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目錄 郵編:056500 代碼:130427 區號:0310
拼音:Cí Xiàn,Ci Xian
磁縣 位於河北省最南部。東與成安縣、臨漳縣接壤,北部、西部分別和邯鄲縣、武安市、涉縣、峰峰礦區相連接,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河南省安陽縣、林州市毗鄰。東西最長55千米,南北最長38千米。總面積1035平方千米。總人口65萬人(2006年)。全縣轄9個鎮、10個鄉:磁州鎮、高臾鎮、西光祿鎮、講武城鎮、嶽城鎮、觀臺鎮、林坦鎮、白土鎮、黃沙鎮、路村營鄉、西固義鄉、辛莊營鄉、花官營鄉、時村營鄉、南城鄉、臺城鄉、陶泉鄉、都黨鄉、北賈壁鄉。縣政府駐磁州鎮。
西部為太行山脈,中部為丘陵,東部為平原。有漳河、滏陽河、忙牛河,嶽城水庫、東武仕水庫。年降水量546.8毫米,年均溫13.2℃。京廣鐵路、京深高速公路、107國道過境,境內有臺城飛機場。礦藏有煤、耐火土、膨潤土、大理石、石英石等。有九竜口煤礦、觀臺煤礦、梧桐莊煤礦、申傢莊煤礦、馬頭電廠、馬頭鋁廠等。有商、戰國、南北朝、宋、明歷代文化古跡20餘處,其中著名的有三國時曹操修築的講武城、觀兵臺及北朝時期墓群、蘭陵王墓。
磁縣 在春秋時屬晉地,戰國時歸趙,秦屬邯鄲郡。漢時置梁期縣。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設臨水縣(今磁縣 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滏陽縣和成安郡。隋開皇十年(590年)置慈州(治所在今磁州),以縣西九十裏有磁山産磁石而得名,領滏陽、臨水二縣。之後兩廢一置。唐永泰元年(765年)復置礠州,加石字旁,以與河東慈州相區別。唐天祐三年(906年),因與河東慈州音同,改為惠州。後梁復為礠州。
宋政和三年(1113年),礠州改為磁州。元末州縣俱廢。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置磁州,屬廣平府。翌年改屬河南彰德府,領武安、涉縣二縣。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永邯爭水”,復屬直隸廣平府,不再領縣。
民國二年(1913年)磁州降為磁縣 ,屬直隸省冀南道。民國3年屬大名道,民國17年廢道,直屬於河北省。民國30年(1941年)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五專署。民國31年與武安縣、邯鄲縣部分地區組成磁武縣。
民國34年(1945年)全縣解放,恢復原建製,屬第六專署,縣政府駐地在今峰峰礦區彭城。1946年後歷屬太行區三專區、五專區、六專區。1948年9月屬華北行政區六專區。1949年屬河北省邯鄲專區,縣政府駐今磁州。1958年11月臨漳、成安二縣並入磁縣 。1960年5月邯鄲專區撤銷,磁縣 屬邯鄲市。1961年復屬邯鄲專區,5月成安、臨漳二縣分出,恢復原建製。1970年專區改為地區,磁縣 屬邯鄲地區。1993年7月地市合併,屬邯鄲市。
1984年全縣改置6鎮29鄉。1996年1月改置為6鎮13鄉,即磁州鎮、白土鎮、觀臺鎮、林坦鎮、嶽城鎮、高臾鎮、黃沙鄉、路村營鄉、賈壁鄉、都黨鄉、陶泉鄉、南城鄉、辛莊營鄉、花官營鄉、時村營鄉、講武城鄉、西固義鄉、西光錄鄉、臺城鄉。即開河鄉、北來村鄉、槐樹鄉並入磁州鎮,五合鄉並入白土鎮,東古佛鄉並入林坦鎮,白塔鄉並入高臾鎮,杜村鄉並入西光錄鄉,申莊鄉並入講武城鄉,下莊店鄉並入路村營鄉,楊傢堂鄉並入北賈壁鄉,岔口鄉並入陶泉鄉,史村鄉並入南城鄉,李莊鄉並入辛莊營鄉,東城營鄉並入花官營鄉,駙馬溝鄉並入西固義鄉,林峰鄉並入臺城鄉。
