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概況 王村鄉(Wangcun Xiang)位於淶水縣城東北5千米。面積33.9平方千米,人口2.07萬人(2002年)。轄15個行政村,鄉政府駐王村。淶涿公路過境。
代碼 130623201:~200王村 ~201張翠臺村 ~202北辛莊村 ~203祖各莊村 ~204下莊村 ~205吳各莊村 ~206趙各莊村 ~207東王莊村 ~208代傢莊村 ~209東十裏鋪村 ~210孔村 ~211辛莊頭村 ~212同心街村 ~213瀋傢臺村 ~214楊傢臺村
沿革 1958年屬城關公社,1962年建王村公社,1983年改鄉。1997年,面積33平方千米,人口2萬,轄王村、張翠臺、北辛莊、祖各莊、下莊、吳各莊、趙各莊、東王莊、東十裏鋪、代傢莊、孔村、辛傢莊、孔村、辛莊頭、同心街、瀋傢臺、楊傢臺15個行政村。
鄉政府駐王村。面積33.9平方千米,人口2.07萬。轄15個行政村:王村、孔村、東趙各莊、東十裏鋪、張翠臺、吳各莊、北辛莊、辛莊頭、祖各莊、東王莊、下莊兒、瀋傢臺、楊傢臺、戴傢莊、同心街。 |
|
一、基本概況
王村鄉政府位於淶水縣城5公裏處,與淶水鎮接壤。全鄉轄15個行政村,人口21000人,耕地總面積22722畝。全鄉基礎設施近年得到日益改善。兩年來在完成“村村通”工程基礎上相繼實施了存內道路硬化,村與村連接等道路硬化。形成便利的農村交通網絡。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二、歷史發展:
王村在29世紀七、八十年代林果相對發達,譽為“林果之鄉”。擁有果樹的行政村占到全鄉行政村的80%。盛産紅果、梨、桃。同時建有10餘個果品身加工的企業,以加工罐頭、果脯為主,從業人員樹千人。産品暢銷國內並遠銷東歐一些國傢。形成王村鄉獨具特色的産業代表。成為群衆主要的經濟來源。但是到了20世紀後期受經濟轉軌因素影響,市場果品價格極度下滑,大量的鮮果賣不出去,果品深加工係列産品造成庫存嚴重積壓,並且多年來狀況一直未有明顯改善,再此同時農村缺乏技術管理,樹齡老化,造成嚴重減産。因此多數群衆把果樹砍掉,恢復了耕地。食品廠也逐漸倒閉,工人另某就業渠道。
三、資源優勢:
1、以玻璃器皿製造為竜頭的工業區以初具規模。英利和信德兩大玻璃製品企業先後投資近3000萬元擴大再生産,從而也帶動新興紙箱廠不斷發展壯大,這些企業共吸收當地剩餘勞力近千人,帶來的直接經濟效益達到700餘萬元,大大拉動了當地經濟的快速發展。
2、充分利用沙石資源,形成建材生産基地。拒馬河沿途王村鄉7個村,沙石資源豐富,並有多傢進行開發。應對全縣沙石廠進行重組,防止資源浪費。同時相應成立行業協會,做到開發、生産、運輸、銷售等有效管理。
3、有充足的勞力資源。繼續加大農村剩餘勞動力的技術培訓,增強技能,積極引導農村剩餘勞動力走出去,嚮非農産業轉移。做到人力型嚮技能型轉化、農業型嚮知識型轉化,使走出去的勞動力有較強的務工技能,使留下來的勞動力能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增強他們適應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産業化的能力。同時,進一步完善就業服務體係,搞好培訓、對接、維權等一係列服務。
四、發展建議:
1、王村鄉為農業鄉,每年産出的大量稭桿而廢棄。即造成資源浪費又造成環境污染。應有效對資源進行整合,因此發展養殖業應作為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發展規模型竜頭養殖基地,實施以點帶面,作到政策資金傾斜,以促進農民增收。
2、王村鄉與涿州相鄰,距北京70公裏。隨着北京大經濟圈的形成,城市發展空間日益擴大,而我們擁有廉價的土地資源,應把土地資源有效利用,擴大土地儲備以待市場開發。
3、不斷加強同大中城市的聯繫。積極與大中城市“聯姻”、“結對子”,從技術、資金、項目、人才等方面嚮農村傾斜。做到城市支持農村,工業反哺農業。 |
|
王村地處鄒城市最東南部,距市區26公裏,東、南兩面鄰滕州市,全境東西最長10.5公裏,南北最寬9.37公裏,總面積58.54平方公裏。全鄉轄34個行政村,有耕地面積33339畝,總人口約2.5萬。2005年全鄉農村經濟總收入12586萬元,財政收入119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870元 。
