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地圖 |
|
|
番禺区 概况
番禺區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在北緯22°26′-23°05′、東經113°14′-113°42′之間。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南海區、順德區、中山市相鄰;北隔瀝(教)水道,與廣州市區相接;南濱珠江出海口。總面積786.15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94.76萬人。
區人民政府駐海傍西路,郵編:511400。代碼:440113。區號:020。拼音:Panyu Qu。
番禺區轄11個街道、8個鎮:市橋街道、沙頭街道、東環街道、橋南街道、小𠔌圍街道、大石街道、洛浦街道、沙灣街道、鐘村街道、石壁街道、大竜街道、南村鎮、新造鎮、化竜鎮、石樓鎮、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石碁鎮。
目前,番禺區實際情況是轄7個街道、10個鎮:市橋街道、沙頭街道、東環街道、橋南街道、小𠔌圍街道、大石街道、洛浦街道、沙灣鎮、鐘村鎮、南村鎮、新造鎮、化竜鎮、石樓鎮、東涌鎮、大崗鎮、欖核鎮、石碁鎮。 |
|
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珠江口西北岸。屬廣州市。面積1314平方千米,番禺是中國最古老的縣,始建於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為南海郡治。因處番山和禺山故名。東漢建安二十二年(217)又將交州治所遷至番禺,遂為州、郡、縣所在地。隋、唐、北宋時並入南海縣。1949年後復設番禺縣。1992年撤縣設市。市北部為海拔50米以下低丘,南部為珠江衝積平原,地勢由北、西北嚮南傾斜。主要河流有珠江等。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年均降水量1900毫米,年均溫21.6℃。交通以公路和水運為主,番廣、番順、番石等幹綫公路縱橫全境。珠江航運便利,通廣州、港、澳等地。農業産水稻、甘蔗、花生、番薯等,為全國主要産糖地區。 |
|
番禺区 地理位置 番禺区 地理位置
番禺區位於廣州市中南部,總面積786.15平方公裏,處於北緯22°45′~23°05′、東經113°14′~113°34′之間。東面是珠江,與東莞市隔江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佛山市南海區、順德區及中山市相鄰;北是廣州市荔灣區、海珠區、黃埔區;南面是南沙區。區人民政府設在市橋街清河東路。
番禺地圖 |
行政區劃 Administrative Division |
番禺区 行政区划 番禺区 行政区划
區劃代碼:440113
郵政編碼:511400
面積:786.15平方千米
戶籍人口:94.76萬(實際常住人口約160萬)
轄區:轄7個街道辦事處,10個鎮。
街道辦事處:市橋街、橋南街、東環街、沙頭街、洛浦街、大石街、小𠔌圍街 、石壁街
鎮:南村鎮、鐘村鎮、沙灣鎮、石碁鎮、石樓鎮、新造鎮、化竜鎮、欖核鎮、東涌鎮、大崗鎮。 |
區域特點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
番禺区 区域特点
番禺始建於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有2200多年的歷史,是歷史重要港市,為歷代通商口岸,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是嶺南文化發源地之一。番禺是廣州“南拓”重點區域,區位優勢明顯,水陸交通便利,是廣州重要的工業強區和重要的工業出口基地之一。旅遊和房地産業發展迅速,有國傢5A級旅遊景區長隆旅遊度假區,國傢4A級旅遊景區蓮花山、寶墨園,廣東四大名園之一餘蔭山房和祈福新村、麗江花園、華南新城、碧桂園等時尚商住樓盤。廣州大學城也選址在番禺區小𠔌圍島。 |
|
番禺江環水繞,境內河網縱橫,過去水路交通發達,陸路交通卻十分落後。改革開放20多年來,投入大量資金建設公路、橋梁、港口。2004年新建、改建和擴建公路 114公裏,橋梁27座。現在,番禺區水陸交通便利,客貨運輸發達。通過京珠高速、南沙港快速、105國道、華南快速、新光快速可便捷通往廣州其他區、市以及周邊地區;通過陸路、水路可快速到達港澳地區;廣州地鐵3號、4號綫可方便到達廣州市其他地區。 |
|
番禺為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設置的古縣,番禺是南海郡的首縣,並為郡治所在地。秦以前,對番禺及嶺南一帶,有多種稱謂。《元和郡縣志》]]“嶺南道”下記:“廣州,春秋百越之地。”春秋時泛稱百越,戰國時稱“揚越”,《史記·南越列傳》載:“秦時已並天下,略定揚越,置桂林、南海、象郡。”張晏“揚越”下註云:“揚州之南越也。”又“索隱”引《戰國策》雲:“吳起為楚收揚越”。戰國時的“揚越”,大致包括今兩廣及兩湖、江西部分地方。而嶺南交通不便,地廣人稀,並未成為楚國的勢力範圍。秦時又稱嶺南“陸梁”,《史記·秦始皇本紀》載:“三十三年。……略取陸梁地,為桂林、象郡、南海”。“正義”註:“嶺南之人多處山陸,其性強梁,故稱陸梁”。“揚越”為較古之名,地域較廣;“陸梁”之名後起,專指嶺南。
“番禺”之名,戰國時已有。《水經註·泿水篇》:“泿水東別經番禺,《山海經》謂之賁禺者也。”《山海經》載“桂林八樹在賁禺東”,郭璞註:“今番禺。”漢初的史料亦多處提到“番禺”,或亦書作“蕃禺(隅)”,即指今廣州番禺一帶,是當時嶺南最為重要的聚落,已形成地區性的政治、經濟中心,亦是廣東境內最早見於古史的地名。
“番禺”之得名,歷來說法不一。主要有三:
一是“二山”說。《後漢書·地理志》、唐《元和郡縣志》及《初學記》等,均認為縣治有番山、禺山,因以為名。明朝黃佐《廣東通志》載:“番禺縣治東南一裏曰番山,其山多木棉,其下為泮宮;自南聯屬而北一裏曰禺山,其上多鬆柏。”又黃佐《番禺二山記》雲:“二山相連如城,南漢時劉鑿平。”番禺因二山而得名之說,相沿已久。
二是“一山”說,即番山之隅說。酈道元《水經註》載:“今入城東南偏,有水坑陵,城倚其上,聞此縣人名之為番山;縣名番禺,謂番山之禺也。”禺,即隅,指附近的地方。
三是“蠻夷之地”說。1953年在廣州西村石頭崗一號西漢前期墓中出土有烙印“蕃禺”二字的漆盒,1983年在廣州象崗南越王墓出土有鑄上“蕃禺”二字的漢式銅鼎。考古學家麥英豪在**《廣州城始建年代考》中據出土文物認為,秦至漢初,番禺的“番”,寫作“蕃”,與“藩”通。即番蠻、蠻夷之意。《周禮·秋官》雲:“九州之外謂之蕃國”。禺,猶隅,指區域、邊遠之地。秦漢之前,番禺一帶僻處一隅,中原漢人視之為邊遠的蠻夷之地,因以為名。
以上三說,未有定論。歷代省志、府志、縣志,多持“二山”說。中國不少地方有因山川而命地名的慣例,多數人相承古說,認為番禺是因番山、禺山而得名。 |
古番禺(廣州老城區) Ancient Panyu (Guangzhou old city) |
番禺区 古番禺(广州老城区) 番禺区 古番禺(广州老城区)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始皇派任囂、趙佗率軍南下,統一嶺南。任囂平定嶺南後,出任南海郡尉並在南海郡番禺縣內建城作為郡治,因處番山和禺山故起名為“番禺城”(史稱“任囂城”,範圍現今的倉邊路以西,越秀區倉邊路以西的兒童公園(廣州南越國宮署遺址)、廣州市文化局、廣東省財政廳一帶)。秦朝末,南海郡尉任囂病危時召見竜川縣令趙佗,謂番禺“負山險阻南海”,“可以立國”,並假托秦廷命令,委趙佗代理南海郡尉。漢高祖三年(前204年),趙佗自立為南越王,定都番禺,今廣州市越秀山即為當年越王所名。《史記·貨殖列傳》雲:“番禺亦其一都會也”,是當時全國九大都會之一。