1997年,全縣面積1014平方千米,人口59.8萬,轄6鎮13鄉。1998年12月,西光錄、黃沙、講武城3鄉改置為鎮,全縣轄9鎮10鄉,即磁州鎮、西光錄鎮、高臾鎮、嶽城鎮、觀臺鎮、林坦鎮、黃沙鎮、白土鎮、講武城鎮、路村營鄉、西固義鄉、辛莊營鄉、花官營鄉、時村營鄉、南城鄉、臺城鄉、陶泉鄉、都黨鄉、賈璧鄉。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34470人,其中:磁州鎮124082人,高臾鎮39877人,西光錄鎮35585人,講武城鎮46581人,嶽城鎮32983人,觀臺鎮31946人,林坦鎮30566人,白土鎮21863人,黃沙鎮16447人,路村營鄉21913人,西固義鄉21005人,辛莊營鄉39400人,花官營鄉32769人,時村營鄉25310人,南城鄉24173人,臺城鄉23998人,陶泉鄉19691人,都黨鄉16547人,北賈璧鄉29734人。 磁縣 古稱磁州,位於河北省南端。全縣總面積1041平方公裏,總人口61萬人,是國務院批準的對外開放縣之一。磁縣 地理位置優越,交通條件便利。晉、冀、魯、豫四省通衢,京廣電氣化鐵路、京深高速公路縱貫南北。邯鄲飛機場坐落在縣城北10公裏處。磁縣 資源豐富,特産充裕,已探明礦産資源20多種,煙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紅砂石、膨潤土、上水石等10餘種礦産資源,總儲量23億噸。其中煙煤可采量達6.5億噸。屬主焦煤和優質動力煤,馳名中外的六河溝煤礦就在磁縣 。磁縣 有耕地70萬畝,宜林山場24萬畝,淡水養殖面積5萬畝,是河北省糧食集地和農業開發縣。磁州大米、白蓮藕、滏陽河鯉魚久負盛名磁縣 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公共服務設施齊全,是理想的旅遊觀光勝地。縣內有國傢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 春秋時屬晉地。
戰國時歸趙,漢時置梁期縣。
三國魏黃初三年(222年)設臨水縣(今磁縣 城)。
北周保定元年(561年)置滏陽縣和成安郡。
隋開皇十年(590年)置慈州(治所在今磁州),以縣西九十裏有磁山産磁石而得名,領滏陽、臨水二縣。之後兩廢一置。
唐永泰元年(765年)復置礠州,加石字旁,以與河東慈州相區別。唐天佑三年(906年),因與河東慈州音同,改為惠州。後梁復為礠州。宋政和三年(1113年),礠州改為磁州。元末州縣俱廢。
明洪武元年(1368年)復置磁州,屬廣平府。翌年改屬河南彰德府,領武安、涉縣二縣。
清雍正四年(1726年)因“永邯爭水”,復屬直隸廣平府,不再領縣。
民國二年(1913年)磁州降為磁縣 ,屬直隸省冀南道。
民國3年屬大名道,民國17年廢道,直屬於河北省。
民國30年(1941年)縣抗日民主政府屬晉冀魯豫邊區太行五專署。
民國31年與武安縣、邯鄲縣部分地區組成磁武縣。
民國34年(1945年)全縣解放,恢復原建製,屬第六專署,縣政府駐地在今峰峰礦區彭城。
民國35年(1946年)後歷屬太行區三專區、五專區、六專區,
民國37年(1948年)9月屬華北行政區六專區。
民國38年(1949年)屬河北省邯鄲專區,縣政府駐今磁州。
1958年11月臨漳、成安二縣並入磁縣 。
1960年5月邯鄲專區撤銷,磁縣 屬邯鄲市。
1961年復屬邯鄲專區,5月成安、臨漳二縣分出,恢復原建製。
1970年專區改為地區,磁縣 屬邯鄲地區。
1984年全縣改置6鎮29鄉。
1993年7月地市合併,屬邯鄲市。
1996年1月改置為6鎮13鄉。
1998年12月改置為9鎮10鄉.