清代時隸屬東葦社;民國期間先後屬連青鄉、第五區;1946年鄒縣為連青區;1948年6月為第五區;1958年秋,與香城合併建香城人民公社;1962年11月從香城公社析出,建王村人民公社;1983年5月,改為王村區;1987年1月,建王村鄉;2000年,與香城合併成香城鎮。
王村人傑地靈,文化底藴豐富,濟寧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竜山就坐落本鄉,鄒城最高峰連青山亦在境內。文物古跡衆多,文化歷史悠久,文化底藴豐富。2005年被山東省授予“社會文化先進鎮”,被濟寧市授予“農民書畫藝術之鄉”。
優勢支柱産業多樣。林果、畜牧、石材、農副産品加工等是該鎮優勢産業。建有大棗、石榴、杏和桑蠶四大園區,規模成片經濟林達1.2萬畝,年産圓紅、長紅鮮棗200萬斤、蒙陽紅石榴500萬斤、金太陽杏和凱特杏200萬斤、鮮繭50萬斤。境內石材資源儲量豐富,以大理石、花崗岩、黃沙為主,有優質的鄒城青、芙蓉緑等多個品種,花崗岩貯量10億立方,大理石貯量2億立方。全鎮花生種植2萬畝,花生加工企業達30多傢,年購銷花生米10餘萬噸;香瓜種植2000畝,年産1.2萬噸;畜牧業以青山羊、魯西黃牛等食草畜禽為主。此外本地勞動力資源也相當豐富。
生態旅遊資源獨特。鎮內擁有全國水土保持千佳小流域-中山流域、鄒東第一大水庫馬河水庫坐落其中、毛主席天然石像立於中山之上,還有新建成的萬畝石榴園、萬畝棗園,形成了一道獨具特色的生態旅遊環綫。近年來,該鎮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硬化道路120多公裏,同時在連青山腹地初步建成了生態、民俗觀光度假村。
社會人文環境良好。交通便利、區位優越,距鄒城市東城新區20公裏,距全國最大的坑口電廠-鄒縣電廠衹有30公裏.北與至聖孔子故裏——麯阜市相望,南與滕州接壤,西距中國古代立志的九大名山之一嶧山15公裏,東接臨沂,區位優勢明顯。 鎮內交通、通訊發達,鄒王公路、婁木公路南北貫穿。全鄉實現了村村通柏油路,村村通電話,通有綫電視。有幼兒園、中小學校十餘處,醫院1處。 |
|
王村鄉地處涇川縣西部涇河川區,與崆峒區接壤,距平涼城區50公裏,是涇川縣對外開放的西大門。境內交通便利,國道312綫橫貫全鎮,自然條件優越。
全鎮總面積108平方公裏,耕地6.6萬畝,轄18個村、101個村民小組、6045戶、2.73萬人。
王村山清水秀,人傑地靈,西竜山、九頂梅花山、百泉漱玉、紅軍樓等人文景歡獨領風騷。改革開放以來,王村鎮重新煥發“絲路”雄風,工商鹹集,市場活躍,百業興旺,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全面快速發展。
引進栽植韓國黃金梨、美國紅提葡萄、黑核桃等優質果品1148畝,加快了果品産業嚮無公害出口創匯方向發展。 在涇河灌區種植蔬菜5600多畝,年産新鮮時令蔬菜2800多噸,實現産值320萬元。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纍计完成三荒造林5.6萬畝,退耕還林6018萬畝,種草5400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5%,基本實現梯田化。
2001年,實現國內生産總值9802萬元,財政收入完成270.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56元。連續3年被評為全區“十強鄉鎮”,被命名為“地級文明單位”。2002年被省委、省政府授予“甘肅省文明鄉”稱號,2002年9月獲得“全國文明鄉鎮”稱號。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光明日報》、《甘肅日報》等新聞媒體進行了采訪報道,普法宣傳、綜合治理工作先後受到司法部和省委省政府的表彰奬勵。
2002年王村鄉撤鄉建鎮 |
|
- : Wangcun township
- n.: Wangcun Xiang
|
|
王村 |
|
北辛莊村 | 下莊村 | 趙各莊村 | 東王莊村 | 代傢莊村 | 東十裏鋪村 | 瀋傢臺村 | 楊傢臺村 | 張翠臺村 | 祖各莊村 | 吳各莊村 | 辛莊頭村 | 同心街村 | 王村村 | 孔村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