漢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年),平南越,將南越地重新劃為9郡,番禺仍為南海郡治。其後,漢朝廷為了監督各郡官吏,設了13個常駐監察機構,其中設在蒼梧郡廣信縣(今封開縣)的交趾部負責糾核嶺南9郡。後來,交趾部改為交州,兼擁有軍政大權,地方政權由郡、縣二級變為州、郡、縣三級。赤壁之戰後,魏、蜀、吳三國鼎立局面逐漸形成,東吳孫權占據長江中下遊後,嚮南擴張略取交州,任命步騭為交州刺史。步騭東下番禺城考察,《水經註》對此記載說:“騭到南海,登高遠望,睹巨海之浩茫,觀原藪之殷阜,乃曰‘斯誠海島膏腴之地,宜為都邑’。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遷州番禺,築立城廓。”州治從廣信遷到番禺後,平整番山北部,修復並擴建“佗城”。吳黃武五年(226年),分交州為交、廣二州,廣州由此得名,州治即設番禺。此後1700多年間,番禺大都是地方一、二、三級政權所在地。
隋文帝開皇十年(590年),撤銷南海郡,改番禺縣為南海縣,隸屬廣州總管府。仁壽元年(601年),改廣州為番州。隋煬帝大業三年(607年),改州置郡,恢復南海郡,隸屬揚州。
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廢南海郡,復置廣州,再置番禺縣(一說在長安三年即公元703年復置番禺縣),縣治設江南洲(今廣州河南)。唐太宗貞觀元年(627年)置嶺南道,廣州屬嶺南道。長安三年(703年),置嶺南五府經略使,總管嶺南五府,復置南海郡。鹹通三年(公元862年)嶺南劃分東、西二道,嶺南東道治廣州,西道治邕州(今南寧)。兩廣分東、西,自此始。
唐朝末,農民起義,群雄割據。公元917年8月,劉龑(yǎn)稱帝於番禺(廣州),國號大越,後改稱漢,史稱南漢,設興王府。番禺隸興王府。
宋太祖開寶四年(971年),滅南漢,廢興王府,改為廣南東區,置廣州都督府。翌年,撤銷番禺縣,並入南海縣。至道三年(997年)改廣南東區為廣南東路。皇礻右三年(1051年)恢復番禺縣,縣治設城東紫泥港(巷)。幹道六年(1170年)改為廣東路廣州府。祥興元年(1278年)廣州改為翔竜府。番禺沿為府治。
元朝至元十七年(1280年),改翔竜府為廣東道廣州路。上隸江西行省。至元三十年改為廣東道上路。皇慶元年(1312年)復稱廣東道廣州路。番禺沿為道治、路治。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改為廣東道廣州府。二年改為廣東行省廣州府。九年改為廣東布政司廣州府。番禺沿為府治,隸廣州府。
清朝順治四年(1647年),設兩廣總督。地方政權分省、道、府、縣四級。番禺屬廣東省廣南韶道廣州府,沿為省、道、府治。
中華民國元年(1912年),廢廣州府,番禺屬廣東省粵海道。
中華民國7年,廣州設市政公所。
中華民國10年(公元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正式成立,廣州正式設市。
故古時所稱的“番禺”城通常是指今天的廣州中心老城區,而非現在的廣州市番禺區。 |
今番禺(廣州番禺區) This Panyu (Guangzhou Panyu) |
中華民國10年(1921年2月15日),廣州市政廳成立,廣州正式設市。番禺縣府仍居於廣州市內。
中華民國22年(1933年,番禺縣府從廣州老城區移至新造。
抗日戰爭期間番禺淪陷後,原國民黨縣政府流亡三水、沙坪、威井等地(汪精衛偽番禺縣府駐廣州市東山區)。
1945年抗戰勝利後,番禺縣政府移治市橋,初在先鋒巷謝氏祠堂。
1949年10月番禺解放,隸屬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地方軍事管製委員會。
1950年3月至1952年11月,隸屬珠江地區專員公署。
1952年12月至1956年1月,隸屬粵中行政公署。
1956年2月起,隸屬佛山地區專員公署。
1958年12月15日至1959年6月10日,番禺、順德合併為番順縣,縣治設大良鎮,其間一度改隸廣州。
1959年6月10日恢復兩縣建置,並將中山縣屬的大崗、萬頃沙、南沙、黃閣等地劃屬番禺,縣府沿設市橋。
1975年1月,改隸廣州市。
1992年5月20日,民政部批復(民行批[1992]49號):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番禺縣,設立番禺市(縣級),仍由廣州市管轄。6月18日,番禺舉行撤縣設市挂牌儀式。
2000年5月21日,國務院同意廣東省撤銷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7月10日,番禺區舉行撤市設區挂牌儀式。 |
番禺轄區變化 Panyu district changes |
番禺建縣之初,境域廣阔。北隔洌江與中宿(今清遠)相鄰,東與博羅(今博羅、惠陽一帶)相接,西與四會(今四會、鶴山一帶)相連,南止於濱海之地,相當於現縣境的十多倍。
自漢朝建安六年(201年)至清朝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的近1500年間,先後析出增城、東官(東莞)、懷化、熙安、南海、從化、花縣(今廣州市花都區)等,並由這些縣再析出竜門、香山(中山)、新安(寶安)、順德、三水等縣以及香港、澳門地區。在歷史上番禺兩度並入南海計有110年,三度成為南越、南漢、南明的小國之都,共148年。自1686年(清康熙二十五年)析地建花縣後,至1921年廣州建市的235年間境域基本沒有變動。以當時縣學宮(今廣州農講所)為中心,正北48(華裏)至花縣界,正南35裏至順德縣界,正東51.5裏至增城縣界,正西1.5裏至南海縣界,東北70.5裏至從化縣界,東南75裏至東莞縣界,西北2裏及西南3.5裏至南海縣界。
1921年(民國10年)廣州正式建市,捕屬(廣州市東半部)及河南街區劃為市區。其後數年,近郊鄉村相繼劃屬廣州市區。
1949年建國後,分數次將禺北、禺東(現白雲區、天河區、黃埔區、蘿崗區)一帶劃入廣州市區。
1959年,原屬中山縣的大崗、萬頃沙、南沙、黃閣、珠江農場劃歸番禺。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2005]35號)同意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將番禺區的南沙街道和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部分區域,東涌鎮部分區域共544.12平方公裏劃歸南沙區管轄。
現番禺區為海珠區以南,沙灣河以北及南部一部分,面積為786.15平方公裏。 |
|
番禺邑內,番禺歷來人文昌盛,代有精英。
東漢時期嶺南第一位著名學者詩人楊孚,宋代著名學者李昂英,都是彪炳史册的人物。明末黎遂球,詩書畫獨冠一時;明末清初愛國詩人屈大均,詩韻為當時絶響。何柳堂、何與年、何少霞,使廣東民間音樂升華至嶄新境界。
近現代更涌現出一大批出類拔萃的學者、名傢,戰時期有“人民音樂傢”之稱的冼星海,創作《黃河大合唱》,唱出中華民族的“正氣歌”。有開創嶺南畫派的“畫壇三傑”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有詩、書、畫名傢葉恭綽、趙少昂、李少馬、麥華三、周千秋,建築工程界泰鬥羅明熵、地質學家何傑、教育傢許崇清,霍英東先生、何賢先生及其兒子澳門特首何厚鏵先生,香港著名實力派歌手陳慧嫻,北京2008奧運舉重冠軍陳燮霞。等等都是番禺人士。因此,番禺素有“文化之鄉”的美譽。 |
番禺商傢網 Panyu Business Network |
番禺区 番禺商家网
網址: www.py288.com
番禺現今屬於商業化比較重的一個集中點.經濟發展快.因此建立了番禺商傢的第一傢門戶網站,網站集合於番禺大部份商傢,實現網絡上的宣傳,網上商店,網上交友,網上商店,商傢名片,商傢廣告,番禺商品批發 等信息. 番禺商傢網
橋
番禺是個水鄉,自然也有不少橋:洛溪大橋,番禺大橋,沙灣大橋,大石大橋,屏山大橋,三善大橋,紫坭大橋,北斗大橋,西海大橋,市橋二橋,
地理氣候