2003年底,磁縣 轄9個鎮(講武城、黃沙、磁州、高臾、觀臺、光祿、嶽城、林壇、白土)、10個鄉(路村營、西固義、陶泉、辛莊營、花官營、時村營、南城、臺城、都黨、北賈璧),7個居民委員會、383個村民委員會。 磁縣 資源豐富,特産充裕,境內已探明煙煤、石灰石、耐火粘土、陶土、紅砂土、膨潤土、上水石等礦産20多種,總儲量23億噸,其中煙煤是第一優勢資源,可采儲量6.5億噸,是河北省優質主焦煤生産地。屬主焦煤和優質動力煤,馳名中外的六河溝煤礦就在磁縣 。磁縣 有耕地70萬畝,宜林山場24萬畝,淡水養殖面積5萬畝,是河北省糧食集地和農業開發縣。磁州大米、白蓮藕、滏陽河鯉魚久負盛名獨具特色的上水石出自磁縣 。漳河(河北、河南界河)、滏陽河、芒牛河三大河流穿境而過,躍峰渠、民有渠支流密佈;水利資源較為豐富,全縣水資源16億立方米,漳河平均流量19.22億立方米,滏陽河為4.12億立方米,牤牛河水量由降水形成;嶽城水庫是國傢大型水庫,總庫容12.2億立方米,為邯鄲市水源地,常年水質保持在二級以上,近年先後承擔了引嶽濟澱(白洋澱)和引嶽濟衡(衡水湖)等重點跨區調水任務;東武仕水庫為中型水庫,距縣城僅4公裏,總庫容1.52億立方米,靠近庫區正在建設溢泉湖旅遊度假區;地下水總補給量約7263萬立方米。南水北調中綫工程在城西2公裏處穿過,在縣境內設有兩個分水口。優質、充裕的水源為聚財引商提供了堅實保障。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該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傢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縣雄踞河北之南陲,地處晉、冀、魯、豫四省通衢,西依太行,北靠古趙,東臨鄴城,南接殷墟,“控燕遮魏、跨晉攝魯”,自古為要衝之地,為兵傢所必爭。京廣鐵路和邯濟鐵路交匯於此,107國道、京深高速公路縱越南北,青紅高速橫貫東西,邯鄲機場坐落境內,即將開工的南水北調中綫工程穿境而過,是四省臨界區唯一具有水、陸、空綜合交通優勢的縣。與石傢莊、太原、濟南、鄭州四個省會城市的距離均在200公裏左右,與北京、天津等大都市的距離均在500公裏以內,地處中原經濟區腹心的良好區位優勢成為商傢輻射中原爭勝商場的重要支點。 天然氣站、天然礦泉水自來水廠、雙回路供電站、學校、銀行、電信、醫院、體育場、公園、超市、廣播電視、高檔住宅小區、劇院、星級賓館等公共設施場所一應俱全。全縣共有各類學校260所,其中高中3所,初中34所,小學218所,職業學校1所,體育運動學校1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師進修學校1所,縣直幼兒園1所。縣城總人口12.06萬人,城區面積11.4平方公裏,公共緑地面積100多萬平方米,緑化覆蓋面積3平方公裏,緑化率40%。2005年,投資5億元開通了北三環、改造了磁州路(二環),北延了友誼、朝陽、滏陽三街,縣城新增道路5.3公裏,以三縱六橫的八大主幹道構起了城區總體框架。 磁縣 積極與邯鄲“1+8”組團式都市區規劃對接,着力打造設施更加完善、功能更加齊備、特色更加鮮明、環境更加靚麗的新型城市,在邯鄲市8個組團城區中率先發展。一、抓規劃。立足與市規劃對接、為主城區提供生活配套服務,進一步修改、完善、提升縣城第三輪總規,嚴格規劃審批制度,切實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條竜”。二、抓建設。實施商北路、振興路、童裝路建設和友誼、滏陽大街北延,磁州路東延工程;力爭完成友誼大街改造工程。2008年,要重點實施中華大街南延、朝陽大街北延等道路建設和滏陽河縣城段改造。加快溢泉湖度假村開發力度,把其打造成為集旅遊、度假、休閑為一體的邯鄲市的生態花園。三、抓管理。安排專項經費,組建由建設、公安、工商等部門組成的專門執法隊伍聯合執法,切實消除“髒、亂、差”,實現“潔、齊、美”。 磁州窯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民窯體係,是古代民間陶瓷的傑出代表。因其窯廠主要位於古磁州而得名。
