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广平郡。至德二年(757年),改属名州。会昌三年(843 年),清漳县并入肥乡县
  五代,肥乡县属名州。
  宋,肥乡县属河北西路名州。
  金, 肥乡县属河北西路名州。天会七年(1129年),肥乡县领新安镇。
  元,肥乡县属中书省广平路。
  明, 肥乡县属京师广平府。
  清, 肥乡县属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初,县区划仍沿清制划为六个区,只是换了区号。
  民国2年(1913年),肥乡县属直隶省冀南道,民国3年(1914年)改属大名道;民国17年(1928年)属河北省;
  民国20年(1931年)2月,中共直南特委决定成立肥乡中心(永年、曲周、肥乡、广平)县委,县委书记由柳林溪担任,韩荫亭、刘鸿宾、赵锦秀3人担任中心县委委员。
  民国26年(1937年)属河北省第十六督察区。同年10月18日(农历九月十五日),日本侵略军侵占县城,建伪政权。
  民国 18年(1929年),“奉省令”将区以下村庄编分为“主村”和“附村”,按村庄大小设有保、甲。或一村一保,或一村数甲。全县主附村共411个,其中主村201个。
  抗日战争时期,肥乡县存在着两种不同的区划,一种是抗日民主政府的区划;另一种是日伪政府的区划。
  民国27年(1938年)5月31日,肥乡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属冀南抗日军政委员会,后属冀南行政主任公署。8月,属冀南第二专员公署;不久,属冀南第三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5月,属华北人民政府冀南第三专员公署。全县划为三个区:第一区辖县城以西75个村;第二区辖县城以东117个村;第三区辖县城以北70个村。
  民国38年(1949年)8月,属河北省人民政府邯郸地区。
  民国29年(1940年)2月,成立邯(郸)永(年)肥(乡)边区(相当县级)。10月,邯永肥边区撤销。成立永(年)肥(乡)(后改为功岑县)。这时,肥乡县的境域只有现在境域的二分之一,这是肥乡县有史以来辖区最小的时期。全县调整为七个区;第一区辖北口一带;第二区辖清漳一带(今多属广平县)32个村;第三区辖庄营一带;第四区辖旧店一带;第五区辖崔庄一带;第六区辖南元寨一带;第七区辖毛演堡一带。
  同年10月,肥乡县城以西村庄划入永肥县,将剩余村庄调整为五个区。第一区北口一带;第二区清漳一带;第三区屯庄营一带;第四区旧店一带;第五区北高一带。民国33年事已高1944年)8月至36年(1947年)7月,全县区划为六个区:一区辖旧店一带村;二区辖南元寨一带村;三区辖屯庄营一带村;四区辖白落堡一带村;五区辖贾寨一带村;六区辖永年县城以南以东52个村。民国34年(1945年)8月,磁肥办事处一区划归肥乡。
  民国32年(1943年)3月,成立磁(县)肥(乡)办事处(后改称磁肥县)。
  民国33年(1944年)8月,功岑县撤销,并入肥乡县。民国33年(1944年)8月,肥乡县二区24个村划归永年县。
  民国34年(1945年节8月,磁肥县撤销,所辖原肥乡县村庄,归肥乡县建制。
  民国36年(1947年)7月,肥乡县第六区划归永年县。第六区划归永年县。此时,肥乡改划为五个区:第一区驻旧店辖49个村,二区驻赵寨辖52村,三区驻屯庄营辖33村,四区驻天台山辖51村,五区驻城关辖50村(此时县城仍为日伪军盘据未得收复,故四街未计算在内)。日伪军政府仍沿原六个区。
  1949年10月,肥乡县区划未变动,仍设五个区。1950年6月,全县并为三个区。
  第一区旧店 辖72个村;南河马、程寨、东吕营、北河马、沙窝、平庄、鸡泽屯、李庄、东北庄、郝刘寨、大移庄、薛庄、大西高、小西高、申庄、孔堡、前仓堡、南庄、杨庄、刘寨营、东吾吉、西吾吉、张庄、许庄、北营、东高、中行村、东南口、靳庄、房庄、瓜精庄、刘寨、小营村、北口、小移庄、贾庄、西北高、路庄、南营、中辛店、井王店、北行村、东营、东辛店、马寨、温庄、贾庄、前油户寨、中油户寨、井头、贺营、北屯庄、南行村、李堡、东河头堡、谢村、西南口、赵庄、南屯庄、后仓堡、韩庄、西贤店、邓庄、屯庄营、后油户寨、赵寨、东杨庄、西河头堡、东漳堡、山字丘、西吕营、旧店。