番禺位於廣東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中部河網地帶,在北緯22°26′至23°05′、東經113°14′至113°42′之間。東臨獅子洋,與東莞市隔洋相望;西及西南以陳村水道和洪奇瀝為界,與南海市、順德市、中山市相鄰;北隔瀝(教)水道,與廣州市區相接;南濱珠江出海口。區人民政府設在市橋鎮,距廣州市區17公裏。
番禺四周江環水繞,境內河網縱橫,過去水路交通雖然發達,陸路交通卻十分落後。改革開放以來,投資近30億元建設公路、橋梁、港口。現在,番禺的水陸交通四通八達,已成為溝通珠江三角洲東西兩岸和連接廣州、深圳、香港、珠海、澳門等大中城市的重要交通樞紐。蓮花山港和南沙港每日來往香港的客輪九進九出,航程一個多小時。南沙港是天然良港,已興建1個萬噸級碼頭和兩個2.5萬噸級綜合貨運碼頭。十多年來交通建設,使地處珠江三角洲中部的番禺,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逐步顯現出來。 |
|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南海郡,番禺為南海郡屬下首縣,並為南海郡治所在地。2000多年前,番禺就是重要的港市,《史記·貨殖列傳》曾稱“番禺亦其一都會也”,列為全國九大都會之一。原來縣境範圍很廣,從漢至清,先後直接或間接劃出今珠江三角洲主要縣市和香港、澳門地區。歷史上番禺大都為地方一、二、三級政權所在地,境處廣東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清代至民國前期,番禺和南海分東西兩半管治廣州。1921年廣州正式建市,番禺縣署於1933年遷至新造,1945年復遷至市橋。1958年1月,劃禺東、禺北為廣州市郊區。同年12月,番禺與順德合併為番順縣,半年後,恢復兩縣建置,並將中山縣屬的大崗、萬頃沙、南沙、黃閣等地劃屬番禺。1992年5月,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市,市政府仍設市橋鎮。2000年5月21日,經國務院批準撤銷番禺市設立廣州市番禺區,區政府仍設市橋鎮。
番禺轄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蓮花山保稅加工區及16個鎮、4個街道辦事處,共305個村民委員會,50個居民委員會。16個鎮為石基、沙灣、鐘村、大石、南村、新造、化竜、石樓、欖核、靈山、大崗、東涌、魚窩頭、黃閣、橫瀝、萬頃沙。番禺於1992年5月撤縣設市後,規劃中心城區263平方公裏,包括市橋、石基、沙灣、鐘村、大石5個鎮的行政區域。經省人民政府批準,各鎮同時懸挂鎮政府和街道辦事處的銜牌。
2001年,番禺區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將新墾鎮並入萬頃沙鎮,將譚洲鎮並入大崗鎮,將蓮花鎮並入石樓鎮;將市橋街分設為4個街道辦事處;撤銷新造鎮,設置 2個街道辦事處。實施計劃為:並鎮和市橋分設街道工作在今年底前完成,新造鎮要加快撤鎮設街工作,為廣州大學城的規劃建設提供條件,爭取在2002年8月前完成。調整後,番禺區轄11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
2002年3月15日番府13號批準:① 撤銷蓮花山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石樓鎮。合併後,石樓鎮總面積126.5平方千米,管轄沙北、沙南、江鷗、清流、南派、海心、裕豐、茭塘東、茭塘西、勝洲、大嶺、嶽溪、赤崗、赤山東、石一、石二、官橋、聯圍、群星、明星、東星、衛星共22個村委會和石樓、蓮花山2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石樓鎮蓮港大道45號)。② 撤銷潭洲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大崗鎮。合併後,大崗鎮總面積58.16平方千米,管轄東流、客傢、北流、竜古、鴨利、嶺東、馬前、上村、南村坊、東隆、中埠、維毓、放馬、新圍、南順一、南順二、新聯一、新聯二、大崗、增沙共20個村委會和大崗第一、大崗第二、大崗第三、潭洲4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大崗鎮豪崗大道13號)。③ 撤銷新墾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萬頃沙鎮。合併後,萬頃沙鎮總面積319.1平方千米,管轄沙尾一、沙尾二、同興、年豐、新安、福安、民建、民興、民立、紅港、紅湖、紅洋、紅江、紅海、工程共15個村委會和萬頃沙、新墾2個居委會,鎮人民政府駐地不變(萬頃沙鎮光明路49號)。④ 上述各鎮定於2002年3月18日正式撤並。
2002年3月25日番府15號批準:將市橋街道辦事處劃分為市橋、沙頭、東環、橋南4個街道辦事處,作為番禺區人民政府的派出機關:① 新設立的市橋街位於番禺城區中心,總面積11.35平方千米,管轄原市橋街的東郊、西郊、北郊、沙圩一、沙圩二、黃編、雲星、丹山共8個村委會和新城、僑聯、鴻成、繁華、德安等51個社區。街道辦事處設在富華中路2號。② 新設立的沙頭街位於原市橋街的西部,總面積18.1平方千米,管轄原市橋街的沙頭、欖山、大羅、小羅、大平、小平、汀根、橫江、南雙玉共9個村委會和沙頭、駿興共2個社區。街道辦事處設在捷進中路4號。③ 新設立的東環街位於原市橋街的北部,總面積11平方千米,管轄原市橋街的左邊、欖塘、東沙、竜美、蔡邊一、蔡邊二、蔡邊三、甘棠共8個村委會和富豪、江南、東環共3個社區。街道辦事處設在富華東路市橋計生大樓內。④ 新設立的橋南街位於原市橋街的南部,總面積2.6平方千米,管轄原市橋街的南郊村委會和福景、綉品、華景共3個社區。街道辦事處設在南堤西路27號。⑤ 上述各街道辦事處定於2002年3月28日正式設立。
2002年轄9個街道(市橋 沙灣 鐘村 大石 南沙 大竜 東環 橋南 沙頭)、13個鎮(南村 新造 化竜 石樓 東涌 黃閣 橫瀝 靈山 大崗 欖核 石碁 萬頃沙 魚窩頭)。
2005年5月,番禺區轄10個街道(市橋、沙灣、鐘村、大石、南沙、大竜、東環、橋南、沙頭、小𠔌圍)、13個鎮(南村、新造、化竜、石樓、東涌、黃閣、橫瀝、靈山、大崗、欖核、石碁、萬項沙、魚窩頭)。
2005年3月19日,廣州市人民政府(穗府函22號)批准將廣州市番禺區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洛浦2個街道辦事處;鐘村街道辦事處分設為鐘村、石壁2個街道辦事處。
2005年4月28日,國務院批準(國函35號):設立廣州市南沙區;將番禺區的南沙街道和萬頃沙鎮、橫瀝鎮、黃閣鎮,靈山鎮的廟南村、七一村和廟青村的部分區域,東涌鎮的慶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區域劃歸南沙區管轄。
2005年11月2日,廣東省民政廳(粵民區53號)批準撤銷廣州市番禺區靈山鎮,分別並入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撤銷魚窩頭鎮,並入東涌鎮。
