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拼音: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用法: 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解釋: 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衹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資料來源: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 | 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後即以"鐵杵磨成針"﹑"鐵棒磨成針"比喻衹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 相傳大詩人李白小時候,有一天逃課出去玩,碰到一個要把一根鐵棒磨成針的老婦人,使他領悟了勤奮學習的道理。現比喻衹要刻苦努力,持之以恆,就一定能實現目標 | | 宋 祝穆 《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 象耳山 下,世傳 李太白 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是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作鍼’ 太白 感其意還,卒業。”後即以“鐵杵磨成針”、“鐵棒磨成針”比喻衹要有恆心,有毅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黃綉球》第十回:“拚着些堅忍工夫,做到鐵棒磨成針的地位,看似發達得遲,實在收效最速。” 阮章競 《漳河水》第二部:“沒聽過鐵杵磨成針?” | | tiě chǔ mó chéng zhēn
【解釋】:杵:舂米或捶衣用的棒。將鐵棒磨成細針,比喻衹要有恆心,肯努力,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出處】:宋·祝穆《方輿勝覽·眉州·磨針溪》:“在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問之,曰:‘欲做針’太白感其意,還卒業。”
【近義詞】:鐵杵成針、持之以恆
【反義詞】:半途而廢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分句;含褒義
【原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傳李太白讀書山中,未成,棄去。過小溪,逢老媼方磨鐵杵,白怪而問之,媼曰:“欲做針。”白曰:“鐵杵成針,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還而終業。媼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譯文】:磨針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間相傳李太白在山中讀書,還沒有讀完,就放棄離去了。過了小溪,看見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鐵杵,李白感到奇怪便問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針。”李太白問道:“鐵杵磨成針,能行嗎?”老婆婆答道:“衹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動,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學業。老婆婆自己說她姓武,現在磨針溪旁有武氏岩。
【新義】
從表面上看,這個成語是褒義的。但仔細想想,將一個鐵杵磨成一根綉花針,這不明顯是浪費嗎?既浪費了一根鐵杵,又浪費了寶貴的時間,何況對於一個老太太來說?持之以恆的毅力固然可貴,重要。但也要註重一個“效率”啊。
【重點詞解釋】:去:離開
過:到
方:正在
欲:想要
老媼:(ao)年老的人
卒業:完成學業
感:被……感動 | | - n.: an iron pestle can be ground down to a needle, little strokes fell great oaks
| | 精打細算, 持之以恆, 功到自然成,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鐵杵成針, 水磨工夫, 磨穿鐵硯, 細水長流, 心堅石穿, 鐵棒磨成針, 先見之明 | | 一團糟, 一塌糊塗, 一塌鬍塗, 不明不白, 含糊不清, 大手大腳, 弄亂或弄糟某事物, 曖昧不明, 有頭無尾, 有始無終, 雜亂的一堆東西, 模糊不清, 沒頭沒腦, 愛憎無常, 糊裏糊塗, 虎頭蛇尾 | | 衹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衹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布娃娃故事叢書-鐵杵磨成針 | 衹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衹要工夫深,鐵杵磨成針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