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全縣共轄18個鄉鎮,266個行政村,總面積863平方公裏,耕地86萬畝,人口60萬。
清苑縣位於河北省中部,京、津、石三角腹地,西倚太行山,東臨白洋澱,三面環繞古城保定,為國傢優質小麥基地縣和花生出口基地縣。京石高速公路、京廣鐵路、107國道及保衡、保新、保滄等多條省級公路貫穿全境。自古就有“北臨三關,南通九省”之譽。全縣共轄18個鄉鎮,266個行政村,總面積863平方公裏,耕地86萬畝,人口60萬。
在上級領導和各界朋友的關心支持下,清苑人民勵精圖治,艱苦創業,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長足發展。以産業化為方向,以結構調整為核心,以建設現代化農業為目標,全縣農業和農村經濟日益繁榮。大力實施藉力發展、科教興縣和名牌帶動戰略,對規模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落實領導、業主、部門、銀行四位一體捆綁責任製,實行“封閉建設”、“統一收費”、“緑色通道”等優惠政策,一大批規模企業正在建設發展之中,並形成了“建成一批、建設一批、謀劃一批、升級一批”的梯次發展格局,呈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
清苑人民重視教育,崇尚文化,全縣形成了基礎教育、成職教、幼教、特教全面發展的教育體係。廣播電視、郵政電信、電力事業發展迅速,有綫電視、無綫電視、廣播電臺覆蓋城鄉,達到了村村通程控和部頒農村電氣化縣標準。聞名遐邇的全國青少年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冉莊地道戰遺址,每年接待海內外遊客10萬人次。全縣政治安定,社會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面對新世紀的挑戰和難得的歷史機遇,清苑縣委、縣政府規劃了“三步走”的總體戰略目標,通過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深化工業企業改革,擴大對外開放,大力發展第三産業,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全力構築以規模企業群體和農業産業化為特徵的清苑特色經濟新格局,真正實現農業穩縣、工業強縣、三産活縣的目標,力爭到2010建設成為繁榮、富強、文明的新清苑。風正帆揚興偉業,共謀發展創輝煌。誠信好客的清苑人民熱情期盼各地仁人志士來清苑投資開發、設廠置業。 |
行政區劃 Qingyuan Xian County |
郵編:071100 代碼:130622 區號:0312
拼音:Qīng Yuàn Xiàn,Qingyuan Xian
清苑縣位於河北省中部,西倚太行山,東瀕白洋澱,東、南、北三面環抱保定市區。總面積953平方千米。總人口62萬人(2006年)。全縣轄8個鎮、10個鄉:清苑鎮、冉莊鎮、陽城鎮、魏村鎮、溫仁鎮、張登鎮、大莊鎮、臧村鎮、白團鄉、北店鄉、石橋鄉、李莊鄉、北王力鄉、東呂鄉、何橋鄉、孫村鄉、閻莊鄉、望亭鄉。縣政府駐清苑鎮迎賓街135號,距省會石傢莊市117千米。
地勢低平。河流屬大清河水係,有唐河、府河、漕河等河流,匯流後入白洋澱。年均氣溫12.2℃,年降水量451.8毫米。京漢鐵路、清苑鐵路和京深高速公路、保衡、保滄公路和107國道縱橫過境。為全國聞名的有色金屬集散地。河北省花生出口基地。古跡有天平山國公營廟宇建築群,有抗日時期的冉莊地道戰遺址。
隋置清苑縣(一說北魏稱清苑縣)。據《太平寰宇記》載;“因縣界清苑河為名。”宋改保塞縣,金復改清苑縣。1961年復置。