2006年1月20日,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關於撤銷番禺區靈山鎮魚窩頭鎮調整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行政區劃的通告》(番府3號):經廣東省人民政府批準,决定撤銷靈山鎮、魚窩頭鎮,調整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行政區劃。一、撤銷靈山鎮,將其行政區域分別並入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1)調整後,欖核鎮面積74.48平方千米,管轄原欖核鎮的欖核、新涌、八沙、張鬆、湴湄、合沙、大生、人民、緑村、牛角、萬安、甘崗、大坳和原靈山鎮的平穩、順河、墩塘、九比、沙角、雁沙、坳尾、子沙、上坭、下坭共23個村委會以及欖核社區的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原欖核鎮政府駐地(鎮南路67號)。(2)調整後,大崗鎮面積90.07平方千米,管轄原大崗鎮的新聯一、新聯二、南順一、南順二、東隆、中埠、大崗、北流、嶺東、馬前、維毓、新圍、增沙、放馬、上村、南村坊、客傢、東流、鴨利、竜古和原靈山鎮的廟青、廟貝、靈山、新沙、高沙共25個村委會以及豪崗、二灣、鎮南、潭洲、靈山、江滘共6個社區的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 原大崗鎮政府駐地(豪崗大道13號)。二、撤銷魚窩頭鎮,將其行政區域並入東涌鎮。調整後,東涌鎮面積91.66平方千米,管轄原東涌鎮的石基、大穩、東涌、南涌、東導、官坦、石排、慶盛、三沙、沙公堡和原魚窩頭鎮的魚窩頭、天益、萬洲、長莫、馬剋、細瀝、東深、小烏、大簡、太石、大同、原靈山鎮的西樵共22個村委會以及東涌、魚窩頭2個社區的行政區域範圍。鎮政府駐原東涌鎮政府駐地(吉祥路1號)。三、撤銷靈山鎮、魚窩頭鎮,調整欖核鎮、大崗鎮、東涌鎮行政區劃工作定於2006年1月25日正式實施。原靈山鎮的平穩、順河、墩塘、九比、沙角、雁沙、坳尾、子沙、上坭、下坭10個村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欖核鎮負責。原靈山鎮的廟青、廟貝、靈山、新沙、高沙5個村以及靈山、江滘2個社區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大崗鎮負責。原魚窩頭鎮的魚窩頭、天益、萬洲、長莫、馬剋、細瀝、東深、小烏、大簡、太石、大同和原靈山鎮的西樵共12個村以及魚窩頭社區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東涌鎮負責。
2006年1月20日,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關於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的通告》(番府4號):經廣州市人民政府批準,决定調整大石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將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一、將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一)調整後,大石街面積19.34平方千米,管轄北聯、山西、大興、大維、官坑、會江、猛涌、詵村、大山、東聯、禮村、植村、河村、涌口14 個村民委員會和大石、富麗、星河灣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區域範圍。大石街道辦事處駐原大石街駐地(朝陽西路51號)。(二)調整後,洛浦街面積 25.38平方千米,管轄原大石街的洛溪、上漖、廈滘、沙溪、南浦西一、南浦西二、南浦西三、南浦東鄉、桔樹9個村民委員會和洛溪新城、麗江、珠江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區域範圍。洛浦街道辦事處臨時駐地(沙溪大道)。二、調整大石街道辦事處行政區劃,將大石街道辦事處分設為大石和洛浦兩個街道辦事處工作定於2006年1月25日正式實施。北聯、山西、大興、大維、官坑、會江、猛涌、詵村、大山、東聯、禮村、植村、河村、涌口14個村民委員會和大石、富麗、星河灣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大石街道辦事處負責。原大石街的洛溪、上漖、廈滘、沙溪、南浦西一、南浦西二、南浦西三、南浦東鄉、桔樹9個村民委員會和洛溪新城、麗江、珠江3個社區居民委員會的行政事務管理工作,從區劃調整實施之日起按屬地原則歸口洛浦街道辦事處負責。
根據廣州市人民政府《關於調整番禺區橋南街沙灣鎮行政區劃的批復》和番禺區政府《關於調整橋南街沙灣鎮行政區劃的通告》(番府130號 2006年12月20日)文件精神,從2007年1月1日零時起,沙灣鎮人民政府將陳涌、蜆涌、草河村委會和隴枕社區移交給橋南街道辦事處接管。調整後,橋南街、沙灣鎮的行政區域分界綫以竜岐路西側的“花樣年華”住宅小區的徵地紅綫、福德路、西環路(福景園路段)、蠃陽小學北面小路和東側圍墻、福賢路、德賢路、市良路、洋五洲村民居住片(東、南側)外圍村邊路、竜岐路、福愉西路、西環路(北斗大橋路段)為界;橋南街行政區域總面積17.85平方公裏,轄南郊、陳涌、蜆涌、草河4個村民委員會和綉品、華景、福景、華薈、隴枕5個社區居民委員會,辦事處駐南珠路103號;沙灣鎮行政區域總面積37.45平方公裏,轄竜岐、福涌、沙灣東、沙灣西、沙灣南、沙灣北、沙坑、大涌口、古壩東、古壩西、紫坭、三善、竜灣、新洲14個村民委員會和沙灣、東區、渡頭、紫坭4 個社區居民委員會,鎮政府駐中華大道371號。 |
|
1998年全市總人口895520人,比上年增加15417人,增長1.7%。全市的人口密度為681人/平方公裏。全市總人口的性別比例,男性占50.1%,女性占49.9%。在總人口中,農業人口546963人,占61.1%;非農業人口、自理口糧人口和未落常住戶人口共348557人,占38.9%。據調查統計,在農村的從業人員418406人中,從事農業生産的178552人,占42.7%;離開農業轉到第二、三産業的共239854人,占57.3%。全年出生12740人,人口出生率14.29‰;死亡4541人,死亡率5.09‰;全年淨增8199人,淨增率9.2‰。另有已登記暫住的外來人口266354人,比上年減少80709人。他們在工企業、建築、商飲服務業工作,也有少數受雇從事季節性的農業勞動。此外,仍有數以萬計的未辦理登記暫住的外來人員。
番禺的民間民俗文化,反映了南粵的地域特色,磚、灰、陶、石、木的雕塑藝術,凝聚着民間藝人的靈感、藝技和審美觀。沙灣飄色、沙涌鰲魚舞、凌邊乞巧、竜舟競渡、舞獅舞竜等民俗活動將南粵豁達開朗、知情義、重進取的風俗民情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沙田鹹水歌纏綿而幽怨,演唱粵麯粵劇曼妙清音,遍及城鄉。
番禺屬南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帶。南瀕浩瀚的南海,氣溫受偏南季候風影響,調節和削弱了夏暑與鼕寒,並使全年雨水較集中於夏季。夏季長,並不酷熱;鼕季短,並不嚴寒;春季升溫早,三四月已可穿單衣;秋季降溫遲,中秋後纔漸有涼意。年平均氣溫為21.8℃,最冷的1月份平均氣溫仍達13.3℃,而7月份平均氣溫為29℃,年無霜期長達346天。番禺年平均降水量為1650毫米,年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由於熱量充足,降水豐沛,對農作物生長極為有利。 |
|
市境珠江幹支流21條,總長351.41公裏,多自西北流嚮東南。其中境內幹支流17條, 共長221.21公裏;邊境幹支流5條(內一條一段屬境內),共長113.2公裏。支流寬約100~250米,河深在-2米~-6米之間;幹流寬多在300~500米,河深在-4米至-9米左右。河流屬平原河流,水流平緩,潮汐明顯,潮差平均為2.4米。主要的河道為虎門水道、沙灣水道、蕉門水道和洪奇瀝。
市境河流的水文特徵:
(1)年徑流量和納潮量大。年均徑流量為1742億立方米,約占珠江年徑流總量43%;年均進潮量約2843億立方米,占珠江進潮總量的75%;年均輸沙量約為3389萬噸,占珠江輸沙總量的47.7%。
(2)有邊境和境內口門4個,河道泄洪能力大。最高水位時,洪峰流量每秒2萬至3萬立方米,占珠江8個口門宣泄西北江洪流量的48%。
(3)境內珠江幹支流是廣州通往世界各地和香港、澳門的主航道,上遊則是通往省外和市外的重要航道。
(4)衆多河網和寬廣的水域為水産養殖和江海捕撈業提供優良的漁業資源和發展場地。
(5)瀕珠江口的海岸帶長25.3公裏,沿河口灘塗資源豐富,為圍墾造田提供豐富的土地後備資源。
(6)潮流水豐裕,大部分農田可引潮灌溉,基本上不存在旱患。