  第二区城关 辖93个村:北关、北街、西街、西关、南关、南街、东街、东关、申庄、打席营、北河堡、李庄、辛庄、郭家堡、常耳寨、南西落堡、北西落堡、思寨铺、梁庄、城西、翟固、勒马台、孔寨、李兴堡、后屯、前屯、路堡、张村、孙庄、辛庄、陈庄、魏庄、周庄、牛村、东谢店、南长桥、史寨、李焦寨、王焦寨、西谢店、毛演堡、侯寅堡、郭家堡、东长桥、林寨、宋庄、索家寨、城南堡、西屯庄、东北庄、王庄、西杨庄、三里堤、潘村、东屯庄、西彭固、胡庄、李庄、东元固、前元固、袁庄、郝庄、八里庄、户部李庄、西元固、东村、姚宫院、南元寨、百户寨、袁庄、赵庄、西魏村、姚庄、水刘庄、杜寨、风火、郑村、卜寨、赵寨、前黄寨、前元固、周寨、辛寨、西张寨、后黄寨、前王固、周寨、辛庙、西张寨、后黄寨、东张寨、崔庄、后王固。
  第三区天台山 辖71个村:西马固、辛安镇、龙堂堡、白落堡、西南庄、前赵云堡、高庄、东马固、史庄、后赵云堡、范庄、孟郭庄、孟宋庄、孟陶庄、孟张庄、后贾庄、南相公庄、前贾庄、北河堡、柳庄、后寺上、高家寨、潘寨、小漳堡、北相公庄、大寺上、大康堡、西贾北堡、东贾北堡、东杜堡、西杜堡、失驾堡、小康堡、杨庄、焦营、南王固、北谢堡、肖庄、南谢堡、郑堡、天台山、宜官堡、北王固、张达、支村、赵庄、韩堡、李堡、常庄、吴堡、南杜齐、北杜齐、荆科、西张庄、粉房头、任堡、西刘家寨、韩屯、李庄、大西韩、杜汤堡、唐町、西崔庄、程庄、吕家堡、马小屯、郑庄、逯家堡、南西韩、小南头、寨中堡。
  1954年5月,撤区建乡,全县建42个乡。1958年2月,全县42个乡合并为12个乡。
  1958年7月30日,广平县并入肥乡县建制,同时全县实行人民公社化,撤去乡级政府,建立肥乡、天台山、旧店、广平、平固店5个人民公社。9月,公社建制管理区管理生产大队(村)。10月,肥乡县并入曲周县。1959年3月14日,原肥乡的天台山人民公社划归永年县。
  1961年6月1日,原肥乡县(包括原广平县)从曲周县析出,天台山人民公社从永年县析出,恢复肥乡县原建制。全县五个人民公社改为县委派出机构,即工作委员会,取消管理区。全县区划设肥乡镇、天台山、旧店、广平镇、平固店5个中共肥乡县乡镇工作委员会(简称工委会),下辖31人民公社,分社辖生产大队(村)。其中肥乡镇工委会辖城关、毛演堡、常耳寨、元固、崔庄、翟固6个公社。天台山工委会辖天台山、大西韩、大寺上、辛安镇、张达、白落堡6个公社。旧店工委会辖旧店、北高、大西高、屯庄营、东漳堡、北口6个公社。
  1962年3月,原广平县从肥乡县析出,河头堡公社回归肥乡县建制。同时撤销县工作委员会,全县共设19个人民公社。
  1984年3月,撤销人民公社,全县改设19个乡镇。
  1996年6月,全县19个乡改建为2个镇、7个乡。共263个行政村。
  肥乡镇 由肥乡镇、常耳寨乡、翟固乡合并组建。
  天台山镇 由天台山镇、张达乡合并组建。
  大西韩乡 由大西韩乡、大寺上乡合并组建。
  辛安镇乡 由辛安镇乡、白落堡乡合并组建。
  毛演堡乡 由毛演堡乡、崔庄乡合并组建。
  旧店乡 由旧店乡、北高乡合并组建。
  屯庄营乡 由屯庄营乡、河头堡乡合并组建。
  元固乡 由元固乡、河头堡乡合并组建。
  东漳堡乡 由东漳堡乡、北口乡合并组建。
  至年底,肥乡县区划无变化。
英文解释
  1. n.:  Feixiang County
近义词
肥乡
相关词
邯郸市肥乡一中
包含词
肥乡县医院肥乡县电力局肥乡县中医院
肥乡县第一中学肥乡县鑫源宾馆河北省肥乡县第一中学
肥乡县鑫生物资有限公司河北省邯郸市肥乡县棉纺厂河北省肥乡县棉纺厂
肥乡县中医骨科医院河北省肥乡县卫生防疫站肥乡县三和物资有限公司
肥乡县燕红商贸有限公司肥乡县利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分类详情
张开肥乡镇张开元固乡张开天台山镇张开毛演堡乡张开东漳堡乡
张开辛安镇乡张开旧店乡张开大西韩乡张开屯庄营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