1997年,清苑縣面積954平方千米,人口67.1萬,轄8個鎮、11個鄉:清苑鎮、冉莊鎮、魏村鎮、張登鎮、陽城鎮、大莊鎮、臧村鎮、溫仁鎮、李莊鄉、望亭鄉、何橋鄉、大陽鄉、百樓鄉、東閭鄉、白團鄉、北店鄉、五堯鄉、石橋鄉、北王力鄉。縣政府駐清苑鎮。
1998年12月2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批準同意調整保定市部分縣區的行政區劃。其中:清苑縣撤銷大陽鄉,劃出五堯、百樓2個鄉,設立閻莊、孫村2個鄉,劃出48個村,6.8萬人,面積88.9平方千米。至此,清苑縣轄8鎮10鄉,共271村,60萬人,869平方千米。
將五堯鄉所轄的小汲店村劃歸南市區富昌鄉;大汲店、後高莊2個村劃歸南市區江城鄉;西小莊、烏馬莊、東五堯、西五堯、北五堯、管莊、小祝澤、四平莊、北唐莊、豐臺10個村劃歸南市區,鄉人民政府名稱、駐地不變。
將清苑鎮所轄的青堡、畢莊、趙莊、新安鋪、褚莊、連莊一村、連莊二村、連莊三村、朱莊、阮莊10個村劃歸南市區焦莊鄉;北溝頭、南溝頭、南辛莊、北辛莊、安5個村劃歸南市區五堯鄉;調整後清苑鎮管轄原來的17個村。
將百樓鄉所轄的北高莊劃歸北市區韓莊鄉;北閻莊、中閻莊、西閻莊、王莊、高莊、侯郎莊、國公營、梁莊、大呂莊、鐘傢營、小呂莊、前營12個村由百樓鄉劃出,設立閻莊鄉,仍歸清苑縣管轄。其餘的張莊、頭臺、柴樓、西百樓、東百樓、後營、東大夫莊、西大夫莊、蔡莊9個村劃歸北市區,仍稱百樓鄉。
撤銷大陽鄉,將所轄的大陽西、大陽東、中陽、中陽、下閘4個村劃歸南市區楊莊鄉;米傢堤、蘭辛莊、何辛莊、銀定莊、東後營、傅村6個村劃歸北市區東金莊鄉;其餘的南孫村、王辛莊、張辛莊、大堤口、戒官營、郭辛莊、大侯村、西孫村、北孫村、小侯村10個村劃歸新設立的孫村鄉。孫村鄉仍歸清苑縣管轄。
將省榮軍醫院、河北農大農場、先鋒機械廠3個單位所轄的地域從清苑縣境內劃至南市區境內,各自隸屬關係不變。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縣總人口605580人,其中:清苑鎮63296人,冉莊鎮35082人,陽城鎮38673人,魏村鎮39909人,溫仁鎮47216人,張登鎮36684人,大莊鎮23199人,臧村鎮31034人,白團鄉34321人,北店鄉24737人,石橋鄉40617人,李莊鄉28217人,北王力鄉25451人,東呂鄉40292人,何橋鄉25651人,孫村鄉16028人,閻莊鄉19381人,望亭鄉35792人。
2002年底,清苑縣面積806平方千米,人口59.47萬。轄8個鎮、10個鄉,6個社區、266個行政村。縣政府駐清苑鎮迎賓街135號。 |
|
清苑縣位於河北省中部,太行山東麓,冀中平原西部,北靠京津,南臨省會,三面環保,交通便捷,四通八達,自古就有“北臨三關、南通九省“的美譽。清苑縣有着悠久的歷史,人民民風淳樸、崇尚文化、重視教育。聞名中外的冉莊地道戰就是清苑人民創造的歷史奇跡,電影《地道戰》就是清苑人民英勇抗敵的真實寫照。 全縣共轄18個鄉鎮,266個行政村,總面積863平方公裏,耕地86萬畝,人口60萬。
清苑縣轄清苑鎮、冉莊鎮、陽城鎮、魏村鎮、溫仁鎮、張登鎮、大莊鎮、臧村鎮、白團鄉、北店鄉、石橋鄉、李莊鄉、北王力鄉、東呂鄉、何橋鄉、孫村鄉、閻莊鄉、望亭鄉。望亭鄉,閻莊鄉,孫村鄉,臧村鎮在保定東邊。 |
|
清苑縣歷史悠久,據東藏村、大望亭仰韶文化遺址出土文物證明,早在6000-7000年以前,這裏就有人居住。
西漢武帝元朔二年至五年,在境內先後封中山靖王之子劉忠為廣望節侯,置廣望侯國;封中山靖王之子劉朝平為將梁侯,置將梁侯國;封中山靖王之子劉修為樊輿節侯,置樊輿侯國;封趙敬肅王之子劉終古為柏陵侯,置柏陵侯國。前三個侯國屬涿郡,後一個屬中山國。
東漢時期,置陽城縣,治所在今陽城,屬中山國,後省入蒲陰縣。 三國(魏)時,為魏北新城、蒲陰兩縣地,屬河間郡。
西晉泰始元年(公元265年),置樊輿縣,不久廢,改置樂鄉縣,屬高陽國。