已通航的蓮花山港,有兩個1000噸級的泊位;在建的對岸海鷗島東岸段,有1250米水岸綫,可停靠5000噸級的船泊。部分建成的南沙港,有9至15米深的水岸綫長達7公裏,已建成1萬噸級的碼頭1個和2.5萬噸級泊位2個。已開通的南沙港和蓮花山港,至香港客輪約一個半小時航程。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別具特色的南國水鄉風情,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發達的商貿旅遊服務行業,便利的水陸空交通,為番禺發展旅遊業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近年來,番禺大力加快新旅遊景點建設的步伐,着力開發內涵豐富、特色鮮明的大型旅遊區,形成“群星燦爛”的旅遊格局。一批新的大型旅遊景點,如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長隆夜間動物世界、番禺博物館、寶墨園、祈福農莊等脫穎而出。這些景區規模大,文化品位高,地方特色濃郁,使番禺旅遊景點具歷史性與時代性相結合,觀賞性與娛樂性、知識性相結合,多層次、多類型、多風格的特色。
番禺轄域總面積1313.8平方公裏,其中陸地852.3平方公裏,約占總面積的65%。河涌及圍外水域461.5平方公裏,約占總面積的35%。陸地中平原717平方公裏,占84%,丘陵山地135平方公裏,占16%。大致估算約為“一山三水六平原”。耕地主要是衝積平原,土壤肥沃,耕層深厚,適種水稻、甘蔗、香蕉、果菜等喜溫作物。1996年,據土地詳查統計,農業用地總面積為95.45萬畝,其中耕地53.23萬畝,果園18.74萬畝,林地7.12萬畝,魚塘16.36萬畝。域內的山丘較集中在市橋臺地,低丘緩坡,連綿起伏。改革開放後,市橋臺地(大𠔌圍)公路沿綫的低丘緩坡逐步開發。由於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等條件不斷改善後,土地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充分發揮出來,正成為鎮村經濟發展的重要財富和發展番禺經濟的一大優勢。迎賓路1992年通車後,公路兩旁的坡地身價驟增,成為設廠建店、開發商住樓的熱土。1995年4月,决定動工興建金山大道,總長28.3公裏,沿綫將開發5個鎮共8萬畝山坡地。這片土地,東鄰南沙港和蓮花山港,優越的地理位置,將使這一帶很快成為發展第二、第三産業的發達地區。
番禺有得天獨厚的灘塗資源。1950-1991年,共完成潮田築圍15.7萬畝,灘塗圍墾9.57萬畝。1992~1994年圍墾2.42萬畝。1996年繼續加固在雞抱沙、(子子)子沙等處堤圍。番禺有可供圍墾的灘塗,為經濟發展提供大量的建設用地和可耕土地,緩解了因建設發展而占用耕地的矛盾。 |
|
全區畜牧業生産飼養品種結構,主要以豬、禽兩大種類為主,奶牛及珍禽特種動物飼養業為輔。畜牧業飼養規模不斷擴大和飼養品種的不斷增加,豐富了我區的“菜籃子”供應,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生豬生産一直是番禺區畜牧業生産的主導産業,過去以一傢一戶家庭式飼養為主,品種多為二元雜交豬“土豬”。從八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初期的十多年間,家庭式飼養逐步減少,生豬飼養量總體呈下降趨勢。近幾年來,隨着規模化飼養大戶增加、品種結構調整和綜合經營、立體養殖生産模式發展,使生豬生産逐步走出低𠔌,飼養量逐年回升。期間,番禺區畜牧總公司建成了技術力量雄厚、生産設備先進的省一級種豬場——水門畜牧有限公司,引進長白、大白、杜洛剋等優良種豬,采用人工授精繁殖,生産杜大長或杜長大父母代種豬,每年為我區及周邊省(市)、區、縣提供優質種豬4000頭,商品瘦肉型豬8000頭。在這些竜頭企業的輻射帶動下,三元雜交瘦肉型豬發展加快,品種結構日臻完善,生産技術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全區的生豬飼養業發展較快。2000年,生豬飼養量達35.0萬頭,出欄量23.9萬頭,比生産低𠔌的1993年分別增長70.1%和1.06倍。其中,生豬出欄量50頭以上的規模化生産的場(戶)共497個,年出欄量共19.4萬頭,占全區生豬出欄總量的81.2%。
傢禽三鳥飼養業是番禺區牧業生産的重要産業,其中以養雞業比重最大,其次是養鴨業,第三位是養鵝業。同養豬業一樣,近幾年三鳥生産嚮規模化、立體養殖方向邁進,品種結構也在適應市場變化中不斷調整和優化。八十年代後期開始,區畜禽良種繁育場根據市場需求,引種開發推廣的黃羽優質穗麻雞名聞遐邇,除供應本區外,産品還輻射至山西、河南、廣西、浙江、江西、海南等各個省(市)及省內多個縣、市(區)。在發展高峰期,我區黃羽優質穗麻雞的飼養量在養雞業中的比重達到90%以上,帶動了養雞業的發展。隨着市場需求的變化,近兩三年,我區飼養江西黃雞、廣西黃雞、順德烏州雞等品質更優的品種養殖比例明顯提高,而穗麻雞品種飼養量回落到目前60%左右,品種結構得到進一步優化。另一面,在九十年代中後期,伴隨水産養殖業的發展和牧魚結合模式的興起,以櫻桃𠔌品種為主,商品鴨飼養在三鳥飼養總量中所占的比重呈上升之勢,也帶動了牧業的發展。2000年,全區三鳥飼養量達到3125.2萬衹,出欄量為2522萬衹,分別比1990年增長2.1倍和2.8倍。其中,三鳥出欄量2000衹以上的規模化生産的場(戶)共655個,年出欄量共1495.3萬衹,占全區三鳥出欄總量的63.8%。
優稀珍禽特種畜禽飼養是番禺區九十年代興起的飼養業。隨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畜禽産品消費結構發生變化,激活了我區的珍禽特種動物飼養。主要飼養品種有:雉雞、白鴿、鷓鴣、鵪鶉、竹絲雞、夜遊鶴、梅花鹿……等。由於珍禽特種動物飼養業的應運而生,飼養品種不斷增加,優化了畜牧業品種結構,及飼養規模日益擴大,也為不斷滿足人們對畜禽産品日趨優質化、多樣化的需求提供保證。2000年,全區白鴿飼養量83萬衹,出欄量69萬衹;鵪鶉飼養量252萬衹,出欄212萬衹;鷓鴣飼養量達到87萬衹,出欄70萬衹,不斷發展壯大了我區的畜牧業。
九十年代中期東山崛起的奶牛業發展迅猛,也成為我區畜牧業生産發展一個新的增長點。隨着我區都市化進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牛奶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質量要求也更高,促使我區奶牛業在短短幾年間迅猛發展起來。2000年,全區奶牛存欄量為1412頭,其中印度摩拉水奶牛950頭,占67.3%;良種及改良品種奶牛(黑白花)462頭,占32.7%;産奶量2571噸。奶牛存欄量和産奶量分別比1995年增長6.6倍和9倍。
水産資源
漁業捕撈和水産養殖業歷史悠久。水産品養殖品種主要有鰻魚、鱖魚、加洲鱸、甲魚、對蝦、麻蝦等。漁業捕撈品種主要有黃皮、馬鱭、鰻鱺、蟹等。
礦産資源
礦物以花崗岩、紅砂岩、玻璃砂等建築原材料為主,儲量達2.5億立方米。 |
|
番禺区 交通
公交
1路:祈福新村----番禺汽車客運站 祈福新村總站----祈福食街---金山𠔌花園---易興工業村---富豪山莊---左邊村---丹山村---地鐵市橋站(丹山橋)---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光明北路---友誼大廈---光明中路---青少宮---新廣場---大橋北---美麗華---何賢醫院---郵電大廈---東秀園---地鐵番禺廣場站(區政府)---東怡新區---清河市場---石崗---金海岸花園---番禺汽車客運站
2路:蔡邊----福竜工業區 蔡邊村總站---(長綫:市橋二中) ---紅門村---蔡二新村---交通學校---番藝花園---富都城---市橋街辦---汽車站---大北路---橋東小學---新廣場---仲元中學---機關幼兒園---西麗路南---西麗小學---米粉廠---西麗工業區---三橋北---竜岐路口---竜岐鄉政府---竜岐---福涌---福竜工業區---冠田總站