磁州窯 磁州窯的燒陶製瓷歷史源遠流長。古代磁州地域即今河北邯鄲的磁縣 、峰峰礦區和武安等地,早在七千五百年前的新石器早期先民們就已經能夠燒製陶器,這一地區曾多有發現仰韶文化時期的彩陶、竜山文化時期的黑陶及商周的灰陶和戰國印紋硬陶;並已出現了製陶作坊,標志着製陶的生産已初具規模。漢代磁州的釉陶臻於成熟,魏晉和南北朝時期已完成了釉陶嚮粗瓷青瓷的轉化,開始燒製白瓷。隋唐五代的化妝白瓷在工藝技術上更趨成熟,胎釉蔚為大觀。宋代磁州窯進入鼎盛,並躍然成為中國最大的民間窯係。這時直係窯口生産主要分佈在以峰峰礦區臨水、彭城為主的滏陽河流域和以磁縣 觀臺為主的漳河流域。觀臺窯與元代幾近衰落;臨水、彭城窯口則薪傳於今,生産規模日益壯大,遂成為中國北方最大的製瓷中心。
磁州窯瓷器面嚮大衆而品相紛華,在宋元衆多瓷窯中風騷獨領。它以施用化妝土為基本特徵,創造了豐富的裝飾技法,即有各類色釉裝飾、刻劃花、剔花、白地黑花、白地釉下繪劃花,又有紅緑彩、低溫鉛釉三彩和印花白瓷、印花青瓷等三十多種;尤其是 鐵銹花技法突破了五大官窯單色釉的局限,具有傳統水墨畫的藝術效果並把中國的傳統繪畫、書法技藝與製瓷工藝結合起來,創造了新的綜合藝術,開拓了古代陶瓷美學的新境界;為以後青花和五彩瓷器的發展開闢了道路。磁州窯的裝飾題材豐富多彩,別具一格,畫師們以極其瀟灑的手法和高妙的畫技,將民間喜聞樂見的花鳥魚蟲、珍禽瑞獸、山水人物、戲麯故事、詩詞麯賦、格言民諺、嬰戲雜劇等繪於瓷器,保留了大量古代民間繪畫、書法及反映民俗民風的實物資料,形成了質樸、灑脫、明快、豪放的藝術風格及濃郁的民間色彩和鮮明的民族特色, 對國內乃至世界陶瓷産生了深遠的影響。
2003年,磁州窯被國傢命名為中國十大名窯。
2007年,磁縣 建成中國磁州窯博物館。
【旅遊】
縣內有國傢級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45處,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6處。磁州窯遺址、商代下七垣遺址、蘭陵王墓地、北朝墓群、曹操練兵講武城遺址等馳名中外。磁縣 境內有山區、丘陵、平原三塊平分秋色,地理、地貌各異,給遊人帶來了獨特的旅遊環境。爐峰山景區、溢泉湖旅遊度假村、漳河三峽、北朝皇陵墓群、藺相如墓、中國磁州窯博物館等一批旅遊項目經過開發和建設,已初具規模,是遊人理想的觀光遊覽勝地。
抗日戰爭期間,劉伯承、鄧小平率129師挺進太行山,磁縣 西部山區陶泉鄉花垛村曾經是敵後根據地,那裏有八路軍的兵工廠遺址。曾誕生於1925年的直南第一支部西小屋舊址,成立於1937年的賈壁抗日縣政府舊址,涌現出像王子青、王維剛、田裕民等一批革命的先行者,這些已被列入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和紅色旅遊精品綫路。
賀蘭山,距磁縣 城西北30華裏,今林峰村南。據載,宋代有一位名叫賀蘭的道人在此修煉,故為賀蘭山。另有一說,因山上長有一種花叫賀蘭而得名。此山高約五丈左右,由鵝卵石堆成,蜿蜒十餘華裏。此山雖無靈峰幽壑,卻也碎玉平鋪,積雪凝素。“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駕長車踏破賀蘭山缺”。嶽飛的名篇《滿江紅》中的賀蘭山即可能指此山。