北魏太和元年(公元477年),析新城南境置清苑,因境內曾封清苑亭侯命名。隸高陽郡。治所在今保定市內河北省監獄一帶。
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清苑、樂鄉、樊輿、北新城四縣入永寧縣。後改稱樂鄉縣,隸高陽郡。
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改樂鄉縣為清苑縣,屬河間郡。唐武德元年(公元617年)屬幽州,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屬蒲洲,五年更屬蠡州,八年廢蠡州還蒲州,九年復屬蠡州。貞觀元年(公元725年)改屬莫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屬文安郡,至德二年(公元757年)還屬莫州。
五代後唐初年(公元923年)在縣境內設奉化軍,治清苑縣城,天成三年(公元928年)升奉化軍為泰州,仍治清苑城。後周顯德六年(公元959年)改隸莫州。
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因係宋太祖祖籍所在之地,故在清苑治所置保塞軍,寓“保衛邊塞”之意,轄清苑縣。太平興國六年(公元981年),改清苑縣為保塞縣,升保塞軍為保州,築城關,瀎外壕,葺營捨,清苑城始具都市規模。景德年間,滿城並入保塞縣,徽宗改和三年(公元1113年)賜郡名曰清苑。
金天會七年(公元1129年),於故城設順天軍,保州改為順天節度使轄區,屬河北東路。金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年),改保塞郡為清苑縣。大定二十八年(公元1188年),由清苑析置滿城縣,清苑仍屬保州。
貞祐元年(公元1213年),蒙古軍攻陷清苑城,焚城為廢墟,保州州治移至滿城縣境。貞祐二年,賜名清苑郡。
蒙古太祖二十二年(公元1227年),降蒙金將張柔嫌滿城地方狹小,遂移州治於清苑,令副帥賈輔、毛正卿重修城廓,畫市井、建衙屬、定民居,疏瀎一畝、雞距二泉,以通舟楫;招募流亡,營建城池。自此,清苑城成為燕南一大都會。
蒙古太宗十一年(公元1239年),改順天軍為順天路,寓“順應天命”之意,以清苑城為路治,轄清苑縣。因保州是元代大都的南大門,至元十二年(公元1257年),改順天路為保定路,治清苑,寓對大都“保衛安定”之意。自此,保定之名始見於史。
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保定路為保定府,轄清苑縣。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治清苑城,縣治所成為直隸省會。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保留保定府,撤消清苑縣。次年,省會由清苑城遷駐天津,恢復清苑縣建置,撤消保定府,置範陽道,治所在故城,轄清苑。三年改範陽道為保定道,轄清苑縣。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廢直隸省,建河北省。同時,廢道級行政機構,改為省縣兩級製,清苑縣直隸於河北省。
民國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河北省會遷回清苑城,次年,因日本入侵,政局多變,省無法直接管理各縣,始設行政督察區,清苑縣隸屬河北第一督察區。
1937年9月,日軍攻陷清苑城,全縣先後淪為日軍統治區,日偽清苑縣政府在清苑城建立。次年,在中國共産黨領導下,在北王力成立清苑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冀中區。1941年1月,為便於抗日鬥爭,經中共冀中區批準,清苑縣以張(登)保(定)公路為界,分為兩縣。路東稱之光縣,路西仍稱清苑縣。1944年10月,為集中領導抗日軍民進行戰略大反攻,清苑之光兩縣合併,初稱之光縣,次年改稱清苑縣。