2B綫 市橋北城公交站----樟邊村 北城中巴站---市橋街辦---富都城---番藝花園---交通學校---蔡二新村---紅門村---蔡邊村---蔡三村口---樟邊路口---橫坑村---為民中路(樟邊工業區)---樟邊村總站
3路:華僑城----石基鎮 華僑城總站---西麗路---禺山大道西---規劃局---新世界大廈---星海公園---交通大廈---沙墟村---沙墟市場---黨校路口---羅傢村---石崗西東華花園---石崗東---美心苑---城市花園---傍西悅凱酒店---傍東村---傍江東坊---新橋車站---新橋東坊---沙涌亭---長沙路口---漢基工業村---大竜橋---石基牌坊---石基總站
4路:好又多----康裕北苑 好又多總站---東翠園---東興園---東方花園---中保人壽---郵電大廈---何賢醫院---東城市場---人民醫院---大北路---新世界大廈---友誼大廈---中心小學---番禺中學--康裕園----西環路---市橋醫院---康裕北苑總站
4A路:船站----小平開發區 船站總站(東江市場)---東麗園---東風中學---排灌站---市橋大橋---江南商業城小區---橋東小學---大北路---番禺賓館---汽車站---富都城---北城白雲花園---星海中學---地鐵市橋站(丹山橋)---丹山---耀恆輝電器---市橋醫院---沙頭村---沙頭中學---橡膠廠---小平牌坊---(長綫加:大平市場---大平村---汀根小學---汀根村廣場)(長綫折返)---小平總站
5路:江南新村----太石工業區 江南新村總站---地鐵市橋站(星海中學)---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汽車站---大北路---中醫院---工業路---南區市場---華景新城---緑庭雅苑---金業別墅花園---陳涌---塘涌---象聖中學---蜆涌---蜆涌市場---草河---工業學校---時代廣場---太石路口---太石工業區--太石工業區總站(長綫加:太石村委)
6路:番藝花園----沙灣總站 番藝花園總站---番藝花園路口---富都城---食品集團---市橋街派出所---頤養院---沙墟村---交通大廈---人民醫院---大北路---新世界大廈---規劃局---禺山大道西---匯景酒傢---三橋北---竜岐路口---岐頭食街---沙園村---東園新村---恆盛花園---荷景花園---東區市場---沙灣南村---沙灣文化中心---沙灣總站
7路:僑福園---沙灣總站 橋福園總站---交警大隊---東環路---番藝花園---富都城---市橋街辦---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光明北路--友誼大廈---光明中路---環城西路---西園---解放路中---華僑城---西麗橋南-禺山高級中學---福德路口---竜岐路口---竜岐鄉政府---竜岐---福田村----珠寶産業園---威樂工業區---涌邊村---公安基地---番安教考場---象賢中學---北村工業區(留耕堂)---西村北山---西村新橋路口---沙灣醫院---沙灣文化中心---沙灣總站
8路:番禺汽車客運站----小平工業區 番禺汽車客運站---金海岸花園---清河市場---東怡新區--- 好又多---東翠園---東興苑---東方花園---中保人壽---郵電大廈---沙墟村---交通大廈---人民醫院---中醫院---大北路---番禺賓館---汽車站---市橋街辦---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地鐵市橋站(丹山橋)---丹山村---大羅村---雲光首飾廠---博物館---小平路口---小平工業區總站
9路:金業別墅花園---大夫山森林公園總站 金業別墅花園總站---緑庭雅苑---華景新城---南區市場---大橋北---新廣場---青少宮---光明中路---規劃局---禺山大道西---沙頭新村---大富村----聯邦工業村---汀根村---氣象局---橫江村 ( 長綫加:大夫山森林公園路口---療養院---南雙玉村---雙坑村---變電站---屏山石材市場(碧桂東苑)(長綫折返)大夫山森林公園總站
10路:城市花園---- 南村 城市花園總站---城花路口---美心苑---石崗東---石崗西東華花園---羅傢村---黨校路口---沙墟市場---沙墟村---交通大廈---人民醫院---大北路---番禺賓館---汽車站---富都城---雲星村---竜美村---節能科技園---興業路口---羅莊村---華南碧桂園東門---江南村---江南工業區---南村文化廣場---梅山村---南村車站---南村醫院---南村綜合市場---南村汽車總站
11路 :北城公交站----東涌名苑 北城公交站---星海公園---交通大廈---沙墟村---郵電大廈---東秀園---地鐵番禺廣場站(區政府)---好又多---草河村---工業學校---時代廣場---太石站----東涌石基---大利高站---東涌石基村---大穩村---安順村---東丫村---東涌吉祥路---東涌鎮政府---東涌醫院---勵業路口---昌利工業區---三沙村口---東涌名苑總站
12路 :北城公交站-----寶墨園 北城公交站---星海公園---人民醫院---工業路---南區市場---華景新城---緑庭雅苑---新世紀花園(朗陶居)---福景路---喜盈雅境--新番中路口---洋五洲---恆盛花園---荷景花園---東區市場---沙灣南村---沙灣文化中心---西村路口---西村工業區---旺發商業城---青峰氣站---理工學院---竜灣路口---三善村口---紫坭村口---紫坭村委---大橋頭---寶墨園總站
13路:市橋好又多---洛溪南浦 好又多總站---東翠園---東興園---東方花園---中保人壽---郵電大廈---何賢醫院---美麗華---工業路---中醫院---大北路---番禺賓館---汽車站(僑聯中學路口)---市橋街辦---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地鐵市橋站(丹山橋)---丹山村---大羅村---左邊村---富豪山莊---易興工業村---金山𠔌花園 ---祈福食街---隆輝工業村---漢溪路口---鐘村---謝村---石壁路口---萬寶集團---飄峰---猛衝---香江動物園---禮村路口---大石---富麗客運站---上滘---奧林匹剋---洛溪中學---洛濤居---新浦站(洛溪新城站)---南浦大橋北---南浦大橋南---水廠路口---東鄉聯發工業區---水閘口---東鄉村---南浦總站
15路:珠寶産業園 ----雄峰商城 珠寶産業園---福田站---竜岐站---竜岐鄉政府---竜岐路口---福德路口---禺山高級中學---西麗橋南---華僑城---西麗路---禺山大道西---規劃局---新世界大廈---番禺賓館---汽車站---市橋街辦---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地鐵市橋站(星海中學)---江南新村---大羅村---左邊村---富豪山莊---易興工業村---金山𠔌花園---祈福食街---祈福醫院---鐘壹---鐘壹工業區---鐘村職中---大夫山北門---錦綉花園---長江數碼花園---雄峰商城總站
16路:番禺汽車客運站----大夫山森林公園總站 番禺汽車客運站---城市花園---傍西醫院---石基三中---橋虹花園---東方白雲花園---羅傢村(富怡路)---橋福園---沙圩一村----市橋街派出所---食品集團---市橋街辦---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光明北路---中心小學---番禺中學---康裕園---沙頭新村---大富村---聯邦工業區---汀根村---氣象局---橫江村---大夫山森林公園總站