磁縣 鼓樓位於縣城中心,因其宏偉的主樓兩旁各建有一間鐘鼓樓而得名。故名鼓樓,又名天下第一樓,畿南第一樓。建於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樓基呈長方形,樓基高8米,面積為1380平方米,中間有一條南北拱券,北石拱門上書“雄鎮滏陽”,南石拱門上刻有“景嵩”二字,字體端正,遒勁有力,磁州古代為中原嵩山地區,有宣傳嵩山景色秀麗的美意。臺基上有鋸齒磚墻一道,環四周有陴垛48個,樓建其中,上下共分三層,每層高一丈有餘,下兩層均是外柱內墻,墻柱間隔數尺成為走廊,頂上有琉璃筒瓦覆蓋,下有華麗門窗,四角飛檐突起,最上層為南北人字形構造,現在的鼓樓為1993年重建。
河北磁縣 紙馬。1987年發現共70餘塊原版,正反兩面都刻有畫面,可印140幅。幅面多為正方形,長寬25釐米左右。所刻神像很多,大致分五部分:(一)諸天上各星座神。如金、木、水、火、德星、左青竜、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等;(二)佛教神。有佛祖釋迦牟尼及十大弟子、彌勒佛、布袋和尚等;(三)道教神。有太上三清、玉皇大帝、三山聖母、土父土母、送子娘娘、直符使者等;(四)民間諸神。有三皇聖祖十代明醫、左右門神、馬王牛王、圈神、厠神、土地、南極壽星、鐘馗、皮傷、眼光、齊天大聖、天地全神、傢堂等;(五)其他神。有春分侯管生瘟案神悟計使者,驚蟄侯管月疾時病主使者等,以及二十四節氣神。 磁縣 下轄9 鎮10鄉:
時村營鄉 臺城鄉 都黨鄉 辛莊營鄉 花官營鄉 南城鄉 陶泉鄉 路村營鄉 西固義鄉 北賈璧鄉
林坦鎮 觀臺鎮 高臾鎮 嶽城鎮 講武城鎮 白土鎮 磁州鎮 黃沙鎮 西光錄鎮
2000年,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634470人,其中:磁州鎮124082人,高臾鎮39877人,西光錄鎮35585人,講武城鎮46581人,嶽城鎮32983人,觀臺鎮31946人,林坦鎮30566人,白土鎮21863人,黃沙鎮16447人,路村營鄉21913人,西固義鄉21005人,辛莊營鄉39400人,花官營鄉32769人,時村營鄉25310人,南城鄉24173人,臺城鄉23998人,陶泉鄉19691人,都黨鄉16547人,北賈璧鄉29734人。
鄉鎮下轄村莊名單:
磁州鎮
張莊村 西來村 大營村 小營村 黃官營村 八裏鋪村 五裏鋪村 北來村 關後村 二裏鋪村 朱莊村 孟莊村 臺莊村 三裏屯村 西侯召村 東侯召村 南開河村 沙營村 西王莊村 後張莊村 東王莊村 小侯召村 北開河村 磨裏村 南王莊村 魏莊村 常莊村 東槐樹村 西槐樹村 槐樹屯村 東窯頭村 尹傢橋村 固城村 張楊莊村 敦化村 興禮村 興仁村 陳莊村 紀莊村 糧鬥莊村 辛莊村 務本村 白莊村 南來村 後灣漳村 灣漳營村 前灣漳村 灣子村 永旺村 李莊村 響水亮村 南磨村 竜王廟村
林坦鎮
林坦村 桑莊村 關莊村 袁莊村 範村村 洛子村 東王女村 楊窪村 暴傢屯村 西王女村 東彭廂村 西彭廂村 高傢莊村 軍營村 裴村村 苗莊村 常莊村 前李兵莊村 後李兵莊村 東野狸崗村 西野狸崗村 東古佛村 西古佛村 東佛店村 西佛店村 上將村 南將村 梁莊村
時村營鄉
時村營村 西小屋村 陳莊村 西曹莊村 撒𠔌村 小屯窪村 西李莊村 上七垣村 下七垣村 武吉村 慶和峪村 牛尾崗村 小盆溝村 田莊村 上陳村 白莊村
臺城鄉
臺城村 東城基村 中城基村 西城基村 東郝村 中郝村 西郝村 河北村 趙撥莊村 車角村 林峰村 嚴莊村 白村村 東賀蘭村 西賀蘭村