1945年9月,日本正式簽字投降,抗日戰爭宣告結束,日偽清苑縣政府解體,國民黨政府接管清苑城。
1948年9月,華北人民政府成立,清苑縣隸屬華北行政區冀中九專區。1948年11月,清苑城解放,國民黨縣政府解散。在清苑城成立保定市人民政府,以保定外市溝為界,市、縣分治,清苑縣人民政府遷駐中冉。後遷駐南大冉。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建設新縣城。
1958年10月,國務院决定撤消清苑縣,唐縣、望都、清苑三縣合併,稱唐縣,縣治望都縣城。1958年12月,清苑析出唐縣,成立清苑區,治所南大冉,屬保定市。1960年3月,清苑、完縣、滿城三區合併,稱清苑縣,縣治滿城縣,仍屬保定市。1961年5月,恢復原清苑建置,治所遷回南大冉,改屬保定專區。1970年,保定專區改稱保定地區,仍轄清苑縣。1986年5月,劃為保定市轄縣。 |
|
清苑縣舊為畿輔首縣,故城保定為京南重鎮。省(路)、府(道)、州、縣曾同城為治,文物古跡甚多。如古蓮花池、總督署、保定軍校、淮軍公所、廉頗廟等。雖然由於市縣分治,這些文物古跡均已歸屬保定市區,但現境內散存的文物古跡仍不在少數。著名的有東臧村、大望亭仰韶文化遺址、樊輿故城、將涼城、壁陽城、陽城文化遺址、彭越墓、宋三陵、國公營觀音禪寺、冉莊地道戰文化遺址等。
1、東臧村、大望亭仰韶文化遺址
東臧村、大望亭仰韶文化遺址於1986年進行文物普查時發現,經當時地區文物專傢考證,均係仰韶文化遺址,同屬中原文化的後崗類型,是保定市境內現存最早的古文化遺址。同被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東臧村仰韶文化遺址位於清苑縣城東偏北19.6公裏處,西南距東臧村1000米,南距府河4000米。遺址長約280米,寬240米,高於周圍1-1.9米,地面散存大小不等的灰土坑,埋有陶環、鹿角、獸骨、蚌殼等。遺址文化層厚1-1.5米,埋有大量的泥質陶片,陶片器形有壺、盆、甕、鉢等。出土的文物有石斧、石鑿、杵頭、磨棒等。大望亭仰韶文化遺址,位於縣城東偏北16.3公裏處,東南距大望亭500米,南距府河1.5公裏。遺址長250米,寬200米,地勢平坦。遺址地面上分佈着大小不等的灰土坑。從灰土坑中出土了磨光石斧、石棒、陶環、蚌殼、獸骨、魚骨和彩陶片等,遺址文化層厚1-1.3米,埋有大量的陶片。
2、樊輿故城
樊輿故城位於縣城東偏北18.6公裏處,南與禦城村相連。遺址東西長約600米,南北寬300米,地面上散存大量陶片。1986年,農民在此取土,發現漢井七眼,采用陶井瓦和漢字磚砌成。遺址文化層1米左右,出土文物有高腿實足鼎和刻有竜虎紋的陶壺等。據《漢書》記載,漢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漢武帝封中山靖王之子劉修為樊輿侯,置樊輿國,建樊輿城。後因樊輿王之妻死於此城之隅,又稱祭隅城,後演變為禦城。西晉時在此置樊輿縣,尋省,改置樂鄉縣。
3、清涼城遺址
清涼城遺址位於縣城東南, 14公裏處,西南和清涼城村相連。遺址長、寬各約400米。地面散存大量陶片,器形有壺、罐、盆、甕等。漢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漢武帝封中山靖王之子劉朝平為將梁侯,置將梁侯國,建將梁城,後又傳漢將王梁駐軍於此避暑,故稱清涼城。
4、壁陽城遺址
壁陽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偏南4.8公裏處,西與東壁陽城村相連。城址長寬均約400米,北面部分城墻尚存,夯土層次分明。遺址上散存大量陶片和瓷片,出土的文物有銅箭頭、筒瓦、鬲足、漢代單模鐵齒輪、漢代五珠錢等。根據出土文物考證,建於漢朝,後晉開運二年,晉將符彥卿敗契丹於此。