17路:南村汽車總站---洛溪南浦總站 南村汽車總站---南村綜合市場---南村醫院---南光公園---板橋東---板橋西---南草堂---電纜廠---利口福---陳邊---新基---槽南(水廠)---員崗---雅居樂---官塘東---官塘西---文具廠---塘步東---塘步西---廣地花園---涌口村---星河灣---沙溪村---五洲裝飾城(地鐵廈滘站)---上滘---奧林匹剋---洛溪中學---洛濤居---新浦站(洛溪新城)---南浦大橋北---南浦大橋南---水廠路口---東鄉聯發工業區---水閘口---東鄉村口---洛溪南浦總站(長綫加:南浦醫院---西二村委---聚賢路口---西三村委)(折返)---洛溪南浦總站
18路:海倫堡----欖塘村總站 海倫堡總站---華景新城---農校職中---緑庭雅苑---福德路---德寶花園---東方花園---中保人壽---郵電大廈---沙墟村---交通大廈---星海公園---新世界大廈---友誼大廈---光明北---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地鐵市橋站(星海中學)---鳴翠園---東沙村---區星海青少宮---東沙村天橋站---欖塘村委---欖塘村總站
19路:金業別墅花園----番禺汽車客運站 金業別墅花園---新番中路口---喜盈雅境---南區公園---新世紀花園(電視大學)---緑庭雅苑---福德路---德寶花園---東方花園---區工商局---番禺廣場(盛泰花園)---番禺會議中心---黨校路口---羅傢村(東環路)---羅傢村(富怡路)---東方白雲花園---橋虹花園---舊水坑派出所---美食廣場南門站---舊水坑村站---(折回經美食廣場南門站、舊水坑派出所站接)---石基三中---傍西醫院---傍西村(悅愷酒店)---傍雁路---番禺汽車客運站
22路:華僑城----石基茶東總站 華僑城總站---西麗路南---海濱大廈---西堤小區---區政府招待所---航務局---長堤中---市橋大橋---排灌站---何賢醫院---東城市場---交通大廈---沙墟村---沙墟市場---黨校路口---羅傢村(東環路)---榕林路口---竹山村---竹山工業區---水坑派出所---美食廣場南門---舊水坑村---美食廣場南門---水坑中心街---豐達電機廠---譚邊村---東盛路---茶東村---茶東小學---東興路口---茶東總站
22B華僑城—舊水坑村總站 華僑城總站--- 西麗路南---機關幼兒園---仲元中學---青少宮-光明中路---新世界大廈---星海公園---交通大廈---沙墟村口---頤養院---東環街辦---沙墟一村---橋福園---榕林路口---竹山村---竹山村工業區---舊水坑派出所---美食廣場南門---舊水坑總站
23路(康裕北園總站-石基總站) 康裕北苑總站---康裕園---禺秀園---易發商業街(新世界大廈)---番禺賓館---市橋汽車站---食品集團---市橋街派出所---沙墟一村---橋福園---富怡路羅傢村---東方白雲花園---橋虹花園---石基三中---弘奧鞋廠---富怡路傍江村---茶東村---富怡路茶東東村---富怡路沙涌村---大竜經濟發展公司---大竜小學---富庭花園---富怡苑---大竜居委---石基文化廣場---石基總站
23B:(舊水坑村總站-欖塘村總站)舊水坑村總站---村委會---木棉腳站---舊水坑小學---南坑口站---舊水坑派出所---石基三中---橋虹花園---東方白雲花園---富怡路羅傢村---橋福園---沙墟一村---市橋街派出所---食品集團---市橋汽車站---繁華路(易發步行街)---友誼大廈---光明北路---地鐵市橋站(百越廣場)---地鐵市橋站(星海中學)---鳴翠園---東沙村---區星海青少宮---東沙村天橋站---欖塘村委---欖塘村總站
25路:雄峰商城----洛溪南浦 雄峰商城總站---長江數碼花園----錦綉生態園---錦綉花園---圍涌路口---鐘村市場---鐘村牌坊---謝村---石壁路口---萬寶集團---飄峰---猛衝---香江動物園---禮村路口---大石---富麗客運站---上滘---奧林匹剋---洛溪中學---洛濤居---新浦站(洛溪新城)---南浦大橋北---南浦大橋南---水廠路口---東鄉聯發工業區---水閘口---東鄉村---洛溪南浦總站 (長綫加:洛溪西一村-----洛溪西一村委)(長綫折返)---洛溪南浦總站
26路:番禺客運站總站----沙灣總站 番禺客運站總站---金海岸花園---清河市場---東怡新區---地鐵番禺廣場站(區政府)---東秀園---郵電大廈---沙墟村---交通大廈---人民醫院---大北路---新世界大廈---規劃局---禺山大道西---西麗路---華僑城---西麗橋南---禺山高級中學---福德路口---竜岐路口---岐頭食街---沙園村---東園新村---恆盛花園---荷景花園---東區市場---沙灣南村---沙灣文化中心---沙灣總站
最新綫路登錄www.py84.com查詢
軌道交通
廣州地鐵三號綫,在番禺區內設有廈滘、大石、漢溪長隆、市橋及番禺廣場等站;
廣州地鐵四號綫,在番禺區設有大學城北、大學城南、新造、石綦、海傍、低涌、東涌等站;
廣州地鐵二號綫,南延綫建設中,終點為廣州新火車客運站;
廣珠城際輕軌,建設中,終點為廣州新火車客運站;
武廣客運專綫高速鐵路,建設中,廣州新客站設於番禺區鐘村石壁,是未來廣州的火車輸運重鎮;
經番禺區境內的規劃中廣州地鐵還有七號綫、十七號綫、十八號綫、十九號綫、二十號綫。
公路
高速公路及快速路:京珠高速、東新高速(建設中)、平南高速(建設中)、華南快速、南沙港快速、新光快速、迎賓路、南沙大道、金山大道、105國道;
番禺區普通公路及市政路四通八達,非常發達。路網規劃的高快速路係統為:高速公路4條,其中南北嚮1條,東西嚮3條;城市快速路10條,其中南北嚮5條,東西嚮5條。主幹道係統為:區域性主幹道係統共32條,其中,南北嚮15條,東西嚮17條。
水路
在番禺蓮花山設有大型碼頭,有船班往返香港。往返番禺和香港的船程為約2小時。
一)祈福新村娛樂設施簡介:
康體設施:祈福新村度假俱樂部設有潛水館,全國私人屋苑獨有的夏威夷式水上樂園,羅馬式室內恆溫泳池及噴射式水力按摩池,一年四季均可以享受這個水世界的樂趣。
娛樂消閑設施:俱樂部內有好玩刺激的電子遊樂場,保齡球場,桌球場,還有令小朋友瘋狂的開心樂園和寶寶天地,最適合一傢老少歡度假期。
祈福食街內設有30多間食肆,提供全國各省的正宗地道食品,由番禺,澳門,中山,順德,潮州,上海,四川,浙江,遠到湖南,東北,蒙古等地,間間都各有特色,而且一般小菜都衹是十多無,十分大衆化,真正的價廉物美。
二)交通方便:直達祈福新村專綫樓巴:海珠廣場,泮溪酒傢,天河體育中心,花園酒店,經濟開發區,工業園;
公交車:1,13,15,301,305,307,308 |
|
廣州大學城:
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藥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
其他高校:
廣東工業大學(商學院)、廣州番禺職業技術學院(番禺理工學院)、廣東女子職業技術學院、廣東文藝職業學院、廣州科技貿易職業學院(廣州大學科技貿易技術學院) |
|
番禺有不少旅遊景點,分別有:蓮花山,寶墨園,大夫山,長隆歡樂世界,長隆水上世界,香江野生動物園,鰐魚公園,餘蔭山房,祈福新村
2008年全區接待遊客1208.57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6.76億元。
近兩年來,獲得:“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區)”、“中國最佳休閑旅遊區”、“中國旅遊文化示範地”及“2008中國最佳旅遊品牌目的地”、“中國生態旅遊百強區”、“國際旅遊名區”稱號。
名勝古跡
餘蔭山房:是為廣東四大名園之一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寶墨園 毀於五十年代。一九九五年重建,歷時十載,擴至10萬平方米,集清官文化、嶺南園藝、嶺南古建築、珠三角水鄉特色、古今藝術精品於一體。全園回廊環合,館閣、園林佈局自然,構思巧妙。