都黨鄉
南蓮花村 北蓮花村 中蓮花村 三閤村 辛莊村 石場村 冶子村 臺子寨村 同義村 辛四莊村 雙閤村 辛五莊村
辛莊營鄉
李莊村 北豆公村 郭小屯村 南豆公村 大馬莊村 太平村 辛莊營村 王莊村 徐莊村 小馬莊村 大狼營村 小狼營村
花官營鄉
花官營村 王村村 閆淺村 路莊村 所坊營村 興小營村 石橋村 東城營村 吳莊村 南左良村 鄭莊村 北左良村 屯莊村
南城鄉
東南城村 南城村 中南城村 西南城村 北南城村 前北城村 北城村 中北城村 西北城村 安河村 任莊村 東陸開村 西陸開村 後羌村 前羌村 孟窪村 前塔村 後塔村 北𠔌駝村 前史村委 中史村 後史村 東河口村 中河口村 西河口村
西光錄鎮
西光錄村 東光錄村 麯溝村 溢泉村 北豐村 李傢崗村 堯王莊村 杏園村 杜村村 東黃鼠村 中黃鼠村 西黃鼠村
陶泉鄉
塔灣村 索莊村 霍王莊村 韓傢溝村 齊傢嶺村 彗峪村 南王莊村 輝水村 合山村 五裏河村 中岔口村 北岔口村 南岔口村 西韓溝村 北王莊村 花駝村 西花園村 東花園村 後花園村 十步槽村 高穴村 申傢溝村 楊莊村
路村營鄉
路村營村 路村店村 南郭村 暢迎村 押澗村 聖水窪村 西田井村 東田井村 東武仕村 張傢店村 於傢店村 肖莊村 泥河村 下莊店村 下莊村 上莊村 徐村村 北郭村 九竜口村
西固義鄉
西固義村 南留旺村 東固義村 西河村 韓莊村 韋武莊村 趙莊村 𠔌駝村 北神崗村 東一村 東二村 西一村 西二村 侯一村 侯二村 侯三村 陳傢溝村 徐一村 徐二村 西窯頭村 大盆溝村
北賈璧鄉
北賈璧村 崗西村 上莊村 西莊村 雙和村 新華村 中賈璧村 南賈璧村 青碗河村 大紅腦村 南蛟村 楊傢蛟村 北蛟村 柳樹池村 柴莊村 楊傢堂村 水峪村 田莊村 周莊村 大灣村 鞏莊村 岩傢峪村 前天壕村 後天壕村 苗莊村
觀臺鎮
三街村 一街村 二街村 東艾口村 西艾口村 崗子窯村 前嶺村 後嶺村 西保障村 東保障村 乞伏村 西清流村 中清流村 東清流村
高臾鎮
二街村 一街村 三街村 四街村 五街村 六街村 甘草營村 十裏鋪村 阿莊村 閘南村 中馬頭村 南西村 白塔村 興善村 柳兒營村 西玉曹村 東玉曹村 趙莊村
嶽城鎮
劉屯頭村 王屯頭村 東風寨村 大莊村 小莊村 馬傢墳村 老玎村 旺南村 香水村 水魚崗村 馬水澗村 南神崗村 鐘裏村 梧桐莊村 漳村村 界段營村 柿園村 潘旺村 嶽城村 張屯頭村 付屯頭村
講武城鎮
講武城村 雙廟村 東小屋村 朝冠村 南營村 高莊村 南白道村 北白道村 王傢店村 孟莊村 東高祿村 中高祿村 西高祿村 小寨村 大塚營村 東陳村 西陳村 十裏鋪村 李莊村 申莊村 東曹莊村 八裏塚村 劉莊村 滏陽村 前港村 後港村
白土鎮
三義村 辛閤村 五傢河村 北羊城村 楊花莊村 白土三街村 白土一街村 白土二街村 白土四街村 白土五街村 白土六街村 大水頭一街村 大水頭二街村 大水頭三街村 上寨村 南澗城村 張二莊村 池上村 青碗窯村 五閤村
黃沙鎮
黃沙一街村 黃沙二街村 黃沙三街村 前辛安村 後辛安村 申傢莊村 水池村 南上莊村 北黃沙村 馬傢荒村 磁縣 農歷會集(整理版)
前港: 正月初九
滏陽: 正月十二
西小屋: 正月十八
永旺: 正月十九
黃沙: 正月二十四 二月十九 三月十八 九月二十六 臘月初六
竜王廟: 正月二十八
中馬頭: 二月初一
下七垣: 二月初二
東古佛: 二月初二 六月十八 六月二十八 九月二十二 十月初九
青碗窯: 二月初三 三月二十六
東玉曹: 二月初五
東艾口: 二月初五
尹傢橋: 二月初六
鄉韓莊: 二月初八
屯頭: 二初九
西保障: 二月初九 八月初一 十月初三
西光錄: 二月初十 七月初五 八月初一 十月十五 十二月初一
侯傢溝: 二月十一