5、陽城遺址
陽城遺址位於縣城西南20公裏處,地處九竜河北岸,現在的陽城村。遺址南北長約1400米,東西寬約800米。遺址地面上散存大量陶片。出土的文物有石臼鼎、陶井瓦等。在附近發現小型漢墓多個,出土的隨葬品有陶馬、陶碗、盤、壺等。據傳,唐堯在慶都(今望都)稱帝,其母在此養老,稱“養老城”。春秋時期,因地處九竜河北岸嚮陽處,改城陽城。東漢時曾為陽城縣治。解放初期,城墻尚存,船衹可以從南門碼頭直通白洋澱和天津。
6、彭越墓
彭越墓位於北王力村北1.5公裏處。原有高2-3米的封土,占地數畝,墓前曾有石人、石馬、石碑坊。“文革”中,因平地被毀。據傳,此為漢代梁王彭越墓地,1982年,河北省人民政府將此墓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7、宋三陵
宋三陵位於平陵村東約1公裏處,原有封土三堆。據傳為宋太祖之高祖眺、曾祖廷、祖父敬之墓,俗稱宋三陵。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宋太祖趙匡胤封祖立傢廟,封高祖眺為禧祖,墓為欽陵,封曾祖廷為順祖,墓為慶陵,封祖文敬為翼祖,墓為安陵。據《宋朝事實》載:宋真宗時期,將順祖、翼祖二陵遷往河南,以一品禮葬河南縣。此地僅剩禧祖陵和順祖、翼祖的衣冠塚。建國初期,陵墓尚存,後被平毀。據《宋史.河渠志》記載:宣祖以上,本籍保州(宣祖為趙匡胤父親趙弘殷的封號,保州宋朝初年僅管一縣,即由清苑縣改稱的保塞縣)。據《清苑縣志》載:黃狗窪在禦城西隅,乃一畝泉石橋河匯為澱流入安州,俗傳為宋太祖故裏。又載:宋三陵,在城東仙橋南,禦城西北,宋太祖之高祖、曾祖及祖也。
8、國公營觀音禪寺
國公營位於縣城東北15公裏處,村中的觀音禪寺是保定市境內目前最大的佛教寺院,為保定市佛教協會駐地。主要建築有天王殿、大雄寶殿、三聖閣、念經堂、當陽寶塔等。觀音禪寺建於隋朝以前,金大定,明正德十六年、明天啓三年重修,抗日戰爭中被毀。1990年後,當地居民再次捐款重修。
9、冉莊地道戰遺址
冉莊地道戰遺址位於縣城西南14.9公裏處,始建於1940年。1961年3月4日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地道雛形為單口隱蔽地洞,是英雄的冉莊人民為適應抗日鬥爭形式而創建的。後根據戰爭發展需要,逐步改單口洞為雙口洞或多口洞,延長洞身,逐步擴展到與地面街道基本一致,形成以冉莊十字大街為中心的四條主幹道,另有與主幹道相通的二十四條支綫,還有通嚮村外溝坡、河岸、墳地及鄰村的數條幹綫,形成戶戶相通、村村相連、縱橫30華裏的地道網。地道口形式多樣,布設巧妙,有自鑽自蓋的墻根壁,活地面;有的是在牲口槽、風箱底、炕面、鍋臺、貨櫃等隱蔽位置修建進出口。地道分軍用、民用兩部分,本着打擊敵人、保護自己的原則,地道內設有指揮部、休息室、儲糧室、廚房、指路牌、照明燈、取水、排水、通風設備,並設有防毒、防火、防鑽、防破壞等設施。為有效地打擊敵人,地道內還設有陷阱、卡子口、翻眼、翻板、掩體、射擊孔、拉雷孔。地道上面修有高房工事、地平堡工事,能攻善守,進退自如。在抗日戰爭時期及解放戰爭中,冉莊人民共利用地道對敵人作戰17次,斃敵106名。1963年,地道被洪水淹沒塌毀。1964年,仿原樣修復成磚砌地道,建立地道展覽館。地道戰遺址自1950年對外開放以來,每年都吸引大批中外遊客前來參觀旅遊。曾在冀中工作的一些老幹部、老將軍也舊地重遊。呂正操、楊成武兩領導還先後為冉莊地道戰紀念館題詞:“人民戰爭的偉力,戰爭史上的奇觀”、“剋敵製勝的創舉,人民智慧的結晶”。 |
特色文化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e |
1、哈哈腔