留耕堂 在番禺市沙灣鎮內。為番禹沙灣大族何姓人氏的大宗祠。堂名得名於該祠堂的對聯:“陰德遠從宗祖種,心田留與子孫耕。”第一個在沙灣定居的何氏人傢是何人鑒,於南宋紹定六年(1233年)購置了沙灣大片土地,成為番禺當時五大名門望族(何、王、黎、李、趙)之一。為紀念和奉祀何人鑒,在元朝至元十二年(1275年),何氏族人興建了這座留耕堂。留耕堂歷元、明、清三代,先後大修3次,在1986年耗資百萬元後裝修一新開放,闢為“沙灣博物館”。留耕堂面積達3300平方米,為磚石木結構,平面呈南北長條形,主要建築有:山門、儀宮、釣魚臺、享殿、寢殿、東西兩廊和村祠。
景點
蓮花山旅遊區
蓮花山旅遊區位於珠江口獅子洋畔,海拔108米,面積2.33平方公裏,距廣州市區30公裏,距香港60海裏,水陸交通十分方便,是一個融古代粗獷和現代秀美於一體的風景名勝區。2002年被廣州市政府評為“新世紀羊城八景”之一“蓮峰觀海”,同年還被國傢旅遊局評定為AAAA級旅遊區。
長隆旅遊度假區,旗下擁有長隆歡樂世界、長隆國際大馬戲、長隆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長隆水上樂園、廣州鰐魚公園、長隆酒店、香江酒店、長隆高爾夫練習中心和香江酒傢等9傢子公司。是全國首批,廣州唯一,國傢級AAAAA景區。
廣州大學城
廣州大學城位於廣州番禺新造鎮小𠔌圍島及南岸地區,西鄰洛溪島、北鄰生物島、東接長洲島,與琶洲島、瀛洲生態公園隔江相望,距廣州市中心約17公裏,距規劃中的廣州新城約17公裏,地處廣州南拓發展上軸和都會區中。周邊有以黃埔軍校為代表的近代史跡文化;以餘蔭山房和寶墨園為代表的傳統與現代嶺南園林文化;以琶洲國際會展中心、廣州生物島為標志的現代城市文化。
廣州大學城總體規劃面積43.3平方公裏,規劃總人口為35-40萬人,以資源分級共享為原則,空間結構層次為城—組團—校區。廣州大學城近期建設的小𠔌圍島約17.9平方公裏,分為五大校區組團,各組團均由教學區、生活區、資源共享區、組團公共緑地等構成,將入駐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華南師範大學、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工業大學、廣州大學、廣州中醫藥大學、廣東藥學院、星海音樂學院、廣州美術學院等10所高校,共約14萬學生,是華南地區高級人才培訓、科學研究和交流的中心。學、研、産一體化發展的城市新區。
廣州大學城(小𠔌圍島)對外交通幹道主要有小𠔌圍中部南北幹道、中部快綫;內部交通呈現環形放射網絡狀,主要道路為外環、中環、內環及連接放射綫。主幹道設計紅綫寬度60米,次於道設計紅綫寬度40米。為保持小𠔌圍島良好的生態環境,廣州大學城(小𠔌圍島)提倡公共交通、自行車和步行交通。
大夫山公園
大夫山森林公園是廣州最大的公園,被稱為“番禺的氧吧”。它位於番禺市橋以西三公裏處,跨市橋、鐘村兩鎮,毗鄰順德碧桂園,北與祈福新村接壤。公園總面積約9000畝,是廣州地區生態型森林公園的又一奇葩。公園內連綿不斷的群山環抱着海拔226.6米的番禺第二高峰大夫山,還有大小山塘星羅棋布和多個別具匠心的人工湖,從而形成了峰戀起伏、湖光倒影的景象。獨具匠心的亭臺樓閣使山清水秀的環境增添不少色彩。
特産
沙灣薑撞奶,雙皮奶 |
|
番禺是一個體驗時尚文化、感受潮流脈動的窗口,您可以在環境優雅的購物商場,採集時尚、高檔的名牌商品;或漫步繁華的商業街區,搜羅地方特色的精品手信。番禺珠寶、電器、服裝、鞋類、玩具、食品等琳琅滿目的商品,讓您盡享旅遊購物的無窮樂趣。
易發商業街位於番禺區市橋街光明北路、大北路、禺山大道和繁華路之間,全長480米,首期建築面積4萬平方米。繼承廣州前三代商圈優勢,整合“體驗式步行街+商業中心購物模式”的易發商業街,以全新的購物體驗成為廣州最具特色的第四商圈。設有一個室內休閑廣場和三個室外休閑廣場,分為時尚舞臺、美麗元素、動感前沿、時尚廊和美食娛樂新幹綫五個主題專區,是一條集購物、美食、娛樂、休閑、旅遊於一體的大型商業街。其中新大新百貨商場以其優雅的購物環境和高檔的商品集市而成為易發商業街的最大亮點。
繁華路、大北路購物街與易發商業街構成番禺核心商業圈。主要有以經營傢電、通訊器材、煙酒食品、黃金首飾和服飾等中高檔商品為主的禺山商場、友誼大廈、商業大廈等大型購物商場;聚集時尚、前衛飾品的 “壹號潮流”和百德購物中心;以及自由鳥旗艦店、李寧、安踏、蘋果等數十傢專賣店。
市橋大東路、大西路是番禺大衆化的夜市街,其中大東路以專營價格經濟的服飾而聞名,大西路則為水果一條街,其中不乏從世界各地空運到本地的新鮮水果。
萬博中心位於番禺迎賓路旁,地處廣州華南板塊的核心地段,是一個集購物、娛樂、休閑、餐飲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商業中心。
沙溪茶葉市場位於番禺迎賓路旁,是番禺最大的茶葉市場,雲集中國各省市的精選茶葉,品種繁多、包裝精美,是旅遊購物必選的送禮佳品。除此之外還經營與此相關的茶藝品,諸如茶具、紫砂壺、茶床、茶臺、等藝術品,在這裏充分體現出了歷史源遠流長的華夏茶文化。 |
|
番禺美食文化源遠流長,是粵菜的發源地之一,因此素有“食在廣州、根在番禺、味在番禺”的說法。
番禺“十大名菜”
01)魚米之鄉酒傢—禮雲蓮藕飄香
02)滋粥樓—涼瓜鮑魚炆銑雞
03)世昌賓館—鄉下豆豉鵝
04)南崗喜宴—五穀煮大連鮑
05)正和大酒店—金銀彩蝶
06)餘蔭居—瑤柱燉蟛魚腮湯
07)長隆酒店—鵝肝醬釀遼參
08)新東苑園林酒傢—滋味鵝
09)漁民新村—咖喱皇炒蟹
10)小瀛洲餐廳—柚皮扒梅花鹿肉 |
知名企業 Well-known enterprises |
箭牌糖果
美樂多
廣州立白
珍珍薯片
日立電梯
紅橋客車
穗景客車(EAGLE) |
|
- n.: Panyu District
|
|
番禺 |
|
行政區劃 | 地理 | 壽光 | 鄉鎮 | 教育 | 學校 | 廣州 | 亞運會 | 2010年 | 村 | 行政村 | 廣東省 | 街道 | |
|
|
番禺區一 | 番禺區氣象局 | 番禺區人民醫院 | 廣州市番禺區第二人民醫院 | 廣州市番禺區中醫院 | 廣州市番禺區婦幼保健院 | 廣州市番禺區石北中學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學 | 廣州市番禺區人民醫院 | 廣州市番禺區大崗人民醫院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人民醫院 | 廣州市番禺區何賢紀念醫院 | 廣州市番禺區沙灣衛生院 | 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醫院 | 番禺區中醫院第二門診部 | 番禺區中醫院第三門診部 | 廣州市番禺區新沙醫院 | 番禺區衛生局公共監督所 | 廣州市番禺區億豪電子廠 | 廣州市番禺區和力音響設備廠 | 廣州市番禺區工貿職業技術學校 | 廣州市番禺區美心明庭幼兒園 | 廣州市番禺區華俊塑料五金廠 |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橋梁開發建設集團公司 | 廣州市番禺區石樓鎮畜牧獸醫站 | 廣州市番禺區大石鎮涌口村衛生站 | 廣州市番禺區鐘村鎮謝村村衛生站 | 廣州市番禺區珠江管理區醫院 | 廣州市番禺區沙灣鎮西村衛生站 | 廣州市番禺區橋梁開發建設集團公司 | 廣東省番禺區人才交流服務中心 | 番禺區魚窩頭成人文化技術學校 | 廣州市番禺區廣東工業大學番禺學院 | 廣州市番禺區英東教育培訓中心 | 廣州市番禺區洛溪新城萊茵花園萊茵高級職業培訓學院 | 廣州市番禺區永福塑膠玩具製品廠 | 廣州市番禺區岐山醫院精神病院 | 番禺區橋梁開發建設集團公司 | 廣州市番禺區信興紙類包裝廠 | |
|
|
石樓鎮 | 東環街道 | 新造鎮 | 東涌鎮 | 石基街道 | 石基鎮 | 沙灣街道 | 南村鎮 | 靈山鎮 | 沙灣鎮 | 橋南街道 | 大崗鎮 | 鐘村鎮 | 化竜鎮 | 橫瀝鎮 | 欖核鎮 | 黃閣鎮 | 萬頃沙鎮 | 大石鎮 | 市橋街道 | 沙頭街道 | 大石街道 | 洛浦街道 | 鐘村街道 | 南沙街道 | 魚窩頭鎮 | 加工區 | 珠江區 | 南沙開發區 | 石碁鎮 | 小𠔌圍街道 | |
|
|