磁縣 : 二月十二 三月初三 三月十五 四月初四 五月十三 五月二十七 六月二十三 九月十 三 九月十七 十月初十 十一月 十五 十二月初八
裏青: 二月十二
路村營: 二月十五 九月二十 臘月十三
南豆公: 二月十五
嶽城: 二月十五 六月二十 十月二十五
後灣漳: 二月十七
黃鼠: 二月十七
時村營: 二月十九 五月十八
槐樹屯: 二月十九 十月十九
東陳: 二月二十
李兵村: 二月二十二
牛尾崗: 二月二十三 五月二十五
下莊店: 二月二十三 十月初三
大莊: 二月二十六
池上: 二月二十六
索井: 二月二十八
東彭廂: 三月初一
大營: 三月初一
屯莊: 三月初二
西賀蘭: 三月初二
小馬莊: 三月初三
北王莊: 三月初三
楊莊: 三月初三
高臾: 三月初五 七月十五 九月初九 十一月初一 臘月十一
柴莊: 三月初五
張莊: 三月初五
都黨: 三月初六 七月二十六 九月二十四
崗子窯: 三月初六
王店: 三月初六
漳村: 三月初八 九月初九
大水頭: 三月初八
石橋: 三月初九
東侯召: 三月初九
下莊店: 三月初十
觀臺鎮: 三月初十 四月初十 六月二十四 十月二十
張楊莊: 三月十三
李傢崗: 三月十三
旺南: 三月十五
北羊城: 三月十五
南賈壁: 三月十五
辛莊: 三月十六
張二莊: 三月十八 七月初十
南營: 三月十八
小屯窪: 三月十九
南開河: 三月十九
東田井: 三月二十四
東城: 三月二十四
裴村: 三月二十六
香水: 四月初一
西彭廂: 四月初一
路莊: 四月初二
白土: 四月初四 十月十五
梧桐莊: 四月初四
袁莊: 四月初六
潘旺: 四月初八
北白道: 四月初八
常迎: 四月初八
北城: 四月初八
南峧: 四月初八
辛莊營: 四月初九
王傢店: 四月初十
東小屋: 四月十一
麯溝: 四月十一 九月二十八
九竜口: 四月十三
南岔口: 四月十五
林坦: 四月十九 七月十九 十月十九 十一月二十五 十二月初七
南城: 五月十三 六月十九 九月十九 十一月十九
趙拔莊: 五月二十 十月初六
堯豐: 五月二十三
東陸開: 六月初一 九月初三
臺城: 六月初六
朝冠: 六月初十
雙廟: 六月十三
北豆公: 六月十五 十月十五
申傢莊: 六月十七
嶽城鎮: 六月二十 十月二十五
白塔: 六月二十
東郝莊: 七月初二
上陳: 七月初二
東賀蘭: 七月初四
楊窪: 七月初六
北賈壁: 七月初七 十一月初三
花官營: 七月初八
後港: 七月初十
撒𠔌: 七月十一
暴傢屯: 七月十二
霍王莊: 七月十三
南王莊: 七月十五
上寨: 七月十六
前羌村: 七月十七
上七垣: 七月十八
西玉曹: 七月二十
西槐樹: 七月二十
西清流: 七月二十三
田莊: 七月二十五
郭小屯: 八月初九
西來村: 八月十五
溢泉: 九月初一
柳二營: 九月初三
東王女: 九月初六
中河口: 九月初九
南白道: 九月初九
肖莊: 九月初十
太平: 九月初十
白村: 九月十一
乞伏: 九月十三
北神崗: 九月十五
大馬莊: 九月十五
東野狸崗:九月十五
講武城: 九月十六
南滏陽: 九月十六
界段營: 九月十八
苗莊: 九月十八 十月二十六
慶和峪: 九月十八
臺子寨: 九月十八
西陳: 九月十九
車角: 九月十九
觀臺: 九月二十
範村: 九月二十一
甘草營: 九月二十一
佛店: 九月二十一
東附馬溝:九月二十二
申莊: 九月二十二
西艾口: 九月二十三
興善: 九月二十四
韋武莊: 九月二十四
林峰: 九月二十五
八裏塚: 九月二十五
北郭村: 九月二十五
商業村: 九月二十六 十二月初六
北開河: 九月二十六
王傢莊: 九月二十六
盆溝: 九月二十六
小莊: 九月二十六
崗西: 九月二十七
小寨: 九月二十七
柿園: 九月二十八
路村營鄉上莊:九月二十八
史村: 九月二十八 十月初五