哈哈腔,又名柳子調,係流傳於河北、山東的地方戲。它根植於勞動人民生活的土壤中,以其泥土的芳香,贏得了群衆的喜愛。哈哈腔早期的演出活動,常是以自娛自樂為主,大約在清康乾年間,保定一帶逐漸出現了科班、班社組織和以演戲為職業的流動藝人,從而促進了哈哈腔劇種的發展,流傳於河北省的廊坊、保定、滄州、衡水以及山東省的德州、惠民等地區。代表劇目有《王小打鳥》、《三拜花堂》、《唐知縣審誥命》等。哈哈腔的唱腔,用清苑方言演唱,屬於板腔體,分十餘種基本板式。在唱腔上的鮮明特點是上下句尾音均落“1”音,上句落於眼上,下句落於板上,哈哈腔的器樂包括文場和武場。其文場主奏樂器的組合是三層疊置的織體,在伴奏上具有“拙笙、巧弦、浪蕩笛”的特點,最富特色的托腔手法,乃是吸收民間吹歌藝術的音型化伴奏,俗稱“小擡杠”。演出時,觀衆常為樂隊的精彩伴奏鼓掌叫好。哈哈腔的行當分生、旦、淨、醜四個門類,各門類均有係統的表現程式,尤以小生、小旦、小醜的表演最具特。
2、趙匡胤故裏
2003年8月,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專傢就史載“宋祖陵”在清苑問題到東安村調研時發現村民取土挖出的“石虎”,隨後河北大學教授金傢廣等專傢到出土文物現場(俗稱“禦墳”)進行考察,又發現“石象”、“石人”等石像生。省文物局副局長謝飛及有關專傢到現場對出土石像生進行考察論證,專傢們認為,出土的石像生具有很高的價值,尤其是“石象”的發現,證明這一區域是一處王陵埋藏區。也印證了“宋祖陵”在清苑的歷史記載和宋朝歷代皇帝關於祖籍和祖陵在保州(今清苑)的詔書,清苑縣東安村曾是趙匡胤先祖們世世代代居住的故鄉。針對這一重大發現和上級有關部門要求,縣委縣政府已將“宋祖陵”列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正在申請省市文物部門立項發掘,以求有更大發現。
3、綉球竜燈
清苑縣孫村鄉戎官營村的綉球竜燈在明朝萬歷年間就有綉球竜燈的有關記載,1581年立會。1986年經過挖掘和整理,目前綉球竜燈已載入《中國民間舞蹈集》(河北捲)。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政策的逐步深入和小康社會建設步伐的加快,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戎官營村的綉球竜燈藝術團也在不斷進步,成熟、壯大,多次代表省、市、縣參加重大慶祝活動。1999年9月參加省首屆民間藝術節獲一等奬,12月參加北京全國舞竜大賽獲銀奬,同時參加了天安門廣場的慶澳門回歸大型活動,2000年10月在文化部社圖司和重慶市組織的中國銅梁竜燈藝術節中榮獲中華舞竜群珠飛騰奬,為清苑爭得了榮譽。 |
|
- n.: Qingyuan County
|
|
清苑 |
|
地名 | 保定市 | 河北省 | 行政區域 | 北王力鄉 | 河北 | 人物 | 校長 | 北洋大學 | |
|
|
清苑縣中醫院 | 清苑縣人民醫院 | 清苑縣香業聯合會 | 清苑縣電力服裝廠 | 清苑縣衛生防疫站 | 清苑縣婦幼保健院 | 清苑縣北鄧村工藝製造廠 |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童裝廠 | 清苑縣福利皮革皮毛廠 | 清苑縣精細氧化鋅廠 |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縣第二童裝廠 | |
|
|
魏村鎮 | 陽城鎮 | 大莊鎮 | 石橋鄉 | 李莊鄉 | 孫村鄉 | 閻莊鄉 | 清苑鎮 | 冉莊鎮 | 溫仁鎮 | 臧村鎮 | 張登鎮 | 白團鄉 | 北店鄉 | 何橋鄉 | 東閭鄉 | 北王力鄉 | 望亭鄉 | 東呂鄉 | 閆莊鄉 | 城區辦事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