閻淺: 十月初二
前後塔: 十月初二
阿莊: 十月初三
西河: 十月初三
東高祿: 十月初三
陳莊: 十月初三
押澗: 十月初四
鐘離: 十月初四
西郝村: 十月初四
三裏屯: 十月初五
徐傢溝: 十月初五
李莊: 十月初五
北來村: 十月初六
黃沙鎮上莊: 十月初六
東槐樹: 十月初七
水魚崗: 十月初七
興小營: 十月初七
南留旺: 十月初八
劉莊: 十月初八
西李莊: 十月初八
馬傢荒: 十月初九 十月初十
中岔口: 十月初九 十月初十
東光錄: 十月初九
東城基: 十月初十
索莊: 十月初十 十月十二
大狼營: 十月十一
武吉: 十月十一
南神崗: 十月十二
鄭莊: 十月十二
洛子村: 十月十二
杜村: 十月十三
馬傢墳: 十月十三
西窯頭: 十月十三
東曹莊: 十月十四
前辛安: 十月十五
高臾鎮十裏鋪:十月十六
馬水澗: 十月十六
小狼營: 十月十八
北左良: 十月二十
東武仕: 十月二十
於傢店: 十月二十
徐傢莊: 十月二十二
曹莊: 十月二十四
八裏鋪: 十月二十七
堯王莊: 十月二十九 十一月二十九
吳莊: 十一月初二
南左良: 十一月十五
所坊營: 十二月初六
磁縣 一中新校區 高級中學三所 磁縣 一中 磁縣 二中 磁縣 滏濱中學.
磁縣 第一中學建校於1951年以來,建校以來共培養初中畢業班130個,初中畢業生9000多人;高中畢業班232個,高中畢業生13000多人。
高考升學率在邯鄲市縣級中學處領先地位,在全省享有較高的聲望。五十年來共嚮高校輸送專科生、本科生八千餘名,有一大批學生考取了全國名牌大學,並有許許多多同學大學畢業後考取了國內外碩士、博士研究生。如中國科學院化學博士研究生張海飛,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研究生王軍,南京大學核物理博士研究生解德良,上海交大信息處理博士研究生侯平魁,加拿大留學博士生王溪,美國留學博士生劉新民、陳智,清華大學電力工程碩士生曹志鵬等等。五十年來我校畢業的學生遍及祖國各個領域,並有許多同學成為國傢棟梁之材。 Ci Xian
磁縣
Ci Xian
河北省邯鄲地區轄縣,磁山文化遺址發現地,古代磁州窯瓷器産地。位於省境南部。京廣鐵路縱貫境內,漳河橫流縣境。面積1014平方公裏,人口52.7萬。縣府駐磁州鎮。磁縣 地區歷史悠久,除距今約7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遺址在磁山村被發現外,講武城村尚有竜山文化遺址。公元前16~前11世紀,“啓氏”、“受氏”部落居此。戰國稱番武,漢為武安縣地,北周置滏陽縣,後置武陽縣,為慈州、相州、磁州治,宋政和三年(1113)改為磁州,1913年改為磁縣 。縣境位於太行山東麓,多山地丘陵,最高峰老爺山海拔1088米。富煤、鐵、錳、鉛、石英、鋁礬土。水利條件好,有嶽城、東武仕等大型水庫,太平渠、民有渠皆始於此。光熱充足,農業發達,盛産小麥、棉花和水稻。工業具一定基礎,所産“磁州盆景”被譽為“北方盆景之新秀”,遠銷國外。交通便利,除京廣鐵路外,另有王傢店—嶽城地方鐵路。磁縣 附近地區瓷土藴藏豐富,陶瓷器生産始於隋,宋時即為當時北方瓷窯的代表,所産青瓷,在國際上稱磁州窯係。現以彭城瓷為代表。文物除隋、元磁州窯遺址外,有戰國講武臺城址、金鳳臺、銅雀臺基址、北朝古墓群。
(鄧綬林 唐學曾)
n.: Ci County 高臾鎮 陶泉鄉 黃沙鎮 磁州鎮 講武城鎮 嶽城鎮 林坦鎮 白土鎮 路村營鄉 辛莊營鄉 花官營鄉 時村營鄉 西光祿鎮 觀臺鎮 西固義鄉 南城鄉 臺城鄉 都黨鄉 北賈壁鄉 西光錄鎮 北賈璧鄉光錄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